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一)
第2讲(3):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第2讲(3):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9a3c9a5c77da26925c5b07a.png)
5
(3)其它专题地图 指不能归属于上述内容类型的专题地图,而适用于某 种特种用途的地图。如航海图、航空图、特种军用地图、 城市地图、规划设计地图等,或者是用途广泛而内容包含 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综合性地图
6
二、 按数据特征分类 尽管专题地图所能反映的内容非常广泛,但从其内容 的数据特征而言无非是两种,即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含 分级数据) (1)定性数据 表达专题内容的质量特征,即类别、性质的差别。如: 工业企业或矿点的类别、海岸的类型、地貌类型、土壤类 型等 (2)定量数据 表达专题内容的数量特征,即反映量的概念。如:人 口密度、河流的长度、耕地面积、货物运输量等
22
连续分布面状要素的表示:质底法、等值区域法
表示方法 主要内容 常用手段 要点
空间范围
质底法
质量特征 空间范围
等值区域法 分级特征
显示现象质的差 别,不强调数量 颜色、网纹、 特征 符号、注记
分区界限
分区界限
颜色、晕线
区域间有明确的 等级感受效果; 采用科学的分级
23
24
4、体状分布要素的表示 等值线法
空间特征
主要内容 质量特征 数量特征
成组等值线
颜色、结构 数值标注
要点:以面代体;可通过分层设色提高易读性
25
26
总结
定点符号法 点状分布要素的表示 专 题 地 图 表 示 方 法 定位图表法 线状符号法 线状分布要素的表示 运动线法 范围法 点值法 面状分布要素的表示 质底法 等值区域法 体状分布要素的表示 等值线法
3
专题地图的定义
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而完善的表示与 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 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第三章5-专题图制作
![第三章5-专题图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25e72e2fe2bd960590c67708.png)
五、专题内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表示方法
(一)、专题内容的空间分布特征 由于地图是物体或现象空间分布的最佳表达载体,因此寻求其表示方法的切 人点是它们的空间分布特征。 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一般可归纳为三大类: (1)实地上分布面积较小(按地图比例尺仅能定位于点)或呈点状分布的, 如居民点、工矿企业中心。 (2)呈线状或带状分布的,如道路、河流、海岸等。 (3)呈离散的或连续的面状分布,可分为: ① 间断而成片分布于广大面积上的,如湖泊、森林、某种矿藏的分布区等;
三、专题地图的分类
(5)气象气候图:反映地表气象、气候情况,包括太阳辐射、地面热力平 衡、气旋、锋面、气温、降水、气压、风、云雾、日照、霜、雪、湿度,蒸发以 及气候区划等。 (6)水文图:显示海洋水文和陆地水文现象,包括潮汐、洋流、海水温度、 海水密度、海水盐分、湖泊水文、水文网的分布及密度、径流深度、径流系数等。 (7)土壤图:反映地表土壤的外部特征、类型及其地理分布。 (8)植被图:显示地表植被的类型及其地理分布。 (9)动物地理图:显示各种动物的分布。 (10)综合自然地理图(景观地图或生态地图):显示制图区域内各种自然 景观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综合发展的规律,揭示它们彼此 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借以对制图区域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研究,从而有 效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四、专题地图制图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利用遥感信息编制专题地图是一项既能极大地提高成图的准确性,以保 证其科学质量,又能大量节约人力、节约时间的工程。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从 事专题制图的技术工作者而言,必须要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知识;在利用遥感 信息时,应了解如何进行波段选择、时相选择,以实现类别判别,并对分类进 行评定估计。在利用遥感资料编图时,还必须首先解决专题地图的投影底图问 题,即利用卫星像片产生正射影像底图。其次要了解如何进行图像的镶嵌。在 专题地图制图中,对象的分类、分级问题,成图比例尺选择,地理底图选择, 图例设计和表示方法确定问题,以及在专题地图上最小图斑的确定问题,都应 该是专题地图的任务。但是,如果制图工作者对利用遥感信息如何实现分类、 根据不同卫星提供的信息分辨率能实现多大的分类图斑、与比例尺确定有什么 关系等都不了解的话,显然是难以利用遥感资料编好专题地图的 。
《地图学原理》复习资料
![《地图学原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af51ed5e87101f69f319586.png)
地图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引论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输、模拟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图的基本特征:(1)严密的数学法则;(2)特定的符号系统;(3)科学的地图概括;(4)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
地图投影方法、比例尺和控制方向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它是地图制图的基础。
3、地图的构成要素:(1)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网、比例尺、控制点等);(2)地理要素①普通地图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内容)②专题地图包括(专题要素和底图要素);(3)图边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接图表、图廓、分度带、比例尺、附图、坡度角、成图时间及单位、有关资料说明等)。
4、地图的功能:(1)获取认知信息功能;(2)模拟客观世界的功能;(3)传输信息功能;(4)载负信息功能;(6)感受信息功能。
5、现代地图学定义:以地学信息传输与地学可视化为手段,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的科学认知和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图技术与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地球形状的三级逼近:(1)地球形状的一级逼近——大地水准面:人们设想当海洋静止时,平均海水面穿过大陆和岛屿,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该面上的各点与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
意义: (1. 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对地球形状的很好近似,其面上高出与面下缺少的相当。
(2. 起伏波动在制图学中可忽略:对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有研究价值,但在制图业务中,均把地球当作正球体。
(3. 重力等位面:可使用仪器测得海拔高程(某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
(2)地球形状的二级逼近——地球椭球体:假想一个扁率极小的椭圆,绕大地球体短轴旋转所形成的规则椭球体称之为地球椭球体意义: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所以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它替代地球的自然表面,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新编地图学教程 电子教案
![新编地图学教程 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5449b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f.png)
新编地图学教程电子教案第一章:地图学概述1.1 地图的定义与作用解释地图的概念探讨地图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2 地图的历史与发展介绍地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现代电子地图的特点和优势1.3 地图学的基本组成与分类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坐标系统和图例介绍不同类型的地图: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和专题地图1.4 地图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概述地图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强调地图学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第二章:地图制图基础2.1 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解释地图投影的定义和必要性介绍常见地图投影方式: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和平面投影2.2 地图坐标系统讲解地图坐标系统的原理和分类探讨坐标系统的转换和应用2.3 比例尺的计算与表达解释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介绍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和表示形式:图示比例尺和数字比例尺2.4 地图编绘与制图过程阐述地图编绘的步骤和技巧探讨现代电子地图的制图流程和技术第三章:地图符号与表示方法3.1 地图符号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地图符号的定义和作用分析地图符号的分类:点符号、线符号和面符号3.2 地图符号的设计与表达讲解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探讨地图符号的视觉表达和认知效果3.3 地图表示方法的应用分析不同地图符号表示方法的适用场景强调地图符号表示方法在地图设计中的重要性3.4 地图色彩与视觉设计讲解地图色彩的原理和作用探讨地图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技巧,以提升地图的视觉效果第四章:专题地图制图4.1 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专题地图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人口分布图、交通图和地形图等4.2 专题地图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专题地图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探讨专题地图数据的分析技巧和应用4.3 专题地图制图方法与技术阐述专题地图的制图方法和技巧探讨现代电子地图制图技术在专题地图制作中的应用4.4 实例分析:地形图的制图与分析分析地形图的制图原理和技巧通过实例讲解地形图的制作和应用第五章:地图阅读与应用5.1 地图阅读的基本技巧介绍地图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地图阅读在地理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5.2 地图评价与分析讲解地图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分析地图的评价指标:准确性、清晰性和可读性等5.3 地图的应用领域探讨地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强调地图在地理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5.4 地图制作与传播介绍地图的制作过程和技巧探讨现代电子地图的传播和应用前景第六章: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6.1 遥感的概念与技术解释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原理探讨不同遥感平台的应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6.2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讲解遥感数据的获取方法和途径探讨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和技巧6.3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组成与功能介绍GIS的定义和组成部分阐述GIS的主要功能: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地图制作等6.4 GIS在地图学中的应用探讨GIS在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中的应用实例强调GIS技术在现代地图学中的重要性第七章:地图学史与学派7.1 地图学史的基本概述介绍地图学史的发展脉络分析不期的地图制作特点和影响7.2 西方地图学派的发展与影响阐述西方地图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探讨西方地图学派对现代地图学的影响和贡献7.3 中国地图学派的特点与成就介绍中国地图学派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分析中国地图学派在地图制作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7.4 地图学派的交流与融合探讨不同地图学派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强调地图学派的融合与共同发展的重要性第八章:地图设计与创意8.1 地图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解释地图设计的重要性阐述地图设计的基本原则:清晰性、准确性和美观性等8.2 地图创意与创新探讨地图创意的概念和作用分析地图创新在地图设计和制作中的重要性8.3 地图视觉表达与艺术性讲解地图视觉表达的原理和技巧探讨地图艺术性的体现和创作方法8.4 地图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地图设计的成功案例通过实例讲解地图设计的实践应用和创意发挥第九章:地图与地理教育9.1 地图在地理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阐述地图在地理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地图在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9.2 地图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介绍地图教学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探讨地图教学的实践应用和教学效果9.3 现代电子地图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探讨现代电子地图在地理教育中的优势和应用实例强调电子地图在地理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9.4 地图教育与地图素养的培养讲解地图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探讨地图教育在提升公众地图素养方面的作用和意义第十章:地图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10.1 地图学前沿领域与发展动态介绍地图学的前沿领域和最新研究动态强调地图学在交叉学科和新兴领域中的重要作用10.2 数字地图学与虚拟现实技术解释数字地图学的概念和特点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地图制作和应用中的前景和挑战10.3 地图学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地图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探讨地图学的发展机遇和应对策略10.4 地图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地图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强调地图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中的持续重要性第十一章:地图的制作与输出11.1 地图制作的技术与工具介绍地图制作的主要技术和工具探讨数字地图制作软件的功能和应用11.2 地图编写的原则与方法解释地图编写的概念和重要性阐述地图编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1.3 地图审校与质量控制讲解地图审校的过程和重要性探讨地图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巧11.4 地图的输出与传播介绍地图的输出方式和途径强调地图传播在地图学应用中的重要性第十二章:地图学与可持续发展12.1 可持续发展与地图学的关系解释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与地图学的关系探讨地图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12.2 环境地图与可持续发展介绍环境地图的概念和内容分析环境地图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实例12.3 社会经济地图与可持续发展阐述社会经济地图的概念和内容探讨社会经济地图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12.4 可持续发展地图的制作与分析讲解可持续发展地图的制作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可持续发展地图的应用和实践第十三章:地图学与全球变化13.1 全球变化与地图学的关系解释全球变化的概念及其与地图学的关系探讨地图学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和贡献13.2 气候变化地图的制作与分析讲解气候变化地图的制作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气候变化地图的应用和实践13.3 土地利用变化地图的制作与分析阐述土地利用变化地图的概念和内容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地图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实例13.4 全球变化地图的制作与分析讲解全球变化地图的制作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全球变化地图的应用和实践第十四章:地图学与空间数据分析14.1 空间数据分析的概念与方法解释空间数据分析的概念和内容介绍空间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空间统计、空间模拟和空间优化等14.2 地图学与空间数据分析的结合阐述地图学与空间数据分析的关系和融合探讨地图学在空间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实例14.3 空间数据分析软件与应用介绍空间数据分析的主要软件和工具分析不同软件在空间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实例14.4 地图学与空间数据分析的未来趋势展望地图学与空间数据分析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地图学在空间数据分析中的持续重要性第十五章:地图学的评价与未来展望15.1 地图学的评价指标与方法讲解地图学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探讨地图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15.2 地图学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地图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探讨地图学的发展机遇和应对策略15.3 地图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地图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强调地图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中的持续重要性15.4 地图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讲解地图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地图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方向,以适应未来发展需求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编地图学教程的电子教案,内容涵盖了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制图基础、符号表示方法、专题地图制图、地图阅读与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设计与创意、地图与地理教育、地图学的前沿发展趋势、地图的制作与输出、地图学与可持续发展、地图学与全球变化、地图学与空间数据分析、地图学的评价与未来展望等十五个章节。
新编地图学教程 电子教案
![新编地图学教程 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c2c88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e.png)
新编地图学教程电子教案第一章:地图学概述1.1 地图的定义与功能讲解地图的定义介绍地图的功能1.2 地图的历史与发展讲解地图的历史演变介绍现代地图的发展趋势1.3 地图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讲解地图学的研究内容介绍地图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地图投影2.1 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讲解地图投影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地图投影的特点与局限性2.2 常见地图投影类型讲解墨卡托投影介绍高斯-克吕格投影讲述其他常见地图投影2.3 地图投影的选择与应用讲解地图投影的选择原则介绍地图投影的应用实例第三章:地图符号与表示方法3.1 地图符号的基本概念讲解地图符号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地图符号的功能与作用3.2 地图符号的设计与表示讲解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介绍地图符号的表示方法3.3 地图符号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讲解地图符号系统的建立方法介绍地图符号系统的应用实例第四章:地图编制4.1 地图编制的基本流程讲解地图编制的准备工作介绍地图编制的具体步骤4.2 地图数据处理与地图编绘讲解地图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巧介绍地图编绘的方法与技术4.3 地图产品质量评价与改进讲解地图产品质量的评价指标介绍地图产品质量的改进方法第五章: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5.1 电子地图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讲解电子地图的定义与特点介绍电子地图的发展历程与现状5.2 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流程讲解电子地图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介绍电子地图的制作流程与技术5.3 电子地图的应用与展望讲解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介绍电子地图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第六章:地图视觉设计6.1 地图视觉设计的基本原理讲解视觉设计的概念在地图学中的应用介绍地图视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6.2 地图色彩与视觉传达讲解地图色彩的选择与搭配介绍地图视觉传达的效果与优化6.3 地图版式设计讲解地图版式设计的基本要素介绍地图版式设计的技巧与实践第七章:地图数据分析与解释7.1 地图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讲解地图数据分析的概念与重要性介绍地图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术7.2 地图空间数据分析讲解地图空间数据的类型与结构介绍地图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与实践7.3 地图信息的解释与表达讲解地图信息解释的原则与方法介绍地图信息表达的技巧与案例第八章:地图学应用领域8.1 自然地图学讲解自然地图的分类与特点介绍自然地图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8.2 社会经济地图学讲解社会经济地图的分类与内容介绍社会经济地图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8.3 城市地图学讲解城市地图的分类与特点介绍城市地图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第九章:地图学与现代技术9.1 遥感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讲解遥感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介绍遥感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案例9.2 GIS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讲解GIS技术的原理与功能介绍GIS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案例9.3 地图学与互联网技术讲解互联网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介绍地图学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第十章:地图学project 与实践10.1 地图学project 的设计与管理讲解地图学project 的设计流程与管理方法介绍地图学project 的实践案例与分析10.2 地图学实践技能培养讲解地图学实践技能的重要性与培养方法介绍地图学实践案例与经验分享讲解地图学项目报告的结构与内容第十一章: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11.1 GIS 概述讲解GIS 的定义、组成与功能介绍GIS 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1.2 GIS 数据讲解GIS 数据的类型、结构与处理方法介绍GIS 数据的获取、管理及质量控制11.3 GIS 空间分析讲解GIS 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介绍GIS 空间分析在地图学中的应用实例第十二章:地图学与遥感技术12.1 遥感技术概述讲解遥感技术的原理、设备与分类介绍遥感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领域12.2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遥感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巧介绍遥感数据分析在地图学中的应用实例12.3 遥感技术在地图学中的未来发展探讨遥感技术在地图学中的潜在应用介绍遥感技术在地图学领域的发展趋势第十三章:地图学与互联网技术13.1 互联网地图学概述讲解互联网地图的定义、特点与分类介绍互联网地图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3.2 网络地图设计与制作讲解网络地图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介绍网络地图的制作技术及案例分析13.3 互联网地图的应用与挑战探讨互联网地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分析互联网地图面临的技术与伦理挑战第十四章:地图学教育与研究14.1 地图学教育概述讲解地图学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介绍地图学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4.2 地图学研究与实践讲解地图学研究的领域、方法与技术介绍地图学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14.3 地图学学术团体与期刊介绍国际、国内地图学学术团体及期刊讲解地图学学术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性第十五章:地图学未来展望15.1 地图学发展的新趋势探讨地图学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分析地图学面临的新挑战与机遇15.2 地图学技术创新与应用讲解地图学技术创新的领域与方向介绍地图学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15.3 地图学的社会影响与价值探讨地图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分析地图学在未来的社会影响与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编地图学教程的电子教案,包括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研究内容与方法、地图投影、符号与表示方法、地图编制、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地图视觉设计、地图数据分析与解释、地图学应用领域、地图学与现代技术、地图学project 与实践以及地图学教育与研究等方面。
(完整版)地图学第三章
![(完整版)地图学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2529a7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e.png)
Cii = ( Bi+ Bi+1 ) / 2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3章 地图概括
等 选取间隔 距离分级
比
长短分级
数
> An
列
… B1 ~ B2 B2 ~ B3
Bn-2 ~ Bn-1 Bn-1 ~ Bn
C11
模
An-2 ~ An-1
C21
C22
式
…
… ……
A1 ~ A2
Cn-1,1
… Cn-1,2
Cn-1,n-1
⑴ 符合方根规律,尺寸缩小: C1 = 1 ⑵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相同 :
√ 线状 C2 = MA / MB
√ 面状 C3 = (MA / MB )2
⑶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不同 :
线状 C2 = ( SA / SB ) ·√MA / MB
√· 面状 C3 = ( fA / fB ) (MA / MB )2
⑷选取级x的调整可适当弥 补地理差异的影响。
河流选取指标
河流条数 指标
比例尺
NA NB
1:10万 → 1:25万 X=2 59 25 (24)
1:25万 → 1:50万 X=3 25 11(9)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3章 地图概括
§3 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3.1 分类 —— 聚类或分群的过程
1. 层次归类 2. 数量分级 3. 等级合并 4. 降维转换 5. 分区选取
行化简 形状、数量、质量 概括的目的:突出制图对象的类型特征,
抽象出其基本规律,使用地图图形传递 信息,并延长地图的时效性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3章 地图概括
§1 地图概括概述
1.1 地图概括的性质
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 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 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完整版)地图学基础知识
![(完整版)地图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69dabb219e8b8f67c1cb971.png)
地图学:第一章:现代地图学概论地图定义: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并使用特定的符号系统把空间事物抽象地表示在平面或者球面上,并且其还具有传输事物信息的一种图形地图的基本特性:1、严密的数学法则2、科学的地图概括3、特定的符号系统地图的组成要素:1、数学要素确定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骨架”作用,大地控制点、比例尺、经纬网2、地理要素地图根据制图要求表达的内容(内容要素),自然要素:水系、地形、土质植被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用图形表示,“图形要素”3、辅助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文字说明等4、现代地图还包括技术设备和技术操作地图的功能1、信息载负功能2、信息传输功能3、客观模拟功能4、认知与感受功能现代地图分类(一)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按地图功能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特种地图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主要方法)普通地图: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二)按地图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图(>=1:10 万),地市规划中比例尺地图(大于1:100 万,小于1:10 万),国家或省级规划小比例地图(1:100 万以及更小比例尺),教育普及第二章:制图框架与成图方法一、地图成图方法: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地理空间信息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属性特征大地水准面: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假设此面穿过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大地水准面高低起伏,地球内部物质密度不均,起伏不定的重力等位面,又称地球物理表面平均海水面为椭球体面,地球数学表面地理坐标系:空间参照系是测量空间点坐标位置的一种度量衡制地球表面点坐标的确定包括两方面内容:1、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面上的投影位置,采用地理坐标系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采用高程系天文经纬度:天文经度:首子午面与过观测点的子午面所夹的二面角,天文纬度: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地经纬度:大地经度L: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大地子午面与首子午面之间的二面角大地纬度B:大地纬度是指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地心经纬度:地心经度等同于大地经度,地心纬度是指参考椭球体面上的任意一点和椭球体中心连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地图学中常用。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定细则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定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28c784f45ef7ba0d4a733b6a.png)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定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正确反映国家版图的内容,加强地图管理,规范地图编制,提高地图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种载体表现的公开地图和地图产品,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公开地图和地图产品,包括各种类型的地图出版、印刷以及产品上附有示意性地图图形的工艺制品、地球仪等。
第三条公开地图和地图产品上不得表示下列内容:1.国防、军事设施,及军事单位。
2.未经公开的港湾、港口、沿海潮浸地带的详细性质,火车站内站线的具体线路配置状况;3.航道水深、船闸尺度、水库库容、输电线路电压等精确数据,桥梁、渡口、隧道的结构形式和河底性质;4.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公开发表的各项经济建设的数据等;5.未公开的机场(含民用、军民合用机场)和机关、单位;6.其他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
第二章比例尺、开本、经纬线第四条公开地图的比例尺、开本应符合以下规定:1.中国地图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100万;2.省、自治区地图,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50万;直辖市地图及辖区面积小于10万平方千米的省、自治区地图,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25万;3.市、县地图,开幅为一个全张,最大不超过两个全张;4.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地图(集、册)(内容以政区为主),开本一般不超过32开本;5.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图、台湾省地图,比例尺、开本大小不限;6.教学图、时事宣传图、旅游图、交通图、书刊插图和互联网上登载使用的各类示意性地图,其位置精度不能高于1:50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精度。
第五条比例尺等于或大于1:50万的各类公开地图均不得绘出经纬线和直角坐标网。
第三章界线第六条中国国界线画法必须按照国务院批准发布的1:100万《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以及根据该图制作的其他比例尺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绘制。
中国地图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准确反映中国领土范围。
专题地图内容要素及其符号表达
![专题地图内容要素及其符号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59ef570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f.png)
#
# ##
##
#
##
# ### #
##
## opt = 90000 #
#
#
##
## ##
#
########### ####### ########### ################################# ##########################################################################################################################################################################################################################################################################################################################################################################################################################################################################
lgk = ( lgNmax - lgNmin) / n
2、面状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及符号表达 等值线法:用连接各等值点的平滑曲线来表示在全区内
连续且渐变分布现象数量特征差异的方法。
等值线间距为常数最好,可据疏密判断数量变化及趋势
等值线的制图数据是定位点的测量值或派生的数值。例 如高程点、降水量、温度,均是经过野外或室内的量测 仪器测定的数值,因而都是绝对值。由绝对值派生的数 据可以有平均值或比率。
第三章专题讲练地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原卷版+解析)
![第三章专题讲练地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原卷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e0494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3.png)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专题讲练——地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目录 (1) (3) (4)一、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大范围的地区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交通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乘以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比例尺1/10000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乘以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比例尺1/50000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原来的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x(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的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的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4)地图上的三种定向方法①一般定向方法: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指示方向。
②指向标定向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示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方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
(5)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的类型二、等高线地形图1.山脊和山谷的判断方法:图中AB线为山谷线,CD线为山脊线。
专题地图的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
![专题地图的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62aff69b84ae45c3b358c46.png)
1.请说明十种表示方法各自的特点;答:(1)定点符号法:几何符号图形结构简单、区别明显、便于定位;文字符号便于识别和阅读;艺术符号形象生动、易于辨认和记忆、有吸引力。
(2)线状符号法:只能表示质量特征,不含有明确的数量概念。
(3)区域法:只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不表示数量特征;可重叠、交叉、有空白。
(4)质地法:着重显示现象质的差别,一般不表示数量特征;无重叠、交叉和空白。
(5)等值线法:适于表达布满整个制图区域的渐变的现象;等值线间隔通常保持常数;强调数量指标。
(6)定位统计图法:定位图表反映的是某点上观测的数据,但反映的是面上的现象,较直观。
(7)点法:简单明了,可以表示现象的分布范围和质量特征。
(8)动线法:简明、直观性强,适用于反映分布特征的移动现象,可以反映现象的数量及质量特征。
(9)分级统计图法:只能显示单元之间的差异,不能显示单元内部的差异;只能说明现象分布的程度对比,因此更适用于相对数量指标;采用的统计单位越大,反映的现象分布越概略。
(10)分区统计图法:只表示区划单元的总值,并没有分布以及定位的概念;每个单元内只有一个或一组统计表。
2.试比较符号法、图形统计图法、定位统计图法的异同点;答:符号法与定位统计图法:都用有定位意义的符号或图表表达现象的特征。
但前者反映点状分布现象,后者反映面上或线上现象且主要用于说明制图区域某点上周期性发生的现象。
符号法与图形统计图法:都可以表示现象的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
但前者每个符号在地图上的位置代表具体物体的实地位置,大小表示数量指标,符号之间可压盖,表示的是在空间呈点状分布现象的特征,后者每个图形代表某区划单位内某全部现象的总和,图表之间不可相互压盖,表示的是在空间呈点、线、面状分布现象的特征。
3.试比较质底法、区域法的异同点;答:同:都是在图斑范围内用颜色、网纹、符号或注记填充。
异:首先,质地法表示的是布满整个制图区域的现象,全区域内没有“空白”位置;区域法没有布满整个区域。
第3章 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第3章 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2ea8b755336c1eb91a375df7.png)
长度 +0.03%
面积 +0.06%
– 30’ 北边纬 – 35’ – 40’
标准纬线:变形为 0
长度 - 0.03%
面积 - 0.06%
长度变形最大值:±0.03%
标准纬线:变形为 0
+ 30’ 南边纬 + 35’ + 40’
面积变形最大值:±0.06%
长度 +0.03% 面积 +0.06% 经差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相互数量关系
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图幅间的数量关系 比例尺 1∶100万 1∶50万 1∶25万 1∶10万 1∶5万 1∶2.5万 1∶1万 图幅大小 经差 6° 3° 1°30′ 30′ 15′ 7′30″ 3′45″ 纬差 4° 2° 1° 20′ 10′ 5′ 2′30″ 1 4 16 144 576 2304 9216 1 4 36 144 576 2304 1 9 36 144 576 1 4 16 64 1 4 16 1 4 图幅间的数量关系
(2)水路交通
海上航线由港口和航 线组成,港口用符号表示, 航线用蓝虚线表示,往往在 航线上还注明起讫点和里程。 空中航线一般不在地 理图上表示,而只表示航空 港位置。
3.境界线
境界:包 括政治区划界和行 政区划界。 政治区划界和 行政区划界必须严 格按照有关规定标 定,正确清楚地表 明其所属关系。
(四)地形图辅助要素 说明性内容包括图名、图号注记、图廓上配置的说明注记以及图幅相 关内容的文字说明。
工具性内容包 括地形图图例、坡 度尺、三北方向偏 角图和接图表 。
三、地理图的编辑
(一)地理图的编制特点
• 地图内容的高度概括性 • 地图设计的灵活多样性 • 制图信息及精度多样性
第三章 地图概括
![第三章 地图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5a2fe1483968011ca300919c.png)
NB = NA · C · D√ MA / MB
符号尺寸改正系数 C 地物重要性改正系数 D
27
符号尺寸改正系数C的三种情况:
⑴ 符合方根规律,尺寸缩小: C1 = 1 ⑵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相同 :
√ 线状 C2 = MA / MB
√ 面状 C3 = (MA / MB )2
4
一、地图概括的性质
地图数据来源有地面实测,还是遥感图像、地图资料、调查统 计数据。
利用航空像片和卫星像片资料制图时,依然要根据需要进行 有目的、有选择地选取。为了在图面上能够清晰易读地表现出 地物的主次、从属关系以及其重要程度,在对这些地图内容进 行符号化过程中,同样也要对数据的质量和数量、轮廓形状的 简化和夸张进行处理。
20
(一)资格法 在编制地图时,首先对制图对象由高级到低级、由主要到次要、 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资格排队,确定选取指标。
以陆地水文图为例,如果把>1cm的河流定为新编地图的最低标准, 那么新编地图上凡是够1cm长的河流基本上都选取,而小于1cm的河 流则基本上删除。而在每个河网密度分区内调整选取数量。
⑶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不同 :
线状 C2 = ( SA / SB ) ·√MA / MB
√· 面状 C3 = ( fA / fB ) (MA / MB )2
地物重要性改正系数D的三种
情况
明显梯度差。
23
(四)确定选取指标的几种数量分析方法
1、图解计算法:以地图符号的面积载负量确定符号选取数量指标 的方法。
居民点的面积载负量S由两部分组成:居民点符号的面积a和居民
点注记的面积p。一般公式为:
S = n (a + p) n/cm2为居民点个数
第三章 地图概括(修改1)
![第三章 地图概括(修改1)](https://img.taocdn.com/s3/m/3e3ceadd195f312b3169a52e.png)
稠密区 极密区
确定选取指标的几种数量方法等比数列法用等比数列确定地图要素选取的方法苏联学者鲍罗金根据心理物理学试验察觉到同一要素的等级差别常遵循等比数列的规则
墨卡托投影 哪种投影方式?有什么变形特点?
哪种投影方式?有什么变形特点? 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第3章 地图概括
§1 概述 §2 地图概括的内容和方法
§3 地图概括的实践
例:河流选取指标的确定
NB = NA · (MA / MB )X √ NB = NA · SA / SB ) · (MA / MB )X ( √ NB = NA · fA / fB ) · (MA / MB )X ( √
•河流条数 比例尺
•指标
•1:10万 → 1:25万 •X = 2 •23 •7 (9)
4.降维转换
表示数据的符号 图形产生维量变 化,称为图形等
级转换。
5.分区选取
由于地理位 置的差异, 在同一图幅 范围内进行 定额选取时 要采取不同 的分类标准 。
§2 地图概括的内容和方法
二、选取
选取和分类是不可分的,目的是使复杂无序的地图信息 ,通过聚类和分群使之有序化。 资格法是一种按空间数据的数量、质量等级高低排序作 为选取资格的选取方法。
√
x 的选取级,可设为 0, 1, 2, 3
⑴直观地显示了地图概括 时从重要到一般的选取 标准,是一个有序的选 取等级系统。 ⑵是线性方程,在地图比 例尺固定的条件下,地 物选取的比例一致。 ⑶未考虑到地理差异,特 别是制图地物分布的密 度变化。 ⑷选取级x的确定不是很严 格,其调整可适当弥补 地理差异的影响。
地图学(第三章)
![地图学(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05f57e0ebed5b9f3f90f1cf8.png)
在Bertin视觉变量的基础上,后来的学者又进
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包括: Robinson(1982), McCleary(1983), Morrison(1984), DiBiase et al.(1991), MacEachren(1994),
§3-3 基 本 图 形 变 量
这些学者又增加了位置(Position)、结构
方 形 : 1 . 6 * 1 . , 6 边 线 0 . 1 5 m m , 内 方 0 . 8 * 0 , .
外 园 : 1 . 5 m m , 粗 0 . 1 5 m m ; 内 园 0 . 7 , 粗 0 . 1
外 园 : 1 . 3 m m , 粗 0 . 1 5 m m , 点 大 0 . 4 m , m 水 涯 线 0 . 1 2 m m , c 1 0 0 ; 水 域 填 色 : 淡 单 线 河渐 0 . 0 8 0 . 5 m m 粗 ; 河 源 5 c m 1 0 c m 2 0 c m 园 : 0 . 7 m m , 粗 0 . 1 2 m m , k 1 0 0k ; 1 0 0 ; 0 . 0 8 0 . 1 5 0 . 2 2 0 . 3
粗 0 . 3 m m , 黑 9 个 单 元 , 白 2 个 横 线 段 长 0 . 6 m m , 粗 0 . 1 2 m m , 同 上
粗 0 . 2 2 m m , 实 部 1 0 个 单 元 ,
宽 0 . 7 m m . C 1 0 M 5 0 分 3 层 ,总 宽 3 . 0 m m 2 . 0 m m . C 1 0 M 4 0 跨 界 总 宽 2 . 4 m m分 3 层
滩
§3-5 普 通 地 图 内 容 表 示
海岸在地形图上的表示
§3-5 普 通 地 图 内 容 表 示
第三章: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一)
![第三章: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一)](https://img.taocdn.com/s3/m/d5310c16844769eae009edf8.png)
(3)表示方法: 河流: 常年河:单线河/双线河
单线河变化:0.1-0.4mm 双线河水涯线:0.1-0.12mm 主流与支流的关系体现在: 线粗、相交图形、注记大小
时令河 地下河段 消失河段
水库:依比例的/不依比例的
(4)注记: 名称注记
左斜宋体
水系注记字列?
3 居民地的表示(符号+注记) (1)表现特征与方式: a 形状特征:外围轮廓、内部结构
(黑)
(2)海底地貌的表示:
水深注记+等深线+岛礁符号+(分层设色)+(晕渲) (青) (青) (黑)
25
注:a 水深点不标注,用注记整数 位的几何中心代替;
b 斜体字为可靠的水深点。
30
2 陆地水系的表示
(1)表现模式 符号+(注记) (青) 线划、注记:100%青色 水域:15-30%青色 (2)内容:河流、运河、沟渠、湖泊、水库、……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普通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第图的构成
数学要素
坐标网 控制点 比例尺 定向
分幅编号
地理要素 辅助要素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说明性内容 工具性内容
符号+(注记) 二、地理要素表示的基本模式:
三、符号的点、线、面特征:
为半依比例尺的形式。
5 境界的表示
(1)内容:
a 行政区划界线 国界
省、自治区、直辖市界
地区、自治州、盟、省辖市界 县、自治县、旗、地辖市界
b 其他界线:各种禁区界、地区停火线等。
(2)行政区划界线的表示:由点、线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
主要境界配色带(单层、双层或多层)表示。 色带有界内、界外和界上三种形式。 色带的颜色、形式、层次、宽窄视情况而定。
普通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普通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aaaca185ef7ba0d4b733b35.png)
山丘和 洼地(盆地)
山丘和洼地的等高线都 是一组闭合曲线。在地 形图上区分山丘或洼地 的方法是:凡是内圈等 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 圈者为山丘,小于外圈 者为洼地。如果等高线 上没有高程注记,则用 示坡线来表示。
示坡线
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 线的短线,用以指示 坡度下降的方向。示 坡线从内圈指向外圈, 说明中间高,四周低, 为山丘。示坡线从外 圈指向内圈,说明四 周高,中间低,故为 洼地。
境界线包括国界、国内行政境界、其它境界 (地区界、禁区界、保护区界、停火线界等)。
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2) 地貌晕渲:根据假定光源对地面 照射所产生的明暗程度,用浓淡不一的 墨色或彩色沿斜坡渲绘其阴影,造成明 暗对比,显示地貌的起伏和形态特征, 弥补等高线立体感的不足。
(3) 三维显示
(4) 地貌符号:等高线不能表示的小 而重要的地貌形态
具有高精度的可量测性 以描绘人类活动的可见环境为主 印色的习惯性特征
地形图
是按一定的比例 尺,用规定的 符号表示地物、 地貌平面位置 和高程的 正射 投影图 。
地形图的特点
统一的数学基础 统一的规范与图式符号 几何精度高,内容详细
统一的数学基础
统一的地球椭球体数据 统一的地图投影 统一的大地坐标系、高 程系 完整的地图比例尺 统一的地图分幅和编号 体系
普通地图
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面上物体和现象一 般特征的地图,内容包括各种自地理要素 (例如水系、地貌、植被等)和社会经济要 素(例如居民点、行政区划及交通线路等), 但不突出表示其中的某一种要素。
普通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一) 普通地图的内容
普通地图的基本特征
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制图区域的一 般特征。
第三章+++第一节+地图的基本要素课件-2024-2025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地图的基本要素课件-2024-2025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f2f158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1.png)
数字式
1 1:5000000 或者
5000000
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km
注意单位的换算: 1千米=100000厘米 1米=100厘米
地图三要素——图例和注记
图例:在地图上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山川河流、城市、铁路等并 加以文字说明(一般在地图的外面说明) 标记:地图上用文字、数字与符号配合使用,说明国家、城市、 山川河流的名称及高度、深度等(一般在地图里表示)
无指向标地图: 按照“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确定 方向。
有经纬网地图: 用经纬网判断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活学活用
X在Y的什么方向?
Z
西南
Y X
Z在Y的什么方向? 东北
实践活动 野外辨别方向的常用方法在登山、徒步旅行、
探险等野外活动中,人们往往借助罗盘、手机等工 具或地理事物来辨别方向。
素
表达方式:线__段__式__、数__字___式__、文___字__式__
图例和注记 对地图上各种_符__号__和_注__记__的说明
课堂练习
B 1.地图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
A.方向 B.图名 C.图例 D.比例尺
D 2.在一般的情况下,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的是( )。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C 4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正确的是( )。
A.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先找指向标,然后定方向
C.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之分
D.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肯定会有东西之分
B 3.如果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那么他的前后左右均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A 4. 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所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水系要素的表示
1 海洋要素的表示
重点:海岸和海底地貌的表示。
潮下带
高潮线(岸线) 平均海水面(0米等高线) 低潮线(理论深度基准面/0米等深线) 水深 高程
潮浸地带 (潮间带/干出滩)
岸上地带 (潮上带)
(1)海岸的表示:
a 海岸线:
b 海岸性质:
(蓝色)0.1-0.15mm
c 理论深度基准面零米线:……/
为半依比例尺的形式。
5 境界的表示
(1)内容:
a 行政区划界线 国界
省、自治区、直辖市界
地区、自治州、盟、省辖市界 县、自治县、旗、地辖市界
b 其他界线:各种禁区界、地区停火线等。
(2)行政区划界线的表示:由点、线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
主要境界配色带(单层、双层或多层)表示。 色带有界内、界外和界上三种形式。 色带的颜色、形式、层次、宽窄视情况而定。
(黑)
(2)海底地貌的表示:
水深注记+等深线+岛礁符号+(分层设色)+(晕渲) (青) (青) (黑)
25
注:a 水深点不标注,用注记整数 位的几何中心代替;
b 斜体字为可靠的水深点。
30
2 陆地水系的表示
(1)表现模式 符号+(注记) (青) 线划、注记:100%青色 水域:15-30%青色 (2)内容:河流、运河、沟渠、湖泊、水库、……
b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符号,在其几何图形中心。
c 宽底符号,在底线中心。 d 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在直角的顶点。 e 数种图形组成的符号,在其下方图形的中心点或交叉点。 f 下方没有底线的符号,在其下方两端点间的中心点。
3 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处理:
a 独立地物符号之间出现争位现象时,重要的保持原位,次要 的适当移位或删除(避免重叠!)。 b 独立地物出现在同色的道路或街区中时,保持独立地物的完 整性,道路、街区适当留空。
第三章 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普通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第一节 普通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一、普通地图的构成
数学要素
坐标网 控制点 比例尺 定向
分幅编号
地理要素 辅助要素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说明性内容 工具性内容
符号+(注记) 二、地理要素表示的基本模式:
(3)表示方法: 河流: 常年河:单线河/双线河
单线河变化:0.1-0.4mm 双线河水涯线:0.1-0.12mm 主流与支流的关系体现在: 线粗、相交图形、注记大小
时令河 地下河段 消失河段
水库:依比例的/不依比例的
(4)注记: 名称注记
左斜宋体
水系注记字列?
3 居民地的表示(符号+注记) (1)表现特征与方式: a 形状特征:外围轮廓、内部结构
三、符号的点、线、面特征:
符号的点、线、面特征是相对的,即随着比例尺的改变, 符号的特征会发生变化。 如:当比例尺缩小时:面 面 点 线
当比例尺扩大时:点
线
面
面
四、普通地图各要素的表示
(一)独立地物的表示
1 大于1:10万的地形图表示得较为详细; 2 独立地物符号必须精确定位: a 符号图形中有一点的,该点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b 行政等级:
c 数量特征(人口特征):
d 质量特征: 大比例尺地形图可表示房屋的坚固程度、破坏程度等 (见63页)。 (2)表现方式随比例尺变化: a 随着比例尺的逐渐缩小,表现方式由依比例尺的形式转变为 不依比例尺的形式。 b 在同一幅图上,不同行政级别的居民地可以是依比例尺的, 也可以是不依比例尺的,或两种形式皆有,这取决于比例尺 的大小。
4 交通网的表示 (1)交通网的内容、表现特征及表现方式 内 容
铁路…… 公路…… 其他道路…… 附属设施……
表现方式
(自己归纳) (65、66页)
表现特征
位置 类型、等级 形状 通行程度 运输能力 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陆地交通
水路交通:…… 空中交通:…… 管线运输:……
(2)表现方式随比例尺变化: a 随着比例尺的缩小,交通要素的分类、分级逐渐减少。 b 图形变化:随着比例尺的逐渐缩小,表现方式由依比例尺的形式转变
单层
双层
三层
界外
界上
界内
希腊行政区划图(局部)
(3)境界的准确性与重要性:
保持境界位置的准确性,表示方法正确; 需要公开出版、发布的地图产品应采用权威部门提供的境界数据, 并通过相应部门的审批。
(4)境界与线状地物的两种关系: 注意:“实部”相交; a 境界以线状地物的中心线为界时: 一组符号的完整性; b 境界以线状地物的一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界时: 相邻两组符号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