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七单元第17讲

合集下载

第17讲+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件--2025届高三必修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17讲+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件--2025届高三必修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2)内容:公务员选任由最高考试 机关——考试院负责;1929年,国 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
(3)评价:不同于北洋政府的相关 法规,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 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但实施过程 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 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第17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2.八七会议
(1)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 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
(2)内容①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 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 错误。②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 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③毛泽东 在会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的重要思想。
第17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17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2.经过(1)开始:1934年10月,中 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转折:遵义会议
背景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 后,从八万余人锐减到三万余人,毛泽东 建议中央红军向贵州挺进;1935年1月,红 军攻克遵义
1935年1月,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改组中央 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 后不久,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 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3.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赴湖南组 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927年9月,起义军进攻长沙 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第17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二、开辟井冈山道路
1.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 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 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高中历史必修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案课标要求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教材分析本课隶属于教材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在该单元处于收尾小结的位置,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战争经过及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三个方面作了阐述。

本课上承一战后构建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与合作。

战后构建的雅尔塔体系一方面体现了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出发点,提倡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与合作;另一方面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教学目标1. 在认知法西斯主义概念、国际格局概念、雅尔塔体系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史料论述二战前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分析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2. 通过教材、史料、地图,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特征,绘制“二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时间轴。

3.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分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德国、日本法西斯的影响,认识英法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学习认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认同世界和平的来之不易。

感受在二战后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大国的理性与强权,树立和平发展的价值观,领悟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担当。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及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教学难点: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闻导入多国举行活动纪念二战胜利75周年避免悲剧重演捍卫多边主义2020-05-10 来源:新华社当地时间9日,俄罗斯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活动。

1945年5月8日当地时间午夜,法西斯德国在柏林郊区的卡尔斯霍斯特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此时,地处柏林以东的苏联已是5月9日凌晨。

苏联将5月9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日”。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10.17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10.17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第17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供参考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内容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_的指导方针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供参考时间1978年12月意义(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辟了建设_________________的新道路(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供参考【如下图记忆】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下图供参考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开端: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_________。

(2)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包产到户 供参考【易错提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供参考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中心环节:增强_________。

(2)原则:_________、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3)内容: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_______________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企业活力政企分开承包经营责任制 供参考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___________、汕头和厦门;1988年海南省的海南岛。

(2)设立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深圳、珠海 供参考(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在_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4月开辟上海浦东为经济开放区,成为中国进一步_________的重要标志。

2.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____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教师用书 第17课时(新人教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教师用书 第17课时(新人教版)

第17课时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古代商业:①商业发展的表现;②市的演变;③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古代的经济政策:①全面评价“重农抑商”;②“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③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因素。

对应学生用书P87,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古代商业经济的概貌(1)春秋战国: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

(3)唐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①出现会馆,它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②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其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大。

2.“市”的发展(1)秦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4)唐朝:乡村集市“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朝:“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3.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时期: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扬州、杭州、湖州也是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

(5)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荣,还有汉口镇、佛山镇等。

古代城镇发展的特点:由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经济职能逐渐增强;政府的限制逐渐放松,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没变;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必修二,84张)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必修二,84张)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改革造成的混乱局面。 (2)措施: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 _________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 国营企业 管理;重点发展_______,特别是军事工业。
重工业 (3)结果:其改革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实力,但是与美国大搞___
提示:这种说法片面。该体制在当时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
义工业化,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到了后期, 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及时地调整生产 关系,使该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三、第二次大世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___________的 农业集体化 消极影响日益明显;片面发展重工业,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
问题2: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实际是放弃社会主义公有制,恢
复发展资本主义。这种说法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新经济政策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 其目的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 资本主义,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2)1924年,斯大林领导地位的逐步确立。 (3)___________被取消,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特点、历史作用 1.特点
(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 在。
(3)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
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历史作用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

第17讲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7讲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法》……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
①辛亥革命扫除了政治上一些束缚和障碍 ②政府鼓励实业
材料二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国民党 统治前期
国民党 统治后期
新生
消亡
1956
1949 阶段
——许涤新 、吴承明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总序)
1)原因: 材料一 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
章程、细则、法规等达96项之多。……比如《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
《公司条例》《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
题型:
高频考点:
备考策略: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 基本特征:相对统一的状态;
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 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奉系三支力量相互抗衡。 基本特征:分裂混战状态。
皖系军阀
(1912-1916年)
直系军阀
奉系军阀
(1916-1920年) (1920-1924年)
一个空前混乱的年代, 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英 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乱时代, 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黄金时 代,一个说真话的时代,一 个出大师的时代。
——陈钦《北洋大时代》
黑中有亮 暗中有光
面对中华民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我们需要还原那段被扭曲的历史,反思中华民族 近代深重灾难之缘起,挖掘那一时期追求思想自 由的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单元总结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单元总结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单元总结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
修2
知识结构
单元探究
1.世界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

类型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西方模式(英国)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

3.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原因和认识。

(1)原因:
①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

②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在经济现代化建设和政治民主化建设方面不能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真正站住脚是很困难的。

③社会主义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

④资本主义国家多方面的敌视和遏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发展,无疑带来了严重影响。

(2)认识: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改革既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又
是事关革命成败的问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非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热点关注
1.政策的调整与社会的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经济政策也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并促进发展。

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但苏联一直没有取得体制上的根本突破而走向解体,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突出成就。

2.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以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文化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17课时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17课时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课时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右图是晚清甲午之前工业企业资本构成图,对图片理解正确的是()。

A.出现的根源在于社会的性质B.外国资本对中国毫无影响C.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思潮D.买办和官僚资本实质是私人资本解析由图片中国家资本、买办和官僚资本、外资资本和商人资本的构成可以看出晚清甲午之前已经出现中外资本的共存局面,其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故A项说法正确。

B项错在“毫无影响”;C项错在“社会主流”,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应在辛亥革命以后;D项理解错误,其中的官僚资本是国有资本。

答案 A2.(2013·潮州期末)下图是一份开销清单,开具这份清单的人可能是()。

A.林则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解析从清单中分析,主要属于购置近代清政府海军装备的内容,与此有关的是洋务派创办近代海军的史实,李鸿章属于洋务派。

其余三人不符合这一史实。

答案 B3.(2013·苏南四校检测)下列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解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并不是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产生的,而是受到西方入侵影响等因素,故与B项无必然因果关系。

答案 B4.(2013·安阳期末)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时间1842~1895年(甲午战争前后)1895~1912年(辛亥革命前)1912~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约10万人约60万人约200万人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十月革命的推动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D.五四运动的影响解析考查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解。

2014高三必修2一轮复习.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2014高三必修2一轮复习.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2)、原因(为什么) ①各民族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关系是平等 的。 ②妨碍民族团结的因素还存在: A、国际敌对势力的影响和挑动; B、国内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 C、民族偏见、民族主义的影响。
(3)、重要性(团结意义) 坚持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①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标 志之一, ②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④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A)
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挫败民族分裂活动的根本保证
②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 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妨害我国民族团结的因素将不复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变式训练】
(2010·江苏卷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以来,在党和 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各项事
(3)、贯彻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要求 ①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的精神,因地制宜,调动各方面的 积极性,发挥地区优势。 ②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在法律、制 度、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各方面进 行支持 ③发达地区要在人力、技术等方面加 强支持和帮助先富带后富,达到共同 发展和繁荣。
4、三原则的关系: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2014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体现我国国体和民主的特点 )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复习

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复习
A 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意识形态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C 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D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反思:注意对历史概念和结论的深刻理解和准确记忆。
四、认识深化
(1)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在战争中逐 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爆发 渐形成反法西斯同盟。二战结束后,反法西斯同盟破裂, 渐形成反法西斯同盟。二战结束后,反法西斯同盟破裂, 形成雅尔塔体系,其实质就是美苏两极对抗 20世纪80年 美苏两极对抗。 世纪80 形成雅尔塔体系,其实质就是美苏两极对抗。20世纪80年 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90年代初 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世界 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因素有①战争②综合国力③ (2)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因素有①战争②综合国力③社会 制度和意识形态; 制度和意识形态; 前几次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是通过战争迅速确定 通过战争迅速确定各国 (3)前几次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是通过战争迅速确定各国 实力与地位,所以能够很快形成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实力与地位,所以能够很快形成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而雅 尔塔体系的崩溃是通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完成的, 尔塔体系的崩溃是通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完成的,新国际 关系格局的确立与各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和竞争 与各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和竞争有着密切关 关系格局的确立与各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和竞争有着密切关 因而非常缓慢。 系,因而非常缓慢。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 (4)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 国际环境的变化其内容和侧 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其内容和侧 重点也有所不同。 重点也有所不同。
反思:学习时注意把握历史问题的实质,区别同类问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

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知能提升课Ⅰ宽广的开放之路——改革开放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58页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标志: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意义(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1)背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过程: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

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动了“包产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人民公社体制也在全国逐步废除。

(3)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1)依据:1984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

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2.开放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把握“主题·主线”——41题考什么·怎么考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本质上就是在寻找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必经的一个发展阶段,近代的中国工业化思想就是采用机器大工业,以资本主义方式求得国家富强的思想。

经过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近代中国在工业化的模式、战略及工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为后人继续探讨工业化问题开辟了道路,也为当前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历史借鉴。

[典例感悟——怎样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宗教改革中,清教伦理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结合,构成了近代科学的精神气质;英国政府不断出台的科技政策促进英国科研活动和成果走在世界前列,这一切无疑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

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

真正的工业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在不断地向纵深地区扩展,机械化生产也日益推广。

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确立了工厂制,那么,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了垄断制。

——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材料二比之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洋务运动包罗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

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

2023年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第17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023年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第17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必修一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17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1.(2022·山东济南)1949年9月,当国旗图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

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在三天之内就做了四千多面。

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

这说明(C)A.民众追求新的社会风尚B.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良机C.新兴政权得到民众认同D.国内工业生产技术落后[解析]根据材料“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三天就做了四千多面”“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等信息可知,在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民众自发购买国旗,形成抢购国旗的热潮,这说明新兴政权得到了民众的认同,故C项正确;国旗是国家政权的象征,而社会风尚指的是百姓的生活风气和时尚,因此民众抢购五星红旗不能说明追求新的社会风尚,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国旗生产企业的情况,但不能代表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情况,故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民众抢购五星红旗的热潮导致工厂日夜赶工,并不能由此得出国内工业生产技术落后的结论,故D项错误。

2.(2022·宁夏模拟)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号召”,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五一”号召当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

“五一号召”的主要作用是(C) A.促成了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胜利C.揭开了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序幕D.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立[解析]根据材料“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为筹备建立新中国揭开了序幕,所以C项正确;“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应为抗日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A项错误;三大战役大致是在1948年9月—1949年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B项错误;此时中国还没有建立政治协商制度,因此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还未建立,所以D项3.(2022·河北模拟)下表为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比例分配表。

2014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学案课件 第17单元 思想解放的潮流

2014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学案课件 第17单元 思想解放的潮流

1.核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 能混为一谈。 2.实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 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3.评价 (1)积极性: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 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 好的舆论环境。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和现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煞的历史事实。 (2)局限性 ①这一思想中的“中学”与“西学”、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未消除,影响了 其对西方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加之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无法 弥合中、西学之间的冲突,直接导致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 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②19世纪末,它还与触及封建制度“体”“本”的更具现代 意识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抵触,最终被维新变法思想所取代。
返回目录
1.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和影响各是什么? (1)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的必要性
和合理性。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 设议院 、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2)影响:①起到 思想启蒙 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 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
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 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 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
梳 理 与 点 拨
重 点 与 史 料
(3)表现 ①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 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 ②经济上:世界贸易额 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 工业化国家之间的 国际分工 日益明显。 (4)影响 ①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 ② 亚 洲 、 非 洲 和 拉 丁 美 洲 等 广 大 地 区 的 民族资本主义 ______________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重 点 与 史 料 训 练 与 测 试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
梳 理 与 点 拨
[概念辨析]
1.工业革命开始和完成的标志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机器大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而是机器制造业的完成。 2.工业革命的含义 (1)手工生产→机器生产。 (2)手工工场→工厂制度。
高 考 与 命 题
重 点 与 史 料
②亚非拉国家沦为殖民地或 半殖民 开始改变世界面貌。
地国家。
③客观进步性: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训 练 与 测 试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
2.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梳 理 与 点 拨
(1)原因 ①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 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②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 和 通讯手段 和传播。 大大加强
电动机、内燃机
电力、电器、化学、石油、 汽车、飞机等工业兴起,钢 铁工业得以技术改进。开始 由轻工业转化为以重工业为 主导,欧美主要国家实现近 代化 世界工业带和工业城市群形 成 工厂规模扩大,生产和资本 集中,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增 强,形成垄断组织
高 考 与 命 题
工 业 成 就
重 点 与 史 料
工业 结构
高 考 与 命 题
重 点 与 史 料
(2)途径: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 事力量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推销 工业品 、收购原材 料。
训 练 与 测 试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
(3)表现
梳 理 与 点 拨
①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 市场基本形成。 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4)影响 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市场的主导,攫取巨大利 益。
高 考 与 命 题
重 点 与 史 料
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 发展。 ——《大国崛起》解说词
训 练 与 测 试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
史料二
梳 理 与 点 拨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
高 考 与 命 题
广泛应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 列新兴产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 的巨大进步,经济迅猛发展。 ——摘自高中历史教材 学会分析 史料一表明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具有得天独 厚的条件,工业革命的完成不仅使英国完成了社会转型,
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 工业无产阶级 两大对立阶级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 社会变革 ,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 统治
重 点 与 史 料
①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兴起 ②马克思主义诞生,独立工人运动兴起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 形成
训 练 与 测 试
高 考 与 命 题
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
(2)主要途径
重 点 与 史 料
①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掀
起 瓜分世界 的狂潮。 ②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
训 练 与 测 试
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
菜 单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布局 工业生产 组织形式
训 练 与 测 试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
史料引证
梳 理 与 点 拨
史料一
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英国正在孕育着人类
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 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 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 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
发明创造主要来自英国,发明者主要是工人或工人出 身的技师,成果主要来源于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重 点 与 史 料
训 练 与 测 试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
梳 理 与 点 拨
[史论要旨]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
高 考 与 命 题
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既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大变革,又
高 考 与 命 题
重 点 与 史 料
(3)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世界经济的近代化。
训 练 与 测 试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
[学法指导]
梳 理 与 点 拨
“一、一、一”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
高 考 与 命 题
重 点 与 史 料
训 练 与 测 试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重 点 与 史 料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
3.影响
梳 理 与 点 拨
生产力 生产组织 经济结构 生活方式 阶级关系 社会变革 思想意识 世界市场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工厂
成为工业生产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工业城市形成,地位日益重要, 城市化 进程明显加快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
梳 理 与 点 拨
高 考 与 命 题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
重 点 与 史 料
训 练 与 测 试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
梳 理 与 点 拨
[考纲解读] [课标要求]
工业革命。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
高 考 与 命 题
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训 练 与 测 试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
梳 理 与 点 拨
2.过程
(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
高 考 与 命 题
(2)主要发明:1785年, 瓦特
研制成改良蒸汽机。
基本上取
训 练 与 测 试
大机器工业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 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重 点 与 史 料
训 练 与 测 试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
重点与史料
梳 理 与 点 拨
重点一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项目 政治前提 资本 前 提 和 条 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晚 期~19世纪中期)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英国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大大提高
国际环境相对稳定
必修二
第七单元 工业动力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蒸汽动力代替自然力
历史
梳 理 与 点 拨
电力和内燃机动力代替蒸汽 动力
动力机器
蒸汽机
纺织、机器制造、铁路 运输、煤炭、钢铁等工 业兴起;各国以轻工业 为主导,促进工业化进 程 工厂由分散走向集中 工厂成为普遍的生产组 织形式;中小企业占多 数,规模小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
[知识导图]
梳 理 与 点 拨 高 考 与 命 题
重 点 与 史 料
训 练 与 测 试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梳 理 与 点 拨
1.前提和条件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确定下来。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 迅速发展。 (3)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理论 取得重大突破。
高 考 与 命 题
重 点 与 史 料
2.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 发电机 、 电动机 研制成功,新 的交通工具 汽车 和 飞机 发明。
训 练 与 测 试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
梳 理 与 点 拨
重 点 与 史 料
(2)内燃机的创新和使用:内燃机研制成功,以内燃机 高 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 汽车和飞机 。 考 (3)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与 命 题 为远距离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4)化学工业的发展:科学家们制成染料、塑料、药品、 炸药 _______和 人造纤维 等化学合成材料。 (5)钢铁工业的进步:制造业和建筑业中钢材大量使用。 3.影响 训 (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 练 与 测 代”。 试 (2)工业部门:诞生 电力 、石油和 汽车 等新兴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