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苏东坡传精选 课件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点字
茫然无知: 毁誉: 诙谐:
指对某事物一无所知。茫然,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无 知,一无所知。 诋毁和赞誉,说坏话与说好话。
谈话富于风趣,引人发笑。
溢美之词: 余音袅袅: 迷离惝怳:
过分夸奖。溢,过分、超出。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余,剩下来的、多余的。 音,音乐、声音。袅袅,缭绕。 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样子。迷离,模糊不清。惝, 失意、不高兴。惝怳,也作“惝恍”,失意的样子。
传记文学的特点
• 传记文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应该在回忆录、 书信、日记等等材料之外显能耐,应该把这 些材料经过头脑过滤后,再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者所看到的已不再是材料的堆叠,而是一 幅完整的画,一件有匠心的作品。传记里的 事实,可能不再是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气 吞山河的豪言壮语,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 而是一句玩笑,片言只语、不显眼的行为等 等这些日常生活的细枝微节。传记事实的选 择就构成了传记的生命。
《吾国与吾民)》(《苏东坡传)》等。《苏东坡传》是中国 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文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文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黄庭坚并称“苏黄”
艺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全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
米芾并称“宋四家”
刘淑伟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苏东坡传》)第16章“赤壁赋”。 作者( 林语堂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 学家。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
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 (论语派)主要人物。代表作有(《京华烟云)》(
宋史苏轼传课件ppt
奉献社会
苏轼认为人应该积极奉献 社会,用自己的才智为社 会做出贡献。
苏轼的价值观
人格独立
苏轼重视人格的独立和尊 严,不屈从于权势和世俗 的束缚。
真诚善良
苏轼认为人应该真诚善良 ,关爱他人,以善待人。
追求卓越
苏轼追求卓越,对自己的 才华和成就有着极高的要 求。
03
苏轼的文学创作与艺术成就
苏轼的文学创作特点
最终,他被贬至黄 州、惠州、儋州等 地。
苏轼的政治生涯充 满了曲折和艰辛。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 ,他因反对新法而 遭到排挤和打击。
在这些地方,他深 入了解民情,关注 民生疾苦,为百姓 做了不少好事。
02
苏轼的思想与哲学
苏轼的哲学思想
道家思想
苏轼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崇尚自 然、超脱世俗,追求自由和独立
。
才情横溢,作品丰富多样
苏轼的文学创作涵盖了诗歌、散文、词曲等多种形式,且才情横 溢,作品丰富多样。
自然清新的文风
苏轼的文学风格自然清新,不拘一格,善于从自然景物、日常生活 和历史故事中汲取灵感。
富有哲理的思考
苏轼的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 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苏轼的诗歌创作
政治才能卓越
苏轼在政治上主张改革,虽多 次遭贬谪,但始终关注民生, 致力于兴利除弊。
人生经历坎坷
苏轼历经仕途起伏,晚年更因 新旧党争而流放海南,生活艰 难。
人格独立、思想开放
苏轼反对程颐的独断言论,主 张兼容并包,被视为儒家思想
革新者。
对苏轼的思考题
01
02
03
04
苏轼的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当时 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情感?
苏轼在政治上主张改革,但为 何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
▲《苏东坡传》PPT
在艺术家们不断的探索中可以得知大自然的节奏 永远是含有功能作用的,因为其线条轮廓都是生 长发展的结果,而且各有用途。大自然的环境促 使动物进化,外形自然因其改观这也同时隐含生 命之感、动态之美,一切皆将美与运动相关联。
⑤得出结论:以上所述,便证明了‚美是运动‛。 因为运动使人感受到生机与不同的特征,将其活 灵活现的表达出来,使人感受到运动,便有了生 命力有了美感。故‚美是运动‛。
林语堂,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平 和县坂仔镇)人。笔名毛驴、宰予、岂 青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 言学家、翻译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 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 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厦门大学任教。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 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 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 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 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 等。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 享年80岁。
④ 尝试分析:传统的中国书画以水墨为主,彩料为
辅,以其着笔瞬间笔尖的色调、浓淡程度、停顿时 间、笔法回转而决定了书画作品的优劣与美丑。其 中色彩的浓淡与笔锋的抑扬顿挫最为重要,因为批 评家所看的并非静态的比例与对称,而是动态的曲折交错之处,中国的批评家以其在脑中构出 书画家手执毛笔,笔尖挥动,顿挫有致的节奏之感, 仿佛在欣赏笔在纸上的盘旋、舞蹈,忽而飞扬,忽 而踮足,忽而下跌,忽而轻盈跳跃,好似形成一种 独立的节奏,自配着背景音乐,让人浮想联翩。因 此探索此种抽象画的门路方法与西洋抽象画不同, 也就出现了‚写意‛、‚写实‛之说。人们也由此
读苏东坡传ppt课件
P037~038
14Biblioteka 苏轼和妻子妻子王弗(结婚时苏轼18岁,王弗15岁) 实际、聪明、能干
妻子眼里的苏轼:
易于激动、不轻易向别人低头,而说话说得 滔滔不绝。
P042~043
苏夫人在务实际、明厉害方面,似乎远胜过
丈夫。
P056
26岁病逝,遗有一子,年方六岁。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P067
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P029
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P126
苏辙→苏轼
我初从公,赖以有知。
抚我则兄,诲我则师。P029
兄弟二人在政治上虽然看法相似,而且也 立场相同,二人个性则迥然相异。
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 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 子由为人可靠,东坡则使人害怕。
P122
毛泽东还曾夸赞苏轼的词“气势磅礴,豪迈奔 放,一扫晚唐五代词家柔靡纤弱的气息” , (转引自公木著:《毛泽东诗词鉴赏·代序言》, 长春出版社1994年版。)充分肯定苏轼词的巨 大成就和在词史上的崇高地位。
3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沁园春·雪》 之比较
毛泽东称赞苏轼的词“气势膀礴,豪迈奔放, 一扫晚唐五代词之柔靡纤弱的气息”,这种 豪放词风在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 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其一,描写山川景物,毛泽东词比苏词更显 阔大、雄伟、壮丽。苏词描写长江和赤壁古 战场景物壮观、气势浩大,但终不如毛词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空间无比寥廓,气象雄伟非常。
26
苏东坡自评与他评
自评: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
狱。
P344
苏辙:与人无亲疏,辄输写府藏《东 坡先生墓志铭》
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 白。
14Biblioteka 苏轼和妻子妻子王弗(结婚时苏轼18岁,王弗15岁) 实际、聪明、能干
妻子眼里的苏轼:
易于激动、不轻易向别人低头,而说话说得 滔滔不绝。
P042~043
苏夫人在务实际、明厉害方面,似乎远胜过
丈夫。
P056
26岁病逝,遗有一子,年方六岁。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P067
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P029
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P126
苏辙→苏轼
我初从公,赖以有知。
抚我则兄,诲我则师。P029
兄弟二人在政治上虽然看法相似,而且也 立场相同,二人个性则迥然相异。
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 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 子由为人可靠,东坡则使人害怕。
P122
毛泽东还曾夸赞苏轼的词“气势磅礴,豪迈奔 放,一扫晚唐五代词家柔靡纤弱的气息” , (转引自公木著:《毛泽东诗词鉴赏·代序言》, 长春出版社1994年版。)充分肯定苏轼词的巨 大成就和在词史上的崇高地位。
3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沁园春·雪》 之比较
毛泽东称赞苏轼的词“气势膀礴,豪迈奔放, 一扫晚唐五代词之柔靡纤弱的气息”,这种 豪放词风在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 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其一,描写山川景物,毛泽东词比苏词更显 阔大、雄伟、壮丽。苏词描写长江和赤壁古 战场景物壮观、气势浩大,但终不如毛词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空间无比寥廓,气象雄伟非常。
26
苏东坡自评与他评
自评: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
狱。
P344
苏辙:与人无亲疏,辄输写府藏《东 坡先生墓志铭》
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 白。
《苏东坡传》ppt课件
1、彻悟与痛苦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2、稀罕 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 者亦属罕有。 3、倘无幽默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 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4、人之渺小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 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 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 在那种气氛中了。 5、悠闲的情绪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 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 的下午。
①重新阅读:“美是运动”的概念最初我是在第二 十章“国画”中,于是我便再次阅读关于“美是 运动”的数段。
②重找原句:书中说“艺术上所有的问题,都是节 奏的问题”,而“艺术”让人联想至“美”, “节奏”必然由“运动”而来。无论任何的艺术 方式,其中皆蕴含着节奏。例如绘画、雕刻、音 乐等,各种艺术形式都隐藏着节奏,而节奏的不 同,导致了美的千姿百态,不拘泥于单调,此点 也正诠释了美的真谛。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 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 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 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 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 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林语堂,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平 和县坂仔镇)人。笔名毛驴、宰予、岂 青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 言学家、翻译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 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 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厦门大学任教。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 《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 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 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 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 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 香港逝世,享年80岁。
苏东坡传_介绍ppt课件
苏东坡和王安石,谁也没活到亲眼看见他们相争的后果,也没看到北 方异族之征服中国,不过苏东坡还活到亲眼看见那广事宣传的新政的恶果。 他看见了王安石那么深爱的农民必须逃离乡里,并不是在饥馑旱涝的年月, 而是在五谷丰登的年月,因为他们没能清还"社会主义政权"使他们向官家借 的款项与利息,因此若胆敢还乡,官吏定要捕之入狱的。苏东坡只能为他 们呼天求救,但是却无法一施援手。
6
感悟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过文坛的 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再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 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 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 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 薄。”拿林语堂做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 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2
原文评价苏东坡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生活中竟有如此的遭遇,他之成为文人窃窃私语 的话柄,尊重景仰的话题,尤其是在去世之后,乃是自然之事。若与西方 相似之人比较,李白是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 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近。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 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 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以人物论,颇像英国的小说家赛克瑞 (Thackeray),在政坛上的活动与诗名,则像法国的雨果,他具有的动人 的特点,又仿佛英国的约翰生。不知为什么,我们对约翰生的中风,现在 还觉得不安,而对弥尔顿的失明则不然。倘若弥尔顿同时是像英国画家根 兹博罗,也同时像以诗歌批评英国时事的蒲普,而且也像英国饱受折磨的 讽刺文学家绥福特,而没有他日渐增强的尖酸,那我们便找到一个像苏东 坡的英国人了。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 变成尖酸刻薄。今天我们之所以喜爱苏东坡,也是因为他饱受了人生之苦 的缘故。
6
感悟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过文坛的 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再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 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 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 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 薄。”拿林语堂做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 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2
原文评价苏东坡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生活中竟有如此的遭遇,他之成为文人窃窃私语 的话柄,尊重景仰的话题,尤其是在去世之后,乃是自然之事。若与西方 相似之人比较,李白是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 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近。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 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 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以人物论,颇像英国的小说家赛克瑞 (Thackeray),在政坛上的活动与诗名,则像法国的雨果,他具有的动人 的特点,又仿佛英国的约翰生。不知为什么,我们对约翰生的中风,现在 还觉得不安,而对弥尔顿的失明则不然。倘若弥尔顿同时是像英国画家根 兹博罗,也同时像以诗歌批评英国时事的蒲普,而且也像英国饱受折磨的 讽刺文学家绥福特,而没有他日渐增强的尖酸,那我们便找到一个像苏东 坡的英国人了。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 变成尖酸刻薄。今天我们之所以喜爱苏东坡,也是因为他饱受了人生之苦 的缘故。
苏东坡传的PPT.PPT23页
苏东坡传的PPT.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苏轼的思想
苏轼受到儒、释、道三家的影响, 思想较复杂。他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 从政,立志做一个经世济民的人物。他 又以释、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 思想处置人生忧患,因而在任何逆境中 都能随遇而安,不悲观,不颓唐,永远 保持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乌台诗案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激进的变法 主张,自请外任,先后在杭州、密州、 徐州、湖州任职。1079年(元丰二 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以苏轼在诗文 中讥讽时政,毁谤朝廷的罪名逮捕了 苏轼,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含冤 103天后终被赦,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点字
茫然无知: 毁誉: 诙谐:
指对某事物一无所知。茫然,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无 知,一无所知。 诋毁和赞誉,说坏话与说好话。
谈话富于风趣,引人发笑。
溢美之词: 过分夸奖。溢,过分、超出。
余音袅袅: 迷离惝怳: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余,剩下来的、多余的。 音,音乐、声音。袅袅,缭绕。
士 • 1085年自常州起知登州。
③1085-1093,元祐更化期 • 1085.10被召还朝,任礼部郎中,迁起居舍人 • 哲宗元祐元年(1086),升输林学士,知制诰 • 1089.3,出知杭州。疏浚茅山、建堤桥 • 辗转颍州、扬州、定州地方官任所。
三苏文集书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4、58-65岁,哲宗元祐八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 年(1093-1101),亦即哲宗亲政时期。被贬 惠州安置,再贬至儋州。
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样子。迷离,模糊不清。惝, 失意、不高兴。惝怳,也作“惝恍”,失意的样子。
传记文学的特点
• 传记文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应该在回忆录、 书信、日记等等材料之外显能耐,应该把这 些材料经过头脑过滤后,再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者所看到的已不再是材料的堆叠,而是一 幅完整的画,一件有匠心的作品。传记里的 事实,可能不再是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气 吞山河的豪言壮语,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 而是一句玩笑,片言只语、不显眼的行为等 等这些日常生活的细枝微节。传记事实的选 择就构成了传记的生命。
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 亦谐,生动而有力,完全发乎内心。
他能狂妄怪僻,也能庄重严肃,能轻松 玩笑,也能郑重庄严,从他的笔端,我们 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 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
字词积累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札( zhá )记 鼾( hān )声 惝怳( chǎng huǎng )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苏东坡传》)第16章“赤壁赋”。 作者( 林语堂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 学家。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
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 (论语派)主要人物。代表作有(《京华烟云)》(
中制科优入三等,除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 • 有用世之志,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
朝政,勇于进言。
②1069-1085,变法中 • 1069年王安石变法 • 上书论朝政得失,忤王安石。调离中央,先
后任职杭州、密州、徐州 。 • 元丰二年三月改知湖州。 “乌台诗案”。 • 贬黄州团练副使 • 四十七岁黄州筑“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
三、结构主旨 (一)分析课文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苏东坡在黄州过的“神仙般 生活”。
第二部分(第2-7段),写与苏东坡有关的几则谣言。 第三部分(第8-20段),写苏东坡的精神发生了变化,
并影响到他的诗文创作。
(二)归纳课文主题思想 文中选择了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情况和在黄
州的伟大成就,反映了苏东坡在面对人生灾难时 所秉持的安然自在、解脱自由、超然物外、积极 面世的人生态度、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
《吾国与吾民)》(《苏东坡传)》等。《苏东坡传》是中国 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文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文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黄庭坚并称“苏黄”
艺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全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
米芾并称“宋四家”
婉约与豪放并重
苏轼的经历和人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平可分为四期: ①1037-1069,变法前,初入仕途 • 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 • 父苏洵是古文名家 • 母程氏有知识、深明大义,讲述《后汉书·范滂
传》,以古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 • 苏轼21岁出蜀。22岁兄弟同科进士及第。26岁,
苏东坡与黄州
苏轼贬居黄州四年 有余,虽遭宦途风 雨,但他能以豪爽 乐观的性格和随缘 自适的人生态度把 自己从苦闷和失意 中解脱出来。这段 时期,苏东坡作词 约五十首。
黄苏 州东
苏
成坡
东
就成
坡
了就
苏了
余 秋 雨
东 坡 。
黄 州 ,
与 黄 州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
书中讲述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 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 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 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 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 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 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 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 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 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节选的《苏东坡传》,选择了苏东坡的 几则材料?其共同特点是什么?
• 至少有九则材料 , 突出其享受生活的各 种乐趣 。
才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
晁补之
1、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3、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4、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做岭南人。
情理与趣理同在
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 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6、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的思想
苏轼受到儒、释、道三家的影响, 思想较复杂。他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 从政,立志做一个经世济民的人物。他 又以释、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 思想处置人生忧患,因而在任何逆境中 都能随遇而安,不悲观,不颓唐,永远 保持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乌台诗案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激进的变法 主张,自请外任,先后在杭州、密州、 徐州、湖州任职。1079年(元丰二 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以苏轼在诗文 中讥讽时政,毁谤朝廷的罪名逮捕了 苏轼,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含冤 103天后终被赦,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点字
茫然无知: 毁誉: 诙谐:
指对某事物一无所知。茫然,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无 知,一无所知。 诋毁和赞誉,说坏话与说好话。
谈话富于风趣,引人发笑。
溢美之词: 过分夸奖。溢,过分、超出。
余音袅袅: 迷离惝怳: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余,剩下来的、多余的。 音,音乐、声音。袅袅,缭绕。
士 • 1085年自常州起知登州。
③1085-1093,元祐更化期 • 1085.10被召还朝,任礼部郎中,迁起居舍人 • 哲宗元祐元年(1086),升输林学士,知制诰 • 1089.3,出知杭州。疏浚茅山、建堤桥 • 辗转颍州、扬州、定州地方官任所。
三苏文集书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4、58-65岁,哲宗元祐八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 年(1093-1101),亦即哲宗亲政时期。被贬 惠州安置,再贬至儋州。
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样子。迷离,模糊不清。惝, 失意、不高兴。惝怳,也作“惝恍”,失意的样子。
传记文学的特点
• 传记文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应该在回忆录、 书信、日记等等材料之外显能耐,应该把这 些材料经过头脑过滤后,再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者所看到的已不再是材料的堆叠,而是一 幅完整的画,一件有匠心的作品。传记里的 事实,可能不再是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气 吞山河的豪言壮语,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 而是一句玩笑,片言只语、不显眼的行为等 等这些日常生活的细枝微节。传记事实的选 择就构成了传记的生命。
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 亦谐,生动而有力,完全发乎内心。
他能狂妄怪僻,也能庄重严肃,能轻松 玩笑,也能郑重庄严,从他的笔端,我们 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 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
字词积累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札( zhá )记 鼾( hān )声 惝怳( chǎng huǎng )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苏东坡传》)第16章“赤壁赋”。 作者( 林语堂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 学家。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
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 (论语派)主要人物。代表作有(《京华烟云)》(
中制科优入三等,除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 • 有用世之志,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
朝政,勇于进言。
②1069-1085,变法中 • 1069年王安石变法 • 上书论朝政得失,忤王安石。调离中央,先
后任职杭州、密州、徐州 。 • 元丰二年三月改知湖州。 “乌台诗案”。 • 贬黄州团练副使 • 四十七岁黄州筑“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
三、结构主旨 (一)分析课文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苏东坡在黄州过的“神仙般 生活”。
第二部分(第2-7段),写与苏东坡有关的几则谣言。 第三部分(第8-20段),写苏东坡的精神发生了变化,
并影响到他的诗文创作。
(二)归纳课文主题思想 文中选择了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情况和在黄
州的伟大成就,反映了苏东坡在面对人生灾难时 所秉持的安然自在、解脱自由、超然物外、积极 面世的人生态度、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
《吾国与吾民)》(《苏东坡传)》等。《苏东坡传》是中国 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文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文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黄庭坚并称“苏黄”
艺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全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
米芾并称“宋四家”
婉约与豪放并重
苏轼的经历和人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平可分为四期: ①1037-1069,变法前,初入仕途 • 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 • 父苏洵是古文名家 • 母程氏有知识、深明大义,讲述《后汉书·范滂
传》,以古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 • 苏轼21岁出蜀。22岁兄弟同科进士及第。26岁,
苏东坡与黄州
苏轼贬居黄州四年 有余,虽遭宦途风 雨,但他能以豪爽 乐观的性格和随缘 自适的人生态度把 自己从苦闷和失意 中解脱出来。这段 时期,苏东坡作词 约五十首。
黄苏 州东
苏
成坡
东
就成
坡
了就
苏了
余 秋 雨
东 坡 。
黄 州 ,
与 黄 州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
书中讲述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 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 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 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 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 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 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 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 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 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节选的《苏东坡传》,选择了苏东坡的 几则材料?其共同特点是什么?
• 至少有九则材料 , 突出其享受生活的各 种乐趣 。
才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
晁补之
1、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3、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4、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做岭南人。
情理与趣理同在
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 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6、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