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判断数值是不是其他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理解倍数和因数在数学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分析和归纳数的倍数与因数的特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观察的习惯,激发自主学习和探究数学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组数值比较,让学生了解多个数值之间的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引出下面的概念。
2.讲解概念2.1倍数•定义:一个数如果是另一个数的多倍,那么它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示例:12是6的倍数,因为12可以分成两个6。
2.2因数•定义:可以整除某一个数的正整数叫做这个数的因数。
•示例:6有1、2、3、6四个因数。
3.实例练习让学生通过给出的简单数值进行判断,哪些是倍数,哪些是因数,以此来了解概念的实际应用。
•示例一:给出数值18、3,让学生判断18是3的倍数还是因数。
•示例二:给出数值5、25,让学生判断25是5的倍数还是因数。
4.学生探究让学生自行设定一组数值,然后通过讨论归纳,找出让这组数值既是倍数又是因数的特征,并向全班展示。
5.巩固练习5.1填空练习•示例一:24÷6=()。
•示例二:4×3=()。
5.2应用题练习•示例一:一只小鸟一天可以吃5只虫子,那么3天后这只小鸟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示例二:一个大学生一周去超市买3次早餐,每次买6元的面包和2元的牛奶,那么一周他一共花费多少元?6.课堂总结让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概括出今天的学习重点和方法,对于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讲解。
三、教学评价根据学生课堂演示、课堂答题情况,进行评价。
注重评价学生在灵活应用、深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并对于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辅导。
四、教学特色本节课程通过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案例分析、学生探究、巩固练习等,提高了教学和学生的互动性,使得学生学起来更轻松自如。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法、分数等知识后,进一步探索数学世界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倍数和因数,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理解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解方程、几何等知识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他们在学习除法、分数等知识时,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理解。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数学知识的恐惧心理,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理解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倍数和因数的图片素材。
2.学具:学生分组合作的学习材料,如卡片、纸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水果、动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回答出:有些图片是成对的,有些图片是成倍的。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是本学期的第三单元,共安排了8节课。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代数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从学生已知的整数出发,引入倍数和因数的概念,通过探索、发现、归纳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为后续学习方程和不等式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学习倍数和因数时,需要理解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交流、思考中理解和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能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采用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自主发现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如图片、卡片等。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水果、动物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然后提出问题:“你能找出这些图片中的倍数和因数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PPT,介绍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优秀教学设计:倍数与因数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
2.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说出一个数,学生根据这个数说出它的倍数和因数。
例如,教师说出数字12,学生可以说出12的倍数有24、36,因数有1、2、3、4、6、12。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给出相应的定义。
教师可以借助图表或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 例题演练(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还是因数。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4. 拓展练习(2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练习题可以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计算题,既考察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5.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购物清单,让学生计算出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需要多少钱。
6. 反思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加深对倍数和因数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2.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下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内容。
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概念;2.掌握找出给定数的倍数及其个数的方法;3.掌握找出给定数的因数及其个数的方法;4.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倍数、因数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概念;2.找出给定数的倍数及其个数的方法;3.找出给定数的因数及其个数的方法;4.倍数与因数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及其特点;2.找出给定数的倍数及其个数的方法;3.找出给定数的因数及其个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倍数与因数的应用;2.解决与倍数、因数有关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情境式教学方法;2.合作学习方法;3.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1.引出本单元学习主题——倍数与因数;2.解释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列举一些例子。
2. 独立探究1.让学生自己找出一组数的倍数及其个数,然后总结方法;2.让学生自己找出一组数的因数及其个数,然后总结方法。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2.学生互相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
4. 情境教学1.以实际生活中的场景为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方案;2.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实际情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 归纳总结1.学生针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倍数与因数的规律。
6. 拓展应用1.通过分组比赛、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2.教师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
六、教学评价1.在课堂上进行个人练习,检验掌握情况;2.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检验合作能力及共同进步;3.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性的问题解答,检验综合运用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1 倍数与因数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本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方式获得新知,这样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特点:1.新课伊始,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境引入,不故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夷,同时还能使学生初步感知战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置的,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枝础。
2.结合运动会上秆两个班排出的队形图列出乘娥法算式来认识倍数与因数。
束使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江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学生辰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这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本环扬节设计小组自学活动,让学伪生在小组内完成对倍数与因爹数的认识。
1 / 4学生通过阅读、些质疑、交流,逐步形成自学时能力,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灵乐。
3.在小组内交流移判断谁是 7 的倍数,通过合木作交流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方宛法,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擦。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 笺课件百数表教学过程⊙创设泽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唱学们,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匹着各种关系,谁能说一说自在己与爸爸的关系是什么?生再 1:父子关系。
生 2:父女责关系。
师:那么你们与老师撅又是什么关系呢?生:师生疼关系。
师:能说老师是师生鸡关系吗?生:不能。
师称小结:是啊,人与人之间的忻关系不是独立的,是相互依娱存的。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2.掌握倍数和因数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倍数和因数的概念;2.倍数和因数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对于“公倍数”的理解;2.对于“最大公因数”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本堂课将学习“倍数与因数”这一知识点,先通过以下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你知道每个数字都有什么性质吗?•你知道正整数和自然数的区别吗?•观察以下数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6、12、18、24?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其对倍数和因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概念解释2.1 倍数将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整数,得到的积,被称为这个数的倍数。
比如,3的倍数有3、6、9、12等。
2.2 因数一个数能够被整除的因数是这个数的因数。
比如,12的因数有1、2、3、4、6、12等。
3. 计算方法3.1 倍数的计算方法两个数的公倍数是它们的公共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
比如,6和8的公倍数有24、48等,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24。
3.2 因数的计算方法两个数的公因数是它们的公共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数。
比如,24和36的公因数有1、2、3、4、6、8、12等,其中最大的公因数是12。
4. 教学实践4.1 示例讲解假设班里有40个学生,要均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不得少于5人,问最少可以分成几组?解析:40的倍数有40、80、120、160等,所以至少可以分成8组,每组5人。
4.2 练习1.找出6的所有倍数。
2.找出20的所有因数。
3.60和84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4.16和32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5. 总结归纳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了计算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并通过实例练习,得到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中的4道题目;2.找出30的所有倍数和因数;3.解释“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的区别。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会运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相关知识,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以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抽象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学会运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等。
2.教学素材:包括图片、实物等,用于辅助教学。
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如3的倍数和因数,引导学生思考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倍数和因数的定义,以及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同时,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运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辨识自然数、整数和小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究交流中加深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教学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课件、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出示课件的第一张幻灯片。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我们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根据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类呢?引导学生回忆自然数、整数等概念,对课件上的数进行分类。
生:0.36、12.891、45.68、3.02是小数。
生:58、1023、17、56、37是自然数或者说是整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今天这节课继续来认识数,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板书:因数与倍数(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件的第二张幻灯片。
师:运动会上两个班同学分别排出下面两种队形,算一算两班各有多少人?生:9×4=36生:5×7=35师:在乘法9×4=36中,9和4是什么数?20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教师给出概念:36是4和9的倍数,4和9是20的因数。
(板书: 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教师强调“倍数与因数的依存关系”,巧借“儿子与爸爸” 理解“因数和倍数”关系。
师:大家认识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了吗?在25×3=75、20×5=100这两个式子中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课件出示答案。
在什么样的算式里的数才会有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你能举个例子吗?2、出示课件的第五张幻灯片。
(完整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法算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2、自己探索出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1、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探索出求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开始了,淘气与笑笑所在的班级分别排出了下面两种队形,你能算一算他们两个班各有多少人吗?9×4=36(人) 5×7=35(人)2.大家别小看了这两道很普通的乘法算式,里面却蕴含了丰富的学问,咱们就以9×4=36为例,在这道算式中,4、9、36分别叫什么?乘数和积之间还有一种更具体的关系,想知道吗?请翻开教材31页自学“认一认”部分。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认识倍数与因数1.学生自学。
2.通过自学,发现4、9和36有什么样的关系了吗?3.学生汇报。
4.在这两句话中出现了两个数学名词,它们是?(因数和倍数)5.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倍数与因数。
(板书课题)6.刚才在你自学的时候,智慧老人告诉我们一句很关键的话,你注意到了吗?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什么是自然数?那也就是在1、2、3……这些自然数的基础上研究倍数与因数。
7.那你还能根据其它的乘法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请个别同学说乘法算式,其他同学来回答倍数与因数的问题。
8.老师这有两道算式,谁来试一试。
45÷5=9 1×36=36用心倾听的同学一定会发现,1×36=36 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话特别拗口,就像绕口令一样,是哪两句?36是36的因数,36是36的倍数。
既然这两么拗口,那能不能直接说36是因数,36是倍数呢?(不能)这样的话就不知道36是谁的因数,36是谁的倍数了,因数与倍数在数学中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表达时一定要讲清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倍数与因数教案
20XX年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倍数与因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倍数与因数教学目的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并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以下的倍数与因数教案设计欢迎参阅!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倍数与因数教案一教学目的:1、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并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3、学生经历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解释。
4、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5、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参与数学活动。
6、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1/ 5教学重点:探究因数与倍数。
教学难点: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谈话。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
板书课题:数的世界。
2、呈现情境图。
(略)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看一看:1、师问:图中有哪些数?谁愿意扮演小小售货员介绍一下水果的价格?(1)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指名汇报。
2、你知道这些表示水果的价格的数,分别是什么数呢?(3.6和5.8是小数,6和4是整数。
)3、问:我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生答:4×5=20(元))2/ 5(二)活动二:试一试:1、看书自学什么是自然数和整数。
(1)指名说说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
(2)同桌俩人一人说一个数。
(3)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判断它是什么数?2、自学什么是因数和倍数?问:在什么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呢?3、师任意写一个乘法算式,先判断符合倍数和因数的范围吗?再判断(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
(三)活动三:说一说1、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1)同桌俩人一人说一人判断。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1《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1《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倍数与因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1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基本概念,对加、减、乘、除等运算有了较好的理解。
但是,对于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不够熟悉,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和相关的数学知识。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要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衣服的尺码、鞋子的尺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尺码背后的数学规律。
从而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写出,而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是按照一定的间隔从小到大依次写出。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是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法、分数和小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会运用因数与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总结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总结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总结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答问题。
4.反馈评价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例和练习。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因数与倍数知识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例,如“小明的年龄是8岁,他的朋友年龄是4岁,请问小明的朋友是他的几倍数?”引发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相关实例,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倍数与因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知识是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学习了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整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分数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
但是,对于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
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倍数和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找倍数的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法学法五、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自主发现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及找倍数的方法。
2.学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找倍数的方法。
合作交流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共同提高。
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动画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一群小动物在森林里玩耍的场景。
其中,小兔子有3只,猴子有9只。
教师提问:猴子的只数是兔子的几倍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做铺垫。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 倍数与因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倍数与因数一、教学目标1.理解倍数的意义和性质。
2.掌握找出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理解因数的意义和性质。
4.掌握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区别及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5个苹果,那么10个苹果是几个5个苹果”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倍数的含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认识倍数1.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表,演示什么是倍数,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倍数的性质。
2.教师通过举例子(如:3的倍数有3、6、9、12、15……)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教师布置课堂练习(如:找出30以下的6的倍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加深学生对倍数概念的理解。
3. 认识因数1.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表,演示什么是因数,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因数的性质。
2.教师通过举例子(如:6的因数有1、2、3、6)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教师布置课堂练习(如:找出30的因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加深学生对因数概念的理解。
4. 总结归纳教师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总结出倍数和因数的区别,并让学生进行思考练习,以应用所学知识。
5. 拓展练习教师布置拓展练习(如:找出30以下的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作业布置根据教师的指示,完成课堂练习和拓展练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及其应用,但有些学生还没有充分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区别。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同时,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满足各自的需求。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倍数与因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上,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对因数和倍数概念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求法。
2.运用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在总结中提高对因数和倍数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2.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衣服的尺寸、餐桌的摆放等,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倍数?什么是因数?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讲解倍数和因数的定义,通过课件展示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同时,介绍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的求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求出指定数的因数和倍数。
《倍数与因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倍数与因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倍数与因数》一、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倍数与因数的概念。
2. 基本概念:讲解倍数与因数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3. 性质与关系:介绍倍数与因数的性质,如传递性、唯一性等。
4.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通过列举和筛选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性质,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掌握倍数与因数的基本概念,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两倍,请问小红的年龄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倍数与因数的概念。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倍数与因数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3. 性质与关系:介绍倍数与因数的性质,如传递性、唯一性等。
4.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通过列举和筛选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5.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分别是多少?”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倍数与因数的定义、性质、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等。
设计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出10以内的所有质数和合数,并说明它们的区别。
答案:质数有:2、3、5、7;合数有:4、6、8、9、10。
质数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自然数,合数是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
2. 求下列各数的因数和倍数:(1)20;(2)30;(3)45。
答案:(1)20的因数有:1、2、4、5、10、20;20的倍数有:20、40、60、80、100……(2)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30的倍数有:30、60、90、120、150……(3)45的因数有:1、3、5、9、15、45;45的倍数有:45、90、135、18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教学目标1.掌握倍数的概念;2.掌握因数的概念;3.掌握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倍数1.1 概念导入教师通过口头解释和具体例子,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倍数。
如:“小明一次可以练习20个俯卧撑,那么20的倍数就是40、60、80、100等。
换句话说,如果小明坚持每次练习20个俯卧撑,那么他每练习一次,就会累计20个、40个、60个、80个等。
这些数字就称作是20的倍数。
”1.2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几个数字,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是某个数的倍数。
例如:“判断16是否是2的倍数,判断21是否是3的倍数,判断35是否是5的倍数。
”1.3 实际运用教师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倍数的理解。
例如:“有18个苹果,你要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2. 因数2.1 概念导入教师通过口头解释和具体例子,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因数。
如:“6可以被1、2、3、6整除,这些数字就是6的因数。
而1、2、3、6又都是自己本身的因数。
”2.2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几个数字,让学生列出它们的因数。
例如:“列出8的所有因数,列出12的所有因数,列出15的所有因数。
”2.3 实际运用教师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因数的理解。
例如:“某个班级有45名学生,老师要让他们坐成5排,每排坐几个人比较合适?”3.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3.1 概念导入教师通过口头解释和具体例子,向学生介绍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如:“对于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它们公共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最小公倍数是它们公共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3.2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几个数字,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例如:“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求4和7的最小公倍数。
”3.3 实际运用教师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法算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2、自己探索出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探索出求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开始了,淘气与笑笑所在的班级分别排出了下面两种队形,你能算一算他们两个班各有多少人吗?9×4=36(人) 5×7=35(人)
2.大家别小看了这两道很普通的乘法算式,里面却蕴含了丰富的学问,咱们就以9×4=36为例,在这道算式中,4、9、36分别叫什么?乘数和积之间还有一种更具体的关系,想知道吗?请翻开教材31页自学“认一认”部分。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认识倍数与因数
1.学生自学。
2.通过自学,发现4、9和36有什么样的关系了吗?
3.学生汇报。
4.在这两句话中出现了两个数学名词,它们是?(因数和倍数)
5.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倍数与因数。
(板书课题)
6.刚才在你自学的时候,智慧老人告诉我们一句很关键的话,你注意到了吗?
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什么是自然数?那也就是在1、2、3……这些自然数的基础上研究倍数与因数。
7.那你还能根据其它的乘法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
因数吗?
请个别同学说乘法算式,其他同学来回答倍数与因数的问题。
8.老师这有两道算式,谁来试一试。
45÷5=9 1×36=36
用心倾听的同学一定会发现,1×36=36 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话特别拗口,就像绕口令一样,是哪两句?
36是36的因数,36是36的倍数。
既然这两么拗口,那能不能直接说36是因数,36是倍数呢?
(不能)这样的话就不知道36是谁的因数,36是谁的倍数了,因数与倍数在数学中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表达时一定要讲清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通过这道题你还有发现吗?
一个数是它本身的因数,也是它本身的倍数。
(二)找倍数
1.刚才我们是根据乘法或除法算式来判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那现在老师如果给你几个数,你能判断一下谁是7的倍数吗?注意要说清你的理由。
7、14、17、25、77
2.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3.学生汇报。
4.其实要找出7的倍数并不难,难的是你能不能找出7的所有倍数?下面就请小组合作来找7的倍数,不过在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想一想怎样才能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7的倍数?老师只给你3分钟的时间,看看哪一个小组找到的数有序、多。
(1)学生找
(2)小组汇报。
用7去分别与1、2、3……相乘,所得的积就是7的倍数。
(3)小结: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7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不能)
为什么?因为7的倍数有无数个。
所以我们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可以背这个数的乘法口诀!如一七得七……,一般可以从小到大写5个,后面用省略号表示。
5.请同学们快速写出100以内8的倍数。
(师板书)
6.根据板书,观察7、8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吗?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知道了找倍数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来帮助小兔子回家吧!
完成32页第3题。
2.我们再来找找4和6的倍数。
完成练一练的第5题。
连线即可。
3.现在我们再来玩一个动脑筋出教室的游戏。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学号。
老师出示一张卡片,你要说出自己的学号与老师这张卡片存在的倍数与因数的关系,才可以走出教室。
例如;老师出示5,如果你的学号是10,你就可以说:我的学号是10,10是5的倍数,5是10的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