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石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石花镇一中闵红群

课型:作文指导课

教学目的:

1、探究半命题作文补题常用方法。

2、养成将补题与选材,立意相结合的习惯,学会避免在补题时常犯的几种毛病,提高命题审题能力。

3、通过训练,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补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拟题与选材,立意相结合,创造性拟出新颖、靓丽的题目。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半命题作文既有必要的限制,又有适度的开放,避免了试题的单一指向,便于考生充分展现才情,张扬个性,那么,如何才能结合半命题作文,题型的特点拟出有特色的题目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半命题作文补题的方法吧!

二、方法指引

例题一:1、分析下列半命题作文题目补充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

①《难忘的红丝带》《不会停的是落叶》《爱是盛满等待的粥》

2、学生讨论、回答。

3、师总结板书:

这种以具体事物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借助自己所选的具体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情感和抽象的道理,大处着眼来行文立意,文章一定深刻新颖。

4、练习:《当我面对的时候》

5、点评

例题二:

1、分析下列文题补充的部分的有什么共同点。《一分温暖在心头》《成长需要感恩》《不会变的是感动》。

2、学生讨论回答。

3、师总结板书:

这种抽象事物拟题法可以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感,可以与阅卷老师作心灵沟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4、练习:《当我面对的时候》

5、点评

1、分析下列文题补充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点。

《走在那月光铺洒的路上》《我依然怀念那人、那树、那老屋》

《夜间听雨,也是一种享受》

2、学生讨论,回答。

3、师总结,板书。

这种诗情画意补题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系。如果你能怀着恬淡安然的心境,守候并写下心中的静美,定能给阅卷老师一份久违的恬淡。

4、练习:《当我面对的时候》

5、点评

例题四:

1、分析下列文题补充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点。

《花季,不再哭泣》《聆听花开的声音》《那时,我破茧成蝶》

2、学生讨论,回答。

3、师总结板书:

巧用修辞补题法,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平淡为新颖,化直白为形象,不同的修辞手法释放的魅力不同,但都如缤纷的花朵,各自绽放着各自的美,如应用得当,定能放射出这种神奇的魅力,粘惹老师的眼球,同时透示自己的文气,增强作文的美感。

4、练习:《当我面对的时候》

5、点评

例题五:

1、分析下列主题补充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点。《那时,我推开了那扇门》《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曾经错过的那个背景》

2、学生讨论,回答。

3、师总结板书

特定情景补题法新颖别致,能设定一种特点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勾起阅卷老师探究意的兴趣。

4、练习:《当我面对的时候》

5、点评

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读者“怦然心动”一击节叫好而一见钟情的好标题。

板书:

半题题作文补题技巧

一、复习补题方法,进入新课

二、学生演练

出增添作文题目:作文题目是:“告诉我”

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如“落叶、风雨、老师的眼神、梅花”等(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其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2、学习练习补题,并简述写作思路。

3、师点评。

4、学生习作。

一、《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的比较阅读。

(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

2、月色入户.()

3、强.饮三大白而别()

4、上下一.白()

(二)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念无与.为乐者天与.云与山与水

B是:是.日更美矣实是.欲界之仙都

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沿溯阻绝.

D更: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四)填空:

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乙文描绘了从思

想感情看《己承天寺夜游》作者是遭受贬滴的的从境,《湖心亭看雪》是表达了作者。

二、比较阅读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加点的字

A、行道之.人弗受

B、蹴.尔而与之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而后作.

2、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得之.则生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B、劳.其筋骨无案之劳.形

C、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D、呼尔而与.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②然后生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选血《孟子》两段文字,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方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的道理。

5、甲文第一段采用的论证方法,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乙文从反面论证观点的句子是“

“。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