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小动物,知道它们的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激发他们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身边的小动物,如蝴蝶、蚂蚁、小鸟等。
2. 观察小动物的特征,如外形、颜色、生活习性等。
3. 学会关爱小动物,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身边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和描述小动物的特征,如何关爱和保护小动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身边的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来。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小动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描述小动物的特征。
5. 作业布置:让学生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画,并写出它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六、板书设计1. 身边的小动物2. 内容:小动物的名称、特征、生活习性等。
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画,并写出它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收集有关小动物的知识,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小动物的特征。
2. 教师要教育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3. 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身边的小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新课内容:讲解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对小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小动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描述小动物的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观察方法、描述能力和合作交流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终审稿
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终审稿标题: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摘要:小动物是幼儿最喜爱的伙伴,通过与小动物的接触,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心、责任感和观察力。
本教学设计以小动物为主题,通过多种活动和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了解小动物的特点,培养对小动物的关怀和保护意识。
关键词:小动物、幼儿教育、爱心、责任感、观察力1.引言小动物是幼儿最喜爱的对象之一,通过与小动物的接触,幼儿可以学会爱护动物,培养责任感。
在幼儿教育中,引入小动物的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本教学设计以小动物为主题,通过多种活动和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的爱心、责任感和观察力。
2.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类型的小动物及其特点;2)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关怀动物的意识;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4)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3.教学内容1)小动物的分类和特点;2)小动物的基本生活习性;3)如何正确对待和照顾小动物;4)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
4.教学活动4.1小动物分类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按照小动物的特点进行分类,如脚有多少、是否生蛋等。
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4.2观察小动物习性带领幼儿参观宠物店或动物园,让他们观察不同类型的小动物,并了解它们的基本习性。
通过问答和绘画的方式,让幼儿记录并交流他们对小动物习性的观察之处。
4.3照顾小动物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分小组,在教室里放置一些小动物(如金鱼、仓鼠等),让幼儿亲自参与小动物的照顾。
教师指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饮食习性、生活习性等,并教授幼儿正确照顾小动物的方法。
4.4动物亲子绘画鼓励幼儿与家长一同参与绘画活动,在纸张上画出各种小动物,以及与它们的互动场景。
通过与家长的互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5.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对小动物的观察和描绘能力,考察他们对小动物习性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同时,观察幼儿对宠物照顾活动的参与态度和责任感,评估他们对小动物保护意识的培养程度。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身边的动物》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身边的动物》
教学目标:
1.了解身边的动物;
2.探究身边生物的普遍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身边动物的观察、描述、比较,了解它们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消化、呼吸等基本生命现象,培养孩子动手实验、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以活泼生动、形象细致的语言讲解和展示动物的特点,发挥幼儿的自然好奇心和探究精神,让孩子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别观察、描述、比较、总结生活中的动物,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精神。
教学准备:
图示、模型、电子图册、写生纸、颜色笔等。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们感受动物的世界,放映相关视频材料,介绍动物的种类及动物群的分类等科普知识。
2.知识讲解(2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介绍身边的动物如何进行捕猎、互相威胁等行为习性,并且针对不同动物的特征,配以动画视频,让孩子对动物形态加深理解。
3.实践操作(30分钟)
(1)观察小动物:向孩子出示桌上的小白鼠、小青蛙、小鸟等动物,由孩子自由观察动物体型、颜色等特征;
(2)描述比较:让孩子自由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同时带着孩子进行比较,让孩子观察发现动物的异同点。
4.总结收官(1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领导孩子们总结动物体型、特征、生长生命,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由他们自主探究动物的特征。
教学评估:
1.学生课前主动了解身边动物的情况,如有明显提高则成绩为A;
2.学生通过课堂观察、描述、比较、总结生活中的动物,以及课下特别观察到的动物数量,成绩以数量为评估标准;
3.学生按总结的方式,总结身边动物的普通特点,以及对某一动物特征的详细描述,评价他们的评分表达力。
小学生物教案:身边的常见小动物
小学生物教案:身边的常见小动物一、引言小学生物教案是教师备课和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丰富有趣的内容和亲身体验的方式,帮助小学生们深入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
本文将围绕着“身边的常见小动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介绍一些常见的小动物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身边常见小动物概述身边常见的小动物包括蚂蚁、蜻蜓、蝴蝶、家燕等。
虽然它们在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却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并对我们人类有着巨大的影响。
三、蚂蚁——勤劳智慧的代表1. 特征描述:蚂蚁通常体形较小,头部大而扁平,牙齿锋利。
它们通常呈黑色或棕色。
2. 生活习性:蚂蚁同属社会性昆虫,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内合作共存。
每只工蚁都按照分工合作,为整个群体服务。
3. 生态作用:蚂蚁具有助于土壤通气和肥力的作用。
它们还是许多植物花粉和种子传播的重要媒介,促进了植物生长,保持了生态平衡。
四、蜻蜓——优秀的捕食者1. 特征描述:蜻蜓一般有长而细的身体,两对透明翅膀和巨大复眼。
它们以显眼的鲜艳颜色吸引其他昆虫。
2. 生活习性:蜻蜓需靠水源进行繁殖,并以各种小昆虫为食。
它们能够迅速捕捉猎物,因此被称为“空中杀手”。
3. 生态作用:由于天敌较少,蜻蜓在昆虫界处于顶端的捕食者地位,能够有效控制某些伤害农作物的害虫数量,维护生态平衡。
五、蝴蝶——美丽而神奇的使者1. 特征描述:蝴蝶拥有翅膀不断扇动带来的婀娜柔美的飞行姿态。
它们的翅膀上布满了各种花纹和颜色。
2. 生活习性:蝴蝶通常以花蜜为食,是植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它们也参与了生物多样性中对昼行动物的分辨。
3. 生态作用:蝴蝶对于植物繁育播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同时,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营养链上比较靠前的一个环节。
六、家燕——人类友善的常客1. 特征描述:家燕拥有长而有力的翅膀和不断高速飞行收缩释放肌肉带来的空中特技表演。
2. 生活习性:家燕喜欢在建筑物或者树木间选址筑巢,并以小型昆虫等为食。
它们会一次产下多个卵并孵化后代。
我身边的小动物小班科学教案
我身边的小动物小班科学教案引言:小动物是幼儿最亲近、最喜爱的生物之一。
他们可爱、活泼,是幼儿园里的好伙伴。
通过观察和探索小动物,幼儿不仅能够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还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篇小班科学教案以“我身边的小动物”为主题,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和任务,旨在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小动物,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观察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能够:1. 辨认常见的小动物,如猫、狗、兔子等;2. 描述小动物的外貌特征和习性;3. 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能力;4. 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幼儿园周边环境中的小动物图片或手绘图;2. 小动物模型、图片等教具;3. 幼儿园周边的小动物视频或音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幼儿一起观察周围的小动物(约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小动物,如花园里的鸟、楼下的猫等。
师生共同讨论小动物的外貌特征和名称。
2. 活动一:“寻找小动物”(约15分钟)a)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或周围的花园或公园,寻找并观察各种小动物。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手指指向观察到的小动物,并描述其外貌特征,如颜色、大小等。
同时,教师可拍照或自己画下来,作为后续的观察材料。
b)回到教室后,幼儿围坐在一起,观察教师带回的小动物图片或手绘图。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观察到的小动物与图片中的小动物,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活动二:“动物模型园”(约20分钟)a)教师在课桌上摆放几种常见的小动物模型,如狗、猫、兔子等。
幼儿依次来摸、感受模型动物的外形、观察身体各部位的特征。
b)教师将模型动物放在桌子上,幼儿通过观察模型动物的特征,用画笔或彩纸剪纸等方式,制作自己心目中的“动物园”。
4. 活动三:“小动物故事会”(约15分钟)a)教师播放幼儿园周边的小动物的视频资料。
幼儿围坐在一起,观看小动物在自然环境下的生活场景,欣赏它们的可爱模样。
b)教师随机选择一种小动物,以故事的形式给幼儿讲述关于该动物的故事,如兔子吃萝卜、小鸟学飞等。
身边的小动物——托班科学教案
身边的小动物——托班科学教案。
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小动物,比如蚂蚁、蜜蜂、蝴蝶、蜻蜓等。
我们将观察它们的外观特征、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例如,蚂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它们的分工明确,可以合作完成很多工作。
蜜蜂花粉授粉,是许多植物的重要传粉媒介。
蝴蝶和蜻蜓是有益的天敌,可以控制许多害虫的数量。
接下来,我们将以观察和搜集小动物的方式来了解它们更深入一些。
在教室或者学校区域内,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蚂蚁举着食物的形态、蜜蜂飞向花朵、蝴蝶和蜻蜓在空中飞舞等方式,来学习这些小动物的行为和习性。
还可以利用罐子、放大镜等工具,去捕捉和观察它们更加微小的特征,比如观察蚂蚁的触角、蜜蜂的翅膀上的绒毛、蝴蝶的翅膀图案等。
在学生自然游戏中,孩子们可以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角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了解小动物们的习性和行为。
比如,一个孩子可以扮演家蚁,通过沉浸在其中了解蚂蚁社区中每个成员的分工和任务。
另一个孩子可以扮演一个蜜蜂,学习蜜蜂在收集蜜中的生态作用。
这种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小动物的生态,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还将鼓励孩子们自己去收集和观察身边的小动物,比如在远足、野餐或者户外活动中搜集一些小动物并进行观察。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小动物的生态习性和行为。
学习身边的小动物是托班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游戏,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小动物,从而培养他们对自然世界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身边的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身边的动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身边的动物》是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身边的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物素养。
本章内容包括:昆虫的特点、鸟类的特征、哺乳动物的特征以及爬行动物的特征。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和分类,为今后的生物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对身边的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动物的特点和分类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浓厚,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能够正确分类身边的动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昆虫、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分类。
2.教学难点: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差异,能够灵活运用分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互动式教学法:分组讨论,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实践活动法: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各种动物图片、特征和分类的PPT。
2.动物模型:准备一些动物模型或图片,方便学生观察。
3.教学卡片:制作特征卡片,用于巩固学习内容。
4.调查表:设计一份调查表,用于学生课后观察和记录身边的动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叫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昆虫、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
如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鸟类:身体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翅膀,有喙无齿;哺乳动物:体温恒定,哺乳胎生;爬行动物:身体覆盖鳞片,用肺呼吸。
小学综合实践《身边的小动物》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身边的小动物》教案【身边的小动物】【引言】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而《身边的小动物》作为综合实践教案的一个主题,可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动物的生态、习性以及保护动物的意识。
本文将根据该主题,为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一份教案,以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一、目标与重点】1.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不同种类的小动物、它们的基本特征以及生活环境,增强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重点:了解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小动物,如蚂蚁、蜜蜂、蝴蝶等;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1.1 蚂蚁的生活特点和作用;1.2 蜜蜂的生活习性和作用;1.3 蝴蝶的生命周期和作用等。
2. 教学步骤:2.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并引发他们的思考。
2.2 介绍蚂蚁:讲解蚂蚁的生活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蚂蚁,了解蚂蚁的行为习惯和社会性。
2.3 介绍蜜蜂:通过图片和故事,讲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作用,引导学生对蜜蜂的保护意识。
2.4 介绍蝴蝶:通过观察蝴蝶的图片和实物,了解蝴蝶的生命周期和作用,加深学生对蝴蝶的认识。
2.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激发他们对小动物的保护与关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小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观察法:通过观察蚂蚁、蜜蜂和蝴蝶的行为和外貌,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认知。
1.3 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增强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和记忆。
2. 教学手段:2.1 多媒体课件:用图片和简短的文字说明介绍小动物的特点。
2.2 实物观察:带领学生观察实物,如蜜蜂标本、蝴蝶模型等。
2.3 组织小动物观察活动:带领学生到户外或实验室进行小动物观察活动。
【四、教学评价与讲解】1. 教学评价:1.1 检查学生对小动物的基本认识程度,如他们是否能正确辨认蚂蚁、蜜蜂和蝴蝶;1.2 通过观察学生参与小动物观察活动的情况,评价其观察动物的能力和记录准确性。
幼儿环创身边的小动物教案
幼儿环创身边的小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身边常见的小动物,如蚂蚁、蜜蜂、蝴蝶等。
2. 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模型、幼儿书籍等。
2. 材料:纸板、颜料、画笔、剪刀等。
3. 环境:教室环境需要整洁明亮,保证教学秩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拿出一些图片或模型,让幼儿观察和猜测是哪些小动物,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学习小动物老师用幼儿书籍或图片向幼儿介绍常见的小动物,如蚂蚁、蜜蜂、蝴蝶等,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制作小动物手工老师提供纸板、颜料、画笔、剪刀等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小动物的模型或画作,可以是蚂蚁窝、蜜蜂巢、蝴蝶翅膀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观察小动物老师带领幼儿到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小动物的生活状态,如蚂蚁搬运食物、蜜蜂采蜜、蝴蝶觅食等,让幼儿亲身感受小动物的生活。
5. 小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幼儿再次回顾学习到的知识,强化记忆。
四、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身边常见的小动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保护意识和观察能力。
2.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让他们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在教学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受伤,保证教学环境的整洁和秩序。
五、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观察更多种类的小动物,如蚯蚓、蜻蜓、蚊子等,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2. 带领幼儿到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参观,深入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
六、家园联系老师可以将本节课的内容和活动通知家长,让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增进亲子关系。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关于小动物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同时也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对小动物有更深的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爱护和保护这些可爱的生物。
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5篇)
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叠滘第二小学郭泳仪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2、了解动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讨动物作为人类朋友的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等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探讨动物与人的亲密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和动物交朋友。
2、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懂得爱护动物。
二、教学重、难点:喜欢和动物交朋友;能够善待动物,知道戏虐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知道要保护珍稀动物。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策略:1、教法:教学中为体现生活性的课堂教学,我以情为线索,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用真实的小动物与学生交流,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活动的情境,充分发挥儿童的各种感官,动脑、动手,积极思考,逐渐完成主题目标。
2、学法:本节课教学中主要是结合具体真实的小动物和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感受、体验、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在如生活般的活动中学习关于动物的知识,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生成必要的品行修养。
五、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虽然很喜欢小动物,但对动物的知识了解很少,对动物为人类所做的贡献的问题了解不深入,不知道怎样和动物和谐相处。
这些有待于教学中逐步加以解决。
六、课前准备:1、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收集一些小动物的图片、故事、谜语及和小动物的合影等资料。
2、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人与动物的合照、《爱护动物拍手歌》)。
3、动物——小白兔。
七、教学时间: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游戏区:谁是猜谜小能手?1、师:同学们,你家里都养了哪些小动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身边的小动物。
(板书课题:身边的小动物)2、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是猜谜语高手,我们现在就进行猜谜语比赛,好不好?请看大屏幕。
《身边的动物》 教学设计
《身边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身边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身边常见动物的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
掌握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视频资料、观察记录表等。
准备一些常见动物的模型或标本,如猫、狗、鸡、鸭等。
2、学生准备收集身边动物的相关资料,准备铅笔、橡皮擦等文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动物世界的精彩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这些动物在做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身边的动物。
2、认识身边的动物(15 分钟)(1)展示动物图片,让学生说出动物的名称,如猫、狗、鸡、鸭、鱼、鸟等。
(2)请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这些动物的特征,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3)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张动物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该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然后派代表进行汇报。
3、观察动物的方法(10 分钟)(1)教师讲解观察动物的方法,如观察动物的外形、颜色、大小、动作等。
(2)展示一些观察动物的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等,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
(3)让学生思考在观察动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不打扰动物、不伤害动物等。
4、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15 分钟)(1)播放不同动物生活环境的视频,如草原上的马、森林里的猴子、池塘里的鱼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
初中生活教案:我们身边的小动物2
初中生活教案:我们身边的小动物2我们身边的小动物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感受小动物,增强对它们的了解和关爱。
2.培养学生由自我关注向外拓展的眼界,增强其环保意识。
3.练习科学观察小动物的方法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小动物,对这些小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环保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1.小动物的观察和分类。
2.如何借助小动物教育学生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活动室或操场。
2.收集一些小动物供学生观察,如蜗牛、蚂蚁、蜘蛛、蝴蝶等。
3.手持放大镜、放大镜架、水滴镜的工具和衣物、清洁工具。
五、教学过程1.引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看过的小动物,思考小动物的重要性,有什么作用?(2) 介绍小动物的生态价值,作为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它们能为人类提供许多实用价值,如蜜蜂可以为我们授粉,蚯蚓可以为我们肥料处理,这些小动物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观察小动物(1) 教师让学生观察室内或室外收集到的小动物,系统描述小动物的外貌特征和活动方式。
(2) 学生在观察时应该注意动物身体形态的变化、习性、行为、位置等方面的变化。
(3)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应将自己的观察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便于后期回忆与总结。
3.分析小动物的习性(1) 教师带领学生对观察到的小动物进行分类,并对每个类别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描述。
(2) 学生利用观察到的资料,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分类方法。
(3) 通过探索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它们在生存过程中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4.环保教育(1) 通过观察和学习小动物的生态,引导学生形成一个有意识地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心态。
(2) 鼓励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废弃物分类技巧。
(3) 通过环境教育课程,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对生态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六、课后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图书来进一步了解小动物、保护环境等知识。
《身边的动物》 教学设计
《身边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和了解身边常见动物的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描述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认识身边常见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特征。
2、难点(1)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身边的动物,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动物的外貌、行为等。
2、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到的动物特点,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讲授法:讲解动物的分类、习性和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
四、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动物图片、视频资料。
2、提前联系好适合观察动物的场所,如公园、动物园等。
3、为学生准备观察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动物的有趣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动物,以及是否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动物。
2、知识讲解(15 分钟)(1)展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如猫、狗、鸟、鱼等,向学生介绍这些动物的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等)。
(2)讲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例如猫的昼伏夜出、狗的忠诚友善、鸟的飞行能力等。
(3)简单介绍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如动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环境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3、实地观察(30 分钟)带领学生到事先联系好的观察场所,让学生分组观察身边的动物。
给每个小组发放观察记录表格,指导学生记录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行为动作等。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干扰动物的正常生活。
4、小组讨论与分享(20 分钟)观察结束后,组织学生回到教室,进行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到的动物和自己的感受,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补充。
5、总结与拓展(10 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动物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身边的动物,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爱护动物,不伤害它们。
幼儿园身边小动物教学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身边小动物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身边常见的小动物,如蚂蚁、蜜蜂、蝴蝶等,学习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感知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简单语言描述这些小动物。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动物的保护意识,让他们懂得爱护身边的小生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描述身边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简单语言描述这些小动物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一:认识蚂蚁(1)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
(2)通过图片、小动画等形式,让幼儿了解蚂蚁的生活场景。
(3)引导幼儿用简单语言描述蚂蚁的特点,如小小的身体、勤劳的劳动等。
2. 教学内容二:认识蜜蜂(1)引导幼儿观察蜜蜂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
(2)通过图片、小动画等形式,让幼儿了解蜜蜂采蜜的过程。
(3)引导幼儿用简单语言描述蜜蜂的特点,如黄黑相间的身体、采蜜的劳动等。
3. 教学内容三:认识蝴蝶(1)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
(2)通过图片、小动画等形式,让幼儿了解蝴蝶的生命周期。
(3)引导幼儿用简单语言描述蝴蝶的特点,如五颜六色的翅膀、华丽的飞舞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有关蚂蚁、蜜蜂、蝴蝶的视瓶或小动画,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认识小动物:老师向幼儿介绍蚂蚁、蜜蜂、蝴蝶的基本信息,并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3. 游戏互动:组织幼儿进行小动物认知游戏,听力游戏等互动环节,加深对小动物的认识。
4. 手工制作:引导幼儿用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蚂蚁、蜜蜂、蝴蝶的手工,增强动手能力,加深印象。
5. 学习小结:通过看图片、讨论、回答问题等形式,让幼儿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对小动物的印象。
五、教学评价老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表现等情况来评价幼儿对小动物的认知程度和描述能力,并对幼儿进行肯定和鼓励。
中班科学教案身边的小动物
中班科学教案身边的小动物一、引言在中班科学教学中,身边的小动物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孩子们对于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和热爱,通过观察和了解小动物,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适合中班的科学教学活动,通过与小动物接触和亲身体验,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身边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二、目标1. 帮助孩子们认识和了解身边的小动物;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 培养孩子们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活动1. 看图猜动物教师准备一些描绘不太清晰的小动物图片,每张图片下面附上一个提示词,例如“会飞的”、“头顶有角的”等。
教师将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提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动物。
孩子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并给出正确答案。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认识到身边的小动物的多样性。
2. 小动物图画展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图画,并在图画下面写上该小动物的名字。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依次把自己的图画和名字展示给大家,同时介绍一下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小动物。
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更多关于这个小动物的信息,并引导大家一起讨论。
3. 动物触摸游戏教师准备一些塑料小动物,将它们放在一个箱子里,每个小动物身上贴上一个编号标签。
教师把箱子传递给每个学生,每个学生在看不到箱子里的情况下,用手摸出一个小动物。
学生摸到小动物后,将编号告诉教师,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编号和对应的小动物名称。
所有学生都摸完后,教师点名询问各位同学摸到的小动物是什么。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体验到不同动物的外形特点,并增加了解小动物的机会。
4. 探索宠物店带领孩子们一起参观宠物店,观察不同种类的小动物。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注意不同的小动物,例如鱼、鸟、兔子等。
在宠物店,教师可以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指导,例如观察小鱼的鳞片、观察小鸟的羽毛等。
引导学生们提出问题,例如小鱼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小鸟为什么会飞等,并帮助他们找到答案。
《身边的动物》 教学设计
《身边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身边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认识身边常见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热爱。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准确描述动物的特征。
(2)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身边的动物,或者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观察。
2、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动物的认识和感受,分享观察所得。
3、讲授法:教师讲解有关动物的知识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4、写作法:安排学生写一篇关于身边动物的短文,锻炼其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物视频或者讲述一个与动物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身边的动物。
2、知识讲解(10 分钟)(1)介绍身边常见动物的种类,如猫、狗、鸡、鸭、鱼等。
(2)讲解每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包括身体结构、毛色、大小等。
(3)讲述它们的生活习性,如饮食习惯、活动时间、栖息环境等。
3、观察与讨论(15 分钟)(1)展示动物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动物特点和有趣的行为。
(3)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身边动物相处的经历,或者观察到的动物场景。
(2)讲解写作的要点,如如何描述动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如何表达自己对动物的感情等。
(3)提供一些好词好句,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
5、写作练习(20 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关于身边动物的短文,字数不少于 200 字。
6、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1)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2)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3)教师进行总结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我身边的小动物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我身边的小动物教案标题:中班科学领域教案-我身边的小动物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身边常见的小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 通过亲身接触小动物,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小狗、小猫、小鸟、小鱼等常见小动物的图片或实物。
2. 教具:幻灯片或投影仪,黑板或白板,绘画纸和彩色笔。
3. 课件或教材:适合中班学生的科学教材或课件。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小动物,如小狗、小猫、小鸟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貌特征。
探究:2. 让学生围坐在一起,展示一张小狗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你们见过这个动物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3. 引导学生描述小狗的外貌特征,如毛色、眼睛、鼻子等,并记录在黑板或白板上。
4. 继续展示其他小动物的图片,重复上述步骤,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小猫、小鸟等动物的特征。
5.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动物的习性,如小狗喜欢玩耍、小猫喜欢捉迷藏等。
实践:6. 安排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动物进行深入观察。
可以是学校宠物或学生家中的宠物(如果有)。
7.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和记录所选小动物的外貌特征和习性。
可以用绘画纸和彩色笔进行绘画和描述。
8. 学生可以轮流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并互相提问和交流。
总结:9. 回顾学生观察和描述小动物的经验,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10. 引导学生总结小动物的共同特征和习性,并提醒他们要爱护和保护动物。
拓展活动:11.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宠物店,让他们亲身接触更多的小动物。
12. 鼓励学生制作小动物手工或绘画作品,展示在班级或学校的展览中。
评估:13. 观察学生在观察和描述小动物时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14. 收集学生绘画和描述的作品,评估他们对小动物外貌特征和习性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5. 在家长会或班级展示中,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动物的观察和了解,增强家校合作和交流。
身边的小动物小班科学教案
身边的小动物小班科学教案引言:小班幼儿是天真可爱的群体,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
在科学教育中,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和探究身边的小动物,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特点、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本篇教案将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和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小动物科学教育的活动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对小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一、活动准备1. 幼儿图书馆书籍:准备一些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绘本,如《小鸟的蛋》、《小虫子爬爬爬》等。
2. 实物展示:准备一些有趣的小动物模型或实物,比如塑料小猫、毛绒小狗等,以便幼儿观察和模仿。
3. 活动环境:为幼儿营造适合观察和探索的环境,准备突出小动物主题的海报、贴纸或墙画。
二、活动内容1. 马尔斯特龟的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动物的外部特征,认识不同种类的龟类。
教师可以讲解马尔斯特龟的特点,如它们的壳是由硬壳和软皮组成的。
然后,给幼儿展示一只真实的马尔斯特龟壳模型,并鼓励幼儿用手指轻轻触摸、感受硬壳和软皮的差异。
2. 小狗在快乐地摇尾巴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小狗摇尾巴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观察和模仿狗的动作。
教师可以播放小狗摇尾巴的视频或展示摇尾巴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狗在不同情绪下的摇尾巴的方式和频率。
然后,鼓励幼儿模仿小狗摇尾巴的动作,并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3. 小鸟的飞翔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小鸟的飞翔方式,并激发他们对小鸟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分发一些小鸟的绘本,引导幼儿阅读,了解小鸟的飞行能力。
然后,组织幼儿参观室外的鸟类园区或公园,在教师的带领下观察小鸟的飞翔动作和飞行方式。
4. 小蚂蚁的行进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观察小蚂蚁的行为特点,了解小蚂蚁的社会结构。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室内或室外的小蚂蚁,观察它们的行进规律和集体行为。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绘本或讲解,向幼儿介绍蚂蚁的社会结构和工作分工,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经验。
幼儿园身边的小动物教案
幼儿园身边的小动物教案幼儿园身边的小动物教案课程主题:身边的小动物年龄段:3-5岁课时数:1学习目标:1. 能够辨认出身边的小动物,并了解其基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能够尊重小动物,了解保护小动物是每个人的责任。
3. 能够通过观察、体验和互动的方式,研究和探讨小动物,增强自然科学及生命教育的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1. 身边小动物的辨识2. 小动物的习性和生活方式3. 知晓保护小动物的意义教学准备:1. 班级中适量饲养的宠物或小动物绘本资料2. 多媒体投影仪3. 绘画、剪贴、拼图等相关材料教学过程:1.登场导入(5分钟)教师饲养着可爱的小动物,比如宠物鱼、小龟、宠物兔等等,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互动,引出本次学习的主题,恰当表现小动物和孩子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2. 观察和辨识小动物(15分钟)教师邀请小朋友们观察、比较小动物的外貌特征:毛发、脚、尾巴等等,让小朋友们说说自己学习到的关于小动物的知识。
并讲解关于宠物或小动物的其他方面的基本知识,工作中的注意点,以表明小动物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3. 学习小动物的生活方式(20分钟)老师向孩子们展示宠物或小动物的照片资料、生活视频。
孩子们听教师讲解,看图解等方式,跟着教师一起学习宠物或小动物的生活方式、常规习性和特点,了解它们爱吃什么、喜欢做什么、哪些动物生活习性相似等等。
4. 小群活动(20分钟)小朋友们分成若干小组,老师们向每个小组展示不同的小动物照片,一方面让小朋友们品尝各种小动物的味道,研究小动物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并进行问答互动,评比哪种小动物更加受欢迎。
同时在活动中要鼓励小朋友们充分发挥创造力,自己动手制作宠物饲料、宠物卡片、宠物手帕等礼物。
5. 活动总结(5分钟)最后老师引导孩子们总结本次学习内容,了解到了小动物的诸多方面信息和小动物与人类的重要性,充分尊重和保护小动物,充分了解了生物学科的相关概念和理解。
加强孩子们对小动物的认识,增强其爱护生物的意识,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永吉县福和小学高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2、了解动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讨动物作为人类朋友的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等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探讨动物与人的亲密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和动物交朋友。
2、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懂得爱护动物。
二、教学重、难点:喜欢和动物交朋友;能够善待动物,知道戏虐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知道要保护珍稀动物。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策略: 1、教法:教学中为体现生活性的课堂教学,我以情为线索,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用真实的小动物与学生交流,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活动的情境,充分发挥儿童的各种感官,动脑、动手,积极思考,逐渐完成主题目标。
2、学法:本节课教学中主要是结合具体真实的小动物和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感受、体验、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在如生活般的活动中学习关于动物的知识,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生成必要的品行修养。
五、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虽然很喜欢小动物,但对动物的知识了解很少,对动物为人类所做的贡献的问题了解不深入,不知道怎样和动物和谐相处。
这些有待于教学中逐步加以解决。
起。
”请大家猜一猜,老师喜欢的是什么?(老师学“公鸡”叫)同学们可真聪明!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公鸡吗?那是因为公鸡是一种每天坚持早起的动物,它是人们的好帮手。
老师喜欢它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牛有一种坚持到底的精神。
【设计意图】不仅了解学生喜欢那种动物,而且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由此激发学生喜欢动物的情感。
同时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共同体和学生一起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4、老师让你们收集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资料,现在让我们来汇报一下好吗?(做头饰的戴上头饰,画图的、办手抄报的、拍照片的展示交流)(1)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小动物头饰、图片、照片、手抄报等资料展示给身边同学,互相欣赏。
(2)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在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图片、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收集自己喜欢动物的资料,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与小伙伴相互交流,不仅分享了自己带来的关于动物资料的劳动成果,拓展了关于动物的知识面,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动物的感知、认识以及喜爱动物的真挚情感。
5、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各种动物的原因,相机说说书本中狗、猫、蝴蝶、蝉对人们的贡献。
(三)探究区:认识身边的小动物。
狗、猫、蝴蝶、蝉对人们的贡大非常,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对人类有贡献的动物还有很多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
1、蜜蜂能采集花粉酿蜜。
2、七星瓢虫是著名的害虫天敌。
3、蜻蜓能吃蚊子及其他有害的昆虫。
4、螳螂是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5、燕子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
【设计意
图】通过学习书本上的几种小动物对人类的贡献,拓宽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拓展区:小小动物本领大。
师:这些动物朋友不仅很可爱,而且还可以给人们提供很多帮助。
小朋友们知道吗?你们先和小伙伴讨论一下吧。
生:小组讨论。
学生介绍:生 1:我知道青蛙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他可以捉害虫。
生 2:我喜欢马,因为它可以为人们驮东西。
生 3:我还知道鸽子可以送信,啄木鸟是树木的医生。
生 4:我喜欢小狗,他可以陪我玩,还可以保护我们家…… 相机学习书本上的动物。
1、一只啄木鸟一天可以吃虫 1900 只左右。
2、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可以捕到 1000 只左右的老鼠。
3、燕鸥喜欢吃蝗虫、草地螟等害虫。
4、以动物粪便为食物的屎壳郎。
5、一只青蛙一天能吃掉 80 只左右的害虫。
6、一只蟾蜍一年能吃 11000 只左右的害虫。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书本上的几种小动物对人类的贡献,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认知水平,书上列举了小动物吃害虫的具体数据,很有说服力。
(五)爱护小动物。
1、师:老师这还有几组图片,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怎样与动物亲密接触的。
播放课件:人类和动物亲密接触的精彩画面。
2、刚才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大家看图片时特别开心,看到别人和动物那么亲密无间地在一起,你们羡慕吗?你们也想跟动物在一起吗?老师现在就满足你们的愿望。
今天,我还请到一位动物小客人。
它是谁呢?请大家把眼睛闭上,我数到三大家睁大眼睛瞧瞧它是谁! 3、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动物——“小白兔”都放在讲台上,请愿意的同学上台摸一摸,喂小动物吃食,真切地感受小动
物的可爱。
(1)嗨,大家好!我是小兔,多么可爱的小兔啊!同学们快说一说你想怎样和它交朋友?(2)师:我们和小动物交朋友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哪些行为?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小动物走进了课堂,学生在与真实的动物接触中深切感受、体验了与动物做朋友的乐趣;在活动中通过了解动物可爱特性,培养他们亲近动物、热爱动物与动物分享快乐的情感,初步体验了人与动物建立和谐关系的价值;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体验、感知、感悟,提升了自我,从而为他们构建了一个真实互动的生活化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具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生活。
4、师: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自己和动物交往的经历吗?你们又是怎样对待动物的呢?先在小组里说一说!(1)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实现教材内容的扩展。
本环节中让学生谈谈自己与动物交往的经历,贴近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由此引发出了学生们真真切切的感受,让教材里的生活情景和学生真实的生活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与动物友好相处的快乐。
使学生真实的生活生成教材,教材的范例性充分得到了体现。
5、师: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善待生命。
小动物们才愿意和我们成为永远的好朋友。
(板书:爱护动物)说到好朋友我想大家心里一定有话要说,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的心里话或愿望写在心愿卡上!(1)学生完成心愿卡。
(2)请几名学生念一念自己的愿望,并将心愿卡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爱心卡的设计再次激发了孩子们对动物的爱心和珍爱动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