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与全面发展教育要点

合集下载

教育学各章节要点【三、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学各章节要点【三、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8、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
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 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与教 学目标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补充知识:

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一)根据教育目的自身实践的 特点看,分为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二) 从教育目的要求的特点看,分为终级性教育目的和发展 性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导向功能: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导 向作用;对人培养的导向作用;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 导向作用;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 标准的方式、目标的方式
第三部分 教育目的与 教育制度
本部分知识体系: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有关基础知识 概念、特点、功能、意义、层次 2、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3、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历史上的对立观点、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根据 4、教育目的的演变 5、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实质 6、当前教育目的的实践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


(二)文化本位论: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郎格
(三)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斯宾塞 (四)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 (五)全面发展论;这是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理论,亚 里士多德是这一理论的先驱 (六)辩证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15、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 人的道德的发展。2)分工和私有制是造成人的片面发 展的根源,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 劳动的分离和对立,(3)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 展提供了可能和基础,(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径、唯一途径)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是两个概念,它们都是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素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美德、情感、劳
逸等方面。

全面发展则是指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强调教育应该是全面的、
多元化的、富有创造性的。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全面发展则更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
有所特长。

全面发展强调的是通过教育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
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智育或美育等方面。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

素质教育不仅是提高学
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然体现。

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全面发展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而全面发展教育则是实施素
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教育目的的两个重要方面。

素质教育旨在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的智力、体力、美德、情感、劳逸等方面。


面发展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有
所特长。

总之,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教育概念。

素质教育旨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教育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最新]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最新]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联系的教育理想,它自然要受社会理想制约。

一个国家、一个教育家在确定教育目的时,除了要考虑生产力和政治制度的需要及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必须以其政治观点、政治理想来指导。

不同的主义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内容丰富,其要点有以下几方面:1、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2、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是旧式分工和私有制3、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方法(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2)合理的社会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充分的科学基础之上的。

社会主义的先驱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面研究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建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及其条件,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分析了人的发展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历史地考察了由于社会分工产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造成人的体力和智力片面发展的过程,论证了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阐明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个基础上指出未来社会必将通过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崭新的人。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智力和体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的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人。

这种人将摆脱旧的分工的奴役,能够“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相互交替的方式”,“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地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教育学复习要点之教育目的

教育学复习要点之教育目的

教育学复习要点——教育目的★一、概念: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二、意义与作用(一)教育目的的意义a.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b.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c.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教育目的体现的。

(二)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4调控作用总之,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简答题)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三)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

……名词解释ps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最可靠的标准是教学目标。

★关系: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学目标是更为具体的概念,微观到每堂课、每个知识内容。

Ps:教育目的VS教育方针:a.方针包含的内容比目的更多些;b.“目的概念”,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办教育方面“更突出。

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他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

(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前提。

(三)人们的教育理想;(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蕴含全面发展的要求,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有着密切联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我国教育目的反映出来基本精神之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一是明确了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即德、智、体、美等方面,将其作为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

德,指个人对待生活和工作,对待与社会、与集体、与他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应具有的价值观念、行为品质、道德追求、人格修养、人生信念等,是对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政治观及其行为品质的总称。

智,指人在生活、事业中,在认识自然、社会并作用于自然和社会中所具有的学识、才能、智慧等。

体,指人在各种活动中所应具有的身体活动机能、能量、体质和体力等。

美,具体指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这几方面互相联系、相互作用,是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二是明确了使受教育者各方面全面发展,即在注重基本素质(德、智、体、美)形成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促进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德、智、体、美四方面。

这是促进人的个性丰富发展所必需,有利于个人在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发挥展现创造性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使人生存发展充满内在活力。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所谓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

全面发展教育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现在并无统一意见。

不过,从实际来看,多数人通常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德育,即培养人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心理品质等方面教育的总称。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德育1.德育的含义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信任的条件。

(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3.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

(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5)养成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二)智育1.智育的含义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的教育。

教育与教学是不同的概念,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是实施教育的途径,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的任务,也要完成其他任务。

2.智育的意义(1)智育在社会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基础地位。

3.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体育1.体育的含义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普通中学的主要内容有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武术、游泳、军事体育。

幼儿园教育目标与任务解读

幼儿园教育目标与任务解读

幼儿园教育目标与任务解读1.引言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本文将通过分析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探讨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2.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包括身心、智力、道德、美育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基本技能、养成思维习惯、培养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等。

3.身心发展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儿童的身体发展,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

同时,还应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的情绪控制和应对能力。

4.智力发展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幼儿能够主动探索世界,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5.道德与美育幼儿园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美育素养。

幼儿通过在生活中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有爱心和分享精神,培养审美情操。

6.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园教育的任务还包括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园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社会集体生活的场所,通过和他人合作、分享、沟通等活动,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7.亲子关系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幼儿园应提供家庭教育的支持,加强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促进家庭与幼儿园的紧密联系,共同关心儿童的教育成长。

8.教育任务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儿童未来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幼儿园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品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9.建议与措施为了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创设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参与各种生活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共同关心儿童的成长。

10.总结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

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
其结构: (1)国家的教育目的(即教育目的):由国家以法律
或 形式规定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 (2)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3)各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
二、对学前教育目标与任务认识的发展趋势
1、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重点是保育、照管和营 养,以保证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2、20世纪中期—60、70年代:重点是儿童的智育及社 会性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含义:每个人获得不受强制性的限制而摆 脱对物的依赖的自觉发展与选择的自由。
(4)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的需求,也是人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教育理想的实现过程。
2、人的全面发展:有无可能? (1)“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
教育到底要培养“通才”还是“专才”,在 上 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高层次专才:对某一学科某一专业的某一方面有着较深研究和造诣的人;
幼儿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 其基本要素:智能和体能;
1、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重点是保育、照管和营养,以保证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1、指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幼儿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因为婴幼儿的发展同样受到时空的限制、受到其主体自身的局限、受到各种外在环境的影响。
教育到底要培养“通才”还是“专才”,在 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教育的目的问题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其结构:
第一节 教育目的和学前教育目标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的目的问题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一)教育目的的结构与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
(1) 教育目的: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 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 用。 (2)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 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提高全体公民素质,增强人的体质,发展人的个性,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 德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德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保证。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灵魂和指导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从思想上和政治上保证育人的方向,使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给其他各育提供动力和能源,推动学生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 二) 智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人们常常把智育与教学混为一谈,把智育等同于教学。

实际上,智育与教学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德育、体育、美育、劳育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各育之间是平等并列的;而教学则是学校的基本工作,是实施上述各育的基本途径,它与智育属于不同的层次。

从完成的任务方面看,智育与教学亦有所不同。

智育与其他各育一样,具有自身的任务和内容。

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学则不仅要完成智育任务,还要完成其它各育的任务。

即智育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智育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中具有重要作用。

智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人类精神财富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开发人的智力,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重要手段。

智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智育是全面发展的基础。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智育作为传授知识技能和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教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着知识技能的准备和智力的支持,是实施其他各育的基础。

其他各育中的知识因素,都要靠智育去形成和发展。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4:教育目的与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4:教育目的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回顾
1、古希腊——追求人的“身心既善且美。” 2、文艺复兴时期,进步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以 资产阶级的人性论为中心,反对宗教对 个性的束缚,又提出人的多方面发展才 能的问题,他们赞美人的精神力量,肯 定人和人性的地位和价值。 3、 十九世纪以来,空想社会主义教育家明 确地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区别
• 1.区别:教育目的是整个国家对各级 各类学校提出的统一质量要求,是各级 各类学校都必须遵循的;而培养目标则 是某一级、某一类学校或某个学科、某 个专业特定的具体标准。它是教育目的 的具体化,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学校 或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是有区别的。 • 2.联系:所有的培养目标都是要根据 总的教育目的来制定,符合总的教育目 的;总的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 教育的培养目标来实现。

教育目的:所谓教育目的,就是根据社 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 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 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 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二)教育目的的主体性
教育目的具有主体性,由于确定教育目 的的主体的要求不同,决定着教育目的的 利益倾向不同。确定教育目的的主体包括 国家、社会团体、家长、学生以及学校。
•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是人的智力、体力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根据马 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 的论述,人的发展还包括道德、志趣、 意向的发展。实现了全面发展的人能够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由一个 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2.人的片面发展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首先,知识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广泛而系统的知识。

这包括科学、人文、社会、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其次,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还要求学生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质疑和思考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同时,学生也应该具备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三,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还要求学生具备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和协作。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学生能够学习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并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和沟通。

第四,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还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

学生需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情感管理能力。

同时,学生也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第五,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还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生活习惯。

学生需要通过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此外,学生还应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卫生等生活习惯。

第六,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还要求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生需要培养对美的鉴赏能力,能够欣赏艺术和文化作品。

通过艺术和文化的教育,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并能够理解、欣赏和创造艺术和文化作品。

总之,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多方面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包括知识的全面发展、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交能力的全面发展、情感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一环。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始终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以期对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和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教育目的的阐述我国教育目的的核心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而言,教育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我国教育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智育是教育的基础,我国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团队意识。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任务,我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劳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实践能力。

2.2 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我国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

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我国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特殊群体和贫困地区的教育,努力缩小教育差距,提高教育公平。

同时,教育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我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倡导团结友爱、勤劳节俭、诚实守信的品质,为社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三、教育基本精神的阐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基础,也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国教育致力于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通过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是教育界所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它们是教育目的的两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在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它强调教育要尊重人、尊重规律、尊重学生,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思考、实践中去。

素质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人。

全面发展是指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扎实的文化知识,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为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发展教育则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以全面发展教育为导向,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实施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核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那么,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如何践行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理念呢?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

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是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的重要标志。

因此,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尊重他人,关爱自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有道德、有良知、有爱心。

其次,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学生应该注重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多读书、多看报、多写作,努力具备扎实的文化素养。

再次,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

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学生应该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学会自我调节,努力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

最后,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努力做到有实践、有收获、有启发。

教育目的与全面发展教育

教育目的与全面发展教育

教育目的与全面发展教育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追求的目标和效果,具体来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全面发展教育则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身体、艺术、实践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下面将从教育目的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如何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等方面进行论述。

教育目的与全面发展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的目标和效果,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全面发展教育则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教育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他们在社会中能够全面发展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科教育、品德教育、身体教育、艺术教育、实践教育等多个方面。

学科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通过学科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品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身体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身体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艺术教育和实践教育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实践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并实践自己的才能。

全面发展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面发展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身体、艺术、实践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其次,全面发展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再次,全面发展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能力,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身的成长。

教育目的与全面发展教育

教育目的与全面发展教育

教育目的与全面发展教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新一代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在传统观念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和教育学生,使其具备一定的技能和能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们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

传统的教育目标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全面发展教育便应运而生。

全面发展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它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领导才能等。

全面发展教育强调培养人的整体素质,使其能够全面、健康地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首先,全面发展教育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

学术能力是学生的核心能力,它决定着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就。

学生通过学习学科知识,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进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其次,全面发展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掌握实践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全面发展教育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在面对新问题和挑战时能够独立思考、寻找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他们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新的价值。

此外,全面发展教育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和合作中能够有效沟通、协调冲突和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通过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

最后,全面发展教育注重学生的领导才能。

领导才能是学生在组织、管理和激励他人方面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和领导技能,他们能够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观念是学生是全人类社会和文化创造的主体。

它强调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学生个体特长的发掘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然而,全面发展教育也面临着挑战。

首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需要大量的资源和师资支持。

其次,评价体系和选拔机制需要与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相适应。

教育目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目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目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始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的智力、体力、品德、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培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育目的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强调学科知识的培养学科知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通过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学生可以获得广泛的知识储备,并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

学科知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石。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学科知识的培养,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这些素质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创新的源泉。

教育目的应该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提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出新的理念和思路,并在未来的社会中取得成功。

4. 强调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品德教育是教育目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品德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标准。

品德教育培养出的具有良好品质的学生,将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目的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是教育目的的重要方向。

学生不仅要具备在特定环境下适应变化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持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总结起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学科知识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成员。

教育目的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关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是一个紧密相连且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育目的的设定决定了学生培养的方向和方式,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个具体目标。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育目的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

一、教育目的的设定与学生培养的方向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它决定了学校教育活动的导向。

教育目的的设定主要体现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例如一些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国家教育政策等。

比如,我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就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育目的的设定对学生培养的方向具有指导作用。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经济适应能力强的人才,那么学校的教育活动就会偏向知识技能的培养;如果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那么学校的教育活动就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育目的的设定对学生培养方向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目的的设定与学生培养的方式教育目的的设定还决定了学生培养的方式。

不同的教育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实现。

例如,如果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那么学校就需要开设专业的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如果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那么学校就需要安排体育锻炼时间,加强体育课程的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比赛。

因此,教育目的的设定与学生培养的方式密切相关。

三、教育目的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对学生培养的期望。

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教育目的的设定决定了学生培养的目标和组成部分。

例如,中小学的各个学科的设立,不仅是因为这些学科具有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体系,更是因为它们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目标解读: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

幼儿园教育目标解读: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

幼儿园教育目标解读: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在幼儿园阶段,教育的目标非常重要。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这不仅包括认知、情感、社交、体能等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

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其实现的关键因素,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1.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是针对孩子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和成长需求而制定的。

幼儿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不仅影响着孩子的个人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未来。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孩子的学前教育,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2.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深度和广度幼儿园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教育是否成功,也直接关系到孩子的个人全面发展。

在教育的深度上,除了注重孩子的认知能力,还要关注其情感、品德、思维能力等方面。

在教育的广度上,不仅要注重孩子个体的发展,还要重视社交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适应集体生活并与他人良好交往。

要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既要深入挖掘孩子的潜力,又要全面推进教育的广度,使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3. 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实践教育工作。

那么,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呢?教育者的素质和专业能力至关重要,只有拥有一流的教育者才能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在探索和实践中成长,才能真正实现其全面发展。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家校合作,社会共同参与,才能真正让孩子在幼儿园得到全面发展。

总结在幼儿园教育目标解读的过程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其重要性、深度和广度以及实现的关键因素。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与实现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因此我们不能轻视。

师风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

师风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

师风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教育领域中,师风是指教师的行为、言辞和态度。

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

本文将探讨师风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目标。

首先,师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良好的师风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不仅在学术上取得成功,还在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应该囊括学生的知识、技能、品德、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

比如,教师可以设定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领导能力等目标。

这些目标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推动他们全面而均衡地发展。

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和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有高尚的师德。

他们应该对学生负责,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

只有具备这些基础,教师才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引导。

最后,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素养和情感管理能力。

他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情感。

除了教师的角色和能力,学校和社会环境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

学校应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活动。

社会应该关注教育问题,为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而良好的师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教学技能以及心理素养和情感管理能力。

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教育目的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教育目的

面 发 展 应 该 而 且 必 须 与 满 足 社 会 发 展 需要 一 样 , 为 一 个 独 立 的要 素 , 于社 会 主 义 教 育 目 的 的 完 整 体 系 之 中 ; 作 置 当今 时
代 知识 经 济 全球 化 的趋 势 , 会使 教 育人 才培 养 的功利 性 特征 更 为 突 出, 这样 的背 景 下 , 将 在 强调 社 会 主 义 教 育 事 业 以促
江 泽 民 同志 《 庆 祝 中 国 共 产 党 成 立 八 十 周 年 大 会 上 的讲 话 》 以下 简 称 《 话 》 指 出 : 我 们 建 设 在 ( 讲 ) “
有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义 的 各 项 事 业 , 们 进 行 的一 切 工 作 , 要 着 眼 于 人 民 现 实 的 物 质 文 化 生 活 需 要 , 我 既 同 时 又 要 着 眼 于 促 进 人 民 素 质 的提 高 , 就 是 要 努 力 促 进 人 的全 面 发 展 。 这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关 于 建 设 社 会 也 主 义 新 社 会 的本 质 要 求 。 促 进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作 为 我 们 建 设 有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各 项 事 业 的 着 眼 点 , ” 毫 无 疑 问 它 也 应 该 是 我 们 社 会 主义 教 育 目的 的有 机 内涵 。 然 而 , 自建 国 以来 , 我 国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与 社 会 主 义 教 育 目的
袁 小 鹏
(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编 辑 部 ,湖 北 黄 冈 黄 4 80 ) 300

要 : 求人 的 自身全 面发展 与现 阶段 社会 发展 之 间既 具 有一 致 性和 相 容 性 , 追 又存 在 一 定 的 矛盾 与 冲 突 , 进 人 的 全 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新课程培养目标介绍
1追求: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2特点
1)着眼学生个性整体性发展
2)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
3)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
4)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第二节全面发展教育
一、有关全面发展教育概述
中小学:爱国精神、伦理精神、创新精神、自律精神……
大学:国情教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敬业精神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3、方法手段创新
1)以美促德
2)寓教于乐
3)传统德育经验的发掘与继承:自省自克、躬行践履、行为训练、意志磨练、相观而善……
4)多媒体、网络……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2
3

1
2
1
加里倍林: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全面发展教育
[教学目标]
1.表述教育目的含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目的的功能 ;
2.理解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及应注意的问题;
3.明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4.掌握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
5.明确教育目的确立的基本依据,了解实现教育目的策略;
1、原则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2)疏导原则
(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7)教育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方法
(1)说理启迪法
(2)榜样示范法
(3)实践锻炼法
(4)自我修养法
(5)陶冶法
(6)评价法
3、途径
(1)思想品德课或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否则,他
赫尔巴特:
江泽民: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加强德育是世界各国进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加强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2
1

德育即德育,不表述为
2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是人们对是非、善恶、荣辱、美丑等等的行为规范。它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
(4)一些家庭的错误导向对子女产生了恶劣影响:一些家长自私、贪小便宜、赌博等,有些家庭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欠缺,取而代之的是强化了

(6)市场经济给思想品德教育带来德育面临新的问题。如,价值观念多元化问题,合作与竟争问题
(7)网络化时代的德育工作面临新挑战。
结论:
(三)德育的意义
1
2
孔子:
韩愈:
洛克: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伸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尊重,被人喜爱,更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
2、美育实践的主要渠道——学科教学审美化
学科教学审美化包括的内容有:
(1)学科教学目标的确立和目标体系的建构;
(2)学科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3)学科教学过程审美化的系列操作办法,诸如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和使用、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环境的布置、师生活动的方式等;
1现阶段教育目的的表述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3
(二)德育的实效性问题
1德育的效果应如何衡量?
2当前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德育问题成堆
1)理论上的问题:(内容的问题?方法的问题?评价的问题?)
定义;评价;方法;教师角色;教师与班主任;
2
3
3

(2)不健全的家庭,一些家庭的不幸、父母的离异等影响。
(3)社会上的一些坏风气也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影响。
诸如赌博(包括一些电子游戏机),贩卖黄色淫秽书刊、播放黄色录像带、影视屏幕上形形色色的不健康镜头,都将使不少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还有一些录像带都是一些杀人、抢劫、枪
(四
1


(3)
2
1
2
3
4
5
6
7
(五)德育过程的特点
1、多端性
学生思想品德的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2、主体性
心理内部矛盾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3、实践性
活动与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途径。
4、持续性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多种教育力量通力协作。
(六)德育的原则、方法、途径
6.全面发展教育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育目的概念及教育目的的功;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与注意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内容与精神实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讨论法为主
[授课时数]
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功能
(一)教育目的含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1)审美是指主体对美的对象作出反映的一种综合的心理活动。审美活动的进行,必须有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众多心理因素的参与,最终将产生出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即美感体验。
(2)美感是主体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评价和欣赏。
(3)教学审美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将教学过程之中各要素转化成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对象,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使得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
(一)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
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是目的与手段、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成人与成才的关系?
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关系?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
1德育,培养人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经验、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的总称。
(4)教学美感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通过接触各种教学美(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环境、测评)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对教学美的认识、评价和欣赏。
(二)美育的实施
1、美育实践探索的主要成绩
1)艺术课程中的美育
2)美育课及美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美育综合课—艺体课程审美化--学科课程审美化—活动课程审美化—潜在课程审美化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含义:表现为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基本内容:
1)旧式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2)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
3)大机器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
1、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也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
3、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配合,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条件。
4、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保障。
二、德育

1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使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它一般包括思想意识教育、政治立场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相并列的。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七)德育工作的创新
1、理念的创新
自觉选择:一种社会哲学观
道德坐标轴心的转换:独立人格的培育
共生的理念:对个人主义的超越
德育观念的创新
1)说教训导转变为启发指导;2)教会顺从转变为学会选择;3)教师权威转变为学生主动。
2、德育内容的创新
2
1
2
3
3
1
2
3
四、美育
(一)美育的意义
1、什么是美育
美育也叫审美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地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进行教育。
广义地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
2、美育中的基本概念与基本问题
狭义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定的总体要求。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三)教育目的的类型
(1)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
(2)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理想的和现实的)
(3)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方针政策法令之中的和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之中的)
(4)实然教育目的与应然教育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