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果蔬酶促褐变的控制及护色实验
果蔬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防止措施研究发展
果蔬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防止措施研究发展摘要:果蔬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会发生酶促褐变现象,主要表现为果蔬颜色的变化,直接导致了营养的损失,对口感、质地也有所影响。
果蔬的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对于褐变抑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酶促褐变原因自由基伤害假说自由基袭击生物大分子和膜脂,会导致膜脂过氧化加剧,膜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膜透性增大,进而导致代谢障碍和膜系统的破坏和解体。
正常情况下,由于机体内存在防御系统,故自由基代谢保持平衡。
但在干旱、高盐分、SO2、O3、低温或水分亏缺时,由于自由基产生过多,此时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平衡体系被打破,会导致植物细胞受到伤害,从而引起褐变的发生。
保护酶系统假说通常情况下,植物组织中有较高的还原势,正常的氧化还原代谢平衡使氧化形成的醌类物质通过还原氧化或转化而未聚和。
保护酶系统包括两类物质:一是氧化酶系统,主要有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它们可以清除自由基、活性氧,以防止其对细胞膜的攻击,防止膜脂过氧化;二是抗氧化酶系统,主要有谷胱甘肽还原酶(GSH)、抗坏血酸(ASA)、维生素E(VE),类胡萝卜素(Car)、细胞色素f(Cytf)、氢醌和含硒化合物等,它们能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也可以作为抗氧化剂,对酚类物质的氧化起抑制作用。
在逆境下,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三者作用失调,导致H2O2积累,从而引起褐变的发生比较权威的说法还是在果蔬加工过程中,完整细胞中酚类化合物和醌类化合物之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由于空气中氧的侵入和原果蔬中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多酚类物质被氧化成邻醌,然后,在酚羟基酶作用下进行二次羟基化作用,生成三羟基化合物,邻醌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可将三羟基化合物氧化成羟基醌,羟基醌进一步聚合而由红色变为褐色,最后变成黑褐色的黑色素物质。
多酚氧化酶PPO的结构特性PPO是一种含有Cu2+离子的结构蛋白,可以催化酚类上的羟基,使之转化为醌或催化多酚类变为氧合醌。
果蔬酶促褐变的防止
非酶褐变与果蔬酶促褐变的防止实验报告14级食品质量与安全1班温紫君 201430520122一、实验目的通过焦糖的制备及羰氨反应来了解非酶褐变以及焦糖的性质与用途。
通过蔬菜加工中热烫等前处理方法和加异抗坏血酸钠等护色实验,初步掌握蔬菜加工中护色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褐变反应是食品加工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种变色现象,按其发生机制分为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两大类。
非酶褐变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当还原糖与氨基酸混合在一起加热时会形成褐色“类黑色素”,该反应称为羰氨反应,又称“美拉德反应”。
非还原糖在不发生水解的条件下不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2.糖类在无氨基化合物存在下加热到其熔点以上,也会生成黑褐色的色素物质,这种作用称为焦糖化作用。
3.柑桔类果汁在贮藏过程中色泽变暗,放出二氧化碳,抗坏血酸含量降低,这是由于抗坏血酸自动氧化而产生的褐变。
酶促褐变是发生在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的由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反应过程。
果蔬发生酶促褐变后,产品颜色发暗。
为保护果蔬原有色泽,往往先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使酶钝化的热烫过程,从而达到护色的目的。
除热烫外,也可通过控制酸度、添加抗氧化剂(如异抗坏血酸钠)、亚硫酸盐类物质(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来抑制酶活性和隔绝氧等方法来防止和抑制酶促褐变。
三、操作步骤(一)非酶褐变1、焦糖的制备称取蔗糖25g放入蒸发皿中,加入1ml水,在电炉上加热到150℃左右,关去电源,温度上升至190~195℃,恒温10min左右,呈深褐色,稍冷后,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冷却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定容。
2、比色分别吸取上述10%焦糖溶液5ml,分别稀释至50ml,成为1%焦糖溶液。
吸取上述1%焦糖溶液,按下表在试管中混匀各种所需物质,然后在721型分光光度计上以520nm比色测定,记录光密度,根据光密度的大小比较不同情况下焦糖的色泽。
试剂编号1%焦糖(ml)水(ml)NaCl(g)6%HAc(ml)95%乙醇(ml)光密度1 5 52 5 5 1.83 5 54 5 53、简单组分的美拉德反应(1)取3支试管,各加25%葡萄糖溶液和25%甘氨酸溶液5滴。
果蔬酶促褐变的控制及护色实验
实验蔬菜加工中护色实验与果蔬酶促褐变的防止一、实验目的1.熟悉果蔬酶促褐变的原理。
2.通过果蔬加工中热烫等处理方法和加异抗坏血酸钠等护色实验,初步掌握果蔬加工中护色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新鲜绿色蔬菜如果在酸性条件下加工,由于脱镁反应的发生,发色体结构部分变化,绿色消失,变成褐色的脱镁叶绿素。
如果在弱碱性条件下热烫,则叶绿素的酯结构部分水解生成叶绿酸(盐)、叶绿醇和甲醇,叶绿酸盐为水溶性,仍呈鲜绿色,而且比较稳定。
绿色果蔬或某些浅色果蔬,在加工过程中易引起酶促褐变,使产品颜色发暗。
为保护果蔬原有色泽,往往先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使酶钝化的热烫处理,从而达到护色的目的。
果蔬加工中,往往采用热烫钝化酶:用控制酸度:加抗氧化剂(如异抗坏血酸钠):加化学药品(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来抑制酶的活性和隔绝氧等方法来防止和抑制酶促褐变。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1、实验材料:绿色青菜、苹果、马铃薯2、试剂:1〜5%愈疮木酚(或联苯胺)、3%过氧化氢、1%邻苯二酚、焦亚硫酸钠、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氢氧化钠盐酸3、仪器:烧杯微波炉电热鼓风干燥箱四、操作步骤1 、观察酶褐变的色泽:(1)马铃薯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取一片切面滴上2〜3滴1. 5%滴愈疮木酚(或联苯胺)再滴上2〜 3 滴过氧化氢,由于马铃薯中过氧化物酶的存在,愈疮木酚与过氧化氢经酶作用,脱氢而产生褐色的络合物。
(2)苹果人工去皮,切成3mm 厚的圆片,滴1%邻苯二酚(或用邻苯三酚2〜3滴,由于多酚氧化酶存在,而使原料变成茶褐色或深褐色的络合物。
2、防止酶褐变:( 1 )热烫、高温可以使氧化酶类丧失活性,生产中利用热烫防止酶褐变,将马铃薯片投入沸水中,待再次沸腾计时,每隔一分钟,取出一片马铃薯用 1.5%愈疮不酚和3%过氧化氢滴在切面上,观察其变色的速度和程度,直到不变色为止,将剩余马铃薯投入冷水中及时冷却。
(2)不同化学试剂防止酶褐变:各种不同的化学试剂可降低价质中的PH 值和减少溶解氧均可抑制氧化酶类活性,将切片的苹果分别取3〜5片块投入到0.4%柠檬酸溶液、0.4%亚硫酸氢钠溶液、0.4%抗坏血酸溶液中护色20 分钟,取出滴干,另取50ml 水作对照用。
酶促褐变机理和酶促褐变的控制措施
.';. 酶促褐变食品发生酶促褐变需要有3个条件,酚酶、氧、适当的酚类物质,在某些瓜果中如柠檬、橘子、香瓜、西瓜等由于不含有酚酶,不能发生酶促褐变。
在控制酶促褐变的实践中,除去底物的可能性极小,现实的方法主要从控制酶和氧两方面入手,主要措施有:钝化酶的活性;改变酶作用的条件;隔绝氧气;使用抑制剂等。
常用的控制酶促褐变方法有:(1)加热处理因为酶是蛋白质,加热能使酚酶及其它的酶失活,加热处理时间必须严格控制,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既能达到钝化酶的要求,又不影响食品原有的风味。
如蔬菜在冷冻保藏或在脱水干制之前需要在沸水或蒸汽中进行短时间的热烫处理,以破坏其中的酶,然后用冷水或冷风迅速将果蔬冷却,停止热处理作用,以保持果蔬的脆嫩。
(2)调节pH 多数酚酶最适宜的pH范围是6~7之间,在pH为3以下时已无明显活性,降低pH来防止果蔬褐变是果蔬加工常用的方法,常用的酸有柠檬酸、苹果酸、抗坏血酸等。
柠檬酸对抑制酚酶氧化有双重作用,既可降低pH,又可与酚酶辅基的铜离子络合而抑制其活性,通常与抗坏血酸或亚硫酸联用。
苹果酸是苹果汁中的主要有机酸,它在苹果汁中对酚酶的抑制作用比柠檬酸强得多。
抗坏血酸是十分有效的酶抑制剂,无异味,对金属无腐蚀性,同时又有营养价值,它不仅能降低pH,同时还具有还原作用,能将醌还原成酚从而阻止醌的聚合。
(3)用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处理二氧化硫、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都是广泛使用的酚酶抑制剂。
在蘑菇、马铃薯、桃、苹果加工中常用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溶液作为护色剂。
二氧化硫气体处理水果蔬菜,渗入组织快,但亚硫酸盐溶液使用更方便。
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溶液在弱酸性(pH=6)条件下对酚酶的抑制效果最好。
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对褐变的抑制机理有几种观点,有的认为是抑制了酶,有的认为是二氧化硫把醌还原成了酚,还有认为二氧化硫和醌的加合防止了醌的进一步聚合。
用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处理不仅能抑制褐变,还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并可避免维生素C的氧化,但其特点是对色素(花青素)有漂白作用,腐蚀铁罐内壁,破坏维生素B1,有不愉快的味感和嗅感,浓度高时有碍健康。
果蔬加工过程中的褐变分析及护色措施
为果蔬属于鲜活有机体,在发生褐变的时候,必然会与材料的生理状态产生紧密联系。
所以对于果蔬深层次褐变调控机理的具体分析,必定会对果蔬褐变理论产生积极影响,使其体系不断完善与丰富,同时褐变有效控制技术的探索,在技术层面具有良好指导性。
!"浅析果蔬加工时的褐变因素!"!酶促褐变水果蔬菜等果蔬产品会因为多种原因产生褐变现象,从而产生对外观、销售及食用方面的影响,通常果蔬果蔬褐变的原因多为是失水、组织衰老、机械损伤、病原微生物侵染、高#$%及低温冷伤害等。
很多研究都表明果蔬褐变的产生是在多酚氧化酶&''$(的时候发生,或者有氧化物酶&'$)*作用的时候也会发生褐变。
作为集合术语的''$,它最适合的活性+,值为-".到/".之间,其性质特征为高耐热,可抑制很多的硫化、有机酸及酚类底物等类似物。
果蔬褐变通常在''$在在,%$%环境中的协同作用下,发生的多酚物质快速氧化反应。
例如苹果、马铃薯、香蕉、梨、桃等水果发生褐变的情况相对严重一些。
简单来说,酶促褐变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果蔬中的单宁物质。
它的组织中如果酚类物质低于."0-1231,在空气中就可以保持4到0个小时不会发生变色,当其含量大于!"!.1231,就会迅速在空气中发生变色行为。
所以科学认为,通常发生果蔬褐变,也必须有4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也就是样、酚类物质和''$。
例如西瓜、柑橘及番茄、西瓜等果蔬,因为其褐变的酶或酶活性不是很高,所以它们不容易有酶促褐变现象的发生。
!"%非酶褐变非酶褐变包括多种褐变种类,具体有美拉德与焦糖化反应褐变、非焦糖化反应引起褐变、抗坏血酸氧化变色及酚类化合物自动氧化变色等。
焦糖化反应的过程十分复杂,虽然现代科学还没有对焦糖反应的机理作为明确认知与解答,但已经做出了对糖类在不具备氨基化合物情况下,加温超过!4- 熔点时的非褐变前期反应机理的明确认识。
非酶褐变与果蔬酶促褐变的防止实验报告
试剂
编号
1%焦糖(ml)
水
(ml)
NaCl
(g)
6%HAc
(ml)
95%乙醇
(ml)
光密度
1
5
5
2
5
5
1.8
3
5
5
4
5
5
3、简单组分的美拉德反应
(1)取3支试管,各加25%葡萄糖溶液和25%甘氨酸溶液5滴。第一支试管加10%盐酸两滴;第二支试管加10%氢氧化钠溶液两滴;第三支试管不加酸碱。将上述溶液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加热片刻,比较溶液变色的快慢和颜色的深浅。
(2)取三支试管,第一支试管加入20%甘氨酸溶液和25%蔗糖溶液各5滴;第二支试管加入25%谷氨酸钠溶液和25%蔗糖溶液各5滴;第三支试管加入20%甘氨酸溶液和25%葡萄糖溶液各5滴,在上述三支试管中各加2滴10%氢氧化钠溶液,放入沸水浴中加热,比较溶液变色快慢和颜色深浅。
(二)酶促褐变
1、温度对果蔬酶促褐变的作用
用不锈钢刀切取苹果、马铃薯各4小片,各分成两份,一份放在室温下,另一份切好后立即投入沸水中,热处理5~10min,取出置于室温下,每隔20min观察一次,共观察四次,记录切片颜色的变化。
2、护色剂对果蔬加工制品颜色的影响
(1)按下列各编号所列试剂的比例配制护色液
5、
实验结果
(一)非酶褐变
试剂
编号
1%焦糖(ml)
水
(ml)
鲜切果蔬酶促褐变之控制
鲜切果蔬酶促褐变之控制鲜切果蔬又名轻度加工果蔬或最少加工处理果蔬,半加工果蔬,切割果蔬等,是指新鲜果蔬原料经清洗、去皮、修整、切分等工序,最后用塑料薄膜袋或将塑料托盘装外覆塑料膜包装,供消费者立即食用或餐饮业使用的一种新型果蔬加工产品。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人们消费模式正发生变化,传统果蔬加工品,因缺乏果蔬加工前原有的新鲜感,开始被消费者冷落,而新鲜、营养、方便、卫生、快捷的鲜切果蔬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但鲜切果蔬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细胞组织受到损伤,容易发生褐变,同时产生不良风味和营养成分损失,因此,在鲜切果蔬加工中,控制褐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1、鲜切果蔬褐变原因鲜切果蔬发生的褐变,有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
其中主要是酶促褐变,它是多酚类物质在酶的催化下,发生氧化造成的。
酶促褐变反应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即酚类物质(底物)、酶和氧气。
酶促褐变过程中,参与酚类物质氧化的酶主要有多酚氧化酶(PPO)。
目前对多酚氧化酶研究一致认为:多酚氧化酶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它是果蔬发生酶促褐变的主要酶;其次,是过氧化酶(POD)在有过氧化氢存在时,可催化酚类、类黄酮的氧化和聚合,参与酚类物质的代谢,导致组织褐变;此外,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酶类物质生成有关,鲜切果蔬加工时,切割可诱导苯丙氨酸解氨酶的mRNA增加,使PLA活性增加,催化酶类物质合成和累和,为PPO提供催化底物,从而促进酶促褐变。
2、酶促褐变的控制酶促褐变是影响鲜切果蔬品质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果蔬酶促褐变发生,造成产品变色外,往往还会产生不良的风味以及造成其营养成分的损失。
因此,为了保持鲜切果蔬品质和延长其货架期,探讨控制酶促褐变的方法,国内外科研工作者进行大量广泛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方法,大体上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
1)物理方法①低温处理低温能有效抑制果蔬的呼吸强度和酶的活性,降低体内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速度,延缓衰老和抑制褐变,延长果蔬保鲜期。
果蔬酶促褐变的条件及控制方法研究
$%&’()*+,&’ -./012+ ! 即 %%-3 氧 化 组 织 中 酚 类 物 质
形成醌 ! 醌再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褐色色素456" 新鲜 果蔬在加工 # 贮存和保鲜过程中 ! 因机械性的损伤
7 如削皮 # 切开 # 压伤 # 虫咬 # 磨浆等 8 及处于异常的环 境条件下 $ 如受冻 # 受热等 8 时发生氧化产物的积累 !
N4K 抑制和转基因抑制等 " 如 O0H-+? 等利用转基 因技术阻碍了 %%& 基因的表达并获得了 %%& 活性 低的马铃薯品种 #PQ+*R+1 在马铃薯中使用正义和反 义 N4K 技术成功地降低了 %%& 活性 "控制了褐变 &
但由于 %%& 涉及植物的抗病和抗虫等生理活动 " 利 用反义 N4K 技术虽然降低了 %%& 活性 " 也增加了 该种植株对病虫害的敏感性 & 因此 " 有潜力的方法 仍应该继续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控制 %%& 活性 & 此外 " 也有一些特殊情况 " 如叠氮化合物对铜酶一 般具抑制作用 " 但它活化烟草的 %%& 活性 & 因此 " 选 择抑制剂时应具有针对性 " 并建立在充分的实验基
和含量在果蔬生长和成熟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 在果
5;9
多酚氧化酶 目前对 %%- 的研究日趋深入 ! 发现 %%- 是一
赵东海 $ 湖南文理学院特种蔬菜研究所 $<5!""" $ 电话 %"#:=>#5?="5! $5:@#:=5<<9= 王云 $ 张建平 $ 湖南文理学院特种蔬菜研究所 收稿日期 %9""!>"<>"#
实验四 果蔬酶促褐变的控制及护色实验
实验四果蔬酶促褐变的控制及护色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果蔬酶促褐变的原理。
2.通过果蔬加工中热烫等处理方法和加抗坏血酸等护色实验,初步掌握果蔬加工中护色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大多数浅色果蔬,在加工过程中易引起酶促褐变,使产品颜色发暗。
为保护果蔬原有色泽,往往先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使酶钝化的热烫处理,从而达到护色的目的。
果蔬加工中,往往采用热烫钝化酶、控制酸度(柠檬酸、草酸、乙酸)、加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加化学药品(亚硫酸氢钠)来抑制酶的活性等方法来防止和抑制酶促褐变。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1、实验材料:马铃薯、红薯2、试剂:1.5%愈创木酚、3%过氧化氢、1%邻苯二酚、0.4%亚硫酸氢钠、0.4%抗坏血酸、1%柠檬酸、1%草酸、1%抗坏血酸和1%乙酸。
3、仪器:电炉子、石棉网、镊子、刀、菜板、烧杯、滴管。
四、操作步骤1、观察酶褐变的色泽:(1)马铃薯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取一片切面滴上2~3滴1.5%的愈创木酚再滴上2~3滴过氧化氢,由于马铃薯中过氧化物酶的存在,愈创木酚与过氧化氢经酶作用,脱氢而产生褐色的络合物。
(2)红薯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滴1%邻苯二酚2~3滴,由于多酚氧化酶存在,而使原料变成茶褐色或深褐色的络合物。
2、防止酶褐变:(1)热烫、高温可以使氧化酶类丧失活性,生产中利用热烫防止酶褐变,将马铃薯片投入沸水中,待再次沸腾计时,每隔0.5分钟,取出一片马铃薯用1.5%愈创木酚和3%过氧化氢滴在切面上,观察0.5 1.0、1.5、2.0min后其变色的速度和程度,直到不变色为止,记录各时间段其变色程度和速度。
(2)不同化学试剂防止酶褐变:各种不同的化学试剂可降低价介质中的PH值和减少溶解氧均可抑制氧化酶类活性,将切片的红薯分别取3~5片块投入到0.4%亚硫酸氢钠溶液、0.4%抗坏血酸溶液、1%柠檬酸溶液、1%草酸溶液、1%抗坏血酸、1%乙酸溶液中,分别护色5、10、15、20分钟,取出用滤纸快速吸干表面水分,用1.5%愈创木酚(2-3滴)和3%过氧化氢(2-3滴)滴在切面上,或滴1%邻苯二酚2~3滴到切面上,用观察并记录其变色的速度和程度。
毕业论文果蔬酶促褐变的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本科毕业论文果蔬酶促褐变的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Researchprogress onenzymaticbrowningmechanismof fresh-cut fruits andvegetablesandits control系(院)名称: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专业班级:08级食品科学一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2012年5 月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安阳工学院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工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Ⅰ)英文摘要、关键词 (Ⅱ)引言 (1)第一章绪论 (2)1.1 问题的提出 (2)1.2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1.3 主要研究内容 (3)第二章果蔬酶促褐变机制研究 (4)2.1酶促褐变发生的生化条件 (4)酚类物质 (4)酶类物质 (5)2.1.2.1多酚氧化酶 (5)2.1.2.2多酚氧化酶的底物 (6)2.1.2.3过氧化物酶 (6)2.1.3氧气 (6)2.2 酶促褐变的机理 (7)酚酶的区域分布假说 (7)自由基伤害假说 (7)保护酶系统假说 (8)第三章果蔬酶促褐变的控制技术研究 (8)3.1 物理方法 (8)超滤 (8)加热和漂烫 (9)驱除氧气 (9)可食性涂膜 (9)3.1.5 冷藏 (9)3.1.6 电场处理. (9)3.1.7 加压处理 (9)3.1.8 气调包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非酶褐变与果蔬酶促褐变的防止实验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实验报告专业班次 13 食工 1 班 题目 非酶褐变与果蔬酶促褐变的防止 姓 名 黄俊怡 组别 201330500107 日期 2015.07.11一、实验目的 1、通过焦糖的制备及羰氨反应来了解非酶褐变以及焦糖的性质与用途。
2、通过蔬菜加工中热烫等前处理方法和加异抗坏血酸钠等护色实验,初步 掌握蔬菜加工中护色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褐变反应是食品加工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种变色现象, 按其发生机制分为酶促褐 变和非酶褐变两大类。
非酶促褐变:非酶褐变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当还原糖与氨基酸混合在一起加热时会形成褐色“类黑色素”,该反应 称为羰氨反应,又称“美拉德反应”。
非还原糖在不发生水解的条件下不会发生 美拉德反应。
2.糖类在无氨基化合物存在下加热到其熔点以上,也会生成黑褐色的色素 物质,这种作用称为焦糖化作用。
3.柑桔类果汁在贮藏过程中色泽变暗,放出二氧化碳,抗坏血酸含量降低, 这是由于抗坏血酸自动氧化而产生的褐变。
酶促褐变: 酶促褐变是发生在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的由酚酶催化酚类 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反应过程。
果蔬发生酶促褐变后,产品颜色发暗。
为保 护果蔬原有色泽, 往往先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使酶钝化的热烫过程,从 而达到护色的目的。
除热烫外,也可通过控制酸度、添加抗氧化剂(如异抗坏血 酸钠)、亚硫酸盐类物质(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来抑制酶活性和隔绝氧等 方法来防止和抑制酶促褐变。
1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1. 实验材料 蔗糖、苹果、马铃薯 2. 试剂 25%葡萄糖溶液、25%甘氨酸溶液、10%盐酸、10%氢氧化钠溶液、25%蔗 糖溶液、柠檬酸、焦亚硫酸钠、抗坏血酸钠 3. 仪器 分析天平、蒸发皿、电炉、250ml 容量瓶、分光光度计、试管若干支、刀、四、实验步骤 (一)非酶褐变 1、 焦糖的制备: 称取蔗糖 25g 放入蒸发皿中, 加入 1ml 水, 在电炉上加热到 150℃ 左右,关去电源,温度上升至 190~195℃,恒温 10min 左右,呈深褐色,稍冷 后,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冷却后移入 250ml 容量瓶中,定容。
实验一果蔬酶促褐变的控制及护色实验
食品工艺学实验实验一蔬菜加工中护色实验与果蔬酶促褐变的防止一、实验目的1.熟悉果蔬酶促褐变的原理。
2.通过果蔬加工中热烫等处理方法和加异抗坏血酸钠等护色实验,初步掌握果蔬加工中护色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新鲜绿色蔬菜如果在酸性条件下加工,由于脱镁反应的发生,发色体结构部分变化,绿色消失,变成褐色的脱镁叶绿素。
如果在弱碱性条件下热烫,则叶绿素的酯结构部分水解生成叶绿酸(盐)、叶绿醇和甲醇,叶绿酸盐为水溶性,仍呈鲜绿色,而且比较稳定。
绿色果蔬或某些浅色果蔬,在加工过程中易引起酶促褐变,使产品颜色发暗。
为保护果蔬原有色泽,往往先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使酶钝化的热烫处理,从而达到护色的目的。
果蔬加工中,往往采用热烫钝化酶:用控制酸度:加抗氧化剂(如异抗坏血酸钠):加化学药品(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来抑制酶的活性和隔绝氧等方法来防止和抑制酶促褐变。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1、实验材料:绿色青菜、苹果、马铃薯2、试剂:1~5%愈疮木酚(或联苯胺)、3%过氧化氢、1%邻苯二酚、焦亚硫酸钠、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氢氧化钠盐酸3、仪器:烧杯微波炉电热鼓风干燥箱四、操作步骤1、观察酶褐变的色泽:(1)马铃薯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取一片切面滴上2~3滴1.5%滴愈疮木酚(或联苯胺)再滴上2~3滴过氧化氢,由于马铃薯中过氧化物酶的存在,愈疮木酚与过氧化氢经酶作用,脱氢而产生褐色的络合物。
(2)苹果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滴1%邻苯二酚(或用邻苯三酚2~3滴,由于多酚氧化酶存在,而使原料变成茶褐色或深褐色的络合物。
2、防止酶褐变:(1)热烫、高温可以使氧化酶类丧失活性,生产中利用热烫防止酶褐变,将马铃薯片投入沸水中,待再次沸腾计时,每隔一分钟,取出一片马铃薯用 1.5%愈疮不酚和3%过氧化氢滴在切面上,观察其变色的速度和程度,直到不变色为止,将剩余马铃薯投入冷水中与时冷却。
(2)不同化学试剂防止酶褐变:各种不同的化学试剂可降低价质中的PH值和减少溶解氧均可抑制氧化酶类活性,将切片的苹果分别取3~5片块投入到0.4%柠檬酸溶液、0.4%亚硫酸氢钠溶液、0.4%抗坏血酸溶液中护色20分钟,取出滴干,另取50ml水作对照用。
食品酶促褐变的控制实验报告
食品酶促褐变的控制实验报告酶促褐变机理和酶促褐变的控制措施酶促褐变食品发生酶促褐变需要有3个条件,酚酶、氧、适当的酚类物质,在某些瓜果中如柠檬、橘子、香瓜、西瓜等由于不含有酚酶,不能发生酶促褐变。
在控制酶促褐变的实践中,除去底物的可能性极小,现实的方法主要从控制酶和氧两方面入手,主要措施有:钝化酶的活性;改变酶作用的条件;隔绝氧气;使用抑制剂等。
常用的控制酶促褐变方法有:(1)加热处理因为酶是蛋白质,加热能使酚酶及其它的酶失活,加热处理时间必须严格控制,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既能达到钝化酶的要求,又不影响食品原有的风味。
如蔬菜在冷冻保藏或在脱水干制之前需要在沸水或蒸汽中进行短时间的热烫处理,以破坏其中的酶,然后用冷水或冷风迅速将果蔬冷却,停止热处理作用,以保持果蔬的脆嫩。
(2)调节pH 多数酚酶最适宜的pH范围是6,7之间,在pH为3以下时已无明显活性,降低pH来防止果蔬褐变是果蔬加工常用的方法,常用的酸有柠檬酸、苹果酸、抗坏血酸等。
柠檬酸对抑制酚酶氧化有双重作用,既可降低pH,又可与酚酶辅基的铜离子络合而抑制其活性,通常与抗坏血酸或亚硫酸联用。
苹果酸是苹果汁中的主要有机酸,它在苹果汁中对酚酶的抑制作用比柠檬酸强得多。
抗坏血酸是十分有效的酶抑制剂,无异味,对金属无腐蚀性,同时又有营养价值,它不仅能降低pH,同时还具有还原作用,能将醌还原成酚从而阻止醌的聚合。
(3)用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处理二氧化硫、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都是广泛使用的酚酶抑制剂。
在蘑菇、马铃薯、桃、苹果加工中常用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溶液作为护色剂。
二氧化硫气体处理水果蔬菜,渗入组织快,但亚硫酸盐溶液使用更方便。
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溶液在弱酸性(pH=6)条件下对酚酶的抑制效果最好。
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对褐变的抑制机理有几种观点,有的认为是抑制了酶,有的认为是二氧化硫把醌还原成了酚,还有认为二氧化硫和醌的加合防止了醌的进一步聚合。
实验一 果蔬酶促褐变地控制及护色实验
食品工艺学实验实验一蔬菜加工中护色实验与果蔬酶促褐变的防止一、实验目的1.熟悉果蔬酶促褐变的原理。
2.通过果蔬加工中热烫等处理方法和加异抗坏血酸钠等护色实验,初步掌握果蔬加工中护色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新鲜绿色蔬菜如果在酸性条件下加工,由于脱镁反应的发生,发色体结构部分变化,绿色消失,变成褐色的脱镁叶绿素。
如果在弱碱性条件下热烫,则叶绿素的酯结构部分水解生成叶绿酸(盐)、叶绿醇和甲醇,叶绿酸盐为水溶性,仍呈鲜绿色,而且比较稳定。
绿色果蔬或某些浅色果蔬,在加工过程中易引起酶促褐变,使产品颜色发暗。
为保护果蔬原有色泽,往往先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使酶钝化的热烫处理,从而达到护色的目的。
果蔬加工中,往往采用热烫钝化酶:用控制酸度:加抗氧化剂(如异抗坏血酸钠):加化学药品(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来抑制酶的活性和隔绝氧等方法来防止和抑制酶促褐变。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1、实验材料:绿色青菜、苹果、马铃薯2、试剂:1~5%愈疮木酚(或联苯胺)、3%过氧化氢、1%邻苯二酚、焦亚硫酸钠、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氢氧化钠盐酸3、仪器:烧杯微波炉电热鼓风干燥箱四、操作步骤1、观察酶褐变的色泽:(1)马铃薯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取一片切面滴上2~3滴1.5%滴愈疮木酚(或联苯胺)再滴上2~3滴过氧化氢,由于马铃薯中过氧化物酶的存在,愈疮木酚与过氧化氢经酶作用,脱氢而产生褐色的络合物。
(2)苹果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滴1%邻苯二酚(或用邻苯三酚2~3滴,由于多酚氧化酶存在,而使原料变成茶褐色或深褐色的络合物。
2、防止酶褐变:(1)热烫、高温可以使氧化酶类丧失活性,生产中利用热烫防止酶褐变,将马铃薯片投入沸水中,待再次沸腾计时,每隔一分钟,取出一片马铃薯用 1.5%愈疮不酚和3%过氧化氢滴在切面上,观察其变色的速度和程度,直到不变色为止,将剩余马铃薯投入冷水中及时冷却。
(2)不同化学试剂防止酶褐变:各种不同的化学试剂可降低价质中的PH值和减少溶解氧均可抑制氧化酶类活性,将切片的苹果分别取3~5片块投入到0.4%柠檬酸溶液、0.4%亚硫酸氢钠溶液、0.4%抗坏血酸溶液中护色20分钟,取出滴干,另取50ml水作对照用。
实验一 果蔬酶促褐变的控制及护色实验
食品工艺学实验实验一蔬菜加工中护色实验与果蔬酶促褐变的防止一、实验目的1.熟悉果蔬酶促褐变的原理。
2。
通过果蔬加工中热烫等处理方法和加异抗坏血酸钠等护色实验,初步掌握果蔬加工中护色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新鲜绿色蔬菜如果在酸性条件下加工,由于脱镁反应的发生,发色体结构部分变化,绿色消失,变成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如果在弱碱性条件下热烫,则叶绿素的酯结构部分水解生成叶绿酸(盐)、叶绿醇和甲醇,叶绿酸盐为水溶性,仍呈鲜绿色,而且比较稳定。
绿色果蔬或某些浅色果蔬,在加工过程中易引起酶促褐变,使产品颜色发暗。
为保护果蔬原有色泽,往往先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使酶钝化的热烫处理,从而达到护色的目的.果蔬加工中,往往采用热烫钝化酶:用控制酸度:加抗氧化剂(如异抗坏血酸钠):加化学药品(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来抑制酶的活性和隔绝氧等方法来防止和抑制酶促褐变。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1、实验材料:绿色青菜、苹果、马铃薯2、试剂:1~5%愈疮木酚(或联苯胺)、3%过氧化氢、1%邻苯二酚、焦亚硫酸钠、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氢氧化钠盐酸3、仪器:烧杯微波炉电热鼓风干燥箱四、操作步骤1、观察酶褐变的色泽:(1)马铃薯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取一片切面滴上2~3滴1.5%滴愈疮木酚(或联苯胺)再滴上2~3滴过氧化氢,由于马铃薯中过氧化物酶的存在,愈疮木酚与过氧化氢经酶作用,脱氢而产生褐色的络合物。
(2)苹果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滴1%邻苯二酚(或用邻苯三酚2~3滴,由于多酚氧化酶存在,而使原料变成茶褐色或深褐色的络合物。
2、防止酶褐变:(1)热烫、高温可以使氧化酶类丧失活性,生产中利用热烫防止酶褐变,将马铃薯片投入沸水中,待再次沸腾计时,每隔一分钟,取出一片马铃薯用1.5%愈疮不酚和3%过氧化氢滴在切面上,观察其变色的速度和程度,直到不变色为止,将剩余马铃薯投入冷水中及时冷却。
(2)不同化学试剂防止酶褐变:各种不同的化学试剂可降低价质中的PH值和减少溶解氧均可抑制氧化酶类活性,将切片的苹果分别取3~5片块投入到0.4%柠檬酸溶液、0。
果蔬加工贮藏中的酶促褐变现象及其研究进展
果蔬加工贮藏中的酶促褐变现象及其研究进展摘要:果蔬的褐变是困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一大技术难题,实践证明单独使用一种褐变抑制剂效果不太理想,通过探索不同物质控制褐变的机理,利用彼此的增效协同作用进行抑制剂的复配,能够达到更效地防止果蔬褐变的目的。
关键词:果蔬;酶促褐变;机理;防褐变方法0 引言褐变是食品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变色现象。
在一些食品加工过程中,褐变是有益的,如酱油、咖啡、红茶的生产和面包、糕点的烘烤,而在果蔬的加工贮藏中,褐变是有害的,它不仅影响风味,而且降低营养价值。
因此了解食品褐变的反应机理,寻找控制褐变的途径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造成褐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本质上可分为两大类,即非酶褐变和酶促褐变。
非酶褐变有美拉德反应、焦糖反应和抗坏血酸氧化褐变。
酶促褐变主要是酚类物质的酶促褐变。
果蔬褐变以酶促褐变为主,一直是采后研究的重点。
以下介绍的是果蔬的酶促褐变现象及其研究进展。
1 果蔬加工贮藏中的酶促褐变现象大多数农产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都会发生褐变,如莲藕是一种多年生水生植物,含水量高,皮薄,容易损伤,加之生长在水中,收获后由于改变了生存条件,生理变化加剧,在一般条件下放置3d~5 d 就会出现表皮褐变、萎蔫等现象,严重时内部可食部分也出现褐变,同时组织纤维化,严重影响食用品质[1];板栗在加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果肉褐变,严重地影响了产品的品质、风味和营养成分,制约了板栗的深加工增值[2];另外还有荔枝、马铃薯、萝卜、白菜、苹果、梨等等众多的水果、蔬菜在加工贮藏过程中都会发生褐变现象。
2 酶促褐变的机理及其活性2.1 酶促褐变机理人们对果蔬褐变进行大量研究认为,果蔬褐变是酚类物质氧化的直接结果。
在有氧条件下,酚类物质由PPO 酶(多酚氧化酶)催化而被氧化为醌,醌通过聚合作用产生有色物质而导致组织褐变。
PPO 酶是指能催化多元酚类物质的一类酶,广泛存在于果品、蔬菜中,其反应的控制步骤如下式所示:也就是说,酶促褐变的发生必须具备3 个条件,即底物、酶和氧。
非酶褐变与果蔬酶促褐变的防止实验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实验报告专业班次 13 食工 1 班 题目 非酶褐变与果蔬酶促褐变的防止 姓 名 黄俊怡 组别 201330500107 日期 2015.07.11一、实验目的 1、通过焦糖的制备及羰氨反应来了解非酶褐变以及焦糖的性质与用途。
2、通过蔬菜加工中热烫等前处理方法和加异抗坏血酸钠等护色实验,初步 掌握蔬菜加工中护色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褐变反应是食品加工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种变色现象, 按其发生机制分为酶促褐 变和非酶褐变两大类。
非酶促褐变:非酶褐变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当还原糖与氨基酸混合在一起加热时会形成褐色“类黑色素”,该反应 称为羰氨反应,又称“美拉德反应”。
非还原糖在不发生水解的条件下不会发生 美拉德反应。
2.糖类在无氨基化合物存在下加热到其熔点以上,也会生成黑褐色的色素 物质,这种作用称为焦糖化作用。
3.柑桔类果汁在贮藏过程中色泽变暗,放出二氧化碳,抗坏血酸含量降低, 这是由于抗坏血酸自动氧化而产生的褐变。
酶促褐变: 酶促褐变是发生在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的由酚酶催化酚类 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反应过程。
果蔬发生酶促褐变后,产品颜色发暗。
为保 护果蔬原有色泽, 往往先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使酶钝化的热烫过程,从 而达到护色的目的。
除热烫外,也可通过控制酸度、添加抗氧化剂(如异抗坏血 酸钠)、亚硫酸盐类物质(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来抑制酶活性和隔绝氧等 方法来防止和抑制酶促褐变。
1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1. 实验材料 蔗糖、苹果、马铃薯 2. 试剂 25%葡萄糖溶液、25%甘氨酸溶液、10%盐酸、10%氢氧化钠溶液、25%蔗 糖溶液、柠檬酸、焦亚硫酸钠、抗坏血酸钠 3. 仪器 分析天平、蒸发皿、电炉、250ml 容量瓶、分光光度计、试管若干支、刀、四、实验步骤 (一)非酶褐变 1、 焦糖的制备: 称取蔗糖 25g 放入蒸发皿中, 加入 1ml 水, 在电炉上加热到 150℃ 左右,关去电源,温度上升至 190~195℃,恒温 10min 左右,呈深褐色,稍冷 后,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冷却后移入 250ml 容量瓶中,定容。
实验一 果蔬酶促褐变的控制及护色实验
食品工艺学实验实验一蔬菜加工中护色实验与果蔬酶促褐变的防止一、实验目的1.熟悉果蔬酶促褐变的原理.2。
通过果蔬加工中热烫等处理方法和加异抗坏血酸钠等护色实验,初步掌握果蔬加工中护色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新鲜绿色蔬菜如果在酸性条件下加工,由于脱镁反应的发生,发色体结构部分变化,绿色消失,变成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如果在弱碱性条件下热烫,则叶绿素的酯结构部分水解生成叶绿酸(盐)、叶绿醇和甲醇,叶绿酸盐为水溶性,仍呈鲜绿色,而且比较稳定。
绿色果蔬或某些浅色果蔬,在加工过程中易引起酶促褐变,使产品颜色发暗。
为保护果蔬原有色泽,往往先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使酶钝化的热烫处理,从而达到护色的目的。
果蔬加工中,往往采用热烫钝化酶:用控制酸度:加抗氧化剂(如异抗坏血酸钠):加化学药品(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来抑制酶的活性和隔绝氧等方法来防止和抑制酶促褐变。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1、实验材料:绿色青菜、苹果、马铃薯2、试剂:1~5%愈疮木酚(或联苯胺)、3%过氧化氢、1%邻苯二酚、焦亚硫酸钠、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氢氧化钠盐酸3、仪器:烧杯微波炉电热鼓风干燥箱四、操作步骤1、观察酶褐变的色泽:(1)马铃薯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取一片切面滴上2~3滴1.5%滴愈疮木酚(或联苯胺)再滴上2~3滴过氧化氢,由于马铃薯中过氧化物酶的存在,愈疮木酚与过氧化氢经酶作用,脱氢而产生褐色的络合物。
(2)苹果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滴1%邻苯二酚(或用邻苯三酚2~3滴,由于多酚氧化酶存在,而使原料变成茶褐色或深褐色的络合物。
2、防止酶褐变:(1)热烫、高温可以使氧化酶类丧失活性,生产中利用热烫防止酶褐变,将马铃薯片投入沸水中,待再次沸腾计时,每隔一分钟,取出一片马铃薯用 1.5%愈疮不酚和3%过氧化氢滴在切面上,观察其变色的速度和程度,直到不变色为止,将剩余马铃薯投入冷水中及时冷却。
(2)不同化学试剂防止酶褐变:各种不同的化学试剂可降低价质中的PH值和减少溶解氧均可抑制氧化酶类活性,将切片的苹果分别取3~5片块投入到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和聚合形成黑色素(非酶反应) 氧化和聚合形成黑色素(非酶反应)。
黑色素的形成是导致香蕉、苹果、 马铃薯、蘑菇、 黑色素的形成是导致香蕉 、 苹果 、 桃 、 马铃薯 、 蘑菇 、 虾和人类(雀斑)产生不期望的褐变的原因; 不期望的褐变的原因 虾和人类(雀斑)产生不期望的褐变的原因;它也是导致 期望的褐色和黑色的原因 茶叶、咖啡、葡萄干和梅干形成期望的褐色和黑色的原因。 茶叶、咖啡、葡萄干和梅干形成期望的褐色和黑色作步骤
1、观察酶褐变的色泽: 观察酶褐变的色泽: 马铃薯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 厚的圆片, (1)马铃薯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取 一片切面滴上2 1.5%的愈创木酚 的愈创木酚再滴上 一片切面滴上2~3滴1.5%的愈创木酚再滴上 2~3滴过氧化氢,由于马铃薯中过氧化物酶的 滴过氧化氢,由于马铃薯中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物酶的 存在,愈创木酚与过氧化氢经酶作用, 存在,愈创木酚与过氧化氢经酶作用,脱氢而 产生褐色的络合物。 产生褐色的络合物。 红薯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 厚的圆片, (2)红薯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滴1% 邻苯二酚2 由于多酚氧化酶存在, 多酚氧化酶存在 邻苯二酚2~3滴,由于多酚氧化酶存在,而使 原料变成茶褐色或深褐色的络合物。 原料变成茶褐色或深褐色的络合物。
SYTU
10
五、注意事项
1. 马铃薯和红薯去皮时要注意安全,同时速 马铃薯和红薯去皮时要注意安全, 度要快,时间久了会发生褐变。 度要快,时间久了会发生褐变。 2. 愈创木酚的熔点为26℃,使用前要观察其 愈创木酚的熔点为26℃ 溶液的状态。 溶液的状态。 3. 马铃薯和红薯切片时要尽量薄厚一致、单 马铃薯和红薯切片时要尽量薄厚一致、 片的薄厚均匀。 片的薄厚均匀。 4. 热烫时水沸后在将马铃薯投入,再次沸腾 热烫时水沸后在将马铃薯投入, 时准确计时。 时准确计时。 5. 各类护色剂要做对比观察,分析护色效果 各类护色剂要做对比观察, 和原理的差异。 和原理的差异。
SYTU
3
(二)过氧化物酶
SYTU
4
过氧化物酶的热稳定性
热失活具有双相特征 每一相都遵循一级动力 学 热失活曲线的3 热失活曲线的3部分
热不稳定部分 过渡区域 热稳定部分
SYTU
5
添加抗坏血酸和亚硫酸盐巯基化合物等还原性物质。 添加抗坏血酸和亚硫酸盐巯基化合物等还原性物质。作 用是将邻 苯醌还原成底物,从而防止黑色素的形成。 将邻-苯醌还原成底物 用是将邻 苯醌还原成底物,从而防止黑色素的形成。 添加抗坏血酸能破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部位 添加抗坏血酸能破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部位 抗坏血酸 中的组氨酸残基使酶失活。 组氨酸残基使酶失活 中的组氨酸残基使酶失活。 亚硫酸钠能除去酶的活性部位中的 2+和Fe2+ ,使酶失 亚硫酸钠能除去酶的活性部位中的Cu 能除去酶的活性部位中的 活。 多酚氧化酶最适 值在 范围内而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最适pH值在 最适 值在5.5-6.5范围内而过氧化物酶最适 范围内而过氧化物酶最适 pH值在 值在5.0-6.5,降低体系 有利于抑制酶的活性。 ,降低体系pH有利于抑制酶的活性 有利于抑制酶的活性。 值在
实验四 果蔬酶促褐变的控制及护色实验
王霞
潍坊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SYTU
1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果蔬酶促褐变的原理。 熟悉果蔬酶促褐变的原理。 2. 通过果蔬加工中热烫等处理方法和加 抗坏血酸等护色实验, 抗坏血酸等护色实验,初步掌握果蔬加 工中护色的常用方法。 工中护色的常用方法。
SYTU
2
二、实验原理
SYTU
8
2、防止酶褐变: 防止酶褐变: (1) 热烫 、 高温可以使 氧化酶类 丧失活性 , 热烫、高温可以使氧化酶类丧失活性, 氧化酶类丧失活性 生产中利用热烫防止酶褐变, 生产中利用热烫防止酶褐变,将马铃薯片投 入沸水中, 待再次沸腾计时, 每隔0 分钟, 入沸水中 , 待再次沸腾计时 , 每隔 0 . 5 分钟 , 取出一片马铃薯用1 愈创木酚和3 取出一片马铃薯用1.5%愈创木酚和3%过氧 化氢滴在切面上,观察0 化氢滴在切面上,观察0.5 1.0、1.5、2.0min 后其变色的速度和程度,直到不变色为止, 后其变色的速度和程度,直到不变色为止, 记录各时间段其变色程度和速度。
SYTU
9
(2)不同化学试剂防止酶褐变: 不同化学试剂防止酶褐变:
各种不同的化学试剂可降低价介质中的 值 各种不同的化学试剂可降低价介质中的PH值 降低价介质中的PH 和减少溶解氧均可抑制氧化酶类活性, 和减少溶解氧均可抑制氧化酶类活性,将切片 的红薯分别取3 片块投入到0.4%亚硫酸氢 的红薯分别取3~5片块投入到0.4%亚硫酸氢 钠溶液、0.4%抗坏血酸溶液 1%柠檬酸溶液 抗坏血酸溶液、 柠檬酸溶液、 钠溶液、0.4%抗坏血酸溶液、 1%柠檬酸溶液、 1%抗坏血酸 1%草酸溶液 1%乙酸溶液中 1%抗坏血酸、1%草酸溶液、1%乙酸溶液中, 抗坏血酸、 草酸溶液、 乙酸溶液中, 分别护色5 10、15、20分钟 分钟, 分别护色5、10、15、20分钟,取出用滤纸快 速吸干表面水分, {1.5%愈创木酚 愈创木酚( 速吸干表面水分,用{1.5%愈创木酚(2-3滴) 3%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 1%邻苯二酚 邻苯二酚2 和3%过氧化氢(2-3滴)}或{1%邻苯二酚2~3 滴在切面上, 滴}滴在切面上,观察并记录其变色的速度和 程度。 程度。
SYTU
6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 马铃薯、红薯 实验材料: 马铃薯、 2、试剂: 1.5%愈创木酚、3%过氧化氢、 试剂: 1.5%愈创木酚、3%过氧化氢、 愈创木酚 过氧化氢 1%邻苯二酚 0.4%亚硫酸氢钠 0.4%抗 1%邻苯二酚、0.4%亚硫酸氢钠、0.4%抗 邻苯二酚、 亚硫酸氢钠、 坏血酸、1%柠檬酸 1%草酸和 乙酸 柠檬酸、 草酸和1%乙酸。 坏血酸、1%柠檬酸、1%草酸和1%乙酸。 3、仪器: 电炉子、石棉网、镊子、刀、 仪器: 电炉子、石棉网、镊子、 菜板、烧杯、滴管。 菜板、烧杯、滴管。
SYTU
11
六、讨论题
1.热烫的护色原理是什么?都有哪些相关酶 热烫的护色原理是什么? 发生钝化? 发生钝化? 2. 亚硫酸氢钠、柠檬酸、草酸、乙酸、抗坏 亚硫酸氢钠、柠檬酸、草酸、乙酸、 血酸护色的原理是什么? 血酸护色的原理是什么?重点阐述抗坏血 酸和亚硫酸氢钠。 酸和亚硫酸氢钠。
SYTU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