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氯及其化合物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氯及其化合物

(四)尾气处理
A
B
C
吸收气体用装置A;
少量尾气可以集于气球中,选用B;
难以吸收的易燃气体可以点燃处理,选用C。
装置
除H2O
吸收尾气中Cl2
除HCl
2.除杂: Cl2 (H2O、HCl) 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3.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Cl2
4.尾气处理:Cl2 + 2OH- = Cl- + ClO- + H2O
白色沉淀
有无色气体 产生,沉淀
2Ag++CO32-
溶解
Ag2CO3+2H+
Ag2CO3↓、 2Ag++CO2↑+H2O
小 结 (1)试剂: AgNO3溶液、稀硝酸
(2)方法和结论: 在被检验的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 化,再滴入AgNO3溶液,若产生 白色沉淀,则被检液中含有Cl-。
舍勒 (1742~1786)瑞典化学家。
1、从氯气的发现到确认为一种新元素,时间长
思 达三十多年。你从这一史实中得到什么启示?
考 与 讨 论
2、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 气的主要方法之一。请写出舍勒发现氯气的化学 反应方程式:
MnO2+4HCl(浓)==MnCl2+Cl2 ↑+2H2O
3.工业上制取氯气的方法? 答: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三、氯离子(Cl-)的检验
现象
2~3 mL 加 试样 AgNO3
溶液
加稀硝酸
解释或离子 方程式
稀盐酸
白色沉淀
沉淀 不溶解
Cl-+Ag+ AgCl↓
NaCl 溶 液
白色沉淀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化学平衡》课件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化学平衡》课件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复习与思考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是什么?
有志的人战天斗地,无志的人怨天恨地。 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糠。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贫困能造就男子气概。 胸无大志,枉活一世。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远大的希望造就伟大的人物。 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
②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浓度,还是生 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减小 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
③反应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增加一种物质的浓度, 该物 质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而其他物质的转化率提高。
经验规律
平衡移动的方向是为了减弱外界的改变
——勒夏特列原理(经验规律)
(浅黄色) (无色)
志胸不无立 大,志天,下枉无活可一成世之。事。
鸟卒贵子有 过翼河,人意贵在有吃志帅。
编号 治死天犹下 未者肯必输先心立去其,志贫。亦其能奈我何!
志人之生所 不向得,行金胸石怀为,开虽,寿谁百能岁御犹之为无? 也。
所加试剂
丈自夫信四 是海成志功,的万第里一犹秘比诀邻。
才自清明志自高。 卒古子之过 立河大,事意者在,吃不帅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化学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 “减弱”的含义:平衡移动后结果变化的方向不变,
但程度减小。例如,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移动后该反应物浓
度仍增加,只是增加的程度比没有平衡移动时要小。
勒夏特列原理(经验规律)
试b管 少量铁粉 鹰志爱高高 山飞峰,矮鸦,栖路一从枝脚。下伸。
Fe(SCN)3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
②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不能共存;
H+与OH-、CO32-、HCO3-、CH3COO-、F-、S2OH-与H+、NH4+、 HCO3-
2、隐含条件:
①有H+ ——pH<7,酸性溶液,石蕊变红,与活泼 金属产生氢气;
②有OH- ——pH>7,碱性溶液,石蕊变蓝,酚酞变 红;
③无色溶液——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
六、离子共存
1、离子不能共存的类型
①离子结合成沉淀不能共存,微溶物不能大量共存;
CO32-与Ca2+、Ba2+、Mg2+ 、 Ag+ SO42-与 Ba2+、Pb2+、Ag+、Ca2+ OH-与 Fe2+、Fe3+、Mg2+、Cu2+ Ag+与 OH-、Cl-、Br-、I-、 SO42- 、PO43-
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
Na+、SO42-
雄鹰必须比鸟飞得高,因为它的猎物就是鸟。
中微粒 + 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K 、Cl 卒子过河,意在吃帅。
混合液中微

Na+、SO4、K+、Cl-
离子之间的 反应
无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Na+、SO42Ba2+、Cl-
BaSO4、Na+、Cl-
Cl- +Ag+ = AgCl ↓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关键】
强酸(6) 能拆 强碱(4)
可溶性盐 钾、钠、硝酸、铵盐
不能拆: 单质、气体、氧化物、沉淀、 弱电解质、大多有机物
六大强酸:
HNO3 HBr
H2SO4 HI
四大强碱: KOH NaOH Ca(OH)2 Ba(OH)2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课件 (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课件 (新版)浙教版

__和反_光_镜 __;要使视野(shìyě)变暗,光可圈调小__
__,使平用面__镜 __;要使视野(shìyě)变亮,光可圈调
大__ __凹,面使镜用__
__。
第六页,共29页。
认识(rèn shi)显微镜 1.(19分)如图是普通(pǔtōng)光学显微镜,读图回答问题:
第七页,共29页。

第三页,共29页。
3.练习使用低倍显微镜: a.安放:左手托__ 镜座__,右手握__ 镜_臂_,镜筒在
_前___,镜臂在__后__,放在___左_前方。 b.对光:转动__ 物镜(wùjìn_g_),转使换_器_ 低倍物镜(_w_ù正jìn对g)
通光孔,再转动__ 遮光_器_,让__ 较大_光_对圈准通光孔。
第二节 细胞(xìbāo)
第一页,共29页。
第2课时(kèshí) 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二页,共29页。
1.实验目的: (1)认识__ 显微镜 __的结构,知道各结构的 __ 操作方法 __。 (2)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__ 微小(wēixiǎo_)_的,物并体学习 绘制__显微图__。 2.实验器材:__ 显微镜__、__“上”字载玻_片_、铅 笔(qiānbǐ)、头发、线、纸片、透明塑料尺。
A.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B.调节粗准焦螺旋 C.换用高倍镜 D.用更大的光圈
第十八页,共29页。
11.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对光时,用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B.要使视野变亮,可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镜筒下降,当物镜靠近载玻片时两眼注视目镜 D.要使刚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tiáojié)细准焦螺

第二十六页,共29页。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是( ) B

高三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课件 人教版

高三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课件 人教版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Fe加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2+===2Fe3++ 3Cu(错)。 错因:Fe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FeSO4。 正确:Fe+Cu2+===Fe2++Cu。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关键 书写离子方程式关键是“拆”,要“拆”得合理。 (1)熟记可“拆”的强酸、强碱和易溶盐。有关盐的溶 解性口诀: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无影踪,硫酸 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2)不能拆成离子的物质:难溶的物质,弱酸、弱碱 和水(难电离的),气体,单质,氧化物。
4.将下列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连起来。
①H+ ②Ag+
A.CO32- B.Cl-
③Ba2+
C.Fe3+
④OH-
D.Mg2+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解析:CO32-和 H+反应生成 CO2,和 Ba2+生成 BaCO3 沉 淀,和 Ag+生成 Ag2CO3 沉淀;Cl-和 Ag+生成 AgCl 沉淀, Fe3+、Mg2+与 OH-反应生成 Fe(OH)3、Mg(OH)2 沉淀。 答案:①-A ②-A、B ③-A ④-C、D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4)稀 H2SO4 与 Ba(OH)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
+SO24-===BaSO4↓
()
(5)在酸性条件下,CO32-、Na+、SO42-、Ba2+能够大量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正负极判断及原电池原理运用(共16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正负极判断及原电池原理运用(共16张PPT)
极材料一般选择不活泼的金属或者石墨、铂等。
例4.请结合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将氧化还原反应:Fe + Cu2+ = Cu + Fe2+
设计成一个原电池。 1、电解液: 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等可溶性铜盐溶液。
2、电极材料:正极 铁

负极 铜、石墨或比铁不活泼的其他金属

3、电极反应式 :负极: 正极: Cu2+ +2e - = Cu
某同学用Zn和稀H2SO4制H2时,为加快反应速率,加入了大量的CuSO4溶 液,却发现产生H2很慢,为什么? 解释:加入大量的CuSO4溶液后,生成的Cu附着在Zn片表面,甚至把Zn
包裹,减少了Zn片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从而反应速率减慢。
2.揭示钢铁腐蚀的原因及防止钢铁的腐蚀。
钢铁中含有碳,在潮湿的环境提供电解质溶液,与Fe组成原电池,发生 原电池反应而使钢铁遭到腐蚀
总反应: 2Fe + O2 + 2H2O = 2Fe(OH)2
随之发生: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不稳定的Fe(OH)3失水 变成铁锈(Fe2O3·nH2O),自然条件下钢铁腐蚀以吸氧腐蚀为主。
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 方法一: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如不锈钢; 方法二:用有机油、油漆等涂料和陶瓷、塑料等耐腐蚀的非金属材料在钢 铁的表面制造各种材质的保护层; 方法三:在钢铁的表面焊接比Fe更活泼的金属(如Zn),组成原电池后, 使Fe成为原电池的正极而得到保护。
3.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例3. 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 X与Y组成原电池时,Y是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和亚欧
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分别为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高压 亚洲高压 亚洲低压 亚洲低压
(
)
[解析]
第(1)题,根据海陆轮廓判断,A位于中国东
部,1月盛行西北季风。第(2)题,B地为南亚季风区,夏 季西南风来自热带印度洋地区,高温湿润;夏季风是气 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势力强盛;夏季风来得早、退
2.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可简单总结为:陆高切低,陆低切高。
①冬季,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 压)切断了随太阳直射点南移而来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使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 阿留申低压。
②夏季,亚欧大陆上的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切断了随
太阳直射点北移而来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副热带高气压 带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北太平洋高压 (夏威夷高压),在大西洋上的叫亚速尔高压。
(
)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侧重考查学生调
动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三地
纬度都在北纬30°~40°之间,冬季时受南移的盛行西
风影响,降水较多。第(2)题,耶路撒冷在地中海沿岸,
海拔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喀布尔地处山区,海拔高,
故冬季气温较低。
[答案] (1)A (2)B
(2)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东南风 C.东北风 B.西北风 D.西南风
(
)
(3) 当图示的气压中心强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B.冰岛受到低压中心控制 C.密西西比河正处于丰水期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平衡 第二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平衡 第二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pC(g)+qD(g)
6.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1.写出下表中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NO2(g)
N2O4(g) K=cc2NN2OO42
3Fe(s)+4H2O(g)
Fe3O4(s)+4H2(g) K=cc44HH2O2
Br2+H2O
H++Br-+HBrO
K=cH+·ccBrB-r2·cHBrO
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平衡
第2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一、化学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平衡体系中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间有
什么关系呢?在457.6℃时反应体系I2(g) &物质
序 起始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

H2
I2
HI
1 1.197×10-2 6.944×10-3
2NO2 K1
2NO2 (g)
N2O4
K2
2NO (g) +O2(g) N2O4 (g) K3
K1、K2、K3三者关系为K3 = K1∙K2
C (s) + H2O (g) CO (g) + H2 (g) K1
CO (g) +H2O (g)
CO2 (g) + H2 (g) K2
C (s) + CO2(g)
二、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3)解决问题:明确“始”“变”“平”三个量的具 体数值,再根据相应关系求平衡时某成分的 浓度、反应物转化率等,得出题目答案。
2.计算思路
(1)巧设未知数:具体题 目要具体分析,灵活设 立,一般设某物质的转 化量为x。
(2)确定三个量:根据反 应物、生成物及变化量 的三者关系代入未知数 确定平衡体系中各物质 的起始量、变化量、平 衡量并按1中“模式”列 表。

高中化学选修三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

高中化学选修三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

1.下列对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
论正确的是 A.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B.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C.sp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D.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 解析:sp、sp2、sp3杂化轨道的夹角分别为180°、 ( )
120°、109°28′。
答案:A
例如:
2.配合物 (1)定义: 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 分子或离子 (称 为 配体)以 配位键 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2)配合物的形成举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关离子方程式
滴加氨水后,试管 Cu2++2NH ·H O=== 3 2 蓝色沉 中首先出现 + Cu(OH)2↓+2NH4 , 淀 ,氨水过量后沉 Cu(OH)2+4NH3=== 溶解 淀逐渐 ,滴加 [Cu(NH3)4]2++2OH- , 乙醇后析出 深蓝色 2+ 2- [Cu(NH ) ] + SO 晶体 3 4 4 + 乙醇 H2O===== [Cu(NH3)4]SO4· H2O↓
C.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体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阴离子 D.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是成键原子必须有未成对电子 解析:配位键是一方提供孤电子对,一方提供空轨道形 成的一种特殊共价键,配体可以是分子、原子,也可以 是阴离子。 答案:D
[例1]
[双选题]三氯化磷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以sp3杂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3个P—Cl键长、键角均相等 B.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
)
C.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D.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解析] 锥形。 [答案] AD PCl3中P以sp3杂化,有一对孤对电子,结构类似
于NH3分子,3个P—Cl键长,键角均相等,空间构型为三角
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的判断 (1)根据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判断,如直线形为sp杂化,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2019版)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共21张PPT)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2019版)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共21张PPT)

A、1∶1
B、1∶2
C、2∶1
D、1∶4
3.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氯气,有关描述正 确的是( D )
A.发生装置应先加热再逐滴加入浓盐酸 B.饱和食盐水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代替 C.若用稀盐酸代替浓盐酸不能制得氯气,说明浓盐酸的氧化性较强 D.可以通过观察集气瓶中气体的颜色判断氯气是否收集满
稀盐酸 NaCl溶液
Na2CO3溶液 自来水 蒸馏水
实验现象
加AgNO3
白色↓
加入稀硝酸
不溶解
白色↓
不溶解
白色↓
产生气泡
轻微白色↓ 不溶解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Ag++Cl- =AgCl↓ Ag++Cl- =AgCl↓ 2Ag++CO32- =Ag2CO3↓ Ag2CO3+2H+=2Ag++CO2 ↑+H2O Ag++Cl- =AgCl↓
的研究,并于1810年11月在英国皇家学会上正式定名确
认上述黄绿色气体是由一种新元素组成,英文定名为
“Chlorine”,希腊文的意思是“绿色的”。
实验室制备气体需要考虑的因素:
(原理、试剂、仪器、装置、净化、收集、验满、尾气处理)
1.原理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直接混合还是分开混合? 分开混合可按需产生氯气,避免污染环境 既可存放盐酸又可分次滴加的仪器是什么? 分液漏斗 既可放置二氧化锰固体又能加热的仪器?
圆底烧瓶
2.气体发生装置
选择依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
固+液(加热)型 有关仪器的名称:铁架台(带铁圈、铁夹)、 酒精灯、石棉网、烧瓶、双孔塞、分液 漏斗、玻璃导管。 组装时必须由下到上,从左到右。

第二课时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第二课时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第二课时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一.复习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师: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儿童心理发展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

人脑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本体,周围世界是儿童心理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儿童心理发展决不能离开这两个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

(一)、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理成熟。

1.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在学生回答得基础上教师补充讲解)(1).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机体得到高度的发展,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结构和机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获得了不同于其他一切生物的特征。

人的天然的族类特征是正常儿童出生时都具有的遗传素质。

人类共有的遗传因素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有可能达到一定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步、最基本的条件。

(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外,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遗传模式。

遗传模式的差异性决定着心理活动所依据的物质本体的差异性,从而影响着心理机能。

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不同方面的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

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它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在环境的影响下,最初的可能性能够变为最初的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将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和可能。

儿童每一步的发展现实总是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的结果。

2.生理成熟因素(1).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2).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3).生理成熟的个别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遗传素质以及遗传的发展程序虽然制约着儿童的生理成熟,但成熟却并不绝对由遗传决定。

生理发展本身存在着遗传和变异辩证统一的规律。

遗传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会变化,人类的种系特征就是世世代代遗传和变异进化的产物。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D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②①⑥⑤
C.①④③②⑥⑤
D.①③④②⑥⑤
练习
3.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气体,可选用( B ) A.NaOH溶液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石灰水
四、成盐元素---卤素 1.卤族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第17个纵行的元素F、 Cl、 Br、 I ,都能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5、实验注意:
(1)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制氯气时必须用浓盐酸;且加热温度
不宜过高,以减少氯化氢的挥发。 志鹰正爱则 高众飞邪,不鸦生栖。一枝。
不有要志志 登气山高顶大,,无倒志要站俯山就脚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 人不惟为患 穷无变志节,有不志为无贱有易不志成。者。
(2)尾气处理时,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氯气,因为澄清石灰水中 莫有为志一 始身知之蓬谋莱,近而,有无天为下总之觉志咫。尺远。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拓展:实验室制氯气的其它方法: ① 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 ② 6HCl(浓)+KClO3===KCl+3H2O+3Cl2↑ ③ 4HCl+Ca(ClO)2===CaCl2+2H2O+2Cl2↑
_沉__淀__溶__解__,__有__气__泡__产__生__
实验结论: 检验时Cl-要先加入稀硝酸排除CO32-的干扰
二、Cl-的检验方法 (1)方法:先加稀HNO3溶液,再加AgNO3溶液,有产生白色沉淀。 (2)原理:Ag++Cl-===AgCl↓。 (3)加稀硝酸的目的:排除 CO23-等离子的干扰。 拓展:SO42-的检验方法: 先加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有产生白色沉淀。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 习题课件-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 习题课件-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6. 根据我国夏季风的进退和雨带推移规律,结合 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一般年份,雨带 推移至Ⅱ地区(长江流域)的时间大致是( B )
A.5 月 B.6 月 C.7 月 D.8 月
7. 如果 7 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
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D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北皆涝
D.南涝北旱
8. 下列地区既不受冬季风影响,又不受夏季风影
响的是( D )
A.海南岛
B.东部沿海地区
C.准噶尔盆地 D.青藏高原
【解析】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
被称为“世界屋脊”,因其地势高,既不受冬季风的影
响,又不受夏季风的影响。
9. 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大体相 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气候和自然景观都相差很大,原因 是我国( D )
(3)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是夏季 普遍高温、 雨热同期 ,有利于农作物和林木生长,使中国喜温作 物的种植界线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高得多。二是降水 时间分配不均和冬夏季风强弱反常,易发生旱涝灾害和 夏季低温、冬春季寒潮等。
5. 中国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气温的 年变化 和 日变化 较大,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 区相比,冬季气温明显 偏低 ,夏季气温明显 偏 高。
(6)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 旱涝 灾害。
1.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பைடு நூலகம்最显著的地区,其主要
原因是( C )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高低起伏
C.海陆位置差异明显 D.南北跨纬度广
2.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
风”从地理意义上讲是指( C )
A.东风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离子共存的问题。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获得知识的乐趣。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思考】:在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 ②HCl ③NaOH ④Cu(OH)2 ⑤AgCl ⑥Na2CO3⑦C2H5OH ⑧H2O ⑨SO2⑩Fe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答案】: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③④⑤⑥⑧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⑦⑨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②③⑥导入新课因为电解质溶于水可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推进新课一、离子反应定义:离子之间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探究活动】:实验步骤1.向盛有5mL 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 NaCl 溶液。

2. 向盛有盛有5mL 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 BaCl2 溶液。

现象:第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第二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CuSO4溶液与NaCl 溶液不反应,CuSO4溶液BaCl2 溶液发生了反应。

【分析】:CuSO4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观察不到现象,是因为CuSO4溶液电离出Cu2+、SO42-和NaCl溶液电离出来的Na+、Cl-没有反应。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杂化轨道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杂化轨道

或是具有高氧化数的非金属元素,硼,硅、磷 等,如Na[BF4] 中的B(Ⅲ)、K2[SiF6]中的Si(Ⅳ) 和NH4[PF6]中的P(Ⅴ);

或是不带电荷的中性原子,如[Ni(CO)4], [Fe(CO)5 中的Ni, Fe都是中性原子,

碱金属、碱土金属等可作为螯合物的形成体。
2. 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s+p 2
180
s+(2)p 3
120
s+(3)p 4
10928'
直线形
三角形
四面体
实例 中心原子
BeCl 2 HgCl 2
BF3 BCl 3
B(ⅢA)
CH 4 SiCl 4
C,Si (ⅣA)
Be(ⅡA) Hg(ⅡB)
杂化类型的判断方法: 对于ABm型分子或离子 ①先确定分子或离子VSEPR模型 ②根据价层电子构型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A的价层电子 对数 价层电子对空 间构型 杂化轨道空间 构型 杂化类型 杂化轨道数 成键轨道夹角
6(或4) 6(或8)
[AlF6]3- [AlCl4][BF4][AgI2]- [AgI4]2从这些配离子你看出配位数有什么规律?
4. 配离子的电荷
配离子的电荷等于中心离子电荷与配位体总电 荷的代数和。 如 K2[PtCl4]
8.1.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配位数—配位体名称—合—中心离子(用罗马数 字表示氧化数),
形成配合物时性质的改变 1、颜色的改变 Fe3+ + nNCS- == [Fe(NCS)n](n-3)2、溶解度的改变: AgCl + HCl =[AgCl2]- + H+ AgCl + 2NH3 == [Ag(NH3)2]+ + ClAu + HNO3 + 4HCl == H[AuCl4] + NO + 2H2O 3Pt + 4HNO3 + 18HCl = 3H2[PtCl6] + 4NO + 8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讨论第 7 页
为什么电子的能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 径却越小?
电子的能层越多,电子之间的负电排斥将使原子的半径增大;而核 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引力也就越大,将使原子的半径缩小。
是否电子的能层数多的元素的半径一定大于电子的能层数小的元素 的原子半径?
不一定,原子半径的大小由核电荷数与电子的能层数两个因素综合决 定的,如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比它下一周期卤素原子的半径大。
元素周期律(一) 1、影响因素:
原子半径的大小 取决于 2、规律:
电子的能层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知识探究第 4 页
(1)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3)电子层数、核电荷数都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例1 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 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 ④1s22s22p5,则四种原子的半径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 的是( ) A.①>②>③>④
下表的数据从上到下是钠、镁、铝逐级失去的电离能。
这些数据跟钠、镁、铝的化合价有何关系? 看逐级电离能的突变判断化合价。(当电离能突然变大时说明电子的能层发 生了变化,即同一能层中电离能相近,不同能层中电离能有很大的差距。)
元素周期律(一)
知识探究第 13 页
3、电离能的意义: (1)电离能是衡量气态原子失去电子难易的物理量。元素的电
D.Ne和He
课堂练习
C 1.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
A.B
B.C
C.N
D.O
课堂练习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族元素,随着能层序数(n)的增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I1)逐渐增大 B.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I1呈增大的趋势 C.通常情况下,同一元素的逐级电离能:I1<I2<I3
观察思考第 9 页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随核电荷数递增 有什么规律?(同周期、同主族)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一)
知识探究第 10 页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1)同周期: 一般规律:从左到右呈现递增趋势(最小的是碱金属,最大的是 稀有气体的元素) 特例:第ⅡA元素>ⅢA的元素;第ⅤA元素>ⅥA元素 第ⅡA元素和第ⅤA元素的反常现象如何解释? ⅤA半充满、 ⅡA全充满结构 (2)同主族的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少。
最大的是稀有气体的元素:He
×D.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K〈Na〈Mg
当堂巩第固22 页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针对训练]1.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B>D>C
B.原子序数:d>c>b>a
√C.离子半径:C>D>B>A
D.单质的还原性:A>B>D>C
元素周期律(一)
不是,应远大于其第一电离能的2倍。因为首先失去的电子是能量 最高的电子,故第一电离能最小,再失去的电子是能级较低的电 子,且失去电子后离子所带正电荷对电子吸引力更强,从而使电 离能越来越大。
课堂练习
[针对训练] 下列各对原子中,第一电离能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B)
A.S和P
B.Mg和Al
C.Na和Mg
离能越小,表示气态时越容易失去电子,即元素在气态时的金属 性越强。 (2)判断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或形成的阳离子的电荷。 (3)利用逐级电离能判断化合价。
课堂练习
例2
现有核电荷数小于18的元素A,其电离能数据如下(I1表示失去第一个电子的电离能
,I序n表号示失去第nI1个电子的电离I2 能,单位为I3eV)
元素周期律(一) 碱金属的电离能与碱金属的活泼性存在什么关系? 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越小,碱金属的活泼性越强。
思考探究第 11 页
为什么原子电离能逐级变大?这些数据与钠、镁、铝的化合价有何关系?
因为首先失去的电子是能量最高的电子,故第一电离能较小,以后再 失去电子都是能级较低的电子,所需要的能量多;同时失去电子后, 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对电子的引力更强,从而电离能越来越大。
I4
I5
I6
电离能 7.644 15.03 80.12 109.3 141.2 186.5
序号 电离能
I7
224.9
I8
266.0
I9
327.9
I10
367.4
I11
1 761
…… ……
(1)外层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电离能越_____小______(填“大”或“小”);阳离
子电荷数越高,再失去电子时,电离能越__大____(填“大”或“小”)。
元素周期律(一)
知识探究第 8 页
(二)电离能(阅读课本p17) 1、概念
保证最低能量的条件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
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用符号I1表示,单位:kJ/mol 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二
电离能。符号I2
元素周期律(一) 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课堂练习
3.下列各组元素,按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
渐升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
√A.K、Na、Li
C.N、O、C
B.Al、Mg、Na D.Cl、S、P
元素周期律(一)
课时小第结20 页
元素周期律
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原子半径变化的周期性 原子电离能变化的周期性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 元素的性质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一)
元素周期律(一) 一、元素周期律
趣味化第学2 页
元素周期律(一) (一)原子半径
逐 渐 增 大
逐渐减小
观察思考第 3 页
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 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 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周 期表中的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 何理解这种趋势?
同周期、同 主族元素的 一般变化规 律和特殊变 化
元素周期律(一)
当堂巩第固21 页
1、比较下列微粒的半径的大小:
(1)Ca > Al
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2) Na+ < Na
电子层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
(3) Cl- > Cl
(4) K+ Ca2+ S2- Cl-
电子层数、核电荷数都相同时,
特例:第ⅡA元素>ⅢA的元素;第ⅤA元素>ⅥA元素
元素周期律(一)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第3周期所含的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从左到右呈现递增趋势(最小的是碱金属)
×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特例:第ⅡA元素>ⅢA的元素;第ⅤA元素>ⅥA元素
×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2)上述11个电子分属_____三_____个电子层。
(3)失去了11个电子后,该元素还有_____1_____个电子。
(4)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M__g__(O__H__)_2_______。
元素周期律(一)
思考讨论第 15 页
M -2e-
M2+ 所需要的能量t;K+>Ca2+
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
2、在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 C )
A.ns2np3
B.ns2np5
√C.ns2np4
D.ns2np6
同周期一般规律:从左到右呈现递增趋势(最小的是碱金属,最大的是稀有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