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主体与背景》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 4. 主体与背景 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学校:教学内容:主体与背景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件、水彩笔、A4纸、剪刀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绘画作品中正确表现出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主体与背景师:什么是主体、什么是背景?出示ppt名词解释。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课题含义,了解本节课需要我们做什么)师:老师要求画《大闹天宫》,小明说:我的画画完了。
小红说:我的画画完了。
请你来说说,谁的画,画完整了,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画面对比得出:原来小明的画只有主要人物,没有次要人物和背景,可见主体与背景是密不可分的,适当的背景更能烘托主体,突出主题。
初步感受完整的作品带给我们的画面效果。
)(二)、欣赏学习,探讨新知1、欣赏探究:(1)、出示美术书中王有政作品,中国画《悄悄话》,介绍作品。
师:一幅作品的画面,总有主次之分。
如果一个形象作为主体,其他形象就成为背景。
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2)、出示美术书中周思聪作品,中国画《荷塘夏趣》,介绍作品。
师:任何事物都可以做为画面的主体,关键看我们想表现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并让学生明确主体和背景的含义。
)(3)、如何突出主体,使背景成为陪衬?(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得出:大小、位置、虚实、色彩变化,会引起绘画作品的情感和内容变化。
)2、依次出示人和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相同主体,不同背景)人和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不同主体,相同背景)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能得出什么结论?(设计意图:再次明确,同一个主体搭配不同的背景,可以产生不同的内容变化和情感变化。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题与背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
人教版美术课教案授课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题与背景》授课班级:指导教师:授课教师:学校: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课题:主体与背景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图片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
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他叫“李翔”。
请你们观察一下,他在干什么?大家看!(出示李翔在运动会中的背景图)师:刚才李翔在跑道上赛跑,现在它在干什么?同学们这回再想一下刘翔在干什么?生:回答 ( 出示幻灯片李翔座过山车、与爸妈照合影、老虎来了等四幅图片)师:同学们看了这几幅有趣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主体人物都是李翔,而背景不同。
师:在一幅画面中主体与背景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 师:(板书主体与背景)二、发展阶段:1、(课件展示)通过一幅画来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
主体:事物的主要部分。
背景:图画,摄影里衬托主体事物的景物。
2、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本节课的知识窗,找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师: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中,背景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咱们先来看一幅图片。
(播放没有背景的图片)光有主体的画面给你什么感觉?生:学生观察并讨论。
师:(继续播放加上背景的图片)添加上背景,现在感觉画面变得怎么样了呢?生:交流。
(师总结:添加了背景,画面的内容就丰富了,构图也饱满了,这就是背景的一个最基本的作用——丰富画面。
“一幅完整的作品,必须要有人或物作为主体,再用背景来衬托。
这是一幅作品最基本的要求。
”这也是我们以后创作作品时所必须注意的要求。
)3、师:下面同学们再来欣赏一组图片(播放课件同一主体不同背景)请大家仔细观察,通过它现在的表情、动作想象一下他在干什么?看一下这组图片是怎样变化的?师:谁来说一说?(生:背景不同,人物相同。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主体与背景教案
主体与背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课题为“主体与背景”。
本教材版本注重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特别是在主体与背景的搭配和表现方面。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创作主体与背景的协调搭配,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主体与背景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学会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主体与背景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并发挥自己的创意思维进行创作。
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践操作与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掌握主体与背景搭配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激发对美术学习的热爱和创作兴趣;通过对主体与背景的学习,增强对和谐、对比等美的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主体与背景搭配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并创作出有创意的主体与背景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思维,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主体与背景作品;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内涵,激发对美术学习的热爱和创作兴趣。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主体与背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主体与背景的示范作品、各种颜色和大小的画笔、调色板、水彩颜料等。
2.学生需要准备:素描纸、水彩纸、铅笔、橡皮擦等绘画工具以及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主体与背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主体与背景的色彩搭配和层次表现,让学生感受到主体与背景搭配的美丽和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主体与背景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技巧:首先确定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一般主体为突出重点,需要采用鲜艳、饱和度高的色彩,背景则为陪衬,采用淡雅或深色调的色彩;其次注意色彩的对比与协调,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教师同时演示作画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作画方法和技巧。
3.学生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和技巧,开始实践操作。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 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主题与背景》是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教材通过多个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作品中的主题与背景,理解主题与背景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创作中运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和创作能力,他们对色彩、形状有一定的认识,但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2.如何运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作品,让学生发现和理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2.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运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实例分析和创作指导。
2.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投影仪:用于展示和学生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具有明显主题与背景关系的作品,引导学生注意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作品中的主题和背景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的作品,让学生分析并说出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总结主题与背景的相互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尝试运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再次强调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运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举例说明,如家居装修、服装搭配等。
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主题与背景的关系以及运用方法。
四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 《第4课 主题与背景》 人教 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第4课主题与背景》人教版前言本课是四年级美术下册的第四课,课题为主题与背景。
本节课主要讲解学生如何根据主题和背景选择适合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色彩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色彩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下面,我将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知晓主题和背景对色彩的影响。
2.能够通过色彩来表达主题和背景。
3.培养良好的创意思维和色彩感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1.主题和背景对色彩的影响和运用。
2.如何通过色彩表达情感和意境。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
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3.互动式教学法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用色彩鲜艳的图片展示,引导学生猜测该图片主题和背景,并引导学生谈论不同的主题和背景可能会选择什么样的颜色。
2. 概念讲解教师简单地介绍主题和背景在美术中的作用,并讲解颜色在美术中的表达方式和使用方法。
3. 资源分享教师让学生阅读画册和图片,感受和领悟图片所表现的主题和背景。
4. 创意思维教师会教学生如何在准确了解图片主题和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创意思维的方法自由运用颜色,并用适合的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5. 作品展示教师将学生的作品整理展示,让同学们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主题和背景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和运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通过创意思维和色彩感知能力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的方式深入地理解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
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色彩感知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2)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第4课主体与背景》是四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节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学会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提高绘画和设计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课程充满了兴趣。
但他们仍需要指导和启发,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主体与背景的处理上,学生可能存在主体过于突出或背景过于复杂等问题,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明确主体与背景的处理原则。
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作能力,提高绘画和设计水平。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学会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主体与背景的平衡,避免主体过于突出或背景过于复杂。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原则及处理方法。
2.示范法:教师演示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3.练习法: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四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主体与背景》。
2.示范作品:教师准备一些处理主体与背景关系较好的作品。
3.绘画工具:学生准备好画纸、画笔、水彩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体与背景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原则及处理方法,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开始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总结学生在处理主体与背景关系时的优点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主体与背景教案
教案:主体与背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课题:主体与背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尝试精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生:绘画工具师: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引导法、演示法、指导法、发现法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图片拉开本课帷幕,引出课题师请同学们说说本图片中鱼和后面的景物的关系(开动脑筋,自主思考,踊跃回答,锻炼叙述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质疑别人的答案,锻炼质疑的能力),师再加以引导,引出本课课题:《主体与背景》。
2、学生分组简单讨论并总结主体与背景的关系(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实现知识目标)。
3、师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形象小老鼠杰瑞放在不同的背景中,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尝试着给每幅图中的杰瑞配上台词,然后师再把师配的台词揭示出来,看看谁更独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热闹而愉悦的欣赏配音结束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同一主体,在不同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4、我们进入找错阶段:我出示三幅不同的画面,希望学生找出不合理之处(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赞美大自然的美丽,激起他们对自然地热爱,同时开动脑筋,找出不合理之处)。
师生共同认为:主体与背景要协调搭配,背景要合情合理。
(知识与技能目标)5、师设问:我们去春游,什么是我们最好的背景,我们在操场上玩耍,什么是我们的背景?想不想把这些美丽的场景画出来呢?引出:作画步骤:A:先画主体B:再画背景C:整理完成教师边讲解边做一幅简单的范画6、、学生绘制,教师巡回辅导7、、学生作品展评:自评、互评、师评结合8、教师小结9、收拾与整理:保证室内及桌面干净整洁课后反思:本课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在作品练习环节部分被学生想画但不知如何下手,想表达的东西表达不出来。
人教 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 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
师言:一幅作品的画面中,总会有主次之分,如果一个形象作为主体,其他形象就成为陪衬。
多媒体出示2幅作品:学生欣赏,并尝试找出这两幅作品中的主次关系。
学生自由回答
师言: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关键看我们想表现什么。
多媒体再次出示2幅作品,说明一幅以人物为主体,另一幅为植物为主体。
说说你为什么能迅速记住这些形象?
教师总结:它们是画面的主体物,是画面最突出的,让人第一眼即能记住的形象。
板书课题:4、主体与背景
三、探究思考 体与背景的关系
1、你能找出这两幅作品中的主次关系吗?
2、观察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说说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3、观察三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思考:这三幅图
感受:不同主体表情、动作、服饰都可以不同。
教师强调:
先画主体:同一主体除了可用绘画方式表现外,还可以用重叠剪的方法,一次得到两个相同的主体。主体要突出。
再画背景:背景主要起陪衬作用,组合完成:注意主体与背景搭配要合理。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老师提醒学生:绘画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注意构图、色彩的搭配
一、新课铺垫 问题矫正
学生课前三分钟展示:
1、按要求展示相关知识
学生评价
教师总结
二、情境体验 明确问题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欣赏,说说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
欣赏导入:
游戏:考眼力
师言: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说说自己考到了什么?
多媒体快速出示几幅画。
学生观看,回答,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1、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问题矫正。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 主题与背景》人教版
欣赏学生的作品:教师适当讲解作画的步骤:
1.先画主体物,再添加背景
2.主体物在画面的位置
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表现主体形象,借助背景来烘托主体。
画面的主体可以说是画面的主角,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自己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我们相互配合、支持、才能和谐,才会形成最美的画面。
2.教师错误示范,引导学生在纠错的基础上巩固主体背景之间关系的掌握。
五、作业联系
教师提供若干组主体,学生利用添加背景的方式让它变成一幅画。强调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六、展示评价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业。
七、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环境污染图片,学生欣赏讨论,教师小结。
人是社会大环境下的主体,我们只有爱护地球、保护环境,才能更好的和自然和谐相处,主体与背景和谐,才会有美好的画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题
第4课主体与背景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授课时间:第4周
教学目标
1.美术作品中哪个是主体,哪个是背景?
2.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出示风景图片(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景观)或者自己喜欢的图片。
你看到什么了?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
再次出示这几幅图,老师播放的那么快,你为什么能迅速记住画面的形象呢?
学生:因为那些形象是画面的主体物,让人第一眼即能记住的形象,它是画面最突出的。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4课主体与背景》人教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主体与背景》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优秀作品,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提高审美感知;锻炼学生美术表现能力,运用简化、虚化等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主体与背景作品;激发学生创意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文化理解,了解不同艺术作品中主体与背景处理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紧密联系新教材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生在美术学科的综合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如何识别和强化主体,以及运用简化、虚化等方法处理背景。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演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主体与背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在摄影中如何突出主体?”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实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创作一幅以主体与背景为主题的作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基本概念。主体是美术作品中最突出的部分,是观者关注的焦点;背景则是主体周围的辅助元素,用于衬托和强化主体。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对于创作美术作品至关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名画《星夜》中,梵高是如何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和独特的笔触,让星星和村庄成为画面的主体,而背景的夜空则很好地衬托了主体。
-背景处理技巧的应用:掌握如何运用不同的技巧如简化、虚化等处理背景,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
-色彩、形状、线条的综合运用:学生需要理解如何协调运用这些元素,使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举例解释:在处理背景虚化技巧时,可以展示摄影作品中景深的效果,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模糊背景来突出主体。同时,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如使用水彩画技法中的晕染方法,让学生体验如何将背景虚化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 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4课主题与背景》是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主题和背景的鉴赏能力,以及运用主题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主题与背景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主题与背景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方面,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主题和背景的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知道主题与背景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主题和背景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主题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知道主题与背景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主题和背景的鉴赏能力,以及运用主题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鉴赏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总结等步骤,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提高创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教具等。
2.学生美术作品示例。
3.绘画工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主题与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讲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主题与背景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主题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创作。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展示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中的主题与背景,提高鉴赏能力。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4课 主题与背景》 人教 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4课主题与背景》人教版教学内容《第4课主题与背景》是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内容,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主题与背景的概念,通过观察、想象、创作等环节,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画面中处理主题与背景的关系,从而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掌握如何在画面中处理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
2.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处理技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主题与背景关系明显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画面中处理主题与背景。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在画面中处理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主题与背景的创作练习。
5. 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第4课主题与背景》2. 内容:主题与背景的概念、主题与背景的处理技巧、创作练习等。
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幅主题与背景的创作练习。
2.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创作一幅主题与背景关系明显的美术作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和处理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创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在讲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时,要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4课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人教版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并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作品中运用。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通过欣赏作品直观的来认识主体与背景,并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自主探究,深入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主体与背景的概念,了解二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处理好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加以运用。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是美术创作中,专业性质突出的一节课,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能够为学生将来的独立创作奠定基础,可以运用自如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为了利于学生的理解,我采取直观的作品欣赏分析,让学生直接找到主体就是画面最主要的形象,最突出的那个。
而背景就是衬托主体的,烘托画面的。
为了能够深入的探讨二者的关系,我运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发现主体物不变,背景变化,画面产生的效果。
并且挖掘出主体与背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取决于作者的想法。
教具:油画棒,剪刀,双面胶,范画课件四.教学过程1.猜谜语,引课题PPT呈现刘翔卡通画,让孩子猜卡通画是谁?他为什么跑?教师出示刘翔被猛虎追的图片。
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以孩子们所熟悉的人物为切入点,可以轻松的引起学生的共鸣。
】2.欣赏实物照片,分析主体背景关系出示一张彩铅的实物照片,让学生分析哪儿是主体哪儿是背景,引出主体与背景关系的问题。
3.播放三组幻灯片让孩子分组讨论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选代表回答师补充、总结(出示课件):主体是画面中着重表现的对象,一般都较大、突出、颜色鲜艳、相对居中,可以丰富画面的内容,背景只是起了一个衬托的作用。
而背景就成了陪衬。
一幅作品,总有主次之分,一般以人或物为主体,当背景发生变化时,画面的主题也会随着变化。
【图片、作品的展示,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课堂所出现的问题,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人教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案
人教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人或物在不同的背景下,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技能目标: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老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彩笔、白纸、铅笔、小刀、橡皮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课件出示作品《悄悄话》,请同学们观察在这幅图画中谁是主体,那个是背景,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师:要想知道答案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主体与背景。
二、如何选择画作的主体:师;那位同学愿意说一下在《悄悄话》这幅图画中,主体是什么,背景又是什么?生:仔细观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生:分组发言。
师: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幅画中两个人物是主体,而其余的则是背景。
师:课件出示画作《荷塘夏趣》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这幅画中,主体是什么,背景又是什么?生:仔细观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生:分组发言。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在这幅画中主体是荷花,两个小孩子是背景。
师:这两幅画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生:分组发言。
师总结:这两幅共同说明了一个问题: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关键是看我们想表现什么。
三、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师;课件出示四幅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效果是否相同?生:仔细观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生:分组发言。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板书)同一主体放上不同的背景,效果是不同的。
师;课件出示四幅同一背景不同主体的图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效果是否相同?生:仔细观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生:分组发言。
师总结: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我们可以看到(板书)相同的背景不同的主体效果也是不同的。
四、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师:课件出示作品:《女孩与百合花》、《钢琴演奏会》等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分组讨论,我们在作画时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生:仔细观察,并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主体与背景》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课的内容。
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本课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比较中了解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能正确处理画面内容之间的关系,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在了解和创作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益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 运用观察与比较、探究与体验、欣赏发现、自主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绘画作品中正确表现出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过渡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你们非常熟悉的朋友,请大家看看他是谁?1.展示两张图片,请你分别说说维尼去哪里了?2.这两张图片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呢?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主体与背景》。
(二)讲授新课1.学习主体和背景的含义。
(1)欣赏书中名画《悄悄话》《荷塘夏趣》,说说作品中表现了怎样的内容?哪个是主体,哪个是背景?(2)教师小结:主体就是事物的主要部分,背景就是在图画或者摄影里衬托主体事物的景物。
2. 探究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过渡语:认真观察下面两组图片,小组内说一说每组图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1)分析主体不变,背景变化后的画面效果。
①观察图上是谁?他在做什么?为什么会奔跑?(可由他的动作、表情猜测)②仔细观察主体相同、背景不同有什么效果?③教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引起内容变化的同时,情感的表达也发生了变化。
背景是主体的补充说明。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背景与主体动作、表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画面就显得和谐,再加上适当的夸张、对比,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主体与背景》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主体与背景》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主体与背景在美术作品中的概念和作用。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构图原则,创作出主体突出、背景协调的美术作品。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价美术作品中主体与背景的处理方式。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的情感态度。
教学内容主体与背景的概念介绍主体与背景的定义和关系。
通过示例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主体与背景的对比和协调。
构图原则讲解构图原则,如平衡、对比、统一等,并展示如何应用于主体与背景的处理。
引导学生运用构图原则进行创作。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独立或合作完成一幅以主体与背景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和构图原则。
学生能够运用构图原则创作出主体突出、背景协调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学生对构图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在创作中处理好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达到作品的整体和谐。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示例作品、绘图工具。
学具:画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提问学生关于主体与背景的感受和认识。
新课内容讲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和构图原则。
展示示例作品,分析其中的主体与背景处理方式。
实践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主体与背景的创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反馈和建议。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板书《第4课主体与背景》主要内容:主体与背景的概念、构图原则、创作实践。
作业设计学生独立完成一幅以主体与背景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学生在作品旁边写一段文字,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和构图原则,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主题与背景》人教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主题与背景》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创作出具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2. 学会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元素,创作出具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2. 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元素的运用。
3. 创作具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学会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元素创作具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主题与背景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2. 新课讲解:讲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元素创作具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板书设计1. 《第4课主题与背景》2. 内容: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元素的运用、创作具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
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具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作品内容丰富,创意独特。
2.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文章,要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展示、评价等环节,让学生理解了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创作具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
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课标内容】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体与背景》。
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体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主体在不同背景的衬托下,整个作品的气氛与内容都会发生变化,反之,背景不变,而主体发生变化,作品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让学生大胆想象,训练学生的扩散思维,在绘画过程中能够正确处理好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在富于想象的同时更具有较强的好奇欲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本能力。
学生对美术工具和材料有一些的掌握的能力,对一些多媒体知识具有较为抱有兴趣的识别,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
结合本课教材科与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这里将以各种图片展示作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语言和描述等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中,能较好的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策略】本节是美术创作中,专业性质突出的一节,掌握好本节的知识,能够为学生将来的独立创作奠定基础,可以运用自如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第4课 主题与背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人教版 (1)
第4课主题与背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1)一、教学内容本课为美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4课,主题与背景。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1. 了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学习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创作具有主题与背景的美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学会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创作具有主题与背景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创作主题与背景美术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1. 主题与背景的创意构思。
2. 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的运用。
3. 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黑板、粉笔、教学光盘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主题与背景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分析其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结合教材实例,讲解创作主题与背景美术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主题与背景美术作品的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针对作品中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创作,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第4课主题与背景2. 重点知识点: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创作技巧、作品展示与评价等。
3.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实践操作、作品展示与评价、总结与拓展等。
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具有主题与背景的美术作品,要求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体现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人或物在不同的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技能目标: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教具学具准备:
绘画纸、水彩笔、油画笔,教师课件、学生作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展示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讲述。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看过那些动画片呢?现在描述一个你脑海中记忆犹新的画面片段(学生回答),现在老师也带了几幅动画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课件展示图片)。
哪位同学能讲一下,这个动画图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片段或故事情节?主要表现什么,次要的又表现什么?
2、教师展示几幅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的范画),教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事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回答:人物(玩耍)---主体环境(草原)——背景等多幅图片进行分析。
3、教师总结:每一幅画都有主次之分,今天我们来讲一下画面的主体与背景。
[板书]主体与背景
二、发展阶段:
1、(课件展示)主体与背景的概念。
主体:事物的主要部分。
2、(课件展示)师出示几幅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老师这里有灰太狼的图片,请大家仔细想想,通过它现在的表情、动作想象一下他在干什么?(教师总结:这几幅画在统一的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传达了不同的思想。
)
3、下面同学们再来看一下例子。
你们说说看每一幅各讲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他们有什么关系?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总结:(课件展示)同一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传达了不同的思想,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点题)强调:背景衬托了主体(主体产生的效果是由背景决定的)。
4、(课件展示)老师这里有可爱的米老鼠和唐老鸭,请大家仔细想想,通过它们现在的表情、动作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教师总结“一幅完整的作品,必须要有人或物作为主体,再用背景来衬托。
这是一幅作品最基本的要求。
”这也是我们以后创作作品时所必须注意的要求。
5、教师辅导,学生自由创作:
师:现在同学们看了这么多作品,你是不是也想创作一幅完整的作品了啊?好,老师这里带来了几个主体,(课件展示)我想请同学们帮设计一个漂亮的有创意的背景。
使它们成为一幅有主体的完整的作品,来讲述一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人物或动物作为主体,创作一幅完整主体与背景的作品。
现在同学们想一想,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完成。
完成后拿到前面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6、作业展示、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结束,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把有创意的作品黑板展示,进行评价。
《主体与背景》练习设计
A:欣赏部分美术作品,说一说主体与背景之间色彩搭配与构图是否和谐?
B:绘制一副主体、背景互相衬托的作品
C:课后拓展:
课下把自己的照片当成主体,来设计一个背景,让它带我们去一个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