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观试题的答题模板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观试题的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7c5969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9.png)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观试题的答题模板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观试题的答题模板1、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演变结合材料,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应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关系。
(6分)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应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用发展的观点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口政策。
(2分)②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坚持创新;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调整计生政策,实现经济、人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分)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要正确认识、分析和处理好经济发展的好人口的矛盾,推动经济和人口协调发展。
(2分)2、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是我国南北方常见的植物。
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绞取汁”,而不用水煎熬煮?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
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
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
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屠呦呦团队的研究过程。
(10分)①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屠呦呦团队不是满足于已有成绩,而是不断创新。
(2分)②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
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最终取得了成功。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ba5db1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d.png)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1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因为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所谓联系实质上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所谓发展实质上是矛盾推动下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表示:"与万物广泛联系"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就是世界存有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阐明了世界的实事求是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相同侧面阐明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为对立统一)的观点就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知识学习】XX高二政治重要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知识学习】XX高二政治重要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https://img.taocdn.com/s3/m/e0ba5dc79e314332396893f9.png)
XX高二政治重要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24、发展的实质(B)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5、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②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不是一蹴而就的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在社会历史领域,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方法论: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
26、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c)(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①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任何事物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指导意义: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反对错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都是不可取的。
对辩证法三大规律的理解
![对辩证法三大规律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797e0233172ded630a1cb697.png)
对辩证法三大规律的理解对辩证法三大规律的理解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三个辩证法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
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
世间万物是存在普遍的联系的,现在的世界,是万物通过各种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的。
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而事物的发展就会有一些规律来制约发展的结果。
这些规律,可总结为三条最基本的规律,就是辩证法的三条规律。
辩证法三大规律的第一条规律就是对立统一规律,这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对立统一规律在现实中有许多体现和应用。
比如以人为中心的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刻地体现了发展的本质内涵。
再比如科学发展观,协调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第二条规律就是量变质变规律。
它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如果某一事物的数量达到某一阙值,那它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而决定事物是否会因量变而发生质变的,是它内部的主要矛盾运动形式是否会改变。
比如水的沸腾,水并不是一升温就开始沸腾,而是需要达到沸点。
当水达到沸点时,水内部的水分子的运动形式发生了改变,这是由于升温造成的,所以它才会沸腾。
当水的沸点没有达到时,它内部由升温积聚的矛盾还没有引起水分子运动形式的改变,所以水不会沸腾,即质变还不会产生。
所以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1787cb9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2.png)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在唯物辩证法中,对立统一学说作为其实质和核心,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理解事物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关键。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列宁认为,对立面的统一,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
把辩证法简单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
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呢?1. 对立统一学说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对立统一就是矛盾,即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没有对立统一就没有普遍联系,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2. 对立统一学说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
事物的内部矛盾,作为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外部矛盾则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它通过促使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情况的变化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即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可见,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源泉、内在动力就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3. 对立统一学说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一系列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中考政治复习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中考政治复习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0bba8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4.png)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点扫描】了解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知识梳理】1、了解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2、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的趋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静止和僵化保守思想。
3、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消极过时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又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方法论: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得到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4、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https://img.taocdn.com/s3/m/da0cdfe019e8b8f67c1cb993.png)
A
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 报指出:要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 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党和国家重视创新 的辩证法依据是 (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 旧事物的灭亡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辩证 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D
4.有个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偷针的觉得委屈: “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要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不 公平了!”盗牛贼却对他说:“别嚷了,我走到这一步 是从偷针开始的。”这一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 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 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典例3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 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 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 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 收的显著成效。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 ( ) ①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 起质的变化 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④量变和 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根本 标志是( ) A.形式的新或旧 B.出现时间的先后 C.力量的强弱 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典例1
【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新事物的含义,新 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 远大的发展前途,故应选择D,其他选项都是 错误的。 【答案】 D
二、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 的、迂回的。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 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 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如何把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以 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 和完善,或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去 判定新旧事物。其根本标准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 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 大的发展前途。
辩证法的四种思维方法_它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
![辩证法的四种思维方法_它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1fda10125c52cc58bd6beed.png)
辩证法的四种思维方法_它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否定何以是辩证法的内在本性和灵魂?这既是对辩证法自身的批判性思考,也是理解辩证法何以是人的生存逻辑展现的关键所在。
辩证法的四种思维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的辩证法的四种思维方法资料,欢迎阅读。
辩证法的四种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一致的,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辩证法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就成为辩证思维方法,它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工具。
邓小平要求我们“照辩证法办事”,就是要求我们把辩证法转化为认识论和方法论,转化为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方法所组成的,其中主要有:归纳演绎归纳和演绎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
归纳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即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原理。
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即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结论。
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关系。
归纳和演绎是方向相反的两种思维方法,但两者又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
归纳是演绎的基础,作为演绎出发点的一般原理往往是归纳得来的;演绎是归纳的前提,它为归纳提供理论指导和论证。
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相互推移、交替使用的。
归纳和演绎都具有局限性,单纯的归纳或演绎还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运用更为深刻的其他思维方法。
分析综合这是更深刻地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
分析是在思维过程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综合则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整体。
分析和综合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分析和综合是两种相反的思维方法,但它们又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完成,离开了综合就没有科学的分析。
唯物辩证法--精选试题5--简答
![唯物辩证法--精选试题5--简答](https://img.taocdn.com/s3/m/1eff529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7f.png)
唯物辩证法--精选试题5--简答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三大规律以及主要范畴是什么?2.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及联系的客观性原理?3.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原理?4.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多样性包括那些内容?5.怎样理解事物相互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关系?发展的实质是什么?6.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7.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思想?8.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9.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10.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1.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2.怎样理解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13.怎样理解矛盾问题的精髓?14.什么是质、量、度?15.什么是质变与量变?怎样理解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16.什么是肯定与否定?17怎样理解辩证的否定观?18.怎样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19什么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怎样理解二者的关系?20.怎样理解原因与结果及其关系?21.怎样理解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关系?22.怎样理解可能性与现实性及其关系?23.怎样理解本质与现象及其关系?24.怎样理解形式与内容及其关系?25.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哪些?怎样理解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26.怎样理解归纳与演绎及其关系?27.怎样理解分析与综合及其关系?28.怎样理解抽象与具体及其关系?29.怎样理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简答题答案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三大规律、主要范畴是什么?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最高形态,其本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很多,其中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性与现实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最具代表性。
唯物辩证法的所有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方面解释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本质的。
专题二 唯物辩证法题目
![专题二 唯物辩证法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a073ddce9ec3d5bbfd0a747b.png)
专题二唯物辩证法题目1.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A.实事求是B.矛盾分析法C.唯物史观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案:D2.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是()相统一。
A.分析与综合B.归纳与演绎C.抽象与具体D.逻辑与历史答案:C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斗争焦点在于:A.是否承认联系的观点B.是否承认发展的观点C.是否承认内部矛盾的观点D.是否承认质变的观点答案:C4.事物发展的实质是:A.所有事物都在前进和上升B.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C.事物不断处于质变之中D.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答案:B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答案:D6.“居安思危”这句名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答案:A7.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答案:D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现象与本质答案:A9.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答案:D1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答案:A11.揭示了事物发展形式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规律答案:B12.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决定的。
A.同一性B.斗争性C.主要矛盾D.矛盾的主要方面答案:D13.质量互变规律:A.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B.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C.揭示了事物永恒发展的动力D.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答案:A14.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A.阶级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唯物辩证法答案:B15.看一个人要优点与缺点兼顾的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是: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答案:D16.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A.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C.共性和个性关系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关系原理答案:C17.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答案:A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答案:A19.“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答案:B20.规律的根本特点是:A.客观性B.必然性C.稳定性D.可利用性答案:A21.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答案:C22.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第三课第三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三课第三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https://img.taocdn.com/s3/m/cb7ba4760c22590103029d35.png)
矛盾普遍性的标志词: 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 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小结2:矛盾的普遍性的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 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方法论】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③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唯 ➢基本观点: 联系
物
(总特征)
辩
根本 内容
证 ➢实质和核心: 法 (根本观点)
(构成、引起) 矛盾
发展 根本 动力
1. 矛盾的观点 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 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 矛盾分析法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 反映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空间上:上下、左右、高低、长短、远近; 人的属性:男女、老幼、长晚、胖瘦、高矮; 物质属性:冷热、软硬、黑白、明暗; 社会生活: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
学习与卫生 学习与休息
学习与运动
教与学
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一)矛盾的普遍性 注意: ①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
有矛盾。(条件性: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才构 成矛盾关系)
②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 于矛盾不存在。
判断题按对错整理
![判断题按对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d7cdf3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6e.png)
判断题按对错整理《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判断题题库对的描述1.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2.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4.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5.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6.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7.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8.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9.从高等动物的心理到人类意识,是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
10.有的唯物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
11.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
12.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设想的。
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14.割下来的手不再是手。
1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6.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17.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8.世上没有永恒的事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历史的.暂时的。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3.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3.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642d62cf84b9d528ea7aa3.png)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1课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对应学生用书P43一、选择题1.发展具有普遍性,下列说法能够体现发展观的有( )①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人的变化过程②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酸雨增多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④电脑算命取代传统算命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①体现了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符合题意。
③体现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符合题意。
②体现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体现发展,排除。
④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没有体现发展,排除。
本题答案选B。
2.下列能说明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是( )①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②由机械运动到物理运动再到化学运动③人类生产工具的演进过程④青藏高原海陆变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①③中的变化都与人类社会有关,表明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不符合题意,排除;②④属于自然界的变化,正确切题,故选D。
3.2018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
97年来,我们获得过成功,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已开始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
这体现了( )A.社会变化具有多样性B.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C.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D.规律具有客观性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社会是变化和发展的,所以B符合题意。
A、C、D 皆不符合题意。
4.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变化。
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表明( )①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④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循环性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答案 B解析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不断上升的,②④表述错误,排除。
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选B。
2.19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与发展
![2.19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740791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a.png)
2.19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与发展
课外补充资料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与发展
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认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
(2)普遍性:事物之间、内部各要素之间。
(3)多样性:形式是多样的。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代表人民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是否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常见的哲学谚语】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②世界的永恒发展: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光阴四季催人老,日月如梭不再返。
201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简答题—对立统一规律
![201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简答题—对立统一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add22357375a417876f8f01.png)
对立统一规律(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列宁得出这一论断的理由:答:(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对立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统一。
只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才能深刻理解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和实质。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以及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等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斗争的焦点,是它们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4)对立统一的方法即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二)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答: 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诸要素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关系。
它具有两种基本含义: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a.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b.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不能把它简单理解成政治领域里敌对势力之间的斗争。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它们是对立面之间同时存在的两种相反相成的基本关系。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
没有不包含斗争性的纯粹的同一性。
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当中,也没有离开同一性的斗争性。
同一性与斗争性是对立面当中同时存在的两种基本关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https://img.taocdn.com/s3/m/07ba58c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3.png)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又称辩证唯物主义,它是一种由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社会哲学思想,主要认为客观世界是由物质和物质变化构成的,一切社会文化现象都是以物质和物质变化为基础的,是物质决定意识的结果。
它认为事物之间是发生着对立矛盾的,矛盾决定了事物的发展,矛盾的解决也是发展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就是从物质的客观实践出发,认识世界的本质。
它把世界视为一个复杂、多元的客观实践,这种客观实践是由物质组成的,而这种物质有着自身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它把世界视为一个矛盾的体系,这种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变化的根源,而事物的变化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这种规律是物质决定意识的本质。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也可以从变化的角度来认识。
它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瞬息万变的,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而这种变化本质上是一种辩证统一,即具有对立矛盾性质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
它强调,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一切变化都是经过矛盾的调节,也就是说,一切变化都是在矛盾的作用下进行的。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还体现在它的唯物主义思想上。
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实践的基础,是社会文化现象的根源,是人类文明的基础,而且,物质也是人类思想、感情和行动的基础。
它强调,人类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由物质变化构成的,人类的思维行为也是物质决定的,也就是说,物质是决定意识的基础,而意识只是表现物质的一种形式。
总而言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从物质的客观实践出发,认识世界的本质,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质变化构成的,一切变化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物质是决定意识的基础,而意识只是表现物质的一种形式。
因此,唯物辩证法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和社会实践意义,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有效方法。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同步教师用书:第3单元 第8课 第1框 世界是永恒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同步教师用书:第3单元 第8课 第1框 世界是永恒](https://img.taocdn.com/s3/m/f95904ed964bcf84b8d57b0f.png)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掌握发展的实质。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3.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重点: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
难点:发展的实质。
[基础·初探]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1)表现: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2)原因: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4.发展的普遍性原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二、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预习·提升]1.判断(1)人类社会是发展的,自然界是永恒不变的。
(×)(2)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
(√)(3)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发展即运动变化。
(×)2.思考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吗?提示: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唯物辩证法是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的。
③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1.教材P60探究问题【提示】(1)①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②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因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8bd243f7f1922791788e888.png)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石室中学张彬一、教材分析本框题是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世界是一个相互了解的整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运动、变化、发展。
本课通过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让学生领悟发展是普遍的和发展的实质,学会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初步了解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基本观点,但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生活中的经验还无法有效地上升到哲学高度,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从生活的实例出发加以引导使抽象的道理直观化形象化。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发展的普遍性,理解事物发展的实质,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帮助学生理解发展的实质;通过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事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生命意义的感悟”的活动探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正确对待生活中、学习上面临的困难和挫折。
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论证发展的普遍性;掌握发展的实质【教学难点】发展的实质;区别变化与发展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六、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教学内容2.教师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教学课件,准备教学视频资料【设计意图】拉近师生距离,做好相关的课前准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变化的世界》教师:这是一个什么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一个“变”字开始。
我准备了一个关于世界变化的视频,观看过程中请注意思考,“变”体现在哪些领域?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教师: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揭示出整个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f7e189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b.png)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
唯物辩证法指出:规律是事物本⾝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B.事物数量的急剧增加C.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的⼀切变化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故答案为C。
唯物辩证法基本特征唯物辩证法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指出:世界是⼀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或孤⽴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指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所固有、不以⼈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包括横向的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包括纵向的与历史未来的联系。
⼀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都不是孤⽴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但另⼀⽅⾯事物⼜存在着相对独⽴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区别⽽相对独⽴地存在。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相对独⽴存在是互为前提的。
联系的多样性:从⼤的⽅⾯说,联系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
两极世界理论认为,构成存在的联系具有三个不可或缺的要件,即存在的外部联系、外内联系、内部联系。
唯物辩证法指出:⽭盾(即对⽴统⼀)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所谓⽭盾,在辩证法中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统⼀的辩证关系”;⽭盾的双⽅总是“相⽐较⽽存在,相⽃争⽽发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
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
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
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它是宇
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