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中医推拿治疗
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0例
![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0例](https://img.taocdn.com/s3/m/b477f9375727a5e9856a6141.png)
2 1 治 疗组 :采 用 推 拿源自正 骨 方 法 患 者 端 坐 于无 靠 背 . 方凳 上 ,挺腰 自然 坐直 。以患 椎 向左 偏 歪 为 例 ,医者
注 :与 治 疗 前 比 较 , *P< o O ;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 P .l
< O. o1。
站 于其后 方 ,摸 准患 椎棘 突 ,以右 手拇 指 轻 轻 按 于患 椎 左侧 缘 ,余 四指轻 轻 扶持 于 右 侧 颈肩 部 ,左 手 前臂
托住 患者 下颌 部 ,左手 掌 抱住 枕 部 ,医者 左 手前 臂 逐
女 3 7例 ;年龄 1 ~6 8 4岁 ,平 均 3 . 1 . 8岁 ,病 8 5 ±4 7
3 2 治疗 结 果 :经 过 1个 疗 程 治 疗 后 ,进 行 视 觉 模 . 糊疼痛评 分法 ( VAs 以及 疗 效 结 果 的 比较 ,分 述 )
如下。 3 2 1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VAS分 比较 :VAS评 分 结 果 . .
迫 时可使 头痛 症状 加 重 。③ 颈 部活 动 功 能受 限 ,病 变 颈椎 棘 突 、患 侧 肩胛 骨 内上 角 常有 压 痛 ,可 触诊 到条 索状 硬 结及 颈椎椎 体 移 位 。④ 同侧 的颈 、肩 或 上 肢呈 非 根性 疼痛 ,或 偶有 上 臂 的 根性 痛 症状 。⑤X 线 正位
浙江 中医杂志 21 0 1年 9月 第 4 卷 第 9 6 期
【 拿集验 】 推
正 骨推 拿 手 法 治 疗 颈 源 性 头 痛 6 O例
全 晓彬 木 荣华
温州 医学 院附属 第 三 医院 浙江 瑞 安 3 5 0 2 20 关键 词 颈 源性 头痛 正 骨推 拿 手 法 临床 观察 颈源性 头痛 是 指 由颈椎 或 颈 部 软组 织 的器 质 性 或 功能性 病 损所 引起 的 以慢 性 、单 侧 头部 疼 痛 为 主要 表 现 的综 合 征 。笔者 自 2 0 0 8年 3月 ~ 2 1 0 1年 3月 采 用 正骨 推拿 手 法 为 主 治 疗 颈 源 性 头 痛 6 O例 ,并 与 口服 西药 组进 行对 照 ,临床 疗效 显著 。现 报告 如下 。
中医经筋理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紧张性头痛
![中医经筋理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紧张性头痛](https://img.taocdn.com/s3/m/feff4057be23482fb4da4c31.png)
标 准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制定如下Ⅲ : ①瘀血头痛: 痛处 4 结 果 固定 , 痛如针刺, 舌紫 暗 或有 瘀斑 , 脉 细 弦或 细 涩 : ② 血虚 头 痛 : 头 3 8 例 患者 中, 其中1 例 患 者仅 治 疗 1 次 头 痛 即消 失 , 6 例 患 次 即头痛 消 失 , 未再 治 疗 。治 疗 后 1 周 评定 , 3 8 例 患 者 痛绵绵 , 神疲乏力, 面色白, 心悸寐少, 舌淡脉弱: ③痰浊头痛: 头痛 者 治 疗 3
关键词: 中医经筋理论 ; 推 拿手 法; 紧张性 头痛
中图分类 号 : R 2 8 7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3 3 — 0 0 5 5 一 叭
紧张性头痛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头痛类型 。其 临床特征是 3 . 1疼 痛强 度 分 级评 分 标 准 : 按 发作 时头 痛程 度 及 对 日常生 活 、
2 0 1 3 年第 3 3 期
5 5
中医经筋理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紧张 性头痛
黄 玮 周 菊 巅‘
摘要:目的: 中医经筋理论结合推拿手法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小样本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头痛缓解程度 进行评定。结果: 患者颅周肌 肉紧张程度明显减轻, 头痛缓解, 治疗后 1 周, 总有效率 1 0 0 % ; 3 个月时再次评定, 总有效率 9 4 . 7 % ; 6个月时再 次评 定, 有5 例复发 。结论: 中医经筋理论 结合推 拿手法 治疗 紧张性 头痛疗效 显著 。
讨 论 疾 病及 严 重 的心 、 肾功 能异 常 ; ( 3 ) 精 神病 患 者 、 孕妇 、 低 血 压及 5 现代 医学 认 为, 额、 枕、 颈后 、 头 顶和 肩 押部 等处 肌 肉 由于 各 过 敏体 质 患 者 种 原 因而发 生 紧张 痉挛 、 血管 收缩 , 发生 持久 的 头颈 部 肌 肉疼 痛 , 2 治 疗 方法 根 据 中 医经筋 理 论 ,在 头部 治 疗 的基 础 上辅 以在 手 三 阳经 引起 紧 张性 头 痛 。
头痛按摩的奇效
![头痛按摩的奇效](https://img.taocdn.com/s3/m/f5037f3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2.png)
头痛按摩的奇效头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它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有许多方法可以缓解头痛,而其中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方式就是按摩。
按摩不仅能够提供绝佳的放松效果,还可以有效地缓解头痛。
本文将探讨头痛按摩的奇效,为您介绍几种常用的按摩技巧。
1. 太阳穴按摩太阳穴位于眉弓与外眦之间的凹陷处,是头痛常见的发作点之一。
通过按摩太阳穴,可以有效舒缓头痛症状。
按摩时,使用指尖轻轻按压太阳穴,并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动,每次持续5-10分钟。
此方法不仅能缓解头痛,还能促进血液循环,让您感到放松和舒适。
2. 额部按摩额部按摩是另一种缓解头痛的有效方法。
您可以使用指尖或指腹,在额头上轻轻划圈按摩,从中央开始,逐渐向两侧延伸,每次持续5-10分钟。
此方法可以缓解头部压力,放松紧张的肌肉,减轻头痛的不适感。
3. 角弓穴按摩角弓穴位于耳朵上方约2寸处,是一种传统的按摩穴位。
按摩时,用中指指腹按压角弓穴约2分钟,然后用力揉动穴位,每侧持续1-2分钟。
此方法能够刺激气血运行,改善头痛症状,使您感到宁静和放松。
4. 颈部按摩颈部按摩是缓解头痛的另外一种方法。
您可以用手指从颈椎开始轻轻按摩向上延伸,以舒缓颈部紧张的肌肉。
还可以使用手掌在颈部周围进行轻柔的揉捏和推拿按摩。
这些动作有助于减轻颈部和头部的压力,消除头痛。
5. 肩膀按摩肩膀按摩也是缓解头痛的有效方法。
您可以用指尖或手掌在肩部周围进行揉捏和推拿按摩。
这样的按摩可以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头痛不适。
总结:头痛按摩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缓解头痛的方法。
通过按摩太阳穴、额部、角弓穴、颈部和肩膀,可以缓解头痛,减轻不适感,同时提供放松和舒适的感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头痛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以了解病因并获得合适的治疗。
(注:此文仅提供头痛按摩的简要介绍,具体按摩技巧和程度请咨询专业按摩师或医生的指导。
)。
中医如何通过调理气血治疗头痛
![中医如何通过调理气血治疗头痛](https://img.taocdn.com/s3/m/5d33fa1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02.png)
中医如何通过调理气血治疗头痛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的失调常常是导致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通过独特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调理气血以达到缓解和治疗头痛的目的。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血则有濡养、滋润的功能。
气血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保持人体的健康。
当气血的运行出现异常时,就可能引发各种病症,包括头痛。
导致气血失调而引发头痛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情志失调是常见的因素之一。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肝气不舒则气的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进而阻塞头部经络,引发头痛。
其次,过度劳累、久病体虚等情况会损伤人体的正气,导致气血不足。
头部失去足够的气血滋养,也会出现头痛。
再者,饮食不节,如嗜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可能损伤脾胃。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失常则气血生化不足,无法上荣于头,引发头痛。
此外,外感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侵袭人体,导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同样会引起头痛。
中医诊断头痛时,会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综合判断患者气血失调的具体情况。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苔等;闻诊包括听患者的声音、呼吸以及嗅其口气等;问诊会详细询问头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伴随症状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情志状态等;切诊则通过触摸脉象来了解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况。
针对气血失调导致的头痛,中医治疗的原则是调理气血,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调理气血治疗头痛的重要手段。
根据头痛的病因病机和气血失调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方剂和药物。
例如,对于气血不足导致的头痛,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
归脾汤中黄芪、白术、人参等药物可以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等可以养血安神,共同起到补养气血、缓解头痛的作用。
如果是气滞血瘀引起的头痛,则可能会使用血府逐瘀汤。
中医治疗头痛的临床效果探讨
![中医治疗头痛的临床效果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9e611cb58f5f61fb736661d.png)
中医治疗头痛的临床效果探讨摘要:目的:对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回顾分析了不同辩证分型的中药、推拿、针灸治疗方法。
方法:对16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回顾分析,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了类型分析。
结果:160例患者可以分为气血瘀滞型60例,痰湿型患者32例,肝阳上亢型患者30例,气血虚弱型患者25例,肾阳虚型患者13例。
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经过对患者的随访,痊愈患者115例,有效患者为37例,无效患者8例。
结论:采取中医治疗头痛时应当辨证施治,恰当应用针灸、推拿和中药治疗,这样才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头痛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30-01头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头痛的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会以伴有其他疾病的形式一起出现。
同时头痛还有着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所以会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的痛苦。
西医认为头痛主要是因为脑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导致的,医药治疗头痛主要是采取氟桂利嗪、尼莫地平等医学血管活性药物来进行治疗,但效果欠佳。
本文主要回顾分析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头痛患者的相关情况,这些患者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了针灸、推拿和中药等治疗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选取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头痛患者160例,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98例。
患者的年龄分布于24~7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6岁。
其中患者中病史超过半年的患者为46例,超过1年的患者为35例,患者在接诊治疗的过程中通过ct扫描和神经系统的相关检查排除了寄生虫、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2头痛的中医分型。
中医在治疗头痛中将头痛分为五种不同的情况。
肾阴虚型,这类患者会感觉到头痛空洞、畏寒发冷。
肝阳上亢型的患者心情容易烦躁,面红耳赤且易于发怒。
中医按摩的常见病症调理
![中医按摩的常见病症调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09503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4.png)
中医按摩的常见病症调理中医按摩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
中医按摩通过传统的推拿、揉捏、按压等手法,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调理人体内外环境,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中医按摩在常见病症调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头痛头痛是人们常见的病症之一,中医按摩在缓解头痛症状上有着显著的效果。
按摩头部可以通过刺激头部的经络,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头痛的症状。
可以用手指按摩太阳穴和百会穴,或者沿着头部的发际线按摩,以减轻头痛的不适感。
二、颈椎病颈椎病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长时间的办公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颈椎受到过度压力,引发疼痛和不适感。
中医按摩可以通过按摩颈部,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症状。
可以用手指按摩风池穴、天柱穴以及肩部的经络,以舒缓颈椎的疼痛和僵硬感。
三、胃痛胃痛是人们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之一,中医按摩可以促进胃部的血液循环,舒缓胃肠道的不适感。
可以用手掌按摩胃部,顺时针轻轻揉捏脐部周围的穴位,以减轻胃痛的症状。
四、失眠失眠是现代人常见的睡眠问题,中医按摩可以通过刺激头部和全身的穴位,平衡人体阴阳气血,调节睡眠质量。
可以用手指按摩人中穴、神阙穴以及承泣穴,以改善睡眠问题。
此外,按摩足底的睡眠区也能够起到良好的催眠作用。
五、肩周炎肩周炎是肩部疼痛和功能受限的疾病,中医按摩通过刺激肩背部的经络,消除炎症,促进肩关节的血液循环,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可以用手掌和手臂按摩肩背部,顺着肩部的经络推拿,以减轻肩痛和肌肉僵硬感。
六、腰痛腰痛是现代人常见的疼痛问题之一,中医按摩可以通过按摩腰部和腰部周围的穴位,舒缓腰椎的疼痛和不适感。
可以用手指按摩腰部的悬钟穴、命门穴以及腰部的经络,以缓解腰痛的症状。
七、便秘便秘是人们常见的消化问题之一,中医按摩可以通过按摩腹部和腹部周围的穴位,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可以用手掌顺时针按摩腹部,轻轻揉捏脐部周围的穴位,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和代谢。
以上是中医按摩在常见病症调理中的应用介绍。
按摩治疗头痛
![按摩治疗头痛](https://img.taocdn.com/s3/m/c8fce90e03d8ce2f00662384.png)
按摩治疗头痛【摘要】头痛是一种自觉症状,可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笔者运用按摩手法。
在一定穴位上操作,治疗585例患者,收到满意疗效,总有效率为97%。
【关键词】按摩;头痛;治疗1 病因病理,从西医角度而论一般是指头部头穹隆区的不适感,许多疾病都可出现头痛。
凡炎症、损伤、肿瘤压迫、牵引、推移、扩张等导致颅内压改变,血管扩张功能失调,累及颅内外痛觉敏感结构,如神经、血管、黏膜、经络等便可出现头痛。
按头痛发生的主要原因,可将其分为颅内压改变性头痛(颅内高压性头痛,颅内低压性头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眶上神经痛)、血管性头痛(偏头痛、高血压性头痛)、脑动脉硬化头痛和外伤性头痛五类。
其中以神经性头痛和血管性头痛最常见,而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称其为“血管神经性头痛”。
据统计这类头痛占临床头痛的90%左右。
从中医角度而论,中医头痛主要分为外感和内伤。
外感为风寒、风热、暑温等,内伤为肝阳上亢、痰浊上蒙、血虚失养、肾亏、血淤,都可上扰清空,髓海失养导致头痛。
2 临床表现:头痛时头颅穹隆区有不适感,痛有时如针刺、布裹剧痛不等,伴有头昏、眼花、恶心、精神疲劳、耳鸣等,是患者主诉的症状。
头痛症状不作为某些疾病的主要表现,又可能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
3 中医辨证:外感风寒吹风受寒引起头痛,恶风寒,喜裹头,舌苔薄,脉浮紧;外感湿热头涨痛如裂,恶风发热,口渴咽干便秘,尿黄,舌红舌苔黄,脉浮数;外感暑温头痛如裹,脘内纳呆,身热肢倦,心烦口渴,舌苔腻,脉濡数;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心烦失眠,舌苔薄黄,脉玄细数;痰浊上蒙头痛目眦痛,胸膈又满,倦怠纳呆,恶心,舌苔白腻,脉滑;血虚失养头痛眩晕,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心悸气短,脉细无力或涩;肾虚耳鸣,目眩,头痛,腰痛酸软,遗精带下,脉迟弱乏力;血淤头痛不时发作,经久不愈,痛处固定如刺,舌有淤斑,脉涩。
4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585例,其中男374例,女211例,21-35岁152例,35-50岁241例,50-65岁192例。
推拿治疗头痛39例
![推拿治疗头痛39例](https://img.taocdn.com/s3/m/9d40d8fbba0d4a7302763abe.png)
推拿治疗头痛39例探讨【摘要】目的讨论运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头痛的效果。
方法选择头痛患者39例,根据辨证施治的理论进行推拿治疗头痛。
结果总有效率为94.87%。
结论中医推拿辨证治疗头痛的疗效确切,无任何副作用。
【关键词】推拿;手法;头痛头痛起因复杂,中医多辨证施治。
分清症状是防治头痛的重中之重。
因头痛的原因不一,故临床表现各异。
①风寒头痛:症见头部急痛,多及前额与太阳穴,舌苔薄白,常伴咳嗽、鼻塞、流涕、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
②风热头痛:症见头痛急重,有灼热感,常发热、喜凉风,多口咽干痛、牙龈肿痛、小便赤黄、大便秘结等,舌苔黄色。
③风湿头痛:是风寒湿邪侵袭,头部经络阻滞以致头痛。
多于阴雨天气发作,症见一侧头痛,时见两侧交替发作,舌苔白腻。
④肝阳头痛:多由肝阳上亢引起。
头部抽痛,伴有头晕、目眩、耳鸣、面红、口苦、咽干等,舌质红。
多见于高血压患者。
⑤痰浊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
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⑥血虚头痛:症见头昏,头部隐隐作痛,休息时痛减,劳动时加重。
伴有头晕心悸、四肢无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症。
舌质淡白,多见于久病体虚、贫血患者。
⑦肾虚头痛:肾阳虚头痛症见失眠健忘、四肢发冷、小便频数,舌质淡白。
肾阴虚头痛痛感较轻,常伴有目眩耳鸣、记忆减退、失眠多梦等,舌质红。
⑧淤血头痛:头痛较剧烈,经常发作,痛处固定。
常伴有恶心呕吐、心悸气短、失眠、记忆减退等,舌质紫暗或有斑点。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0岁,平均45岁,病程最长者1年,最短者2天,所有患者均经ct或nri检查确认无颅内占位性病症,其中外感头痛11例,内伤头痛28例。
1.2治疗方法1.2.1治疗原则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1.2.2取穴及部位印堂、鱼腰、攒竹、头维、太阳、百会、四白、迎香、肺俞、风门,肩井、大椎、风门、曲池、合谷、中脘、丰隆、三阴交、阳陵泉、太冲、行间、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内关、气海、关元、心俞、膈俞、肾俞穴,头面部六阳经及督脉循行部位。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8a8d32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3.png)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中医认为,头痛是由于气血不调、痰火内扰、肝阳上亢等原因引起,具体的治疗方法在于通过平补、攻逐、清热、祛风等手段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缓解头痛的效果。
以下是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供参考。
一、调节饮食1.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葱姜蒜等。
2.合理搭配食物,摄入富含维生素B2、B6、C、E等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豆类等,有助于改善头痛。
3.注意饮食规律,不要过饥过饱,适量摄入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
二、调节生活习惯1.睡眠充足,每天保持良好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规律作息有助于缓解头痛。
2.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长时间工作、过度紧张等导致精神压力大的情况。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引起头痛,尤其是头部和脖子的保暖。
三、运动调理1.适度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轻度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和放松紧张的情绪。
2.经常做头部按摩,可以自己用手指在头皮上按摩,并适当用拇指按压太阳穴、颞颥部,舒缓头部的疼痛。
四、中药调理1.可以选用一些中药调理,如川芎、白芷、防风、桂枝等,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功效。
2.饮用一些中药茶,如菊花茶、金银花茶、薄荷茶等,可以清热解毒、散风清热,缓解头痛。
五、中医技术疗法1.针灸疗法,可以在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等穴位进行针刺,有助于疏通经络、平衡气血,缓解头痛。
2.中医经络推拿,通过按摩头部、颈部等经络,舒缓痛点、缓解头痛。
3.艾灸疗法,可以在头部和脉门部位进行适当的艾灸,有助于温通经络、缓解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头痛的一般中医护理常规,具体治疗措施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如果头痛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诊治,以便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头痛(头部疼痛)中医诊疗方案
![头痛(头部疼痛)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8ddc0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0.png)
头痛(头部疼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中医学认为,头痛是由于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导致的。
本文介绍了一些中医诊疗方案,希望能对头痛治疗有所帮助。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头痛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
常见的头痛类型包括:1. 阵发性头痛:多见于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
2. 慢性头痛:多见于颈源性头痛和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
3. 特发性头痛:原因不明,没有明显的病因。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头痛主要通过调理气血、平衡脏腑功能来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1. 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施针,调理气血运行,缓解头痛症状。
2. 艾灸疗法:将艾绒燃烧后对患者的特定穴位进行温灸,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头痛。
3. 中药治疗: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方使用,以调理身体的功能,缓解头痛症状。
4.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头部和颈部的特定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头痛。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头痛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寻求合格的中医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2. 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3. 西医诊断结论对于头痛的治疗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结论中医治疗头痛的诊疗方案多种多样,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选用。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饮食结构以及适量运动,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同时,也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并随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咨询。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中医推拿案例
![中医推拿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faa507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e.png)
中医推拿案例中医推拿是一种古老而又有效的治疗方法,它通过按摩、推拿、拨动等手法,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下面我将结合一些中医推拿的案例,来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来说说头痛的推拿治疗。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认为头痛大多与气血不畅、肝郁、肾虚等有关。
在推拿治疗中,可以采用揉推、点按、搓揉等手法,来舒经活络、祛风清热。
比如,可以用双手的指腹,由头部前额向后枕部揉推,重点在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等穴位,可以缓解头痛的症状。
其次,我们来说说颈椎病的推拿治疗。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常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头晕等症状。
在推拿治疗中,可以采用推拿、拨动、拉伸等手法,来舒经活络、祛风通络。
比如,可以用双手的指腹,沿着颈部的肌肉纹理,进行揉捏、搓动,可以缓解颈部的疼痛和不适感。
再来说说腰椎间盘突出的推拿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常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推拿治疗中,可以采用拨动、推拿、按摩等手法,来舒经活络、祛风通络。
比如,可以用双手的掌根,沿着腰部的脊柱,进行推拿、拨动,可以缓解腰部的疼痛和不适感。
最后,我们来说说失眠症的推拿治疗。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等症状。
在推拿治疗中,可以采用按摩、点按、拨动等手法,来调整气血、安神定志。
比如,可以用双手的指腹,轻轻按摩头部的百会穴、风池穴等穴位,可以缓解失眠症的症状。
总之,中医推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它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在实际治疗中,推拿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法和穴位,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中医推拿的治疗方法,让它成为我们健康的守护者。
中医推拿的适应症
![中医推拿的适应症](https://img.taocdn.com/s3/m/30da65e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2.png)
中医推拿的适应症中医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和康复。
它通过经络穴位的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法,调理和平衡人体的气血、阴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那么,中医推拿适合哪些人群呢?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推拿的适应症。
一、神经系统疾病1. 头痛、偏头痛、神经性头痛、面痛、颈椎病等;2. 神经衰弱、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等;3. 外伤性神经病、臂丛神经病、坐骨神经病等;4. 莫名的神经性疼痛、震颤等神经病。
中医推拿对于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可以通过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法,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改善神经衰弱、疼痛等症状的目的。
二、骨骼肌肉疾病1. 颈椎病、胸椎病、腰椎病等;2. 骨折、脱臼、挫伤、扭伤等;3. 肌肉疼痛、肌肉劳损、肌肉萎缩等。
中医推拿在骨骼肌肉疾病的治疗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可以通过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法,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脊柱、颈椎、肩颈部位的骨骼和肌肉,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三、神经病1. 中风、脑血栓、脑出血等;2. 帕金森病、脑瘫、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疾病;3. 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神经症等。
中医推拿对于神经病的治疗比较成功,可以通过经络穴位的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法,促进神经再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神经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四、呼吸系统疾病1.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急性炎症等;2. 肺炎、肺栓塞、肺气肿等;3. 咳嗽、嗓子痛等。
中医推拿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也比较好,可以通过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法,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肺部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五、消化系统疾病1. 胃病、消化不良、呕吐、胸闷等;2. 肝病、胆囊炎、肠病等;3. 便秘、腹泻、痔疮等。
中医推拿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法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改善胃肠功能,解决消化道疾病的问题。
总之,中医推拿可以对很多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要提醒的是,在选择推拿治疗之前,一定要寻找专业的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以保证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中医治疗推拿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
![中医治疗推拿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529174f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7.png)
中医治疗推拿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中医推拿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推拿疗法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人体经络、穴位,调理气血,增强免疫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然而,推拿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病症,也存在一些禁忌情况。
本文将介绍中医推拿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
一、中医推拿疗法的适应症1. 颈椎病: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头晕等症状。
中医推拿疗法可通过按摩、拔罐等手法缓解颈部压力,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症状,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2. 肩周炎: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疾病,症状包括肩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
中医推拿疗法可通过按摩、拍打等手法,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减轻症状,对肩周炎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3.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退变后,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疾病,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等。
中医推拿疗法可通过按摩、手法调理等,改善腰椎周围气血循环,减轻神经根受压症状。
4. 头痛:中医推拿疗法对头痛有良好的效果。
通过按摩头部穴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可以减轻头痛症状,享受头部舒畅的感觉。
二、中医推拿疗法的禁忌1. 急性外伤:如骨折、拉伤、扭伤等急性外伤,推拿疗法可能会加重病情,延缓伤口愈合,所以在急性外伤时不宜进行推拿疗法。
2. 感染性皮肤病:推拿疗法涉及直接接触皮肤,感染性皮肤病如痱子、湿疹等,推拿疗法可能会引起感染扩散,所以感染性皮肤病患者不适宜进行推拿疗法。
3. 血液病:如血友病、白血病等患者由于血液系统异常,推拿疗法可能会引起出血或其他不良反应,不宜进行推拿疗法。
4. 高热症:高热状态下进行推拿疗法,可能会加重热量代谢,影响疾病康复,所以高热症患者应暂缓推拿疗法。
5. 严重心脏病: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推拿疗法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血管病变,不适宜进行推拿疗法。
综上所述,中医推拿疗法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但也需谨慎应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7aad08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d.png)
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头痛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病因来采取相应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
1. 针灸: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节和平衡身体的气血运行,从而缓解头痛。
2. 中药治疗:根据头痛的病因,中医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例如,如果头痛是由肝火上升引起的,可以使用清热解毒、平肝降火的中药进行治疗。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对头部、颈部和肩部的按摩,来缓解紧张和疲劳所引起的头痛。
这种治疗方法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
4. 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热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熏烤艾叶,以温热刺激来调理身体。
对于一些由寒邪引起的头痛,艾灸可以起到暖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5.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一些头痛可能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
因此,在治疗头痛时,中医可能会建议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增加新鲜蔬果和粗粮的摄入。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头痛应根据个体具体情况进行,对于病因不明或严重的
头痛病症,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
中药配合推拿治疗头痛
![中药配合推拿治疗头痛](https://img.taocdn.com/s3/m/da4d94b6fd0a79563c1e729e.png)
3 . 1 疗效标准 : 参照 国家 中医药 管理局颁 布的《 中医病证
诊 断疗效标 准》 拟定。痊愈 : 头痛 症状缓解 , 能恢 复正常工
1 9 9 5年 5月至 2 0 1 1 年 5月 , 笔者运用 中药 配合 推拿治 疗头 痛 1 7 0例 , 取得较好疗效 , 报道如下 。
头痛选用 吴茱 萸 , 重用 藁本等 。每 日 1 剂, 水 煎4 0 0 m L , 分
早晚 2次空腹 温服 , 5天为 1 个疗程 , 可用 I 一 2个疗程 。 2 . 2 推拿治疗 : 医生用拿 捏法在 风池穴处 有节律地 拿捏 , 每次5 a r i n 左右 , 然后让 患者 仰 卧位 , 医生 坐在 患者 头部 一
外, 还患有高血压 、 高脂血症 、 脂 肪肝等病 , 故需要 在原方基础上加减运用。由于该患者冠心病病程
不长 , 通过 3 个月的连续治疗 , 临床症状基本 得到 控制 , 心电图也 大致正 常 , 且 随访 3年余 , 病情稳
[ 2 ] 张永康 , 原道昱 . 原 明忠用 自 制 滋潜通脉汤 治疗经验 [ J ] . 中
2 治疗方 法
Hale Waihona Puke 头痛为患者 自觉 症状 , 病 因虽 多 , 但 不外 乎 外感 与 内 伤两类 。头为“ 诸 阳之 会” 、 “ 清 阳之 府 ” , “ 脑 为髓 海”, 五 脏六腑之气 血 , 皆上 注于 头 , 以养 清 窍。如外 感风 、 寒、 湿
2 . 1 中药 自拟 方 : 川芎1 5 g , 白芷 、 藁本 各 1 0 g , 细 辛3 g 。
三诊 : 诸 症 消失 。续 用 上 方 1 5剂 巩 固。2月
定。由此可见 , 该方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此外 滋潜通脉汤虽为原老治 阴虚 阳亢、 心脉
头痛中医护理试题及答案
![头痛中医护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710ae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1.png)
头痛中医护理试题及答案头痛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它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多不便。
中医护理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能够有效地缓解头痛症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头痛中医护理的相关知识,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头痛中医护理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1. 中医学中,头痛的病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 中医治疗头痛一般采用哪些方法?3. 中药方剂中常用于治疗头痛的有哪些?4. 请列举一些中医按摩方法可以缓解头痛症状。
答案一:1. 头痛的病因主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风寒、风热、肝火等方面。
2. 中医治疗头痛一般采用针灸、推拿、中草药等综合方法。
3. 中药方剂中常用于治疗头痛的有桂枝汤、阿胶补血汤、川芎茶等。
4. 中医按摩方法包括扳头法、以头抓头法、指压法、拨痛法等。
试题二:1. 按中医理论,头痛的治疗应该根据什么原则进行?2. 中医推拿疗法中常用于治疗头痛的手法有哪些?3. 使用针灸治疗头痛时,选取的穴位有哪些经典组合?4. 请简要介绍一下精油按摩在头痛护理中的应用。
答案二:1. 头痛的治疗应该根据辨证论治原则进行,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病因和体质等综合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2. 中医推拿疗法中常用于治疗头痛的手法主要包括按摩、揉捏、推拿、拔罐等。
3. 使用针灸治疗头痛时,常用的穴位组合有太阳穴与合谷、风池与肩井、四神聪与下巨虚等。
4. 精油按摩在头痛护理中常用于舒缓紧张情绪,可以选择薰衣草、薄荷、迷迭香等精油进行轻柔按摩。
试题三:1. 头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饮食习惯?2. 中医理论中,哪些情绪会影响头痛的症状?3. 头痛患者应该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预防头痛的发生?4. 请列举一些头痛的预防措施。
答案三:1. 头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适量饮水,避免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并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2. 中医理论中,忧思、恐惧、气愤等情绪会影响头痛的症状。
3. 头痛患者应该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与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推拿学-头痛PPT课件
![推拿学-头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97224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c.png)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要点一
深入研究推拿治疗头痛的机制
进一步探讨推拿治疗头痛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 加科学的依据。
要点二
提高推拿治疗的标准化程度
制定更加规范的推拿治疗操作标准和程序,提高治疗效果 的稳定性。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 拓展推拿治疗的应用范围:将推拿治疗应用于不 同类型的头痛,探索其在预防和治疗头痛方面的 更多可能性。
头痛的症状与诊断
总结词
头痛的症状多样,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病因会有不同的 表现。诊断头痛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 的辅助检查。
详细描述
头痛的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有头部钝痛、搏动性疼痛 、炸裂样疼痛等,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等症 状。诊断头痛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必 要的辅助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头痛特点、伴随 症状、家族史等信息,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和必要 的辅助检查,如脑电图、头颅CT或MRI等,以明确诊 断和病因。对于不同类型的头痛,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因此正确的诊断是治疗头痛的关键。
禁忌症
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 全、血液系统疾病等的患者不宜进行 推拿治疗。孕妇、婴幼儿及身体极度 虚弱者慎用推拿治疗。
03 头痛的推拿治疗方案
偏头痛的推拿治疗方案
总结词
通过推拿手法缓解偏头痛的疼痛和症状。
详细描述
偏头痛的推拿治疗主要针对头部和颈部的穴位进行按摩,如太阳穴、百会穴、 风池穴等,以缓解头痛、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以通过推拿手 法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痉挛,减轻对头部的压力。
揉捏法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中指的 指腹揉捏头痛部位的肌肉, 力度适中,持续数分钟。
推桥法
用双手手掌或指腹自上 而下推桥头部督脉,力 度适中,持续数分钟。
中医调理更年期头痛问题
![中医调理更年期头痛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5eaf8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5.png)
中医调理更年期头痛问题更年期是指女性进入中老年阶段,卵巢功能逐渐减退,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在更年期,不少女性会面临头痛等不适症状的困扰。
中医学认为,更年期头痛与气血不足、阳气虚弱、肝阳上亢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调理成为缓解、改善更年期头痛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1. 了解更年期头痛更年期头痛多表现为钝痛或搏动性头痛,常伴随其他症状如眩晕、颈肩酸痛、情绪波动等。
常见的更年期头痛类型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和颈源性头痛。
了解头痛类型有助于针对性进行治疗。
2. 中医辨证论治中医治疗更年期头痛注重辨证论治,根据个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调理。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草药调理、针灸、推拿、艾灸等。
(1)草药调理:中药方剂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配伍,常用的方剂包括补益肝肾、理气活血、清热解毒等药物组合。
常见的方剂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当归地黄丸等。
(2)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气血流通,改善头痛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合谷、太阳穴、风池等。
(3)推拿按摩:通过对头部、颈部等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头痛。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指压、揉捏、推拿等。
(4)艾灸疗法:通过燃烧艾条或艾灸罐,将温热作用传导到穴位上,调整气血运行,缓解头痛。
常用的穴位包括百会、风池、太阳等。
3.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更年期女性可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来缓解头痛。
建议食用以下食物:(1)补气养血食物:枸杞、红枣、黑芝麻、黑豆等。
(2)清热解毒食物:苦瓜、藕、荷叶、黄连等。
(3)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新鲜水果、蔬菜、坚果等。
4. 心理调节更年期女性易受情绪波动的影响,情绪不稳定也可能加重头痛症状。
因此,心理调节也是调理更年期头痛的重要一环。
可以通过瑜伽、冥想、放松训练等方式来舒缓紧张情绪,增加身心放松感。
5. 生活习惯调整更年期女性需注意调整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头痛的因素。
如避免暴饮暴食、过度劳累、过度疲劳、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痛-中医推拿治疗
头痛是患者主诉的自觉症状之一,有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头痛的发生,其病因也十分复杂,因此我们必须对头痛十分重视,分别轻重缓急,以免误诊误治。
推拿对颅内疾病如:脑脓肿,脑肿瘤,脑血管意外急性发作期,脑挫裂伤,颅脑内血肿急性期等不宜作治疗。
然而对血管性头痛(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感冒头痛等治病效果较为显著。
现重点介绍偏头痛。
偏头痛偏头痛是指偏侧头部周期性发作的血管性头痛。
其特点有三:
第一是突然发作性偏侧头部剧痛。
第二其头痛可以自动或治疗后缓解而不留后遗症。
第三惯于复发并伴有无痛间歇期。
现已证明,偏头痛的发作是和颅内外血管收缩和舒张有关。
因为血管的变化,是双相性的,开始主要是颅内血管收缩,此期出现临床的前驱症状,其后主要是颅外血管的舒张,此期出现临床上的搏动性偏侧头部剧痛。
偏头痛与内分泌有较密切的关系,发作常始自青春期,多在更年期后逐渐减轻或停止发作。
多数育龄期妇女在妊娠三个月后偏头痛消失,直止分娩后再复发。
偏头痛也可因环境变化,外界刺激,躯体疲劳,精神紧张,焦虑,睡眠不足等因素而诱发。
【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在头痛发作前,约半小时或10多分钟内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最常见的前驱症状是视觉障碍——闪辉性暗点(如火花、光环、彩环、发光体等)、偏盲、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
除视觉障碍外还有全身不适、精神不振、语言障碍、手指及口唇麻木感,眩晕,面色苍白,多尿等症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头痛突发性一侧前额部或头顶部疼痛,一般先从前额部开始向眼窝部、头顶部蔓延,眼球后部也可伴有剧烈疼痛;强度逐渐增加,并扩展至一侧头部,以搏动性疼痛为主。
患者有恶心、呕吐、颜面潮红、畏光、流泪等症状可持续2~3小时,甚至1~2日,由头痛高峰期逐渐减退,移至睡眠期,或疼痛后期。
典型偏头痛往往在青春期发病。
有些有家族史。
间歇期不定,由每日数次至数月一次不等。
【诊断和鉴别】
对典型偏头痛的诊断并不困难,根据多在青春期发病,突发性偏侧头部剧痛,发作时伴
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对麦角胺咖啡因治疗有显效,即可诊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应与以下头痛相鉴别。
如高血压头痛多为全头痛、间歇性钝痛,而剧烈的头痛较少见。
清晨出现头痛是一特征。
颞动脉炎见于老年人,有剧烈头痛,全身情况较差。
起初病时为搏动性痛,随病程进展转为持续性痛。
另一特点是平卧位时头痛加剧,尤其当头低位时更为强烈,当压迫颈总动脉时头痛能缓解。
还应与颅内占位性病变、癫痫性头痛、脑血管畸形等相鉴别。
可利用现代科学检查手段,如头颅平片、脑彩超、脑电图、脑CT等以资鉴别。
【治疗】
1.常用手法拿法、揉法、抹法、扫散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常用穴位及部位印堂、睛明、阳白、太阳、百会、风池、合谷、涌泉,及头侧部足少阳胆经部位。
3.操作方法(1)基本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医生先选用指揉法自风池穴起沿颈项部夹肌而下至颈根,如此上下往返3~5分钟;拿风池穴,拿颈项夹肌3~5遍。
用手指按揉印堂、睛明、阳白、太阳、百会、率谷等穴各20~30次。
抹前额、上下眼眶,3~5次。
指揉合谷30~50次。
用扫散法在头侧部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自前上向后下方操作30~50次。
患者取坐位于床边,以五指拿法(拿五经)自前发际起经头顶、后脑部改为三指法、拿风池;如此往返3~5遍。
最后按揉两侧涌泉穴结束治疗。
(2)辨证治疗:对有面色潮红、恶心、呕吐等症状者,可加指揉内关、丰隆、胃俞等穴。
对视觉障碍明显者,可加强抹上下眼眶、指揉眼周穴位、指揉光明穴。
【自我保健】
1.抹额两手食指屈曲成弓状,以近节指间关节桡侧面为力点在前额的中部向两侧抹至太阳穴。
可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约20~30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按揉风池用两手拇指罗纹面紧按两侧风池穴,并施力作按揉动作约20~30次。
3.梳头法以双手十指为梳,自前发际起向后梳至枕部,左右交替约30~50次。
4.按揉涌泉用左手按揉右侧涌泉穴,用右手按揉左侧涌泉穴各50~100次。
【注意事项】
避免不良外界刺激和精神紧张。
保证充足的睡眠,生活、饮食要有节制。
肌紧张性头痛(肌收缩性头痛)是慢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以青壮年多见,尤其是女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引起肌紧张性头痛的原发病有:颈椎病、视觉疲劳、头部外伤等。
肌紧张性头痛常常发生于后枕部。
有时在颞部一侧或两侧,呈压迫感、沉重感,患者常自述头部有“紧箍”感。
后颈部、肩部肌肉有压痛点。
有时可以触到一个或多个硬结,称外痛性结节。
有这种硬结说明颈肌处于紧张收缩状态。
推拿治疗:以指揉痛性结节、压痛点或弹拨紧张的肌肉为主,辅以五指拿法和扫散法。
感冒头痛是感冒后伴发症状之一。
推拿治疗先按揉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再指揉肺俞、大椎;拿肩并、风池、曲池、合谷,以酸胀为度;拍击上背部膀胱经;而后再五指拿法和扫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