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一、物态变化1、物质存在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气态2、3、物质有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称为物态变化。
二、温度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3、使用温度计之前应(三观察)(1)刻度线是否清晰(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3)观察它的量程;4、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五会)(1)会选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2)会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实际测得容器的温度);(3)会看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4)会读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5)会记5.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1)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
(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分度值是:0.1℃(2)注意事项: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一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人体)。
三、熔化: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需要吸热。
2、熔化现象:(1)春天“冰雪消融”(2)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3、熔化规律:(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5、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相关知识(了解):(1)萘的熔点为80.5℃。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20191224)
第一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开尔文(K)【国际制】摄氏度(℃)【常用】换算关系T=t + 273K②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1)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2)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使用前:①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观察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②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③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④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⑤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体温度计使用方法:①使用前先将体温计甩一甩,使水银回到玻璃泡内②让温度计与人体充分接触5~10分钟。
③取出温度计读数;④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视线与体温计刻度垂直)。
二、熔化和凝固一、熔化①定义:蒸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③熔化图象:晶体熔化非晶体熔化④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⑤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不断上升⑥熔化的条件:a 达到熔点。
b 继续吸热。
二、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③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变固体④晶体凝固时的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非晶体凝固时的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a 达到凝固点。
b 继续放热。
补充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北师大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北师大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 = 1000m,1m=10dm,1dm = 10cm,1cm=10mm,1mm = 1000μm,1μm=1000nm。
-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为:1h = 60min,1min=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等。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公式为v=(s)/(t),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为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公式为v=(s)/(t)(这里的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人说话是由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敲鼓时是鼓面振动产生声音。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声音在15^∘C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涵盖了光学、声学和力学三个部分的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内容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光学部分1. 光的传播路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式。
3. 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现象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在光通过透明介质时的折射角不同而发生分离的现象。
4.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是使平行光线聚焦的透镜,如放大镜和显微镜;凹透镜是使平行光线发散的透镜。
5.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凸透镜会在距离透镜两倍焦距处成像,成像形状与物体位置有关。
6. 球面镜的成像: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不同,凹面镜会产生实像,而凸面镜会产生虚像。
7. 光的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指两个或多个光波相互叠加或相消的现象,分为构成干涉的两束光强度相等的相干光和光程差相等的相干光两种。
二、声学部分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经由空气、液体或固体的介质传播。
2. 回声和共鸣:声音在遇到障碍物后会发生反射,当障碍物距离发声源足够远时,听到的声音延迟成为回声;共鸣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物体与外界声波产生共同振动的现象。
3. 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声音的频率决定了音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的振幅决定了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对于同一介质,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5. 噪声的产生和危害:噪声是指连续杂乱的声音,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如引起听力损伤、影响神经系统等。
三、力学部分1. 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
2. 受力平衡条件:力的平衡条件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达到力平衡的状态。
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变化温度常见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物质有一种状态别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我们用温度表示物质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至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反之叫做凝固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不升温,在凝固的过程中放热不降温。
三、汽化和液化物质由液态至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反之叫做液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蒸发是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进行,蒸发时吸热。
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表面积、液体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沸腾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液化的方法降低气体温度压缩气体体积四、升华和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反之叫做凝华。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长度的国际单位:米体积的国际单位:立方米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三、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国际单位:克每立方厘米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与静止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先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这个被选中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如果物体是直线运动,并且速度保持不变,那么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用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快慢,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第四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北师版)第一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奈、各种金属③熔化图象: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
b继续吸热。
2、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a达到凝固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奈、各种金属③熔化图象: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
b继续吸热。
2、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a达到凝固点。
b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①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5.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1)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
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分度值是: 0.1℃ (2)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一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以离
AB 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 BC 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 固液共存。 CD 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液态。EF 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液态; FG 段 (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GH 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固态。
五、汽化: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需要吸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 3、蒸发: (1)蒸发是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为缓慢的一种汽化现象。 (2)蒸发现象: ① 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3)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 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 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 40℃。(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 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
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4)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 液体自身的温度高低。 ② 液体蒸发的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4、沸腾: (1)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较为剧烈的一种汽化现象 (2)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沸腾前从下到上 由大变小,沸腾后则由小变大。 (3)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4)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5)有关沸点相关实例(了解):
北师大版初二(上)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
初二(上)重点知识点汇总第1课物质的状态温度一、物质的状态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3.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关键是区分物质的变化前的状态和物质的变化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做出判断。
二.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第2课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2.熔点和凝固点(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4)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3.晶体熔化和凝固实验(1)测量仪器:温度计和停表(2)材料:海波(3)加热方法:水浴法;优点:使海波均匀受热。
(4)变化特点:晶体,达到熔点后,再开始熔化,且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边吸热边熔化,温度一直上升。
第3课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一、汽化汽化是指物质的状态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1)汽化有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2)从现象来看,液态是看得见的,而气态是看不见的(3)汽化进行过程伴随吸热,总体上任何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汽化现象(一)蒸发1、蒸发的特点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1)从发生的条件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便会蒸发,蒸发无条件可言。
(2)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上下全册,略详)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 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 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 分子的运动加剧,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 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 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 分子运动更加剧烈,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1.01×105Pa 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 100度,把 0度到 100度之间分成 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 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 35~42℃,分度值为 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 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上下全册-略详)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 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 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 分子的运动加剧,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 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 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 分子运动更加剧烈,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 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 100度,把 0度到 100度之间分成 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 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 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 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 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 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①定义: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奈、各种金属③熔化图象:④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 吸热, 温度不变熔化特点: 吸热, 先变软变稀, 最后变为液态⑤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 a达到熔点。
b继续吸热。
2.凝固:①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③凝固特点: 固液共存, 放热, 温度不变凝固特点: 放热, 逐渐变稠、变黏、变硬、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 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 a达到凝固点。
b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吸热, 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1)蒸发①定义: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 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②影响因素: a液体的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完整版)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关系:T=t+273k ,1 k=1℃。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测量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5. 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9说明:(1)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10. 液化:雨、雾、露、“白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11.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2.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3.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4.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长度单位:米(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µm )、纳米(nm )。
长度单位关系:10 10 10kmmdmcmmmµmnm2.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3.刻度尺测长度方法:测量前:(1)选。
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认。
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
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
(2)看。
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3)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
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变化温度常见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物质有一种状态别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我们用温度表示物质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至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反之叫做凝固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不升温,在凝固的过程中放热不降温。
三、汽化和液化物质由液态至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反之叫做液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蒸发是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进行,蒸发时吸热。
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表面积、液体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沸腾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液化的方法降低气体温度压缩气体体积四、升华和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反之叫做凝华。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长度的国际单位:米体积的国际单位:立方米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三、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国际单位:克每立方厘米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与静止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先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这个被选中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如果物体是直线运动,并且速度保持不变,那么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用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快慢,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第四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课程
第一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 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 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 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①定义: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奈、各种金属③熔化图象:④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 吸热, 温度不变熔化特点: 吸热, 先变软变稀, 最后变为液态⑤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 a达到熔点。
b继续吸热。
2.凝固:①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③凝固特点: 固液共存, 放热, 温度不变凝固特点: 放热, 逐渐变稠、变黏、变硬、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 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 a达到凝固点。
b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吸热, 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1)蒸发①定义: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 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②影响因素: a液体的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八年级[ 上册 ] 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度 , 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 它们之间分成 100 等份 , 每一等份叫 1 摄氏度某地气温 - 3℃读做:零下 3 摄氏度或负 3 摄氏度③换算关系 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 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 20℃~ 110℃- 30℃~ 50℃35℃~ 42℃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 , 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 ,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奈、各种金属③熔化图象: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 吸热 , 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 先变软变稀 , 最后变为液态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 a 达到熔点。
b 继续吸热。
2、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 放热 , 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 逐渐变稠、变黏、变硬、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 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 a 达到凝固点。
b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吸热 , 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①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 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②影响因素: a 液体的温度; b 液体的表面积; c 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③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 具有制冷作用。
( 2)沸腾①定义:在一定温度下,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现象和特点: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 上升 , 变大到液面破裂, 放出气泡中的蒸气。
吸热, 温度不变。
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 气压增大时升高。
④沸腾条件: a 达到沸点; b 继续吸热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放热。
①方法: a 降低温度 , 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都可以液化。
b压缩体积 , 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可以液化 , 例 , 常用的液化气。
②例:雾 , 露 , 常见的“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吸热 ,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 , 例:霜的形成。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 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 , 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微米 ( μm)、纳米 (nm) 。
1km=1 000m; 1dm=0.1m;1cm=0.01m; 1mm=0.001m;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3、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位置要放正 , 不得歪斜 , 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 并且对正观测点 , 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④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4、国际单位制中 ,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h) 、分 (min) 。
1h=60min 1min=60s 。
5、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 , 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①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 , 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5、体积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米 3 33( m3) , 其他单位有分米 3( dm)、厘米3( cm)、升( L)、毫升( mL)等。
1 L =1000 mL, 1 L =1 dm 3。
6、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放在水平桌面上,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用m表示。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 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质量的单位:千克(kg ), 常用单位:吨( t )、克( g)、毫克( 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3、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
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 , 不能用手接触砝码 , 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使用步骤: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
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 , 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 , 使横梁平衡。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 , 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
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 , 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 , 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④读数——当天平平衡后, 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二、密度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物质不同 , 其比值一般不同, 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 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 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 3 m)3 3 3 3 3 3 3 3密度的常用单位 g/cm ,g/cm 单位大 ,1g/cm =1.0 ×10 kg/m 。
水的密度为 1.0 ×10 kg/m , 读作 1.0 ×10 千克每立方米 , 它表示物理意义是: 1 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 1.0 ×10 3千克。
3、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ρ=m/V。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ρ。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ρV。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与静止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 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择:①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②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 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③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④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比较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大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v=s/t推到公式:s=vt t=s/v其中 v —速度—米 / 秒( m/s)s—路程—米(m)t—时间—秒(s)国际单位主单位:米/ 秒( m/s) , 常用单位:千米/ 小时( km/h)。
1m/s=3.6 km/h。
5、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 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 这种运动称不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公式:v=s/t平均速度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①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②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在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同, 并且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 , 表针开始转动( 启动 ) ;第二次按下时 , 表针停止转动( 停止 ) ;第三次按下时 , 表针弹回零点 ( 回表 ) 。
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 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 s。
s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第四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 发音也停止 , 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 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 , 引起鼓膜振动 , 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 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 >v 气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合 1224km/h。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①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 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
②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 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 则发声点距物体 S=vt/2 。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①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