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靶向药物对肝癌复发转移防治作用_周俭
【初中生物】Cancer Discov 利用新型分子靶向作用癌细胞生物钟来遏制癌症
![【初中生物】Cancer Discov 利用新型分子靶向作用癌细胞生物钟来遏制癌症](https://img.taocdn.com/s3/m/9f69210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42.png)
【初中生物】Cancer Discov 利用新型分子靶向作用癌细胞生物钟来遏制癌症【初中生物】cancerdiscov利用新型分子靶向作用癌细胞生物钟来遏制癌症最近,在一篇发表在《癌症发现国际期刊》上的研究论文中,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可以用一种叫做6-巯基的小分子来靶向端粒,它可以利用细胞的生物钟来靶向并杀死癌细胞,抑制癌症的发展。
研究者woodringe.wright教授表示,文章中我们发现名为6-巯基-2’-脱氧鸟苷的分子可以阻断培养液中癌细胞的生长,并且抑制小鼠机体中肿瘤的生长。
研究者在研究中观察到,尽管6-thiodg处于低浓度状态,依然可以抑制一系列癌细胞系的生长,同时也会抑制癌症的发展。
6-硫代DG分子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机制发挥作用。
这种机制被认为是调节细胞活动的时间,即细胞的衰老时钟。
这种生物钟通常由端粒的DNA结构来定义。
一旦端粒缩短到临界长度,细胞将不再分裂,细胞将通过凋亡而死亡。
癌细胞则可以通过一种名为端粒酶的rna蛋白复合物来免于死亡,端粒酶可以确保端粒不会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近年来端粒酶一直是癌症疗法领域研究的“宠儿”,研究人员常常利用阻断端粒酶的药物来杀灭癌细胞,抑制癌症发展,但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尽管诱发机体癌症细胞死亡,但同时也会对机体带来相当大的毒性。
6-thiodg分子可以作为端粒酶的底物,破坏癌细胞维持端粒长度的正常途径。
由于钙分子并不总是用于端粒研究,它还可以作为一种报警信号,帮助识别受损细胞,从而使细胞阻止自身分裂并进入死亡阶段。
研究人员表示,更重要的是,与其他抑制端粒的化合物不同,6-thiodg分子在小鼠的血液、肝脏和肾脏中没有严重的副作用,因为端粒酶在几乎所有人类癌细胞中都有表达,这项研究为开发针对表达端粒酶的癌细胞的新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人员认为,6-thiodg分子可能在未来被用作一种新的潜在分子来抑制癌症的发展。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9124ac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f.png)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度恶性度的肿瘤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肝癌的治疗一直以来都不是很有效,但是近年来,肝癌的靶向治疗逐渐受到关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篇文章将会介绍一些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和应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肝癌靶向治疗的概念肝癌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针对肝癌细胞内某些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相比于传统化疗,肝癌靶向治疗不但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够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二、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肝癌靶向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治疗肝癌的方法之一。
和传统的化疗药物不同,免疫治疗药物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免疫治疗药物可以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肝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将人工制备的基因剪切后再重新组合成可以切入肝癌细胞的细胞中,从而促进肝癌的死亡。
由于基因治疗具有针对性,因此其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认可。
3.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肝癌的药物,这种药物能够在肝癌细胞内对某些分子进行定向攻击,从而促进肝癌的死亡。
靶向治疗药物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还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三、肝癌靶向治疗的应用肝癌靶向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手术、放射性核素等多种方式进行应用。
其中,药物类肝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
1.索拉非尼索拉非尼是一种新型的肝癌靶向治疗药物,已经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索拉非尼具有很强的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能够有效地控制肝癌的发展和转移。
2.贝伐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肝癌的免疫治疗药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贝伐珠单抗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肝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3.阿帕替尼阿帕替尼是一种针对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能够对肝癌细胞内的某些分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击,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肝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新进展
![肝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b9807a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d.png)
肝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新进展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复发性。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化疗和手术切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肝癌的靶向药物治疗逐渐成为治疗肝癌的新选择。
本文将介绍肝癌靶向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一、肝癌的靶向治疗方法肝癌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治疗,通过针对肿瘤细胞内特定分子靶点进行干预,以达到治疗效果。
目前常用的靶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疗法、表面受体抑制剂和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
1. 抗血管生成疗法抗血管生成疗法是通过靶向抑制肝癌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其中最常用的药物是“索拉非尼”,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信号通路,阻断血管生成。
2. 表面受体抑制剂表面受体抑制剂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通过靶向抑制特定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
常见的表面受体抑制剂包括“索拉非尼”和“阿法替尼”,它们能够抑制肝癌细胞表面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3. 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主要是干扰肝癌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常见的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包括“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它们能够靶向抑制肝癌细胞内关键信号通路,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
二、肝癌靶向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肝癌靶向药物治疗在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不断提高了肝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1. 结合多靶点的综合治疗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肝癌的发生和发展通常与多个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有关,单一靶点的治疗效果有限。
因此,结合多个靶点进行综合治疗成为一种新的策略。
通过联合应用不同的靶向药物,可以同时抑制多个信号通路,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结合应用索拉非尼和埃克替尼的联合治疗在不同程度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转移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靶向给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靶向给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5e9f831376baf1ffc4fad2b.png)
1 (4 1 5 16 02 ): 5 — 5
【 btat O j t e Itdc n asytgt rg evr s t T D )nh etetfi racr i a s to s R s r e A s c】 be i : r ue d l i r e du le s m(D S i t t a n ole cne d es . hd :ee c o t r cv no a csf a ed d i y ye e r m v s e Me a h nh
d s u s t e p o l mse i tn n t e s r e tp e e tRe uls: e t r e s se fp s i e t r e i , a t e t r e i g a d c e c lt r e i g h v e i e e ic s h r b e x si g i h u v y a r s n . s t Th h e y t ms o a sv a g t ng c i a g tn n h mia a g tn a e d l r d v v
【 关键词】 肝癌 ; 靶 向给药 ; 被动靶向 中图分类号 R 3. 7 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8 52 1)4 0 5 — 2 64 6 0 ( 22 — 15 0 0
提高肝癌肝移植疗效的综合策略 王征
![提高肝癌肝移植疗效的综合策略 王征](https://img.taocdn.com/s3/m/7d91b55a31b765ce050814a6.png)
分子靶向药物对肝癌复发转移防治作用
![分子靶向药物对肝癌复发转移防治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717611759eef8c75fbfb385.png)
子靶向药物通过阻断潜在的靶点,来控制细胞基因表达, 从而产生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的效应[4]。多靶点的酪氨酸 激酶抑制剂(TKI)——索拉非尼向临床的成功转化被视为 HCC 治疗领域的里程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年 10 月 第 32 卷 第 10 期
· 861 ·
表 1 分子靶点及相应靶向治疗药物[2]
3.4 linifanib(ABT-869) 由
癌细胞生物学功能 分子靶点
靶向治疗药物(种类)
美国雅培制药和基因泰克公司
信号转导 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内信号
EGFR HER2 PDGFR FLT3 IGFR1 c-MET c-KIT RAS RAF MEK mTOR
胞信号传导通路密切相关,包括异常的生长因子激活、细 胞分裂信号途径(如 RAF/MEK/ERK 通路、PI3K/AKP/mTOR 通路)持续活化,抗细胞凋亡信号(p53 和 PTEN 基因)失调 和新生血管异常增生等[3]。其中,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在细 胞周期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起到重要 作用。大部分刺激生长的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 血 小 板 源 性 生 长 因 子(PDGF)、血 管 内 皮 细 胞 生 长 因 子 (VEGF)等与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后,通过这些信号 通路,将生长因子的信号带入细胞核,从而发挥调节基因 转录和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HCC 发病机制提示我们,在 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多个潜在的治疗靶点,分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HCC)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 国居民健康的肿瘤之一,根治性治疗(肝切除、局部消融、 肝移植)是 HCC 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但术后 复发与转移是制约进一步提高 HCC 疗效的瓶颈。再手术 切除仍是复发性 HCC 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仍有一部分术 后复发转移的病人由于肝硬化较重或残余肝体积不能耐 受手术等原因而无法行二次切除术。其他适用于初诊 HCC 病 人 的 治 疗 方 法 均 可 应 用 于 复 发 性 HCC 的 治 疗 。 HCC 根治性治疗术后预防复发的辅助治疗包括经动脉化 疗栓塞(TACE)、系统化疗、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维生素 A 或 K2、过继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和肝素酶抑制剂等,但尚 未达成广泛的一致接受或应用[1]。
肝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最新进展
![肝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最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86e12f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a.png)
肝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最新进展近年来,肝癌的治疗方法中的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突破。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帮助他们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肝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最新进展进行探讨。
一、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利用特定的药物或其他物质针对肿瘤细胞的关键分子靶点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更为精准,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较小。
近年来,一系列靶向治疗药物在肝癌治疗领域取得了成功。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多吉美(Sorafenib)和雷洛替尼(Lenvatinib)。
这两种药物都是多靶点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来发挥治疗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多吉美和雷洛替尼可以显著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治疗效果。
除了多吉美和雷洛替尼,还有一些正在研发中的靶向治疗药物也显示出很大的潜力。
例如,卡戴珊(Cabozantinib)和雷尼替尼(Regorafenib)等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可能成为未来肝癌治疗的重要选择。
二、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利用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通过调节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能力。
在肝癌的免疫疗法中,最为关键的是抗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与T细胞上的PD-1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临床试验显示,抗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显著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较小。
除了抗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其他免疫疗法也在肝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例如,肿瘤疫苗、CAR-T细胞疗法和细胞因子疗法等都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治疗效果。
三、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联合应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联合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而免疫疗法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两者相辅相成,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肝癌治疗中分子靶向药物的运用…
![肝癌治疗中分子靶向药物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9c1449344693daef5ff73d80.png)
肝癌治疗中分子靶向药物的运用…摘要】目的探究肝癌治疗中分子靶向药物的运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本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取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的模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手术指导治疗;观察组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低于观察组,其数据分析有显著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
结论针对临床患有肝癌患者给予分子靶向药物,其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靶向药物;肝癌;外科治疗随着现代化外科医学技术的不断上升发展,以肝脏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为基础的精准肝切除越来越引起临床外科手术的注意,从而逐渐成为改善肝脏外科病患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新型理念。
目前针对中央型肝癌上还没有形成一样的定义,依照相关的数据显示该疾病是分为几个阶段的。
现如今医院提出了分子靶向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癌细胞扩散,以此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选择本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取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的模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的男性有20例,女性有10例,年龄在30-60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45.25±2.01)岁;观察组患者的男性有21例,女性有9例,年龄在32-61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45.16±2.45)岁。
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资料和相关数据均无任何的差异,但可以实施对比。
1.2研究方法对照组:对患者的右上腹进行充分的暴露,在手术当中B超探查进一步确定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最后根据标记好的位置进行肝离断的界面,在必要时可以采取B超来确定切肝的方向[1]。
观察组:应用索拉非尼以及舒尼替尼等药物,还有一些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的药物和抗 VEGF 的药物等等,都是有效药物[2]。
肝癌的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
![肝癌的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1f8c16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d.png)
肝癌的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复发性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常见的癌症类型。
尽管传统的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的进展,但肝癌的治疗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作为新型的肝癌治疗策略,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为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一、免疫治疗在肝癌中的应用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肝癌的免疫治疗中,最主要的目标是恢复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应答,以增加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治疗方法之一。
肝癌细胞可以通过与免疫检查点分子的相互作用,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抑制这种相互作用,恢复患者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能力。
例如,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2. T细胞疫苗T细胞疫苗是一种通过激活或扩增患者自身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来增强免疫系统对肝癌的攻击能力的治疗方法。
通过提取患者的免疫细胞,体外培养后再重新注入患者体内,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免疫系统的杀伤活性。
该治疗方法在临床试验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二、靶向治疗在肝癌中的应用靶向治疗是一种通过干扰肿瘤特定的生物学过程,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生存的治疗方法。
靶向治疗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更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1. 靶向血管生成的药物肝癌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肿瘤,其生长和扩散过程中依赖于新血管形成。
靶向血管生成的药物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周围的血管生长,切断肿瘤供血,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目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如索拉菲尼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治疗中。
2. 激酶抑制剂激酶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癌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药物。
这些信号通路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使用激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肝癌的治疗新进展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
![肝癌的治疗新进展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a26c6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5.png)
肝癌的治疗新进展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肝癌是一种常见且具有高度恶性的癌症,其发病率一直稳步上升。
对于肝癌患者而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作为肝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I.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基于对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机制的理解,通过靶向肿瘤细胞中特定的分子或信号通路,抑制其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方法。
在肝癌治疗中,靶向治疗以抑制肿瘤细胞中表达增加或异常激活的关键分子为主要目标。
一种常用的靶向治疗方法是使用靶向抑制剂,这些药物能够选择性地与特定的分子结合,阻断或抑制其功能。
例如,索氏酮替尼是一种靶向抑制剂,可以选择性地靶向抑制细胞生长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靶向抑制剂的研究和应用,为肝癌患者提供了个体化治疗的可能性。
另一种靶向治疗方法是通过靶向抗体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
这些抗体可以选择性地与肿瘤细胞结合,并激活免疫系统来清除肿瘤细胞。
一项研究表明,使用靶向抗体治疗肝癌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II.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方法。
与传统的放疗和化疗相比,免疫疗法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潜在的长期疗效。
免疫疗法主要分为两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能够抑制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药物。
肝癌细胞通过激活某些信号通路来逃避免疫细胞的攻击,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抑制这种信号通路的活性,使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并攻击肝癌细胞。
此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癌转移和复发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将自体免疫细胞进行改造后再注入患者体内来治疗肿瘤的方法。
通过在免疫细胞表面引入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相对应的受体,使免疫细胞能够高效地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CAR-T细胞疗法在肝癌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疗效,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III. 综合治疗策略肝癌的治疗往往需要综合治疗策略,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可以与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传统治疗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肝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肝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35fe47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a.png)
肝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的浸润和侵袭性,目前治疗肝癌的手段主要包括手术、介入治疗、放疗、化疗等方法。
尽管这些治疗手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没有能够彻底治愈肝癌。
为了更好地治疗肝癌,人们开始关注肝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
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是一种新型药物,它们可以直接作用于肝癌细胞的分子靶标,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同时不会影响正常细胞。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被发现和开发,使得治疗肝癌的希望逐渐增加。
肝癌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受到许多调节因子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增殖信号通路。
肝癌细胞的增殖信号通路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细胞因子、受体、酶和基因等。
这些调节因素可以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如蛋白激酶B(PI3K)、信号转导激活子(STAT)和白三烯介导的炎性反应等。
抑制这些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其中,多种蛋白激酶的抑制已成为肝癌治疗的重点。
例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已被用于治疗肝癌,它通过保护肝癌细胞的氧化还原平衡来抑制细胞增殖。
另外,替尼雅(Tivantinib)和甲磺酸培唑(Sorafenib)等小分子靶向药物也已被证明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扩散方面非常有效。
肝癌细胞凋亡靶向药物除了增殖信号通路外,肝癌细胞的凋亡信号通路也是肝癌治疗的重点之一。
肝癌细胞对凋亡产生了抗性,因此,抑制凋亡抑制因子的靶向药物也成为了治疗肝癌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调节死亡受体及其结合蛋白的靶向药物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和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等。
这些药物能够激活肝癌细胞内部的凋亡机制,促进肝癌细胞的死亡。
肝癌星形细胞靶向药物肝细胞中,星形细胞是最主要的成分之一。
它们是肝脏的功能细胞,维持了肝脏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然而,在肝癌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星形细胞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7d7888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1.png)
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常在晚期才能被发现,且治疗难度较大。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并不能有效地控制肝癌的发展。
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了肝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介绍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法1. 抗血管生成治疗肝癌的发展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法。
该治疗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来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如索拉非尼、贝伐珠单抗等,用于肝癌的治疗。
2. 靶向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细胞增殖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靶向细胞增殖信号通路也成为了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
目前,一些靶向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的药物已经被应用于肝癌的治疗,如索拉非尼和吉非替尼等。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为肝癌的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
这些抑制剂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免疫逃逸,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应答,提高治疗效果。
二、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1. 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肝癌分子靶向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一项研究发现,索拉非尼可通过抑制VEGF信号通路来抑制肝癌的血管生成,并且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此外,贝伐珠单抗也被证实可以抑制肝癌血管生成,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 靶向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研究人员发现,肝癌患者中经常出现细胞增殖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的情况,因此通过靶向细胞增殖信号通路来治疗肝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索拉非尼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此外,吉非替尼等新的靶向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的药物也正在研究和开发中。
3. 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免疫治疗是肝癌治疗的新兴研究领域。
肝癌的靶向免疫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肝癌的靶向免疫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https://img.taocdn.com/s3/m/57d01c7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c.png)
肝癌的靶向免疫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常在晚期才被发现,预后较差。
然而,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肝癌的治疗中出现了新的曙光,特别是靶向免疫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肝癌的靶向免疫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和进展。
一、靶向免疫治疗的发展靶向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关键信号通路,来改善免疫系统对肝癌的攻击能力的治疗方式。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药物或治疗手段来恢复免疫细胞的活力,并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靶向免疫治疗的应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靶向药物的开发:研究人员通过深入了解肝癌的病理机制,发现并研发了一系列能够靶向特定信号通路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刺激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防御作用。
2. 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免疫调节剂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活性来增强对肝癌的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通过开发和应用不同类型的免疫调节剂,实现了对肝癌的精准治疗。
3. 免疫细胞的扩增和转移:免疫细胞的扩增和转移是靶向免疫治疗的关键环节。
研究人员通过技术手段,扩增免疫细胞的数量,并将其引导到癌细胞周围,以增强对癌瘤的攻击能力。
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新型的抗癌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周围的免疫抑制信号,激活免疫系统对肝癌的攻击能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对肝癌的治疗:1. 抑制PD-1信号通路:PD-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在肝癌细胞和免疫细胞间起到调节作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PD-1信号通路,激活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
2. 抑制CTLA-4信号通路:CTLA-4是另一种免疫检查点,在肝癌细胞和免疫细胞间也起到调节作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CTLA-4信号通路,增强免疫系统对肝癌的治疗效果。
3. 其他免疫检查点的抑制:除了PD-1和CTLA-4,还有其他一些免疫检查点在肝癌的免疫逃逸中起到重要作用。
肝癌靶向治疗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肝癌靶向治疗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f71852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a.png)
肝癌靶向治疗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肝癌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癌症,特别是在亚洲国家,肝癌发病率一直位居前列。
虽然传统的治疗手段如化疗、手术和放疗等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这些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然而,靶向治疗逐渐成为肝癌治疗领域的新思路,因为它可以降低不必要的伤害,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肝癌靶向治疗的药物作用机制入手,探讨靶向治疗的未来前景。
一、肝癌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靶向治疗药物通过作用于肝癌的某些关键分子或信号通路,实现特异性识别和攻击肝癌细胞。
靶向药物作用机制的不同,导致了它们具备不同的疗效和应用场景。
1、EGFR抑制剂EGFR是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过程的一个关键因子。
EGFR抑制剂是一种特异性针对EGFR的药物,通过阻断EGFR活性,抑制其下游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抗肝癌的作用。
例如,埃洛特尼、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晚期肝癌。
2、VEGFR抑制剂VEGF是肝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因此,VEGFR抑制剂是肝癌靶向治疗中的一类重要药物。
这类药物可以特异性作用于癌细胞表面的VEGF受体,抑制其下游信号通路,从而阻止血管生成并降低肿瘤的营养供应。
索拉非尼、利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等靶向药物都属于VEGFR抑制剂。
3、CDK4/6抑制剂CDK4/6是调节肿瘤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一类蛋白酶,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G1期的进程,促进癌细胞增殖和扩散。
CDK4/6抑制剂是一类靶向药物,可以选择性地抑制CDK4和CDK6,从而限制肝癌的生长和扩散。
目前,帕博西尼和里西帕尼等CDK4/6抑制剂在治疗肝癌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二、肝癌靶向治疗的前景虽然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肝癌治疗领域的新方向,但是目前靶向药物的应用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肝癌本身就具备高度的不稳定性,因此,许多肝癌患者对靶向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不同患者之间的疗效也存在差异。
其次,靶向药物的疗效可能会因为细胞内部的耐药性而逐渐下降。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现状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1deea70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9.png)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现状
周斌贤
【期刊名称】《西藏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5(026)003
【摘要】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已上升到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肝癌,位居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
影响肝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是肝癌的术后复发,肝癌术后复发因素的研究及其防治措施已成为当今肝癌治疗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周斌贤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 [J], 温瑜鹏;刘彦君
2.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或转移性肝癌微创治疗的指征与临床处理 [J], 秦建民;顾新刚;王之;吴旸;倪雷;赵威;盖吉钦;陈腾
3.预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J], 祁飞; 夏春燕
4.血清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尔基体糖蛋白73、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J], 刘霞; 方喜生; 翁成荫; 伍勇; 毛海波; 李
宝秀; 王丽娜; 刘国龙
5.原发性肝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其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J], 刘霞;方喜生;翁成荫;伍勇;毛海波;李宝秀;王丽娜;刘国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毒副作用护理
![原发性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毒副作用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14c7382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0.png)
原发性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毒副作用护理杨晓丽【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side effect of primary liver carcinoma monocular targeted drugs , doing pertinent nursing , and summarizing nursing experience.Methods Doing nursing for the hand foot syndrome ,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skin side reactions of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of primary liver carcinoma in 36 patients, and summarizing the nursing experience.Results There were 35 hand and foot syndrome cases , 32 gastrointestinal tract discomfort cases , and 25 side effects of skin cases.After nursing , symptoms improved ob-viously, and most can continue to targeted drug therapy.Conclusion Monocular targeted therapy has high toxicity and high incidence.So nursing is the guarantee of continuous therapy.%目的:观察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产生的副反应,并采用针对性护理,总结护理经验。
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207daf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e.png)
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王文涛;杨俭;严律南
【期刊名称】《外科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0(15)3
【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恶性程度大、预后差等特点。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
肝癌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放疗、化疗和局部治疗等,以肝切除术为代表的外科治疗仍是原发性肝癌病人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其发病隐匿,发现时大多为中晚期,【总页数】4页(P220-223)
【关键词】肝癌;信号转导通路;分子靶向治疗
【作者】王文涛;杨俭;严律南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
【相关文献】
1.靶向基因药物分子构形和大小与表达量关系的体外研究——人白细胞介素12靶向治疗肝癌的临床前研究 [J], 羊东晔;吴晓英;等
2.肝癌药物治疗新进展分子靶向治疗 [J], 任正刚
3.多靶点分子靶向治疗在晚期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J], 蔡建强;毕新宇;黄振;赵建军;赵宏
4.晚期肝癌治疗的新希望——免疫治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 [J], 阙丹
5.小分子靶向治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对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影响 [J], 杨荣彬;李薇;李少明;汤万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提高肝癌肝移植疗效的综合策略
![提高肝癌肝移植疗效的综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abbf5f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1.png)
提高肝癌肝移植疗效的综合策略
王征;周俭
【期刊名称】《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卷),期】2015(031)012
【摘要】肝移植作为治疗肝癌的根治性手段之一,为肝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已成为影响肝癌肝移植疗效的最主要因素.深入研究肝癌的生物学特性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筛选准确预测肝癌肝移植的预后指标;合理选择病例,并对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积极控制原发性疾病;以及复发转移后的个体化治疗等综合策略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肝移植治疗肝癌的疗效.精准医疗时代,新的治疗手段及理念将改变治疗的策略.
【总页数】4页(P1937-1940)
【作者】王征;周俭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肝癌研究所,上海市器官移植研究所,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肝癌研究所,上海市器官移植研究所,上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R617
【相关文献】
1.超出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综合治疗和肝移植的疗效比较 [J], 刘建勇;蔡秋程;江艺
2.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综合防治策略--第六届羊城肝脏移植高峰论坛会议纪
要 [J], 易述红;杨扬;陈规划
3.利用综合治疗措施进一步提高肝癌肝移植疗效 [J], 汪根树
4.超米兰标准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综合治疗与局部治疗的疗效比较 [J], 谢炎;张炜琪;孙纪三;蒋文涛
5.超米兰标准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综合治疗与局部治疗的疗效比较 [J], 谢炎;张炜琪;孙纪三;蒋文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细胞癌诊治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诊治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994384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f.png)
肝细胞癌诊治的研究进展
胡捷;王征;周俭
【期刊名称】《上海医药》
【年(卷),期】2017(038)015
【摘要】肝细胞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类型之一,世界上半数以上的肝细胞癌发生在我国,因此提高肝细胞癌诊治水平意义重大.随着对肝细胞癌研究的深入,发现了一些新的肝细胞癌分子标志物.肝细胞癌手术治疗正同时向"微创"和"巨创"方向发展,而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也已或有望成为肝细胞癌的新的有效治疗手段.本文概要介绍近年来肝细胞癌诊治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6页(P3-7,64)
【作者】胡捷;王征;周俭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上海 20003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R730.5
【相关文献】
1.肝细胞癌诊治中相关正电子药物的研究进展 [J], 谭辉;石洪成;张一秋
2.外周血循环DNA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治的研究进展 [J], 胡捷;周俭;王征;樊嘉
3.细胞外囊泡在肝细胞癌及胆管癌诊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解飞虎; 冯时; 孙乐家; 毛一雷
4.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J], 中国医师协会肝
癌专业委员会
5.Hippo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诊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马佳美;黄晓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座文章编号:1005-2208(2012)10-0860-05分子靶向药物对肝癌复发转移防治作用周俭,肖永胜,樊嘉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肝细胞癌;复发Keywords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ecurrence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HCC)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肿瘤之一,根治性治疗(肝切除、局部消融、肝移植)是HCC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但术后复发与转移是制约进一步提高HCC疗效的瓶颈。
再手术切除仍是复发性HCC的首选治疗方法。
但仍有一部分术后复发转移的病人由于肝硬化较重或残余肝体积不能耐受手术等原因而无法行二次切除术。
其他适用于初诊HCC病人的治疗方法均可应用于复发性HCC的治疗。
HCC根治性治疗术后预防复发的辅助治疗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系统化疗、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维生素A或K2、过继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和肝素酶抑制剂等,但尚未达成广泛的一致接受或应用[1]。
1HCC分子靶向治疗概况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运用,HCC的分子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已进入临床的分子靶向制剂包括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针对某些特定细胞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以及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等(表1)[2]。
2HCC分子靶向治疗机制概述HCC的发生、发展及其复发转移与多种基因突变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密切相关,包括异常的生长因子激活、细胞分裂信号途径(如RAF/MEK/ERK通路、PI3K/AKP/mTOR 通路)持续活化,抗细胞凋亡信号(p53和PTEN基因)失调和新生血管异常增生等[3]。
其中,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在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大部分刺激生长的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与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后,通过这些信号通路,将生长因子的信号带入细胞核,从而发挥调节基因转录和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HCC发病机制提示我们,在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多个潜在的治疗靶点,分子靶向药物通过阻断潜在的靶点,来控制细胞基因表达,从而产生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的效应[4]。
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索拉非尼向临床的成功转化被视为HCC治疗领域的里程碑。
3HCC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情况目前,针对HCC不同靶点的小分子化合物有数十个,有超过100项以上的靶向小分子药物的Ⅰ~Ⅳ期临床研究在全球开展,并分别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表2)[5]。
下面就目前就正在进行的注册Ⅲ期临床(表3)的HCC分子靶向治疗做一简述。
3.1索拉非尼(sorafenib)一种口服的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一方面通过抑制受体酪氨酸激酶人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和人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以及RAF/MEK/ERK途径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另一方面,通过上游抑制受体酪氨酸激酶VEGFR和PDGFR以及下游抑制RAF/MEK/ERK途径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同时起到抗肿瘤细胞增殖和抗血管生成的双重作用。
因SHARP与Oriental研究结果索拉非尼被确认为晚期HCC的一线标准治疗。
2007年10月欧盟药物监督管理局、11个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和2008年6月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继批准了索拉非尼用于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HCC。
目前应用索拉非尼作为辅助治疗的全球性、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STORM研究)计划入组1115例接受过根治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或无水酒精注射的HCC病人,随机接受索拉非尼和安慰剂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无复发生存期(RFS),次要终点包括复发时间(TTR)和总生存期(OS),同时观察一些生物学标记物,目前已完成入组,正在观察随访之中,计划2014年揭盲公布研究结果。
3.2厄洛替尼(erlotinib,tarceva,特罗凯)一种新型的喹唑啉类化合物,属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两项将厄洛替尼作为单一制剂治疗晚期HCC的Ⅱ期临床试验已经结束,药物剂量为150mg/d。
其中一项38例无法手术切除的HCC病人研究中,9%的病人部分有效,32%的病人在6个月内无恶化,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6]。
另一项40例晚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通讯作者:周俭,E-mail:zhou.jian@期HCC病人的研究中,尽管无完全或部分有效的病例,但17例病人在持续治疗4个月中肿瘤无进展,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3个月,也证实了厄洛替尼对HCC的有效性[7]。
目前正在进行索拉非尼联合厄洛替尼或安慰剂治疗晚期HCC病人Ⅲ期临床研究,主要观察终点是OS。
3.3brivanib(BMS-582664)由美国施贵宝公司(BMS)研发的口服的多激酶抑制剂,可同时阻断VEGFR-2和FGFR-1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活化,抑制VEGF和FGF信号传导途径,从而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新生血管形成的双重作用。
brivanib作为晚期HCC的一线治疗的开放式Ⅱ期临床研究:55例晚期HCC病人,口服brivanib,每天1次,每次800mg。
按照改良WHO标准,1例病人获得完全缓解(CR),3例病人获得部分缓解(PR),22例病人病情稳定(SD);6个月疾病无进展存活率为18.2%,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为2.7个月,中位整体生存期为10个月[8]。
BMS公司目前正开展3项brivanib治疗HCC的Ⅲ期研究,一项是和索拉非尼“头对头”比较治疗晚期HCC病人;另两项是和安慰剂对照治疗索拉非尼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HCC病人,其中的1项针对亚裔病人,主要观察终点均为OS,次要观察终点包括PFS、TTP和安全性。
3.4linifanib(ABT-869)由美国雅培制药和基因泰克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主要作用于VEGF和PDGF家族的受体酪氨酸激酶,通过阻断新生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的血液供应而抑制肿瘤生长。
ABT-869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或转移性HCC的多中心、开放的Ⅱ期研究结果:口服linifanib,每天0.25mg/kg,连续服药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
16周时肝功能Child-Pugh A期病人PFS为34.2%,Child-Pugh B期病人PFS为16.7%,全部病人PFS为31.8%[9]。
目前正在开展一项linifanib和索拉非尼“头对头”比较治疗晚期HCC的疗效,主要观察终点是OS。
3.5mTOR抑制剂西罗莫司(sirolimus,rapamycin,雷帕霉素)是三烯大环内酯类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它最近被证实通过抑制mTOR,下调HIF-1α的表达及VEGF的合成与分泌,从而抑制肿瘤进展及血管生成[10]。
Rizell等[11]使用雷帕霉素治疗27例晚期HCC,结果显示1例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达3个月,故认为雷帕霉素有望成为晚期HCC的治疗药物。
既然雷帕霉素在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同时,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抑制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的生长。
因此,对HCC肝移植病人来说,雷帕霉素可能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免疫抑制剂。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73例超出米兰标准的因HCC接受肝移植手术病人,术后接受雷帕霉素治疗的病人相比给予他克莫司为基础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具有更高的存活率[12]。
国外研究结果也支持将雷帕霉素作为基础免疫抑制剂用于HCC肝移植的临床实践[13]。
目前正在同时进行2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比较HCC肝移植术后以雷帕霉素为基础免疫治疗的病人是否具有生存优势,以期为优化HCC肝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的方案提供询证医学依据。
而一临床中心报道,36例HCC病人应用雷帕霉素类似物everolimus,PR2.8%,SD44%,显示出everolimus也具有一定的抗HCC的作用,但可能存在致病毒性肝炎爆发的风险[14]。
目前正开展安慰剂对照治疗索拉非尼无效或不能耐受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HCC病人,主要观察终点均为OS,次要观察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进展时表1分子靶点及相应靶向治疗药物[2]癌细胞生物学功能分子靶点靶向治疗药物(种类)信号转导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内信号血管生成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凋亡蛋白酶体抑制剂染色质重塑细胞周期移动与侵袭EGFRHER2PDGFRFLT3IGFR1c-METc-KITRASRAFMEKmTORVEGFVEGFR(1-3)PDGFRBCL2Apo2L/TRAILProteasomeHDACDNA methyltransferaseCDKsSRCgefitinib,erlotinib,cetuximab,pantitumumabtrastuzumab,lapatinibimatinib,sunitinib,sorafeniblestaurtinib,PKC412(TKI),sunitinibIMC-A12(MAb)SU11274,JNJ-38877605,ARQ197imatinib,dasatinibfamesyl transferase inhibitor tipifarnibsorafenibvandetanib,AZD6244temsirolimus,everolimus,rapamycinbevacizumabsorafenib,sunitinib,brivanib,cediranib,valatanib,IMC1121B(MAb)sorafenib,imatinib,sunitinibGX15-070,Oblimersenmapatumumab,apomab,aMG-655,rhApo/TRAILbortezomibSAHAdecitabineflavopiridol(CDKI)dasatinib,XL228间(TTP)和安全性。
3.6ramucirumab(IMC-1121B)属重组人抗VEGFR-2的单克隆抗体。
晚期HCC的Ⅱ期临床研究表明,每2周给予静脉注射ramucirumab8mg/kg,42例接受治疗的HCC病人中,PR7%,SD43%,肝功能Child-Pugh A期病人PFS4.3个月,Child-Pugh B期病人PFS2.8个月[15]。
目前正开展安慰剂对照治疗索拉非尼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HCC病人,主要观察终点均为OS,次要观察终点包括PFS、TTP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