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4) 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资本论选读共57页文档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 联系:
❖ 不是两次劳动或两种劳动,而是同一 劳动过 程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指出:“一切劳动, 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 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 商品的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它是 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 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 具体劳动作为劳动的个性是性质各不相同的劳动, 它构成社会分工体系,抽象劳动作为劳动的共性是 性质相同的一般人类劳动,没有质的不同,只有量 的差别。
5 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 在商品生产中存在着多种矛盾,如使 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 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都 是由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 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引起并由其决定 的。
❖ 排斥性表现为:首先,二者反映不同的经济关系。其 次,对商品生产者来说,他只有把商品的使用价值让 渡给购买者才能获得价值,任何人都不可能同时既占 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二者不能兼 得。只有通过交换把商品卖出去,商品使用价值和价 值的矛盾才能解决。
3 商品的价值量
❖ 既然商品价值的实体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 凝结,那么,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 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成正 比。
❖
初步形成了剩余价值理论。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到中指出:马克思“全部理论是他毕生研 究英国的经济史和经济状况的结果”〔《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7页〕在研究过程中,马克思写了一系列重要 著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于1847完成了《哲学的贫困》一书。在这本书中,马克思一方面说明了 经济范畴和生产关系的历史性,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另一方面肯定 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因为它可以用来科学地解释利润、地租,说明资本 主义的剥削关系和社会结构。在1849年的《雇佣劳动与资本》一书中,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第三节
• vm’=m,v若不变,只要提高m’,就可以增加m总 量。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
• 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与相 对剩余价值。
中国企业500强前十名(2007年)
排名
公司标志
17
24
29
170
180
192
215
230
237
275
公司名称 中国石化 中国石油天然气 国家电网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移动通信 中国人寿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南方电网 中国电信
主要业务 炼油 炼油 电力 银行 电信 保险 银行 银行 电力 电信
营业收入亿美元 1316.36 1105.20 1071.85 368.32 359.13 337.11 307.50 285.32 279.66 247.91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2012年世界企业500强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上年 排名
公司名称(中英文)
营业收入 (百万美元)
中文名称
通用汽车 福特汽车 埃克森 皇家荷兰壳牌 集团 丰田汽车 日立 国际商用机器 松下电器 通用电气 戴姆勒奔驰
总部所 在地 美国 美国 美国 英国/荷 兰 日本 日本 美国 日本 美国 德国
主营业务
汽车 汽车 炼油
炼油
汽车 电子电气 计算机 电子电气 电子电气 汽车
营业收入 百万美圆 133621.9 108521.0 97825.0
会增殖自己的价值,所以称为可变资本。字母V
《〈资本论〉选读》习题集和答案(完整版)
《〈资本论〉选读》参考资料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A.B.C.D.22.商品价格由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B.C.D.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A.B.C.D.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三、判断并说明理由1.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4.《资本论》第三篇
Note1:本章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历史记录, 对于我们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历史具有重要 意义。 Note2:工人阶级作为行动主体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当中。阶级斗争在平等权利的基础上出现,同等 权利(都是遵循了交换价值规律)之间是无法判 定“公平”的,你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捍卫自 己的立场。 Note3: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对经济关系的重大调 节作用。引申问题——国家权力和资本力量为何 允许劳动者取得一定的利益?
5.5 5 4.5 4 3.5 3 2.5
产品的价值构成:W=C+V+M 剩余价值率: m′= m/ V
现实生活中剩余价 值率怎么粗略计算?
2 1.5 1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剩余价值率变动
9
10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这很重要:在 给定的社会条件之下,在把棉花制成纱线 的过程中,只可能花费必要的劳动时间, 而不会花费更多。” 劳动力必须在“正常条件”下发挥作用, 劳动力需要具有“平均的程度,技巧和速 度”,“通常的紧张程度”。 “片刻”是“利润的元素”。
A. 资本家总是按商品价值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B. 资本家总是能够按商品的价值来出卖产品棉纱。其 中,当资本家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从而扩大产量以后, 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也要能相应地增加,从而保证产品仍 能按价值出卖。否则,如果市场的需求没有随之扩大, 那么,资本家实际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可能会因为商品价 格的降低而减少,即少于工人实际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 量。 C. 工人的劳动力总是在正常的条件下发生作用,即必 须在社会平均的技术和物质条件下进行劳动,也就是工 人使用的劳动资料例如纺车或纱锭是当时同行业通用的 纺车和纱锭,而且工人所使用的棉花也具有正常的质量。 D. 工人的劳动本身也具有平均的性质,即具有当时社 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
《资本论》原著解读
《资本论》原著解读内容大纲:《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文版(第一卷)(共七篇)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第1版(印数30多万册)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P47-101)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三、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2、相对价值形式(1)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2)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 3、等价形式4、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1、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 2、特殊等价形式3、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三)一般价值形式1、价值形式的变化了的性质2、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3、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四)货币形式四、商品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具体内容如下: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1、首先,马克思交代了从分析商品开始的原因。
他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形式,表现为庞大商品的堆积,单个商品是这种财富的元素。
所以,我们的研究,从分析商品开始。
2、商品的定义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属性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
(马克思在这里阐明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属性),(1)并且他指出,需要的性质和物满足人们需要的方式,不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他的原话是:“这种需要的性质如何,例如,是由胃产生还是由幻想产生,是与问题无关的。
这里的问题,也不在于物怎样来满足人的需要,是作为生活资料,即消费品来直接满足,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来间接满足。
”(2)另外,马克思也指出,每一种有用物,都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
有用物的质,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可以有多种有用性,并且物品的多种有用性,以及为有用物的量找到衡量标准,是在人们实践中发现的;商品量的衡量标准,之所以不同,“部分是由于被计量的物的性质不同,部分是由于约定俗成”。
《资本论》目录
内容简介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写成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学巨著。
其中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马克思在这部巨著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必然由资本主义发展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规律性;在阐述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时,也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还预见了未来社会的某些社会经济的一般特征。
资本论对认识资本主义和研究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资本论进行节选时,我们力求完整地反映原著的重要理论观点。
本书保留了资本论原有的目录。
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第2卷收载的资本论节选为依据,对个别章节作了一些增补。
目录:说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摘自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1.生产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a)[生产和消费](b)[生产和分配](c)最后,交换和流通3.政治经济学的方法4.生产。
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
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关系。
法的关系。
家庭关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1867年第一版序言1872年第二版跋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第二章交换过程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第六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第七章剩余价值率第八章工作日第九章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十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第十一章协作第十二章分工和工场手工业第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十四章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第十五章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第十六章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第六篇工资第十七章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第十八章计时工资第十九章计件工资第二十章工资的国民差异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第二十一章简单再生产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第二十五章现代殖民理论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节选)恩格斯写的1855年版序言(节选)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第二章生产资本的循环第三章商品资本的循环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第五章流通时间第六章流通费用第二篇资本周转第七章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第八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第九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资本论导读》复习资料整理
名词解释1、私人劳动: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者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劳动产品归私人支配占有。
劳动具有私人性。
2、社会劳动:在社会分工中,每个商品生产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劳动产品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劳动具有社会性。
3、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3、价值: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②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5、交换价值:①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②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价格: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率。
7、具体劳动:在商品生中,人们为了生产满足各种不同需要的商品,要进行各种特定形式的劳动,这种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成为具体劳动。
8、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人类劳动力的支出,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撇开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抽象劳动。
9、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
10、社会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1、简单价值形式(一对一):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即简单价值形式。
12、扩大价值形式(一对多):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其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即扩大价值形式。
13、一般价值形式(多对一):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地、统一地表现在一种商品上,即一般价值形式。
14、货币: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
15、价值尺度: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标准。
16、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17、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18、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
19、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资本论选读最新
第一部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 三、体系结构(本篇三章,全部作了节选)。 • 第一章着重分析商品价值的质和量及其表现形式, 说明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 • 第二章说明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必然结果,揭示货 币的本质。 • 第三章,分析货币的各种职能。 • 四、研究方法:矛盾分析法;历史和逻辑相统一 的方法;分析到综合的方法。
第
一
版
序
言
• 3、《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 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 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这里的生产方式是指 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 • 研究目的: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阶级性。 资产阶级阻碍科学的研究。 • 5、预告《资本论》分卷出版计划及其内容。
《资本论》简介
一、《资本论》的写作过程
1、马克思为什么要研究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过程。 《政治经济学批评》与《资本论》的关系。 3、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二、《资本论》的传播
1、《资本论》在全世界的传播。140多种版本,千年风 云人物、千年伟人。 2、《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蔡尔康、梁启超、马君武、 朱执信、李大钊、陈启修、王慎明、潘东舟、吴半农、 郭大力、王亚南等。
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 • • • (2)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 ①相对价值形式决定等价形式。 ②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对立发展。 (3)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
《〈资本论〉选读》参考资料
《〈资本论〉选读》参考资料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 量商品A =y 量商品B 是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A.G W G --B.W G W --C.G W G '--D.W G W '--22.商品价格由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三、判断并说明理由1.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论(选谈)》教学大纲
《资本论(选读)》教学大纲说明部分:1、课程的性质、任务:《资本论》选读是经济类各专业必修的共同基础理论课,同时也是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的理论课.通过谈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解;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并针对当前经济发展的现实,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有关理论。
2、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资本论》原著的学习,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有关理论的说明,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方法,自觉运用有关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谈课程适用于经济类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学习之用,总学时数为72.由于学时有限只能选择《资本论》1—3卷中的有关章节进行讲解。
4、《资本论》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该课程是财会、统计、工商企业管理、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等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课。
5、使用教材及推荐参考书目:使用教材: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资本论》选读。
主编:汪泽、李萍推荐参考书:(1)陈征《资本论》解说,福建人民出版社。
(2)《资本论》介绍:中央党校出版社。
6、主要教学方法与设备要求: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
正文部分:第一卷:(节选)教学重点:《资本论》写作的历史背景教学难点:《资本论》研究对象和目的学时数:4学时考核要点:《资本论》体系结构《资本论》第一卷的七篇序、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1、《资本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写作情况(了解)2、《资本论》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了解)3、《资本论》的体系和结构(了解)4、《资本论》的影响以及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了解)第一章商品教学重点:商品使用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教学难点:商品拜物教学时数:8学时考核要点:1、具体劳动的特殊性2、劳动二重性的重要意义3、等价形式的特征第一节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本节应了解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2、商品的使用价值3、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4、商品的价值量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第二节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本节应了解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1、研究劳动二重性的重要意义2、生产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具体劳动3、形成价值实体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4、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第三节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本节应了解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第四节商品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本节应了解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1、商品神秘性的产生2、商品拜物教的性质3、商品拜物教的性质产生的根源4、在非商品生产社会里不存在拜物教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4学时)教学重点: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价值形式与拜物教
价值形式与拜物教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他提出了价值形式和拜物教的概念,揭示了商品社会中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
这两个概念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的价值和拜物教的现象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对价值形式和拜物教进行论述。
我们来看看价值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是社会生产的表现形式,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而价值则是指商品所包含的劳动价值。
商品的价值形式是通过商品交换来体现的,而商品交换则是基于等价交换的原则。
也就是说,通过商品交换,人们将各自的劳动产品转化为一种普遍等同物,即劳动价值。
这种劳动价值在商品交换中表现为商品的价值形式,它通过商品的交换关系来表现出来。
这种价值形式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存在的,而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产生的。
这就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的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和劳动价值之间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
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价值形式的揭示上,他还指出,价值形式背后隐藏着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拜物教。
拜物教是指人们对商品表面现象的崇拜和迷信。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通过其价值形式和使用价值形式来表现,这种表现使得人们往往只关注商品的外在表现,而忽略了商品背后的社会关系。
这就导致了人们对商品的崇拜和迷信,将其视为具有神秘力量的东西,进而将其视为社会关系的表现。
这种拜物教的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蔓延开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那么,价值形式和拜物教在现实生活中又是如何表现的呢?从商品的交换关系来看,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往往关注的是商品的价格和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商品的生产条件和社会关系。
这种表现就是价值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体现。
从人们对商品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来看,很多人往往盲目追求名牌商品和奢侈品,将其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忽略了商品背后的社会关系。
这种行为方式就是拜物教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表现。
价值形式和拜物教并不是空洞的理论概念,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的。
读《资本论》心得体会5篇
读《资本论》心得体会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方案、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learning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pla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资本论》心得体会5篇优秀的心得体会能提高我们的思想认知能力,,当我们经历了一次失败或挫折后,写下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从中吸取教训,重新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动,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读《资本论》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资本论》原著选读
一、名词解释: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把他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原有的价值量并没有改变。
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在使用过程中,不经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价值增殖。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常战友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表现。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工作日延长到超过必要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工资:是指雇主或用人单位依据法律法规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本质上市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马克思:“作为价值尺度并因而从自身或公国代表作为流通手段来执行职能的商品,是货币。
”固定资本:是指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工具、厂房等耐用的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属于不变资本的一部分。
流动资本:是指生产资本中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资料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包括全部可变资本和部分不变资本。
社会总资本: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个别资本总和。
利润: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或现象形态,他表现为商品价值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等于商品价值中包含的全部价值。
利息:马克思认为利息实质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在本质上与利润一样,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反映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的关系。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将土地转给他人而获得的收入,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实现形式,资本主义地租是租佃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来自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的一部分,体现两者之间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资本论》(4)
《资本论》(4)第二章交换过程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场去,不能自己去交换。
因此,我们必须找寻它的监护人,商品占有者。
商品是物,所以不能反抗人。
如果它不乐意,人可以使用强力,换句话说,把它拿走。
为了使这些物作为商品彼此发生关系,商品监护人必须作为有自己的意志体现在这些物中的人彼此发生关系,因此,一方只有符合另一方的意志,就是说每一方只有通过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
可见,他们必须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
这种具有契约形式的(不管这种契约是不是用法律固定下来的)法权关系,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这种法权关系或意志关系的内容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在这里,人们彼此只是作为商品的代表即商品占有者而存在。
在研究进程中我们会看到,人们扮演的经济角色不过是经济关系的人格化,人们是作为这种关系的承担者而彼此对立着的。
商品占有者与商品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对商品来说,每个别的商品体只是它本身的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占有者的商品对他没有直接的使用价值。
否则,他就不会把它拿到市场上去。
他的商品对别人有使用价值。
对他来说,他的商品直接有的只是这样的使用价值:它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从而是交换手段。
所以,他愿意让渡他的商品来换取那些使用价值为他所需要的商品。
一切商品对他们的占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占有者是使用价值。
因此,商品必须全面转手。
这种转手就形成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使商品彼此作为价值发生关系并作为价值来实现。
可见,商品在能够作为使用价值实现以前,必须先作为价值来实现。
另一方面,商品在能够作为价值实现以前,必须证明自己是使用价值,因为耗费在商品上的人类劳动,只有耗费在对别人有用的形式上,才能算数。
但是,这种劳动对人是否有用,它的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别人的需要,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得到证明。
每一个商品占有者都只想让渡自己的商品,来换取别种具有能够满足他本人需要的使用价值的商品。
就这一点说,交换对于他只是个人的过程。
《资本论》选读(4) 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LOGO
7. 货币形式
▪ 一个商品(如麻布)在已经执行货币商品职能的商品(如金) 上的简单的相对的价值表现,就是价格形式。因此,麻 布的“价格形式”是:
LOGO
简单价值形式的缺点
▪ 缺点:价值表现的不充分性、胚胎形式与过渡性。
▪ 简单价值形式是不充分的,也是一种胚胎形式,它只有 通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才能成为价格形式。为什么?
▪ 马克思的解释:
▪ “商品A的价值表现在某个商品B上,只是使商品A的价 值同它自己的使用价值区别开来,因此也只是使商品A 同某一种与它自身不同的个别商品发生交换关系,而不 是表现商品A同其他一切商品的质的等同和量的比例。 与一个商品的简单相对价值形式相适应的,是另一个 商品的个别等价形式。所以,在麻布的相对价值表现中, 上衣只是对麻布这一种个别商品来说,具有等价形式或 能直接交换的形式”。
LOGO
简单价值形式的过渡性
▪ 个别的价值形式会自行过渡到更完全的形式, 转化为一个可以不断延长的、不同的简单价值 表现形式。
LOGO
5.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简单价值形式的 总和和扩大。在这其中,一种商品的价值,经 常地表现在一系列的其他商品上。
▪ 实例:20码麻布=1件上衣,或=10磅茶叶,或 =40磅咖啡,或=1夸特小麦,或=2盎司金,
LOGO
5.3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
▪ 缺点:价值表现的无限性、杂乱性与不统一性。
▪ 第一,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是未完成的,因为 它的表现系列永无止境。
▪ 第二,这条锁链形成一幅由互不关联的而且种 类不同的价值表现拼成的五光十色的镶嵌 画。
价值形式与拜物教
价值形式与拜物教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中,价值形式是指商品在市场经济中所具有的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
这种表现形式是由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种属性所构成的。
价值形式从一个侧面来讲,就是商品经过交换之后所得到的价格形式。
价值形式并不是商品本身,在商品交换中,它只是表现出价值所具有的一种形式。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他提到了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这两个概念。
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形式中,除了直接交换之外,货币形式也是重要的一种形式。
从对商品的交换来看,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的最终表现形式。
而“拜物教”是指对物质财富的极端崇拜与追求,认为物质财富是人生最高的价值。
这种观念形成的背景是人们通常对财富的造成、社会地位的提高等感到追求,从而对物质财富表现出一种过分崇拜的态度。
而这种观念本质上是一种对资本主义世界中压迫和不平等的反思。
从两者的表述上看,价值是商品在市场经济中所具有的属性,而拜物教是人们对物质财富过度崇拜的一种观念。
两者之间有何联系呢?从多方面来看,拜物教与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作为广义上的商品,成为了发达市场经济中的财富代表。
这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环境与货币等市场物品息息相关。
从这个角度来讲,人们对待物质财富的过度崇拜背后,暗示着人们对于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形式的认同与承认。
换句话说,价值形式是市场经济之基石,而拜物教则是一个人对价值形式的一种态度表示。
此外,价值形式在市场经济中也有其矛盾性和限制性。
价格的高低被多种因素所影响,其中一些是随市场经济本身的变化而上下浮动的,但是另一些影响则是涉及到个人生活方方面面。
因此,人们对价值形式的评定也与社会、历史、个人等方面息息相关。
从这个角度来说,价值形式作为商品的一种基本属性,本质上是有局限性的。
对于人们对物质财富过度崇拜的现象,也应该看到这一点。
总的来说,价值形式与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过度崇拜之间存在着联系。
市场经济引导了人们价值形式的认同,而拜物教则是一个人在这个认识中的一种态度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价值: 价值: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 然而,只把构成麻布价值的劳动的特殊性表现 出来,是不够的。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 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 凝固的状态中,在对象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要使麻布的价值表现为人类劳动的凝结,就必 须使它表现为一种“对象性”,这种对象性与 麻布本身的物体不同,同时又是麻布与其他商 品所共有的。
LOGO
4.3 等价形式 等价形式的含义:“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就是 它能够与另一个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20码麻布=1件上衣,或20码麻布“值”一件上 衣 等价形式的特点: (1)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面即价值的表现形 式; (2)具体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即抽象劳动的表 现形式; (3)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即社会劳动的表 现形式。
LOGO
简单价值形式的缺点
缺点:价值表现的不充分性、胚胎形式与过渡性。 简单价值形式是不充分的,也是一种胚胎形式,它只有 通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才能成为价格形式。为什么? 马克思的解释: “商品A的价值表现在某个商品B上,只是使商品A的价 值同它自己的使用价值区别开来,因此也只是使商品A 同某一种与它自身不同的个别商品发生交换关系,而不 是表现商品A同其他一切商品的质的等同和量的比例。 与一个商品的简单相对价值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相适应的,是另一个 相对价值形式 商品的个别等价形式 等价形式。所以,在麻布的相对价值表现中, 等价形式 上衣只是对麻布这一种个别商品来说,具有等价形式或 能直接交换的形式”。
LOGO
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 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续) 由此得出结论: (1)一个商品的价值性质是通过该商品与另一 个商品相交换而显露出来的;(这是由价值是 “人类抽象劳动”特性所决定的); (2)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另一个商品的使 用价值上。(这首由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 凝结”特性所决定); (3)一个商品的价值通过另一个不同商品的使 用价值来表现,就使得这种价值表现,具有了 相对价值形式的特性。
LOGO
2.研究商品价值形式的必要性或者重要意义 研究商品价值形式的必要性或者重要意义 对资产阶级社会说来,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 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在浅薄的人看来, 分析这种形式好像是斤斤于一些琐事,这的确是琐事, 但这是显微解剖学所要做的那种琐事。 马克思认为,关于价值形式的发展“对全书来说是太有 决定意义了”。因为“20码麻布=1件上衣这一……最 简单的商品形式……就包含着货币形式的全部秘密,因 此也就包含着萌芽状态的劳动产品的一切资产阶级形式 的全部秘密”。这就是通过价值形式的分析,既可以揭 示货币的起源,又可以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秘密。 我们实际上也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 探索到隐藏在其中的商品价值。现在我们必须回到价值 的这种表现形式。
LOGO
4.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 简单的
含义: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另一个不同商品上(不管 是哪一种商品),就是简单的价值形式,或者简单的价 值表现形式。 实例:20码麻布=1件上衣 或20码麻布“值”一件上衣, 就是一种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在于其单纯与不复杂;个别的在于其不具有一般 性,是用一件个别的商品表现另一件个别的商品的价值; 偶然的就是不经常的,不具有必然性。 但是,“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这个简单的价值 形式中”。
LOGO
4.2.2 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 价值形式不只是要表现价值,而且要表现一定 量的价值,即价值量。例如,用1件上衣来表现 20码麻布的价值量。 价值量的相对表现随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两极价值的变化而变化。麻布或上衣的价值变 化了,价值量的相对表现都要发生变化。这大 致有四种情况: 1.麻布的价值起了变化,上衣的价值不变。 在这种情况下,麻布的相对价值量随麻布价值 的涨落成正比例变化。
LOGO
6.1 价值形式的变化了的性质
在这种价值表现形式中,价值表现所发生的变化或特点 (简单性、统一性、一般性与独立性): “现在,商品价值的表现:1.是简单的,因为都是表 现在惟一的商品上;2.是统一的,因为都是表现在同 一的商品上。它们的价值形式是简单的和共同的,因而 是一般的。 一切无差别人类劳动获得了一个独立的表现形式。“麻 布自身的自然形式是这个世界的共同的价值形态,因此, 麻布能够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换。它的物体形式是当 作一切人类劳动的可以看得见的化身,一般社会的蛹 化”。
LOGO
3.商品的价值为何需要一种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为何需要一种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为何需要一种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对象性不同于快嘴桂嫂,你不知道 对它怎么办。同商品体的可感觉的粗糙的对象 性正好相反,在商晶体的价值对象性中连一个 自然物质原子也没有。因此,每一个商品不管 你怎样颠来倒去,它作为价值物总是不可捉摸 的。 但是如果我们记得,商品只有作为同一的社会 单位即人类劳动的表现才具有价值对象性,因 而它们的价值对象性纯粹是社会的,那么不言 而喻,价值对象性只能在商品同商品的社会关 系中表现出来。
LOGO
相对价值形式量的规定性( 相对价值形式量的规定性(续)
2.麻布的价值不变,上衣的价值起了变 化。在这种情况下,麻布的相对价值量随 上衣价值的涨落成反比例变化。 。 3.生产麻布和上衣的必要劳动量按照同 一方向和同一比例同时发生变化。在这种 情况下,麻布的相对价值量可以保持不变。 4.生产麻布和上衣的必要劳动量按照同 一方向但以不同的程度同时发生变化,或 者按照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
LOGO
4.1价值表现的两级: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价值表现的两级: 价值表现的两级 价值表现:20码麻布=1件上衣 或20码麻布 “值”一件上衣 两级: 20码麻布与1件上衣 麻布通过上衣表现了自己的价值,上衣则成为 这种价值表现的材料。前一个商品其主动作用, 后一个商品起被动作用。 前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或者说处 于相对价值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 后一个商品起等价物的作用,或者说,处于等 等 价形式。 价形式
LOGO
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2010年5月5日 年 月 日
LOGO
本节所讲主要内容
1 2 3 4
价值形式的含义
研究价值形式的重要性
简单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的发展及其根源
LOGO
1.价值形式的含义 价值形式的含义
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使用价值 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商品具有二重形式,即自 然形式(使用价值形式)和价值形式。 本部分所包含的主要问题: (1)研究商品价值形式的必要性或者重要意义? (2)商品的价值为何需要一种表现形式? (3)商品的价值形式是如何从简单的价值形式发 展到货币形式的? 最终:“指明这种货币形式的起源,就是说,探讨 商品价值关系中包含的价值表现,怎样从最简单的 最不明显的样子一直发展到炫目的货币形式。这样, 货币的迷就会随之消失”。
LOGO
4.2 相对价值形式 4.2.1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 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
本部分所要分析的实际上就是,处于相对价值 形式的商品,其价值是如何得以表现的? 实例分析:在20码麻布=1件上衣 或20码麻布 “值”一件上衣实例中,麻布的价值是如何得以 表现的? 首先,在这一价值关系式中,麻布和上衣都包 含着共同的东西——价值。但是,在这其中, 只有麻布的价值得到了表现。 其次,麻布的价值是通过和上衣相交换,将上 衣作为其等价物,或者它“能交换的东西”, 而得形式 在这种价值表现中,等价形式所发生的变化, 或特点(多样性与并列性): 等价形式的多样性与并列性:每一种商品,上 衣、茶叶、小麦、铁等等,都在麻布的价值表 现中充当等价物; 多种不同的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种种不同的商品体中所包含的多种多样的一定 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现在只是一般人类 劳动的同样多种的特殊的实现形式或表现形式。
LOGO
5.3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 缺点:价值表现的无限性、杂乱性与不统一性。 第一,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是未完成的,因为 它的表现系列永无止境。 第二,这条锁链形成一幅由互不关联的而且种 类不同的价值表现拼成的五光十色的镶嵌 画。 第三,人类劳动在这些特殊表现形式的总和中, 获得自己的完全的或者总和的表现形式,但是 它还没有获得统一的表现形式。
LOGO
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的关系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同一价值表现的两 极,一方面它们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不可 分离的,缺少任何一极,商品的价值就无法表 现,商品价值也就没有了表现形式;另一方面 它们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同一:个商 品在同广价值表现中,不能同时具有两种形式 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而且在上述价值 关系中,处于两极的商品的位置是不能互换的。
LOGO
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的含义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价值形式的两级。 相对价值形式:一个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就是 它的价值要由与之相交换的另一个商品来相对 表现的形式; 等价形式:“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就是它能够 与另一个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麻布表现 出它自身的价值存在,实际上是通过上衣能与 它直接交换。因此,……】。
LOGO
4.4 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 在这种价值表现形式中,价值是如何得以表现 的,以及结果: 一个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它表现为交换价值而得 到表现的。 通过价值表现,潜藏在商品中的使用价值和价 值的内部对立,就通过外部对立,即通过两个 商品的关系表现出来了。所以,一个商品的简 单的价值形式,就是该商品中所包含的使用价 值和价值的对立的简单表现形式。
LOGO
5.1 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
在这种价值表现方式中,价值表现所发生的变化或特点 (扩大性与充分性): 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无数不同的使用价值上。“一个商 品例如麻布的价值表现在商品世界的其他无数的元素上, 每一个其他的商晶体都成为反映麻布价值的镜子”。 充分表现出了价值——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一特 性。”这样,商品的价值本身才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 类劳动的凝结。因为形成这个价值的劳动现在十分清楚 地表现为这样一种劳动,其他任何一种人类劳动都与之 等同,而不管其他任何一种劳动具有什么样的自然形式, 即不管它是对象化在上衣、小麦、铁或金等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