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定风波》(苏轼)名句默写原创题

合集下载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阅读鉴赏题 考题考点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阅读鉴赏题 考题考点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阅读鉴赏题考题考点理解性默写(带答案)《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北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竹杖和草鞋轻捷得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创作背景: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1.内容主旨:这首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了词人虽处逆境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坚强性格和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以曲笔直抒胸臆的。

答: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

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3.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人生哲理。

请结合词的上片,作简要赏析。

(3分)答: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写出性情,穿林打叶声,既是眼前实景,又何尝不是作者在官场多遭打击的写照,何妨句是前一句的自然延伸,徐行又吟啸,增加了挑战色彩,谁怕就更见出作者坦荡胸怀。

一蓑烟雨任平生,既豁达,又无奈。

人生遭遇挫折,像遭遇风雨一样自然,不必害怕,顺其自然,山头斜照自有到来之时。

高三语文名句默写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语文名句默写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语文名句默写试题答案及解析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5分)(l)__________,水澹澹兮生烟。

(《梦游天姥吟留别》)(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____。

(《过秦论》)(3)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4)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5) 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

(《咏怀古迹》其三)(6)开琼筵以坐花,_____________。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答案】(1)云青青兮欲雨(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3)泉涓涓而始流(4)梧桐更兼细雨(5)独留青冢向黄昏(6)飞羽觞而醉月【解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

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

本题的重点字如:青、信臣、青冢、羽觞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总角之宴,。

(《诗经·氓》)(2)不吾知其亦已兮,。

(《离骚》)(3),访风景于崇阿。

(王勃《滕王阁序》)(4),山岳潜形。

(范仲淹(岳阳楼记》)(5),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1)言笑晏晏(2)苟余情其信芳(3)俨骖騑于上路(4)日星隐耀(5)以中有足乐者(6)赢得仓皇北顾【解析】第1句要注意“晏”的字形;第2句注意“余”字的准确记忆;第3句注意“俨、骖、騑”三个字的字形;第5句注意不要漏掉虚词“者”;第6句注意“赢、皇”两字的准确记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

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

(屈原《离骚》)(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3)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主题思想】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独特的审美风格。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料峭春风吹酒醒,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赏析选择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定风波》(苏轼) 名句默写原创题

《定风波》(苏轼) 名句默写原创题

《定风波》(苏轼) 名句默写原创题《定风波》(苏轼)-名句默写原创题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句口诀原创题《定风波》(苏轼)1、《定风波》(苏轼)词中写词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2、《定风波》(苏轼)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3、《定风波》(苏轼)词中的“,,”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

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4、《定风波》(苏轼)词中描写了这样一个有意思而又充满著哲理的画面:,,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的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定风波》(苏轼)参考答案1、《定风波》(苏轼)词中写词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定风波》(苏轼)词中描绘归途中雨雪,同行狼狈,词人却减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作诗长啸的句子就是:莫听到穿着林踢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3、《定风波》(苏轼)词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

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4、《定风波》(苏轼)词中描写了这样一个有意思而又充满著哲理的画面:料峭春风吹喝醉,微冷,山头斜照却下拜。

一边就是料峭春风,丝丝的傲气;一边就是山头斜照,些些的暖意,在写景中表达出来人生的哲理:炎热中存有温暖,逆境中存有期望,忧患中存有欢欣。

唐诗宋词理解性名句默写

唐诗宋词理解性名句默写

20、岳飞《满江红》“------,-----、-----。------、-------,--------”以愤怒填膺的肖像描写起笔,开篇 奇突。凭栏眺望,指顾山河,胸怀全局,正英雄本色。 “长啸”,状感慨激愤,情绪已升温至高潮。 21、“--------,-------------”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 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 语精妙 。 22、下片开头四个短句“--------,--------。--------,--------”三字一顿,一锤一声,裂石崩云,这种以天下为己任 的崇高胸怀,令人扼腕 。 23、“------------,------------”虽是夸张,却表现了诗人足 以震慑敌人的英雄主义气概。 24、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平 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肝胆沥沥, 感人至深 。
1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一句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 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但一 想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 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 16、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 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 问者的真知灼见。 17、后人用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 “-------------,------------”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 无虑;也有用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的。 而词中“--------------”,则每被用来表示那种多 愁善感,每爱把自己想成很寂寞,很爱强说愁的 无端愁闷情绪。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主题思想】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独特的审美风格。

【习题】理解性默写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斜照,些些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

【答案解析】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料峭春风吹酒醒,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高三语文名句默写试题

高三语文名句默写试题

高三语文名句默写试题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八选六,每空1分)(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2),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3)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4)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5),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6),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7)沧海月明珠有泪,。

(《锦瑟》)(8)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渺沧海之一粟(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无边落木萧萧下(6)同是天涯沦落人(7)蓝田日暖玉生烟(8)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参”“鉴”“渺”“沧”“粟”“栈”“沦”“蓝”。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子曰:“,。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答案】知者乐水,仁者乐山【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答案】复道行空,不霁何虹【3】,。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答案】山不厌高,海不厌深【4】,归去,。

(苏轼《定风波》)【答案】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3.背诵默写(7分)【1】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答案】亦足以畅叙幽情【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无慕艳意。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答案】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4】既替余以蕙纕兮,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答案】又申之以揽茝【5】__________________,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前赤壁赋》)【答案】渺渺兮予怀【6】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知识梳理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知识梳理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知识梳理与练习题汇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字词理解①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

②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

③雨具先去:雨具先前被拿走了。

④吟啸:高声吟咏长啸。

⑤芒鞋:草鞋。

⑥料峭:形容微寒。

⑦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内容描述三月七日,在沙湖路上遇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作了这首词。

不用留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一边从容行走。

拄竹杖穿草鞋,轻便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披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度过一生。

春风微寒,将我的酒意吹醒,微微感到一些寒意,看那山头,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首来时风雨潇潇的情景,转身归去,无所谓风雨,无所谓天晴。

全诗赏析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既然自然界的晴雨皆属平常,人生中的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全词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和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

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词人都能随遇而安,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逆境。

主旨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写作特色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上阕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专题05 名句名篇默写(原卷版)

专题05     名句名篇默写(原卷版)

专题05 名句名篇默写●考向真题引领1.(2023·四川德阳·中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3)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小石潭记》)(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6),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2.(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请在下面的表格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句子。

竹高千丈,云腾万里,少年须立志:有孔子《论语》中“三军可夺帅也,①”的坚定信念;有《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②”的奋进昂扬;有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长风破浪会有时,③”的执着追求;有杜甫《望岳》中“④,一览众山小”的自信豪迈;有李清照《渔家傲》中“风休住,⑤”的热烈奔放;有陆游《卜算子·咏梅》中“⑥,只有香如故”的坚贞不屈;有⑦(作者)《别云间》中“⑧,灵旗空际看”的报国热血。

4.(2023·山东日照·中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2),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3)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4),蝉鸣黄叶汉宫秋。

(许浑《咸阳城东楼》)(5)《醉翁亭记》中“,”两句,描写了琅琊山中春花盛开、夏木繁茂的景象。

(6)古诗词中,常有诗人通过写自己向往或亲自征战沙场来抒发报国情怀的诗句,如“,”。

●备考满分技巧(一)记忆型默写1.古诗文默写,除在默写中不能有错字、漏字或添字外,还必须注意一些解答技巧。

(1)认真读题,只读前一半就答或只看横线后一半就写都是大忌。

(2)抓关键词,即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提示、限制了答案。

(3)做到“三看”,即看横线、看标点、看括号。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主题思想】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独特的审美风格。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斜照,些些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

二、赏析选择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2、根据对本词的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作者】苏轼(1037.1.8—1101.8.24),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背景】《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

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

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抒胸襟。

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在给朝廷写的《湖州谢上表》中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其中有一段讥讽新法之辞。

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写的诗词百余首为罪证。

2022年中考模拟题目汇编-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第一弹:古诗文名句背诵默写(原卷版)

2022年中考模拟题目汇编-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第一弹:古诗文名句背诵默写(原卷版)

2022-2023中考一轮复习第一弹之古诗文名句背诵默写2022年中考模拟题目汇编1.(2022·四川成都·模拟预测)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定风波》)③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2)请默写温庭筠《商山早行》的首联和颔联,写出题目再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2.(2022·广东茂名·模拟预测)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__。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2)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5)__________,月如钩。

__________。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6)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7)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3.(2022·四川成都·模拟预测)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①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②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 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请写出温庭筠《商山早行》的前四句或李商隐《无题》的前四句,先写出题目,再默写。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主题思想】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独特的审美风格。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斜照,些些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

二、简答题1、“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3分)2、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3、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4、“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加点的词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答案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九(下)备忘练习——古诗词欣赏性默写(3.1)

九(下)备忘练习——古诗词欣赏性默写(3.1)

九(下)备忘练习——古诗词欣赏性默写(3.1)1.苏轼《定风波》“,”写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

2.苏轼《定风波》“,”写词人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

3.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写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世事沧桑,人生如寄,不胜感喟。

4.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写白发不请自来,词人忍不住问月中嫦娥:这不是欺负人,又是什么?5.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写月中的桂树虽然婀娜婆娑,却遮蔽了月光。

杜甫早就说过要是砍掉它,人间的清辉应该更多。

朝廷中那些阻碍北伐的人,不正像这月中桂树吗?6.纳兰性德《浣溪沙》“,”写晚烟飘过,斜阳返照,那荒凉的营垒,那破败的关城,显得更加萧索,更加寂寥。

7.《渔家傲·秋思》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8.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这一典故,拿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9.《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现作者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句子是“,,”。

10.《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11.“,”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出猎的壮阔场面。

1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13.表达作者爱国激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直接表达词人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词句是“,”。

14.通过细节来表现作者闲居苦闷,借酒浇愁,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的句子是:“,”。

15.《满江红》中抒发了诗人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16.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以及因为自己是女子而被排挤的痛恨之情句子是“?”。

17.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

定风波苏轼名句

定风波苏轼名句

定风波苏轼名句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赏析: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
达胸怀。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
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
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习题【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习题【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习题【部编版九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习题【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整理了古诗词资料,内容有【原文】【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习题答案】【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斜照,些些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

二、赏析选择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2、根据对本词的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高一语文名句默写试题

高一语文名句默写试题

高一语文名句默写试题1.默写(1)书生意气,,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

(2)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

(3)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4)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答案】(1)挥斥方遒,激扬文字(2)是夕阳中的新娘,在我心头荡漾(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4)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默写。

(5题限选4题)(8分)【1】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答案】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2】消散了,,。

(《雨巷》)【答案】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3】寻梦?撑一支长篙,,但我不能放歌,;(《再别康桥》)【答案】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4】,,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答案】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5】惨象,;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答案】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尤使我耳不忍闻3.默写填空。

(6分)【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答案】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2】,阴阳割昏晓。

(《望岳》)【答案】造化钟神秀【3】足蒸暑土气,。

(《观刈麦》)【答案】背灼炎天光【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答案】风萧萧兮,易水寒,【5】,就在沉默中灭亡。

(《记念刘和珍君》)【答案】不在沉默中爆发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9分)【1】,。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答案】莫听竹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2】千呼万唤始出来,。

,。

(白居易《琵琶行》)【答案】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是日也,,,,俯察品类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答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4】七十者衣帛食肉,,,。

《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料峭春风吹酒醒,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赏析选择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解析】B、不要害怕树林里的风雨声。

“莫听”不在意,不放在心上。

2、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 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 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C. “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作者】苏轼(1037.1.8—1101.8.24),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背景】《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

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

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抒胸襟。

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在给朝廷写的《湖州谢上表》中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其中有一段讥讽新法之辞。

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写的诗词百余首为罪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名句默写原创题
3、《定风波》(苏轼)词中的“,,”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

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4、《定风波》(苏轼)词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
面:,,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的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定风波》(苏轼)参考答案
1、《定风波》(苏轼)词中写词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定风波》(苏轼)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3、《定风波》(苏轼)词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

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4、《定风波》(苏轼)词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的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