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456252776eeaeaad0f330a5.png)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与南京临 教学目标
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重要概念及基本史实。
2.根据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及中华民国的成立,归纳其历史功绩
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内容的阅读,教师借助影像和图片资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都表现很好,也把掌声送给自 己!
(简要写出围绕所要研究的主题搜集的课堂教学 信息,并简要反思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课程教学要 怎么转变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首先从内容上来讲,本节课《辛亥革命》的知识同 学们在初中阶段已大量涉及,基础掌握较扎实,因此教 师通过营造一种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 课例研究综 考,在回顾之前的知识点的同时再及时予以补充;其次, 述 从方法上来讲,本节课在导入阶段插入影片资料有利于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互动回答辛亥革命的知识 点有助于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保持 注意力集中,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时间的把握仍 有待控制。最后通过与时俱进对学生寄予期望,也是希 望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铭记过去,继往开来,
料,以革命准备—革命爆发—革命成果—革命结果为线 索进行授课,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辛亥革命的这一历史 事件过程。
2.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通过 学习武昌起义后的复杂形势,要认识到革命潜伏的危 机,并分组进行合作探讨:“你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的?”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 亥革命的全过程,深入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 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升华他们的爱国主 义情感。 2.在掌握革命的发展历程之后,有助于学习孙中山 等革命派人屡败屡战、愈挫愈奋的人生轨迹,学习辛亥 烈士不畏牺牲的精神,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执着 追求,永不言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36a2ccb0c22590102029d76.png)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
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
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
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
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
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
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
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ca6b6e2931126edb6f1a107b.png)
此前的斗争,包括象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 义和团的反帝运动,不能革故鼎新、改变封建社 会形态、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因此从严格意义上 讲,还不能算是革命。只有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 会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共和国的 纲领,并用武装斗争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 立了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南京临时政府,算 得是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袁
清
武
起用 袁世凯
袁世凯
逼清帝 退位
世 凯 篡
昌
南
起
南京
义
北
革命党 和
临 时
孙中山让位
夺 革 命
谈政
果
府
实
何以至此?
1. 南京临时政府出现危机 外交上,没有取得西方列强的承认 经济上,国库空虚,财政极度困难 组织上,革命党人内部意见不统一(三人) 外部因素,袁世凯威胁要武力讨伐 2. 孙中山的顽强抗争 3.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段
——孙中山
1924年12月在天津肝病发作。 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 京逝世。图为孙中山遗容。
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
《国事遗嘱》《家事遗嘱》《致苏俄遗书》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行不通。 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扼杀这场革命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
外交部 教育部 海军部 内务部 财政部 司法部
实业部 交通部
总长 黄兴(兼参谋总
长)
王宠惠 蔡元培 黄钟英
程德全
陈锦涛
伍廷芳(兼议和
全权大使)
张謇 汤寿潜
临时政府的措施
政治 1.废刑罚 2.保护华侨 方面 3.不准买卖人口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bfe727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7.png)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
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汗青评价对辛亥革命的汗青评价,一向有着不同的谈论。
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经常过低。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汗青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今后的革命翻开了通道。
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
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保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
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克不及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汗青上强烈地冲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
随着光阴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汗青的XXX。
但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海内以至XXX一向还有着不同的谈论。
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汗青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设法主意。
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https://img.taocdn.com/s3/m/f63d1f0d336c1eb91a375d9b.png)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内容提要: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世界资本主义扩张在中国特殊背景下的产物,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与外国的侵略和优秀思潮等共同作用,相互推动而诱发的一场革命。
他是中国封建与民主摩擦的必然产物,是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
关键词:辛亥革命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推动与促进历史之必然引言: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一次偶然事件吗?辛亥革命的汹涌势头是那样随随便便就能开展了吗?凡事必有因,作为一场浩浩荡荡气势宏大的革命,纵先不讨论其成败,因为历史会给出答案用充满智慧善于洞察的双眼探寻歌名爆发之疑也必是一项非常重要有意义的工作。
本文就用列举与联系的方法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尽自己的知识来论证一代革命巨变正是大势所趋!正文: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他的功绩与历史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然而,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而任何一件事情,一样的变化是很难推动一个局面的形成的。
所以,本文主要目的是分析,总结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促使其产生的内在联系,而线索也是围绕“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历史趋势的必然”展开。
辛亥革命的产生是历史趋势的必然,从宏观上说,它是国际与国内种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以及中国资产阶级与资本积累提升与增加的产物。
首先,从国际局势入手,分析其必然性。
辛亥革命爆发时间为1911年,这一时期对于欧洲来说,早已不是东方“沉睡的时代”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已转入应用的时代。
在经济上各国相继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是议会制君主制或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等,而且也相继步入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行列。
同时,在南美、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划分也基本定性,于是资本就在世界范围运转。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里,经济的基础地位也推动了中国向辛亥革命的距离又进了一步。
上文说到欧洲的两次工业革命已完成,那么作为殖民地的中国必然要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资本的原始积累。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8讲 课题21 辛亥革命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8讲 课题21 辛亥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66f1613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4.png)
从《辛丑条约》签订后到五四运动前这一历史阶段,主要处于晚清后期和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时期。
(1)政治上,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中国随后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经济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启动阶段,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同时,官僚资本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垄断。
(3)思想上,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力图使中国快速近代化、快速汇入人类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课题21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客观形势: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进程①“新政”: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②“预备立宪”: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2)影响①“新政”:表明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②“皇族内阁”: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概念阐释预备立宪晚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自己的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政治上预备实行宪政的活动。
宪政指的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导致民主革命更加高涨。
2.主观努力:革命派的准备组织上(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思想上(1)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2)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军事上(1)孙中山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2)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3)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有利时机1911年5月,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2.中华民国建立(1)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意义论文-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与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意义论文-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与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b9015b5998fcc22bdd10d14.png)
辛亥革命的意义论文: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与历史意义-历史论文辛亥革命的意义论文: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与历史意义摘要:百年前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揭开了我国近代历史篇章,无论是从国家内容还是在外部而言,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国家层面,也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上,本文主要针对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与历史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辛亥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它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辛亥革命在人类精神解放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有力推动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浪潮。
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评价辛亥革命: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辛亥革命为我国民主革命道路发展指明方向。
针对于史学界一些关于辛亥革命的不科学的观点,本文从辛亥革命的社会历史必然性、自身进行的合理性和对中国历史的推动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辛亥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必然性历史上的每次制度的革命或者改良,并不一定都能够取得预想的效果。
革命者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创造历史。
但是社会历史是在不断的革命和改良过程当中发展前进的,革命是历史所需。
辛亥革命所带来的关系西方民主革命的种子,已经深入到人们的内心深处,让人们思想上整体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世界观念都发生了根本的动摇,这种思想上的解放也为后来进行的革命斗争奏响了前奏曲。
(一)封建统治的没落性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急于寻找一条强国之路。
师夷长技以制夷向中国人民昭示只有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才能够加快缩短中西差距的步伐。
从当时的几代皇帝来看,他们大多懦弱、守旧,没有革命的勇气和能力。
从当时政府大臣来看,他们大多是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上来的,他们思想腐朽、具有强烈的民族狭隘、自私心理。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434132cbcd126fff7050bcc.png)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调查报告摘要发生在20世纪初期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人民革命”,肇始于19世纪末期,正是西方侵略势力大举渗入中国的时候,也是传统中国的制度与秩序被摧残破坏最严重的时期。
清政府由盛转衰,国人不断在各方面要求改革或适应无效后,许多内部冲突不能解决,进而延宕积习成弊,造成封建统治的政权发生动摇,终于激起孙中山革命。
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民主政体,从此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革命。
是旧民主主义时期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为后来人民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石。
关键字:辛亥革命历史背景意义伟大精神摘要 (2)一正文 (4)(一)历史背景 (5)(二)积极意义 (6)(三)历史条件 (8)(四)爆发及破产 (8)(五)辛亥革命的影响 (9)三结论 (11)参考文献 (11)正文: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推动中国历史发展以及开发、建设和保卫祖国方面,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各族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充分表现了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者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后,他们所倡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也得到了少数民族进步人士的支持和拥护。
辛亥革命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国情的真实反映,各民族优秀儿女都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生活在19世纪的中国是不幸的。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以来,中国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外来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血腥镇压义和团,清政府于1901年屈辱地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土大片沦丧,主权旁落殆尽,四亿同胞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
20世纪中国在世界处于什么位置?难道中华民族就没有复兴的机缘了吗?中国救亡图存,奋发图强的出路在哪里?世纪之交,有千千万万的爱国者再思考这些问题(一)近代中国新政治力量的出现——资产阶级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历史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历史意义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374aa8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4.png)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历史意义是什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历史事件,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事件。
辛亥革命的爆发,始于清朝政治经济制度危机,故本文将从清朝的政治衰落、经济困境,外部势力干涉,思想启蒙运动,地方武装起义等方面加以阐述,探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及其意义。
一、清朝政治经济制度危机清朝经历了两百多年的统治,到了19世纪末,政治和经济形势却呈现出愈来愈严峻的局面。
从政治上看,清朝的统治者退步不前,统治体系由于落后的思想和管理手段,也日益滞胀。
政治权力固化,势力斗争激烈,官场腐败,官僚们揭竿而起互相倾轧,朝廷政治风气绝对败坏,各级官员只顾自己的政治前途,不顾百姓境况,随便问罪逮捕,成为百姓最大的噩梦。
从经济上看,清朝经济发展停步不前,主要原因是内患和外侵。
在内部,清朝政府长期对商贸活动过于重视,却忽视了农业的发展,这导致社会财富的不平衡分配。
在外部,清政府和外国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被迫开放,政治上软弱无力的清朝政权无法控制外商的自由观光和对中国的统筹掠夺,从而使国家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一系列的国家财政恶性循环导致财政信用无法继续下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严重,民众生活水平直线下滑。
二、外部势力干涉19世纪中叶以后,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暴力扩张,主要以英、法、俄、德、日等国为主。
这些国家纷纷入侵中国,强行开设商埠,霸占土地,瓜分利益,通过不平等条约让中国的主权地位受到极大的限制。
列强在中国的干涉极其霸道和炒作,清朝政府屈服于强大的压力,国家处于危机之中。
同时,列强的入侵和侵略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和反抗,中国人民开始逐渐觉醒,要求反对帝国主义势力干涉中国内部事务。
三、思想启蒙运动思想启蒙运动将近代中国的文化与政治运动结合在一起,直接或间接地引导人们对民族主义、自由主义、民主和科学等思想进行反省和反思。
启蒙运动自康有为、梁启超开始,以李大钊为代表,教育了一代学生的思想觉醒。
论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论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9e4b969783e0912a2162adf.png)
张謇铜像
张弼士
中国葡萄酒酿造第一人
2、革命准备
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 ,孙中山在檀香 山成立兴中会。
1895 年2月 ,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 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兴 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的开始。
兴 中 会 成 立 宣பைடு நூலகம்言
兴中会在广州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人物浮动雕
军政府宣告組成:
武昌起义之後,需有指挥革命的领导机关,起义者遂推举新军协 統黎元洪为总督,成立军政府,宣布脱离朝廷而独立。
各省区纷纷独立:
武昌起义成功后,全国各地即响应,湖南、陝西、江西三省首国 宣布脱离朝廷而独立,其他各省也紛紛仿效,不到俩個月,全國 省区中大多数脱离清廷的控制,满清统治者即土崩瓦解。
中华民国代表清朝:
1911 年12月初,革命军攻克南京,12月底,十七省代表会议在南 京举行,推進刚由海外归国的孫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後來孫中 山又以清帝退位、赞成共和等为條件,让位給清内阁总理大臣袁 世凱。在袁世凱的胁迫下,清帝宣統於19l2年2月12日宣佈退位, 清朝正式結束。
黄花岗陵园
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首先,革命党人没有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同 盟会反满、反君主政体,却放过了主要敌人,因此在清帝 退位后,就失去前进的目标。他们不敢和外国资本主义进 行正面斗争,幻想以妥协和退让来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同 情与支持,结果革命却被外国资本主义所绞杀。他们只关 注建立“共和”政权,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封建地主阶级, 结果让黎元洪窃取实权。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4、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背景过程简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背景过程简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ea18f34524de518974b7d57.png)
辛亥革命背景过程简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简介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清朝的衰落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
1895年中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
立宪运动虽然早在戊戌变法期间及之前,魏源、洪仁玕、王韬、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就先后提出过立宪,但立宪真正为中国官僚、士绅等广泛关注还是在20世纪初。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原维新派领袖、后来的立宪派首领梁启超便曾发表《立宪法议》一文,鼓吹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1年10月8日晚,蒋翊武被捕,后跳出巡警署围墙逃跑。
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不幸被炸伤。
俄国巡捕前来搜查,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被搜走。
湖广总督瑞澄闻听此事后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
彭楚潘、刘复基、杨洪胜三人就义。
三烈士的牺牲,让武汉革命党的情绪已经是箭在弦上。
但是,从后来的处理看,湖广总督瑞澂并不想扩大事态。
10月10日,瑞澂即向中央政府报告事件经过,并邀功请赏。
瑞瀓甚至采纳了很多拥护政府的新军军官的建议,准备销毁缴获的花名册,对军队中的革命党人不予深究。
瑞瀓的处理办法与10月19日的上谕精神是一致的。
1911年10月10日早,梅宝玑到新军工程营,对工程营的革命党说彭、杨、刘就义了,谎称革命党名册被搜走,武昌城门关闭,瑞澂将按照名单抓捕革命党。
辛亥革命历史背景、积极意义以及伟大精神的论文
![辛亥革命历史背景、积极意义以及伟大精神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7f288bcc22bcd126ff0c9c.png)
摘要1911年农历辛亥年我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辛亥革命。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的背景因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人民革命”,肇始于19世纪末期,正是西方侵略势力大举渗入中国的时候,也是传统中国的制度与秩序被摧残破坏最严重的时期。
清政府由盛转衰,国人不断在各方面要求改革或适应无效后,许多内部冲突不能解决,进而延宕积习成弊,造成封建统治的政权发生动摇,终于激起孙中山革命。
其背景因素大致归纳有三。
一、清政府严厉统治与社会反清思潮清朝建立政权之后,表面上以“定胤民安,共享太平”为号召,其实用以(一)笼络(二)高压(三)屠杀(四)奴化[注1]等政策与手段,交兼并用,达成专制统治的目的:(一)笼络人心,利诱手段清朝统治者为笼络人心,乃采行下列措施:例如,为明思宗帝后发丧,以帝王之礼,宗室大臣罹难均以题谥。
朱氏贵族依旧恩养,文武衣冠悉维旧制,改订官制,汉满参用,收拾人心。
另外,钳制才士,奖励文学,优礼儒臣,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借以名诱、利诱、官诱,麻醉人心,防止加剧民族矛盾。
(二)高压政策,恩威并用清政府安定明朝人心后,采用高压,工于心计,严令薙发,禁除明制,改衣旗服,以测汉族人心之顺逆。
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警人之语。
尤有甚者,侵占田地,圈以标志,谓之“圈地”。
扫除反抗势力,用以严刑峻法,诛戮王族和忠实于明朝皇室的人士。
各省要隘驻扎重兵监视人民,人民之愤懑久蛰于心。
(三)屠杀处决,惨不忍睹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北方局势,进兵长江流域,希冀摧毁明朝最后挣扎。
“扬州十日”惨遭屠杀者有80余万,被掳与投井、投河、焚缢者亦不在少数。
_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与伟大意义
![_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与伟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bb6b42f67ec102de3bd8900.png)
100年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它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提供了此前中国历史进程中从未有过的经验。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所说: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晚清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历经2000多年,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已经发展到十分成熟的地步,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也是世界上最长的。
“天朝大国”的自满心态和“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社会心态相交织,长期禁锢着人们的灵魂。
天子一统天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已成为理所当然的铁律,而这种君主专制制度在它漫长的发展演变中日益走向腐败。
但此时外部世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西方国家把中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使中国丧失完整的主权和领土,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伴随着坚船利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它们的生产方式带进了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
面对民族危难,清政府只顾维持自己统治地位,一方面变本加厉对外屈服,向外国大举借债,严厉镇压民众的爱国行动,一方面又加紧压榨和盘剥百姓,特别是《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国家财政已完全破产,清政府对百姓的盘剥达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
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和愤怒已十分普遍。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国内一次次发生革命和改良,但都没能跳出封建思想的圈子。
太平天国运动发动了对清朝统治阶级的冲击,虽然提出了建立“新天地新世界”的理想,但仍然不能摆脱封建皇权那一套;洋务运动给清政府统治机器增加了一点润滑剂,但也只是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根本无法改变国家的面貌;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君主立宪,试图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道路,但又力图保住光绪皇帝的位子,把希望寄托在有一个“好皇帝”上面,既不彻底又没有成功;义和团农民反帝爱国运动被清政府利用,打出了“扶清灭洋”口号,最终被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者联合绞杀。
近代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近代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88dd38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0d.png)
近代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与影响嘿,朋友,你有没有想过近代中国就像一艘在狂风暴雨中飘摇的大船?那时候啊,到处都是问题,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这就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咱先说说这历史背景吧。
当时的清政府啊,那叫一个腐败无能。
就好比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已经没什么力气去管理这个庞大的国家了。
官员们只想着自己捞钱,可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苛捐杂税多得像牛毛一样,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
我听老一辈人讲过,有些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地,收成还不够交税的呢,这多让人气愤啊!再看看列强的侵略。
那些外国列强啊,就像一群贪婪的狼,围着中国这块“大肥肉”。
他们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
香港被英国抢走了,台湾被日本霸占了。
这就好比有人闯进你家,抢你的东西,你能不生气吗?中国的主权受到了极大的侵犯,老百姓的生活那是苦不堪言。
还有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辛亥革命的一个背景因素。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兴办工厂、企业,他们就像黑暗中的点点星光。
这些民族资本家想要发展,可是清政府的那些腐朽政策却处处限制他们。
就像给小树苗套上了一个紧箍咒,让它难以茁壮成长。
这些人心里能舒服吗?肯定想改变这种状况啊。
而且啊,当时西方的思想也不断传入中国。
那些进步的思想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了一些年轻人的心里。
他们开始思考,开始觉醒。
像孙中山先生,他早年到国外学习,看到了西方先进的制度和繁荣的景象,再看看自己的祖国,那是痛心疾首啊。
他就想,为什么中国不能像西方那样呢?于是他决心要改变中国的命运。
说到这儿,咱就得讲讲辛亥革命的影响了。
这辛亥革命啊,那可是石破天惊的大事。
它就像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的夜空。
首先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这就意味着那个腐败的、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被推翻了。
老百姓们高兴啊,就像重获新生一样。
我想当时肯定有很多人在欢呼雀跃,心里想着,终于不用再受那个窝囊气了。
辛亥革命还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
它就像一个新的希望的种子,种在了中国的大地上。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5dfd39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8.png)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第二,辛亥革命是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在政治和思想上获得了一些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内纷纷成立了很多实业集团,使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了。
第四:辛亥革命虽然成功的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却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可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失败了。
但辛亥革命同时也证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走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路子是行不通的。
辛亥革命的简要介绍在1911年10月10日的夜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熊秉坤打响了第一枪,武昌起义正式爆发。
在起义军的反复进攻下,武昌被占领。
在10月11日的黎明时分,起义军商讨建立湖北军政府,并推举黎元洪做都督。
在武昌起义的第四天后,清政府任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镇压武昌起义。
在11月8日,徐绍桢在南京城外的秣陵关宣布起义。
22日,孙中山发电发示只要袁世凯赞同清帝退位,他便让位给袁世凯。
袁世凯知道后,立马开始“逼宫”。
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任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
在1912年2月2日,皇帝退位,后袁世凯上台。
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背景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b2ae694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f.png)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背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的性质国外一些学者夸大满汉矛盾,指出辛亥革命称为“国内民族革命”,或“大汉沙文主义”的反满民族运动。
笼统地贬之为“种族主义”或“种族复仇主义”。
台湾学者认为是“全民革命”。
国内达成共识,一般认为其是资产阶级革命,原因:领导是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发展资产阶级为奋斗目标;革命派为拯救祖国,振兴中华,坚持武装斗争反对清政府的正确,最终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1911年,清朝的统治已经走到了最后时刻,同年夏天,湘、鄂、粤等省相继爆发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9月25日,荣县宣布脱离清廷统治而独立。
荣县也就此成为了清末全国首个正式脱离清廷统治的地区。
这件事也把本就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推向了更高潮。
1911年10月10日,著名的武昌起义爆发。
革命党人迅速攻占了汉阳、汉口等地,武汉三大重镇全部拿下后,湖北军政府正式成立,黎元洪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浅谈辛亥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浅谈辛亥革命及其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b09a92d4b35eefdc8d333e5.png)
浅谈辛亥革命及其历史意义历史背景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积着的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和封建压迫的加重,使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因而不断高涨。
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用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进行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斗争。
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丰富多彩,可歌可泣。
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农民阶级为了反抗清朝封建专制的残酷统治和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斗争的高峰,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义和团运动。
19世纪80—90年代,中国年轻的资产阶级,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不得不仓促地走上历史舞台,勇敢地领导了救亡运动——发动了戊戌维新运动。
但这些斗争都没有避免失败的结局。
中国历史的发展充分说明,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压迫下,旧式的中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都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
只有通过革命,打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枷锁,才能取得民族的独立,也只有冲垮封建主义的桎梏,才能开拓社会发展的道路。
民主革命,唯有民主革命,才是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奴役、封建主义专制和国家贫穷落后,使中华民族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的必由之路。
辛亥革命创建了真正的新中国毛泽东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孙中山开始革命是以他在19世纪90年代建立兴中会作为标志的。
兴中会的建立是中国正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3年“二次革命”结束,辛亥革命失败,这场革命运动历经了近20年(一)、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的鲜明民主革命性质,既使她不同于中国的传统农民革命,又使她不同于俄国的列宁革命。
因为中国传统农民革命只能“建立新王朝、复辟旧制度”的历史本质,注定了任何一场农民革命的胜利,都只可能建立起一个“崭新的旧中国”、即复辟了旧专制制度的“新王朝”。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目的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d3b12c5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b.png)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目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2、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3、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4、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的目的由于清政府日益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越发猖狂,在内忧外患千钧一发之际,中国初步成长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为救国图存,爆发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十六字方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辛亥革命的目的的根本在于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共和国。
正是辛亥革命的目的和目标促成了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与清政府和帝国主义斗争,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的一系列斗争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目的主要是由孙中山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提出来的,在辛亥革命的目的的基础上孙中山领导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成功,辛亥革命具有的历史意义有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并且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对思想的影响辛亥革命对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这可以说是辛亥革命最成功的地方,因为在孙中山提出的民主、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的指引下,辛亥革命将民主共和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此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发生了张勋复辟这样的闹剧,但是很快就像跳梁小丑一样被人民轰下台,可见当时人民的观念已经不再是君权神授,只知有朝廷不知有国家了,谁要是要开历史倒车,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历史趣谈辛亥革命的特点是什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历史趣谈辛亥革命的特点是什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1cf737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0.png)
历史趣谈⾟亥⾰命的特点是什么⾟亥⾰命的历史意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亥⾰命的特点是什么⾟亥⾰命的历史意义
导语:⾟亥⾰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爆发的⼀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命,它不仅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还使得民主、⾃由的观念深
⾟亥⾰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爆发的⼀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命,它不仅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还使得民主、⾃由的观念深⼊⼈⼼,堪称中国历史上⼀次⼴泛的思想解放运动,从此⽆论谁想复辟帝制都会遭到⼈民的反对。
与同时代的世界各国的⾰命运动相⽐,⾟亥⾰命具有以下三⽅⾯的特点。
⾟亥⾰命的特点之⼀就是⾰命进展的很顺利,⾟亥⾰命从1911年10⽉10⽇武昌新军爆发起义到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成⽴,仅仅历时两个多⽉,没有出现像法国⼤⾰命那样的反复和挫折。
原因在于腐朽的清政府不断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民⽣活在⽔深⽕热之中,⼈们对清王朝的统治早已经绝望透顶,因此⾟亥⾰命遇到的阻⼒很⼩,进展的很顺利
⾟亥⾰命的特点之⼆就是⾰命胜利的代价很⼩,除了武昌起义遇到⼀些抵抗之外,在其他地⽅⾰命的⽕种迅速燎原,⼏乎没有遇到实质性的阻⼒。
⽽且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独⽴,清政府的统治名存实亡,可以说⾟亥⾰命⼏乎是⼀场和平的⾰命。
⾟亥⾰命的特点之三就是⾰命进⾏的很不彻底,很多封建官僚摇⾝⼀变成了民国政府的官员,趁机窃取⾰命果实,⽽且⾟亥⾰命的宣传⼒度有限,⼴⼤底层⽼百姓的⽣活并没有发⽣变化,在很多农村,封建势⼒依然拥有很⼤影响⼒。
⾟亥⾰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亥⾰命的历史意义深远,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近代伟⼤的资产阶⽣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清封建王朝统治的没落,腐败。
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1)物质和阶级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
(4)群众基础: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各地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收回利权运动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群众基础。
辛亥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
它既不是由于“西方思想的影响”激起的“骚动和不安”,也不是在少数人“极端感情”或“革命狂热”煽动下的“幼稚与疯狂”,而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通过对中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根据这些条约,它们一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把封建统治阶级变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一方面操纵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在经济上进行剥削掠夺,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生长和生产力的发展。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极大危机。
1895年,孙中山先生在《香港兴中会章程》中指出,中国的外部环境是“堂堂华国,不齿于列邦;济济衣冠,被轻于异族”,“强邻环列,虎视鹰瞵”,“瓜分豆剖”,“蚕食鲸吞”;国内状况则是“政治不修,纲维败坏”,“鬻爵卖官,公行贿赂”,“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这是一幅何等触目惊心的悲惨景象!
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
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
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
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