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化学物质特点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1e1ae4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4.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 物质的组成。
- 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 微观: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属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氧化性。
-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溶液等。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铁(Fe)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氯化钠(NaCl)等。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铜(CuO)、水(H_2O)等。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化学式。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2H_2 +O_2{longrightarrow}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二、化学基本理论。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无中子)。
-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外电子排布。
- 分层排布,离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 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eed7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a.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涉及到许多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现实应用。
通过学习高中化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对高中化学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总结。
一、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质量、容积、颜色、状态、可燃性、可溶性等。
2. 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种元素组成。
二、原子与分子1.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围绕原子核的是电子。
2. 原子的认识历程:道尔顿原子论、卢瑟福核模型和玻尔原子模型。
3. 原子的量子结构:能级、轨道和电子的分布规律。
4. 分子的结构: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三、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 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四、气体的性质和定律1. 气体的特性:有压强、体积、温度和质量等性质。
2. 气体的定律:玻意耳-马略特定律、查理定律和散射定律等。
五、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1.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2. 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沸点、熔点和比热容等。
六、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2. 溶液的饱和度:溶解度和饱和溶解度。
3. 溶液的浓度: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七、酸碱理论1. 酸的性质:酸的味道、腐蚀性、指示剂变色和与金属反应等。
2. 碱的性质:碱的苦味、腐蚀性和与酸反应等。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八、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电子的转移和氧化态的变化。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子经验法则:正电荷守恒、负电荷守恒和电子守恒。
九、碳化合物和有机化学基础1. 碳的性质和特殊性:四个键、共价键和极性键等。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cb6504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2.png)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在高考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占据着一定的比重。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化学,以下将对高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希望这份总结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1.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1.1.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2.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1.3. 元素的特点和常见元素:金属、非金属、类金属1.4. 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性化合物1.5. 混合物的特点和分类:均匀混合物(溶液)、非均匀混合物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云、元素的原子序数2.2.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构成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2.3. 周期表的主要分组:主族元素、过渡元素2.4. 原子、离子和分子的概念及其关系3. 化学键与化合价3.1. 化学键的种类: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3.2. 化学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3.3. 化合价的概念与计算方法4. 物质的化学变化与化学方程式4.1. 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分类: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4.2.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条件4.3. 摩尔与量的关系: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摩尔比5. 溶液的勾配和溶解度5.1. 溶液的浓度: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5.2. 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6.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6.2.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化学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和反应向左向右的判断条件7. 酸碱与盐7.1.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7.2. 酸碱反应中的滴定方法和计算7.3. 盐的命名和性质8. 电化学8.1. 电解与电解质8.2.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电解过程8.3. 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8.4. 电极电位和标准电极电位的定义和测定9. 有机化学基础9.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分类9.2. 烃类的结构和性质:烷烃、烯烃、炔烃9.3. 功能性基团和官能团的概念和常见有机化合物以上就是高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性质)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性质)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ec1d35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6.png)
(物质的性质)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性质】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含碳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机理的学科。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机化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将对高中有机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有机物的特点1. 碳元素的特殊性:碳元素有四个价电子,能形成较稳定的共价键,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
2. 多样性:碳元素能与其他元素形成众多的配位和共价键,有机物分子结构多样化。
二、有机物的分类1. 饱和烃:由碳碳单键和碳氢单键组成,无害无色。
如烷烃、环烷烃等。
2. 不饱和烃:分为烯烃和炔烃,具有比饱和烃更高的反应活性,易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3. 芳香化合物:由苯环结构组成,具有特殊的芳香性和稳定性。
4. 功能性基团:含有特定功能基团的有机物,如醇、醛、酮、酸等。
三、有机物的性质1. 燃烧性:有机物能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2. 溶解性:有机物可溶于有机溶剂,如醇、醚、酯等。
水和有机物的溶解性取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极性与非极性:有机物的极性取决于它的分子结构,极性较大的有机物在极性溶剂中溶解性较好。
4. 光学活性:具有手性的有机物能使偏振光旋转,分为左旋和右旋两种光学异构体。
四、有机反应1. 取代反应:有机物中的一个官能团被另一个官能团取代,如卤代烃的取代反应。
2. 加成反应:有机物中的双键被另一种物质加成,如烯烃的加成反应。
3. 氧化反应:有机物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反应,如醇的氧化反应。
4. 还原反应:有机物中与氧原子相连的功能基团被还原剂还原为碳氢键,如醛的还原反应。
5. 消除反应:有机物中的两个官能团被去除,生成新的官能团和双键,如醇的脱水反应。
五、真实世界中的有机化学应用1. 化学能源:有机化合物是人类使用的重要燃料,如石油、天然气等。
2. 药物与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密切相关,用于研究和开发药物。
3. 塑料与合成材料:有机化合物是塑料和合成材料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0e563643323968001c9205.png)
化学一、物理性质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SO2、NO2、Cl2;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NH3、H2O、HF。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
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⑤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5、密度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6eb12d9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8.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2. 物质的量- 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代表6.022×10^23个基本单位。
-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3.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 反应物与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
4. 溶液与浓度-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常用单位有摩尔/升(mol/L)和质量/升(g/L)。
5.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H+)的给予者,碱是质子的接受者。
-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
二、元素化学1. 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族至第2族和第13族至第18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族至第12族的元素。
2. 元素的性质-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非金属通常不导电。
- 半金属: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特性的元素,如硅和锗。
3.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氧、氢、碳、氮、硫、磷、氯、钠、钾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键。
2. 分子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
- 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几何形状的理论。
3. 晶体结构-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和固定熔点的固体。
- 晶格:晶体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
物质的特性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质的特性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a53fca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1.png)
物质的特性知识点归纳总结1.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是具有一定质量和体积的物体。
物质具有多种形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质的基本性质(1)质量:物质具有一定的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2)体积:物质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体积。
(3)惰性:物质具有惰性,不会自发地改变自身的状态。
(4)可压缩性:气体具有较大的可压缩性,而固体和液体则较小。
(5)可溶性:许多物质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溶解在其他物质中。
3. 物质的化学性质(1)化学反应: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产生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如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3)化学稳定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或变化。
(4)化学成分:物质的化学成分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4. 物质的物理性质(1)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决定了物质的重量。
(2)熔点和沸点:物质具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3)导电性和热导性:一些金属和导电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4)透明性和光泽:光线可以透过透明材料,而一些金属具有良好的光泽。
5. 物质的结构(1)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分子结构:很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连。
(3)晶体结构:晶体是具有规则结构的固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形状和光学性质。
6. 物质的分类(1)按物质的状态分类: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2)按物质的成分分类: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3)按物质的化学性质分类:包括酸、碱和盐等。
7. 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变化,如冰变成水、水蒸发成为水蒸气。
(2)化学变化: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8. 物质的应用(1)生活中的应用:物质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食品、建筑材料、医药品等。
(2)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物质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化工、冶金、制药等行业。
高中化学物质性质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性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33e10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e.png)
.高中化学物质性质总结一、物质的颜色黑色:单质:木炭、石墨、活性炭、铁粉、银粉。
氧化物:FeO、 Fe3O4、 MnO2 、 CuO。
硫化物: FeS、 CuS、 PbS、 Ag2O蓝色积淀: Cu(OH)2 、 CuCO3。
蓝色溶液: Cu2+。
蓝色晶体:CuSO4.5H2O紫黑色固体: KMnO4 、I2。
紫红色溶液:MnO4- 、 I2 的 CCl4 (或苯)溶液。
紫色溶液:苯酚遇 FeCl3 溶液。
橙红色:Br2 的 CCl4 (或苯)溶液Br2 水:浅黄色→黄色→橙黄色→红棕色(浓度挨次增大)I2 水:浅黄色→黄色→深黄→棕褐色→深褐色(浓度挨次增大)绿色固体: Cu2(OH)2CO3 。
蓝绿色溶液:CuCl2浅绿色: Fe2+溶液、 Cl2 水。
浅绿固体:FeSO4.7H2O淡黄色固体: Na2O2 、S。
淡黄色积淀:AgBr 、 S(有时出现白色污浊)黄色固体:黄铁矿( FeS2)。
黄色积淀: AgI 、Ag3PO4 。
黄色溶液: Fe3+溶液(或棕黄色),碘水,(变质的浓盐酸,浓硝酸)红褐色积淀: Fe(OH)3 。
红棕色固体:Fe2O3。
红棕色气体:NO2 、溴蒸气红色溶液: Fe(SCN)3、碱的酚酞溶液、品红溶液、酸的甲基橙或酸的紫色石蕊试液。
红色固体: Cu、 Cu2O。
暗红色固体:红磷白色积淀:氢氧化物Mg(OH)2 、Al(OH)3, 、Fe(OH)2 、AgOH 、Zn(OH)2.钡盐:BaSO4、BaSO3、BaCO3 、银盐: AgCl 、Ag2CO3 。
其他: CaCO3、 CaSO3、CaHPO4 、 Ca3(PO4)2、 H2SiO3有色离子: Fe3+、 Fe2+、 Cu2+ 、 MnO4-有色气体: F2、 Cl2、 Br2(g) 、 I2(g) 、 NO2二、气味刺激性气味气体:Cl2 、SO2、HX 、NH3 、NO2 、HCHO 。
刺激性气味液体:初级羧酸及醛、腐臭气味: H2S。
(完整版)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eab0cbfe45c3b3566ec8bbf.png)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一、重要的物理性质1.有机物的溶解性(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1)气态:①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② 衍生物类:一氯甲烷......沸点为...-.21℃...)...(HCHO,.....).甲醛....(CH...3.Cl..,.沸点为...-.24.2℃(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
如,己烷CH3(CH2)4CH3甲醇CH3OH甲酸HCOOH 乙醛CH3CHO★特殊: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
如,石蜡C12以上的烃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4.有机物的颜色☆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甲烷无味☆乙烯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乙炔无味☆苯及其同系物芳香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尽量少吸入。
常见高中化学物质性质总结
![常见高中化学物质性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db3c92a2f60ddccda38a0e9.png)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1.颜色的规律(1)常见物质颜色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橙红色:浓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棕红色:Fe(OH)3固体 Fe(OH)3水溶胶体等<2>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黄色:难溶于水的金碘化银磷酸银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溶于水的FeCl3 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 Na2O2 氟气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3>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4>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蓝色:新制Cu(OH)2固体胆矾硝酸铜溶液淀粉与碘变蓝石蕊试液碱变蓝 pH试纸与弱碱变蓝等浅蓝色:臭氧液氧等蓝色火焰:硫化氢一氧化碳的火焰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5>以绿色为基色的物质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绿色:浓CuCl2溶液 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深黑绿色:K2MnO4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6>以紫色为基色的物质KMnO4为深紫色其溶液为红紫色碘在CCl4萃取液碘蒸气中性pH试纸的颜色 K+离子的焰色(钴玻璃)等<7>以黑色为基色的物质黑色:碳粉活性碳木碳烟怠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铜(Cu2S) 硫化铅硫化汞硫化银硫化亚铁氧化银(Ag2O)浅黑色:铁粉棕黑色:二氧化锰<8>白色物质无色晶体的粉末或烟尘;与水强烈反应的P2O5;难溶于水和稀酸的:AgCl,BaSO3,PbSO4;难溶于水的但易溶于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g2SO3,CaSO3等;微溶于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与水反应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的:BaO,CaO,Na2O;不完全反应的:MgO<9>灰色物质石墨灰色鳞片状砷硒(有时灰红色)锗等2.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颜色水合离子带色的:Fe2+:浅绿色;Cu2+:蓝色;Fe3+:浅紫色呈黄色因有[FeCl4(H2O)2] 2-;MnO4-:紫色:血红色;:苯酚与FeCl3的反应形成的紫色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包括含氧酸根)无色运用上述规律便于记忆溶液或结晶水合物的颜色(3)主族金属单质颜色的特殊性A的金属大多数是银白色铯:带微黄色钡:带微黄色铅:带蓝白色铋:带微红色(4)其他金属单质的颜色铜呈紫红色(或红),金为黄色,其他金属多为银白色,少数为灰白色(如锗)(5)非金属单质的颜色卤素均有色;氧族除氧外,均有色;氮族除氮外,均有色;碳族除某些同素异形体(金钢石)外,均有色2.物质气味的规律(常见气体挥发物气味)没有气味的气体:H2,O2,N2,CO2,CO,稀有气体,甲烷,乙炔有刺激性气味:HCl,HBr,HI,HF,SO2,NO2,NH3?HNO3(浓液)乙醛(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气体和挥发物:Cl2,Br2,甲醛,冰醋酸稀有气味:C2H2臭鸡蛋味:H2S特殊气味:苯(液) 甲苯(液) 苯酚(液) 石油(液) 煤焦油(液) 白磷特殊气味:乙醇(液) 低级酯芳香(果香)气味:低级酯(液)特殊难闻气味:不纯的C2H2(混有H2S,PH3等)3.熔点沸点的规律晶体纯物质有固定熔点;不纯物质凝固点与成分有关(凝固点不固定)非晶体物质,如玻璃水泥石蜡塑料等,受热变软,渐变流动性(软化过程)直至液体,没有熔点沸点指液体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同时的温度,外压力为标准压(1.01 105Pa)时,称正常沸点外界压强越低,沸点也越低,因此减压可降低沸点沸点时呈气液平衡状态(1)由周期表看主族单质的熔沸点同一主族单质的熔点基本上是越向下金属熔点渐低;而非金属单质熔点沸点渐高但碳族元素特殊,即C,Si,GeSn越向下,熔点越低,与金属族相似还有A族的镓熔点比铟铊低,A族的锡熔点比铅低(2)同周期中的几个区域的熔点规律1.高熔点单质C,Si,B三角形小区域,因其为原子晶体,熔点高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最高大于3550,金属元素的高熔点区在过渡元素的中部和中下部,其最高熔点为钨(3410)2.低熔点单质非金属低熔点单质集中于周期表的右和右上方,另有IA的氢气其中稀有气体熔沸点均为同周期的最低者,而氦是熔点(-272.2,26 105Pa)沸点(268.9)最低金属的低熔点区有两处:IAB族Zn,Cd,Hg及A族中Al,Ge,Th;A族的Sn,Pb;A族的Sb,Bi,呈三角形分布最低熔点是Hg(-38.87),近常温呈液态的镓(29.78)铯(28.4),体温即能使其熔化(3)从晶体类型看熔沸点规律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又高于分子晶体金属单质和合金属于金属晶体,其中熔沸点高的比例数很大(但也有低的)在原子晶体中成键元素之间共价键越短的键能越大,则熔点越高判断时可由原子半径推导出键长键能再比较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分子晶体由分子间作用力而定,其判断思路是:结构性质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范德华力大,则熔沸点也相应高如烃的同系物卤素单质稀有气体等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化学式也相同的物质(同分异构体),一般烃中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烃的衍生物中醇的沸点高于醚;羧酸沸点高于酯;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则熔点越低如:油酸甘油酯常温时为液体,而硬脂酸甘油酯呈固态上述情况的特殊性最主要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小而沸点高的三种气态氢化物:NH3,H2O,HF比同族绝大多数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得多(主要因为有氢键)(4)某些物质熔沸点高低的规律性同周期主族(短周期)金属熔点如Li 碱土金属氧化物的熔点均在2000以上,比其他族氧化物显著高,所以氧化镁氧化铝是常用的耐火材料卤化钠(离子型卤化物)熔点随卤素的非金属性渐弱而降低如:NaF>NaCl>NaBr>NaI4.物质溶解性规律(1)气体的溶解性常温极易溶解的NH3[1(水):700(气)] HCl(1:500)还有HF,HBr,HI,甲醛(40%水溶液福尔马林)常温溶于水的CO2(1:1) Cl2(1:2)H2S(1:2.6) SO2(1:40)微溶于水的O2,O3,C2H2等难溶于水的H2,N2,CH4,C2H2,NO,CO等(2)液体的溶解性易溶于水或与水互溶的如:酒精丙酮醋酸硝酸硫酸微溶于水的如:乙酸乙酯等用为香精的低级酯难溶于水的如:液态烃醚和卤代烃(3)固体的水溶性(无机物略)有机物中羟基和羧基具有亲水性,烃基具有憎水性,烃基越大,则水溶性越差,反而易I溶于有机溶剂中如:甲酸乙酸与水互溶,但硬脂酸油酸分子中因COOH比例过少反而不溶于水而溶于CCl4,汽油等有机溶剂苯酚三溴苯酚苯甲酸均溶于苯(4)从碘溴氯的水溶液中萃取卤素的有机溶剂如:苯汽油乙醚乙酸乙酯CCl4CS2等(5)白磷硫易溶于CS2(6)常见水溶性很大的无机物如:KOH,NaOH,AgNO3溶解度在常温超过100g(AgNO3超过200g)KNO3在20溶解度为31.6g,在100溶解度为246g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甚少的物质常见的只有NaCl(7)难溶于水和一般溶剂的物质原子晶体(与溶剂不相似)如:C,Si,SiO2,SiC等其中,少量碳溶于熔化的铁有机高分子:纤维素仅溶于冷浓H2SO4铜氨溶液和CS2跟NaOH作用后的溶液中,已热固化的酚醛树脂不溶于水或一般溶剂5.常见的有毒物质(1)剧毒物质白磷偏磷酸氰化氢(HCN)及氰化物(NaCN,KCN等)砒霜(As2O3)硝基苯等CO(与血红蛋白结合),Cl2,Br2(气),F2(气),HF,氢氟酸等(2)毒性物质NO(与血红蛋白结合),NO2,CH3OH,H2S苯酚甲醛二氧化硫重铬酸盐汞盐可溶性钡盐可溶性铅盐可溶性铜盐等这些物质的毒性,主要是使蛋白质变性,其中常见的无机盐如:HgCl2,BaCl2,Pb(CHCOO)2;铜盐也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但毒性较小,此外铍化合物也有相当的毒性钦酒过多也有一定毒性汞蒸气毒性严重有些塑料如聚氯乙烯制品(含增塑剂)不宜盛放食品等。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2b4591b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a.png)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1500字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与能量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下面是高一化学的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由同种组成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不同组成物质组成。
-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 四态物质: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
2.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有正电荷。
- 电子:带有负电荷,围绕原子核的轨道运动。
- 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
3. 原子键:- 金属键:金属元素中的电子云形成共享。
- 离子键: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电子转移形成。
- 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中的电子云形成共享。
4.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元素符号:用来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代表氢。
- 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合物的符号,如H2O代表水。
- 化学反应方程式: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如2H2 + O2 → 2H2O表示氢气与氧气生成水。
5. 物质的质量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原子质量。
- 电子的相对质量:1/2000。
- 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各原子质量之和。
- 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 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6. 化学反应:- 反应速度:反应物浓度、温度、表面积和触媒等影响反应速度。
- 反应热:反应过程中吸热或放热。
- 化学平衡: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
- 平衡常数:用来表示反应在平衡时物质浓度的比例。
7. 酸碱反应:- 酸:产生H+离子的物质,具有酸性。
- 碱:产生OH-离子的物质,具有碱性。
- 酸碱指示剂:用来判断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的物质。
- 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程度,pH<7为酸性,pH>7为碱性,pH=7为中性。
8.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
- 氧化剂:能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高中化学物质特性
![高中化学物质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694f6e0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5.png)
高中化学物质特性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到各种物质的特性。
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分析等手段来进行描述和解释。
以下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物质的特性,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1. 元素的特性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它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
首先,元素的原子量和原子序数是固定不变的,这是元素的最基本特性。
其次,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化学符号和名称,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铁元素的符号为Fe。
此外,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一定的化学活性,不同元素之间的反应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性。
2. 化合物的特性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它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
首先,化合物的化学式是由元素符号和原子个数组成的,如水的化学式为H2O,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
其次,化合物的成分和比例是固定不变的,这是化合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此外,化合物的性质往往与其组成元素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元素组合形成的化合物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
3. 混合物的特性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它具有一些特殊的特性。
首先,混合物的成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比如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不同的物质。
其次,混合物的成分之间没有固定的化学键结合,因此各组分可以保留自己的性质。
此外,混合物的成分之间可以相互分离,这为我们进行物质的提取和纯化提供了便利。
4.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的性质,比如颜色、形状、硬度、熔点、沸点等。
这些性质是可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测量的,可以为我们研究物质提供重要的信息。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与物质自身状态有关的,可以通过改变外界条件来改变物质的物理性质。
5.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比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新物质、释放能量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其内部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结合特点所决定的,不同物质之间由于化学键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e89fa9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0.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关于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进行总结,希望对化学的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氢(H)、氧(O)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
物质的组成还可以根据物质的形态进行分类。
常见的物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可流动,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气态物质具有可压缩性和可流动性,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而不改变物质的组成。
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会导致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物质的性质还可以根据其可溶性进行分类。
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混合过程。
可溶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溶解于某种溶剂中。
常见的可溶性规律包括“相似相溶原则”和“亲水性和疏水性原则”。
三、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其化学式和结构进行分类,如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可溶性,可以将物质分为溶液、悬浮液和胶体。
溶液是由溶质溶解于溶剂中而形成的均匀透明的混合物,如盐水、糖水等。
(完整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aab22d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c.png)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太,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丕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 i0、f i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 i、29Cu [Ar]3d io4s i.(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ns (n-2)f (n-l)d. up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
高中化学物质特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特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990b819b84ae45c3b358cf8.png)
高中化学物质特点总结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高中化学物质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41094c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9.png)
高中化学物质总结高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不同的物质,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这些物质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以下是一些高中化学物质的总结。
首先,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
我们学习了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例如氢、氧、碳、铁等。
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例如,氢是最轻的元素,常见于水分子中。
碳是生命活动中的基本元素,形成了无数有机化合物。
金属元素如铁、铜、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广泛应用于制造业。
其次,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结合而成的物质。
在高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常见的化合物,例如水、二氧化碳、氨气等。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由氢和氧元素组成。
它是生命的基础,也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常见于呼吸过程和化石燃料燃烧中。
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广泛用作肥料和清洁剂。
另外,化学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在高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溶液、悬浮液和乳浊液等不同类型的混合物。
溶液是一种均匀混合的物质,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例如,盐水是由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的一种溶液。
悬浮液是固体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例如,沙和水的混合物就是一个悬浮液。
乳浊液是液体和液体之间的混合物,例如牛奶是由水和乳脂悬浮在一起形成的。
此外,高中化学中还学习了一些特殊的物质,例如酸、碱和盐。
酸是一种能够释放氢离子的物质,具有酸性味道和腐蚀性。
酸能够与碱中和形成盐和水。
碱是一种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的物质,具有苦味和腐蚀性。
盐是由酸和碱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具有晶体结构和电解质性质。
我们可以通过酸碱中和试剂来确定酸碱强度和浓度。
在高中化学中,我们还学习了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分类。
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变的过程,原始物质转化为新的物质。
例如,燃烧、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通过学习化学反应,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进一步探索化学原理。
总之,高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完整版)高中化学物质特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化学物质特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c79683b195f312b3069a556.png)
碳的复原性1.与氧气反响(焚烧)2.与石英砂高温反响(工业应用:制硅单质)3.与金属氧化物反响如氧化铜、氧化铁(冶炼铁用焦炭,本质的复原剂主假如什么?) 4.被热的浓硫酸氧化 5.被热的浓硝酸氧化 6.高温下被二氧化碳氧化。
* 高温下被水氧化生成水煤气。
碳酸盐小结1.一些碳酸盐的存在、俗称或用途。
大理石、石灰石、白垩、方解石、蛋壳、贝壳、钟乳石— CaCO 3;纯碱、苏打 —Na 2CO 3;小苏打 — NaHCO 3 (可用于食品发泡,治疗胃酸过多症)菱镁矿 — MgCO (制 MgO );菱铁矿 — FeCO 3;碳铵 — NH HCO ;(氮肥)3— K CO ;(钾肥)4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23临时硬水的成分 — Ca(HCO 3)2 和 Mg(HCO 3)2 ; 锅垢的主要成分 — CaCO 3 和 Mg(OH) 2; 炼铁的 “熔剂 ”—CaCO 3 (炼钢的造渣剂是生石灰 )制一般玻璃原料 — 石灰石、纯碱、石英 ;制水泥的原料 — 石灰石、黏土2.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1) 互相转变 :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转变 (实验现象 ; 石灰岩洞和钟乳石形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转变(碳酸钠溶液跟盐酸反响不如碳酸氢钠剧 烈 ; 除掉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 除掉碳酸钠中碳酸氢钠杂质; 除掉二 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杂质为何不用碳酸钠溶液而用碳酸氢钠溶液等问题)(2) 共同性质 :都能跟酸 (比碳酸强的酸 )反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碳酸盐的查验 )(3) 稳固性比较 :正盐比酸式盐稳固 [稳固性 : 酸<酸式盐 <正盐 ,是一个比较广泛的现象如 HClO<Ca(ClO) 22323; H SO <Na SO 等 ](4) 溶解性比较(碳酸氢钠受热的实验现象 ; 碳酸氢钙溶液受热的实验现象)碱金属碳酸盐 :酸式盐的溶解性弱于正盐 . 如 NaHCO <Na CO332碱土金属碳酸盐 : 酸式盐的溶解性强于正盐如Ca(HCO 3)2>CaCO 3(5)碳酸氢钠与碳酸钠某些反响的异同都有碳酸盐的通性 — - 与盐酸反响生成二氧化碳 (要注意熟习反响时耗酸量及生成气体量的各样状况下的比较 .)跟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都生成白色积淀碳酸氢钠能跟氢氧化钠等碱反响而碳酸钠不反响 ;碳酸钠跟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易生成碳酸盐积淀 ,而碳酸氢钠跟盐类稀溶液不易生成积淀 .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一)钠的反响1.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以为生成氧化钠,加热 (焚烧 )生成过氧化钠 . (钠的保留 )2.钠跟硫能激烈反响 ,甚至爆炸3.钠跟水反响 (现象 ?)4. * 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响(现象?)5. 钠跟乙醇反响(与跟水的反响比较;)(有机物中的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都跟钠反响生成氢气。
(物质的性质)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性质)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9e17771ce2f0066f4332289.png)
(物质的性质)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五章烃第一节甲烷一、甲烷的分子结构1、甲烷:CH4,空间正四面体,键角109º28′,非极性分子电子式:天然气,沼气,坑气的主要成份是CH42、甲烷化学性质:①稳定性:常温下不与溴水、强酸、强碱、KMnO4(H+)等反应。
②可燃性:CH4+2O2−−−→点燃CO2+2H2O(火焰呈蓝色,作燃料)③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CH4在光照条件下与纯Cl2发生取代反应为:CH4+Cl2−−→光CH3Cl+HCl(CH3Cl一氯甲烷,不溶于水的气体)CH3Cl+Cl2−−→光CH2Cl2+HCl(CH2Cl2二氯甲烷,不溶于水)CH2Cl2+Cl2−−→光 CHCl3+HCl(CHCl3三氯甲烷,俗名氯仿,不溶于水,有机溶剂) CHCl3+Cl2−−→光 CCl4+HCl(CCl4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有机溶剂)④高温分解:CH4−−−→高温 C+2H2(制炭墨)第二节烷烃一、烷烃1、烷烃:碳原子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的烃称为烷烃(也叫饱和链烃)2、烷烃通式:C n H2n+2(n≥1)3、烷烃物理通性:①状态:C1-C4的烷烃常温为气态,C5-C11液态,C数>11为固态②熔沸点:C原子数越多,熔沸点越高。
C原子数相同时,支键越多,熔沸点越低。
③水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4、烷烃的命名原则:①找主链——C数最多,支链最多的碳链②编号码——离最简单支链最近的一端编号,且支链位次之和最小③写名称:支链位次—支链数目—支链名称某烷5、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特点:①结构相似,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②化学性质相似③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相同6、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不同的结构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高二化学化学物质基本特征
![高二化学化学物质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83278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f.png)
高二化学化学物质基本特征化学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其具有一系列的基本特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描绘化学物质的基本特征,以人类的视角进行叙述。
一、化学物质的物质性质化学物质具有多样的物质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味道等。
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五彩斑斓,有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白色的牛奶等。
而这些颜色正是由化学物质所赋予的。
同时,不同的化学物质还具有不同的形状和质地,如固体的冰、液体的水、气体的氧气等。
此外,化学物质还能通过我们的味觉感知,如甜、酸、苦、辣等。
这些物质性质使得我们能够通过观察、感知和辨别不同的化学物质。
二、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除了物质性质外,化学物质还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能够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例如,氧气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水,铁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氧化铁。
这些化学反应改变了原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形成了新的物质。
此外,化学物质还具有可燃性、腐蚀性、毒性等特点。
这些化学性质使得化学物质在工业生产、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化学物质的结构特征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原子和分子。
原子是构成化学物质的最小粒子,而分子则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
不同的化学物质由不同的原子和分子组成,从而决定了其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
例如,水的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而二氧化碳的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化学物质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性质,从而影响了化学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应用。
四、化学物质的变化特征化学物质具有不断变化的特性。
化学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
例如,铁可以生锈,食物可以变质,木材可以燃烧等。
这些变化使得化学物质在自然界中不断转化,形成新的物质。
同时,化学物质还可以通过物理手段进行分离和提纯。
例如,通过蒸馏可以将水从其他杂质分离出来,通过结晶可以将溶液中的固体分离出来。
这些变化特征使得我们能够对化学物质进行研究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与氧气反应(燃烧)2.与石英砂高温反应(工业应用:制硅单质)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氧化铜、氧化铁(冶炼铁用焦炭,实际的还原剂主要是什么?)4.被热的浓硫酸氧化5.被热的浓硝酸氧化6.高温下被二氧化碳氧化。
*高温下被水氧化生成水煤气。
1.一些碳酸盐的存在、俗称或用途。
大理石、石灰石、白垩、方解石、蛋壳、贝壳、钟乳石—CaCO3;纯碱、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可用于食品发泡,治疗胃酸过多症)菱镁矿—MgCO3(制MgO);菱铁矿—FeCO3;碳铵—NH4HCO3;(氮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钾肥)暂时硬水的成分—Ca(HCO3)2和Mg(HCO3)2 ;锅垢的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炼铁的“熔剂”—CaCO3(炼钢的造渣剂是生石灰)制普通玻璃原料—石灰石、纯碱、石英;制水泥的原料—石灰石、粘土2.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1)相互转化: 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转化(实验现象; 石灰岩洞和钟乳石形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转化(碳酸钠溶液跟盐酸反应不如碳酸氢钠剧烈; 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 除去碳酸钠中碳酸氢钠杂质;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杂质为什么不用碳酸钠溶液而用碳酸氢钠溶液等问题)(2)共同性质: 都能跟酸(比碳酸强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盐的检验)(3)稳定性比较: 正盐比酸式盐稳定[稳定性: 酸<酸式盐<正盐,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如HClO<Ca(ClO)2; H2SO3<Na2SO3等](碳酸氢钠受热的实验现象; 碳酸氢钙溶液受热的实验现象)(4)溶解性比较碱金属碳酸盐: 酸式盐的溶解性弱于正盐. 如NaHCO3<Na2CO3碱土金属碳酸盐: 酸式盐的溶解性强于正盐如Ca(HCO3)2>CaCO3(5)碳酸氢钠与碳酸钠某些反应的异同●都有碳酸盐的通性—-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要注意熟悉反应时耗酸量及生成气体量的各种情况下的比较.)●跟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氢钠能跟氢氧化钠等碱反应而碳酸钠不反应;●碳酸钠跟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易生成碳酸盐沉淀,而碳酸氢钠跟盐类稀溶液不易生成沉淀.(一)钠的反应1. 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认为生成氧化钠,加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钠的保存)2. 钠跟硫能剧烈反应,甚至爆炸3. 钠跟水反应(现象?)4.*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5. 钠跟乙醇反应(与跟水的反应比较;)(有机物中的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都跟钠反应生成氢气。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 都是固态物,颜色不同.氧化钠是白色,过氧化钠是淡黄色;2. 氧化钠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都符合碱性氧化物的通性;3..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用作供氧剂)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强氧化性)(三)氢氧化钠的性质1.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使用中注意安全)2.强碱,具有碱的通性: 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实验中制取氨气用消石灰)3.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Al2O3)反应;跟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反应4.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5.*氢氧化钠跟单质硅反应生成氢气和硅酸钠6.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
(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制甲烷时加生石灰的作用;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7.氢氧化钠跟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残余氯气)实验室制得的溴苯有红褐色,可用氢氧化钠除去。
*粘在试管上的硫可以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洗去。
8.氢氧化钠跟无水醋酸钠反应(制甲烷)9.氢氧化钠跟苯酚反应(用于苯酚与苯等有机物的分离)(醇没有酸性,不与氢氧化钠反应)10.酯的碱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制肥皂)●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硝酸银(制银氨溶液)●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能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1.金属铝2.两性氧化物(氧化铝,氧化锌)3.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5.弱酸弱碱盐(如(NH4)2S; NH4HCO3等)6.*氨基酸7.有一些物质与特定酸碱反应如AgNO3与盐酸、强碱反应。
(一)铁的反应1)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现象?)2)红热的铁丝在氯气中反应生成氯化铁(三价铁)3)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时反应生成硫化亚铁4)铁与非氧化性酸(盐酸、稀硫酸、醋酸等)反应生成氢气和亚铁盐5)铁与浓硫酸或浓硝酸作用发生“钝化”现象6)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铁(三价),铁与不足量稀硝酸反应可能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亚铁7)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8)铁从硫酸铜等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条件?)9)铁与三价铁离子反应(二)铁的氧化物1)种类:氧化亚铁,黑色,不稳定;氧化铁,红色(红色颜料--铁红);四氧化三铁,黑色(磁性氧化铁)(价态?)2)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物,铁的价态不变;跟硝酸反应,二价铁可被氧化。
3)跟CO高温反应,铁被还原(炼铁)(三)铁的盐类1)Fe2+浅绿色;Fe3+棕黄色2)Fe2+还原性,被氯气、硝酸等氧化成Fe3+3)Fe3+氧化性,一般被还原成Fe2+Fe3+与Fe反应*Fe3+与Cu反应Fe3+跟H2S溶液反应生成浑浊4)亚铁盐溶液中加入碱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三价铁盐溶液中加入碱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5)三价铁盐溶液中滴加KSCN或NH4SCN,溶液变血红色(检验Fe3+)二价铁盐溶液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色,如果再加氯水,变红色(检验Fe2+)6)三价铁盐与酚类作用显示紫色7)苯与卤素(Cl2,Br2)反应时加铁屑催化,实质是铁盐起催化作用1.还原剂法。
用适当的还原剂把金属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适用于中等活泼的金属的冶炼如:用CO还原Fe,用H2还原W用Al还原Cr (铝热法)2.电解法。
适用于很活泼的金属的冶炼。
如电解熔融氯化钠冶炼金属钠电解氯化镁冶炼金属镁电解氧化铝冶炼金属铝3.加热法。
适用于某些不活泼金属,如加热氧化汞生成金属汞4.黄金等不活泼金属以单质存在于自然界,可用某些物理方法(淘金)或化学方法使其与杂质分离提取。
1.较活泼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较不活泼的另一种金属(金属活动顺序)如:锌置换铜;铜置换银(钠、钾等极活泼的金属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其它金属)2.较活泼的非金属从盐溶液或氢化物溶液中置换较不活泼的另一种非金属如:氯气置换溴、碘、硫;溴置换碘、硫;碘置换硫;氧气置换硫;氟气从水中置换出氧气;(氟气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其它卤素单质)3.金属从酸(非氧化性酸)溶液中置换出氢(“氢前”金属)金属从水中置换出氢(“氢前”金属,温度条件)金属从醇或酚中置换出氢(很活泼的金属如钠、钾、镁等)4.金属与氧化物或盐的高温“干态”置换。
如:2Al+Fe2O3=2Fe+Al2O3(还有其它的铝热剂反应)2Mg+CO2=C+2MgO5.非金属与其它化合物的“干态”置换如:氢气与氧化铜或氧化铁的反应硫化氢的不完全燃烧木炭还原氧化铜====SiO2+2Fe.====Fe+CO↑Si+2FeO 高温炼钢炉中C+FeO 高温==== Si+2CO↑.制单质硅SiO2+2C 高温1.红色:铜、Cu2O、品红溶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红)、红磷(暗红)、苯酚被空气氧化、Fe2O3、(FeSCN)2+(血红)2.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机溶液(视浓度,黄—橙)3.黄色(1)淡黄色:硫单质、过氧化钠、溴化银、TNT、实验制得的不纯硝基苯、(2)黄色:碘化银、黄铁矿(FeS2)、*磷酸银(Ag3PO4)工业盐酸(含Fe3+)、久置的浓硝酸(含NO2)(3)棕黄:FeCl3溶液、碘水(黄棕→褐色)4.棕色:固体FeCl3、CuCl2(铜与氯气生成棕色烟)、NO2气(红棕)、溴蒸气(红棕)5.褐色:碘酒、氢氧化铁(红褐色)、刚制得的溴苯(溶有Br2)6.绿色:氯化铜溶液、碱式碳酸铜、硫酸亚铁溶液或绿矾晶体(浅绿)、氯气或氯水(黄绿色)、氟气(淡黄绿色)7.蓝色:胆矾、氢氧化铜沉淀(淡蓝)、淀粉遇碘、石蕊遇碱性溶液、硫酸铜溶液8.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碘(紫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紫红)、碘蒸气(一)反应物相对量大小影响产物举例:1)多元碱与酸或多元酸与碱反应因相对量的多少有生成酸式盐、正盐、碱式盐的不同2)磷与氯气反应,因量的比例不同而分别得三氯化磷或五氯化磷3)硫化氢燃烧因反应物量的比例不同而分别得硫单质或二氧化硫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因反应物量的比例不同而得碳酸钙沉淀或碳酸氢钙溶液5)碳燃烧因氧气充足与否而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6)铁与稀硝酸反应因铁的过量或不足生成二价铁盐或三价铁盐7)铝盐与氢氧化钠反应据量的不同而生成氢氧化铝或偏铝酸钠8)偏铝酸钠与盐酸反应,据量的不同而可生成氢氧化铝或氯化铝溶液9)硝酸银溶液与氨水反应,因氨水的不足或过量而生成氧化银沉淀或银氨溶液10)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因滴加的盐酸稀而少或过量,有生成碳酸氢钠或二氧化碳的不同以上7、8、9、10四条都是溶液间反应,因而有“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的实验效果,常用于“不用其它试剂加以鉴别”的题解.(二)温度不同产物不同举例:11)钠与氧气反应因温度不同而产物不同(氧化钠或过氧化钠)12)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除生成氯化氢外,温度不同会生成不同的盐(微热时为硫酸氢钠,强热时为硫酸钠)13)乙醇与浓硫酸共热,140度生成物主要为乙醚,170度主要为乙烯。
(三)浓度不同产物不同举例:14)硝酸与铜反应,因硝酸的浓度不同而还原产物不同(浓硝酸还原成NO2,稀硝酸还原成NO)(四)催化剂不同反应不同举例15)甲苯与氯气反应,铁催化时取代反应发生在苯环上,光照时取代反应发生在甲基上。
(五)溶剂不同反应不同举例16)*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水解反应);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