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案(栾善升)
《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土地的誓言》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能够归纳出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土地与民族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了解土地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土地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中心思想,即土地与民族的关系。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作者情感的表达,如何通过词语、句子体现出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土地的象征意义。
2. 分析课文中的复杂句子结构,理解其深层含义。
3. 联系实际,体会土地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关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土地的誓言》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土地政策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地的关注。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解释生僻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土地与民族的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5. 体会作者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如热爱、誓言等。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6. 联系实际(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如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
《土地的誓言》新课标新教案教学教案

《土地的誓言》新课标新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分析并理解作者通过描绘土地表达出的情感。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词汇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分享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敬畏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并理解作者通过描绘土地表达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词汇进行写作练习。
(2)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土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的美。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土地的认识和感受。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合作等。
2. 朗读与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3. 表达与创造力: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环节中的表现。
五、教学延伸1. 课内外阅读:推荐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土地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2.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词汇,写一篇关于土地的短文。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最新5篇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最新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最新5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土地的誓言》的教案

《土地的誓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土地的誓言》。
(2)分析并欣赏课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3)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珍惜和保护土地资源,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土地的誓言》的背诵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3. 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哲理的把握。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将课文中的爱国情怀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土地的誓言》的文本。
2. 作者冰心的生平介绍资料。
3.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土地的誓言》,提问:“土地”在课文中象征着什么?“誓言”又代表着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通过阅读,尝试找出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效果。
4. 课堂展示:(1)学生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爱国情怀和土地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土地的誓言》。
(2)写一篇关于课文内容的读后感。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优美的语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珍爱生命的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欣赏优美的语句,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堂讨论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美丽土地。
(2)引导学生欣赏课件,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结构(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欣赏优美的语句。
5.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土地的誓言》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理解“土地的誓言”。
(2)理解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1)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揣摩重点词语,了解作者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国耻,珍惜现在,振兴中华。
二、教学难点揣摩字词,理解作者对土地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由“土地”二字导入。
(1)普通人对土地的感情。
(2)小学时学过的肖邦对土地的感情。
(3)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
这些都可以看到人们对土地都是魂牵梦绕,充满深情。
而一个被外敌入侵被迫失去土地,离开故土的人对土地又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2、整体感知板书:土地的誓言。
(1)问:这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誓言?(2☆☆)播放“九一八”事变的影片。
并简介作者。
(3)他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勾画生字词和相关内容。
(4)解决生字词。
读出“土地的誓言”。
3、精读课文(1)学生朗读“土地的誓言”后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学生朗读第一段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出来。
问:作者在这一段的描写中充满了什么感情?问:可是,这样美丽、富饶的土地此时却在日本强盗的魔爪下呻吟,掺遭蹂躏。
教师放影片。
问:读了文章,看了影片,你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你能理解作者的感情吗?哪些词语表现出了这样的感情?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品味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再读“土地的誓言”,揣摩、品味、朗读。
(3)由“坟前”引到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加深理解作者“誓死夺回土地”的感情。
4、朗读艾青的诗小结。
(可以投影)四、拓展延伸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想?学生自由交流。
土地的誓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学习文中语言运用的技巧。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
3、感悟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二、学生谈听后感受教师:“是的,歌声使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
《土地的誓言》语文教学教案

《土地的誓言》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土地的誓言》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培养学生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整体理解和分析。
(2)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欣赏。
(3)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1)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作者表达技巧的深入分析。
(3)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土地对人们意味着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热爱?(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理解程度和写作能力。
3. 期终考试评价:通过期终考试,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土地的誓言》文本。
2. 作者简介:有关作者的生平介绍和创作背景。
3. 相关文章: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其他文章,以进行比较阅读。
4.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辅助教学。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难点,分析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教案《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6篇)

教案《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6篇)《土地的誓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录像:九一八事变资料介绍,(课前3分钟)让学生谈感受。
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的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来聆听一下作者的心声。
然后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朗读。
三、课堂学习?研讨活动一:听一听,感受故乡美。
边听边思考:概括两段内容。
东北给你怎样的印象?(提示:划出各段中有关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然后概括,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东北的物产丰富,明确:(1)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心为此热血沸腾。
(2)故乡的美好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出誓言,为故乡母亲战斗牺牲。
东北物产丰富、美丽、丰饶(板书)。
小结:从图片中,我们欣赏到了东北的景物美、文化美。
而在作家端木蕻良的笔下则展示的更加具体形象。
活动二:读一读,感悟故乡美。
(小组合作学习)精读课文“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思考: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和物产?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描写这些景物和物产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提示:可以从词语的运用、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有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等”。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要求:以四人或两人为一小组,每人说一个内容,先读段落,再交流讨论两个问题,然后班上集体评价,教师点拨。
《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

《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缅怀先烈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作品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描写土地表达出的深厚情感。
(2)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中。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土地的誓言》2. 相关历史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品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探讨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对土地的理解。
5. 课文解析(1)教师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学习课文。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土地的誓言》教案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CHAPTER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文生字、词语 ,积累优美语句。
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
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 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圈点勾画等 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写作技巧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修辞 手法、描写手法等,提高学生的 文学鉴赏能力。
04
CHAPTER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黑板
01
用于书写重要知识点、标题和总 结,方便学生观看和记录。
02
黑板上的内容可以随时擦除,方 便教师根据课堂情况进行调整。
投影仪
用于展示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 资料,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可以连接电脑或其他设备,方便教师 展示各种教学资源。
教学软件
提供在线学习、测试、交流等功能,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定制,提高教学效果。
05
CHAPTER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教学策略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于 土地和家乡的情感和理解,以便更好地理 解课文中作者的情感。
03
CHAPTER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背景理解
由于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现代学生的 生活经验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 学生对课文的背景进行深入理解,包 括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
情感表达
课文中充满了作者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这种情感 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土地的誓言》教案2

《土地的誓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土地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相关背景资料的图片或视频。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土地的誓言》,提问:“土地”在课文中象征着什么?“誓言”又代表着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有哪些?(2)全班交流: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次含义。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思考如何热爱家乡、保护土地资源。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行动计划。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热爱家乡、保护土地资源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土地的誓言》教学教案

《土地的誓言》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土地的誓言》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和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土地的誓言》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情厚意。
2. 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土地的誓言》2. 相关资料:关于作者、作品背景的介绍3. 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教学PPT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 分析与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风格、表达技巧,欣赏作者的情感表达。
5.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土地的誓言》,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结合课文,写一篇读后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土地的誓言》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描绘中国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
2. 介绍作者以及他的其他作品。
3.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认为土地对于人们意味着什么?教学方法:1. 提问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土地的看法。
2. 展示作者的简介和作品列表。
练习:1. 请学生简述他们对土地的看法。
第二章:文学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土地的誓言》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角色和情节。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中的主题:土地与生活、土地与希望等。
2. 讨论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土地象征着什么?3. 分析文章中的角色:他们的动机、发展和变化。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角色和情节。
2.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探索文章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练习:1. 学生分析并描述文章中的一个角色。
2. 学生解释文章中的一个象征意义。
第三章:语言特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文章的语言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朴实、生动、抒情等。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教学方法:1. 讲解和示范:解释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 小组活动:让学生找出并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练习:1. 学生找出并解释文章中的一个修辞手法。
2. 学生描述文章的语言风格。
第四章:深入讨论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主题和信息。
2.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2. 鼓励学生探讨文章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
2.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深层含义。
练习:1. 学生从社会角度分析文章,讨论文章反映的问题。
《土地的誓言》教案(栾善升)

《土地的誓言》教案(栾善升)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土地的誓言》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栾善升及其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栾善升及其作品《土地的誓言》。
2. 引导学生关注土地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向学生简要介绍栾善升及其作品《土地的誓言》。
2. 引导学生思考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
章节二:文学背景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土地的誓言》的文学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土地的誓言》的文学背景。
2. 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土地的誓言》的文学背景。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
章节三:内容概述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概述《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
2. 分析文章的结构。
教学活动:1. 向学生概述《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
章节四:文本分析(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土地的誓言》的第一部分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土地的誓言》第一部分的主题和意义。
2. 解读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象征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土地的誓言》第一部分。
2. 分析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象征意义。
章节五:文本分析(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土地的誓言》的第二部分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土地的誓言》第二部分的主题和意义。
2. 解读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象征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土地的誓言》第二部分。
2. 分析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象征意义。
六、文本分析(第三部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土地的誓言》的第三部分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土地的誓言》第三部分的主题和意义。
《土地的誓言》教案(栾善升)

《土地的誓言》教案(栾善升)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土地的誓言》是栾善升创作的一篇抒情散文,通过对土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土地的誓言》,使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土地的誓言》的文意;(2)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技巧。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剖析课文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文章结构分析本课通过对《土地的誓言》的结构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层次和内容安排,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2 内容要点梳理(1)作者对家乡的热爱:描绘了家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2)作者对祖国的忠诚:通过土地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3)作者的情感表达:运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作者的情感表达;(2)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3)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
3.2 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课文中的美;(2)情感教育:以情促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3)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四章:教学设计4.1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文学作品,以便进行比较阅读;(2)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3)准备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2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3)课堂讲解:讲解课文重点、难点,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4)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5)情感体验: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土地的誓言》的精品教案

《土地的誓言》的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土地的真挚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对土地的真挚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深刻领会作者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乡的特点和美好之处。
2.提问:你们对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感情?如果有一天要离开家乡,你们会想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教师检查学生的字词读音,纠正发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段落概括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2.提问: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朗读课文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第三课时(一)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复述课文1.学生自主复述课文,巩固记忆。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复述,纠正错误。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四课时(一)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家乡的誓言”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
(二)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深入了解作者萧红,阅读她的其他作品。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2.学生对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是否理解?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学生能否顺利完成?4.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的誓言》教案
昌乐外国语学校
栾善升
《土地的誓言》教案
昌乐外国语学校栾善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2、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歌曲播放,激情引读
1、歌曲播放:
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歌中的悲壮情感。
2、激情引读:
“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
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
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
二、有情朗诵,整体感知
1、有情朗诵:
①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注意把握教师的语气语调重音;
b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能够说明喜欢的理由;
c感受文中的情感。
②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
要求:
a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
b读后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
2、整体感知:
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讨论明确:a运用了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b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
c人称的恰当运用。
②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明确:
结构相同:先抒情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
内容相同: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绘。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所选取的景物不同。
③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的景物?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明确:
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采用景物的叠加,展现,表达作者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运用排比,则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的丰饶美丽,但没有排比,情感没有前者来得炽烈,但也表达了对老乡的怀念之情,在怀念中又暗含着忧伤与愤怒,最后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2、品读赏析:
文中那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理解和体会。
(可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以及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
例:
①“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突出“泛滥”)
②“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突出“埋葬”)
③为什么说“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为什么说“我是土地的族系”?
3、学法指导:
a明确该词的本意;
b联系上下文,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四、回味赛读,互动释疑
1、回味赛读:回味文章情感、语言特色等,进行朗读比赛。
再度感受课文洋溢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同学们,“九·一八”已成过去,它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我们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少年伟大则国伟大”请大家起立,一起诵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拓展延伸:
①课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遍。
②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
③描绘一下你的家乡,表达出你情感,写一篇小短文。
④“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