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的传播过程及其反映
网络谣言和传言的形成和传播机制
网络谣言和传言的形成和传播机制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网络谣言和传言也随之而来。
网络谣言和传言指的是一些没有证据支持、基于虚假或者夸大事实的信息在网络上流传,影响到了个人和社会的诸多方面。
这些消息的传播往往具有不可逆性和病毒式扩散的特点,因此,探讨网络谣言和传言的形成和传播机制,对于维护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谣言和传言的形成原因网络谣言和传言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1、信息需求不对称。
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往往会选择性地接受和传播一些与自己观点或者价值观相符的信息,而对于那些与自己观点或者价值观不符的信息则容易产生排斥甚至拒绝。
2、知识和教育素质低下。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虽然信息获取的渠道非常多,但是有些人却只从单一的、不全面的渠道获取信息,而缺乏科学和严谨的思维方法,很容易就深信不疑。
3、诱因和利益驱动。
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为了迎合公众的需求而制造和传播谣言,因为网络传播的特点,一些谣言很容易形成病毒式扩散。
二、网络谣言和传言的传播机制网络谣言和传言的传播机制,与信息传播的特点和网络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1、黑话效应。
网络上有很多类似于黑话的说法和文化,许多人以黑话的形式,将一些假信息作为真实信息进行扩散。
2、匿名性保护。
网络上使用匿名身份很是常见,这就让那些制造谣言的人可以在网络上毫无顾虑进行捏造和传播,因为他们不用担心法律的惩罚。
3、误信传染。
网络上的信息很容易形成民众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当一些人对网络上的信息容易信以为真,以至于无数人跟随,就形成了谣言和假消息的传播。
4、潜在的效应。
网络传播具有潜在的效应,就是信息在网络上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开来,而且已经到了难以逆转的状态,这也是许多谣言得以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防范网络谣言和传言的途径在如此繁杂的网络谣言和传言信息的传播和影响下,如何有效地防范谣言的产生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1、教育反诈骗。
网络谣言传播
网络谣言传播谣言是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谣言的历史可谓久矣;先秦时代的察传一文曾生动地描绘了谣言传播的奇景:故狗似獗,獗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2谣言中外皆不能幸免;1981年,美国首屈一指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公司――宝洁公司每个月都要接到成千上万个电话,因为外面谣传宝洁公司为了生意兴隆,与魔鬼缔了约,将其利润的百分之十交付给一个信奉撒旦的教派;这个谣言引发了一场特殊的星球大战,形形色色的宗教组织纷纷出场,到处宣扬抵制刊有这个不祥印记的商品;31966年,法国北部鲁昂市谣传该市一家遐迩闻名的服装店是贩卖白人妇女的诱饵,于是威胁的电话纷至沓来,无论女经理如何辟谣,也无济于事;最后她不得不放弃斗争,离开该市,一走了之;4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接触到谣言;八十年代物价不稳定的时候,不时风传某某商品要涨价;人们闻风而动,出现了囤积火柴、食盐的笑话;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谣言又多了一种传播途径――那就是跨越国界与地缘的英特网;在网络上,人人都是消息传播者,过去被排拒在媒体之外的小道消息、八卦、耳语,如今可堂而皇之的公开传播;因为英特网的传播特点,谣言的发展达到了极致;无论从复制的速度和规模来看,谣言的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其杀伤力也更为强大;网络匿名、自由和交互的特点为网民提供了隐藏身份,不必显示任何社会责任感的机会,使得躲藏在网络背后的芸芸众生,没有了面对面的尴尬和法律的顾忌,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垃圾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进行倾泄,于是,网络成了谣言丛生的地方;以下是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为防再有人受骗,请将这封信传给你所认识的人......;类似这样的电子邮件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作者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一封;目前世界网民已达3亿人,越来越多的人即将上网;不过在法律规范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情况下,骗局与谣言充斥网络,其杀伤力已不下于黑客与电脑病毒;有人因此破财、失身、信誉受损、生活饱受干扰,甚至网络也被利用成中伤对手的舞台……网络中最广为人知,受害最深的大谣言,当属肯德基炸鸡;当肯德基炸鸡是用基因工程在大桶中培育的快速成长的无头鸡的电子邮件谣言在世界各地传送时,可以想象,这对肯德基是一个多么大的名誉打击;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对这类耳语一笑置之,并不会信以为真;但研究显示,大多数人甚至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却在网络世界中抱有一种不妨信一次或这很难令人相信,但却值得一试的心态;在美国也有很多专业人士被骗的例子;如网络上一篇广为流传的电子邮件:微软公司拟与美国在线进行一种电子邮件资料测试,如果你把这封信转寄给朋友,你就可以获得245美元的回馈;而你的朋友再将信件转寄出去,你又可得243美元........一名在纽约工作多年的财经记者与德州财务公司一名博士级专业人士,分别将此信寄给多名亲朋好友,他们推荐说,这是非常专业的好朋友寄来的信;但是3个多月过去,他们一毛钱也没有收到;更可怕的是,在长期的网络虚拟社会中待久了,很多网友每天有谣言饥渴症状,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现出十分难受的神情,希望网上出现够份量的谣言,如同吸食海洛因,有了瘾,定期必须吸食一些;网络谣言的破坏性和危害是巨大的;台湾日前公布了一项名为网络10大罪状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外遇、垃圾邮件、网络谣言、网络上瘾症、网络色情、网络并发症、网络赌博、网络购物狂、网络疏离症、网络假民主为网络10大罪状;小而言之,网络谣言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添麻烦;大而言之,诚如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所说:新兴的网络媒体是极重要的战略阵地,对国家安全、社会人心影响巨大,网络上的意识形态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研究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和控制策略,已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谣言与网络谣言:定义与特点一、谣言的几种定义及特点;首先对谣言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人;在二战期间沸沸扬扬的各种谣言及其对部队和人民士气的作用,使很多研究小组对这个题目产生了兴趣;这个领域的两位奠基人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认为,谣言是一个与当时事件相关联的命题,是为了使人相信,一般以口传媒介的方式在人们之间流传,但是却缺乏具体的资料以证实其确切性;5而纳普则认为,谣言是一种旨在使人相信的宣言,它与当前时事相关,在未经官方证实的情况下广泛流传;6彼得森和吉斯特对谣言所下的定义是,谣言是一种在人们之间私下流传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7这三种定义的共同之处是都确认谣言是一种信息,并且是为了使人相信;但缺点是都忽略了谣言所传达的信息中包含的真实性成份,忽略了谣言最后核实的结果;据此,法国学者卡普费雷认为:我们称之为谣言的,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8最著名的对谣言的定义应归功于美国社会学家特·希布塔尼;他认为,谣言是在一群人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9而法国一本相关谣言的刊物在对谣言下定义时,则开宗明义地写道:谣言没有任何根据,这大概才是谣言最难以推翻的定义了10韦伯斯特英文大字典指出,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11,而现代汉语词典上对谣言的定义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还有的人认为:谣言是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虚假消息;12至今还没有出现一个为大家公认的谣言定义和谣言标准,但综合以上形形色色的谣言定义,可以看出谣言有以下特点:一是必须在一定数量的人群中流传,二是必须为众多人相信,三是它是与事实有出入的消息;网络谣言作为谣言的一种,并未脱离谣言的基本特点;之所以称之网络谣言只不过因为其发布及主要传播过程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比起网络时代之前的谣言来,它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出现了跨国、跨洲、跨语言和种族的超大规模传播现象;它的传播速度更为迅速,可以一夜之间到达全球英特网用户;它的产生原因更为多样,出现了国与国之间利用网络谣言进行政治斗争的现象,出现了利用谣言影响股市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它的传播路径更为复杂,出现了网络谣言与口头传播和传统媒体传播交错互动的现象;二、谣言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一个谣言往往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然后就开始迅速繁殖、流传开来;一般来讲,一次完整的谣言传播通常经历了形成期、高潮期和衰退期等三个阶段;在谣言传播的形成期,只有少数人作为谣言的发源地相互议论,随之谣言的传播速度开始加快,迅速传给谣言的次级源地,再传给他人形成一种锁链式传播,这样就进入了谣言传播的形成期;在形成期,谣言的传播速度逐渐加快,谣言很快呈燎原之势,参与传播的人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当谣言为绝大多数公众所接受,传播达到或者接近一种平衡状态,谣言传播就进入到了高潮期;其后,随着谣言重要性的减弱,谣言传播的频率开始下降,谣言传播逐步进入衰退期,直到谣言完全消失;网络谣言的产生和发展比起一般谣言来,又有一些特别之处;网络谣言因为网络传播迅捷、广泛的特点,因而从形成期到高潮期的时间大大缩短;往往在一夜之间,甚至几小时之内,就可以形成声势浩大,跨越国界的谣言;如果说一般的谣言是在疾走,在飞奔的话,那网络谣言就称得上是以超音速的速度翱翔了;而因为网络信息的丰富性,网络谣言从高潮期发展到衰退期的时间往往也很短;从传播速度来看网络谣言呈现一种加速度传播的状态;在这种速度下,网络谣言往往极为短命,上午的谣言下午即消解并不罕见,网络谣言经常处于昙花一现的状态;在网络上,还常常出现谣言与真相并行传播的状态;在过去,谣言与真相往往是相互独立进行传播;谣言在过去是经由人际口头传播进行,而真相往往通过大众传播和传统媒介进行;谣言经由的是私人关系网传播,真相则往往是通过公开渠道发布;到了网络时代,出现了谣言与真相并行公开传播,在同一个舞台竞争的现象;并且因为谣言传播的非理性因素,谣言还常常压倒真相;此外,与口传谣言相比,网络谣言的变种也更为丰富;人们造谣与解释谣言的想象力和天赋在网络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演示;一个谣言从漏洞百出到自圆其说、无懈可击往往不用多久;在网络上上了别人谣言当的人往往会受 quot;启发,炮制出新的谣言并首先选择在网上进行谣言的传播试验,并从谣言的传播中得到某种畸形成就感的满足;谣言既是一种信息的扩散过程,同时又是一种解释和评论的过程;有时即使信息没变,人们对信息赋予的不同解释和评论也能形成谣言的丰富变种;三、谣言的分类:谣言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多种分法;根据谣言的来源来看,可分为有意捏造的谣言和无意讹传的谣言;有意捏造的谣言往往是制造者出于某种利益驱动,针对具体目标和对象炮制出的;而无意讹传的谣言则是因为消息在传递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出现遗漏、颠倒或错误,甚至被传播者进行了任意的增补以自圆其说,这样由虚构、联想和夸张产生的不准确传播,极容易成为谣言的来源;从谣言传播的后果来看,又能分为有害谣言和无害谣言;并非所有的谣言都会造成危害和破坏;有时,谣言能帮助表达民意和了解舆情;比如,近年关于手机实行单向收费的谣言数度流传,实际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的一种期待心理,使得相关方面不得不数度解释,同时在制订未来政策时也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点;在战争中,有时能够从谣言中获取某些隐匿的实情;有时候,谣言的流传能对相关方面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迫使当局做出解释,使公众了解到真相,行使知情权;比如今年五、六月份在水木清华的BBS上谣传四川某地黑社会组织为了报复社会,专门奸杀女大学生,已杀了20个;后来发现,原来确实该市发生了好几起学生被害的案件;从谣言的褒贬色彩来看,谣言可分为黑色谣言、玫瑰色谣言和白色谣言;谣言大多数总是预告坏事、灾害、死亡、背叛:黑色是谣言的主基调;但有时也会出现玫瑰色谣言,上述的手机实行单向收费就是典型的玫瑰色谣言;作者所在高校近期数度传言研究生要涨补助,也属玫瑰色谣言,表达了公众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许,是把欲望当作现实的谣言;也有白色的谣言,即中性色彩的谣言,如某明星要出家,又如网络OICQ上常传的某某地方某某人生了某种病,请把以下信息传给你的20个朋友,你就会成为阳光天使,你在OICQ上的头像就会变为金色;根据谣言的内容来划分,又可分为政治谣言、经济谣言、军事谣言、社会生活谣言和自然现象谣言;政治谣言是相关政治生活的谣言;它是政治权力和政治利益斗争的产物,往往是为了某种政治需要而有意捏造,是对相关政治人物或政治集团的攻击和诽谤;如1998年10月,马来西亚出现网络谣言,有人假冒政府首席秘书阿都哈林的签名,通过国际网络和寄发信件,唆使及煽动公务员反政府;阿都哈林不得不公开辟谣,但因为国际网络散播的谣言无从查究,他并没有报警;经济谣言则是相关经济生活的谣言;它往往与经济利益相关,会直接导致经济上的得益或失利;近年来,利用网络发布谣言,从中捞取好处的事件屡见不鲜;如去年二月,美国一名23岁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发放相关EmulexCorp.科技公司的虚假消息,以致其股价在一天之内大幅下跌六成;另外,一名新泽西州的15岁男孩列别德,用八千美元做本钱,先以低价买入一些不受注意的蚊型股,再利用多个假名在Yahoo的BBS上发表言论吹捧这些股票,从中获利222万港元;军事谣言是相关军事生活和军事行动的谣言;战争年代军事谣言往往此起彼伏;在网络上,军事谣言也并不罕见;前年两岸关系紧张的时候,网上谣言横飞,当时,很多人见面都问,你看到消息了没有两岸的战斗机在海峡上空打起来了,据说,大陆的SU-27战机击落了四架台湾F-16,后来,有两架大陆战机遭到台湾幻影-2000的攻击,几乎被击落……最后,这条让两岸都震惊的消息终于被揭穿是谣言,是江苏某网虫在信息港网站散布的;可笑的是,这样的消息,国内很多著名网站居然不加分析、核实,就连忙转载;社会生活谣言主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这类谣言中最多的要数娱乐界相关大小明星的谣言了;一会儿传这个明星与那个明星有染,一会儿传某明星在闹离婚;这个明星有同性恋嫌疑,那个明星有私生子;又如近来在网络上出现了一封中伤的e-mail,矛头直指被日本女子高中生誉为流行教主的人气女歌手滨崎步,称听了滨崎步的歌会被洗脑变成白痴而这封e-mail在大家以讹传讹的连锁散播之下,谣言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自然现象谣言主要与自然界的特殊现象和宇宙神秘现象相关;比如最常见的外星人谣言;又如因某些异常天气现象而谣传某地要发生自然灾害等谣言;网络是谣言的温床吗――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分析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便利及商机的同时,也会成为犯罪渊薮造成民众伤害;在网络发明以前,谣言主要是通过口头传播的方式经由人际传播而流传的;自从英特网发明以来,谣言似乎找到了最佳的孵化器和生存地,网络谣言生生不息,令人不得不慨叹其强大的生命力;谣言为什么能在网络上恣意而为,像幽灵一样无处不在呢这与谣言的本性相关,也与网络传播匿名、互动、发布和复制过程简单快捷、辐射面广等特点相关;一、网络传播的主要特征;1.英特网的匿名性;13因为在网络上,人们的身份被隐藏,使得人们的行为因失去有效的监督而走向反社会化,在极度膨胀的恶欲指引下在网上做出很多与正常人格背道而驰的行为;网络的虚拟特征使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化了的个人身份可以被任意加以隐藏和改变;这样,在实际生活中散布谣言诽谤他人或与自己利益有冲突的组织机构往往会受到指责的;在网络上,这样的担心变成了多余;既能很多人能通过在网络上散布谣言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又不用担心承担法律和道义上的责任,谣言又怎能不像野草一样蓬勃生长呢2.网络的复制性;网络的复制极端容易;利用电子邮件的群发功能可以在以分秒计算的时间里向成千上万的网民发送相同的一条消息;在口头传播时代,谣言虽快,总还要经过由一个人到两个人,两个人到多个人这样的物理时间阻隔,网络时代,这样的物理防碍也不存有了,谣言一量上网,就以几何倍速向外传播,在以分秒计的时间里到达分布在整个地球上的数亿网民;3.检验网络真实的间接和滞后性;网上发布信息很难进行事前审查过滤,人们在获取信息时也很难根据信息本身进行真伪识别;网络的互动性使得信息的发布不需要取得特定的资格,发布的信息不需经过检查而又无事后追查;信息的发布极为直接而又容易,信息的发布者可以是满腹诗书的学者,也可以是文化不高的农民,可以是法官,也可以是在逃的罪犯;发布信息不再是一件庄重而神圣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真实性往往很难得到保证,而真实性的检验往往需要通过间接的手段加以印证,而且这种检验在时间上往往具有滞后的特征;这便给谣言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时间;从谣言发布到发展到最后被揭穿和消亡有相当的时间人们无从辨别真相;而因为谣言又往往有相当的伪装,相当的欺骗性,人们在被谣言包围而又得不到充足的信息验证真伪时就往往会信假为真;4.网络信息的丰富性造成的信息竞争压力带来信息的夸张性和片面性;网络被称为海量信息的集散地,在网络上争夺眼球变成了一场异常激烈的竞争;谁能得到网民的注意力谁就能得到名和利;这样,很多人就放弃了应有的准则,或者捏造,或者发布半真半假,或者抽取部分事实而不顾,还出现了虚假的标题和真实的内容的现象等等,总之,针对网民的求新求奇心理很多人对信息进行了扭曲和夸大,造成信息的失真和谣言的兴盛;二、网络谣言的主要传播渠道和方式:谣言在网络上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渠道:1.BBS与各类论坛:BBS电子公告版与各大网站上的各类论坛几乎已经成为众人心目中谣言的集散地了;造谣和传谣的活动往往在在上面此起彼伏,一谣未平,一谣又起;在很多人心目中,BBS上的消息可信度极低;很多人喜欢灌水,意即在BBS上发表文章,在即时引起其它在线网友关注时,得到一种创作的成就感和愉悦;不过,并非所有在BBS上和各类论坛上的消息都完全虚假;在清华大学的BBS上,有相当一部分消息事后被证实是真实的;这就使很多网民面对上面的消息,无法完全将之搁置不理;在将信将疑中,谣言得到了巨大的生命力和传播价值,在网下又通过人际口头传播广为人知;2.网络新闻:网络新闻自诞生之日起,就以传播迅速的优势,迅速席卷全球;据统计,时下有超过二成的网民通过网络获取每日最新的新闻,有超过六成的新闻媒体采用英特网技术传输新闻,几乎百分之八十的报社建立了自己的因特网站;如果健康地发展,网络新闻事业一定能够以自身的独到优势,迅速超越以往作为优势媒体的传统媒体;不过,在很多网民心中,网络新闻不只什么时候丧失了自己的可信度,被人们称为谣言新闻;新闻网站往往依赖于网民的自由投稿获得信息,这就造成检验事实真实性的困难;更有很多新闻网站在新闻竞争的过程中往往不顾事实,怎么吸引人怎么写,怎么激动人怎么编,还有的将明明已被证明是不真实但颇具吸引力的传统媒体上的新闻转载,利用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信任提升点击率;3.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具有传输快、复制方便,而又带有私人色彩的特点;利用电子邮件的群发功能,可以使一条信息顷刻间到达成千上万的网民;而私人色彩会使电子邮件显得比一般的消息更为真实;在口头传谣时代持续出现的连锁信谣言,在网络时代化为了连锁电子邮件谣言;请你将收到的这封邮件转发给你的二十个亲友,你就会得到许诺好处,如果不发呢,就威胁会受到惩罚;这样,很多人就觉得发一下电子邮件仅仅举手之劳嘛,何必搞得自己既担忧又不愉快呢于是谣言就这样泛滥成灾;4.OICQ:作为网络聊天的工具,OICQ具有相当的个人化水准;而因为聊天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活动,会增强所传信息的真实色彩,使谣言被误认为是真理;信息的真实性是建立在社会性的基础上的,很多时候它是一种社会价值的判断;OICQ具有模拟真实社会人际交往的特点,极为接近口头传播,这大大增强了它在人们心目中所传信息的可信度;而它又具有电子邮件的某些特点,可以在网上方便地复制,在对方离线时留言等,因此,OICQ也是网络谣言的一个重要传播渠道;三、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纵观形形色色的网络谣言,会发现它既具有口头谣言的特点,又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网络谣言像口头谣言一样,具有阶段性 quot;主题特征,谣言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异特征,以及同一谣言反复出现的特点;主题特征指谣言在某段时间会集中于某个主题,如台湾一度网络流言造成饮食恐慌,出现了吃柠檬虾会产生砒霜、可乐加味精等于FM2蜜饯、金针、果糖含高量二氧化硫,会造成气喘、吃多了猪脖子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吃花枝、鱿鱼就不要吃红萝卜、烤的玉米不能吃,百分之百有毒、吃半熟的蛋会致命、可乐加烤肉等于骨癌等二十二个与饮食相关的网络谣言,引起消费者恐慌,最后台湾政府不得不发布新闻辟谣;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被传谣者加以增删和修改的再创作,使一个谣言出现多个版本;这叫做谣言的变异特征;口传谣言常因记忆缺失或错误及口误等客观原因出现变异现象,而网络谣言因复制的方便,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网络谣言的变异往往是因传播者出于某种主观动机对原始版本加以改变而形成;谣言还有反复性;同一谣言有时会反复出现,销声匿迹一段时间后又卷土重来;比如最近几年里关于手机单向收费的谣言就多次流传,而且每一次还都声势浩大;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公众所关心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疑问没有得到解释,给谣言提供了反复出现的可能;四、网络谣言的主要传播模式;网络谣言传播速度之所以很快,除了因为它的内容吸引人外,还与谣言传播的特殊形态相关;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可抽象为以下几种主要传播模式:1.链状传播;链状是一环扣一环,即谣言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链状传播是谣言传播,也是一切传播的基本模式;链状传播也是口传谣言时代谣言形成的重要原因,因为在链状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误听误传而形成谣言;2.树状传播;树状传播是指谣言从一个人传到几个人,再从几个人分别再传到一定数量的人,像滚雪球一样传递下去,形成一种几何倍数的传播模式;这种模式是比较典型的口传谣言传播模式,网络谣言的传播也建立在这种传播模式的基础上;这种传播模式美国的传播学者曾用葡萄藤来形容谣言的传播;他们发现,葡萄藤传播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反馈性强等特点,呈现出一种双向性、交叉性,其传播覆盖面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
有关谣言的研究报告
有关谣言的研究报告谣言的研究报告引言:谣言是指广泛流传,没有明确证据支持的消息或传言。
它们往往通过口口相传、社交媒体等途径传播,对人们的信任、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本报告将对谣言进行研究,并呈现出谣言的定义、起源、传播方式、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内容。
一、谣言的定义:谣言是指在缺乏确凿证据支持的情况下,通过口耳相传、传媒等渠道传播的消息或信息。
它们通常具有吸引人的特点,以煽动、引起恐慌或误导为目的。
二、谣言的起源:1. 信息不完全或不准确:由于信息的获取有限或者传播媒体的偏见,造成消息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2. 人们的心理需求:个体对未知或不确定的事物产生焦虑和恐惧,往往会倾向于相信那些与自己期望一致的消息。
3. 社会环境:社会动荡、政治斗争、经济危机等环境下,人们往往更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和传播。
三、谣言的传播方式:1. 口耳相传:人们通过口口相传传播信息,往往伴随着信息的扭曲和夸张。
2. 社交媒体: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谣言的传播更为迅速和广泛。
3. 传统媒体:一些传统媒体在报道时未经事实核实,追求热点新闻,助长了谣言的传播。
四、谣言的影响:1. 社会秩序混乱:谣言会煽动恐慌和不安,引发民众群体性事件,扰乱社会秩序。
2. 损害个人和机构声誉:谣言往往对个人和机构造成信任危机,损害其声誉和正当利益。
3. 误导和误解:谣言可能导致公众对特定事物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
4. 公共安全风险:对于公共安全和紧急情况,谣言的传播可能导致人们不当恐慌和混乱,增加应对风险的难度。
五、应对谣言的措施:1. 加强信息教育和媒体素养:公众应提高判断信息真实性的能力,主动辨别和抵制谣言。
2. 完善法律和监管机制:加强对谣言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强互联网监管,规范传媒行为。
3. 加强事实核实和正面信息宣传:媒体和机构应加强事实核实,及时发布真实信息,缓解谣言带来的影响。
4. 协同合作: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应积极合作,共同应对谣言,提高整体的防范能力。
网络谣言的特点和传播渠道及应对措施
网络谣言的特点和传播渠道及应对措施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体味到了这之中的劣势,网络谣言无疑是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谣言,即一种没有根据来由的语言,而网络谣言性质与之相同,不同的是在传播的介质上,借助网络进行传播。
由于网络现今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谣言借助网络传播的速度之快也超出想象,且波及的范围很大,比如突发事件、名人官员、传统背离等,这些现象对网络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社会生活也遭到损害,尤其是当事者所受到的影响是巨大的。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除了网民自身增加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道德品质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外,外部监督管理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网络谣言的特点和传播渠道网络谣言的特点有三:一是变异性,主要是一些散布者的恶意心机而成,由此衍生网络谣言的迷惑性、破坏性和炒作性;二是反复性,有些已经沉默了一段时间的谣言,不久之后便又纷争四起;三是快捷性,只要信息上传网络,传播的快速程度超出想象。
谣言在网络中的传播渠道大约有如下四种。
第一是论坛。
网络论坛已经普及到人们的生活,许多言论在此充斥,不辨真假。
制造谣言和传播谣言似乎乐此不疲,也正是此类原因导致很多人不相信论坛中的一些消息。
但是论坛上的信息并不是全部虚假,一些真实而且具有价值的消息在这种浑浊的环境下被忽略,无法实现,而一些故意造谣热点的谣言却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传播。
第二是网络新闻。
网络的优势在于便捷,这一优势与人们的款节奏生活相匹配,网络新闻成为网民了解世界的首选,媒体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机会,诸多构建了自家网站。
但由于一些新闻网站只为获得浏览量,扩大自身名气,就构造虚假信息,长此以往,人们对网络新闻的真实度不再认可。
第三是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的传播速度很快,而且由于是私人自己发送的,很多情况下会被人信以为真,并且在发出的短时间内便可以涉及范围极广的群体。
一些邮件还带有威胁性言语,使得一些网民在思想的影响下成为其谣言传播的助力。
谣言体现的传播学原理
谣言体现的传播学原理
谣言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消息,它在人群中传播,通常会对个人或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从传播学原理的角度来看,谣言的传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传播的渠道:谣言通常通过口头传播、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渠道传播。
这些渠道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但同时也缺乏信息审核和过滤机制,容易导致谣言的传播。
2. 群体心理和行为:人们在面对不确定的信息时,往往会倾向于相信和传播与自己已有观念和立场相符的信息。
这种群体心理和行为容易导致谣言的传播和放大。
3. 信息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谣言往往涉及到一些模糊和不确定的信息,这些信息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从而促进谣言的传播。
4. 缺乏信息验证机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很难对所有信息进行逐一验证,这就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机会。
5. 社会信任机制的缺失:当社会信任机制缺失时,人们容易对权威信息产生怀疑,从而更容易相信和传播谣言。
为了防止谣言的传播,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审核和过滤机制,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和辨别能力,加强社会信任机制的建设,以及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以遏制谣言的传播。
网络谣言传播的研究过程分析
网络谣言传播的研究过程分析一、研究目的:个人兴趣和社会意义从个人角度来看:我正在准备新闻传播方向的研究生考试,前几天在复习过程中,恰好看到了传播学中关于谣言传播的部分,所以就找到了喻国明教授和其他学者的一些论文。
看了他们的论文之后,有两方面的感受,一个是有些晦涩,一些专有名词、一些大的概念不是很理解。
毕竟我才读本科,这也是正常的现象。
二是关于谣言等传播现象和过程,我自己有一些模糊的想法,却又不能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
看了这些论文后,感觉他们把我的一些想法更加具体,清晰地表达出来了,有很多的收获。
或许这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觉。
恰好有这样一次作业,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收获写出来。
其次,我更加喜欢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有些复杂,充满变化的一门学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学科的丰富于厚重。
而且,我很敬佩拉扎斯菲尔德,欣赏他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态度,他为传播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社会角度来看,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高风险社会和多元社会的时代,再加上互联网的放大作用,谣言会进一步削弱我们的社会凝聚力。
谣言一旦出现,传播速度非常快,几乎达到了“秒传播”的速度,而且传播面广,技术性强,会对社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甚至会引起恐慌。
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谣言的传播机制和过程,有利于减少谣言出现的频率和降低谣言造成的危害。
从学科角度来看,传播学的定义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极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涉及到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传播理论是否能继续发挥作用的问题。
此次网络谣言传播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研究谣言在网络环境下的新特点,继续完善传统的谣言传播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
二、做好文献综述,奠定基础为了完成好对网络谣言传播的研究,必须要观看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学习其他人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研究。
关于网络谣言传播,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取得了研究成果。
我将运用文本分析法,从定义、分类、传播过程、社会影响与治理等几个方面,对网络谣言传播的研究成进行梳理总结。
谣言的传播过程及其反映
些 愿 望得 不 到满 足时 ,就会 产 生埋 怨之 骚 如果 是直接针对埋怨对象 , 就是斥责 , 容 易转 化为谣言 。
谣 言传播 者会 根据 谣 言受众 接 收后
社会体系与条件决定了大众媒介 的多 的行为 来检 验谣 言传 播效 果 ,据 此调 整
者的谣言传播动机 。
2 谣言的类型
利益 , 自行 编 造一 些耸 人 听 闻的假 象并 些 与一 定受 众人 群得 兴 趣有关 ,关 涉到
广为散播 。
他 们 自身 的利 益和需 要 ,即与他 们 构成 某 种价 值关 系 的社会 现 象 ,才会 引 起他
以造 谣者 的动机来划 分谣言 的类型 , 3 谣言 的传播 方式
结果 。 这个 过程是一个历经传播者 、 讯息、 宣传谣言更容易迷惑人 ,造谣者也更理 人群对于 网络有非常大的依赖程度 ,由此 传播 媒 介 、受众 、传 播效 果及 反 馈 的循 直 气壮 。宣 传 型谣 言是 造谣 者为 了实 现 谣言消息很容易通过网络等途径迅速传播。
环过程 。
是 探 寻谣 言起 源 的最 佳方 式 ,也是 划 分
谣 言最常见 的传播方 式是 口头传 播 , 们 的关 心 和注 意 ,才会 促使 他们 对 此表 谣 言类 型 的最 佳标 准 。谣 言可分 为 牢骚 但大众传 播 的效果 比口头传 播更为 明显。 达 自己的看 法 和意见 ,从 而使谣 言传 播 型谣 言 、攻 击 型谣 言 、宣传 型 谣 言、误 大众 传播会达到更广泛 ,更深刻 的效果 。 行为得 以进行 。
定感 ”也 就越 大,受众对会更多地依赖于 程 中能 澄清 相关 信息 ,将事 件 的细节 和
网络谣言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原因分析报告
网络谣言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原因分析报告随着各大社交平台的不断发展,网络谣言时有发酵,涉及公共政策、社会事件、民生问题、医疗健康、教育培训、自然现象、就业形势等各个公众较为关心的领域,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把真相混杂在谣言之中,让人们丧失对真相的辨别能力,加剧了社会恐慌和信任危机。
对于网络上发生的诽谤、侮辱等行为,其对象选择的随机性,让身处网络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有了代入感和恐慌感;网络谣言对被害人本人造成的影响力巨大,对网络社会人们的冲击也很大,让人们失去安全感,形成失序感。
一、典型网络谣言案例1、“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事件事发2020年7月7日,杭州的谷女士如往常一样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某居民小区快递驿站取快递时,被附近便利店店主郎某某偷拍。
随后,郎某某与朋友何某某编造“女子出轨快递小哥”等内容并发至微信群,有人抱着吃瓜、猎奇的心态合并转发了上述内容,还有人为了给自己的公众号赚流量而继续添油加醋,谣言在互联网上扩散并持续发酵。
2020年12月26日,据浙江省检察院通报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事件,郎某某、何某某因网络诽谤他人被余杭警方立案侦查,自诉案件转成公诉案件。
2021年4月,法院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郎某某、何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2、“桃城中学教师猥亵学生”事件2022年2月9日,一自称河北衡水桃城中学学生的用户“XINt”发文称,该校存在违规组织考试、老师体罚或言语侮辱学生等问题,引发网民持续关注。
2月16日起,该校初中部教师猥亵女学生的爆料迅速发酵,界面新闻等网络媒体跟进报道,推高舆情热度。
2月17日,桃城区委区政府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桃城中学。
此后,大量爆料信息涌现舆论场,如网民发布伤口照片控诉是桃城中学老师殴打所致、贵州水城一小学教师殴打学生的视频被冒充为桃城中学、网传桃城中学拿出1.8亿压热搜等,舆论愤慨情绪被层层推高。
2022年2月21日,衡水市公安局桃城分局官微发布调查通报称,桃城中学一学生因被该校教师许某训责心存不满,发布许某猥亵他人的谣言;甘肃网民仇某飞借此赚取流量,编造“猥亵”的聊天记录;一名未成年人受不实言论误导,剪辑制作不实视频并配以“桃城中学”等文字发布。
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分析
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分析
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感性认知:网络谣言往往利用人们对于新鲜、独特事物的好
奇心和兴趣,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关心。
2. 社会传播:网络谣言具有快速传播的特点,往往通过社交媒体、微信等平台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
3. 群体效应:网络谣言往往以群体方式传播,在社交媒体等平
台上,一旦某个人或团体发布了内容,就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评论、
转发、点赞等反应,从而扩大谣言的传播范围。
4. 内容伪装:网络谣言的内容往往具有虚假的信息和观点,同
时也会伪装成为某种真实的事件或是消息,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5. 缺乏可信性来源:网络谣言的内容缺乏可信的来源,往往不
具备真实性和可信度,但是在一定情况下,人们会对这种不确定的
信息进行有限的信任。
6. 强化效应:网络谣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播接受者的态度,因为人们往往会受到记忆强化效应的影响,即在相同信息传递过程中,人们更容易记忆那些具有冲突性和碰撞性质的内容,从而加深
错误信息的印象赢得更多的注意。
通过以上机制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要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网络状态下的辨识能力,以及加
强对于社交媒体的监管和管理。
这样,方可有效减少网络谣言的影
响和影响范围。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产生演变及控制路径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产生演变及控制路径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已成为一个难以忽视的社会现象。
网络谣言不仅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和利益,还对社会治理和舆论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谣言的产生、演变及控制路径。
网络谣言产生的两大原因网络谣言的产生有两大原因:信息不对称和传播途径。
信息不对称是指一些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产生和传播,是因为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存在着不对称的现象。
这种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信息的可信度和信息的真实性上。
即使是在传媒时代,很多人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是有限的。
而在如今的自媒体时代,信息的获取更容易受到限制,人们更容易接触到一些虚假信息,从而产生网络谣言。
传播途径是指一些谣言之所以能够迅速传播,是因为网络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比传统媒体更快。
任何一个人只要有一个社交媒体账号,就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群甚至QQ空间等途径,将虚假的消息迅速传播出去。
网络谣言的演变过程1. 传播阶段:谣言产生后很快就会有人在社交网络上进行传播。
在初始传播阶段,谣言会通过一个小圈子传播。
如果这些人相信这个谣言,他们就会进一步将其传播给他们的朋友或跟随者。
2. 扩散阶段:如果谣言传播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就很可能通过大众传媒达到许多人。
此时,谣言开始扩散到一个更广泛的受众。
3. 强化阶段:在扩散阶段后,谣言会开始进一步被强化和加强。
这通常是通过与一些当前新闻或事件相结合来实现的。
这些谣言所包含的信息,可能会被其他监察机构或媒体机构加以确认或辟谣,但由于无法获得同样广泛的传达范围,仍可能继续得到信仰。
4. 平衡阶段:一旦谣言在扩散中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它也就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
这意味着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通过媒体和其他机构去掉的信息。
在这个阶段,很多人已经相信了这个消息,并开始广泛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和传递。
要控制网络谣言,需要协同应对该问题,而非由单一机构采取措施控制。
以下是网络谣言控制的路径:1. 加强技术手段,构建监测机制:要控制网络谣言,必须依赖技术手段和机制。
谣言传播机制研究报告
谣言传播机制研究报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谣言如影随形,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常常令人咋舌。
深入研究谣言的传播机制,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保障公众的知情权都具有重要意义。
谣言,简单来说,是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它的产生往往源于多种因素,如信息的不确定性、公众的焦虑和恐惧、利益驱动等。
而谣言的传播则像是一场病毒式的扩散,借助各种渠道和方式迅速蔓延。
一、谣言传播的渠道1、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如今已成为谣言传播的主要阵地。
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用户众多,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一条谣言一旦在这些平台上发布,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大量转发和评论,从而迅速扩散。
2、口口相传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传递信息。
谣言在这种口口相传的过程中可能被不断加工和夸大,其传播范围也会逐渐扩大。
3、传统媒体尽管传统媒体在发布信息时通常会经过严格的审核,但有时也可能因误传或被误导而传播谣言。
二、谣言传播的心理因素1、好奇心人们对于新奇、未知的事物往往充满好奇,当听到一则引人入胜的谣言时,这种好奇心会驱使他们去传播。
2、恐惧和焦虑当面临可能威胁到自身安全或利益的情况时,人们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
谣言如果与这些情绪相关,就更容易被传播,因为人们希望通过传播来获取更多的信息以缓解不安。
3、从众心理在群体中,个体往往会受到多数人的影响。
当看到周围的人都在传播一则谣言时,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加入其中,认为“大家都这么说,应该是真的”。
三、谣言传播的社会环境因素1、突发事件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往往不充分、不及时,这就给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土壤。
2、社会信任缺失当社会信任度较低时,人们对官方发布的信息持怀疑态度,更容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谣言。
3、信息不对称在某些领域,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公众对相关信息了解不足,导致容易被谣言误导。
四、谣言的传播模式1、链状传播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传播模式,谣言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依次类推,形成一条传播链。
《谣言》的现实回应及其对策建议——以北京市为例
范自我管理的美好愿景结束了 《 谣言》 。
二、《 谣言》的现实回应
一谣言的观点概述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卡斯?r?桑斯坦在就任奥巴马政府信息与规制事务办公室主任时曾出版谣言一书该书以大量学术成果与实务经验为论据全面论述了谣言传播的规律辟谣失败的原因以及谣言治理的路径得出了许多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观点
国 家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2 01 3.1
公 辩 誓 理 与 行 政 改 覃
善 。在 现 实 与理 论 的 反 复 磨 合 中,提 出一 些 治理 网络 谣 言 的 对 策与 建 议 。
[ 关 键 词 ] 微 博 准入 ;谣 言 传播 预判 ;辟 谣 指 南 ;谣 言 防控 [ 中 图分 类号 ] D 6 3 0 [ 文 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1 0 0 8— 9 3 1 4( 2 0 1 3 )0 1— 0 0 3 7— 0 7
《 谣言》的 现实回应及 其对策 建议
以北 京 市 为例
熊 炎
( 北 京 市 社 会 科 学 院 ,北 京 1 0 0 1 0 1 )
[ 摘 要 ] 自微 博 客 等 网络 技 术 新 应 用诞 生 以 来 ,每 天 裂 变 式 滋 生 的 网络 谣 言 就 一 直 困恼 着人 们 。 美 国 著 名 学 者 桑斯 坦 曾通 过 《 谣 言》 一 书 向我 们 描 述 了微 博 时代 谣 言传 播 与 治 理 的 规 律 ,这 些 规 律 在 北 京 市谣 言传 播 与 治理 的 现 实 中得 到 了 回应 ,这 其 中 既 有 对 规 律 的 验 证 与 诠 释 、也 有 对 规 律 的 补 充 与 完
谣言的发展以及其传播方式:从信源角度的解读
谣言的发展以及其传播方式:从信源角度的解读摘要:在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谣言的产生和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在中国古代,谣言与战争和政治是一体的,由于通讯并不发达,所以大多数谣言是有心人故意散布出去、为了迷惑引导百姓或当政的领导者,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谣言通常是社会存在和发展自发的产物,其中的原因是谣言生存的土壤。
除去部分人为蓄意制造的散布的谣言,社会信息在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就会衍生出谣言。
关键词:谣言信源的可信度谣言的传播谣言的传播效果The rumor‟s development and its mod e of transmission: by sources of informationAbstract: Throughout history, there is a clear periodicity of the rumor . In ancient China, the rumor of war and politics was a whole one, because the communication was not developed, so most of rumors were deliberately spread out by caring people, in order to confuse leaders or common people to achieve their purpose. Rumors are usually spontaneous production of social existenc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ason is soil of rumor survival. Apart from being spread by the man deliberately, rumors would be generated in the society which is full of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Keywords: rumor credibility of informational sources the spread of rumors The effect of the spread of rumors一、中国古代谣言传播方式及效果影响1.古代谣言的产生及形式近现代人们所说的“谣言”在中国古代其实有着不同的意义与形式,古代的人对谣言进行了艺术加工,就变成了“童谣”与“谶纬”。
传播学理论——关于谣言的案例分析
传播学理论——关于谣言的案例分析关于谣言的案例分析谣言实例一:自从非典型肺炎在国内蔓延以来,有关这种传染病的信息也铺天盖地向人们涌来。
其中有疾病预防知识、各地的感染人数、死亡人数等等。
大众对这些信息的获得有助于对该疾病的了解和预防。
但是,其中也有些信息属夸大之辞,缺乏具体资料证实其确切性,即属于谣言。
谣言也是一种信息,赋予与现实有关的某人或某事一些新的因素,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相信。
比如前段时间广泛流传的“北京要封城,全城的人不许进、不许出”之类的信息。
这些信息的流传更加大了大众的恐慌。
谣言实例二:禽流感谣言的浮起与终结,先说来自国际的一些猜测与谣言。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载文称禽流感爆发的源头可能在中国,而且从去年就开始了。
2月2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称中国有人间禽流感病例发生。
再说国内有关禽流感的一些谣言。
有的人无端认为,禽流感发生,所有的鸡鸭等禽只就不能吃,甚至鸡蛋也不能吃,羽绒服羽绒被也不能用,好像全都着了病毒。
等等。
然而,这些说法毫无根据,是不尊重科学、无中生有、不负责任的。
谣言如果不及时消除,它的迅速扩散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时甚于病毒。
谣言出现的原因: 谣言的兴起首先是存在一项扰乱人心的事实。
专家的言论对谣言的生成具有很大作用。
无意间听到的信息也可以成为谣言而传播。
无恶意发表的未经证实的信息也可以成为谣言。
人们的想象和对信息的误解也是谣言的源泉。
谣言的起因,在于人们对于有关事情的不了解,却又想急于弄清原因,一些人就会听风就是雨,更多地掺杂进自己不正确的理解与想象,把不相干的事情无端联系起来,捏造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另一方面,“大道”消息不畅,就会导致小道消息不胫而走。
同时,也有极少数人惟恐天下不乱,胡乱猜想,别有用心。
有些西方媒体常常就喜欢炮制毫无根据的猜测,往往是持有偏见,戴有色眼镜看问题。
精神分析人士认为:人们迷恋谣言,因为谣言能给人一种满足感和优越感。
传播谣言的人总是把其看作别人不知道的秘密,当他们向别人传述时,常会得到对方的赞赏和羡慕。
“叫魂”谣言的传播过程及启示
"既为僧道又非俗人"的"失业男女"在寺庙庵观里勾引为匪、花销寺产,过着地下生活。 [IJ 这些"流民"是社区 动荡、人民内心不安定的重要原困一一他们一般不必担忧士地、住所、家庭,而懒惰地靠不断游走和乞讨活命。 这些社会下层人士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装神弄鬼、满嘴胡话,带着"妖术"四处流动,成为叫魂案 太 肆蔓延的重 要媒介。
二、谣言及其传播周期 《韦伯斯特英文大字典》中对谣言的定义为"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
闲话、传闻或舆论。" [2] 其中有两个关键词,即"未经证实"与"传闻",而 1768 年"妖术大恐慌"事件正符合这
两点特征。叫魂犯是否真的剪人发辫、招人魂魄并元证据可考,没有人真正见识过叫魂。叫魂事件数量不断 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内容越发荒诞,具有明显的"蝴蝶效应"。
[收稿日期]却18 -01-07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企第 63 批面 上资助获资项目 " 失地农民与城市适应研究 "(2018M631991 ) 。 [作者简介 1 何秋红 (1981- ),女 , 讲师 ,博士, 从事新闻社会学研究。
• 198 •
代代相传的迷信与妖术的堆积是"妖术大恐慌"事件滋生蔓延的温床。迷信一般是指人们对事物盲目的 信仰与崇敬,以及与这些情感相关的一系列项目活动;而妖术迷信特指人们相信妖术存在,并由此产生的一系 列活动,如对一直昏睡的孩子进行"唤魂"等仪式。民间有世代流传的妖术迷信文化,这种文化坚固地藏在人 们的潜意识中。虽然人们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潜意识,然而外界一旦出现"挑衅"的力量便会不断生长壮大。 这股力量强大到超出人们的约束范围时,这些潜意识将全部倾涌而出。这股力量便是关于妖术的谣言,时间 和历史则是力量累积、壮大的能量来源。
谣言体现的传播学原理
谣言体现的传播学原理
谣言在传播学中体现了多种原理,包括社会认知理论、信息加
工理论、传播网络理论等。
首先,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在接收和
传播信息时会受到自己的认知和情感因素的影响。
当人们面对不确
定的情况或信息缺乏时,他们会倾向于相信并传播谣言,因为谣言
往往能够填补信息的空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需求。
其次,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们在接收和传播信息时会受到自己
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影响。
谣言往往会利用情感化、简化和符号化的
手段来吸引人们的注意,从而更容易在传播过程中被接受和传播。
此外,传播网络理论指出,人们的社交网络结构和传播渠道也会影
响谣言的传播。
在社交网络中,信息往往通过强关系和弱关系传播,而谣言往往会通过弱关系传播得更快更广。
除此之外,谣言还体现了传播学中的媒介效应理论和口碑传播
理论。
媒介效应理论指出,媒体在信息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现
代社交媒体的兴起更加便利了谣言的传播。
口碑传播理论认为,口
口相传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谣言往往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
迅速传播。
总的来说,谣言体现了传播学中的多种原理,包括社会认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传播网络理论、媒介效应理论和口碑传播理论。
这些原理共同影响着谣言在社会中的传播和接受。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产生演变及控制路径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产生演变及控制路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自媒体时代迅速到来。
自媒体的出现给每个人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渠道,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和便捷。
自媒体的兴起也导致了网络谣言的大量产生和传播,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网络谣言的产生演变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谣言产生。
网络谣言的产生与现实生活中的传统谣言有相似之处,都是因为信息不准确或者缺乏证据而产生的。
但网络谣言的产生更多是由于自媒体平台上信息发布的快速和广泛,导致信息猜测、传言和虚假新闻的出现。
第二阶段是谣言传播。
自媒体平台的特点是信息传播快、覆盖面广,使得谣言可以迅速在网络上传播。
个人粉丝的聚集和传播能力也加剧了谣言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社交媒体的用户行为,也让谣言往往以一种更加引人注目和吸引人的方式进行传播。
第三阶段是谣言影响。
网络谣言的传播不仅会扰乱社会秩序,还可能对个人和组织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谣言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名誉受损,或者对企业品牌形象造成严重影响。
谣言传播还可能对社会舆论造成影响,对公共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网络谣言的控制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完善网络法律法规。
加强对网络谣言行为的法律监管,明确网络谣言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
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监管,建立更加严格的信息审核机制,及时清理和封禁存在谣言传播行为的账号。
第二,加强网络素质教育。
通过开展网络素质教育,提高公众对于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和判断力,提醒公众在网络上发布和转发信息时要谨慎,增强对于信息真实性的辨别能力。
第四,加强社交媒体的管控。
社交媒体平台应当加强对于谣言信息的监测和清理,建立有效的谣言监测和处理机制,及时封锁谣言传播源。
社交媒体平台也应当加强用户行为的监管,禁止用户传播谣言,并对传播谣言行为进行处罚。
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是自媒体时代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网络谣言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监管的力量,更需要个人和社会共同参与。
谣言的形成及传播
前沿报告【谣言出没,请注意】青年记者·2011年5月上谣言的形成及传播● 唐 晨灾难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直接的经济损失,更有可能产生一些社会心理学效应,使得人们在应对灾难的同时,又陷入种种困扰。
而谣言的产生及其带来的后果,就是这些效应的重要体现。
日本震后不久,在一些谣言的蛊惑下,人们开始疯狂地抢购食盐和碘片。
超市、商场、药店都出现了相关商品药品的脱销。
笔者了解到,这种现象并不仅限于我国,包括日本、韩国、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此类恐慌性的购买行为。
那么,这其中蕴涵了哪些心理学原理?谣言从产生到终结,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谣言的内涵:事件的受关注度和信息的模糊性早在上世纪4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就对谣言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界定。
谣言的基本原理就是相应的事件对个体的重要性乘以事件相关信息的模糊性。
转化为公式,即:谣言=事件重要性×信息模糊性。
①根据一般的数学法则,我们可以推知:在事件重要性或者信息模糊性任一项为零的情况下,它们的乘积为零,谣言不会产生。
如果事件不重要,那么不管信息清晰与模糊,人们都不会重视,谣言即便产生也不会广泛传播。
但是如果发生了重要事件(一般指自然灾害、战争等社会热点事件),并且在大众对事件的具体信息了解程度不够的情况下,谣言就非常容易产生,并且迅速传播,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在获得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掺杂自己的偏好、感情、主观判断等因素,再加上一些曲解、遗忘或错误记忆,在谣言“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过程中,极易被进一步扭曲。
由于谣言是建立在模糊的信息基础上的,所以谣言的开端往往是虚假、错误的。
并且,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会被不同的传播者予以一定程度的认知加工和信息重组,从而导致谣言越传越离谱,甚至完全颠倒是非。
②所以,谣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谣言的基础是对相关事件的高度关注和对模糊信息的片面认知而产生的虚假信息,人们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对片面认知的加工重组,使得谣言的内容更加失实。
2谣言是怎样传播的练习题
2谣言是怎样传播的练习题
谣言是指无根据的、错误的或具有欺骗性质的信息,它们可以迅速传播并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下面是一些关于谣言传播的练题,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谣言传播的过程和影响。
1. 谣言通常是如何开始传播的?
通常情况下,谣言是通过口头传播、社交媒体平台、新闻传媒或消息应用程序等渠道开始传播的。
有时候,人们也会通过传单、传媒或邮件等方式传播谣言。
2. 谣言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谣言传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人们的好奇心、不完全准确的信息获取、舆论传媒的偏向性等。
另外,一些人也可能故意制造谣言来达到某种目的,如引发恐慌、破坏他人形象等。
3. 谣言传播的过程是怎样的?
谣言传播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传播者接触到谣言内容,然后传播者会将谣言通过口头、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给
其他人。
接收者在收到谣言后,可能会相信并进一步传播,形成一个传播链条。
4. 谣言传播的影响有哪些?
谣言传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社会恐慌、公众对某个群体或事件的误解、信任破裂等。
谣言还可能对个人和组织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商业和社会的发展。
5. 如何有效应对谣言传播?
应对谣言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教育公众媒体素养,提高人们对谣言的辨别能力,及时发布准确信息来回应谣言,以及建立有效的网络监管机制等。
以上是关于谣言传播的练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谣言的传播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遏制和纠正谣言,共同维护一个健康的信息环境。
参考资料:
- 杨海波,吴乐乐,谣言及其传播机制研究综述,新闻记者,2019年03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谣言的传播过程是一个历经传播者、讯息、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及反馈的循环过程。
谣言可分为牢骚型谣言、攻击型谣言、宣传型谣言、误解型谣言与牟利型谣言等。
泛化的弱势心态、科学知识的欠缺、商业利益的驱动等都是谣言滋生的动因。
谣言将伴随人类社会始终,并常常产生着严重的负面效应。
政府需要依据职责增强职责执行力,展现公信力才能做到真正整治负面谣言的传播。
关键词:谣言;传播过程;公信力
谣言是指非正式(非官方)的、未经认可的话语,是某个传播系统中历经若干发展阶段而未加证实之信息的最终结果。
这个过程是一个历经传播者、讯息、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及反馈的循环过程。
1 谣言的成因
造谣者是谣言的始作俑者,造谣者会根据自身的各种目的而传播谣言,使至多数谣言都产生恶劣的影响。
造谣者对于谣言而言产生的绝对的作用。
造谣者的自我形象、个性结构、所在群体、社会环境、来自媒介的压力和约束及来自讯息的压力和约束等方面影响了造谣者的谣言传播动机。
2 谣言的类型
以造谣者的动机来划分谣言的类型,是探寻谣言起源的最佳方式,也是划分谣言类型的最佳标准。
谣言可分为牢骚型谣言、攻击型谣言、宣传型谣言、误解型谣言与牟利型谣言等。
当人们的某些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埋怨之感,表现出来的埋怨就是牢骚,这种牢骚如果是直接针对埋怨对象,就是斥责,诉苦;但若不直接面对埋怨对象,就很容易转化为谣言。
牢骚型谣言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此类型的造谣者多数没有明显的造谣目的。
攻击型谣言则与之不同。
攻击型谣言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已经确定的攻击对象。
并且攻击型谣言在造谣之前都已经对攻击对象与其所在环境有着深刻的了解。
以了解攻击对象的构成、需要及行为等,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某种谣言,以此来达到伤害攻击对象的目的。
与攻击型谣言的消极攻击目的相比,宣传谣言更容易迷惑人,造谣者也更理直气壮。
宣传型谣言是造谣者为了实现某种积极的政治性、社会性目标而编造的谣言。
宣传型谣言具有企图影响谣言受众的目的,因此,这种谣言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
有时造谣者没有自己的主观造谣意图,只是根据社会上或自然上出现的某种偶然现象而进行了缺乏自身判断力的错误认识,形成误解型谣言。
牟利型谣言是造谣者为了谋求个人的出名或经济利益,自行编造一些耸人听闻的假象并广为散播。
3 谣言的传播方式
谣言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口头传播,但大众传播的效果比口头传播更为明显。
大众传播会达到更广泛,更深刻的效果。
由此谣言的传播会借助大众媒介。
谣言传播者会根据谣言受众接收后的行为来检验谣言传播效果,据此调整和规划目前和未来的谣言传播行为。
谣言的产生诸多事基于对重要事件的关注和相关信息的模糊。
如果在谣言传播过程中能澄清相关信息,将事件的细节和真相公之于众,则谣言会被直接消除。
如在谣言传播过程中政府部门对重大事件的信息公布会直接消除相关事件的谣言。
如谣言传播过程中选中的大众媒介破除谣言或禁止谣言的传播继续,则谣言也会被消除。
4 谣言传播的反映
当今社会诸多谣言的传播过程反映了在人们的生活结构中充斥着不安全感与不确定感,无法忍受的恐惧、焦虑、无望和无力等负面的情绪都充斥在人们的心理。
这些负面情绪导致了人们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的加深,这些负面情绪从个人传播到群体后,导致人们缺乏自我
的判断力,而不知道正确的反应、适当的行为以及正确的观点都是什么,从而盲目跟随他人的选择,行为也跟随收到他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