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海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届中考复习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有配套答案)

2020届中考复习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有配套答案)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学校班级姓名成绩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5)题。

(共10分)千百年来,从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到人类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万户飞天”。

我们的祖先不断挑战对未知的想象极限,追寻对宇宙探索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始终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人【甲】的序幕。

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开创性、奠基性的①(成就成绩)。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以“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果,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铸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梦想的力量、奋斗的历程。

创造了航天事业发展的“中国奇迹”,也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厚民生福【乙】(zhǐ)提供了强劲动力。

今年,国务院决定把每年的4月24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意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

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

从而形成尊重科学、鼓励探索、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逐梦征程任重道远。

在自主创新中,②(凝结凝聚)中国力量,以航天梦助推中国梦,我们一定能开创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局面。

(1)对填写在横线①②处的词语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成绩②凝聚“奇”字的笔顺是:B、①成绩②凝结“奇”字的笔顺是:C、①成就②凝结“奇”字的笔顺是:D、①成就②凝聚“奇”字的笔顺是:(2)根据文意,在【甲】处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造福人类社会②探索宇宙奥秘③和平利用太空A.③②①B. ③①②C. ②③①D. ②①③(3)形声字,是由表示字义的形旁和表示字音的声旁组成的。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0.06一、基础·运用(14分)1.(1)B(2分)(2)(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中),中华文化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却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括号内的内容可以不写。

“中华文化”1分,“更加”1分)(2分)(3)乙(2分)2.(1)A(2分)(2)将“源远流长”改为“海纳百川”(或“百川归海”“多元开放”“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等)(1分)3.(1)B(选B得2分,选A得1分,选C不得分)(2分)(2)示例一:甲使用楷书书写,字体工整端庄,体现杜甫刚直方正的品格,这首诗将个人的老病孤独和国家战乱的时局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杜甫诗歌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的特点。

示例二:乙使用隶书书写,典雅庄重,古朴的风格是杜甫士大夫精神的象征,这句诗写杜甫在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后,希望天下寒士都得到庇护,是其忧国忧民精神的体现。

示例三:丙使用行书书写,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杜甫青年时代希望登顶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这也是杜甫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的体现。

(书体特点1分,诗句理解1分,表述中能体现“与国家命运联系”或“忧国忧民”“爱国报国”等1分)(3分)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5分)4.千树万树梨花开5.九万里风鹏正举6.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7.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别样红……)(4-7小题共5分。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二)(4分)8.答案示例:①与思念的人(写“情人”“爱人”“亲人”等均可)梦里相见②乐观豁达(共2分。

每空1分)9.D(2分)(三)(8分)10.D(2分)11.甲(2分)12.答案示例一:宋濂面对读书难、从师难、请教难等诸多困难,借书抄书天寒不怠计日以还,百里从师色恭礼至,最终学有所获,体现了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林县人民面临施工困难、粮食不足、物资短缺、技术落后等诸多困难,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建成红旗渠工程,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也是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的体现。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4分)学校策划开展以“多元文明交融与共”为主题的线上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任务.1.(6分)下面是某小组同学为启动仪式准备的发言稿。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文化的融合是异质文化之间相互接触、彼此交流、不断创新和融汇的过程,体现了在互补和互惠关系中寻求平衡的倾向,是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的必然步骤。

【甲】中国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

先秦时期,文明交流仅局限于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但这种交流传播了先进的文明,吸收了周边地区的优秀文化,促使中原文明养成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特点。

西周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都表现出了一种虚怀若谷、广纳百川的气度与胸怀。

自秦汉以来,中外交流的动脉逐渐形成。

西汉张骞西行打通了陆上的丝绸之路,架起了直通亚欧大陆的桥梁。

从此,佛教、琉璃、各种农作物等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瓷器等则传至亚欧各地。

在陆上丝绸之路稳步发展的同时,对外交流的海道也伴随着秦汉时期造船高峰的到来而日渐延伸。

到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船队经过南海诸岛,跨越亚、非两洲,最远可到达非洲赤道以南的东海岸,形成覆盖面更大的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畅通且跨度很大的海上通道,中华传统文化散播于亚、欧、非各地,同时亚、欧、非的文化也不断地传入中国。

【乙】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汲取其他文化精䯝.的重要特点,在葆有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他文化摄取融汇,从容地发展完善自己,形成内容丰富、具有特殊魅力的文化特色。

不同的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丙】在开放中交流,在包容中互生,在创新中发展,文明之花才会在世界舞台上(xu àn)烂绽放。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精䯝.(suí)炫寻: 一一一亅、B.精䯝.(suǐ)绚寻: 一一一亅、C.精䯝.(suí)绚寻: 一一一、亅D.精䯝.(suǐ)炫寻: 一一一、亅(2)“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有:①遍,漫;②填满,遮掩;③更加。

2020年度海淀二模初三语文答案解析

2020年度海淀二模初三语文答案解析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学校策划开展以“多元文明交融与共”为主题的线上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1.下面是某小组同学为启动仪式准备的发言稿。

阅读文段,完成(1)~(3)题。

(6分)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文化的融合是异质文化之间相互接触、彼此交流、不断创新和融汇的过程,体现了在互补和互惠关系中寻求平衡的倾向,是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的必然步骤。

【甲】中国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

先秦时期,文明交流仅局限于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

但这种交流传播了先进的文明,吸收了周边地区的优秀文化, 养成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特点。

西周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 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都表现出了一种虚怀若谷、广纳百川的气度与胸怀。

自秦汉以来, 中外交流的动脉逐渐形成。

西汉张骞西行打通了陆上的丝绸之路, 架起了直通亚欧大陆的桥梁。

从此, 佛教、琉璃、各种农作物等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瓷器等则传至亚欧各地。

在陆上丝绸之路渠道稳步发展的同时, 对外交流的海道也伴随着秦汉时期造船高峰的到来而日渐延伸。

到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时, 中国的船队经过南海诸岛, 跨越亚、非两洲, 最远可到达非洲赤道以南的东海岸, 形成覆盖面更大的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畅通且跨度很大的海上通道, 中华传统文化散播于亚、欧、非各地。

同时亚、欧、非的文化也不断地传入中国。

【乙】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汲取其他文化精髓.的内在特质,在葆有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他文化摄取融汇,从容地完善发展自己,形成内容丰富、具有特殊魅力的文化特色。

不同的文化交相辉,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丙】在开放中交流,在包容中互生,在创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新中发展,文明之花才会在世界舞台上(xuàn)____烂绽放。

(1)这段文字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所写汉字,以及对画线字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精髓.(suí)炫寻:ㄱ一一一亅丶B.精髓.(suǐ)绚寻:ㄱ一一一亅丶C.精髓.(suí)绚寻:ㄱ一一一丶亅D.精髓.(suǐ)炫寻:ㄱ一一一丶亅(2)“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有:○1遍,漫;○2填满,遮掩;○3更加。

09 2020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

09  2020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0.06一、基础·运用(14分)1.(1)B(2分)(2)(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中),中华文化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却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括号内的内容可以不写。

“中华文化”1分,“更加”1分)(2分)(3)乙(2分)2.(1)A(2分)(2)将“源远流长”改为“海纳百川” (或“百川归海”“多元开放”“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等)(1分)3.(1)B(选B得2分,选A得1分,选C不得分)(2分)(2)示例一:甲使用楷书书写,字体工整端庄,体现杜甫刚直方正的品格,这首诗将个人的老病孤独和国家战乱的时局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杜甫诗歌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的特点。

示例二:乙使用隶书书写,典雅庄重,古朴的风格是杜甫士大夫精神的象征,这句诗写杜甫在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后,希望天下寒士都得到庇护,是其忧国忧民精神的体现。

示例三:丙使用行书书写,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杜甫青年时代希望登顶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这也是杜甫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的体现。

(书体特点1分,诗句理解1分,表述中能体现“与国家命运联系”或“忧国忧民”“爱国报国”等1分)(3分)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5分)4.千树万树梨花开5.九万里风鹏正举6.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7.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别样红……)(4-7小题共5分。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二)(4分)8.答案示例:①与思念的人(写“情人”“爱人”“亲人”等均可)梦里相见②乐观豁达(共2分。

每空1分)9.D(2分)(三)(8分)10.D(2分)11.甲(2分)12.答案示例一:宋濂面对读书难、从师难、请教难等诸多困难,借书抄书天寒不怠计日以还,百里从师色恭礼至,最终学有所获,体现了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林县人民面临施工困难、粮食不足、物资短缺、技术落后等诸多困难,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建成红旗渠工程,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也是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的体现。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0年海淀区初三二模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4分)学校策划开展以“多元文明交融与共”为主题的线上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1.下面是某小组同学为启动仪式准备的发言稿。

阅读文段,完成(1)-(3)题。

(6分)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文化的融合是异质文化之间相互接触、彼此交流、不断创新和融汇的过程,体现了在互补和互惠关系中寻求平衡的倾向,是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的必然步骤。

【甲】中国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

先秦时期,文明交流仅局限于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但这种交流传播了先进的文明,吸收了周边地区的优秀文化,促使中原文明养成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特点。

西周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都表现出了一种虚怀若谷、广纳百川的气度与胸怀。

自秦汉以来,中外交流的动脉逐渐形成。

西汉张骞西行打通了陆上的丝绸之路,架起了直通亚欧大陆的桥梁。

从此,佛教、琉璃、各种农作物等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瓷器等则传至亚欧各地。

在陆上丝绸之路稳步发展的同时,对外交流的海道也伴随着秦汉时期造船高峰的到来而日渐延伸。

到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船队经过南海诸岛,跨越亚、非两洲,最远可到达非洲赤道以南的东海岸,形成覆盖面更大的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畅通且跨度很大的海上通道,中华传统文化散播于亚、欧、非各地,同时亚、欧、非的文化也不断地传入中国。

【乙】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汲取其他文化精䯝.的重要特点,在葆有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他文化摄取融汇,从容地发展完善自己,形成内容丰富、具有特殊魅力的文化特色。

不同的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丙】在开放中交流,在包容中互生,在创新中发展,文明之花才会在世界舞台上(xuàn)烂绽放。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精䯝.(suí)炫寻:┐一一一刂丶B.精䯝.(suǐ)绚寻:┐一一一刂丶C.精䯝.(suí)绚寻:┐一一一丶刂D.精䯝.(suǐ)炫寻:┐一一一丶刂(2)“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有:①遍,漫;②填满,遮掩;③更加。

2020年海淀区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

2020年海淀区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
5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 、 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 基础·运用(共14分) 学校策划开展以 “多元文明 交融与共” 为主题的线上探究活动 , 请你完成任务。
l 下面是某小组同学为启动仪式准备的发言稿。 阅读文段, 完成 (1)-(3) 题。(6分)
文明如水, 润物无声。 文化的融合是异质文化之间相互接触、 彼此交流、 不断创新和融汇的
修改: 3 “香远益清一文化的远播” 课题组找到这样一则新闻稿。 阅读文稿, 完成(1)(2)题。(5分)
BBC推出最新纪录片《杜甫一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近日,BBC推出单集58分钟的最新纪录片《杜甫一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在全世界引
起关注, 杜甫

“尽管拥有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诗歌传统, 中国的文学历史却常常被忽视。” 从《卫报》
变化。
【丙】句采用长短句。 短句句式整齐, 节奏明快;长句舒缓, 结尾总结升华, 语调渐趋
昂扬。 2 下面是 “海纳百川
文化的包容” 课题组同学准备的线上交流稿件。 阅读文段, 完成(1)
(2)题。(3分)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特征。 这种包容性体现在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上。 孔子的 “君子和而不同” ,《周易》的 “ 天下一致而百虑, 同归而殊途" , 心 。 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 一
[乙]第@段列举中华文明 “西渐" 和国外设备、 技术引进等事例, 来论证不同文明间的交 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丙]第@段举了日常生活和国际交流中的例子进行对比论证, 突出了交流互鉴对创新发展 的作用, 增强了说服力。
22. 当今世界, 科技创新、 文化教育、 文学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互鉴力度日益加大。请你联系某个 领域中的一个事例, 谈谈交流互鉴的重要性。(2分) 答:

2020届北京中考各区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海淀区)

2020届北京中考各区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海淀区)

2020届北京中考各区语文二模试卷(海淀区)一、基础·运用(共14分)学校策划开展以“多元文明交融与共”为主题的线上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1.下面是某小组同学为启动仪式准备的发言稿。

阅读文段,完成(1)-(3)题。

(6分)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文化的融合是异质文化之间相互接触、彼此交流、不断创新和融汇的过程,体现了在互补和互惠关系中寻求平衡的倾向,是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的必然步骤。

【甲】中国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

先秦时期,文明交流仅局限于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但这种交流传播了先进的文明,吸收了周边地区的优秀文化,促使中原文明养成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特点。

西周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都表现出了一种虚怀若谷、广纳百川的气度与胸怀。

自秦汉以来,中外交流的动脉逐渐形成。

西汉张骞西行打通了陆上的丝绸之路,架起了直通亚欧大陆的桥梁。

从此,佛教、琉璃、各种农作物等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瓷器等则传至亚欧各地。

在陆上丝绸之路稳步发展的同时,对外交流的海道也伴随着秦汉时期造船高峰的到来而日渐延伸。

到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船队经过南海诸岛,跨越亚、非两洲,最远可到达非洲赤道以南的东海岸,形成覆盖面更大的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畅通且跨度很大的海上通道,中华传统文化散播于亚、欧、非各地,同时亚、欧、非的文化也不断地传入中国。

【乙】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汲取其他文化精䯝.的重要特点,在葆有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他文化摄取融汇,从容地发展完善自己,形成内容丰富、具有特殊魅力的文化特色。

不同的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丙】在开放中交流,在包容中互生,在创新中发展,文明之花才会在世界舞台上(xuàn)烂绽放。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精䯝.(suí)炫寻:┐一一一刂丶B.精䯝.(suǐ)绚寻:┐一一一刂丶C.精䯝.(suí)绚寻:┐一一一丶刂D.精䯝.(suǐ)炫寻:┐一一一丶刂(2)“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有:①遍,漫;②填满,遮掩;③更加。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精校版)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精校版)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学校班级姓名成绩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5)题。

(共10分)千百年来,从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到人类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万户飞天”。

我们的祖先不断挑战对未知的想象极限,追寻对宇宙探索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始终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人【甲】的序幕。

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开创性、奠基性的①(成就成绩)。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以“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果,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铸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梦想的力量、奋斗的历程。

创造了航天事业发展的“中国奇迹”,也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厚民生福【乙】(zhǐ)提供了强劲动力。

今年,国务院决定把每年的4月24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意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

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

从而形成尊重科学、鼓励探索、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逐梦征程任重道远。

在自主创新中,②(凝结凝聚)中国力量,以航天梦助推中国梦,我们一定能开创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局面。

(1)对填写在横线①②处的词语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成绩②凝聚“奇”字的笔顺是:B、①成绩②凝结“奇”字的笔顺是:C、①成就②凝结“奇”字的笔顺是:D、①成就②凝聚“奇”字的笔顺是:(2)根据文意,在【甲】处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造福人类社会②探索宇宙奥秘③和平利用太空A.③②①B. ③①②C. ②③①D. ②①③(3)形声字,是由表示字义的形旁和表示字音的声旁组成的。

2020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有答案)

2020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有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0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4分)学校策划开度以“多元又明交殷与关”为主秘的线上援充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1-下面是某小組同学为启动仪式准备的发言稿。

翎5又段,完成(1) - (3)虱(%■)文明如水.润物无声.5tit的融佥是异质文it之间相互挂触、ttfti.it.不断创新和融汇的过私体现了在互补和互惠关系中寻求平衡的倾向.是《.化发展演进浊移的必然步.氣【甲】中国是充明文渔互峯的偽字*.更是身律力行的实成*.先泰时期.充明文渔仅局限于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但这种文it传撬了先i金的《■明.吸敬了用边地区的it秀文化. 促使中原文明券成春于吸敬其传丈化的特点.会周尋秋时期的民蕨融佥.战国时期的心_民王胡很功射.都表現岀了一种成怀若答、广的百川的气度.与腳礼白菸汉以来.中外文注的动脉建淅影戒.西汉张褰西行打通了除上的茨網之架起了直通亚欧大除的桥染.从此. 例敎、珑矯、冬种农作物等传入中国.中国的苔大发明、茨绸、競容导财传至亚欧莎地.在除上丝網之路機步发展的同时.对•外文流的诲适也许極岳泰汉时期造結寄峰的科来而日渐地伸.對明朝切期邱和下西洋时.中国的結队経过血岑诸飯猝越亚、非两洲.£ii*r«达非洲赤證以甫的布诲月.彩成废Jt而更大的诲上受税之路.通泣畅通且猝度很大的海上通iit. 中华传俛丈化龍壜于亚、欧、非冬电.同时亚、欧、非的文勿也不断地传入中国.【乙】大明因文渔而多彩.充明因互筌而申會.“沧海不读点滴.始饨成其大:秦岱不生参石.始能成其齐.”中华传俛丈化具有汲取其传充义椅颁的更卖特点.在条有白身it秀文化佳ft 的基础上.通过拝其他力化雄取融汇.从心发展完昌白巴,形成内54丰富、具有特殊地力的丈化特色.不同的尤化文相輝玦.中华充化历久芬额.这是今天我们快大文化白信的根源.【両】在开放中史正在也公中互生.企创新中发展.充明之花才会在世界索台上(xuan)Utm.<1)给加点字注言、根据拼言与汉字所画线字逐酬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丄哪聞炫寻:1 ------------ -J 'B.哪聞绚寻:1 ------------ -J 'C.哪朝绚寻:1 ------------ 、'D.哪聞炫寻:1 ------------ 、'⑵“弥”在據代汉语河典#中的义项有:蚀,浸;②填海遮掩;③更加。

2020年海淀二模语文试卷解析

2020年海淀二模语文试卷解析

2020年海淀二模语文试卷解析基础运用1、2题解析一、基础·运用1(1)B对比分析:难度相当难易度:低试题解析:髓[suǐ]只有这一个读音绚烂:指浓烈繁华,绚丽多彩。

炫:指光明照耀。

“文明之花“为主语,所以”绚烂“正确。

寻:上下结构,笔顺:横折、横、横、横、竖钩、点学易感悟:考察字音字形笔顺,非常基础。

1(2)3对比分析:难度相当难易度:低试题解析: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此类题型如果遇到不熟悉的词语,要结合前后文语境,带入所选义项验证一下。

学易感悟:常见词语,很简单。

1(3)乙对比分析:难度相当难易度:中试题解析:考察了句子特点和朗读技巧。

乙句是对偶句,所以朗读节奏应该前后一致并且对应。

原句说“读出明显对比变化“不恰当。

学易感悟:掌握朗读相关技巧。

2(1)A对比分析:难度相当难易度:低试题解析:第一处联系上下文语境,一直在围绕中华文化的“多元开放“讨论。

并且”君子和而不同“与”追求共性“不符。

第二处关注后文”社会理想“也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目标,因此”天下为公“更合适。

学易感悟:仔细读文段,结合前后文。

2(2)“源远流长“改为”多元开放“对比分析:难度相当难易度:中试题解析:注意题干要求“作为总结句”,也就是画线句要起到总结上文的作用。

这一段最主要谈论的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多元开放”。

显然画线句没有出现“多元开放”。

把“源远流长”改成“多元开放即可。

学易感悟:认真审题,抓住文段主要内容和中心句。

基础·运用3题解析第3题难易度:中等试题解析:(1)消息、新闻类题型。

该题型一般包括:新闻标题拟写类、新闻信息提取概括类、新闻材料看法类以及综合学习类等题型。

同时可结合书法、对联、病句、成语修辞赏析等其他基础题型进行综合考查。

本题属于根据新闻稿内容补充导语总起句,考查新闻相关内容,属于八年级常规题型,在近三年的海淀二模中首次出现。

导语是消息的核心,导语需要突出文稿中的关键信息,集中呈现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需要提取文稿的主要信息对比三个选项得出答案为B。

北京市海淀区2020年最新中考作文年中考二模语文

北京市海淀区2020年最新中考作文年中考二模语文

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二模)语文(2020.6)整理录入:青峰弦月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粗犷.(guǎng) 哺.育(bǔ) 呜咽.(yè) 牵强.附会(qiǎng)B.暂.时(zàn) 细菌.(jǔn) 琐屑.(xiè) 厚此薄.彼(bó)C.广袤.(mào) 炫.耀(xuàn) 狭隘.(ài) 轩然大波.(pō)D.恣.意(zì) 脸颊.(xiá) 嗤.笑(chī) 断壁残垣.(yuán)2.依据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蔼——心平气和.解释:“和”有“平和、和缓”的意思。

判断:“和蔼”指态度温和,容易接近;“心平气和”指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B.举.措——举.一反三解释:“举”有“举动;提出”的意思。

判断:“举措”指举动、措施;“举一反三”指举出一件事情就可类推而知其他许多事理。

C.当.之无愧——锐不可当.解释:“当”有“承当、承受;阻挡、抵挡”的意思。

判断:“当之无愧”指承当某种称号或荣誉,能够当得起,不用感到惭愧;“锐不可当”指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D.左顾.右盼——三顾.茅庐解释:“顾”有“拜访;转过头看、看”的意思。

判断:“左顾右盼”指拜访朋友时,盼望早点见到;“三顾茅庐”指三次到草庐中去看望他,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个年轻人,因为生活阅历浅,思想不够成熟,作品难免幼稚,可能会贻笑大方....;但其中蕴涵的朝气却是最宝贵的。

B.端午节,我国南方盛行赛龙舟。

竞赛时,各个竞赛队在浪花里随波逐流....,奋勇前进。

C.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激励优秀青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20北京海淀初三二模语文含答案

2020北京海淀初三二模语文含答案

2020北京海淀初三二模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4分)学校策划开展以“多元文明交融与共”为主题的线上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1.下面是某小组同学为启动仪式准备的发言稿。

阅读文段,完成(1)-(3)题。

(6分)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文化的融合是异质文化之间相互接触、彼此交流、不断创新和融汇的过程,体现了在互补和互惠关系中寻求平衡的倾向,是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的必然步骤。

【甲】中国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

先秦时期,文明交流仅局限于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但这种交流传播了先进的文明,吸收了周边地区的优秀文化,促使中原文明养成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特点。

西周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都表现出了一种虚怀若谷、广纳百川的气度与胸怀。

自秦汉以来,中外交流的动脉逐渐形成。

西汉张骞西行打通了陆上的丝绸之路,架起了直通亚欧大陆的桥梁。

从此,佛教、琉璃、各种农作物等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瓷器等则传至亚欧各地。

在陆上丝绸之路稳步发展的同时,对外交流的海道也伴随着秦汉时期造船高峰的到来而日渐延伸。

到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船队经过南海诸岛,跨越亚、非两洲,最远可到达非洲赤道以南的东海岸,形成覆盖面更大的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畅通且跨度很大的海上通道,中华传统文化散播于亚、欧、非各地,同时亚、欧、非的文化也不断地传入中国。

【乙】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汲取其他文化精䯝.的重要特点,在葆有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他文化摄取融汇,从容地发展完善自己,形成内容丰富、具有特殊魅力的文化特色。

不同的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丙】在开放中交流,在包容中互生,在创新中发展,文明之花才会在世界舞台上(xuàn)烂绽放。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精䯝.(suí)炫寻:┐一一一刂丶B.精䯝.(suǐ)绚寻:┐一一一刂丶C.精䯝.(suí)绚寻:┐一一一丶刂D.精䯝.(suǐ)炫寻:┐一一一丶刂(2)“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有:①遍,漫;②填满,遮掩;③更加。

2020北京海淀初三二模语文含答案

2020北京海淀初三二模语文含答案

2020北京海淀初三二模语文含答案2020北京海淀初三二模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4分)学校策划开展以“多元文明交融与共”为主题的线上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1.下面是某小组同学为启动仪式准备的发言稿。

阅读文段,完成(1)-(3)题。

(6分)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文化的融合是异质文化之间相互接触、彼此交流、不断创新和融汇的过程,体现了在互补和互惠关系中寻求平衡的倾向,是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的必然步骤。

甲】中国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

先秦时期,文明交流仅局限于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但这种交流传播了先进的文明,吸收了周边地区的优秀文化,促使中原文明养成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特点。

西周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战国时期的XXX胡服骑射,都表现出了一种虚怀若谷、广纳百川的气度与胸怀。

自秦汉以来,中外交流的动脉逐渐形成。

西汉XXX西行打通了陆上的丝绸之路,架起了直通亚欧大陆的桥梁。

从此,XXX、琉璃、各种农作物等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瓷器等则传至亚欧各地。

在陆上丝绸之路稳步发展的同时,对外交流的海道也伴随着秦汉时期造船高峰的到来而日渐延伸。

到明朝初期XXX下西洋时,中国的船队经过南海诸岛,跨越亚、非两洲,最远可到达非洲赤道以南的东海岸,形成覆盖面更大的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畅通且跨度很大的海上通道,中华传统文化散播于亚、欧、非各地,同时亚、欧、非的文化也不断地传入中国。

乙】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汲取其他文化精䯝的重要特点,在葆有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他文化摄取融汇。

从容地发展完善自己,形成内容丰富、具有特殊魅力的文化特色。

不同的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丙】在开放中交流,在包容中互生,在创新中发展,文明之花才会在世界舞台上(xuàn)烂绽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6.6
一、基础·运用(共22分)
1.(1)D (2)C (3)A (4)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5)示例:我国航天事业不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还将创造更多的奇迹。

(共10分。

共5小题,每小题2分)
2.B(2分)
3.(1)百草丰茂秋风萧瑟(2)会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共6分。

共6空,每空1分,有错字该空不得分)
4.示例:当读到描写古代战争场景的文字时,我脑海中会浮现出英勇将士飞马加鞭,征战沙场,鼓声震天、万箭齐发的画面。

这幅画面又会让我联想到辛弃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诗句。

(共4分。

画面描述,2分;古诗,2分,有错字该句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8分)
5.(1)用(2)赠送(3)同“横”(4)有时
(共4分。

共4空,每空1分)
6.(1)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2)这位先生应当置身在深山幽谷中。

(共2分。

共2小题,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7.示例:①依据木头原来的形状进行雕刻,各有各的情态②根据人物的特点描摹,力求传神
(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8.(1)①李逵②示例:李逵大闹忠义堂
(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
(2)替天行道
(共1分)
(3)示例:刘老汉的女儿被冒充宋江的牛头山强盗抢走。

李逵与燕青到了牛头山,杀死强盗,救回了刘老汉的女儿,并负荆向宋江请罪。

(共2分。

“实情”,1分;“结果”,1分。

意思对即可)
9.(1)①星期五②他获救的那天是星期五
(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
(2)③星期五的父亲④救星期五⑤解救落难船长
(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共8分)
10.①都城②县城
(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
11.示例:“三出阙”一般耸立在帝王居住的宫廷大门前面,有天下独尊之意。

霍光不是帝王,墓前却修建了三出阙,是越级的表现,因此受到非议。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2.从“建筑构件”“等级秩序”“家庭标志”“词语发展”四个方面来回答,意思对即可。

(共4分。

共4点,每点1分)
(二)(共14分)
13.①心不在焉②如释重负
(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
14.示例:1961年,在人类第一次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现场,外星人G找到总设计师庆祝人类探索太空取得的成就,认为这一天标志着人类的真正诞生,并希望将这一天命名为“诞生节”。

(共4分。

能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概述主要内容,意思对即可)
15.示例:情节设计巧妙,小说叙述了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国家探索人类未知世界的两个故事,它们情节相似,但结果不同,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共4分。

从人物设置、情节设计、结构安排等任一角度分析,意思对即可)
16.(1)示例1:我更倾向于科学家对未来的憧憬。

因为科技的发展就是要实现人类的美好梦想,如果2050年中国实现了人机的直接连接,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虚拟世界一定是非常美好的。

示例2:我更倾向于外星人G的描述。

因为当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沉溺在虚拟世界时,曾经成长的智慧文明就会逐渐消失,人类未来的命运令人担忧。

(共4分。

“倾向”,1分;“理由”,3分)
(2)能够提出一个问题,并能作出解答。

(共4分。

“问题”,2分;“解答”,2分)
(三)(共8分)
17.借美国心理学家以大学生为例进行的研究,引出下文对“拙”与“卓”关系的论述。

(共2分。

内容,1分;作用,1分)
18.示例:建功需要“拙”功夫,卓越皆从“拙”开始。

(共2分。

正确阐述二者关系,意思对即可)
19.示例:文章让我懂得了任何成功的取得都离不开日积月累的“拙”劲。

为了在体育中考获得好成绩,无论刮风下雨,我每天都坚持锻炼。

正是这股“拙”劲,让我取得了优异成绩。

(共4分。

理解正确,2分;结合生活实际,2分)
五、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20.评分参考标准:共10分。

内容7分,语言3分。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21.评分参考标准:共40分。

说明:1.没有将题目书写在答题纸上,从总得分中扣2分。

2.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3.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