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第二季度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
抗菌药物治理方案(2季度)
![抗菌药物治理方案(2季度)](https://img.taocdn.com/s3/m/e006ce25ed630b1c59eeb5f3.png)
西华镇卫生院2季度抗菌药物存在问题及治理方案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生部《处方管理规定》的要求。
通过对我院医师第二季度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对今后抗菌药物使用提出临床指导意见。
一、情况通报及存在问题:1、抗菌药物使用继续存在指征不明确,滥用、乱用现象。
2、抗菌药物剂量掌握不准确,超剂量使用有所改善,超范围使用仍然存在。
3、对药物适应症及禁忌症不熟悉,导致抗菌药物使用危险性增加。
4、重复使用抗菌药物,造成抗菌药物浪费及免疫依赖,且对患者造成经济负担。
5、对抗菌药物之间配伍不明确,造成药物的副作用迭加及毒性增加。
6、对特殊人群的用药不严格遵守使用规范。
如:小儿大量使用氨基糖甙类可增加肝肾毒性;18岁以下人群使用诺氟沙星可致骨骺早期愈合,影响身高等。
7、我院医师使用抗菌药物量仍较大。
张福红医师37.9%,贾燕医师41.81%,杨忠医师39.08%,李军梅医师36.62%,伍秀云医师33.99%,张有财医师38.89%。
普遍存在使用高档抗生素的情况。
8、抗菌药物总量较上月明显下降,上月平均42.3%,本月平均36.8%。
二、治理措施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院召开业务人员专题会议。
会上由门诊、住院部及护理部主任进行点评,业务副院长李维伟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提出了以下治理措施:全院相关业务人员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处方管理规定》。
各科主任要认真组织好各科室医人员抗菌药物规范使用学习工作。
医务科决定对全院医务人员认真抓紧、抓好业务学习。
对门诊及住院部医生重点培训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处方管理规定》,拓宽知识面,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同时提高处方质量,促进我院医疗质量稳步提升。
每周增加一次科室内部业务学习,对多发病、常见病及慢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的诊疗做到人人知晓。
医务科要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及相关科室人员培训工作,要有措施有记录。
第二季度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1
![第二季度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f2c2d75b3b3567ec102d8a8a.png)
第二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2012年4月24日,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抗菌药物的使用将会更加的规范化、法律法规化。
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及合理的使用,现对我院第二季度住院患者抗菌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我院2012年4月、5月、6月住院患者出院归档病历。
1.2 方法每月随机抽取出院病历,分别对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临床分级使用及病原菌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对医嘱进行点评,分析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
2 结果与分析2.1 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统计与分析2.1.1 抗菌药物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及越级使用情况4月5月6月合计随机抽取病例数297 282 200 779 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数215 213 148 576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数59 31 20 110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40 34 36 110 抗菌药物使用率72.40% 75.50% 74% 73.9%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19.90% 11% 10% 14.1%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特殊使用级及越级使用情况均有下降趋势,但并不是很大。
跟上个季度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这个季度有所下降,但距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文件关于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2.1.2 抗菌药物相关排序项目品名 头孢他定针 头孢曲松钠 克林霉素针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 左氧氟沙星 阿奇霉素针 头孢噻肟钠针 庆大霉素针 头孢美唑钠针 氨曲南注射液 数量 2436865555989 3715 3485 3033 2197 2137 1862 1273 金额 313722 30611936676204035059394292627615605176355006数量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金额排序18237691054由抗菌药物使用数量、金额前十排序表明我院β-内酰胺类处于主要地位,其中主要是第三代头孢类,其次是大环内酯类,而且主要是注射剂。
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cc67ac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9.png)
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引言:合理用药是指根据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药物并正确使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的目标。
然而,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合理用药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过度用药1. 经济利益驱动:在某些医疗机构中,由于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标,医生不择手段地对患者进行过量用药。
这种行为不仅增加了患者负担,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副作用和药物滥用。
2. 粗放式治疗:部分医生采用粗放式治疗策略,即将多种药物同时应用于患者身上,以期望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这却增加了患者承受副作用和相互作用的风险。
改进建议:1. 健全市场监管机制:政府应加大对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药品的开销情况,减少因经济利益驱动而造成的过度用药现象。
2. 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医生的职业培训和技术水平提升,使其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多药联合治疗。
二、滥用抗生素1. 自我用药:由于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一些患者在感冒、发烧等常见病时自行购买抗生素进行治疗。
这不仅增加了抗生素耐药性风险,还可能导致其他不良反应。
2. 过度使用:一些医生面对患者追求快速康复的心理需求,往往会过度使用抗生素。
然而,并非所有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滥用抗生素会增加细菌产生耐药性。
改进建议:1. 加强健康教育: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普及合理用药的知识,加强公众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认识,引导患者不轻易自行使用抗生素。
2. 强化医生教育:医学院校和临床培训机构应将合理用药的知识纳入医生培养计划中,并重视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培训。
三、不良反应1. 药物副作用:一些药物具有较强的副作用,特别是长期或高剂量使用时。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可能会遇到不必要的困扰和疼痛。
2. 药物相互作用:由于患者经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医院第二季度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
![医院第二季度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690fd2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1.png)
医院2013年第二季度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药剂科临床药学室第二季度我院临床药师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目前有4名专职临床药师分别参与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中医肿瘤科、内分泌代谢科、儿科的日常查房工作,在临床中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并且利用病案质控网络系统调阅住院病历及医嘱,认真分析合理用药情况,主动沟通,与医师共同努力,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医生解决实际用药问题,干预纠正不合理用药,使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第二季度药占比控制在37.1%,比一季度的38.59%有了明显降低。
现将2013年第二季度临床用药主要情况作如下汇总: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明显提高我院第二季度抗菌药物使用的许多指标已经达到了国家标准,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3%,急诊患者为16.8%,住院患者为57%,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时间明显缩短,第二季度抽查中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疗程大多控制在48小时,较少超过72小时,未发现联合用药现象,与第一季度相比有明显改善。
住院患者样本送检率为24.5%,比第一季度17.9%有显著提高,但仍然低于30%国家标准。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平均为41.61(4月44.63、5月42.45、6月37.74),比第一季度明显降低,第一季度平均为57.01(1月57.94、2月59.62、3月53.47)。
大部分临床科室使用强度下降明显,普通外科从第一季度的116.24下降至70.62(医院规定标准70),骨科从第一季度的70.54下降至43.32(医院规定标准为50)。
卫生部要求三甲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得超过40,6月份我院已达到国家的要求标准。
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的原因:第一、通过临床药师及“三甲”迎评工作,临床各科对合理使用抗菌素更加重视,合理用药水平有所提高,能较好地掌握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及疗程;第二、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明显缩短,大多数能够控制在72小时之内;第三、2种以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明显减少;第四、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减少,临床医生重视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合理调整剂量,减少了大剂量用药。
第二季度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第二季度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4afc0810a6f524ccbf85b4.png)
第二季度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及整改措施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品种最多、进展最快的药物,但由于其不合理应用现象普遍存在,已出现药源性疾患、二重感染、细菌耐药等诸多不良后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切实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我院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对不合理使用现象加以干预,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保证患者群众的生命安全。
以下为本季度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1、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本季度抽查我院门诊处方300张,含抗菌药物处方24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指出,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我中心使用抗菌药物部分为医师经验性给药,较少作药敏试验,很显然是不满足以上要求的。
虽然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不一定错,但无形中增加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概率是肯定的,对于个别判断错误的经验性给药还会给患者带来毒副作用以及延误治疗的不良后果。
因此,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择正确合理的抗菌药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使用。
2、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排名本次点评对抽取的门诊处方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排名作了统计,结果显示如下:3、抗菌药物使用的剂型分布本次点评抗菌药物处方24张中,使用的抗菌药物剂型分布如下:含口服剂型抗菌药物的处方14张,占58.33%,含注射剂型抗菌药物的处方10张,占41.67%。
与上次点评结果比较,口服抗菌药比重略有降低,注射剂型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升高,外用及其他剂型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上升幅度则较大,总体上来讲,注射剂型抗菌药物仍旧占所用抗菌药物的绝大部分,这与患者的人群组成、患者的用药方式选择以及我院妇幼保健的性质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注射剂型抗菌药物使用率长期居高不下的情况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第二季度医疗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第二季度医疗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2e575d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3.png)
第二季度医疗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1. 引言医疗质量是医疗服务行业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身体健康。
掌握医疗质量的情况,可以很好地指导医院和医生进行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
本文就第二季度医疗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医疗质量分析2.1 因医疗事故引起的投诉在第二季度中,我们发现有一些患者因医疗事故投诉我们的服务质量。
虽然事故率相对较低,但对患者的影响可能会很大。
因此,我们需要做好相关的改进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找出问题所在,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2 处方质量在第二季度中,我们针对处方质量进行了一次详尽地分析。
我们的调查发现,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可能存在的适应症不对、剂量过大或过小、药品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对医生进行培训,进一步指导和约束医生开具处方,确保处方质量更加稳定。
2.3 专科诊疗质量我们对专科诊疗质量也进行了一次细致的分析。
我们发现某些科室在专业诊疗方面存在短板,对患者的诊疗结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组织医生们进行多学科、多维度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诊疗能力。
2.4 检查工作质量在第二季度中,我们对检查工作质量也进行了一次详细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如经常出现检查结果错误、病情漏查等等。
我们需要对医生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督,并且加强相关执照考核的力度,以确保检查质量达到满意的水平。
2.5 护理质量在第二季度中,我们也对护理质量进行了一次细致的调查,充分了解了我们的服务质量。
从结果来看,我们的护理质量相对较高。
为了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我们需要加强护士团队的培训,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3. 改进措施针对以上医疗质量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具体措施如下:3.1 资源调配针对医生的线下培训,我们需要对物质和人力资源进行充分的调配,确保医生们能够接受到优质的培训。
3.2 加强团队合作我们需要通过多学科的合作,来提高专科诊疗质量。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总结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44092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6.png)
抗菌药物专项检查第二季度分析报告一、2024年第二季度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务科联合药剂科对各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运用每月进行检查,现将4-6月份的检查情况汇总如下:抗菌药物的门诊使用率、住院患者使用率、清洁手术使用率及使用强度详见下面的曲线图。
(一)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四月五月六月总处方数100100100抗菌药物处方数171614抗菌药物使用率17%16%14%分析: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要求控制在20%以下,我院4-6月份的使用情况:4、5、6月份均低于20%,呈下降趋势。
(二)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四月五月六月总处方数476463398抗菌药物处方数269255217抗菌药物使用率56.51%55.08%54.52%分析: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要求控制在60%以下,我院4-6月份均低于控制线,呈现逐月下降趋势。
(三)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图表3):分析: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应控制在30%以下,我院4-6月使用率均高于30%,但使用率呈逐月下降趋势。
使用率偏高,原因是:1、没有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应用抗菌药物;2、我院感染性手术较多,清洁手术较少,清洁手术多集中于腹股沟疝、闭合性骨折,以上均需应用体内植入材料,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较高。
(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四月五月六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9.8838.3537.74(图表4):分析: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要求控制在40DDDs以下,我院4-6月份的使用强度均低于40DDDs,符合标准。
二、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检查情况2024年第二季度医院对各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1)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疗程不规范、病程记录不及时;更换及停止抗菌药物,病程记录未说明理由;(2)抗菌药物治疗时用法不规范,如疗程过长、频次不规范;(3)越级使用抗菌药物;(4)抗菌药物选择起点较高,预防性使用选择限制级药物,如头孢曲松等。
第二季度处方分析及整改措施
![第二季度处方分析及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651f6f1b307e87100f69621.png)
第二季度处方分析及整改措施
1、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10张,如氟哌酸、654-2等;
2、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处方,如注射用青霉素钠80万u+0、9%NS100ml,sig:640万uivgttqd;
3、开具处方漏写处方诊断1张。
根据以上问题,对我院不合理处方提出整改措施:(一)、强化对《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举办“学习处方管理办法,促进合理用药”学习班,在年度“三基”考试中,增加相应考点。
(二)、培养医务人员真正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加强对不合理用药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处方书写质量,纠正用药的不正之风。
(三)、由药剂科每月抽查100张处方按《办法》相关规定对处方进行点评,填写处方评价表。
把处方点评内容反馈给本人,并在医院内部公示,以督促其改正。
同时医务科定期抽查处方,实行奖惩制度,对抽查不合格处方的医师给予经济上的处罚。
对处方质量长期保持较好的医师,在年终评优中优先。
全文结束》》年6月30日药剂科
第 1 页共 1 页。
我院2024年第二季度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我院2024年第二季度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a9bab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b.png)
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关于我院2024年第二季度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的详细分析。
该季度我院基本药物使用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院医生的基本药物处方比例较低,还有一部分医生过度使用非基本药物。
其次,一些患者对基本药物缺乏了解,更喜欢选择贵重的药物,导致基本药物的使用率低。
最后,药房中对基本药物库存管理不够规范,存在一些药物报废和过期问题。
我院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如下:一、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在我院的药方中,基本药物的占比约为50%。
这个比例较低,说明一些医生还有使用非基本药物的倾向。
为了提高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我们可以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基本药物的了解和认识,也可以通过限制非基本药物的使用来推动医生选择基本药物。
二、基本药物的推广宣传对于患者来说,一些人可能不了解基本药物的优势和使用方法,他们更愿意选择价格昂贵而没有必要的药物。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告诉他们基本药物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强调其在一些常见病症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可以在药房中设立一个专门的基本药物区域,以提高患者对基本药物的认识和选择。
三、基本药物库存管理对于药房来说,库存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确保基本药物的库存充足,但是也要避免过多库存导致浪费和过期。
我们可以使用药物库存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基本药物的库存状况,并根据需求进行补货和退货。
同时,我们可以细化药物的储存和管理规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浪费。
四、基本药物质量监控综上所述,我院2024年第二季度基本药物使用情况总体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对医生和患者的宣传教育,改善药房的库存管理,以及加强对基本药物质量的监控,我们可以有效提高基本药物的使用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c13cdc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4.png)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一、前言如今,药品成为人们获得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虽然药品起着治疗作用,却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滥用、过度使用、低效用药等。
因此,医院需要在用药方面进行整改,合理用药是医院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从医院合理用药的意义、目标、现状以及合理用药的具体整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升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二、医院合理用药的意义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合理用药能够避免滥用、过度使用等不当用药行为,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提高医院的信誉度。
合理用药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有利于医院的良性发展。
3. 推动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
合理用药有助于医疗卫生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提高整个卫生健康产业的水平。
三、医院合理用药的目标1. 提高合理用药的管理水平。
加强医院内部对合理用药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2. 降低滥用药品的风险。
通过加强药品信息的公开和建立完善的用药指导制度,减少患者滥用药品的风险。
3. 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重视程度,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指导患者用药。
4. 引导患者合理用药。
通过提供患者用药指导、建立用药档案等措施,引导患者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
四、医院合理用药的现状目前,我国医院合理用药存在以下问题:1. 药品滥用现象严重。
一些医务人员为了追求短期疗效,忽视了药品的副作用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导致药品滥用现象严重。
2. 超量开药和重复开药现象。
一些医务人员为了增加药品销售额度,存在超量开药和重复开药的现象,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3. 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
一些医务人员在用药方面的知识欠缺,导致他们无法给予患者正确的用药指导。
4. 患者对药品的认识错误。
一些患者对药品的功效和副作用认识不清,存在药物滥用和盲从医嘱的情况。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1e7199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a.png)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的药品使用量也越来越大。
同时,由于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一些医院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滥用抗生素、超量使用处方药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增加了药物成本,造成浪费和安全隐患。
因此,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的实施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非常重要。
一、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医院要制定、落实、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例如,完善药品进货与使用的管理制度,明确药品采购标准、药品管理人员的职责、药品库房的使用规定、药品库存的盘点等内容,提高药品管理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性。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立数字化的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全面跟踪药品出入库和使用情况。
将药品的医疗信息、质量信息、价格信息、供应商信息等信息纳入管理体系,实现药品信息的共享与查询,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加强系统培训通过开展专门的培训,提高选用和稳妥使用药物的能力。
对医生、护士等用药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让用药人员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等知识,掌握科学、严谨的用药方法。
四、规范处方管理通过更严格的处方审查和控制,提高医生的用药水平。
建立处方审查机制,规范药品使用,严禁开出不规范的处方和超量处方药,使合理用药成为医生用药的指导思想,确保医生合理用药的意识更加强化。
五、完善用药监控机制建立健全的用药监控系统,及时发现用药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医院的内部检查、外部审查、药品质量监管和投诉举报等多种手段,对医院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和监管,并及时反馈用药信息,发现问题后立即采取措施,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六、加强反馈机制对于发现的错误或不当用药时,要及时反馈信息给医生、药剂师及医疗单位,提高医疗机构的责任意识,避免类似问题再发生。
医院应建立质量反馈机制,将研究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要求他们对医疗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10c6b1c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b.png)
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一、引言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药物在治疗与预防疾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合理用药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问题分析1. 信息不准确当患者需要使用特定药物时,他们通常会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
然而,由于部分医生知识有限或没及时更新,会给患者提供错误或过时的信息,导致患者无法正确了解药物特性、剂量和使用方法等重要信息。
这样就会增加患者因药物滥用或误用引发的不良反应的风险。
改进措施:提高医生对于新进展和研究成果的关注。
通过培训和教育活动,定期更新医生们关于新药和治疗方案等信息。
此外,在联网云平台上建立医生执业证书注册制度,通过认证以保证其持续学习和专业技能水平。
2. 患者依从性低很多时候,患者不按照医嘱使用药物,例如未按时服药、漏服或过量服用。
这种不合理用药行为会使治疗效果降低,增加药物耐药性的发展,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改进措施:提供患者教育和指导。
通过电子媒体宣传、告知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存放和处理过期或剩余药品,并强调坚持按时用药的重要性。
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跟踪患者用药情况并及时提供准确有效的个人化健康管理建议。
3. 药物滥用由于社会压力增大、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等原因,部分患者倾向于滥用药物。
例如,在感冒时滥用抗菌药物、在失眠时滥用安眠类药品等。
这种行为往往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却无法根治疾病本身,还可能引发其他的健康问题。
改进措施: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
通过各种方式向公众普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滥用药物所带来的危害。
同时,与药剂师、医生等医疗团队协作,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并提供替代方法和自我调节技能,以减少对药物的过度依赖。
4. 药物副作用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由于没有充分了解潜在的风险而使用不适当的药物,从而导致严重副作用。
改进措施:完善药品监管制度。
我院二季度门诊处方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一)
![我院二季度门诊处方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一)](https://img.taocdn.com/s3/m/a5bb0b3aa2161479171128a8.png)
我院二季度门诊处方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一)【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二季度门诊处方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进一步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4月~6月300张门诊西药处方,对有关临床用药情况、处方书写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重点评价抗菌药及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处方药物品种数及金额,旨在控制抗菌药物及注射剂的使用量,控制大处方。
结果平均每张处方药品数为3.07种,金额为165.24元,抗菌药使用率为49.0%,注射剂使用率为30%,处方通用名合格率为100%。
结论《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实施以来,我院门诊用药情况基本合理,基本无擅自开大处方现象和滥用药品现象。
【关键词】门诊处方存在问题分析对策我院自2010年1月起,更换了新的HIS系统,医教部此前专门组织全院各专业人员进行了培训,但通过近半年的运行,仍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对我院2010年4月~6月的300例处方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本院门诊药房2010年4月~6月的处方,以2010年3月4日印发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判断标准1]。
1.2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每月20号的100张处方,按卫生部推荐的“处方点评表”进行处方点评,平均每张处方药品数为3.07种,金额为165.24元,抗菌药使用率为49.0%,注射剂使用率为30%,处方通用名合格率为100%。
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26.7%,合理处方百分率为81%。
2结果不合格处方57张,存在问题如下:处方前记填写不全15张;与诊断有关的错误3张;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5张;适应证不适宜与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2张;重复给药的2张;用法、用量不适宜的24张;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1张;超说明书用药3张;无适应证用药的2张。
2.1不规范处方2.1.1儿科、新生儿科不写患儿实足年龄,未精确写到月、天,漏填患儿体重。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3586fb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7.png)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追求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然而,医院作为医疗机构,往往也存在一些药物的滥用和过度用药问题,给患者健康带来了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院应该积极引进和推行“合理用药”理念,执行合理用药整改措施,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减少不必要的药品开销,加强患者的治疗保障。
一、医院合理用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切实落实用药授权制度。
通过该制度,医院可以规范医疗行为,避免医务人员的自由开药行为,限制医务人员过度使用某类药品,从而达到合理使用药品的目的。
同时,医院应该全力推行用药审核制度,严格把关药品的种类和用量,避免因患者私自购买药品而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实施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应该对药品进行分级管理,将药品分为公开出售和只有医生处方才能购买两类,并设立专门的处方审核人员,对医生处方的药品进行审查,确保病人得到合理的治疗方案。
第三,建立医疗质量评估制度。
医院应该通过开展医疗质量评估,推行合理用药,严格把关药品用量和种类,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从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最后,杜绝过度使用处方药。
医生在开处方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第一线或第二线的药品,不应随意开一些昂贵的处方药。
医院应该采取措施,加强日常监管,确保医生严格遵守用药规定,避免乱用处方药而致病人健康受损。
二、实施合理用药措施的作用:1.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医院的质量与效益紧密关联,合理用药可以缩小药物开销,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从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2.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费用的不断提高,许多患者需要承担高额的药品费用,对他们的经济负担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通过开展合理用药措施,患者可以得到正确的治疗方案,减轻经济负担,更好地保障患者治疗权益。
3.防止药剂滥用。
某些药品因其效益和作用而被广泛使用,但如果无法掌握药品的适应症和规范用量,就会导致药剂的滥用,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21cd0d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9.png)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合理用药问题日益凸显。
为规范医院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合理用药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一、医院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1. 药物使用不合理:部分医生在用药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患者病情、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导致药物使用不合理。
2. 药物滥用:个别医生为追求经济效益,过度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导致药物滥用现象严重。
3. 药物配伍禁忌:部分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未能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药物配伍禁忌。
4.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不到位:医院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不够重视,导致药物不良反应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5. 药品采购和供应管理不规范:部分医院在药品采购和供应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影响药物质量和供应。
二、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1. 加强药品采购和供应管理:医院应严格执行药品采购和供应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 提高医生合理用药意识: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医生对合理用药的认识,规范医生用药行为。
3. 加强药物使用监管:医院应建立健全药物使用监管机制,定期对医生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药物使用合理。
4. 完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医院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5. 加强药物知识普及:医院应积极开展药物知识普及活动,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促进患者合理用药。
6. 建立药师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药师制度,充分发挥药师在药物使用管理中的作用,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7. 加强信息化建设:医院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药物使用管理水平。
8. 加强宣传教育:医院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合理用药的认识。
通过以上措施,有望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同时,也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工作持续改进。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c37f9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1.png)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合理用药是指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制度的基础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合理选择适宜的药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对于医院来说,实施合理用药是医院质量提升和医疗费用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以下是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1.加强医生的药物治疗知识培训。
通过开展药物治疗知识培训,提高医生对药物治疗和用药原则的认识和理解。
医生应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避免因不熟悉药物特性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2.建立合理用药指南和临床路径。
制定并推行合理用药指南和临床路径,明确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原则,指导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减少误诊误治和滥用药物的情况。
4.加强医疗质量监管。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对医生用药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通过医疗质量评审和不良事件报告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生不当用药行为。
5.优化医院药品采购和管理制度。
加强对药品的质量控制,选择合格的药品供应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性价比。
同时,合理控制库存量,并建立药物追踪和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安全问题。
6.开展合理用药宣传教育。
加强对患者和公众的合理用药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让患者明白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并提醒他们不要滥用药物或盲目追求药物的疗效。
7.加强药物监测和不良反应报告。
建立完善的药物监测和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及时收集和统计药物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
及时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患者的用药风险。
总之,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必须从各个环节入手,包括医疗服务人员的培训、临床指南的制定、药学团队的建立和发挥作用、医疗质量监管的加强等等。
只有全面推进合理用药,才能提高医院的质量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费用的浪费。
医院2季度 安全用药管理分析
![医院2季度 安全用药管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783527b9f3f90f77c61b6f.png)
2021年二季度老年科安全用药管理
质量总结
一、数据情况
根据《安全用药管理质量评价标准》:2021年二季度老年科质控小组对安全用药管理质量进行3次检查,抽查患者共15人,平均得分98分
二、存在问题
表一:安全用药管理存在问题
图一:安全用药管理质量检查情况
从上图分析:
1.药品无开启及失效日期
2.输液时未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3.外用药品无开品日期及开瓶失效
4.动态药品未遵循左进右出原则
5.备用药品数量交接不清
三、分析原因
1.忙于各项治疗,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药品的开启时间及过
期日期重要性未引起重视,再次核对流于形式。
2.安全用药及院感制度落实欠缺
3.护士交接班制度未严格落实。
四、对策拟定
1.再次强调查对制度重要性,组织学习核心制度,要求操作
前后,主动询问患者信息,再次核对,确保用药安全。
2.晨交班时组织学习院感制度
3.专管护士加强对药品的管理,随时动态管理药品。
五、对策落实
1.质控护士每周不定时督查,当面指出并督促整改。
2.每月质控会议及晨交班再次培训院感、安全用药管理核心制度。
3.护士长每周对用药管理进行巡查,追踪落实责任,进行绩效扣罚。
六、效果评价
1.药品开启时间及过期时间能按规定标写。
2.进行给药时,能对患者及亲属行用药宣教。
3.病区无开瓶失效外用药,仍有0.9%NS开瓶失效现象。
七、持续改进
仍需严格落实院感及安全用药核心制度,对科室护士继续培训各项核心制度,责任组长及质控护士上班时加强巡查。
老年科
2021年07月。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cedc17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8.png)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汇报人:2023-12-13•引言•医院用药现状分析•整改措施制定与实施目录•监督与考核机制建立•信息化技术应用促进整改效果•总结与展望01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医院合理用药问题日益突出。
背景通过制定和实施整改措施,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目的背景与目的合理用药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改措施可以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发展不合理用药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伤害。
合理用药可以减少药物浪费和滥用,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整改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医疗行业加强自律,规范用药行为,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整改措施的重要性02医院用药现状分析用药不规范现象处方书写不规范部分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未按照规范书写,导致患者用药信息不清晰。
用药剂量不准确部分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未按照患者病情和药品说明书规定,随意调整用药剂量。
用药时间不合理部分药物需要按照特定的时间间隔或时间点使用,但部分医生未给予足够重视,导致患者用药时间不合理。
部分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未严格按照患者病情和药品说明书规定,导致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滥用激素类药物滥用其他药物滥用部分医生在开具激素类药物处方时,未严格按照患者病情和药品说明书规定,导致激素类药物滥用。
部分医生在开具其他药物处方时,未严格按照患者病情和药品说明书规定,导致其他药物滥用。
030201药品滥用问题部分医院在采购药品时,过于追求进口药物,导致药品费用过高。
进口药物使用过多部分医院在开具处方时,过于追求使用高价药物,导致药品费用过高。
高价药物使用过多部分医院在开具处方时,过度使用辅助用药,导致药品费用过高。
辅助用药使用过多药品费用过高等问题03整改措施制定与实施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目录,明确各类药品的使用范围和标准。
第二季度药品质量管理检查情况
![第二季度药品质量管理检查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e33b8f4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b.png)
第二季度药品质量管理检查情况
分析总结及整改措施
今年第二季度药品质量管理进行了检查,对一些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药品质量问题的发生,保证了药品的安全供应。
一、具体检查情况如下:
对各卫生站药品进行抽检,抽检合格率100%。
药品质量总体情况良好,但在检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各所站审核发药由护理人员;2、药房温湿度记录不全;3、药品拆零记录不全;4、个别20度以下保存的药品没按要求存放。
上述问题已在检查时及时反馈被检查单位
二、采取的主要整改措施如下:
1、督促卫生站工作人员按要求做好温湿度监测并记录。
2、督促卫生站工作人员按要求做好药品的拆零记录。
3、增加空调,冰柜等温度控制设备,确保所站温湿度符合要求。
某某医院
2022年7月29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2013年第二季度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
药剂科临床药学室
第二季度我院临床药师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目前有4名专职临床药师分别参与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中医肿瘤科、内分泌代谢科、儿科的日常查房工作,在临床中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并且利用病案质控网络系统调阅住院病历及医嘱,认真分析合理用药情况,主动沟通,与医师共同努力,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医生解决实际用药问题,干预纠正不合理用药,使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第二季度药占比控制在37.1%,比一季度的38.59%有了明显降低。
现将2013年第二季度临床用药主要情况作如下汇总:
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明显提高
我院第二季度抗菌药物使用的许多指标已经达到了国家标准,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3%,急诊患者为16.8%,住院患者为57%,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时间明显缩短,第二季度抽查中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疗程大多控制在48小时,较少超过72小时,未发现联合用药现象,与第一季度相比有明显改善。
住院患者样本送检率为24.5%,比第一季度17.9%有显著提高,但仍然低于30%国家标准。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平均为41.61(4月44.63、5月42.45、6月37.74),比第一季度明显降低,第一季度平均为57.01(1
月57.94、2月59.62、3月53.47)。
大部分临床科室使用强度下降明显,普通外科从第一季度的116.24下降至70.62(医院规定标准70),骨科从第一季度的70.54下降至43.32(医院规定标准为50)。
卫生部要求三甲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得超过40,6月份我院已达到国家的要求标准。
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的原因:第一、通过临床药师及“三甲”迎评工作,临床各科对合理使用抗菌素更加重视,合理用药水平有所提高,能较好地掌握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及疗程;第二、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明显缩短,大多数能够控制在72小时之内;第三、2种以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明显减少;第四、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减少,临床医生重视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合理调整剂量,减少了大剂量用药。
6月份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下降的事实充分表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够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工作做好。
二、临床超剂量用药现象明显减少
第一季度我院超剂量用药的现象比较多,经过临床药师及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第二季度超剂量用药现象有了明显改善,临床药师查房(查看医嘱)发现超剂量用药后,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大多能及时采纳纠正。
如:4月份骨科医生单次超剂量使用头孢硫脒针,骨科单次超剂量使用泮托拉唑注射液;5月份
抽查医嘱发现神经内科医生普遍超剂量使用氨溴索针;6月份骨科单次超剂量使用头孢唑啉钠针,普外科超剂量使用多索茶碱针,介入科单次超剂量使用丹参川芎嗪针。
以上不合理超剂量用药经反馈沟通后,科主任都非常重视,及时纠正,如6月份以后抽查医嘱时,神经内科使用氨溴索针的医嘱明显减少,且再未发现超剂量使用现象。
虽然第二季度临床用药合理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
在查阅2396份病历中,发现不合理用药76例,提出合理化用药建议57条,发放温馨提示卡36份。
主要存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重复用药、配伍不当、超剂量用药等不合理问题,现汇报如下:
一、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仍存在
1、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问题多
根据临床药师抽查统计,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接近70%,无论手术部位、时间长短、手术大小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而卫生部要求不超过30%。
我院多数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使用疗程,使用时机、用药品种、用药剂量上均发现存在诸多不符合相关规定现象。
希望各手术科室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预防用药,特别是对于国家明确规定的原则上不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乳腺,白内障等手术,应尽量避免使用。
2、无指征更换抗菌药物
发现肛肠外科有1例医嘱中,5月8日-5月15日更换使用了5种抗菌药物:头孢硫脒针、环丙沙星针、奥硝唑注射液、依替米星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颌面外科1例医嘱中,5月5日-5月17日更换使用了4种抗菌药物:头孢替胺针、奥硝唑注射液、夫西地酸钠针、头孢甲肟针。
3、仍需严格控制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
我院经过第一季度的努力,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总体较合理,但是仍然存在且未经会诊或药敏试验随意使用现象,个别科室如脑外科较多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夫西地酸钠针作为预防性用药;发现门诊使用洛美沙星针,现已停止使用。
二、不合理联用药理作用相似药物
2种(及以上)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物同时使用,且剂量都未减少,属不合理联合使用。
如心血管内科:单硝酸异山梨酯针+单硝酸异山梨酯分散片,血塞通软胶囊+血栓通同时使用,两种药物主要成分同为三七总皂甙;耳鼻喉科: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泌尿外科医嘱中:头孢克肟胶囊与头孢替胺钠针同时使用。
其它抗菌药物不合理联合应用主要是头孢美唑钠(或头孢西丁钠)等头霉素类与奥硝唑联合使用,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对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无需联合使用奥硝唑注射液。
甚至在医嘱中发现5种辅助药物同时使用现象:参麦注射液、灯盏生脉胶囊、步长稳心颗粒、银杏达莫注射液、参松养
心颗粒。
门诊发现同类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情况,骨科和保健室处方同时用布洛芬胶囊和双氯芬酸钠片;中成药联合使用较多,特别是神经内科,例如给1病人开6种药,其中就含有川芎清脑颗粒+清脑复神液+乌灵胶囊+舒眠胶囊4种中成药,过多中成药联合使用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而且加大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三、不合理配伍输液
1、配伍易析出沉淀:混合糖电解质与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同瓶输注,混合糖电解质含氯化钙,与复合磷酸氢钾针配伍易析出沉淀;七叶皂苷钠针与5%碳酸氢钠针同瓶输注,5%碳酸氢钠为碱性溶液,PH值约为8.5,七叶皂苷钠针与含碱基基团的药物配伍时容易发生沉淀。
2、中药注射剂不合理配伍: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中一般都有指定的溶媒,并说明应单独输注,避免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
但临床中,存在中药注射剂如丹红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与其他药物如门冬氨酸钾镁等同瓶输注,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稳定性较差、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与其他药物同瓶输注的现象,易导致疗效及稳定性降低,甚至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超剂量用药现象仍然存在
第一季度对临床普遍超剂量使用水(脂)溶性维生素做出停药处理后,超剂量用药现象总体得到控制,但第二季度仍然发现存在普遍超剂量使用个别药物,如病人发生意外产生医疗
纠纷,将会非常被动。
1、超剂量使用注射用维生素B6针,临床2个科室医生普遍超剂量用维生素B6针400mg/次,1次/日,注射用维生素B6说明书规定常用量为50-100mg/次,1次/日。
只有用于环丝氨酸中毒时,每日300mg或以上,用于异烟肼中毒解毒时,每1g异烟肼给予1g维生素B6静注。
2、盐酸氨溴索针作为祛痰药,临床各科用量大,而有些科室普遍超剂量使用90mg/次,1次/日,其说明书规定为:15mg/次,2-3次/日,严重者可增至每次30mg。
虽然经临床药师反复沟通,仍有许多医生以经验为主,不愿采纳。
五、皮试给药途径有误
皮试的正确途径为皮内注射,临床上某些医生医嘱皮试途径有误,有将医嘱开成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外用等。
虽然经临床药师反复提醒,但仍存在误开现象。
六、溶媒选择不合理
4月份眼科医嘱中,30mg注射用长春西汀针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药品说明书规定:20-30mg注射用长春西汀针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体外溶血试验结果显示:长春西汀浓度超过0.06mg/ml出现溶血反应,本次浓度达0.12mg/ml,有引起患者溶血的风险。
5月份肾脏内科医嘱中,参麦注射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作溶媒,应选择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
后应用。
6月份心胸外科医嘱中,依达拉奉注射液以5%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不合理,该药与含糖药物混合输注时,会降低药物浓度,应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
针对第二季度我院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提高用药合理性:
1、积极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下一步重点到外科系统协助科室做好合理用药工作。
2、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控,我们将以卫生部的相关文件为标准,从预防用药选择、用药剂量、用药疗程、用药时机等方面,全面评价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3、根据规定,要求会诊并填写会诊单才能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
4、门诊用药重点加强对过多联合使用中成药的监督,主动及时反馈相关科主任,共同制止大处方、过多辅助用药联合使用现象。
5、药学部门联合质控科和感染办继续加强处方(医嘱)点评工作,加强实时监管分析,每月进行绩效考评,对于不合理用药上报医务处予以通报或质控扣分,对于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控制好的科室建议予以表扬和质控加分。
2013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