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改革方法研究
障, 对此艺术设计教 育工作者必须进行冷静思考和理性分析。 关键词: 环境 艺术设计 一体化 实践 教 学改革
改革开放 以来 , 我 国经济高速发展 , 市 从 社 会实 际 需要 出发 , 完善 、 充 实教 学 内 术设计 专业先进 的施工 工艺及科 学、 合理
场经 济对专 业设计人 才 的需求不 断增加 , 容, 有 针对 性地 构建 学生 的知识 、 能力 、 素 的施工 流程 , 在 实践课程 中 由专 业技 师指
、
一
些高校 的环境 艺术设计专 业在教 学 程, 一方面可 以请专家学者来 学校讲学 , 如 境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在传授专业基础知识
方面 重数量 而轻质量 , 特 别是在 实践教 学 请那 些在社会 生产 实践一线的高级技师授 的 同时注重实践训练 , 并 为专 业更好 、 更快 环节 上 , 更是一 带而过 。这 种“ 走形 式” 的 课 ; 另一方 面可 以将教 学与设 计开发 一体 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市场 发展 的需求 , 学生毕业 即面临就 业 开发 的全过 程并得到锻 炼 。 “ 一体化 ” 实践 题 需要解 决 , 希望相 关教育者在 探 索 中逐
难这一严峻 问题。
教 学既能够调 动 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又 能 步完善环 境艺术设 计教 学模 式 , 为社会 培
浅谈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浅谈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摘要: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之上,更重要的是把理论合理的运用到实践中去,但现在高校在实践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通过提出在实践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及对这些问题做出分析、研究,探讨了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可实施的一些改革方案。
关键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生活中设计无处不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高校在设计课程体系安排上却变化微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主要是大部分的课程教学都停留在简单的老套的理论上,忽视实践中的运用,学生毕业后不经过实践锻炼很难适应社会需求,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必须成为重点,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课程的结构,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
一、从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现状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从最初的简单的三大构成发展到今天的平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诸多专业方向,可见其发展快速,发展越来越全面。
体现出它是一门和生活紧密联系、综合性强、处处与实践挂钩的专业。
在日常教学中理论部分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它的可行性,艺术设计观念必须物化才能体现它的实用性。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潮流专业,其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带来实际效益,同时改变人们的审美标准,改善生活质量。
为社会培养敏锐的实用型和创意型设计人才。
因此,在安排设计课程时不能只以理论教学为主,要安排与理论相符合的实践课程,理论结合具体的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可行性,才能在实践中完善理论。
在教学中,单一的理论学习,学生无法深刻的理解其中的精神,只有加入大量的真实课题设计,学生才能体会到平时的理论学习并不是空谈,是和真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才能更投入、更积极的学习。
在实践教学中,如涉及到客户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学生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考察,和相关的市场调研,结合客户的要求做出满意的方案,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大众的心理,市场的需求,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实际的创作能力和解决具体方案的水平。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 、 双师型” “ 教师资格 , 并加强对 中青年教师 的培养 , 提高教师的综合 素质 与教学能力 , 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
的 保证
Ke r s y wo d :Vo ain le u ain T a hn d o re e c t a d c t e c ig mo e C u s s r— o o
1更新教 育观念 、 强双师 队伍建设 加
高等 职业教育各 国都有 自己的模式 : 加拿大 的能力本位 课 程、 德国的核心阶梯课程和学习领域课程 以及澳大利亚 的培训包
等 。改 革 开放 后 不 久 , 动 部培 训 司就 引进 了世 界劳 丁组 织 开 发 劳 的职 业 培训 的技 能 模块 课 程 , 企 业 做 过 短 训班 , 是 , 决 不 了 在 但 解
t n,w i h i ma k t r n e .W e s o l e eo h o re c i o h c s r e —o e td i h ud d v lp t e c u s s a —
专 业 人 才 和能 工 巧 匠 到学 校 担 任 兼 职教 师 , 逐步 加 大 兼职 教 师 的 比例, 实践 技 能课 程 主 要 由 有 相 应 高 技 能水 平 的兼 职 教 师 讲 授 。
目前 , 教育改革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 , 学校为主体 ; 教育以 教师 为主 导 , 生 为 主 体 , 生互 动 , 师 的实 际 工 作 能 力 , 践 学 师 教 实
教 学 经 验 显 得 尤 为重 要 , 因此 , 加 专 业 教 师 中 具 有 企 业 工 作 经 增
历的教师比例 , 安排专业教师到 企业 顶岗实践 , 同时聘 请企业的
容 和总 量 给定 的学 习时 间 三 部 分 组 成 , 养 方 案 经 过 岗 位 分 析 、 培 T 作 过程 分 析 、 动 领 域 提 炼 、 习 领域 设 计 和学 习情 境 开发 等 , 行 学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育对于社会 生活 的广泛 渗透 ,要适 应社会 的需 求。艺术设计教学课程 的设置、教材 的编撰和筛
新。学生创新能力 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 的训练要 实践 、必需 、够用” 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 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 ,突出技术应用 通过具体的教学 内容和课 程设置来落实和完成。 际需要 , [( ] 在 只有加快设计教学的课 程体系及教学 内容改革 , 能力的培养。5n’ 教学体 系 中,采用模块式 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 的课程体系。我 课程结构体系。在设计模块 中 ,注重理论教学 , 们 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艺术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并 突出动手能力 培养 ,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 ; 大力提倡创新教育 ,所 以,创新教育也要贯穿于 在施工 技术模块 中,以施工操 作技能 培养 为基
型人才 。
关键词 :艺术设计专业 ;教学改革 ;探讨
中图分类号 :C 4 . 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8 3 (0 8 50 9 -4 0 76 8 20 )0 -0 20
前
言
牌大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基础与专业之间 的教 学 内容脱 节 ,教 学 环境 相 对封 闭、保 守 ,教 与学界限分明等等问题 ,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冷静
种躁动。现在艺术设计教学存在重数量发展轻教 观事物的模仿 ,而失去了对事物 的直接和本质 的 育质量 的提升 ,重专业技 能教育 轻人文精神教 感受 ,淡化了对艺术创造性的培养。 J 传统 的 ¨I 脚’ 育 , 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 ,重虚拟课题轻设计 基础课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不仅造成了基础课与 重 开发 ,课程设置千篇一律 ,模仿、照搬国内外名 专业课 间的脱节 ,也与探 索寻求新 的发展 空间
— —
趋于合理,将直接影响着专业设计的水平 。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分析——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收 稿 日期 :2 1 — 0 — 2 01 4 0
作 者 简 介 :张 筱 蓉 ( 9 9 ), 女 , 云 南 通 海 人 ,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艺 术 系 讲 师 , 研 究 方 向 : 艺 17 一
术设计 。
・
91 ・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1年 第 7 期 01
— —
以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为 例
张筱 蓉 王 建 才
( 雄 师 范 学 院 ,云 南 楚 雄 6 5 0 楚 7 0 0) 摘 要 :在 已有 的美 术 教育 专 业 办 学 条 件 基 础 上 开 办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这 是 我 省 地 方 高 校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的 共 同 特 点 。 近 年 来 , 随 着 该 专 业 办 学 规 模 的 不 断 扩 大 ,艺 术 设 计 实 践 性 教 学 环 节 薄 弱 , 学 生 动 手 能 力 不 强 , 实 践 机 会 较 少 等 问 题 日 渐 突 出 。 以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为 例 , 旨 在 探 讨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过程 中 实 践 性 教 学 环 节 中 出 现 的 多 方 面 问 题 , 以便 不 断 改 进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提
个 培养 方 向。 近 年 来 ,随 着 该 专 业 办 学 规 模 的 不 断 扩 大 ,实 践 性 教 学 环 节 亟 待 解 决
的问 题 迫 在 眉 睫 。
到市场需求 。 2 .实 践 与 实训 教 学 内容 定位 模 糊 由于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尚未 建 立 规 范 的 专 业 实 践 实 训 规 范 ,实 践 实 训 教 学 主 要 以 任 课 教 师 的 学 科 背 景 、研 究 方 向 和 学 校 现 有 的教 学 资 源 进 行 组 织 设 计 , 随 意 性 较 大 。 虽 然 学 生 的 实 践 能 力 在 不 同 程 度 上 得 到 了 锻 炼 ,但 难 于 通 过 实 践 实 训 对 教 学 目 的 、 教 学 要 求 、设 计 方 法 、技 巧 能 力 和 市 场 要 素 的认 知 与掌 握 。
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化实践教学
课堂引用项 目实例讲授 , 学生在课 堂接受理论知识时授课教 师多以实际工程项 目为内容,强化设计基本原理 、 基本方法和基 本操作技能的教育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 , 重视理论课 和技能 课 的结合 , 为 学 习后续 课程 奠 定 坚 实 的基 础 。专 业 课 主 要 是传 授 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 ,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在讲授理论知识 时应渗透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将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很好地联系在 艺术与设计 、 人文与设计 、 经济 与设计 、 科技与设计每一 门的理论 学习之中, 以此形成较为完整的专业技 能和专业理论课程相互渗 透、 相互融合、 相互联 系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通常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作业执行 两大环节。首先是理论教学 , 理论教学是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重 要环节, 在理论教学部分分两个环节进行, 即教师讲授和专家讲座 相结合 。先讲概念 , 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完成 ; 接着讲理念谈 观念 , 这一部分主要 由外聘行业精英讲座完成 , 如《 广告公 司经 营 与管理》 聘请湖南风和 日丽设 计有 限公 司总经理李耘 、 《 广告策 划》 聘请幸运星广告公 司总经理李卫 、 《 广告创意》 聘请青木设计 公司总经理皮燕翔 、 《 广告联合创作》 聘请湖南美景创意中国集 团 有限公司设 汁总监谭俊、 《 印刷与设计》 聘请湖南红遍天印刷厂 总 经理詹天来讲座完成等。因为他们不仅可 以把最新 的行业知识 和 信息传达给学生 , 他们还可能带着其公司项 目进来 , 甚至会拿着他 们正在为客 户操作 的一些课题让 同学们创作。作业执行, 是艺术 设计课程教学最重要的阶段。参照设计公 司的机构设置模式和课
程教学的实际情况 , 在专 业教学 中采用 了“ 小组制度 ” 的模式进 行, 即“ 客户制度” 。根据学生人数把学生分成若干创意 团队, 创 意团队下再分成若干两人以上的创意小组。这样就形成了金字塔 式的行政运行模式 , 金字塔 的上端是主讲教师即创意总监 , 创意团 队负责人即项 目经理 。作业执行时由创意总监 向各项 目经理下发 项 目任务 , 再由项 目经理给创意小组细分项 目任务 , 再由创意小组 分配小组成员的角色与任务 。但作业的指导创意总监与创意小组 之 间是互通的, 这样的运行模式便于学生之间的沟通, 更重要的是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设计
S P O 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设计何科丁,赵婕(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摘要: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设计等方式,分析S P O 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专业实践课改革中的应用问题,并且根据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需求,提出S P O C系统下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循环关联模式㊂文章主要从课前泛在学习㊁课中吸收内化㊁课后反思上浮㊁课外延伸创新四个阶段出发,对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环境㊁教学内容㊁教学过程进行串联形成循环学习系统,并将该模式引入陶瓷青花装饰实践课程进行案例设计㊂关键词:S P O C;教学模式;艺术专业实践课程中图分类号:J0 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9699(2023)06 0100 051S P O C与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S P O C(S m a l l P r i v a t e O n l i n e C o u r s 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缩写)混合式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 r m a n d o F o x教授提出,是一种基于慕课基础形成的新型线上混合线下教学方式㊂S P O C共有三大特点:首先是对于授课对象的 限制 ,S P O C是小型规模限制性课程,即在开课之前会对授课对象的人数进行限制,并且收集报课人群对于该门课的了解程度及学习计划[1]㊂其次S P O C更新了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作为拓展性资源以补充到传统面授课堂环境中[2]㊂最后S P O C还强调了教学评估的系统性㊁数据性㊁实时性和灵活性,由系统综合处理为学生打分,且打分结果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根据学生多次上传的作业进行综合打分㊂总体而言,S P O C的本质是一场以技术转移为核心的教育变革,其最终目的和功能就是利用技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3]㊂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综合性课程,其中包括艺术原理㊁艺术历史㊁艺术技法㊁艺术审美等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还包括心理学㊁哲学㊁文学㊁社会学㊁人类学等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㊂教学内容通常包括虚拟艺术㊁实体艺术和综合项目等范围,教学形式则是以专业课导师+理论课导师等形式为主,周期式㊁阶段式教授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以校内外实训平台为教育环境进行综合能力评估㊂S P O C混合教学模式运用于艺术类实践课程,可以有效帮助当前艺术类实践教育的现代化改革,为艺术领域培养能力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1)S P O C混合式教育模式可以帮助艺术类实践课程更好地衔接理论内容与实践环节㊂在原有教育体系中,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理论教学环境和内容与实践课程是相互独立的,理论教学内容只能作为学生的间接经验存在于知识记忆库中,这会进一步引发校园艺术培养与社会艺术实践的衔接问题㊂将S P O C混合式教育模式引入艺术类实践课程,可以促使课堂教育话语权转移至学生手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环境,使得理论学习向实践联系的第38卷第6期2023年12月景德镇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J i n g d e z h e n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38N o.6D e c.2023收稿日期:2023 09 29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研究生教改项目(J X Y J G 2022 163);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项目作者简介:何科丁(1977 ),男,江西景德镇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赵婕(1999 ),女,新疆昌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㊂过渡更加平稳㊂(2)S P O C教学模式为传统艺术类实践课程提供了多元㊁灵活且具有流动性和实时性的教学语境㊂艺术设计等专业对于人才的技术性要求不仅停留在该门艺术类别范围之内,对于该艺术门类的国际发展趋势㊁行业信息流向㊁其他关联性艺术创作技法等内容的掌握同样重要,因此艺术和设计类创作型人才需要掌握较多的艺术实践技能,这就要求艺术类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延展性㊂S P O C可以通过线上海量资源库帮助艺术类实践课程更新传统知识体系结构,并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打破线上虚拟课堂与线下固定课堂的边界,使得艺术类实践课程的教学语境更加灵活和与时俱进㊂(3)S P O C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艺术类实践课程重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以 学力培养 代替 学历培养 ㊁以 智识教育 代替了 知识教育 ㊂以往的艺术类实践课程的教学首要目标,是将学生前期习得的理论性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其检验标准也以学生对艺术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准,这便形成了一种静态的㊁单向的培养目标,最终艺术实践活动成了培养技术技能的课堂㊂S P O C引入艺术类实践课程,重在小班教学体系,更加关注学生独有的思维㊁个性,强化当代艺术学科的 体验式教学 属性[4]㊂2S P O C系统下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循环关联模式目前关于S P O C在高校教育中的研究已提出多种设计模型,但是针对艺术类实践课程的研究方向仍有较大发掘空间㊂林舜美[5]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计美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引入S P O C翻转课堂的理念,从课程构建方式㊁课程计划与执行㊁课程结果评估等方面提出S P O C设计原则;钟丽霞等[6]人主要围绕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相关主题,提出了S P O C 弹性预设 使用激发 生成创造 评价反思 的教育模型㊂文章基于前人研究基础及理论分析,提出 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S P O C循环体验教学模式 ,如图1所示㊂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S P O C循环关联教学模式 强调的是授课对象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循环㊁知识关联以及艺术实践体验㊂该模式以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教学流程为基础,从课前泛在学习㊁课中吸收内化㊁课后反思上浮㊁课外延伸创新四个层面进行推进式㊁循环式建构㊂各环节具体如下:图1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S P O C循环关联教学模式图2.1课前的泛在学习课前的泛在学习指的是构建艺术类实践课程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 广泛存在 ㊂S P O C混合模式使得现代教学环境成为一种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复合维度,在此维度中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内存信息是相互融通的,可以形成学习资源网络现实化的教学空间,数据信息不再局限于数字网络,而是通过授课对象的移动端口或数字设备进行无障碍㊁无限制共享㊂这推动着S P O C的艺术类实践课程环境朝着 情境感知泛在学习空间 的生态环境进化㊂任意一个环境场所均可以成为信息接收和传输的教育平台,所有授课对象都处在知识的物质信息表象和虚拟信息符号交织的教学环境中[7]㊂教学内容同样具有 泛在性 ,S P O C可以提取和整合艺术相关的教学内容,符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征㊂艺术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其创作技术㊁知识体系的开放性和复杂性,使得艺术始终具有 超链接 的特点㊂学习元可以通过 可重用特性 收集整理艺术知识信息,形成知识网络和多维共享的学习元数据㊂通过学习元的整理和串联,艺术类实践课程的专业学科知识以及交叉学科信息,以U R L寻址的形式聚合到互联网络,形成网络聚合数据资源库,不同的艺术学科知识及交叉知识与学习元之间形成网状的动态互联[8]㊂另外,由于课前的泛在学习环境及知识属于广泛性知识,可能与授课对象原有的知识储备较不重叠,授课对象对学习元资源库的学习,会经过一个认知冲突的缓冲过程,这一过程中授课㊃101㊃第6期何科丁,赵婕:S P O 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设计对象会对艺术实践课程的课前学习内容产生疑问或者不解,需要在接下来的课中环节进行吸收和内化㊂2.2课中的吸收内化课中的吸收内化主要是解决授课对象在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㊂E r i c J e n s e n等[9]人认为授课对象从泛在学习到深度吸收和内化的过程,实质是无结构性经验向结构性知识转变的过程,需要对授课对象印象中已激活的前期知识和泛在学习知识进行深加工,形成授课对象自主能动的决策力和 学习力 ㊂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在课中的吸收内化,主要是在授课老师的现场答疑结合实践活动中解决㊂授课老师的现场答疑内容主要是解决学生在前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这一过程中,授课对象所吸收到的知识信息依然是间接经验㊂在答疑以后授课老师会对该门艺术课程的专业内容设立相应的实践内容,通常为项目式㊁课题式等形式,以单人实践或小组团队实践的方式在一定周期内完成实践作业㊂S P O C的教学模式则不同于传统艺术类实践课程的教学,它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相关虚拟智能技术相嫁接,为授课对象营造沉浸式学习体验,打破虚拟学习环境与现场授课环境的空间界限,使授课对象体验到真实的训练项目以及自身实践角色的属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10]㊂总体来看,课中的吸收内化过程重点强调艺术理论知识向实践直接经验转化,利用S P O C技术平台为学生提供情境化的学习背景,通过体验与合作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促进学生的体验感知,实现知识的吸收与内化㊂2.3课后的反思上浮课后的反思上浮是指授课对象在知识内化与吸收以后所形成的自我学习效能㊂自我学习效能指的是授课对象对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行为的主观判断,大致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前者指代授课对象对自己知识的掌握和艺术创作方向的评判和推测,后者指代的是授课对象对自己最终独立完成艺术实践能力的判断㊂总体来看,授课对象的自我学习效能建构,强调的是授课对象在吸收课堂知识和实践指导以后,能否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思维体系和艺术创作方法论[11]㊂现代艺术创作主张个体精神以及艺术纯粹性,使得现代艺术创作者需要树立个人艺术标识和个人艺术价值观念[12],授课对象在经过课中的吸收内化以后,可通过S P O C平台获得系统性的艺术创作评测指标㊁教师评价㊁行业及专业人士指导意见等数据资源,将艺术类实践行为量化为可视的直观数据,然后进行个人自评或者小组他评㊂S P O C体系下的教学评测标准,打破了传统静态评价和教师专评的局面,引入了动态评价系统和智能评价规则㊂传统静态评价体系是以授课对象阶段性艺术创作成果为结点,由授课老师对其知识内容的掌握㊁艺术技法的熟练程度㊁艺术创作的创新程度㊁课程表现等维度进行打分评价㊂S P O C循环关联教学模式下的评价体系中,授课对象可以多次递交受评作业,基于自身的反思,结合自我学习效能,形成基础性自评及知识上浮以后,再递交系统进行打分㊂整体来看,S P O C循环关联教学模式的评价主动权从授课教师转向了授课对象,以授课对象自我效能为基础,将课前泛在学习的认知冲突㊁课中吸收内化的思维下沉,转移为课后的反思上浮,形成循环关联㊂2.4课外的延伸创新课外是区别于校内艺术课堂和实践课程的社会㊁产业层面,延伸创新则是指授课对象自主能动地进行知识挖掘和知识探索的能力㊂艺术创作行为需要一定的创新性,而实践中的作者共情㊁市场行业需求㊁社会价值观念等支持创新产出的要素,在校园的学习中无法全面获取㊂艺术的实践性使得创作者身份可能转变为观察者和表达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敏感度和探索精神,因此授课对象需要在课外活动中形成主动认知的习惯,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13]㊂在S P O C循环关联模式中,培养授课对象的课外延伸创新力,是联结课前泛在学习的循环结点㊂授课对象在课外活动空间和活动行为下,形成探索知识㊁辨别知识㊁挖掘知识的内在创新驱动力,这样可以使得授课对象在处理课前的泛在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时,具有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㊂而课外的延伸创新能力,一方面是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关联性学习产生的,一方面则是基于S P O C无边界学习平台的构建以及无壁垒的知识共享及传输技术培养的㊂在整个教学模式中,各教学阶段是相互紧密联系而无法独立存在的,课前泛在学习是激活授课对象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思维的基础阶段;课中的吸收内化是解决课前泛在学习产生的认知冲突,以及通过实践教学将前期知识的间接学习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的消化阶段;课后的反思上浮则是将传统的教学评价重心转向授课对象对知识进行自主加工的沉淀阶段;课外的延伸创新既是将前期各个环节中的㊃201㊃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年知识与外部资源进行衔接,也是将泛在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进行关联㊂3教学案例设计以景德镇陶瓷大学的 陶瓷青花装饰实践课程 为案例,研究者将 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S P O C 循环体验教学模式 引入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设计,可以较为直观地感受该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循环性㊂陶瓷青花装饰实践课程,是教授陶瓷艺术中青花绘画装饰技法的实践类课程,需要授课对象了解陶瓷青花起源和发展历史,掌握青花勾线㊁分水等创作技法,并且在灵活运用传统工艺美术技法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创新㊂具体可以分为资源库的建立㊁知识多维共享与答疑㊁团体协作与讨论㊁智能评价与更新四个部分,如表1所示㊂表1所示的是 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S P O C 循环体验教学模式 在陶瓷青花装饰课程中的应用㊂这门课程的规划首先是建设陶瓷青花及关联性知识的学习元资源库,将陶瓷青花的发展历史㊁技术理论㊁审美哲学㊁陶瓷彩绘等课程知识,以及陶瓷青花行业发展㊁市场消费需求㊁用户对青花艺术的理解和认知等流动性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学习元知识资源库,并通过互联网技术支持实现智能更新和拓展链接㊂授课对象可以在学习元知识资源库中进行浏览㊁学习和共享,并结合教师的教学P P T㊁图文视频等理解陶瓷青花抽象知识㊂在前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以平台打卡㊁签到等形式标记学习进度或学习问题,引入课中教学㊂在课中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践工作室为主要教学环境,同时辅助S P O C相关虚拟设备,搭建多维复合教学空间,对学生前期泛在学习疑问进行解答,然后布置陶瓷青花实践内容,包括鸡头笔的运用㊁青花料的分料等等㊂在实践环节结束以后,以个人作业㊁小组系列作业㊁专题青花创作㊁拟定主题青花创作等形式布置实践作业;授课对象完成实践作业后,结合线上智能评价系统,上传各阶段作业及创作说明;线上智能评价系统根据学生自测㊁教师评价㊁行业专业人士意见综合打分得出评价结果;学生在反思吸收以后可选择性地进行作业修改和再次上传㊂同时,智能评价系统会将陶瓷青花厂家㊁设计师㊁企业㊁艺术家等咨询发放于平台中,授课对象可根据兴趣选择关联,获取校外资源协助,形成课外的延伸和创新㊂表1陶瓷青花装饰课程的S P O C混合教学模式大纲设计环节设置形式设计具体操作设计教学成果资源库的建立1.云端平台2.大数据3.校园网站4.行业关联网站5.线下讲座6.青花艺术中外交流角1.自主浏览环节2.组织性学习环节3.知识交流环节学生以P P T或图文㊁视频等形式汇报并交流对于青花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知识多维共享与答疑1.线上博物馆导览2.数字青花历史影像3.线下工匠艺人㊁设计师交流会1.体验环节2.答疑环节3.青花实训环节4.学生交流与创新环节学生以调查问卷或记忆画像等形式了解青花艺术与当代生活语境的关系团体协作与讨论1.五人团体项目2.三人小组课题3.个人或双人创作1.五人团体以综合材料与青花设计为项目纲领进行大型创作㊂2.三人小组以日用青花设计为课题重点进行设计创新㊂3.个人或双人以传统青花装饰的现代化转译为创作重点进行艺术创新㊂1.综合材料与青花大型作品2.日用青花套组产品3.小型青花艺术创新作品智能评价与更新1.线上自评㊁互评2.线下展览1.各阶段作业的上传与实时更新学生自评与匿名互评环节2.教师㊁专家㊁设计师评价环节3.大数据整合计算与综合评价环节1.青花教学数据资料2.学生青花艺术作品展览3.校企合作项目4结语S P O C混合教学模式引入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是在技术发展推动下形成的新型教育模式,它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依托,将艺术类实践课程不可视的㊁主观的㊁经验性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可视的㊁数据化的㊁可重复循环的㊁可向外延展的活性课程㊂ 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S P O C循环体验教㊃301㊃第6期何科丁,赵婕:S P O 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设计学模式 将艺术类实践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将校园资源与艺术类业态资源整合互通,将艺术技法教学转向艺术创作思维培养,将课前㊁课中㊁课外以及课后各个环节的串联,形成培养授课对象学习力的循环㊂文章的研究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和案例的设计,未能在现阶段完成模式检验,在接下来的研究阶段将通过实际教学论证该模式的可行性㊂参考文献:[1]陈然,杨成.S P O 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5):7.[2]贺斌,曹阳.S P O C:基于MO O 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8.[3]康叶钦.在线教育的 后MO O C时代 :S P O 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9.[4]李晓辉.关于艺术综合课程教学问题的探索与研究[J].艺术百家,2010(A01):3.[5]林舜美.基于 MO O C+S P O C 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计美学课程思考与实践[J].装饰,2018(10):2. [6]钟丽霞,胡钦太,胡小勇.面向S P O C的生成性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5):7. [7]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 学习元 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 2009,15(1):49 55.[8]程罡,余胜泉,杨现民. 学习元 运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2):10.[9]E r i c J e n s e n.L e A n n N i c k e l s e n.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 13. [10]张晓娟,吕立杰.S P O C平台下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8(4):7. [11]尹睿,谢幼如.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引论:涵义㊁课题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0(2):5. [12]林秀琴.美学剩余与艺术伦理的重建:对当代艺术实践与历史叙事的一种反思[J].艺术百家,2014,30(5):118 123,201.[13]郑芳霞.基于智媒体的公共艺术传播生态构建[J].新闻爱好者,2021(5):90 93.责任编辑:周瑜T h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s i g n o f S P O C B l e n d e d T e a c h i n g M o d e i n t h e R e f o r m o f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s f o r A r t M a j o r sH E K e d i n g,Z H A O J i e(J i n g d e z h e n C e r a m i c U n i v e r s i t y,J i n g d e z h e n333403,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i s a r t i c l e a n a l y z e s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S P O C b l e n d e d t e a c h i n g m o d e l i n t h e r e f o r m 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s f o r a r t m a j o r s t h r o u g h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c a s e d e s i g n.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t e a c h i n g n e e d s 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s f o r a r t m a j o r s i n c o l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c i r c u l a r c o r r e l a t i o n m o d e l u n d e r t h e S P O C s y s t e m i s p r o p o s e d,w h i c h i n c l u d e s f o u r s t a g e s, n a m e l y p r e c l a s s u b i q u i t o u s l e a r n i n g,i n c l a s s a b s o r p t i o n a n d i n t e r n a l i z a t i o n,p o s t c l a s s r e f l e c t i o n,a n d e x t r a c u r r i c u l a r e x t e n s i o n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T h e t e a c h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a n d t e a c h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s f o r a r t m a j o r s i n c o l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a r e c o n n e c t e d t o f o r m a c i r c u l a r l e a r n i n g s y s t e m,a n d t h i s m o d e l i s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t o t h e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o f c e r a m i c b l u e a n d w h i t e d e c o r a t i o n f o r c a s e d e s i g n.K e y w o r d s:S P O C;t e a c h i n g m o d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s i n a r t m a j o r s㊃401㊃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年。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第一篇范文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成为了高职院校中的一门热门专业。
然而,如何构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背景与意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融合了艺术与技术的综合性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构建一套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与目标1. 原则: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联系行业动态,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
2. 目标: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1)具备扎实的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基础;(2)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艺术设计;(3)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1. 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将实践操作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
例如,在理论课程中引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校内外的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平台。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3. 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培训、企业实践等活动,促进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发展。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一、背景随着新文科的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如美术、设计、文化、心理学等。
因此,如何构建一个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体系改革1. 课程设置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
灵活性指的是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实用性则是指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课程:包括素描、色彩、造型等基本技能训练。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平面设计、三维设计、动画制作等。
(3)选修课程: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
2. 教材选用良好的教材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在选用教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内容要丰富,能够涵盖多个领域的知识。
(2)教材要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3)教材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能够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三、教学模式改革1. 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的需求。
因此,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以下几种:(1)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来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情况,并进行思考和探讨。
(2)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2. 实践环节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需要注重实践环节。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外出考察:通过外出考察来了解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情况,并进行实地调研。
(2)实践项目:通过实践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情况。
四、总结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
. .
0
一
0
i |
: ¨_ l l
0 l , . l、 I l l- 1 l
0 一
0l l l
√凌|
、 j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 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韩 慧 君
摘 要 : 成 高等 职 业 教 育 “ 养 实 用 型 、 能 型 人 才 ” 培 养 目标 , 达 培 技 的 高职 院 校 应 当不 断 反
程 的 课 堂 教 学 ,将 原 来 的 专 业 课 程 以 岗位 课 程 群 的 方 式 展 开 .将 各 个 主 要 专 业 再 细 分 为 若 干 课 程
制” ,从 而 直 接 影 响 了高 技 能 型 人 才 培 养 的 质 量 。
收 稿 日期 :0 0 O 一0 2 1一 0 O
学 方 式 改 变 及 校 企 合 作 创 新 等 方 面 采 取 相 应 的 改革措 施 与策 略 。 ( ) 学计 划 的 调 整 和 改 革 一 教
原 本 科 类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采 用 普 高模 式 的 教 学 计划 , 以课 堂 教 学 为 主 , 公 共 课 外 的所 有 其 它 课 将 程 分 为 专 业 基 础 课 和 专 业 课 两 大 类 。所 谓 “ 实 重
作者简介 : 韩慧君 , 博士 , 南京艺术学 院高职 院( 南京 , 10 3 。 20 1)
群 。 平 面设 计 专 业 为 例 , 革 后 的 课 程 被 分 成 了 以 改 几 个 岗位 实 训 课 程 群 ,如 企 业 形 象 系 统 设 计 课 程
撑 点 , 放 教 学 平 台 建 设 成 为 改 革 抓 手 , 在 艺 开 应 术 设 计 专 业 的 教 学 计 划 调 整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 教
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再思考
教 育实践 中仍然存在着很 多不同的 问题 , 如教 育理念 、 培养 目标 、 程 设置 、 学 手段 等 。鉴于 上述 诸 多 问 课 教
厚基础、 思维、 创新” 重 善 的教 学 思路 和 “ 多元 互动 、 而 不 同 ” 和
摇, 一些海外学子学成 归来在大 学任教 , 同时引进 了国
外 的一些基础教 育模 式, 内一些基 础教育 交流研讨 国
的学术理念的同时, 出了关于课程体 系教 学改革的可行性方 提
案 与 新 思路 。
关键 词 : 计基 础 教 学改 革 探 索 设
在 我 国 , 术 设 计 专 业 是 一 门较 为 年 轻 的 新 兴 学 艺
科, 随着 国家经济 的腾 飞和设计 时代 的来临 , 我国的设 计教育迎来 了空前 的发展机遇和发展 空间。对 于 尚未
完善 的艺术设 计基础课 程体 系来说 , 需要借鉴 西方 其
曩 衔 £ i 1 开
对 艺 术 设 计 基 础 课 程 体 系 改 革 的 再 思 考
口倪 娜
摘
要 : 1 纪 中 国的设 计教 育正 处 在 一 个特 定 的转 型 时 2世
进入 2 1世 纪 , 统 的设 计基 础 教育 模 式开 始 动 传
期, 面对 当前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 , 者在 着重探讨 “ 口径、 笔 宽
开始 逐渐 影响 中 国的艺术设 计教 育。2 0世纪 8 年代 0 初, 以包 豪斯现 代设计教 育 思想为基础 的现代设 计教 育逐 渐被我 国接 受 , 以三大构 成为设 计基础教 育 内容
未来三年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发展构想
未来三年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发展构想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专业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变革。
在未来三年里,我们将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们的研究和发展:1. 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2.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3.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详细阐述我们对未来三年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发展构想。
二、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1.1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未来三年里,我们将加强对艺术设计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我们将定期组织各类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授课,使教师们能够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我们还将鼓励教师们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1.2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我们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引入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还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2.1 加强校企合作在未来三年里,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
我们将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实习基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我们还将积极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的实际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2 拓展实践教学领域除了与企业的合作外,我们还将拓展实践教学的领域。
例如,我们可以开展针对农村地区的支教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的文化和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如支教、环保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为有担当的人才。
三、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3.1 优化课程设置在未来三年里,我们将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
我们将根据行业的发展需求,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新兴领域的课程内容,如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等。
我们还将注重课程的实践性,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浅谈实践教学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习两部分 , 在形 式和 内容上 都缺乏 明确 的实效要求。课程 实践和 毕业实 习的选题 多来 自学生 自创或教 师指定 的设 计 题 目, 多为假 象题 目。 由于受学 习环境和 实际条件 的限 大
制 , 计 实 践 往 往 处 于 一种 理 想 化 的假 设 状 态 , 企 业 的 生 设 与
段设 置于课程体 系, 分布于人才培养 的各个环 节。 培养特色
鲜明的应用 型艺术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教 育与企 业、 市场 的关 系十分密切, 设计要接 受市场的检验 , 得到消 费者 的认 同。 因而 , 社会 学、 市场学 、
设在美 术专 业之 下, 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 教育理念滞后 和教 学经验缺乏 的现 象。一些院校在人 才培养模 式的设立 中没有考虑 艺术设计本 身的规律和特 点, 在课程 体系 的设
管理 学、 营销 学、 告学、 广 心理 学等应该成 为艺术设计专 业
必 修 的理 论 课 程 。 通 过 对这 些 课 程 的 学 习, 生 可 以尽 快 学
认识 市场 、 了解 设计 与市场 的关系。在前 三个 学年 的教 学 计划 中, 当设置 多种 实践教 学环节 。大 学一年级 , 应 可以安
促进 艺术 设 计教 育 的 可持 续 发展 。
设计缺 少实用价值 , 设计作 品只能局限于作 业水平 , 岗后 上
不能尽快适应工作 的需要, 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3 教师素质不能满 足学生发展需要 . 国内高校 的艺术设计教 师普遍 比较年 轻 , 而且大 多是
关键词: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 工作室制
排户外写生 、 参观设 计公 司、 社会考察 等 内容 ; 大学二年级 , 可 以安排市场调研 、 企业 咨询 、 业实 习等 内容 ; 学三年 企 大
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更新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2. 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项目实践、团队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引入行业专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5. 建立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实践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行业专家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浅谈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生 的实 践 能 力 。
[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 学实践 改革 和创新
信息和网络时代的出现使人类 的生活方式得到 了改观 , 这也必 然给 艺术设 计的 设计 需求 、设计观 念 、设计方 式带 来变 化。因此 ,艺术设计教育有必要进行改革和进一步的完 善。教育部在 高等 教育 面对 2 世纪教学 内容和课程改革计划 1 中提 出:教育 改革 的根本 目的是改革更新培养模式,调整课 程结构 ,用现代文 化科 技发展新成果充实和更新教育 内容 , 逐步实现教学 内容体系化 ,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 化。
一
、
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为 了达 到完 善和拓 宽 学生 的创新 思维 ,有必 要加 强设 计理论基础课程和设计专业相近 的艺术 课程理论的学习。当 然 ,学习的方式可 以是 多种形 式的。教师可以通 过辅导和 指 点交流的方式来完成对学 生在这方 面的学习,也可以在 艺术 设计的教学 中设置有关设计方面 的课题 ,引发学 生对 设计 的 根本性 问题进行思考 ,进而寻求解 决问题 的方法 ,培养 学生 的创造 潜能 ,使学生具有理性 思考和感 性表达协 调统 一的创 新 思维 模 式 。
践性很强 的学科 ,一方面体现在 教学中要穿插大量的实践活 动 ;另一方面体现在这种实 践活动 与社会 生活、生产加工紧 密结合,是人们艺术设计观念的一种物化行 为。 目前 ,我 国艺术设计专业教 学仍存在着 一系列 问题 。艺 术设计教育脱胎于传统美术和工艺美术教育 的基础 。一直沿 用美术教育的传统模式 ,并且受到港 台及 东南亚的实用 艺术 教育的影响和市场经济 的影 响,致使艺术设计 教学侧重 于技 艺上的培养,学生们一味追求设计 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 这与艺术设计教育的 目的: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 的人才 ,以 及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要求 不适应 。
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2002年10月,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正式进入了中国教育体系。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文化遗产教育与国民教育紧密结合,这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改革建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现今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逝、失传的可能。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上有着天然的优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地方。
当代大学生是最善于创造、学习新事物的群体之一,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力的继承者与创造发展的主体。
如果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多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将会增强爱国情怀、开阔视野、锻炼能力,进而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出特色。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构建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是高校艺术教育应该承担的重要职责。
二、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的意义多元化的时代变革对今天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特色教育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如今,一些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够重视;一些专业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但是存在着师资短缺、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实验室配置不到位、难以有效展开实践教学等问题;一些教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学习停留在了PPT上,停留在鉴赏层面,导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应该结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求,改革艺术设计教学。
高校教师要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滋养艺术设计教育、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理念,合理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加强实践教学,搭建多向交流平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取材于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中心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改革——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中,专业技能停 留于有量无质的低
水平 状 态 。
教学计划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根 基 ,是最能直观地反映出专业教育 全貌 的基础性 、 规范性文件。 如果教 学计划不能清晰地反 映专业课程的
( ) 三 专业课 程 开设 次序 与 实训 内容 冲 突
该专业生源具有两个特点。第
一
学 才能对课程体系建设
,
专业基础的复杂性 。 高职生源包 学生实际上在第五学期开始就已处 起到明确 的指示作用 。
于半工半读状态。 如此一来 , 这些学
一
含着两个群体 , 一是艺术特长考生 ,
般来说 ,一个专业 的课程结
差 不齐 。不少 学生 在入 校后 很 长 一
个兼 具 严肃 性 、实 用性 和 可操 作性
本。艺术设计 专业课程体 系建设 中的 教学计划改革 ,首先应从该 专业主要
面 临 的 问题 入 手 确 定 课 程 总 体 框 架 ;
的课程体系,而这一切的根基就是
要有 一 个科 学合 理 的 教学计 划 。 二 、 学计 划 改革 探 索 教
一
理论讲授和实训训练时一定要寻找
各 设 计 门类 中 的 共性 而不 是 个 性 。
公 基课 块 共 础 模 0j 0
。l| 0l 0t l _
专 础块 业课 基模
专技课块 业术模 ≥ 0 ≥
毒_
0
不可因追求工作导 向、追求工作项
目而让 学 生进 入个 性设 计 的误 区 。
近年来 ,高职领域对以工作过
程 为导 向 的课程 开 发 有许 多新 的探
分析 各 课 程之 间的 关联 性 。 关键词 : 高等 职 业 教 育 ; 程 体 系 ; 课 教 学计 划 ; 艺术设 计 中图分 类 号 : 7 23 文 献标 识 码 : G 1 .1 A
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浅谈
山西大学 商务 学院科 研基金 资助项 目, 号 : S 0 9 5 编 Y 20 05
独 立学院环境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浅谈
文/ 霍奇峰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艺术系
摘
要: 当今社 会 的发展 。 高级应 用型 人才越 来越 受到社 会 的重视 , 为高校教 师在教 学过 程中更要清 醒认识 作
专 业 层 面, 其培 养 的学 生 知识 体 系 更 加 全 面 , 一类 的 院校 正 使 这
上讲, 环境艺术设计是涵盖了当代几乎所有的艺术与设计的综合 建筑特色的艺术专业。 其次综合性院校课程体系, 综合性院校是 系统。从狭义上讲, 环境艺术设计 的专业内容是 以建筑的内外空 间环境来界定的。其中以室内、 家具 、 陈设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 合设计 , 称之为内部 环境 艺术设计 以建筑 、 便 是 最 好 的实例 。此外 社 会 对人 才也提 出了客
观的要求, 需要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这也正是独立学院的
教 学 目标 和 方 向。
目前我国独立学 院环境艺术 设计专业的现状是 这样 的, 不 同类型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特点各有所偏重。由于在 专业教学上一直都没有统一 的教材, 多是依靠国内外的一些专 大
率 。 大学 开 设环 境 艺术 设 计 专 业 的相 关课 程 , 在 以及 环 境 艺术 设 计 专 业发 展 方 向是 必须 探 索的课 题 。
计 方 向为主 的环 境 艺 术设 计 专业 , 类 院校 在 植物 造 景运 用 方面 这
比较擅长, 以课程体系多参照园林专业安排教学。 所 综合以上各类院校 的教学 体系我们 发现 , 很多院校 的实践 教学体系不完善, 导致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 我们现有的教
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研究
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研究[摘要]文章针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可从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完善的教学实践手段以及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文精神、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结构教育改革实践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人才、建立专业理论体系的特殊教育阶段。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不例外,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程建设及教学手段反映了时代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而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能否顺利进行。
因而,优化课程结构,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探讨的课题。
一、艺术设计课程现状分析当前,艺术设计课程结构的布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还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课程设置结构单一,没有稳定性,停留在摸索阶段,不能形成具有适应本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结构。
对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课程漠视而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局限,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和质量。
某些学校和教师“重功利、轻理论”“重技能、轻理论”,对设计史论课程以及人体工程学、市场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营销心理学等课程的忽略,造成学生在艺术设计观念上的薄弱,进而限制了学生对艺术思维的空间认识和发展创造的空间开拓。
2.课程结构缺乏更新性。
在信息时代,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出现,艺术表现的传媒和形式出现新的内容,文化与审美观念也一直在更新。
现代课程的设置既要能体现人类知识的精华,又要能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
在艺术设计教育四年的课程安排计划中,每门课程之间的比重关系,课与课之间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技能课与理论课的有机结合与应用等问题,制约了艺术设计课程内容与现代科技发展的有机结合。
3.课程缺乏实践过程。
现代艺术设计精神提倡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在艺术设计教育中也应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并在课程结构中充分体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发表时间:2011-09-13T13:02:52.323Z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7月B 作者:张静
[导读] 本文通过提出在实践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及对这些问题做出分析、研究,探讨了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可实施的一些改革方案。
摘要: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之上,更重要的是把理论合理的运用到实践中去,但现在高校在实践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通过提出在实践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及对这些问题做出分析、研究,探讨了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可实施的一些改革方案。
关键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7-0047-02
*本文系2010年度长江大学教育研究项目“发展中的地方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2010019。
作者简介:张静(1982.1-),女,湖北荆州,硕士在读,讲师,任教于长江大学艺术学院,从事美术专业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荆州邮编4340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生活中设计无处不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高校在设计课程体系安排上却变化微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主要是大部分的课程教学都停留在简单的老套的理论上,忽视实践中的运用,学生毕业后不经过实践锻炼很难适应社会需求,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必须成为重点,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课程的结构,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
一、从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现状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从最初的简单的三大构成发展到今天的平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诸多专业方向,可见其发展快速,发展越来越全面。
体现出它是一门和生活紧密联系、综合性强、处处与实践挂钩的专业。
在日常教学中理论部分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它的可行性,艺术设计观念必须物化才能体现它的实用性。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潮流专业,其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带来实际效益,同时改变人们的审美标准,改善生活质量。
为社会培养敏锐的实用型和创意型设计人才。
因此,在安排设计课程时不能只以理论教学为主,要安排与理论相符合的实践课程,理论结合具体的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可行性,才能在实践中完善理论。
在教学中,单一的理论学习,学生无法深刻的理解其中的精神,只有加入大量的真实课题设计,学生才能体会到平时的理论学习并不是空谈,是和真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才能更投入、更积极的学习。
在实践教学中,如涉及到客户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学生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考察,和相关的市场调研,结合客户的要求做出满意的方案,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大众的心理,市场的需求,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实际的创作能力和解决具体方案的水平。
理论联系实践,理论离不开实践,特别是艺术设计这门与时俱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专业更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能否为社会培养优秀设计人才的关键。
二、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的具体改革措施
1、创新思维与实践课题的融合
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着鲜明个性,每个人的审美、创意、艺术感受都是不同的,都有着强烈的、习惯的自我审美标准,在面对具体的实践课题时,很少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大部分是在表现强烈的自我审美,导致很多作品太过于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不能充分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但有时客户、使用者大多数没有受过艺术教育,也没有高的审美水平,凭着自己习惯的审美要求对设计师提出各种各样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计师的创作,大部分的设计师从最初的个性鲜明,创意无限,成为只为满足客户要求但毫无创意的模式化创作。
如何平衡学生创意和具体实践课题之间的关系成了实践教学的难点。
不同的年级实践课题安排是不一样的,在低年级实践课题安排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意,课题安排范围很广,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发挥,这样学生能最大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把学生的思维打开,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到了高年级,多安排一些和生活关系密切的实践课题,如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减排、节能等和我们生活的世界息息相关的一些主题,从自己身边的环境开始,平日里一些我们天天在使用的设计产品,如价格便宜的矿泉水瓶子、垃圾箱、课桌等等,没有人去关注这些设计是否合理、节能、使用方便,因为它普通的没有人去看它的设计而只是简单的使用它,但敏感的设计师就会发现它的设计缺陷,如矿泉水大瓶的太多喝不完就仍了,造成了浪费,小瓶的量太少,不能满足普遍的饮水量,垃圾箱不能很好的收纳垃圾,通常垃圾外漏,清洁工清理垃圾也不方便等等这些我们日常每天都接触的事物却没人去设计,通过这些事例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认清设计是什么,怎样去设计,如何关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
2、高素养、精专业的教师
高校教学最重要的两大软件就是教师和学生,每个学校的水平和资历不一样,同时也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大城市生活水平高,信息流通快,对艺术设计的教学有一定帮助,小城市生活水平低,信息闭塞,一定程度上阻碍艺术设计教学,教师是直接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媒介,虽然地理原因对教学会造成一定影响,但现在交通便利,特别是网络发达,很多信息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获取,因此教师水平的高低成了决定学生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成了艺术设计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首先,教师要具备高素养,素养的高低需靠长时间的积累,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读书、学习新知识不能间断,只有不断的学习、知识不断的更新,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
其次,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也要走在前端,教师应多参加专业比赛、展览,随时了解当下的专业前端动向,及时反馈给学生,也需要多承接具体的实际工程,可组织学生参加,教师负责项目中的主要部分,学生可参与设计海报、标志等小的项目,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熟悉了具体项目的工作流程,增加了实践经验,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3、构建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学生毕业后最终要踏入社会,学校的实践教学场地、经费有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大部分的学生制作作品成本太高,承受不了昂贵的开支,很多好的创意无法实现,为了节约经费,降低成本,做出来的作品大打折扣,学生最终是要走入市场,和一些发展中的设计企业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的经费问题,使学生直接为企业制作项目,不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缓解学生从学校直接进
入职场的压力,学生长期和固定的企业合作,时间久了会产生一种合作默契,优秀的学生毕业了也可直接进入合作的企业,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问题。
构建合理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今后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校内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构建
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是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必要的环节,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是为社会和市场服务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只是通过简单的课堂学习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必须借助校内、校外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来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校内实践基地可以以学校为依托,聘请名校相关领域的专家、知名公司的业内设计师开设相关的讲座,同时教师在承接有关的设计项目时,可作为课堂教学课题,带领学生参与设计项目,使设计项目成为教学的有机载体。
校内实践基地只能解决一些小的、简单的实践教学,同时在校外创建对口的实践基地,使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企业运作,减少踏入社会的不适应,特别是让企业了解学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专业设备和专业场地,提供实习机会,保证实践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也能解决一部分的就业,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的实践学习,不仅能锻炼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也为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事在必行,为理论教学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为社会造就了既有设计创意又熟悉市场的设计人才,同时也拉近了高校与社会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吴进国.创造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2]肖云龙.创造学基础教程[M].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郑建启.设计方法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王明旨.产品设计[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5]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System Reform of Art and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Curriculum ZHANG Jing
(Yangtze University Art College,Hubei,Jingzhou 434023)
Abstract: Art and design curriculum in practice teaching always has been a very important part. Students with the necessary theoretical basis. Important is the rational use of theory to practice. But in practice there is a big university problem now. This thesis proposes practical problems with analysis of education questions. Explored in art and design teaching in some of the reform program can be implemented.
Keywords: Practice teaching; Curriculum;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