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上册《16.2 登泰山记》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6-2《登泰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副本

16-2《登泰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副本

16-2《登泰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教材分析《登泰山记》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的一篇游记文学作品。

文章通过对作者登上泰山过程的描述,生动展现了泰山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课程内容围绕游记文学的阅读与鉴赏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教材选取《登泰山记》,因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色,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游记文学的魅力,并激发他们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兴趣。

文章的语言优美、结构清晰,适合作为教学范例,帮助学生理解游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核心素养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

在语言运用方面,学生通过学习《登泰山记》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文章中的生动描写和丰富词汇,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

在思维发展方面,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通过对文章中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探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审美鉴赏方面,学生通过阅读《登泰山记》,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文章中的美文美句,以及泰山壮丽的自然景观,都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良好素材。

在文化传承方面,学生通过学习《登泰山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文章中对泰山的描写,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在迅速变化。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正在逐渐成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然而,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他们的思维往往缺乏深度和广度,需要通过学习来拓宽视野和提升素养。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泰山记》全文;(2)了解作者姚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句子结构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艺术魅力;(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的描写,培养审美情趣;(3)学会通过比较不同文人的登泰山作品,评价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体会作者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登泰山记》全文的理解和背诵;2.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艺术魅力;3. 评价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和句子结构分析;2. 欣赏自然景观的描写;3. 通过比较不同文人的登泰山作品,评价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全文、作者简介、相关注释和图片等;2.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泰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泰山的雄伟壮观;(2)简要介绍作者姚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提问:同学们对登泰山有什么了解和印象?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3)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艺术魅力;(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艺术魅力。

4. 欣赏与评价:(1)学生欣赏自然景观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2)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文人的登泰山作品,评价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学生背诵课文,巩固所学;(3)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登泰山记》教案(最新8篇)

《登泰山记》教案(最新8篇)

《登泰山记》教案(最新8篇)《登泰山记》篇一【自读要求】1.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结合注释通译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反复朗读,整体理解,达到背诵。

4.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5.积累一点古文化常识。

【自读程序】1.结合注释①和教师的讲解,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借助注释自读课文,找出文言知识点,并口头翻译课文。

3.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①由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推断出泰山和泰山日观峰的地理位置?②作者是如何从京城到泰安的?③叙述作者登山的过程。

④登上山顶后,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了"望晚"时的哪些景物?⑤文章通过景物变化来写泰山顶上的日出,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⑥作者还写了泰山的哪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解说:此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做思考题时强调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一方面使字词知识得以巩固,一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路,初步扫除文字和理解上的障碍。

)【自读点拨】1.姚鼐和"桐城派"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安徽桐城人。

乾隆39年辞官后,曾在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讲学四十余年。

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

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

有以其室名命名的《惜抱轩全集》。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

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清真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

刘大木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

姚鼐是刘大木魁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5篇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5篇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5篇《登泰山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参见课文注释及教师教学用书)三、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经: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3、理清思路: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学生默读,讨论,明确:第1段:总写地理环境,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2段:登临泰山,重点记叙登山的艰难及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

第3段:重点描写泰山日出的美丽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补记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

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过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内容。

二、登山过程和路线。

问: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路线和经过呢?默读课文,分析讨论明确: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经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

作者登山的路线是: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最后见到了山顶的美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音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展示泰山之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上传相关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3)在线互动讨论区:设立在线互动讨论区,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是针对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作者姚鼐攀登泰山的经历及其所见景物的描述,使学生了解泰山之雄伟壮丽,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使学生掌握古典文学作品的表现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本课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但还需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4.突出重点:板书应突出《登泰山记》的重点知识点,如泰山景观的描绘、作者情感的抒发、文学鉴赏方法等,便于学生抓住关键。
5.准确精炼:板书内容应准确反映《登泰山记》的教学要点,用词要准确,表述要精炼。
6.概括性强:板书设计应具有较强的概括性,能够将《登泰山记》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归纳出来,帮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文学鉴赏知识和相关诗词,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登泰山记》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登泰山记》的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和文本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泰山的历史文化背景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品味文章中的精彩词句,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他们尝试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
2.请解释文中“崭岩、翔、翼”等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3.请简要分析文章的三个部分,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4.请简要介绍泰山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文章中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5.请简述通过学习《登泰山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6-2节《登泰山记》。该章节主要描述了作者姚鼐登泰山的经历和感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高中阶段文言文阅读的重要篇目。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登泰山记》,使学生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文化传承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提问,促进学(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如“崭岩、翔、翼”等,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文章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表现了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抒发了作者赞美祖国河山的情怀。

文章的基调积极、乐观、豪迈,是清代散文的佳作。

二、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掌握古人记时方法;反复诵读诗歌,品析本文的语言魅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欣赏本文所描写泰山的日出美景,分析本文写景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运用联想、想象,感受泰山的山水文化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掌握古人记时方法。

难点: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学习写景方法。

四、教学方法反复诵读法、引导点拨法、提问讨论法、分析总结法。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生回忆写泰山的古诗词。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拓展泰山文化知识。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

它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封禅:“封”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

这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

五岳归来不看山东岳泰山雄(山东泰安)南岳衡山秀(湖南衡阳)西岳华山险(陕西华阴)北岳恒山幽(山西大同)中岳嵩山峻(河南郑州)师:东岳泰山雄,它那壮观的日出景象,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文人,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又会在他的经典名篇《登泰山记》中如何描绘泰山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姚鼐的步伐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登泰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登泰山记》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2)能够分析并描述泰山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山水游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多媒体手段,了解泰山的相关背景资料。

(3)模仿课文中的写作风格,进行写作训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味和情感。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泰山文化介绍: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泰山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4. 写作训练:模仿课文中的写作风格,让学生创作自己的山水游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登泰山记》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韵味和情感。

3.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学生合作探讨,分析并描述泰山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5. 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泰山的相关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6. 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风格,进行写作训练,创作自己的山水游记。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写作训练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创意等方面。

4. 文化底蕴: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评价学生对泰山历史、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登泰山记》的原文和译文。

2. 多媒体素材:泰山的图片、视频和相关资料。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6.2 登泰山记》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6.2 登泰山记》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登记泰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分析赏鉴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姚鼐笔墨简洁,用词传神,真切生动,以神韵为宗的语言特色,体会文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学习写景方法。

审美鉴赏和与创造通过反复吟咏,运用联想、想象感受泰山的山水美、文化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品格;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学习写景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01识一识,识泰山1.导入新课泰山,五岳之首,它那磅礴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日出景观,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登临者,而这些登临者又以他们那绝妙的诗章为这位东岳尊者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使之更加名扬天下。

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而在洋洋大观的登览诗文中,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堪称经典,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姚鼐的步伐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2.泰山——五岳独尊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古称东岳,别称岱宗、岱岳,与南岳(在湖南)衡山、西岳(在陕西)华山、北岳(在山西)恒山、中岳(在河南)嵩山并称五岳。

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位于山东泰安,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

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体在泰安市城北,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海拔1524米。

北距“泉城”济南60公里,南去孔子故乡曲阜 7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泰山为五岳之首。

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

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题目三答案:泰山作为中国五岳之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课文中的景观描写和情感表达,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中国古代游记散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悟。
题目四答案:示例:我曾攀登过家乡的一座名山——庐山。庐山风景秀丽,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在攀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也体会到了攀登的艰辛和喜悦。通过这次登山经历,我更加珍惜大自然的美景,也明白了人生要有毅力和决心。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景观描写,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案例研究:分析其他古代游记散文作品,对比《登泰山记》的写作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游记散文的写作技巧。
-项目导向学习: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关于泰山的文化传承项目,如制作泰山介绍视频、编写泰山故事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课文的重点句子、景观描写和泰山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视频:播放关于泰山的风景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泰山的壮丽具进行课文内容的互动讨论,如在线论坛、问卷调查等,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交流。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文《登泰山记》涉及以下知识点:
1.游记散文的概念与特点:游记散文是以游记形式写成的散文,通过描绘景物和叙述经历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课文内容理解:掌握课文中所描绘的泰山景观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作者登顶泰山的历程和豪情。
3.文言文词汇:学习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文言文词汇的学习上,部分学生对一些文言文词汇的理解仍存在困难。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文言文词汇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顶观日情满山,意溢岱宗志决然——《登泰山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疏通文意,积累字词,理清文章思路。

2. 分析景物特点,体会文字的洗练简明。

3. 知人论世,领悟作者的登山别样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文字的洗练简明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登山别样情趣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与写作背景,教学导入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

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姚鼐作为桐城派的领军人物,其文整体上代表了清代桐城派诸多作家的游记创作特色。

如果说《赤壁赋》表现的是苏东坡的精神突围,那么《登泰山记》则展现了姚鼐精神救赎的历程。

全文虽只写泰山之景,无一字提情,但在字里行间我们却能读出一个文人离开京城、决意放弃仕途转向归隐治学的勇敢与坚定。

在写《登泰山记》之前,姚鼐刚刚辞去正式官职,决定不入仕途,他暂时还留在京师并未返回家乡。

(二)任务一:分析景物特点,体会简洁语言朗读全文,归纳段意。

第一段:述地理形势。

(为后文作铺垫)第二段:记登山经过。

(意志坚定,满怀期待)第三段:观泰山日出。

(兴奋喜悦)第四段:览人文景观。

第五段:赏泰山雪景。

【提问】本文题为《登泰山记》,自然重点写“登泰山”,可为何记述登泰山的过程不是从泰山脚下,而是从京师出发开始写?对京师到泰安过程的描述,是何用意?【明确】“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从京师到泰安,漫长的行程,仅以寥寥30余字概之,体现其文字的简洁。

而“乘”“历”“穿”“越”“至”等一连串的动词的背后,表现旅途之遥远和艰难,意志之坚定,内心之急切。

既然选择了诗和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提问】作者如何描写登山之艰难?【明确】到达泰安后,以“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寥寥数句,轻描淡写,表现了作者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身轻如飞的干劲。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教案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1.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感受……艺术形象,理解欣赏……语言表达,把握……内涵,理解……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散文……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散文……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2.教学提示本任务群为2.5学分,45课时。

写作次数不少于8次(不含读书笔记和提要)。

(1)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

(2)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

……(3)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教学目标】1.了解姚鼐及其文学主张成就,积累文言知识;2.鉴赏文章的写景艺术;3.体会姚鼐对泰山之景的赞赏与作者内心的平和。

【教学重点】1.了解姚鼐及其文学主张成就,积累文言知识;2.鉴赏文章的写景艺术;3.体会姚鼐对泰山之景的赞赏与作者内心的平和。

【教学难点】3.体会姚鼐对泰山之景的赞赏与作者内心的平和。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题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少年人少年诗,杜甫的《望岳》让我们看到了少年的壮志豪情。

如果年老的杜甫再登泰山,又会作何诗文?会不会如姚鼐《登泰山记》一样?二、了解作者,走近文章。

登泰山记教案(6篇)

登泰山记教案(6篇)

登泰山记教案(6篇)《登泰山记》教案篇一一、导语激趣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

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

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

导游之功在于“导”,阅读《登泰山记》,请你也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二、广告激兴根据课文第1段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写一段介绍泰山的文字,为泰山作广告,激起游客的兴趣。

示例: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

位于山东省中部,最高处是日观峰。

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来有“五岳独尊”之誉。

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

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泰山极顶,便能领略泰山真面目,尽收无限风光于眼底。

三、设计线路根据课文第2段内容,带领游客从南面登山,设计登山线路。

1.中谷登山。

泰安城——中谷——中岭——西谷——山巅(全程四十五里)2.东谷登山。

泰安城——东谷——天门四、安排游程根据课文内容,为游客安排泰山二日游。

第一天:从泰安城出发,登山至南天门,观赏泰山晚霞夕照,宿山顶。

第二天:五鼓起身,在日观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

下午返程途中观道中石刻及泰山松。

五、重点景观介绍根据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

要求解说得诗情画意,让游客陶醉,让游客流连忘返。

1.苍山负雪图。

姚鼐描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

参考文字: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

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2 登泰山记教案【新课导入】太阳东升西落,日复一日。

太阳是光明、温暖、激情的象征。

我们也司空见惯,但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在文人的笔下,太阳却是那样神奇瑰怪,多姿多彩。

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雪》中写到“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虽是想象,但景色是何等壮丽。

诗人金哲在《通往太阳的路》中写到“大海、日出碧波上漾出一条彩绸路”。

奇特的想象、缤纷的色彩,为我们勾勒出了海上日出的雄浑壮丽景象。

泰山观日出是泰山顶上一道特别的风景,那么泰山日出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疏通文章大意。

2.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段,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3.体会本文描写、叙事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写作背景】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作者介绍】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住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代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安徽桐城县人,又是桐城人刘大槐的学生,是清代著名文派“桐城派”的奠基人之一。

曾任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四库全书馆纂修竺职。

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书院讲学四十多年。

著有《惜抱轩全集》、《九经说》等书。

他编选的《古文辞类纂》,从历代作品中精选各类文体的名作,作为学习古文的范本,流传很广。

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题目解说】“登”,即由低处向高处行进;“泰山”,山名,有“五岳之首”之称。

“记”,古代一种散文题材。

统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上册《16.2 登泰山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上册《16.2 登泰山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7.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登泰山记》是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的一篇古文,本文属于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在写景的同时,表达出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

学习本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扩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2.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3.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阴”“始”“望”“坐”“视”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掌握通假及词类活用。

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课文景、情交融的特点,反复朗读,整体理解,了解全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积极意义。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扩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1.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2.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3.结合本文写景状物的写法,进行艺术审美,从而能够知识迁移。

本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一些文言文,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但本文在文言字词上、思想上有一定的深度,学生要在课前预习中反复诵读,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登泰山记》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杜甫的《望岳》引出姚鼐的《登泰山记》。

二、作者介绍(投影)《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

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2.赏析泰山日出的描写一、导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上节课我们和苏轼一起游览了赤壁,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姚鼐的脚步去登泰山,并悉心领悟其中的意趣。

二、知人论世1.姚鼐清代散文家。

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

安徽桐城人。

姚鼐继承方苞、刘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学,成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

著有《惜抱轩全集》,所辑文总集《古文辞类纂》,世以为精当,流传很广。

2.文学常识桐城派:中国清代散文流派。

创始人方苞。

代表作家刘大櫆和姚鼐。

因方、刘、姚都是安徽桐城人,世称桐城派。

桐城派的文论,以义法为中心。

方苞谓“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

要求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反对俚俗和繁芜。

刘大櫆发展了方苞关于“法”的理论,进一步探求散文的艺术性,提出了“因声求气”说。

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

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是代表作品。

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

3.泰山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

位于山东省中部。

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8米。

泰山的南北面,各有一条大河。

南面,有向西流走的汶水;北面,有向东流去的济水。

泰山的最高处是日观峰。

俗谓登泰山,指的是攀登它的主峰玉皇顶。

玉皇顶则位于泰安市城北,古称东岳。

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来有“五岳独尊”之誉。

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

泰山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泰山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泰山极顶,能识尽泰山真面目,无限风光尽眼收。

三、积累文言词句——“言”的教学活动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活动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句1.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古汉语词典,自己翻译课文,要求字字落实。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6.2 登泰山记》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6.2 登泰山记》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登记泰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分析赏鉴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姚鼐笔墨简洁,用词传神,真切生动,以神韵为宗的语言特色,体会文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学习写景方法。

审美鉴赏和与创造通过反复吟咏,运用联想、想象感受泰山的山水美、文化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品格;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学习写景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01识一识,识泰山1.导入新课泰山,五岳之首,它那磅礴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日出景观,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登临者,而这些登临者又以他们那绝妙的诗章为这位东岳尊者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使之更加名扬天下。

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而在洋洋大观的登览诗文中,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堪称经典,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姚鼐的步伐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2.泰山——五岳独尊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古称东岳,别称岱宗、岱岳,与南岳(在湖南)衡山、西岳(在陕西)华山、北岳(在山西)恒山、中岳(在河南)嵩山并称五岳。

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位于山东泰安,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

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体在泰安市城北,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海拔1524米。

北距“泉城”济南60公里,南去孔子故乡曲阜 7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泰山为五岳之首。

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

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登泰山记》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的一篇古文,本文属于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在写景的同时,表达出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

学习本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扩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散文也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在缺乏系统学习的情况下,了解较为浅薄,难以抓住其中的中重点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隐藏在景物背后的情感,感受其中的意境。

【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感知文章整体内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反复朗读,体会课文景、情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积极意义。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怀。

教学难点:反复朗读,学习课文景、情交融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识作者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

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

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二、知背景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

此职本应翰林方可充任,独鼐等8人破格当选。

乾隆三十九年(1774),在朝廷任职的姚鼐来到山东,和友人相约登上了东岳泰山,后来就有了著名的《登泰山记》一文。

三、拓知识1.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

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6课-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6课-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6课-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泰山,“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五岳独尊”的美誉。

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疏通文章大意。

2.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3.体会本文描写、叙事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掌握意义和用法。

体会本文描写、叙事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作者以登山为主线,用画面描摹景物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艺术审美鉴赏。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古人从自然景物中获得人生感悟的写作特点,感受自然之美。

三、预习检测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3)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4)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山路中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级几乎不可登。

四、作家介绍(1).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 (清)代著名散文家,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故作品集为(《惜抱轩全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1.疏通全文,加强重点字词句的落实,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理出文章写景顺序,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熟读全文。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简约的语言,体会姚鼐及桐城派的散文创作的特点,并做出一定的评价。

【教学对象】教学对象:高一学生学生特点:1.电脑操作水平:高一年级的学生有较好的电脑操作基础,可以熟练地打开文件,应用Word进行编辑,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浏览网页,利用百度等网站搜索相关资料。

但在庞杂丰富的网络资源面前,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搜索有用信息,筛选重要信息,从而对信息进行有效合理的加工整理。

2.知识能力储备: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还需注重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理解并掌握词类活用,为进一步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阅读不止如此,还需着重培养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文学文化知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3.个性心理特征: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加强,学生渐渐地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高一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且竞争意识不断加强。

教师应加强理论指导,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加强师生、生生的协作交流。

学法:自主学习;协作式学习。

【教学准备】1.情境导入播放《泰山风光片》的片段,创设情景,铺设好情感场,使学生在音、形、像等多元信息的刺激下,感受泰山的神秀壮丽,唤起对泰山的向往。

正由于这种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此时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

2.检测反馈事先已要求学生充分预习本文,在此基础上,就文言常识设置一定的练习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

检测分为五部分:文学常识、字词注音、重点字词解释、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检测时强调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一方面使字词知识得以巩固,一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路,初步扫除文字和理解上的障碍,为下面分析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3.研读课文①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用最精练的语言归纳出文章每一段内容要点,画出登山线路。

②细读课文,领会文章内容精读文章重点段落,体会泰山日出的美景,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③配乐朗读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的设置,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为进一步鉴赏课文奠定基础。

4.创设问题情景。

在完成对课文基本内容的学习后,引导学生如何鉴赏文学作品。

学生结合以往学习经验提出了从几个方面来鉴赏这篇文章,教师帮助梳理,最后确定为本课堂的三大学习主题。

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又为学生意义建构夯实了基础。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由疑开始”,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符合新课程要求。

5.网上学习探究泰山的美、作者写作的特点,积极思索该如何进一步鉴赏课文。

加明确,促使学生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动力,从其他同学的成果中获得经验,彼此形成友好竞争的氛围,不断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这是成功教育。

创设问题情景师:1.我们该如何进一步鉴赏这篇课文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结合我们以往鉴赏一篇文章的经验,提出自己的见解。

2.帮助学生确定三个研究主题。

学生通过预习、研读课文的环节,提出了一些问题,以其中的三个为代表:1.怎样从语言、结构、描写手法等多角度分析《登泰山记》的艺术表现手法?2.结合姚鼐的散文创作理论,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他的创作理论的?3.以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的散文创作特点有哪些?并作出一定的评价。

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确立明确目标,缩小信息搜寻的范围,提高效率。

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研究所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又为学生意义建构夯实了基础。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由疑开始”,符合新课程要求。

尤其是对第三个主题作出一定的评价学生在专题网站的公共讨论板上发表意见,信息量大,交流效率高,方便于对交流意见进行分析,归类,整理。

提炼成所需要研究的三个主题,提供给大家一起研究。

所要重点研究的三个主题。

培养学生多角度、辨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网上学习探究1.教师指导学生:“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三个主题中的一条或多条,积极使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搜索所需材料,自主完成自己对主题的研究的计划”。

2.教师及时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在线辅导:如,怎样搜索到自己研究主题的相关材料;如何对自身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整合为自己所能用的材料。

1.学生比较主题,最终确定自身研究的主题,进入不同的主题讨论板上。

2.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

查找本专题网站上是否有相关的材料;使用搜索引擎输入本专题的关键字进行搜索:如输入桐城派字样搜索桐城派创作的相关资料。

3.对自身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整合为自己所能用的材料。

教师跟踪学生研究过程,及时加以引导,使得学生研究围绕主题进行。

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动力,从其他同学的成果中获得经验,彼此形成友好竞争的氛围。

学生在搜集、整理,加工、应用网络资源的同时发展自身自主的学力,如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利用和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等。

网络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充足的信息和自由的环境,这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提供充足的信息源。

--创设好一个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在专题网站设立三个主题的讨论板。

使用WindowsMessenger等工具进行个别交流。

教师实现在线辅导。

小组汇总交流教师一方面帮助学生整合材料,提交独特的观点,做好动作比较慢的同学的辅导工作,另一方面关注各个讨论板上已有的观点,围绕学习目标,和学生一起辨别、分析这些见解的正确性、合理性、有效性。

另外要及时关注学生对这些观点的总结,并提出建设性见解。

1.在自己所研究专题的讨论板中署名发表自己的观点,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相互补充学习,交流彼此的学习心得。

2.和同学、教师一起,发表见解,紧紧围绕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辨别、分析这些见解的正确性、合理性、有效性,能大胆质疑,提出建设性见解。

3.综合各个讨论板的讨论,积极参与多个讨论板的讨论,如果自身只研究了三个主题中的一部分,则通过浏览其他主题讨论板认真学习,适当提出见解。

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和协同学习,学生就自己研究的某一问题在专题网站的讨论板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展开小组讨论,集体汇报交流,着重体现了学生对问题深入全面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的加强,思维条理性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合作,提高了协作学习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间也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

发挥网络环境的特点充分利用专题网站中的主题讨论板,形式活泼,信息量大,为学生提供高效的交流方式。

成成果展示教师参与整理,把三个主题研究的成果展现给每一位学生并加以总结:“每一位同学在学习课文学生总结:1.本文语言明净简洁,雅淡清丽,无废词冗句;结构上有主有次,有详有略;描写时点面结合,突出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快乐学习”的内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开放性地、创造性地、自主地使用多媒体的广播功能。

【教学反思】本堂课的设计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下完成的,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得以体现:首先,与新课程整合的也比较好,各个环节的设置均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为学生意义建构夯实了基础,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学由疑开始”的教学思想。

又如:制定了新的评价表,设置起跑线、要加油哦、你真行、你太棒了,四级评价标准,标准处处体现了以发展学生学力为目标的内容,淡化了甄别筛选功能,突出了培养学生全方面才能的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也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其次,在体现整体教学理念上也做的较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与学结合的比较紧密,最后更关注到了学生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性。

最后,在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也有了突破,改变了以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分开的关系,在这堂课中,教师、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将教师、媒体、学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