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变量及控制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变量知识点归纳总结图

变量知识点归纳总结图

变量知识点归纳总结图一、变量的定义1. 变量是计算机程序中一种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2. 变量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如整数、浮点数、字符串等3. 变量在程序中可以被赋值、修改和引用二、变量的命名规则1. 变量名可以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组成,但不能以数字开头2. 变量名不能使用保留字(关键字)作为变量名3. 变量名区分大小写4. 变量名要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其用途三、变量的声明1. 在使用变量之前需要先声明变量,告诉计算机需要分配多少内存来存储变量的数据2. 变量的声明可以包括变量名和变量类型3. 不同的编程语言对变量的声明有不同的方式和语法四、变量的赋值1. 变量可以通过赋值语句来给变量赋值,即将特定的数据存储到变量中2. 赋值语句的语法是将变量名和赋值运算符(如=)连接起来,然后紧跟要赋给变量的值3. 变量的赋值可以是字面值(如整数、浮点数、字符串),也可以是其他变量的值五、变量的数据类型1. 变量的数据类型决定了变量存储的数据的类型和大小2. 常见的变量数据类型包括整型、浮点型、字符型、布尔型等3. 不同的编程语言对变量的数据类型有不同的支持和实现方式六、变量的作用域1. 变量的作用域是指变量的有效范围2. 变量的作用域可以是全局作用域(在整个程序中都可用)和局部作用域(只在某个特定的函数或代码块中可用)3. 变量的作用域可以影响变量的可访问性和生存周期七、变量的引用1. 变量可以被引用,即在程序中可以通过变量名来获取变量的值2. 变量引用可以发生在赋值、计算、传递参数等操作中3. 变量引用可以简化程序的编写和理解,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八、变量的修改1. 变量的值可以被修改,即可以通过赋值语句来改变变量的值2. 变量的修改可以通过赋予新的值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运算、递增、递减等操作来改变变量的值3. 变量的修改可以在程序的不同位置和时间发生,可以根据需要来灵活操作变量的值九、变量的存储1. 变量的存储是指变量在计算机内存中的存储方式和机制2. 变量的存储可以受到内存分配、内存管理、数据对齐等因素的影响3. 变量的存储可以影响变量的访问速度、内存占用和程序性能十、变量的使用1. 变量的使用是指在程序中如何合理地使用变量来实现特定的功能2. 变量的使用可以涉及变量的声明、赋值、引用、修改等操作3. 合理的变量使用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十一、变量的注意事项1. 在使用变量时需要注意变量的命名规则,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没有意义的变量名2. 在修改变量时需要注意变量的作用域,避免出现不可预期的结果3. 在声明、赋值和引用变量时需要注意变量的数据类型,避免数据类型转换错误总结:变量是程序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编程入门的初学者来说,掌握好变量的定义、命名规则、声明、赋值、数据类型、作用域、引用、修改、存储、使用和注意事项等知识点,将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变量,在编写程序时可以更加灵活、高效和可维护。

初二控制变量法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控制变量法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控制变量法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科学学习中,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方法中重要的一种。

通过控制变量,科学实验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下面将对初二控制变量法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控制变量法的定义控制变量法是指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除了独立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都保持不变,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控制变量方法,可以将实验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从而准确地得出结论。

二、控制变量法的步骤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控制变量法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标和研究问题。

2.选择独立变量: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和需要研究的关系。

3.控制变量:选择和确定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并将其保持不变。

4.进行实验: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结果。

5.分析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6.总结归纳: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结论,并对实验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三、控制变量法的实例控制变量法在各个学科的实验中都有应用,下面以几个常见的实例来说明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操作:1.物理实验:研究摆锤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时,可以控制摆锤的质量、摆锤的形状和材料等变量,只改变摆锤的长度进行实验。

2.化学实验:研究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时,可以控制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反应容器的材料等变量,只改变酸和碱的量进行实验。

3.生物学实验:研究植物生长对光照的影响时,可以控制温度、湿度、土壤的质量等变量,只改变光照时间和强度进行实验。

四、控制变量法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变量:要选择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变量,以确保实验结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控制变量的范围:对于能够控制的变量,要设定合适的范围,避免过度控制或不足控制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重复实验次数:要进行足够的实验次数,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4.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每一步的操作和实验结果,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

五、控制变量法的意义和应用1.增加实验的可靠性:通过控制变量,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

化学小控制控制化学实验中的变量和参数

化学小控制控制化学实验中的变量和参数

化学小控制控制化学实验中的变量和参数科学实验中的变量和参数控制在化学实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控制实验中的变量和参数,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从而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本文将就化学实验中的变量和参数进行详细讨论,并提供相应的控制方法。

一、变量的概念与分类在化学实验中,变量是指会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因素。

根据变量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将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1. 自变量:自变量是研究人员有意改变的变量,也称为独立变量。

在化学实验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改变自变量的数值或条件来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因变量:因变量是受自变量改变而产生响应的变量,也称为依赖变量。

在化学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测量和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情况,来了解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二、变量的控制方法1. 单一变量控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化学实验中常采用单一变量控制方法。

即在一个实验过程中,只改变一个自变量的数值或条件,而将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明确地判断出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多变量控制: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要同时改变多个自变量。

此时,需要采用多变量控制方法。

在进行多变量控制实验时,需要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将每个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变化情况都考虑在内,并对每个自变量进行详细记录。

三、参数的概念与控制方法与变量不同,参数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不会改变的量,其数值可以作为实验条件的固定基准。

在化学实验中,参数的确定与控制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1. 温度控制:温度是化学反应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对于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状态具有显著影响。

在化学实验中,需要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使其保持稳定。

常用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使用温度计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温度控制器。

2. 时间控制:时间是化学反应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严格控制反应时间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化学实验中,可以采用计时器进行时间控制,并根据实验需求合理设置反应持续时间。

力控学习指南-第二章-变量

力控学习指南-第二章-变量

97第二章变量变量是力控HMI(人机界面)部分的重要成员。

力控HMI的运行系统View在运行时,工业现场的生产状况将实时地反映在变量的数值中,操作人员在计算机上发布的操作指令也是通过变量由界面传递给实时数据库,再由数据库迅速传达到生产现场。

变量也是View进行内部控制、运算的主要数据成员。

力控提供多种变量,包括:数据库变量、中间变量、间接变量、窗口中间变量等。

2.1 变量定义若要定义一个新变量,可按如下步骤进行:1、激活“特殊功能[F]/ 定义变量”命令,此时将显示“变量定义”对话框。

2、在“变量名”输入框内键入新的变量名。

3、在“数据类型”下拉框中为变量选择一种数据类型。

4、在“变量类别”选择框中为变量选择一种变量类型。

5、如果选定的变量类别是“数据库变量”,还要指定数据库的“数据源”及具体点参数。

6、输入定义变量所需要的其它信息。

7、单击“确认”按钮保存输入内容并退出“变量定义”对话框,或单击“保存”按钮保存输入内容。

2.1.1 “变量定义”对话框:要创建一个新的变量名,单击此按钮。

:单击此按钮保存输入内容。

98 第二部分用户指南:单击此按钮,按字母降序依次浏览变量。

:单击此按钮,弹出变量选择对话框:上面这个对话框显示了一些已创建的“中间变量”的内容,其中包括系统变量和自定义变量。

系统变量用一个美元符号($)前导,后跟一个预定义变量名。

选择要浏览或编辑的变量名,双击鼠标或单击“返回”按钮返回“变量定义”对话框。

:单击此按钮,按字母升序依次浏览变量。

:单击此按钮,进入“删除变量”对话框。

第二章变量99:单击此按钮,进入实时数据库点定义对话框。

如图::当要创建新的变量时,在此输入框内输入变量名。

变量名最长可达31个字符。

其第一个字符必须为A-Z或a-z,其后的字符可以为A-Z、a-z、0-9或其它字符。

变量名称在系统中必须唯一。

:您可以为变量加上注释性说明(最长不超出63个字符)。

此项内容不是必需的。

控制变量法的知识点总结

控制变量法的知识点总结

控制变量法的知识点总结一、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概念1.1 控制变量法的概念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研究中保持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值不变,以便消除其他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在科学实验中,研究人员常常会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1.2 控制变量法的原则控制变量法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在设计实验时,研究人员需要确定哪些变量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并对这些变量进行控制。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1.3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范围控制变量法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各种实验,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心理学等领域。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2.1 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在生物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常常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确定一个因素对生物体的影响。

例如,在植物生长实验中,研究人员可能会控制光照、温度和水分等因素,以确定某个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2 化学领域的应用在化学研究中,研究人员通常会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化学反应的可靠性。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物质间的化学反应。

2.3 物理学领域的应用在物理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常常会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重力实验中,研究人员可能会控制其他因素,以确定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4 心理学领域的应用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常常会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三、控制变量法的优缺点3.1 优点控制变量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此外,控制变量法还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3.2 缺点控制变量法可能会增加实验的复杂性和成本。

此外,控制变量也可能会限制实验的外部有效性,使实验结果无法泛化到实际情境。

《学习开展化学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变量控制

《学习开展化学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变量控制

《学习开展化学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学习开展化学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变量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就像是精确导航,引导我们在复杂的化学世界中找到准确的方向,得出可靠的结论。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变量。

简单来说,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因素。

比如说,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氧气、水、温度等都可能是变量。

而变量又可以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是我们主动去改变或操作的因素。

就像在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就是自变量。

我们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

因变量,则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相应改变的结果。

还是以催化剂的实验为例,化学反应的速率就是因变量。

我们通过测量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或者生成产物的量等指标,来确定因变量的具体数值。

无关变量,虽然它的名字里有“无关”,但其实它对实验的影响可不小。

无关变量是指那些除了自变量以外,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

比如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压强,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可能干扰我们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判断。

那么,为什么要控制变量呢?想象一下,如果在一个实验中,多个因素同时变化,我们就很难确定到底是哪个因素导致了实验结果的改变。

就好像同时有好几条路在我们面前,我们不知道到底是哪一条把我们引向了目的地。

控制变量能让我们排除其他干扰,清晰地看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控制变量。

第一步,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探究的问题。

这就像是在出发前确定我们的目的地,只有清楚了要去哪里,才能规划出正确的路线。

比如,我们想探究不同浓度的盐酸对金属锌反应速率的影响,那么盐酸的浓度就是自变量,金属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就是因变量。

第二步,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

在上面的例子中,金属锌的纯度和质量、反应的温度、容器的大小等都应该保持一致,这些就是无关变量。

科学实验中的变量控制

科学实验中的变量控制

科学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引言: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或证伪科学假设,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并推动科学的发展。

而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则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一环。

本教案将介绍科学实验中的变量控制的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变量控制的原理。

一、什么是变量?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化并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根据其性质,变量可以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1. 自变量:自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独立改变的因素,它是由实验者控制并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例如,对于研究植物生长的实验,调节灯光强度就是一个自变量,实验者可以通过改变灯光强度来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

2. 因变量:因变量是受到自变量影响的变量,它是实验者观察和测量的对象。

在上述植物生长的实验中,植物的高度就是一个因变量,实验者通过改变灯光强度来观察植物高度的变化。

二、为什么需要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为了有效验证科学假设并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需要在实验中控制其他可能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就是控制变量的目的。

1. 排除干扰因素: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在实验中未加以控制,将会干扰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2. 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通过控制变量,使得实验结果仅受到自变量的影响,能够更加准确地验证或证伪科学假设,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三、如何控制变量?在实验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控制变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控制组与实验组的设置:通过设立对照组(控制组)和实验组,可以保持两组间除了自变量外的其他因素尽量一致。

例如,在药物疗效的实验中,对照组接受安慰剂,实验组接受药物治疗,以此来排除患者自愈等因素的影响。

2. 随机分组:在实验中,将被试随机分成不同的实验组,以避免某些因素不均匀地影响实验结果。

3. 控制条件: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

例如,在研究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实验中,除了灯光强度外,控制温度不变也是非常重要的。

2019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_毙考题

2019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_毙考题

2019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分类:①作业变量(课题变量):即各种可以操纵的具有质或量的变化的刺激,如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②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等;③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④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如疲劳、焦虑等。

自变量的控制:(1)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由Bridgeman 提出该概念)。

指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就是操作定义;例如,把疲劳定义为,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时间量。

(2)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所谓自变量的水平,指自变量的一个取值;(因素型实验的自变量一般不超过4 个水平;如果考察线性关系,可取3--5 个水平,如果函数关系复杂,至少要5 个水平)2)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因变量的种类: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差异;反映的正确性;反应标准;主观指标主要是口语纪录;因变量的控制:(1)反映控制,目的:是让被试的反应确实发生在实验者感兴趣的因变量纬度上。

其中指导语能够控制被试的反应,指导语应符合以下要求:内容确定;完全;简单明确;标准化;(2)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一个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应该具有:可靠性,有效性,敏感性;(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3)避免量程限制:天花板效应与地板效应:反映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3)额外变量及其控制额外变量的定义:又叫控制变量,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3)匹配法:旨在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

实验心理学 第2章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考研笔记-精品

实验心理学  第2章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考研笔记-精品

第二章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自变量是被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被测定或被记录的变量。

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有以下几种可能性:①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直线增加。

直线的斜度可能不同,但关系总是线性的;(A)②自变量与因变量两者没有关系。

它说明行为不受自变量的影响。

(如B)③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却相应减少。

(如C)④自变量与因变量形成非线性的关系。

其中有的是一致关系(如D、E),有的是倒转关系(如F)。

在后一种情况下,因变量先随自变的上升而上升,以后,自变量继续上升,而因变量持续下降。

第二节自变量及控制、自变量的含义简述自变量的含义。

自变量的含义:自变量是研究者所操纵且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不同取值称为水平X自变量的变化水平完全取决于研究者的操纵。

又称为独立变量。

如反应时实验中的不同照明条件,记忆实验中的不同识记条件等。

理解:①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的代名词是"处理"或"处理变量〃。

任何一个心理学实验的目的都是发现自变量在心理或行为中的效应, 因此选择自变量是研究者需要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②在实验设计中,自变量也叫因素或因子。

通常讲的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自变量的个数。

③水平是同一个自变量采取的维度,即自变量的不同取值,也叫实验处理。

每种自变量水平也叫一种实验处理。

AxB实验设计指自变量A水平的个数和自变量B水平的个数。

、自变量的种类举例说明自变量的种类。

实验的本质,无外乎是在有限个控制情境下的观察、比较,而这控制的关键就在于自变量。

划分根据自变量种类自变量定义举例(1)根据自变量的操作水平划分的种类①操作性自变量是指研究者可以直接操纵的变量,即自变量可很好地被量化并且是可以控制的。

①在记忆实验中,学习的次数是研究者可很好地操纵的自变量。

②在汉字加工的研究中,研究者常选择汉字的频率作为自变量。

让被试对高频汉字和低频汉字进行命名反应。

科学实践中的变量与实验控制

科学实践中的变量与实验控制

科学实践中的变量与实验控制科学实践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和推翻假设的过程。

在任何科学实验中,变量和实验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科学实践中的变量和实验控制的概念、作用以及其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一、变量的概念在科学实践中,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引起结果变化的因素。

变量可以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也被称为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

1. 自变量自变量是实验条件中独立变化的因素。

它是科学家有意识地改变或控制的因素,以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

自变量通常是实验中的输入或处理变量。

例如,在研究植物生长的实验中,自变量可以是施加的肥料量或光照条件。

2. 因变量因变量是实验中依赖于自变量变化的结果。

它是科学家观察、测量或记录的变量,以确定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因变量通常是实验中的输出或响应变量。

在植物生长实验中,因变量可以是植物的生长速度或产量。

二、实验控制的概念实验控制是为了减少实验结果的变异性,从而确认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过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科学家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实验控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 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某些因素不变,只改变自变量,以确认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过同时测试多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单独改变自变量,可以更好地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2. 随机分组在某些实验中,为了避免无意识地引入偏倚,科学家会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随机分组是将参与实验的样本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对照组对照组是实验过程中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组,用于与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实验组进行比较。

通过与对照组的比较,科学家可以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对照组可以是真实存在的或者模拟的标准条件。

三、变量和实验控制的应用变量和实验控制在科学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对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至关重要,可以帮助科学家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科学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控制

科学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控制

科学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控制科学实验是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变量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

变量的控制可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得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和科学性。

本文将探讨科学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变量控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变量。

在科学实验中,变量是指可以改变或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变量可以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有意识地改变的因素,而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结果。

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存在其他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变量,这些变量被称为干扰变量。

在科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控制变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变量的控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我们需要控制自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有意识地改变的因素,因此我们需要确保自变量的改变是有目的和有计划的。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需要明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变化方式,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安排。

同时,我们还需要确保自变量的改变是独立的,即自变量的改变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控制因变量。

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确保因变量的观察和测量是准确和可靠的。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因变量的测量误差和变异性,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校正和控制。

此外,我们还需要控制干扰变量。

干扰变量是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因此我们需要确保干扰变量的影响尽可能小。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随机分组、对照组设计、平衡设计等方法来控制干扰变量。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将干扰变量的影响排除在实验结果之外。

变量的控制不仅仅是在实验设计阶段进行,还需要在实验执行过程中进行。

在实验执行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例如,我们需要控制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人为误差的引入。

生物实验冲刺复习:变量的控制

生物实验冲刺复习:变量的控制

生物实验冲刺复习:变量的控制知识目标: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能力目标:解决相关的实验设计题目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1.概念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

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额外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

无关变量的控制要做到相同且适宜。

2.控制方法操纵实验变量——施加干扰控制无关变量——随机分组、设置对照、条件相同且适宜、重复实验捕获反应变量——观察现象、测量数值实验组:施加得到对照实验变量——————→反应变量——→科学结论对照组:不施加无关变量消失分析改变相同且适宜程度改变↓↓↓操纵控制检测实验变量无关变量反应变量3.针对训练例: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某电镀厂排水口采集重金属污染液l00OmL。

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和器材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器材:水稻种子,试管,培养皿,纱布,尺子(l00mm),蒸馏水,恒温光照培养箱(温度设定为28℃,光强度为200O Lux)。

(实验材料和器材的数量不限)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器材.请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方法和步骤:(2)结果预测和分析:解析:变量的确定和控制方法是实验设计的核心内容,现分析如下:答案:(1)方法和步骤:①用蒸馏水将重金属污染液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污染液。

②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水稻种子250粒,随机分成5组,每组50粒。

③取5只培养皿,垫上纱布;其中4只培养皿加人等体积的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即可),另1只培养皿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作为对照。

科学实验中的变量与控制

科学实验中的变量与控制

科学实验中的变量与控制教案:科学实验中的变量与控制引言: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观察、测量、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并且合理选择和控制变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实验中的变量与控制的概念,并学习相关的实验设计方法。

一、引入实验概念1. 引发学生对实验的思考与探究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片或实例,引发学生对实验的思考。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其中有一个正在发芽的种子,边上放着三个不同颜色的灯泡,让学生思考:这三个灯泡对种子生长发芽有什么影响?为什么?2. 学生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并讨论可能的变量和控制因素。

二、变量与控制的概念1. 引导学生理解变量与控制的概念通过展示实验示意图或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变量和控制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一个简单的水沸腾实验,引导他们辨别出独立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2. 角色扮演与示范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角色扮演,其中包括实验设计者、实验执行者和观察者。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场景,让学生体验变量选择和控制的过程,并进行实验示范,帮助他们理解概念。

三、变量的分类1. 学习独立变量和因变量通过实例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独立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

例如,通过展示一个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找出独立变量和因变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理解混淆变量通过示例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混淆变量的概念。

例如,通过展示一个草地施肥实验,让学生分析有哪些可能是混淆变量,并讨论如何控制混淆变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控制变量的方法1. 引导学生学习常见的控制变量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习常见的控制变量方法,如随机分组、使用对照组和恒温等。

2. 实践控制变量方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场景,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使用控制变量方法,例如随机分组和恒温,来控制实验中的变量。

第2章—变量及控制

第2章—变量及控制

• 实验组:新教学法+数学竞赛 • 控制组:旧教学法+数学竞赛
第2章—变量及控制
• (2)主试与被试之间的相互作用 • (3)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 • (4)被试的亡失
第2章—变量及控制
• 实例学习

某提供求职机会中心开设了一门为期4周到课程,教授年轻
人寻找工作的方法和程序。该课程每天都有课,以寻找工作的地
则各水平平均分布即可 • 如果预期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符合对数函数,
则各水平的间距应按对数单位变化
第2章—变量及控制
• 3、控制呈现仪器 • 仪器不仅能对自变量的操作达到严密准确,同时也应该具
备控制额外变量的能力 • 所使用的仪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 ①准确精密不失真 • ②仪器性能稳定 • ③操作方便,反应灵敏,显示范围要满足自变量变化的要求 • ④仪器不应干扰、阻碍、改变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即不能
第2章—变量及控制
(二)外部效度 • 1、外部效度(生态效度) • 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
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 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第2章—变量及控制
• 2、制约外部效度的因素 • (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 (2)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 • (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 指出下列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 控制变量。
• 一汽车制造商想了解为了使后面的汽车司 机能够尽快地知道前面的车子已经停住, 汽车的刹车灯应该多亮?

第2章—变量及控制
第四节 实验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一、实验效度
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达到实验目的的程 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内部效度 外部效度
第三节 额外变量及控制
• 额外变量 Control variable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 变量及控制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 变量及控制

思考:当测量信度较低时,自然就没有了高效度。但是当信 度较高时,又如何判断因变量的效度高低呢?
答案:经验+专家效度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测量的因变量不具有高效度时,研究可能 得到错误的、甚至是荒谬的结论。这种错误或荒谬即使没有被专
家评审时提出,也最终会在实践中暴漏出来。
(三)区分度
Discrimination: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也随着变化,即因变
图2 不同距离的检查点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检查点的范围。当自变量的数量和间距都合适的情况下,如果
它的测试区段不合理,同样也不能反映自变量的变化趋势。
图3 数量、间距相同,测试范围不同对结果的影响
(三)自变量呈现仪器的控制
1、实验仪器应准确、精密、不失真;
2、仪器性能要稳定(稳压装臵); 3、仪器的显示范围要满足自变量的变化的要求;
量对自变量的变化比较敏感、灵敏。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都会
影响因变量的区分度。 ceiling effect:任务过于容易引起所有自变量水平都获得很好的 结果,没有什么差别。 floor effect:任务过于困难,所有自变量水平反应都极差,没有
什么差别。
例:材料的难度和数量对记忆能力的影响。
实验环节——记忆传递 小明今天去食堂吃了一个肉包、两个饺子 和一碗粥。吃饱了刚想回宿舍的时候,小 芳打电话叫他帮忙打包两个肉包、一个饺 子和两碗粥。
三变量各与两者相关,使两变量之间显现不出相关关系(了解
)。
content
2、因果变量
相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说变量 x是导致变量y变化的因。 则必然会有:
x 和 y 之间存在关系;
非对称的关系,即x的变化先于y的变化,而不是相反; •不管其他因素发生与否,x 的变化必然会引起 y 的变化,即

第二讲 研究的基本变量及控制技术

第二讲     研究的基本变量及控制技术

第二讲研究的基本变量及控制技术在一个定量研究中,我们总是要研究若干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有相关关系,也有因果关系的,理想的研究总是想得到若干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心理学(教育)实验目的在于探查行为(反应,或者特定的效应)与实验中施加的刺激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明关系的性质。

最终建立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一、因变量因变量是指实验中准备测量的指标,它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

因变量有多种形式,例如,反应时间(医学上称为潜伏期)、反应量或者反应准确性等等。

在心理和教育实验中比较常见的因变量是反应时间和反应准确性,两者之间如何权衡的问题需要很好把握,有时候,反应时间和准确性两者之间可能出现平衡现象(trade-off),这时就需要研究者在实验的指导语中说明要被试做得既快又准确,在处理数据时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国演义描绘东吴统帅周渝“一步三计”而诸葛亮则是“三步一计”,但两人计策的周密性,可行性却有较大差别。

有些实验中,测验是有时间限制的,而有些却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这就需要我们谨慎处理完成测验的时间,例如,心理学中“河内塔问题的解决”(是否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长短)“房间与钥匙问题”(三个独立门的房间,每个房间只有两把钥匙,有三个家庭成员,该问题就有一个能否解决以及解决的策略问题),在心理与教育实验中孩子们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重点考虑。

也许是否解决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变量如果有两个以上,必须注意各因变量之间是否有重叠或者包含关系。

二、自变量也称为刺激变量,在实验中有意识地加以改变,操纵,以观察它对自变量的影响。

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描述为六种关系:自变量的选择自变量是研究者在实验中要操纵、改变以影响被试的行为的因素。

影响因素很多,但只有其中一部分能操作化的可以作为实验中的自变量。

心理与教育实验中的自变量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类:外部刺激:例如,研究灯光强度对阅读速度的影响,直接改变灯光的强度,就获得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知识点总结实验步骤变量控制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知识点总结实验步骤变量控制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知识点总结实验步骤变量控制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而科学实验设计作为实验的重要环节,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知识点,包括实验步骤的安排、变量的控制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应的实践操作指导。

一、实验步骤的安排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正确的实验步骤安排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实验步骤安排注意事项:1.明确实验目的:在进行实验前,必须明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确定实验的目标。

2.材料准备: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清单,并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试剂和样品等。

3.实验步骤:按照科学实验的一般性步骤进行,包括制定实验计划、操作步骤和观察记录等。

4.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保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得出科学结论。

6.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判断,得出与实验目的相关的结论。

二、变量控制在科学实验中,变量的控制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确定因果关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变量及其控制的方法:1.自变量:自变量是研究人员有意改变的变量,它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控制自变量的变化范围和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因变量:因变量是研究人员观察或测量的变量,它是实验结果的表现。

在进行实验时,必须保持因变量的稳定和准确性,以便观察和比较实验结果。

3.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在实验中保持不变的变量,它的作用是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研究人员需要合理选择和控制控制变量,以确保实验结果是由自变量产生的。

三、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和总结,它需要包含一些重要的要素,如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实验数据和结果等。

以下是一些实验报告撰写的要点:1.标题和作者:实验报告的标题应准确地概括实验的内容,作者应包括实验人员的姓名和学号等基本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实验设计中,自变量也叫因素或因子(factor)。通常讲的单 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自变量的个数,一个、两 个或多个。
➢ 水平是同一个自变量采取的维度,即自变量的不同取值,也叫 实验处理。每种自变量水平也叫一种实验处理。
二、自变量的分类
1、作业变量 2、环境变量 3、被试变量 4、暂时的被试变量 5、复合变量
content
2、因果变量
相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说变量x是导致变量y变化的因。 则必然会有:
x 和 y 之间存在关系; 非对称的关系,即x的变化先于y的变化,而不是相反; 不管其他因素发生与否,x 的变化必然会引起 y 的变化, 即有 x 必有y(充分条件),但并不意味着“没有x就没 y (必要条件)”,y 通常不止有 x 一个因素的影响。
变量是使实验运转的嵌齿和齿轮,因此, 实验的关键在于变量的有效选择和操纵。
二、co变n量te的n分t 类
(一)根据变量之间关系的性质分:相关变量与因果变量 (二)根据变量的数据形式分:连续变量、非连续变量 (三)根据变量的性质分:存在变量和引发变量 (四)根据其来源分: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 (五)根据实验研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分:自变量、 因变量、额外变量
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就是要探明这三类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因 果关系,因此,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方程式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R=f(S,O)
1、刺激变量
刺激变量:来自外部的刺激情境,是心理实验中对被试的心理或行 为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外在条件或因素。包括自变量与额外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想研究的并借助于实验过程以探明其对被试的 心理或行为能否产生影响的变量; ➢额外变量:不是主试想研究的,但是可能对被试的心理或行为产 生影响。
四、自变量的控制
(一)制定操作性定义 (二)确定检查点 (三)自变量呈现仪器的控制 (四)确定自变量的呈现方式、次序、空间位置、时间长短等
(一)制定操作性定义
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自变量或指标作出具 体的界定、说明。 例:给“学习态度”进行操作定义? 答:用学生到校率、迟到和早退的次数与时数、上课认真听讲情 况、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等具体可感知的现象代表学习态度。 例:饥饿 答:剥夺仅是24小时后个体存在的状态。 练习:给“班主任的业绩”进行操作定义?
混淆变量:指那些不想研究但却与自变量一起发生系统改变的变量 ,使得被试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原因无法确定。
2、机体变量
可能对被试的心理或行为发生影响的被试自身的特征或身心特 征。如被试的性别、年龄、身心健康水平、认知方式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心理学实验中,可操纵的变量和机体变量都 可以作为自变量,但实验中至少有一个可操纵变量,才可以揭示 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实验的 自变量全部为被试变量,则该实验很难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 的因果关系。
(一)根据变量之间关系的性质分:相关变量与因果变量
1、相关变量:在方向、大小方面存在一定关系,但不能确定它们之 间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主要存在于相关研究中。 ➢ 正相关;负相关; ➢ 伪相关:两变量的相关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由第三变量引起, 当第三变量消失时,相关关系亦随之消失; ➢ 中介相关关系,即变量x与中介变量c相关,而c又与变量y相关; 或可能是“伪零度相关”,即两变量本来存在相关,由于第三变量 各与两者相关,使两变量之间显现不出相关关系。
第二章 心理实验中变量的分析与处理
张晓丽 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xxbzhdzhm@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心理实验中的变量分析 第二节 自变量及控制 第三节 因变量及控制 第四节 额外变量及控制
第一节 心理实验中的变量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变 量 概 述
二 、 变 量



一、变量概述
variable:在性质上和数量上可以发生变化的 事物的属性。
(二)确定检查点
要确定自变量的检查点,即处理水平。确定检查点具体包含 确定它的数量、间距及范围。 1、确定检查点的数量要根据变量的自身性质而定,检查点过 少,有时难以反映出变量内部的规律;检查点过多,又容易 引起实验的复杂化,最终也很难探讨清楚变量的本质特性。 主要针对定量变量而言的。设置原则:至少确定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检查点。
1、作业变量
task variable:实验作业、任务,各种可以操纵质和 量变化的刺激。
2、环境变量
environmental independent variable:各种环境因素 充当的自变量。如学校、地区、班级等。
3、被试变量
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 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不同文化程度、职 业、健康状况等的个体差异。严格讲这些变量是准自变量。
4、暂时的被试变量
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特性、机 能状态等产生一时的变化,由这一时的变化作为自变量 的被试因素。如疲劳、焦虑、恐惧、奖励、饥饿等。
5、复合变量
大多实验往往是同时操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 效率高,易保持额外变量的恒定,结果更接近实际。
三、自变量的特性
(一)可控性:可以由实验者直接操纵 (二)变化性:变化的值是可以变化的 (三)诱发性:可以引起某些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的变化
如:吸烟导致肺癌
3、反应变量
也叫因变量,由于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被试反应或内外变化。 因变量是在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通常包括强度、速度等。
心理学实验中变量的分类
自变量被操纵 因变量被观察 额外变量被控制
第二节 自变量及控制
一、自变量的定义
independent variable:又叫独立变量、刺激变量,指在实验中由 实验者操纵、控制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相关的术语:因素、水平、实验处理。
(三)根据变量的性质分:存在变量和引发变量
存在变量 预先已经存在的,并非研究过程中引起的变量,如性别, 学校类型等。属于准自变量,只能选择,不能操纵。
引发变量 在研究过程中由研究者施加或引起的变量,如刺激的 呈现方式等。属于真正的自变量,可以操纵。
(四)根据其来源分:stimulus variable(S)、organism variable, (O)、reaction variable/ response variabl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