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复习资料(自制)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复习
干燥。
02 主要地形
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如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等。
04 经济发展
以畜牧业、农业和能源产
业为主,其中西安是西北
地区的经济中心。
西南地区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南部,包 括四川、重庆、贵州 、云南和西藏。
气候特点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和高原山地气候,降 水丰富,气候多样。
主要地形
以高原、山地和丘陵 为主,如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等。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东部,包括上海 、江苏、浙江、安徽、福 建、江西和山东部分地区 。
气候特点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 季分明,降水充沛,气候 湿润。
主要地形
以平原、丘陵和水网为主 ,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江 南丘陵等。
经济发展
以轻工业、制造业、金融 业和旅游业为主,其中上 海是华东地区的经济中心 。
华南地区
03
中国自然资源
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 较低,时空分布不均。
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方式多样,包括灌溉、发 电、航运等。
河流与湖泊
中国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长江、黄 河、珠江等为主要河流。
水资源保护
近年来,中国加强水资源保护,推广 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类型
交通运输布局
中国交通运输布局不断完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
交通运输与地理环境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 交通线路选择和建设影响较大。
旅游业发展与地理关系
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自 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等

旅游分布

中国地理知识提纲

中国地理知识提纲

中国地理知识提纲第一章中国的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一、中国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2、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二、中国的疆域1、领土面积2、四个至点3、陆上疆界与邻国4、我国海域5、隔海相望的国家6、岛屿、半岛、海峡、内海三、中国的行政区划1、三级划分2、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形状、简称、行政中心3、面积最大: 新疆跨经度最广:内蒙古跨纬度最广:海南省邻国最多:新疆邻省最多:内蒙古和陕西海岸线最长:广东岛屿最多:浙江少数民族种类最多:云南第二章人口和民族一、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总人口数:第六次人口普查:13.47亿,世界第一人口数量前五位的省区:河南、山东、广东、四川、江苏二、人口分布不均1、密度: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的3倍2、人口空间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以黑河----腾冲线为界(分口分布地理界线)原因:东南地区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农业交通经济人口和城镇密集;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交通和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

三、中国的人口增长1、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缓慢。

原因是2、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

原因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困难?3、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进入现代型。

原因:计划生育政策四、中国的民族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56个民族2、汉族人最多,占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最多3、各民族的分布特征: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一、中国的主要地形区(一)主要山脉 (二)四大高原(三)四大盆地熟记书上相应的表格内容 (四)三大平原(五)三大丘陵小结:山脉构成我国地形骨架二、中国地形地势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三、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 1、地震(1)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 、 三大板块交界处,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 和 (2)我国四大地震带:2、火山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4、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分布在山区的陡坡。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半球位置经纬位置海陆位置板块位置自然带位置中国位于地球的北半球,并处于北半球的东部。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南临近印度洋,西部和北部深入内地,远离海洋。

(其他的自己的讲述)2.中国在世界上的地理区位。

中国位于亚洲中东部,属于东亚国家,与14个国家相接邻。

中国处在亚洲的东部,西连西亚,东北接东北亚,东南为东南亚,南接南亚,具有方便的交通和区域协作做的地缘优势。

中国作为经济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格局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3.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世界人口大国世界资源大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4.中国的地理特征。

地理景观复杂多样且地域差异显著。

(中国地理景观复杂多样,显示在地带性、地域性、地方性以及城乡之间,农牧、林牧之间差异显著;也可以从维度差异性和经度差异性来分析)自然环境时空变化显著(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季节降水不稳定,构造运动活跃地表起伏显著,易侵蚀地表物质分布广泛。

从这四点分开论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深刻。

(可以从城市化和工业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治理等方面来论述)5.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的影响。

大地构造特点:一、线性构造密集的地带地壳活动强烈,线性构造不发育的地区地壳活动相对稳定。

二、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主要地貌单元排列具有一定方向性,边界与主要构造线吻合,具有一定得几何形态。

三、地势特征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梯状分布。

影响:一、中国西高东低、阶梯状逐级下降的,控制着大河的走向,对河流的影响最显著。

著名的江河,大都发源于第一、二级阶梯上,自西向东奔流,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

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坡大流急,峡谷栉比,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发。

二、地势高及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不相同。

西北地区形成高山冰雪资源库与山前绿洲的对应冰雪资源库与山前绿洲的对应,是干旱区水资源的重要来源。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1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2世界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3南邻热带印度洋○4西部深入内陆,远离海洋2、中国的疆域与国土疆域: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抵中越边界的北仑河扣,海域由北至南分为:渤海、黄海、东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南海海域。

国土:国土面积:1260x104 km陆地面积:960x104 km第二节自然环境时空变化显著○1气候季节变化明显○2季节降水不稳定○3构造运动活跃○4地表起伏显著○5易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泛第二章第一节:1、大地构造格局特点一是线性构造密集的地带地壳活动强烈,线性构造不发育的地区地壳活动相对稳定。

二是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主要地貌单元的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边界与主要构造线吻合,且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

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地势高大的地理意义○1西高东低的地势趋向,使得水循环呈反时针方向,加强了东部季风的大陆性;控制着大河的走向;便于东西航运○2地形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热障碍○3地势高及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不相同。

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呈现出多样化我国山地: 横断山脉、大小兴安岭、喜马拉雅山、天山山脉、秦岭我国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我国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沿海丘陵、江南丘陵我国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我国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二节1、中国气候基本特征: 大陆性季风显著○1冬夏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特别是随季风的进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2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3雨热同季,利于农牧业生产,但降水不稳定,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2、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分支、阻挡作用)论述题○1青藏高原西部,冬半年西风(西风带南移所致)气流受到高原阻挡,距地面3~4 km高度以下的气流被分为南、北两支。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样例5)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样例5)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样例5)第一篇:中国地理复习资料中国地理复习资料1.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历史创造物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

风景旅游资源的概念:风景旅游资源是对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自然、社会现象和因素的统称,即是指客观存在的包括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能够吸引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自然存在、人类活动,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种产物的总称。

2.交通运输业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促使客、货沿特定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物质生产部门;它起着联结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的纽带作用。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交通运输业在沟通各地区联系、发展国民经济方面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邮电通信业指通过交通线路、电报、电话、传真、电视、广播等方式传递语言、文字、图像、数据、函件进行邮件和信息传递的产业部门,包括电话、电报、函件、报刊发行、用户传真、无线寻呼、特快专递等。

3.旅游业是利用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风土民情等旅游资源以及各种旅游设施,为旅行者、游览者提供服务的一个独特的经济部门。

是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在内的综合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是民间外交的一个方面。

4.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沿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5.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多种多样活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总称。

6.经济区:经济区是以综合性大中城市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具全国性专门化职能的经济活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空间组合单元。

它是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商品经济相当发达条件下社会劳动地域分工与协作的必然产物,具有客观性、阶段性、过渡性和综合性特征。

填空、选择1.地表结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态势,形成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传统文化:指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沿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珠三角的自然资源结构分析:1、气候资源: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中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全年不见霜雪。

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较小,受海洋影响,降水丰富,形成热带气候的原因主要是地理纬度的影响,北回归线便是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珠三角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即大部分属于热带地区。

2、植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林下植被较为发达,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3、水资源:三角洲地势平坦,雨量较四周山丘为少,平均约在1600毫米,而外围地方可达2000—2600毫米。

雨量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是热带气候特色。

夏季以雷雨为主,夏秋多台风雨,则三角洲有水灾、台风、寒潮等,则风、寒、水、旱都是三角洲的灾害性因素。

4、土地资源:珠三角土地面积仅4.17万平方公里,面临着土地资源储量有限,后续利用空间不足的难题,由于经济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大量的农业用地转换为城市用地,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渐突出,城市建设用地和耕地等其他用地之间的矛盾尖锐。

5、矿产资源: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缺乏,矿产资源主要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但南海含有丰富的矿产和石油资源,沿海含有丰富海盐,通过其发展化工条件不错。

二、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发展特点)1、在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上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明显2、以交通为指向,向主要水陆交通沿线发展3、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地区,正在形成城市群4、空间分布不均衡,偏集于东部沿海地带三、中国钢铁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鞍钢、宝钢、武钢和攀枝花钢铁为例):1、鞍钢和武钢:接近原料产地,鞍钢附近有抚顺煤矿和阜新煤矿,武钢附近有大冶铁矿。

另外也有市场广阔,廉价劳动力丰富,水资源较充足,交通便利等区位优势。

2、包钢:接近市场,位于上海,长三角地区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此外也有科技发达,技术先进,高素质劳动力众多,邻近海港,有利于原料运进与产品输出和政策支持等区位优势。

中国地理知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知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知识复习资料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公鸡。

2、中国陆地面积约 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3、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2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 5200公里。

4、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49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5、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6、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8、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9、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400多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

10、中国岛屿大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海域。

12、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13、中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南到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4、内海是一个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是中国的内海。

15、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16、辽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

17、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从南到北连接着南海和东海,是中国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

18、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台湾省是中国地震最频繁的省份。

19、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4个。

20、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21、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蒙古;22、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23、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印度、尼泊尔、不丹。

25、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自编版).doc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自编版).doc

枫林市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班级: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的疆域和人口》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从海陆位置看,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4、陆地相邻的国家14个(图课本7页)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是:印度面积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5、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国家根据需要设立特别行政区。

6、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7、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8、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以人口地理分布界线黑河一腾冲为界,东部多西部少;9、东部人口密集的原因分析:东部地形较平坦,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湿润,河湖众多,经济方面东部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便利。

10、我国共有匝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1、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12、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我们湖南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

13、少数民族的乐器和风俗节日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

《中国的自然乎境》1、中国的地形:(P20-27)重要图片:P21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P23中国地形分布图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n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一、中国地形图(所有的山脉和地形区及所在的大致经纬度)二、中国经纬网地图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0E)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1350E)东西长5000多千米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540N)最南端:曾母暗沙(40N)南北长5500多千米要求:记住900E、1000E、1100E、1200E、1400E所经过的山脉、地形区200N、300N、400N所经过的山脉、地形区北京(400N,1160E)邻国:陆上朝俄蒙哈吉与塔阿巴印尼锡和丹缅甸老挝和越南隔海相望六国家东有韩国和日本南有马文和印尼东南有个菲律宾三、中国政区图(34个省级行政区及行政中心、简称、部分省区的形状,可简单绘制个别特殊省份的轮阔图)简称“三字经”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川黔滇桂粤闽藏琼渝台港澳我祖国好河山四、我国三大自然区1、划分依据:地形、气候2、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及各自特点东部季风区:海拔低,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来自北方蒙古西伯利亚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每年5月份登陆我国东南部,于10月离开,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稍晚一些,其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出现梅雨天气,7月中旬至8月中旬出现伏旱天气,此时不利于该地区农作物生长,台风带来了大量降水,也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植被以森林为主(北方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为主,南方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为外流河,以地表补给为主。

人类对该地区的影响广泛而深刻,除极少数地方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为我国主要的农耕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其中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5米。

位于欧亚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大陆性明显,气候干燥。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尤其是冬春季节,。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
中国地理是指中国境内的地理概况和各地区的地理特点。

中国地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和水文等方面。

以下是对中国地理的复习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第一部分:地理位置
第二部分:地形地貌
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东部平原、南部丘陵、西部高山和北部高原等四大类型。

东部平原主要有华北平原、长江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南部丘陵主要有南岭和松四平原;西部高山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北部高原主要有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

第三部分:气候
中国气候多样,主要包括中亚大陆型、华北平原型、长江流域型、西南季风型和北方季风型五大类型。

中亚大陆型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华北平原型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长江流域型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相对温和;西南季风型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雨量丰富,气温适宜;北方季风型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短暂。

第四部分:水文
中国的水文资源丰富,主要有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松花江、鄱阳湖、太湖等重要水系。

其中,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流经中西部地区,对中国的经济和农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黄河是
中国的母亲河,流经西北地区,对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珠江
是中国的第三大河流,流经广东和广西两个省份,区域经济发展较为繁荣。

总结:以上是对中国地理的复习知识点的详细介绍,包括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气候和水文等方面。

熟悉中国地理是了解中国的基础,希望以
上内容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篇:《中国地理》复习资料《中国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1.中国地理位置(1)中国在地球坐标中的位置中国位于地球的北半球,并处于北半球的东部。

中国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国家之一,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5ºN;最南端为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9ºN;二者之间跨越约50º,相距5500多千米。

北回归线横穿中国南部,约98%的陆地位于20ºN 50ºN之间;亚热带和温带所占国土面积较大。

分别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6.1%和45.1%。

中国的最西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缘,即73ºE附近;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的交汇处即135ºE附近;二者之差约62º,相距5200多千米。

中国从西到东,分别位于东五区到东九区,共占据了5个时区。

(2)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南侧临近印度洋,西部和北部深入内陆,远离海洋。

在六大板块组成的全球大地构造格局中,中国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相交汇的位置。

(3)中国在世界的地理区位中国位于亚洲中东部,属东亚国家,与14个国家相邻接。

东北与朝鲜接壤,北与蒙古、俄罗斯相邻,西北依次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相接,南部相邻的国家是: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

2.中国的疆域和国土疆域中国陆地疆界长约2.2万km。

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抵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长1.8万km,岛屿海岸线总长1.4万km。

海域由北至南分为渤海(为中国内陆海)、黄海、东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南海海区。

沿海岸有较大的海湾150余个,岛屿约有6500多个,其中约85%的岛屿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大陆近岸和南海之中。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地理
1、中国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北亚、西太平洋沿岸,东临大
西洋,东南濒洋,西部接蒙古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

2、中国诸河水系:中国有五大河流,包括长江、黄河、松花江、珠
江和澜沧江,他们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其他河流包括
崆峒河、滦河、黑龙江、塔里木河、海珠河等。

3、中国的陆地分布:中国的地形以祖国东部沿海的陆地景观为主,
其中包括东部的东南沿海平原、海岸山地、黄河平原、长江流域、华北平
原及西北山地等。

4、中国的现代行政区:中国的现代行政区划系统由中央政府规定,
目前中国共有四级行政区,即直辖市、省、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及第五
级的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街道管理区和村民委员会等。

5、中国的气候特征:中国大部分地区具有温和湿润的气候,而内陆
地区的气候则显得更加极端,主要表现为极端高温、干旱、炎热等。

云南、四川、青海等地区具有较弱的冬季气候,使其成为全国冬季旅游胜地。

二、中国地理地貌
1、山脉:中国大山脉包括中西山脉、东北山脉、九寨沟、珠穆朗玛
峰等,其中以九寨沟、珠穆朗玛峰有最高的海拔;
2、平原:中国有许多平原。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地理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自然环境,还能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当然,要想真正掌握好地理知识,还需要不断的复习,下面介绍一些中国地理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一、热点城市中国地理辽阔,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地理特征和人文气息。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成为中国的热点城市,这些城市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都非常突出。

在复习地理知识时,可以通过热点城市了解这些城市的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及其对于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性。

二、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对于复习地理知识至关重要。

在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知识时,可以重点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形、水文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了解大自然的力量,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三、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研究地域历史的一门学科,它不仅与地理学、历史学有紧密的联系,而且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地理现象,有助于深刻理解地域的演变过程。

在复习历史地理的时候,可以学习历史地理的基本概念、历史地理的研究方法、中国历史的地理演变等方面的知识。

四、中国疆土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包含了众多的省、市、自治区。

在复习中国疆土的时候,可以了解中国的疆土范围、各省区市的地理特征、人口、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可以学习关于中国领土争端的知识,在研究中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五、地理名词地理名词是地理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在复习地理名词的时候,可以了解地理名词的定义、名词间的关系、地理名词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地理名词的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学习的内容。

六、地图与地理图谱地图是地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地理工具,通过地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地球的形态、分布、行政区划等信息。

在复习地图与地理图谱的时候,可以学习地图的分类、图例、比例尺等知识,通过制作地图与使用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中国地理知识。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一、经线和纬线:纬线: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分南纬(S)、北纬(N),最小0度,最大90度,纬度越大,纬线越短,面积越小。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呈南北竖直方面,每条经线的长度,面积大致相同。

本初子午线向东180度为东经(E),本初子午线向西180度为西经(W)。

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度,东经160度。

二.地图:1、地图地要素:方向(指向标,经纬网,默认方向),比例尺,图例。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实地距离越短。

三.地形图:1、基本类型:山地、丘陵(不超过200米)、高原(500米以上)、平原和盆地五种。

2、等高线地形图:山脊是等高线弯曲最大的地方。

指低的是山脊,指高的是山谷。

鞍部是相邻两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

陡坡的等高线密集;缓坡的等高线稀疏。

3、分层设色地形图:绿色→黄色→褐色,表示地势由低到高变化。

三.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南北跨度大,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东西时差达4小时。

2、我国大陆东部和东南部,濒临海洋,自北向南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3、我国四至点:西至帕米尔高原,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南沙群岛曾母暗沙,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

4、中国与14个国家陆上相邻,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

5、我国有省级行政单位34个,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四.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我国的地形多样,五种齐全,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三大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五.我国的气候: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以及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六.我国的河流和湖泊:我国是世界上河流和湖泊众多的国家。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干流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自治区,最后注入渤海。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流经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后,注入东海,被称为我国的“黄金水道”。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总论复习精要1.地理位置:东半球太平洋西岸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北半球亚洲东部纬度位置: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

邻国位置:陆上邻国有利14个,隔海相望的有6个2.疆域:最北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附近)领土四端点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附近)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附近)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领海:300万平方千米3.行政区划: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注意熟悉各省区轮廓4.人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12.9亿多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分布不平均,东南稠密,西北稀疏(以黑河市和腾冲县连线为界)农村人口比重大占占总人口的63.91%,住在乡村的人口80739万人,城镇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36%以上。

人口增长过快,就业与老龄化问题突出5.民族: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115940万人,占总人口的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3万人,占总人口的8.41%。

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广西壮族自治区)5. 地形概况: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为1000米~2000米第三级阶梯:东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2/3天山-阴山东西走向昆化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主要山脉东北-西南走向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最高的高原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四大高原黄土高原:世界黄土分布最广的高原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四川盆地松嫩平原东北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三大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南北气温大约相差50℃, 一月份0℃等温线6.气候概况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大致在秦岭-淮河一线原因:纬度位置及冬季风的影响气温分布和温度带七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上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集中夏秋季节降水特点降水年际变化:北方较大,南方较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降水和干湿地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湿润地区(P>800mm)四类干湿地区半湿润地区(P>400mm)半干旱地区P<400mm干旱地区P<200mm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气候特征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频繁7. 河流和湖泊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淮河、长江、珠江外流河和外流区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河流概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各大河的水文特征有很大的差别内流河和内流区:塔里木河为最大,内流区占1/3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内流湖和外流湖分类咸水湖和淡水湖湖泊概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最大的湖泊两大湖泊分布区鄱阳湖、洞庭湖、东部平原湖区太湖、洪泽湖巢湖主要河流中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最广(180万平方千米)流程最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流量最大(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蕴藏巨大的水能长江流域的主要水电站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占1/2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2/3黄金水道具有巨大的运输价值中国第二长河:流程5500千米华北平原塑造了肥沃的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梯级开发母亲河的奉献引黄灌溉黄河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中国的忧患成因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易造成洪水灾害根治黄河修建水利枢纽工程8.自然资源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大,种类多;人均资源量不足分布:南多北少,夏秋季多,冬春季少水资源解决水资源跨流域调水不足的途径兴修水库我国的水资源和水能资节约用水水能的开发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绝大部分尚未开发利用特点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我国的土地资源耕地: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分布草地: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林地: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和边疆地以及东南部的山地土地利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严重中存在问题草地退化,草质下降珍惜和合理利森林资源日益减速少用每一寸土地依法管理如何解决问题“开源”与“节流”并重加强建设和保护分布广泛北方:煤、铁、石油分布集中相对集中南方:有色金属分布集中河北:开滦、峰峰山西:大同、阳泉、西山煤炭分布辽宁:阜新矿产资源黑龙江:鸡西、鹤岗江苏:徐州安徽:淮北能源矿产河南:平顶山河北:华北石油分布辽宁:辽河黑龙江:大庆山东:胜利山东和河南之间:中原铁矿分布:河北、辽宁、四川储量最多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的分布贫矿多,富矿少问题伴生矿多,利用技术要求强问题和对策矿产破坏严重,环境污染严重对策大力开展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利用新材料丰富的海洋资源,但目前开发利用的程度还很低发展海洋水大陆架宽而浅产业的有利条件有众多的河流注入近海有寒暖流交汇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海洋资源和海洋水产主要渔场舟山渔场为我国第一大渔场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海盐和海底石油长芦盐场为最大的盐场近海石油资源丰富海洋资源的保护9.中国农业农业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农业发展的优越条件及不利条件:气候、水资源、土地、土壤、生物注意资源的分配不协调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等我国种植业的分布经济作物:棉花、花生、油菜、甜菜、甘蔗九大商品粮基地和商品棉基地林业、草场、副业的分布地区牧业分布(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10.中国工业中国工业发展的概况、经济特区等工业部门:能源工业——煤炭、石油、电力工业结合前面自然资源识记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纺织工业:棉纺、麻纺等四大工业基地:列表归纳(发展有力条件、工业中心和部门、主要特点、限制因素、发展方向)主要工业带:沿海、沿江、沿铁路11.中国交通、商业、旅游业“五纵三横”铁路线,表格,与陇海、长江的交汇点等水运:内河、海洋港口等商业中心的形成,对外贸易等旅游基地,十大名胜等,列表归纳我国海陆邻国(全称及首都)及省级行政区填充图(全称及省会)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民族与人口这部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53.5°N);最南端:南海的曾母暗沙(3.9°N);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缘(73°E);最东端: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135°E)。

2.中国在世界的地理区位:①与14个国家相邻接: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②具有方便的交通和区域协作的地缘优势,是北亚、西北亚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南下印度洋与大洋洲的陆上、海上交通经过之地,是亚欧交通要道和海上门户。

3.中国在世界的地位:①世界人口大国;②世界自然资源大国;③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

4.中国的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抵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长1.8×104km。

5.陆地面积:960×104km²;海域面积:约300×104km²。

6.中国的地理特征:①地理景观复杂多样且地域差异显著;②自然环境时空变化显著;③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深刻(中国是世界最古老的农业大国和最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生态安全和环境友好,将是中国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目标)。

第二章1.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中国地势的地理意义:①西高东低的地势控制着大河的走向,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②落差较大,水利资源丰富;③陡坡山地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形障碍;④青藏高原以其巨大地势,形成特殊的高原季风环流,使得中国西北干旱化,东部大陆性季风显著,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

3.山脉的分界意义:①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把全国分成东西两大部分;②昆仑山: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③天山: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④阴山:构成了内蒙古高原的边缘;⑤秦岭:黄河与长江、淮河之间的分水岭,中国南方与北方的自然分界线;⑥南岭: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华中与华南的分界线。

4.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大陆性季风显著):①冬夏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②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③雨热同期。

5.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气候区域分异的影响:6.等降水线:①800mm等降水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②400mm等降水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延伸,经阴山-吕梁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中止于雅鲁藏布江河谷;此线东南气候湿润,适于森林增长,是中国主要的农耕地带,此线西北气候干旱为草原地带,是中国主要的牧区;③200mm等降水线:是草原与荒漠的大致分界线。

7.中国七大江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

8.中国七大流域的自然地带特征:9.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利用驱动力的主要集中表现:①西部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的共同驱动;②东部城市化、工业化与耕地保护的共同驱动。

10.地理景观格局演变:①第三纪以来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过程;②第四纪中国地理景观形成与演变;③全新世气候波动与地理景观格局变化;④城市化与地理景观格局变化。

11.中国东部与西部地质构造与宏观地貌特点的差异:第三章1.中国人口总量(数量)特征:人口数量大、人口数量波动上升、计划生育国策效果明显。

2.人口数量大的优缺点:(1)优点①人口数量大能够形成庞大的国内市场,这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较大优势;②较大的人才规模有利于国家科学技术的前进;③较大规模的国家人口数量,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生存能力;④众多的人口导致都拥有较大的军事力量,成为区域强国;(2)缺点①人口密度增大或人口总量增多,导致自然资源价格上涨;②人口基数大,导致贫富差距显著,脱贫致富难度大。

3.中国人口的结构构成:(1)人口自然构成①性别结构不均衡;②年龄结构进入成年期;(2)人口社会构成①增长较快的少数民族人口(壮族人口最多,珞巴族人口最少);②人口文化素质逐渐提高且地域发展不均衡;(3)人口就业与地域构成①从业人口增长快,人口产业结构变化显著;②城镇人口比例快速增长。

4.胡焕庸人口线:1935年绘制而成,大致相当于黑龙江省的瑷珲与云南省腾冲之间的连线。

5.胡焕庸中国人口分布界线的地理意义:胡焕庸线与气象上的降雨线、地貌区域分割线、文化转换的分割线以及民族界线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重合,表明人口与气象、地貌、文化、民族等都具有一定的联系。

6.城镇化特点:①以人为本,重质量轻速度;②一体化统筹,缩小城乡差距;③城市群体系逐渐成熟,城市结构更趋合理。

第四章1.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①类型齐全,分布广泛;②总量大,人均量少;③数量减少,后备不足;④质量差异较大,优质自然资源比重小;⑤可更新自然资源质量降低,影响生态环境。

2.自然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需求格局不匹配的影响:①加大了自然资源开发投资和运输成本;②制约了经济发展的需求;③需要进行自然资源空间流动及配置,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反映了全国有计划进行资源空间配置的需求和能力的双重提高。

3.中国水资源分布:①时空分布:河川夏长涨冬枯而且善变,径流量年内分配集中于夏季;②地区分布:东南部多、西北部少,从东南向西北依次为丰水带、多水带、过渡带、少水带、干涸带。

4.南水北调的意义:①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②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③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④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调配:①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北油南输、西气东输、西电东送;②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为西部地区摆脱贫困提供了重要契机;③但跨区域的资源调送工程,存在建设成本、资源使用费用、资源调出区及输送区的环境影响等问题。

6.资源型城市如何可持续发展: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②转变发展增长方式,科学、合理、高效、有计划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③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和综合利用效益;④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⑥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走新型城市化道路;⑦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⑧发展科教事业,提升人才和人力资源综合开发水平。

7.人类遗产资源类型:自然遗产资源、文化遗产资源、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资源。

8.人类遗产资源面临的问题:①自然灾害和自然侵蚀;②非法开采和狩猎;③战争和冲突;④城市化和土地利用;⑤水坝项目和水电站建设。

9.区域旅游开发区:①华北华夏文明山海形胜旅游区;②华东名山秀水园林都市旅游区;③东北冰雪风光近代名城旅游区;④华中峡谷名山文化胜迹旅游区;⑤华南热带海滨现代风貌旅游区;⑥西北丝路古迹大漠绿洲旅游区;⑦西南奇山异水民族风情旅游区;⑧塞外草原风光民族风情旅游区;⑨青藏雪山高原宗教文化旅游区;⑩港澳台中西文化海岛风光旅游区。

10.“6纵5横”铁路骨架:①南北纵向: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太焦-焦枝-枝柳线、宝成-成昆线、成渝-川黔线;②东西横向: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襄渝线、南昆线。

11.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①改革开放以前:均衡发展布局,重点在内地,并尽可能与原料、燃料产区适应;②改革开放以后:实施效率优先的战略,对东部沿海地带和长江沿岸地带实行优先重点发展;③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主要发展区域仍集中在沿海和长江沿岸。

12.工业集聚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辽中南地区、胶济沿线地区、松嫩地区、成渝地区。

13.正在崛起的中部开发区(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六省):①区位优势:地处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贯南通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区位优越、交通发达;②自然资源优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和煤、水能资源;③主要问题: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城乡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水平低;工业发展落后,传统工业比重高;市场发育程度低,开放水平低;④发展途径:首先需要壮大特色产业,其次要形成增长极。

14.西部大开发:(1)存在问题①生态问题严重,对社会经济发展制约作用显著;②产业结构层次滞后;③工业以采掘和原材料工业为主,有比较明显的资源依赖性;(2)发展途径①改善西部交通、通信、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努力保护和建设好西部的生态环境;②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③有计划分步骤抓好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业,发展特色产业。

15.参与全球的区域经济合作: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

第五章1.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维地带性。

2.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发生学原则;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应用性原则。

3.自然区划的基本方法:地理相关法、主导标志法、聚类分析法、遥感分析法、自上而下划分与自下而上合并。

4.黄秉维方案:①第一步:按地表气温的地域差异划分出6个热量带和1个高寒区;②第二步:按水分的地域差异划分出18个自然地区;③第三步:在一定热量、水分组合的自然地区基础上,以土壤、植被条件为依据划分自然地带;④第四步:根据自然地带内部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进一步划分出自然省。

5.行政区划分原则:政治原则、经济原则、民族原则、自然-生态原则。

6.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①农业区划是农村经济区划的重要基础,是农村经济区划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内容;②农业经济区划是农业区划的发展和拓宽;(2)区别①农业区划研究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业),农业经济区划研究农村经济(重点是一、二、三产业);②农业区划主要研究农业生产本身的问题,农业经济区划则研究农村产业的投入产品、农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问题;③农业区划主要研究农业生产区域,农村经济区划研究农村经济发展整个区域的经济联系;④农村经济区划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区划,农业区划是一种部门经济区划。

7.中国农业区划过程的农业地理分界线:①400mm年等降水量线:线东是中国农业精华地区,线西为放牧畜牧业为主的地区;②秦岭-淮河线:北部是旱地麦作、玉米区,南部主要是水田稻作区;③青藏高原北缘:线南是放牧畜牧业为主的高寒畜、农、林地区,线北是放牧畜牧业发达的干旱畜牧、灌溉农业区。

8.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经济原则、生态原则、社会原则。

9.七大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中部五省经济区、东南沿海经济区、大西南经济区、西北经济区。

第六章1.土地退化的基本特征:①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发展快;②类型组合的地域差异大;③危害严重(食物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加剧气候暖干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