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健全集约利用工业用地的_制度和机制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立健全集约利用工业用地的

[摘要]本文在分析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剖析当前我国工业用地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国际经验。最后提出要从建立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实行地价动态管理;建立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全程动态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土地空间优化制度,建立跨部门的工业用地协调管理责任机制等几个方面建立健全我国的集约利用工业用地制度和机制。

[关键词]集约利用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土地空间优化;区域协调和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2-0026-07

1 引言

1.1 集约利用工业用地的含义和特征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目前还未有统一的定义。就土地经济学意义而言,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是指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土地投入,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工业用地的效益未充分挖掘,称为粗放利用;工业用地使用强度过大,导致土地综合效益损失,称为过度利用。从立体空间看,聚集意味着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资本、技术、人力投入增加,产业用地集约利用强度增大;分散则意味着单位土地上资本、技术、人力的分流。

狭义而言,集约工业用地可理解为:在某一发展时期,在所能

利用的三维空间范围内,主要通过调整存量土地的投入、产出和使用强度,在现存产业土地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使土地利用达到更(最)优状态。依据上文论述的集约用地的含义,工业土地的投入不仅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还包括不同的工业类别、产业用地结构调整等形式,其基本含义可概括为:在有限的建设用地上,通过宏观调控,科学合理布局工业用地,以坚持节约、高效、科学、合理用地为主旨,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投入产出率,走内涵式和可持续发展道路,达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最大化。

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与人民的认识和理解有关,又与不同发展水平所赋予的技术经济条件和客观因素造成的限制有关。工业用地最佳集约度与区位、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的城市发展水平和状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应这工业土地利用的不同集约强度、利用形式和类型。

1.2 建立健全集约利用工业用地制度的意义

国家“十二五”计划明确指出在当前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背景下,未来必须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通过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为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客观上,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必将带来新一轮的大规模产业用地需求,将凸显用地与土地资源稀缺的矛盾,在我国人多地少、耕地保护形势严峻的土地资源现状

和增量可用土地又日渐减少的情况下,如何更加集约利用土地尤其是集约利用工业用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破解土地资源瓶颈的约束,支持、推动、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发展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粗放和浪费的问题比较突出,工业用地尤其存在较为严重的低效利用现象,存量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和盘活利用的潜力很大。据统计,我国城市的工业用地占比高达21.79%,而国外同类城市中心区的工业用地比例一般不超过城市面积的10%,工业用地过度占用、低效利用的问题突出而普遍。我国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低,固然有产业结构落后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缺乏集约利用的政策和标准。当前,我国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管理体制、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还不健全、不完善,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法律法规、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财税、社会保障政策等还不够协调配套,对节约集约用地科学机制还在探索。为此,有必要探索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科学制度和机制,加快形成节约集约用地“倒逼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业产业体系。具体来说应按照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工业集约用地的激励机制、责任机制、考核机制、用地全程监管机制,努力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依法从严从紧管理土地,实现工业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破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约束,实现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利用的平衡。

2 我国集约利用工业用地管理现有制度与政策回顾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2006年8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应通过推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发挥市场机制高效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通知针对工业用地比重过大、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节约集约用地必须从规划约束、激励与奖惩、监管和考核多角度实施和管理,必须从建设的源头来严格把关,从严控制。各类建设规划不能随意确定用地规模,必须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合控制作用,统筹安排。土地利用从粗放到集约,必须有恰当的利益激励机制。对粗放浪费的,要给以经济上的处罚,如征收土地闲置费等;对节约集约用地的,要从土地价款、税收政策、指标安排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要充分发挥“无形之手”的作用,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使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合理。政策措施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有非常严格的监管考核办法。国土资源部门要及时掌握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定期评价分析,对严重破坏、浪费、闲置土地资源的违规违法案件,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制定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对各地节约集约用地逐级进行考核,定期公布结果,并作为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依据。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加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国土资源部对2004年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进行了修订,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文件的主要核心思想是区分行业、城市等别对一个工业项目(或单项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在土地利用上进行控制,实施差别化的控制管理模式,制订了分行业、分区位和城市等别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五项控制指标。工业项目类别不同,投资强度、容积率的控制指标不同。比如,钢铁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必须≥1245万元/公顷(合每亩投资强度为83万元)、容积率必须≥0.6;食品制造业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必须≥780万元/公顷(合每亩投资强度为52万元)、容积率必须≥1.0。各类工业项目,建筑系数均必须≥3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均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工业企业内部一般不得安排绿地。

各级地方政府则为了发展经济,调整产业机构,定期制定和调整适合地方发展的《产业导向目录》、《工业布局规划》、《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审批实施办法》。因此,总的来说,我国各地工业集约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