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检验检疫技术
检疫海水鱼的方法步骤
![检疫海水鱼的方法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79168f1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3.png)
检疫海水鱼的方法步骤一、检疫海水鱼的目的海水鱼检疫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病原体、寄生虫以及各种化学污染物随海水鱼的运输传播,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常见的目标包括:1. 预防鱼类病原体的传播,如鲑鱼虹彩病毒、鱼腥草病毒等;2. 消除寄生虫,如绦虫、吸虫等; 3. 减少重金属、残留药物、农药等化学污染物的残留量。
二、检疫海水鱼的主要步骤海水鱼从捕捞到上市销售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疫步骤,主要包括:1.捕捞许可证检查鱼货运输前要检查捕捞船只是否持有合法的捕捞许可证,避免非法捕捞。
2. 载运前检查装运前要检查鱼货保存状态,有无明显的质量问题和病变。
3. 进口港检疫进口港要对运抵的海水鱼进行检疫,检查证明文件,必要时进行病原体、寄生虫等监测。
4. 抽样检测从鱼货中抽取样品,送检检测微生物、寄生虫以及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指标。
5. 隔离保存抽样检测期间,海水鱼要进行隔离保存,避免交叉污染。
6. 初步加工处理必要时,对鱼体进行冷冻、热杀菌、光照等处理,减少病原体数量。
7. 再次抽样检测初步处理后,再次抽样送检,确认指标达标。
8. 释放上市经复检合格的海水鱼方可放行上市。
三、关键检疫技术详解1. 病原体检测主要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细菌培养等方法,检测鲑鱼虹彩病毒、鱼腥草病毒等病原体。
2. 寄生虫检测通过解剖镜检查及肉眼检查鱼体表面,检查鱼鳃、鱼肉等部位,检测绦虫、吸虫等寄生虫。
3. 冷冻处理将海水鱼在-20C以下冷冻24小时,可以杀灭大部分寄生虫。
4. 热杀菌处理将海水鱼加热至60C内,保温1分钟,可以灭活病原菌。
5. 紫外照射使用254nm紫外线照射海水鱼,能有效灭活表面病原体。
6. 快速检测技术某些快速检测试剂盒可以更快检出海水鱼中的微生物和残留物。
7. 重金属检测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仪器,检测鱼体组织中重金属含量。
8. 农药残留检测采用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等技术,检测鱼体中农药残留量。
9. 兽药残留检测使用微生物学法、免疫学法等检测鱼体中兽药残留量。
水产品检验技术实验报告
![水产品检验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4095f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d.png)
水产品检验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水产品的常见检验技术,并了解其应用场景与检验结果的解读。
实验材料与仪器- 水产品样本(包括鱼类、贝类、虾类等)-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天平、离心机、pH计等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步骤一:外观检验首先,对水产品的外观进行检验。
观察水产品表面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变色、腐烂等。
同时,通过肉眼观察,检查是否有异味存在。
结果分析:外观检验可迅速发现水产品是否处于新鲜状态,如发现水产品表面变色或存在异味,说明其可能已经腐败。
步骤二:理化指标检验1. pH值检测将水产品样本制成悬液,使用pH计检测其pH值。
结果分析:pH值是水产品常用的指标之一,对于一些酸性或碱性环境对水产品的储存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pH值的变化可以判断水产品是否适宜保存或加工。
2. 含水率检测称取一定重量的样品,在恒定的温度下烘干,直至其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记录最终质量并计算含水率。
结果分析:含水率是判断水产品新鲜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产品在正常情况下应含有一定数量的水分,但含水率过高则可能表示水产品腐败。
步骤三:显微镜观察将水产品样品切片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其微观结构,检测是否存在寄生虫、细菌、霉菌等。
结果分析:显微镜观察可直观地确定水产品是否受到寄生虫、细菌或霉菌的污染。
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显微镜观察是必不可少的检验技术之一。
步骤四:化学成分检测1. 脂肪含量检测将水产品样本研磨成细粉后,使用离心机分离脂肪,并通过称量法或化学分析法确定脂肪含量。
结果分析:脂肪含量是水产品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合理的脂肪含量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但如果含量过高可能会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
2. 蛋白质含量检测使用比色法或光度法检测水产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结果分析:蛋白质是水产品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其含量反映了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对于消费者来说,蛋白质含量是选择水产品的重要指标。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多种检验技术对水产品进行了全面的检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施行《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施行《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0d1d32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c.png)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施行《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5.30•【文号】国质检食[2011]286号•【施行日期】2011.05.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关正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施行《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2011年5月30日国质检食[2011]286号)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为加强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保障进出口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防止动物疫情传入传出国境,保护我国渔业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国家质检总局已发布《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总局第135号令,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办法》规定,现就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加强宣传培训各局应高度重视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办法》的宣传和培训,确保一线检验检疫人员和广大进出口水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掌握和理解相关规定。
要有计划地对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人员进行培训,经考核具备工作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后方可上岗。
各局应建立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证明(包括出境产品兽医、卫生、健康证书,入境产品检验检疫证明等)签发人员和出境加工用水产养殖场备案审核人员管理制度,检验检疫人员经直属局考核合格后报总局备案(备案要求见附件1)。
二、加强执法监督各局应依法监督进出口水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健全追溯记录制度,实施信誉记录、进出口商备案、检验检疫分类和进口水产品收货人及代理商备案等管理规定,加强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严格执行总局“四个必须、五个加强”要求,加大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认真执行食品安全信息通报、报告和发布制度。
三、加强进口监管(一)备案存储库监管。
冷冻和冰鲜水产品进口后应存储于经直属局备案的存储冷库。
野生水产品与养殖水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
![野生水产品与养殖水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https://img.taocdn.com/s3/m/757086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d.png)
野生水产品与养殖水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野生水产品与养殖水产品的检验检疫要求进行公告如下:
1. 野生水产品的检验检疫要求:
(1) 野生水产品进口前需进行货物检验,包括外观、质量、污染物和有害生物等方面的检测。
(2) 进口野生水产品需要提供来源地渔业管理机构出具的捕捞许可证明或捕捞证书。
(3) 检验检疫机构还将对野生水产品进行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检测,以确保产品的食品安全性。
(4) 对于有一定限制的野生水产品,根据相关国际公约和协定,还需提供合规的出口国检验证书或健康证书。
2. 养殖水产品的检验检疫要求:
(1) 养殖水产品的养殖基地和环境需符合国家相关的水质、养殖条件等标准。
(2) 养殖水产品进口前需提供合规的养殖场验收合格证明或养殖证明。
(3) 对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养殖饲料进行检测,确保不含有害物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4) 检验检疫机构将对养殖水产品进行质量、检疫和卫生安全方面的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以上是对野生水产品与养殖水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
具体的要求和流程可能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有所差异,进口
商和养殖场务必遵守相关规定,并与有关检验检疫机构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检验检疫实用技术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检验检疫实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b34cb4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4.png)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检验检疫实用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检验检疫实用技术水产品是人们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
因此,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为了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机构采取了一系列实用技术,以提高水产品的检测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本文将介绍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检验检疫实用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形成原因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物水体污染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农药和养殖废弃物等。
这些污染物会导致水产品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超标。
2. 养殖环境水产品的养殖环境也会对其质量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养殖环境中的水质、水生态和养殖密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水产品的生长和健康状况。
3. 养殖管理养殖管理的不规范也是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
例如,使用不合格的饲料、药物滥用、养殖密度过大等都会对水产品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当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一方面,由于水产品养殖发展迅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管理难度加大,导致一些问题难以管理。
另一方面,污染物排放和养殖废弃物处理问题也是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水产品质量检验检疫技术的应用为了提高水产品质量的检测能力和提供更快的反应能力,检验检疫机构采用了一系列实用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 1.物理检测技术物理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检测水产品的外观、形态、气味等特征。
例如,使用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等设备对水产品进行形态学和结构学的观察,并通过感官评价判断其质量。
2.化学检测技术化学检测技术用于检测水产品中的有害物质。
例如,使用质谱仪、气相色谱仪等设备对水产品中的农药、重金属等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以确保水产品的安全性。
3.微生物检测技术微生物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检测水产品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污染物。
例如,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培养基方法等对水产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筛查。
(完整版)水产品检验检疫技术
![(完整版)水产品检验检疫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1223c9026fff705cc170a44.png)
(二)鱼类的腐败
1、引起鱼类腐败的原因
(1)含水量多 一般都在80%以上,鱼肉中的蛋白 质、脂肪和水分含量的比例,比较适合于细菌的 生长繁殖。
(2)鱼体内酶的强烈作用 鱼捕获离开水域后,陆 上温度较高使体内酶活力增加,所以鱼类在室温 下很容易腐败分解。
(3)鱼的肌组织脆弱 鱼肌是由若干短小的肌束排 列组成,其间有多量的肌间结缔组织,极有利于 细菌的繁殖和蔓延。
生物毒素类 添加化合物 环境污染物
金属
玻璃 石头
辐射等
三、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养殖环境; 苗种的选择与消毒; 饲料的选择与投喂控制; 病害防治与用药控制; 捕捞与运输器具的清洁卫生; 加工过程; 贮藏、流通等。
鱼类在脊椎动物中的地位
1.分类地位
2.自然界生物的种类
二、水产品进行卫生检验的意义 水产品容易腐败变质且易被致病菌污染; 有些水产品体内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有些鱼类含有生物毒素,食后会引起中毒; 一些能感染人的寄生虫存在于鱼、蟹等体内。
危害的分类
与养殖环境有关的
与养殖、加工、贮藏、流通等有关
危害
生物危害
化学危害
物理危害
致病菌 病毒 寄生虫
度降低,逐渐变为浑浊、污秽、鱼腥气味消失
(2)僵硬阶段
鱼体死亡十几分钟至4-5h就出现僵硬。僵硬从 头开始,逐渐经背部至整个鱼体。这个阶段的 鱼硬如木质,不能弯曲,指压不留压痕,口紧 密,腮盖紧合。僵硬时间短的数十分钟,长的 可达数天之久。
鱼体僵硬主要是无氧酵解产生乳酸,肌细胞吸 水膨胀所致。
绿、硝基呋喃、硫丹”超标 • 出口欧洲虾仁被连续检出多聚磷酸盐超标
第一节 概 述
一、水产品种类与特点 水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是各种鱼类,其次有甲壳类
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
![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6de2b81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a.png)
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一、引言水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之一,但由于水体污染和加工环节的质量问题,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和现有技术。
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必要性和挑战1. 必要性水产品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它们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水产品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如果消费者摄入过多,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因此,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快速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挑战传统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存在着诸多挑战。
首先,传统方法检测速度慢,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培养和分析,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快速、高效的需求。
其次,传统方法操作繁杂,需要设备昂贵,不利于大规模检测。
此外,传统方法对于低浓度的污染物检测效果较差,难以准确判断水产品的真实质量安全状况。
三、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以下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快速检测技术。
1. 快速光谱检测技术光谱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物理现象的快速检测方法,它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射光强来获得样品的特征信息。
近年来,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拉曼光谱等技术快速检测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逐渐增多。
这些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非破坏性和快速检测的优势,可以对水产品中的微量污染物进行准确检测。
2. 快速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是通过检测和分析样品中的核酸序列来获得样品的遗传信息。
利用PCR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DNA芯片技术等,可以对水产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通量的优点,可以迅速分析多种微生物的存在和污染程度。
3. 快速生化检测技术生化检测技术是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方法。
水产品检测标准和检测内容
![水产品检测标准和检测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379240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c.png)
水产品检测标准和检测内容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
包括:(1)捕捞和养殖生产的鱼、虾、蟹、贝、藻类、海兽等鲜活品;(2)经过冷冻、腌制、干制、熏制、熟制、罐装和综合利用的加工产品。
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的重视,对水产品的检测也越来越严格,许多的时候采取显微镜对水产品进行检测,检测水产品的杂质颗粒、原虫等,使水生动物疾病检测技术能力显著提升,已经成为水产发展必要环节。
检测范围:淡水鱼:编鱼、草鱼、蹶鱼、黑鱼(乌鳗、生鱼、财鱼等)、黄颗鱼(昂刺鱼、黄骨鱼、黄辣丁等)、鲫鱼、鲤鱼、鲤鱼、妒鱼、绘鱼、鳗鱼(黄鳍)、青鱼、鳗鱼、竣鱼、⅜(大马哈鱼)、银鱼、泥纵、鲍鱼、罗非鱼、虹鳄、鳗鲸、鲍鱼、鲤鱼等淡水虾:小龙虾、青虾、河虾、草虾、白虾等淡水蟹:中华绒螯蟹(毛蟹、大闸蟹)等海水鱼:鱼昌鱼、黄鱼、多宝鱼、带鱼、海妒鱼、黄姑鱼、白姑鱼、缄鱼(马鲸鱼)、蛤鱼、缴鱼、鳞鱼、蓝圆修、马面鲸、石斑鱼、鲜鱼、蝶鱼、沙丁鱼、鳗鱼、鳄鱼、海鳗、鲸鱼、鲨鱼、蜩鱼、金线鱼等海水虾:基围虾、虾蛀、东方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墨吉对虾、宽沟对虾、鹰爪虾、白虾、毛虾、龙虾等海水蟹:梭子蟹、青蟹、螺(海蟹)等贝类:贻贝、蛤、蛭、三角帆蚌、皱纹冠蚌、背角无齿蚌、河规、中华园田螺、铜锈环梭螺、大瓶螺等其他水产品:牛蛙、鲸鱼、甲鱼、章鱼、墨鱼、海参、海肠等检测项目:污染物项目:镉(以Cd计)兽药残留项目:孔雀石绿、氯霉素、氟苯尼考、吠喃嗖酮代谢物、吠喃西林代谢物、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类(总量)、甲氧羊咤、地西泮、五氯酚酸钠(以五氯酚计)、吠喃妥因代谢物、±霉素、甲硝嗖、四环素、金霉素、唉喃它酮代谢物、诺氟沙星等检测标准:GB27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动物性水产品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500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5009.2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生物胺的测定GB5009.2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GB/T19857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GB/T20361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GB/T20756可食动物肌肉、肝脏和水产品中氯霉素、甲飒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C/T3015水产品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水产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
![水产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981080e53a580216fcfe82.png)
致病微生物可通过水产食品对人产生危害, 表 现 为 胃 肠 炎 、腹 泻 、发 烧 、呕 吐 、败 血 症 、痢 疾 等 主要症状。这些微生物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 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对水产及其加 工品的微生物检验主要是针对一般的污染 ( 如大 肠杆菌、菌落总数) 和致病菌( 如沙门氏菌、副溶血 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氏菌等) 。常规的 微生物学检验通常以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血清 学试验来进行判断, 具有操作复杂、手工劳动量
在早期, 利用多重嵌套式 PCR( ABC- PCR) 扩 增, 从滤食性软体动物中提取的 DNA 片段, 通 过 分析PCR 扩增后的限制性片段和 DNA 序列对 人 类 粪 便 中 的 隐 胞 子 虫 ( Cryptosporidium spp) 和 贾 第虫( Giardia duodenalis) 进行检测和鉴定。Couso 等[13]在 贻 贝 的 DNA 中 插 入 隐 胞 子 虫 和 贾 第 虫 的 基因片段, 从而建立目标检测基因, 再利用 ABC- PCR 方法检测, 结果表明该法非常适用于贝类中 隐胞子虫和贾第虫的检测。
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标准
![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1dbc22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d.png)
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标准水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物之一,其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标准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标准展开讨论,包括标准的制定背景、内容和影响等方面,旨在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和关注。
一、制定背景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水产品在人们的餐桌上越来越受欢迎。
然而,由于水生环境的恶化和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从鱼类、虾类到贝类,水产品质量安全不仅仅关乎消费者的健康,还关系到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标准势在必行。
二、制定内容1. 基本原则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标准的制定应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科学性是指标准制定必须基于科学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经验,准确反映水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指标。
先进性是指标准制定应与国际标准或先进经验接轨,以提高我国水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可操作性是指标准制定应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避免制定过于理想化、难以实施的标准。
2. 检测项目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标准应包括水质检测、兽药残留检测、重金属检测、微生物检测等多个方面。
水质检测主要检测水中的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
兽药残留检测主要针对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抗生素和其他兽药,以保障水产品不含有超标的兽药残留物。
重金属检测主要针对水产品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元素,以防止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微生物检测主要检测水产品中的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致病菌,以保障水产品的卫生安全。
3. 检测方法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标准应包括相应的检测方法。
例如,水质检测可以采用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等。
兽药残留检测可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配合适当的前处理方法进行。
重金属检测可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分析仪器。
水产品标准与质量检验
![水产品标准与质量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4e8e8ef1cc22bcd126ff0ce7.png)
第十二章水产品标准与质量检验水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价值较高,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
随着世界海洋渔业、水产养殖及水产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水产品贸易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与此同时,人们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适应生产发展和国内国际贸易的需要,保护消费者利益,我国制定了相应法律法规与水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并依据法律法规与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对水产品实施检验。
第一节水产品质量标准一、冻海水鱼(一) 质量要求1.原料鱼应采用新鲜、清洁、经过分等分级的海水鱼为冷冻加工的原料鱼。
原料鱼应符合GB/T1 8108中一、二级品规定。
2.加工要求冷冻加工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速冻过程应能保证使产品迅速通过最大冰晶区,并且中心温度达-18℃后速冻过程才算完成。
冻海水鱼产品都应镀冰衣(单冻)或包冰被(块冻)。
速冻时间:吹风式冻结不得超过20h,接触式平板冻结不得超过8h。
3.净含量鱼体解冻后净含量允差的规定见表12-1。
(1)外观要求见表12-2。
(VBN)项目只在需要时进行。
(3)冻鱼中心温度应在-18℃以下。
(4) 规格应与标示值相符。
(5)卫生指标组胺、汞和无机砷应符合GB 2733规定;六六六、滴滴涕应符合GB 2763规定。
(二)试验方法 1.净含量偏差(1)所用衡器的最大称量值,不得大于被称样品质量的5倍。
(2)从冷库中抽取的样品立即去除包装,置于解冻容器内,在低于20℃的常流水下,小心搅动,使样品不被破坏,解冻至表面冰层融化、个体能分离,所有可见或可触及到的冰衣全部去掉为止。
将已解冻的鱼移至有网的筐中,倾斜沥干3 min ,用衡器称重。
净含量偏差按式12-1式进行计算。
100(%)X 01⨯-=m m m ┈┈┈┈┈┈┈┈┈┈┈12-1式中: X —净含量偏差,%;m 0—产品标示净含量,g ; m 1— 样品净含量,g 。
【精选推荐】水产品检测项目技术标准与要求
![【精选推荐】水产品检测项目技术标准与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6f0517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1.png)
【精选推荐】水产品检测项目技术标准与要求
技术标准与要求
供应商相关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抽检频率和时间在合同中规定,按时完成合同规定的检测工作并出具检测报告。
每次检测工作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提供检测报告给采购方。
其中检出结果不合格的,必须在检测工作完成后48个小时内当面或以快递的方式送达采购方。
供应商对检测不合格的样品要进行确认检测,做好相关质量控制措施。
各种记录和质控要满足计量认证和溯源的要求。
供应商必须保留副样2个月以上。
供应商所有实施的项目及出具检测报告均须接受采购人任何时候的监督及检查。
检测项目、检测依据和判定依据件详见下表:
水产品例行(风险)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判定依据
监测品种主要包括加州鲈鱼、乌鳢、鳊鱼、大黄鱼、鳜鱼、黄颡鱼、鲆类(含大菱鲆和牙鲆)、罗非鱼、草鱼、鲤鱼、鲫鱼、鲢鱼、鳙鱼、鲶鱼、牛蛙、泥鳅,虾类、贝类等。
2.承检方按照采购人要求完成全部的检测服务任务、数据汇总等任务,出具检测报告、检测结果汇总表、分析报告。
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方法
![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f6e2e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7.png)
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方法水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之一,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特别是水产品在捕捞、加工和运输等环节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细菌、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问题的存在,直接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研究和发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水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传统水产品质量检测方法通常需要在专业实验室中进行,该方法耗时耗力且成本较高,往往无法满足实时性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系列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其主要目标是提高检测速度、降低成本、增加便携性和提高准确性。
其中,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方法是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生物传感器对水产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识别和检测。
生物传感器对特定物质具有高度选择性和敏感性,可以通过检测样品中特定物质的浓度来判断样品的质量安全性。
生物传感器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可以制备成便携式检测设备,使得检测过程更为快速方便。
以此为基础,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改进和开发更加高效的生物传感器,以满足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需求。
另外,基于光学技术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也备受关注。
该方法利用光学仪器对水产品进行快速扫描和分析,通过光学信号的变化来判断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性。
例如,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通过检测水产品中特定物质的光谱特征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无需破坏性取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品的检测,具有高效性和高准确性。
此外,一些新兴的检测方法也正在逐渐应用于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
例如,基于电化学技术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利用电化学传感器对水产品样品进行电化学反应和分析,可以得到快速、准确的检测结果。
此外,基于纳米技术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使其可以用于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质量安全检测。
总之,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发展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水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水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2237b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3.png)
水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水产品是指在水中生长或在水中繁殖的动物和植物,包括鱼类、贝类、虾类、蟹类等。
水产品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因此其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一、水产品的质量标准1.外形要求:水产品应外形完整,无断裂、变形、残缺和破损等缺陷。
例如,鱼类应皮鳞完整,贝类虾类应坚实圆润,蟹类应爪足齐全。
2.气味要求:水产品应具有天然的海洋或淡水气味,不应有异味或臭味。
3.色泽要求:水产品应具有光亮透明的色泽,没有发黑、发暗等异常。
例如,鲜鱼应有金红色、白肉色或红肉色。
4.口感要求:水产品应具有鲜嫩、弹性和带有香味的口感,没有腥膻等异味。
5.化学成分要求:水产品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限量标准,不得含有有毒物质或超过安全限量的重金属,如汞、铅等。
6.微生物要求:水产品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微生物限量标准,例如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等的菌落总数、沙门氏菌等病原菌的检查。
二、水产品的检验方法1.外形检验:对水产品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外形、完整度、断裂、变形、残缺、破损等。
2.气味检验:通过嗅觉判断水产品是否具有天然的海洋或淡水气味,是否有异味或臭味。
3.色泽检验:通过目测判断水产品的色泽是否光亮透明,是否发黑或发暗。
4.口感检验:通过品尝判断水产品是否具有鲜嫩、弹性和带有香味的口感,是否有腥膻等异味。
5.化学成分检验:通过实验室分析仪器对水产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包括有毒物质、重金属、蛋白质、脂肪、水分等。
6.微生物检验:通过实验室培养方法对水产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验,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沙门氏菌等。
在进行水产品质量检验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样本选取要代表性:从不同地区、不同批次的水产品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检验,以保证结果具有代表性。
2.检测仪器精确度高:使用精确度较高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要求高:检验人员应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水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工作。
鱼类检疫方法 -回复
![鱼类检疫方法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d2a2cd8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1.png)
鱼类检疫方法-回复鱼类检疫方法是确保鱼类产品安全和符合质量标准的重要措施。
由于鱼类产品容易受到细菌、寄生虫和其他污染物的侵害,鱼类检疫方法的实施对于保护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鱼类检疫方法,包括检验鱼类产品外观、鱼类产品样品检测、检测设备的使用以及鱼类检疫人员的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步:检验鱼类产品外观鱼类产品外观检验是确定鱼类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重要步骤。
外观检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检查鱼类的外观特征:鱼类产品的新鲜程度可以通过观察其外观特征来确定。
新鲜的鱼类产品通常具有清晰、鲜艳的颜色,眼睛明亮,鳞片完整,无刺骨裸露等特征。
2. 检查鱼类的气味:鱼类产品的气味是判断其新鲜程度的重要指标。
新鲜的鱼类产品通常具有清淡、海洋的气味,而变质的鱼类产品则会产生腐败、恶臭的气味。
3. 检查鱼类的纹理和硬度:通过触摸鱼类产品的纹理和硬度,可以确定其新鲜程度。
新鲜的鱼类产品通常具有柔软而有弹性的纹理,而质量较差的鱼类产品则会变得粘稠或松软。
第二步:鱼类产品样品检测鱼类产品样品检测是鱼类检疫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对鱼类产品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可以确保鱼类产品符合卫生标准和质量要求。
在进行鱼类产品样品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寄生虫检测:鱼类产品中可能存在寄生虫,例如海鲜中的海蟹、海虱等。
通过对鱼类产品样品进行显微镜检查或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寄生虫。
2. 细菌检测:细菌是鱼类产品中最常见的污染源之一。
通过对鱼类产品样品进行培养和检测,可以确定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以评估鱼类产品的卫生质量。
3. 残留物检测:鱼类产品中可能存在化学物质残留物,例如抗生素、重金属等。
通过对鱼类产品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可以确定残留物的种类和含量,以确保鱼类产品不含有害物质。
第三步:检测设备的使用在进行鱼类检疫时,合适的检测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不同的检测设备可以用于不同的鱼类检测目的。
以下是常见的鱼类检测设备:1. 显微镜:用于寄生虫检测,可以放大样品中的微生物和细菌,并通过形态特征进行鉴别。
进口水产品存储冷库检验检疫要求
![进口水产品存储冷库检验检疫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983c9c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e.png)
进口水产品存储冷库检验检疫要求随着全球化的进展,进口水产品成为了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为了确保进口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检验检疫要求。
在进口水产品存储冷库方面,也存在一系列的检验检疫要求,以确保水产品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并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1. 环境要求:进口水产品存储冷库必须具备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水产品的保鲜和品质。
通常情况下,水产品存储冷库的温度应控制在0-4摄氏度,湿度应控制在85%以下。
此外,冷库内的空气流通也很重要,以确保水产品的新鲜度和卫生。
2. 检验检疫设施:进口水产品存储冷库必须配备一系列的检验检疫设施,以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这些设施可以包括温度和湿度监测设备、照明设备、通风设备、杀菌设备等。
另外,冷库应具备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害虫和其他有害物质进入。
3. 检验检疫程序:进口水产品存储冷库必须按照相关的检验检疫程序进行操作。
首先,冷库应具备清洁卫生的工作环境,以防止水产品受到交叉污染。
进口水产品应按照要求进行包装和标识,以便进行溯源和检验。
冷库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培训和技能,并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
4. 贮存管理:进口水产品存储冷库必须进行合理的贮存管理,以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贮存过程中,冷库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温度和湿度,并记录相关数据。
此外,冷库内的水产品应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检验检疫人员进行抽样检查。
5. 检验检疫要求:进口水产品存储冷库在进行检验检疫时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检验检疫人员将对水产品进行抽样检查,以确保其符合卫生和质量标准。
抽样检查的方式可以包括外观检查、感官检查、理化指标检测、微生物检测等。
若出现合规问题,冷库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不合格的水产品不会进入市场。
综上所述,进口水产品存储冷库的检验检疫要求十分重要,不仅关乎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冷库负责人和操作人员应高度重视,并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确保冷库的良好运营,提供优质的进口水产品给消费者。
鱼类检疫方法
![鱼类检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be2abd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1c.png)
鱼类检疫方法鱼类的检疫方法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 目视检查:检查鱼类外表是否有异常现象,如皮肤破损、溃疡、肿块等。
同时观察鱼类的行为和活动能力,确定是否有异常。
2. 健康证明和检验证明文件:进口鱼类通常需要提供由出口国相关部门签发的健康证明和检验证明文件,证明鱼类来源合法且没有携带疾病。
3. 应用生物安全技术:通过采样和检测方法,检测鱼类体内是否携带病原体。
常用的方法包括病毒检测、细菌检测、寄生虫检测等。
4. 隔离检疫:将进口鱼类放置在隔离设施中,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发生异常,证明鱼类没有携带疾病,可以放行。
5. 超声波检测:通过超声波技术检测鱼类体内是否有异常情况,如肿瘤、内脏病变等。
6. 温度和运输条件检查:检查鱼类的运输温度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确保鱼类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受到过度挤压、高温或过低温等影响。
综上所述,鱼类的检疫方法主要包括目视检查、健康证明和检验证明文件、应用生物安全技术、隔离检疫、超声波检测和温度运输检查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确保进口鱼类的质量和安全。
鱼类检疫是指对进出口的鱼类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检疫,防止携带和传播疾病。
下面是常用的鱼类检疫方法:1. 视觉检查:检查鱼类外部是否有异常变化,如白点病、溃疡病等,以及活力、行动是否正常。
2. 健康证明:要求鱼类出口国出具鱼类健康证明,证明鱼类不携带疾病,并符合进口国的检疫要求。
3. 采样检测:采集鱼体或鱼产品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保鱼类没有携带病原体或寄生虫。
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细菌、寄生虫、病毒等。
4. 检疫隔离:对进口的鱼类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是否有疾病症状。
一般需要在指定场所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以排除潜在感染风险。
5. 水质检测:检查鱼类生活的水质是否合格,包括温度、酸碱度、氧含量等指标。
不合格的水质可能会导致鱼类生病,从而影响健康。
6. 核酸检测:通过提取鱼体组织或体液中的核酸,在实验室中进行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特定的病原体或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述 2.水产品检验抽样和制样 3. 水产品品质感官检验 4.水产品理化检验
进出口水产品的品种
• 主要出口品种: • --鱼(海水鱼:三文鱼;鳕鱼;鱿鱼;章鱼;
安康鱼;海鳗;河豚鱼等。淡水鱼:鳗鱼;桂鱼 等)
• --虾(南美白虾;小龙虾等) • --蟹(大闸蟹;梭子蟹等) • --贝类(文蛤;杂色蛤;蚬) • --藻类(紫菜)
鱼体僵硬主要是无氧酵解产生乳酸,肌细胞吸 水膨胀所致。
3、自溶和腐败阶段
自溶阶段:指经僵硬阶段后,由于蛋白分解酶作 用而发生的蛋白分解过程。蛋白质被分解为蛋白 胨、多肽和氨基酸。自溶阶段给微生物生长繁殖 创造了条件,降低了鱼类的耐藏性,应立即食用
腐败阶段:随着自溶作用的进一步加强,微生物 繁殖也更加旺盛,致使蛋白质分解出更低级的产 物,如NH3、尸胺、腐胺、H2S等,此即微生物 作用而引起的腐败过程,也是腐败变质阶段与自 溶阶段的本质区别。
部位首先呈现出腐败的特征。
• 鱼体腐败时,体表黏液混浊,固有的鱼腥气味逐渐消失, 散发出臭味。之后鳞片易于脱落,鳃丝有鲜红色变为暗褐 色或暗灰色,且较早地产生臭味。眼球及周围结缔组织被 分解,眼球凹陷,角膜混浊,有时虹膜及眼眶被血色素浸 润而染红。胆囊的通透性增加,胆汁外溢,染绿肝脏和临 近器官——印胆。
鱼的解剖学特征和化学组成
• 头、躯干、尾 • 鳞片 • 粘液腺 • 内部器官
鱼类的主要特征器官
几种有趣的鱼类
墨鱼cuttlefish
鲎(hou)
章鱼
鲍鱼abalone
娃娃鱼(大鲵 )
扬子鳄crocodile
鲨和鲸
四、鱼类的腐败变质
(一)鱼体死后的变化 • 鱼体死后的变化与畜肉基本相同,只是在濒死期还
(7)水体和空气中的环境条件不一致 生活在淡水 中的鱼,在捕捞、运输和保藏过程中易被外界环 境中致病菌污染。
(8)捕获时鱼体内外易受损伤 损伤的鱼体,即 使在低温下,水中分解蛋白质能力较强的细菌也 有机会侵入肌肉组织。
(三)细菌侵入鱼体的途径 一是由肾脏或鳃部经过循环系统进入肌肉 二是由皮肤或黏膜直接侵入。 因此,鱼鳃、眼窝、皮肤、创伤及内脏等
二、水产品进行卫生检验的意义 水产品容易腐败变质且易被致病菌污染; 有些水产品体内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有些鱼类含有生物毒素,食后会引起中毒; 一些能感染人的寄生虫存在于鱼、蟹等体内。
危害的分类
与养殖环境有关的
与养殖、加工、贮藏、流通等有关
危害
生物危害
化学危害
物理危害
致病菌 病毒 寄生虫
• 胃肠道溶解成糊状,腹部产气,肛门突出,直肠外翻。腐 败菌沿血管蔓延,血液渗出红染周围组织,特别是脊椎旁 纵行大血管最为明显,即所谓“脊椎旁红染”现象。
• 体表和腹腔的细菌共同向鱼体深部侵入分解基质蛋白质, 鱼体弹性消失,指压后凹陷不能恢复,甚至出现肉骨分离 现象。此时,鱼体已严重腐败,不能食用。其分解产物与 畜肉基本相同。
第二节 水产品检验抽样和制样
•
23250种(Eschmeyer,1998)
•
28000种《Fish Base》
•
约30000种
• 两栖动物:约4000种
• 爬行动物:近8000种
• 鸟类:近9000种
• 哺乳动物:约3500种
• 总共:52500种 • 鱼类超过种类50%
• 主要类群
• 无颌类Agnatha:甲胄鱼类(化石)、圆口类 • 盾皮鱼类Placoderma (化石) • 软骨鱼类Chondrichthyes • 硬骨鱼类Osteichthyes
(4)鱼肉含糖原少 产生乳酸少,鱼肉的僵直阶段 很快消失而进入自溶阶段(蛋白质分解阶段), 肌组织呈碱性反应。碱性肌质有利于细菌的繁殖。
(5)鱼类外皮较薄 鳞片易脱,容易被细菌侵入; 鱼体表面被覆的黏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
(6)鱼类捕获后一般不作解体处理 未取出内脏 和鳃;而家畜屠宰后立即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脏。
进出口水产品的品种
• 主要进口品种: • --鱼(海水鱼:三文鱼;鳕鱼;鱿鱼;带鱼;
姑鱼等。)
• --虾(北极甜虾;龙虾等) • --蟹(皇帝蟹等)
近年来出现的主要安全卫生问题
• 对美出口海捕虾仁副溶血性弧菌超标 • 2000年虾仁出口欧盟“氯霉素”事件 • 出口欧盟小龙虾连续检测出“硝基呋喃” • 活鳗和烤鳗出口日本被连续检出“孔雀石
(二)鱼类的腐败
1、引起鱼类腐败的原因
(1)含水量多 一般都在80%以上,鱼肉中的蛋白 质、脂肪和水分含量的比例,比较适合于细菌的 生长繁殖。
(2)鱼体内酶的强烈作用 鱼捕获离开水域后,陆 上温度较高使体内酶活力增加,所以鱼类在室温 下很容易腐败分解。
(3)鱼的肌组织脆弱 鱼肌是由若干短小的肌束排 列组成,其间有多量的肌间结缔组织,极有利于 细菌的繁殖和蔓延。
有一个粘液分泌阶段。
1、粘液分泌阶段: 鱼在濒死期体表可分泌一层主要为粘蛋白的粘液,
以抵抗有毒物的侵蚀,即鱼体自身的保护性反应。 新鲜鱼的粘液透明均质,具鱼腥气味,随着鱼新鲜
度降低,逐渐变为浑浊、污秽、鱼腥气味消失
(2)僵硬阶段
鱼体死亡十几分钟至4-5h就出现僵硬。僵硬从 头开始,逐渐经背部至整个鱼体。这个阶段的 鱼硬如木质,不能弯曲,指压不留压痕,口紧 密,腮盖紧合。僵硬时间短的数十分钟,长的 可达数天之久。
绿、硝基呋喃、硫丹”超标 • 出口欧洲虾仁被连续检出多聚磷酸盐超标
第一节 概 述
一、水产品种类与特点 水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是各种鱼类,其次有甲壳类
(蟹、虾等)、软体类、贝壳类(墨鱼、牡蛎、河 蚌等)。 水产品的特点:是营养丰富的动物性食品,是优质 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富含全价蛋白质,不仅营养成 分齐全,而且脂肪含量少,水分较多,肉质细嫩。
生物毒素类 添加化合物 环境污染物
金属
玻璃 石头
辐射等
三、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养殖环境; 苗种的选择与消毒; 饲料的选择与投喂控制; 病害防治与用药控制; 捕捞与运输器具的清洁卫生; 加工过程; 贮藏、流通等。
鱼类在脊椎动物中的地位
1.分类地位
2.自然界生物的种类
• 鱼类: 24618种《世界鱼类》 (Nelson,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