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五章病毒与原核生物的遗传学分析文稿演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有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会自发地产生 感受态,如肺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 有些细菌不会自发地产生感受态,必 需经特殊处理才可产生感受态,如大 肠杆菌。
遗传转化的机理
利用转化进行基因定位
•遗传转化的转化因子一般在10000~20000bp之 间,因此当两个基因连锁(注意:这里的连锁 与真核生物的连锁不完全一样),他们被同时转 化(共转化)的频率要远高于不连锁的基因
1928年
Griffith 的实验
•1928年Griffith发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1944 年Avery证实转化因子是DNA。
•转化(transformation):外源DNA通过细胞吸收过 程进入细胞,并使其发生遗传改变的过程。
• 感受态(competence):细胞具有吸收 外源DNA能力的生理状态。
s + + 30
62 2.9
√
√
+ co1 mi 32
s co1 + 61
112 5.3
√
√
+ + mi 51
s + mi 5
18 0.86
√
√
+ co1 + 13
合计
2091
3.76 6.16 8.2
作图:
3.76
6.16
s
co1
mi
8.2 + 2 x 0.86=9.92
第三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利用共转化的特点,可以对连锁的基因进行基 因定位。
•例:Nester利用枯草杆菌trp2+ his2+ tyr1+ DNA为 供体,对trp2- his2- tyr1- 进行转化。
利用转化进行基因定位 实验(例子):
Nester利用枯草杆菌trp2+ his2+ tyr1+ DNA为供 体,对trp2- his2- tyr1- 进行转化
L: 转导DNA的平均长度,即转导噬菌体
例:转导噬菌体P1,基因组大小为80kb。
供体:E. coli supC+ trpA+ pyrF+
受体:E.coli supC- trpA- pyrF-
以supC为选择性标记
结果: 1.supC+ trpA+ pyrF+
36
2.supC+ trpA+ pyrF-
•为保证要考察的基因全部转移到受体细胞中,选 择性标记必需处于转移的末断。 •细菌基因重组的特征:与真核生物相比,原核生 物的基因重组有两个特征,一是必需发生偶数次交 换,细菌细胞才可存活;二是由于染色体不完整或 选择培养的关系,野生的重组子才可存活,所以相 反的重组子不出现。
F’因子与性导 附加体:具能游离于染色体外而独立存在,又可重
组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称为附加体。 F因子是一 种附加体。
当F因子从染色体上切离时,可能发生不准确切离 而带有宿主的部分基因,这种游离的F因子称为F’ 因子。 F’因子的转移可以导致F’因子上宿主基因的 转移。
1952年,Lederberg & Zinder在进行 U型管实验时发现。
Hfr菌株
•当F因子重组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时,F因 子仍然可以发生转移,此时的转移可推动宿 主基因的转移,因此这种菌株称为高频重组 菌株(high frequence of recombination, Hfr)
•F因子推动染色体的转移是以F因子的一端 开始,沿F因子所处位置的相反方向进行转 移,F因子最后才转移。所以染色体在F因子 的推动下发生的转移具有一定的方向和顺序。
转导(transduction):利用噬菌体(病毒) 为媒介,将一个细胞(供体)的遗传物 质转移到另一个细胞(受体)中去的过 程。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一般性(普遍性)转导
•指供体细胞所有基因具有同等机会被进行转导 的过程。
•通常能够进行普遍性转导的噬菌体是烈性噬菌 体,他们感染细菌细胞后,在细胞内复制,最 后导致细胞裂解。在裂解过程中,供体细胞D NA降解。噬菌体包装时可能以很低的频率发 生错误而将供体细胞DNA误为噬菌体自身D NA进行包装。当这个噬菌体感染另一个细胞 (受体),从而将供体DNA转移到受体细胞 中,完成转导过程。
遗传学第五章病毒与原核生物的遗传学分析文稿演示
优点:
•生活周期短 •单倍体,无显隐性关系 •研究方法简单 •灵敏度高
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研究的遗传学意义
第二节 噬菌体(病毒)的遗传学分析
二、噬菌体杂交与基因定位
噬菌体的杂交方法:混合感染(复感染、双重感染)
重组合
重组频率=
x 100%
重组合+亲组合
例: 1955年 Kaiser 的λ噬菌体实验 + + + x s mi co1 杂交
s:小噬菌斑,mi:微小噬菌斑,co1:中央浑浊 小点的噬菌斑。
类型 数目 合计 百分比 s-co1 co1-mi s-mi
+ + + 975 1899 90.8
s co1 mi 724
•1954年利用Hfr菌株的染色体转移特征(方向 性和顺序性),进行了E.coli染色体的基因定 位。
•Hfr: thr+ leu+ Azs T1s lac+ gal+ strs(供体) F-: thr- leu- Azr T1r lac- gal- strr (受体) 让两种细胞混合,37℃水浴一定时间后取样, 组织捣碎机中断杂交,而后涂布在含Str的基 本培养基上,考察供体基因在受体细胞出现 的时间及顺序(基因转移的时间及顺序)。
利用转导现象可以进行基因定位: 噬菌体包装供体DNA时,要求DNA片段的 大小必须与噬菌体DNA大小相当,才可进行 包装。因此当两个基因连锁时,这两个基因被 同时转导(共转导、并发转导)的可能性比不 连锁基因大得多。因此利用共转导频率的大小 可以进行基因定位。
x=(1-d/L)3 或 d=L(1-3√ x ) x: 两基因的共转导频率; d: 两基因间 的物理距离,单位与L相同。
E.coli的染色体图
E.coli的基因定位主要以中断杂交的方法进行的, 所以E.coli的染色体图是以分钟作单位的。
非中断杂交与基因定位(重组作图)
•利用F因子可以推动染色体到受体细胞中的特点, 将要考察的基因全部转移到受体细胞中,然后考察 各种基因型出现的频率,根据重组值计算公式计算 重组值,进行作图。
遗传转化的机理
利用转化进行基因定位
•遗传转化的转化因子一般在10000~20000bp之 间,因此当两个基因连锁(注意:这里的连锁 与真核生物的连锁不完全一样),他们被同时转 化(共转化)的频率要远高于不连锁的基因
1928年
Griffith 的实验
•1928年Griffith发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1944 年Avery证实转化因子是DNA。
•转化(transformation):外源DNA通过细胞吸收过 程进入细胞,并使其发生遗传改变的过程。
• 感受态(competence):细胞具有吸收 外源DNA能力的生理状态。
s + + 30
62 2.9
√
√
+ co1 mi 32
s co1 + 61
112 5.3
√
√
+ + mi 51
s + mi 5
18 0.86
√
√
+ co1 + 13
合计
2091
3.76 6.16 8.2
作图:
3.76
6.16
s
co1
mi
8.2 + 2 x 0.86=9.92
第三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利用共转化的特点,可以对连锁的基因进行基 因定位。
•例:Nester利用枯草杆菌trp2+ his2+ tyr1+ DNA为 供体,对trp2- his2- tyr1- 进行转化。
利用转化进行基因定位 实验(例子):
Nester利用枯草杆菌trp2+ his2+ tyr1+ DNA为供 体,对trp2- his2- tyr1- 进行转化
L: 转导DNA的平均长度,即转导噬菌体
例:转导噬菌体P1,基因组大小为80kb。
供体:E. coli supC+ trpA+ pyrF+
受体:E.coli supC- trpA- pyrF-
以supC为选择性标记
结果: 1.supC+ trpA+ pyrF+
36
2.supC+ trpA+ pyrF-
•为保证要考察的基因全部转移到受体细胞中,选 择性标记必需处于转移的末断。 •细菌基因重组的特征:与真核生物相比,原核生 物的基因重组有两个特征,一是必需发生偶数次交 换,细菌细胞才可存活;二是由于染色体不完整或 选择培养的关系,野生的重组子才可存活,所以相 反的重组子不出现。
F’因子与性导 附加体:具能游离于染色体外而独立存在,又可重
组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称为附加体。 F因子是一 种附加体。
当F因子从染色体上切离时,可能发生不准确切离 而带有宿主的部分基因,这种游离的F因子称为F’ 因子。 F’因子的转移可以导致F’因子上宿主基因的 转移。
1952年,Lederberg & Zinder在进行 U型管实验时发现。
Hfr菌株
•当F因子重组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时,F因 子仍然可以发生转移,此时的转移可推动宿 主基因的转移,因此这种菌株称为高频重组 菌株(high frequence of recombination, Hfr)
•F因子推动染色体的转移是以F因子的一端 开始,沿F因子所处位置的相反方向进行转 移,F因子最后才转移。所以染色体在F因子 的推动下发生的转移具有一定的方向和顺序。
转导(transduction):利用噬菌体(病毒) 为媒介,将一个细胞(供体)的遗传物 质转移到另一个细胞(受体)中去的过 程。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一般性(普遍性)转导
•指供体细胞所有基因具有同等机会被进行转导 的过程。
•通常能够进行普遍性转导的噬菌体是烈性噬菌 体,他们感染细菌细胞后,在细胞内复制,最 后导致细胞裂解。在裂解过程中,供体细胞D NA降解。噬菌体包装时可能以很低的频率发 生错误而将供体细胞DNA误为噬菌体自身D NA进行包装。当这个噬菌体感染另一个细胞 (受体),从而将供体DNA转移到受体细胞 中,完成转导过程。
遗传学第五章病毒与原核生物的遗传学分析文稿演示
优点:
•生活周期短 •单倍体,无显隐性关系 •研究方法简单 •灵敏度高
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研究的遗传学意义
第二节 噬菌体(病毒)的遗传学分析
二、噬菌体杂交与基因定位
噬菌体的杂交方法:混合感染(复感染、双重感染)
重组合
重组频率=
x 100%
重组合+亲组合
例: 1955年 Kaiser 的λ噬菌体实验 + + + x s mi co1 杂交
s:小噬菌斑,mi:微小噬菌斑,co1:中央浑浊 小点的噬菌斑。
类型 数目 合计 百分比 s-co1 co1-mi s-mi
+ + + 975 1899 90.8
s co1 mi 724
•1954年利用Hfr菌株的染色体转移特征(方向 性和顺序性),进行了E.coli染色体的基因定 位。
•Hfr: thr+ leu+ Azs T1s lac+ gal+ strs(供体) F-: thr- leu- Azr T1r lac- gal- strr (受体) 让两种细胞混合,37℃水浴一定时间后取样, 组织捣碎机中断杂交,而后涂布在含Str的基 本培养基上,考察供体基因在受体细胞出现 的时间及顺序(基因转移的时间及顺序)。
利用转导现象可以进行基因定位: 噬菌体包装供体DNA时,要求DNA片段的 大小必须与噬菌体DNA大小相当,才可进行 包装。因此当两个基因连锁时,这两个基因被 同时转导(共转导、并发转导)的可能性比不 连锁基因大得多。因此利用共转导频率的大小 可以进行基因定位。
x=(1-d/L)3 或 d=L(1-3√ x ) x: 两基因的共转导频率; d: 两基因间 的物理距离,单位与L相同。
E.coli的染色体图
E.coli的基因定位主要以中断杂交的方法进行的, 所以E.coli的染色体图是以分钟作单位的。
非中断杂交与基因定位(重组作图)
•利用F因子可以推动染色体到受体细胞中的特点, 将要考察的基因全部转移到受体细胞中,然后考察 各种基因型出现的频率,根据重组值计算公式计算 重组值,进行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