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乃、所、为、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②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 C、①嬴乃夷门(东门)报关者也。
• ②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司马迁《报任安书》)
• D、①羝(dī公羊) 乳,乃得归。(班固《苏武传》)
• ②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司马迁《项羽本纪》)
• 答案:A
• 解析:A、均为顺承,于是、就。B、①加强肯定,“就是”; ②表条件,“才”。C、①表肯定,是、原来是;②表条件, “才”。D、①表条件,“才”;② 出乎意料,“竟,居然, 却”。
具)”“……的依靠”“用来……的”。
• ㈢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被积久形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六国
论》)
•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他)俘虏 ) (《鸿门宴》)
• 规律探讨:
• 用法:介词,表被动,句式为 “为……所” “为 • 意义:所可”译;为,“被……所” “被”
• ㈣ ①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 表》)
(这些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与本分。) • ⑤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我知道用来
对付你的办法了。) • 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
(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能不深思熟虑且慎重舍取的原因。) • 规律探讨: • 用法与意义: • ①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的目的”; • ②表手段、方式或凭借,可译为“……的办法(手段、工
是”等.有固定格式:“无乃……乎?”
• 求!无乃( 恐怕 )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 小结:乃
• 一、代词 第二人称:你的、你们的
1、加强肯定,可译为“是,就是,原来是”等。
二 2、限制范围,可译为“仅仅,只”等。 、 3、表时间、事理相承,可译为“便,就,于
副
是、又”等
词 4、表动作、行为的条件,可译为“才,才能,
• ③副词,是;
• ④副词,竟然,却;
• ⑤副词,才。
•所
• ▲运用归纳法,从例句中找出“所”的用法与意义。 • ㈠ ①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听到的事)《桃花源记》 •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拿取的 ),妇女无所幸, • ③文王所辟风雨也 ( 避风雨的地方 )《殽之战》 • ④所与游者( 跟他交游的 )皆当世名人(《一妻一妾》) • 1、规律探讨: • 用法: • 结构助词,所+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组成名词性短语。 • 意义: • 今译格式:“动词+的+名词”:“……的人” • “……的事物”“……的地方”“…… 的”。动词前可加
• 2、判断“乃”在文段中的意义。
• 尝闻放翁志节, 毕现《示儿》,乃①( )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②(
)
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③(
)忠贞之
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④(
)曰:“此徒
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⑤(
)
不得已而谢。
• 答案:
• ①副词,表承接,于是,就;
• ②代词,你的;
这才”等。 5、表动作、情况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竟
然,居然,却”等。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三、复音虚词“无乃”,可译为“大概,恐怕,岂不是”
等
• ▲巩固练习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良乃入,具告沛公(《鸿门宴》)
• ②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蒲松龄《狼》)
• B、①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 3、介词,表被动,句式为 “为……所” “为 所”; 可译为,“被……所” “被”。
• 二、名词:处所、地方。
• ▲巩固练习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 ②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 B、①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班固《苏武传》) •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 C、①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 ②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禅山记》) • 1、规律探讨: • 用法: 副词,加强肯定 • 意义:可译为“是,就是,原来是”等。
• ③至东城,乃( 只,仅仅 )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 ④(刘邦一行)于是遂去。乃( 只 )令张良留谢(《鸿门宴》)
• 2、规律探讨:
• 用法: • 意义:副词,限制范围
• ⑤秦王可恐译其为破“璧仅,仅乃,辞只谢”( 等。
才
• 用法:
• 意义:副词表动作、行为的条件;
可译为“才,才能,这才”等。
• ⑨今其智乃( 反而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 ⑩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wù而不自责,
过矣。乃(
竟)然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司马迁《项羽本纪》)
• 5、规律探讨:
• 意义:副词,表动作、情况出乎意料; • 用法:可译为“竟,竟然,居然,却”等。 • ㈢复音虚词“无乃”,可译为“大概,恐怕,岂不
•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 规律探讨:
• 用法、意义: 名词,处所、地方。
• 小结:
• 一、虚词: 1、结构助词,所+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组成名词性短语。今译格式:“动词+的+名词”: “……的人”“……的事物”“……的地方”“……
的”。动词前可加所。
• 2、复音虚词:“所以” :①表原因,可译为“……的 原因” “……的目的”;②表手段、方式或凭借,可 译为“……的办法(手段、工具)”“……的依靠”“用 来……的”。
)(《廉蔺列传》)
• ⑥合于桑林(汤的乐曲名)之于舞是,、乃就(
)中经首(尧乐的一
章)之会(《庖丁解牛》)
又
• 3、规律探讨:
• •
意用义法::副词,表时间、事理相承
• ⑦度我可至译军为中“,公便乃,就( ,于是)、入又(”《等鸿门宴》) • ⑧精思傅会,十年乃 ( 才 ) 成(《张衡传》)
• 4、规律探讨:
所。
• ㈡ 复音虚词:“所以” • 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不敢发兵攻打赵国的原因),徒
以吾两人在也《廉蔺列传》 •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目的),备他盗之出
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 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凭
借。)(《师说》) • 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出师表》)
•乃 • ▲运用归纳法,从例句中找出“乃”的用法与意义。 • ㈠①尔其无忘乃( 你的 )父之志(《伶官传序》) •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你的 )翁(《示
儿》) • 规律探讨: • 用法:第二人称代词 • 意义:可译为,你(的)、你们(的) • ㈡ ①当立者乃( 是 )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 ②以其乃( 是 )华山之阳名之也。(王安石《游褒
• C、①嬴乃夷门(东门)报关者也。
• ②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司马迁《报任安书》)
• D、①羝(dī公羊) 乳,乃得归。(班固《苏武传》)
• ②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司马迁《项羽本纪》)
• 答案:A
• 解析:A、均为顺承,于是、就。B、①加强肯定,“就是”; ②表条件,“才”。C、①表肯定,是、原来是;②表条件, “才”。D、①表条件,“才”;② 出乎意料,“竟,居然, 却”。
具)”“……的依靠”“用来……的”。
• ㈢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被积久形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六国
论》)
•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他)俘虏 ) (《鸿门宴》)
• 规律探讨:
• 用法:介词,表被动,句式为 “为……所” “为 • 意义:所可”译;为,“被……所” “被”
• ㈣ ①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 表》)
(这些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与本分。) • ⑤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我知道用来
对付你的办法了。) • 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
(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能不深思熟虑且慎重舍取的原因。) • 规律探讨: • 用法与意义: • ①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的目的”; • ②表手段、方式或凭借,可译为“……的办法(手段、工
是”等.有固定格式:“无乃……乎?”
• 求!无乃( 恐怕 )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 小结:乃
• 一、代词 第二人称:你的、你们的
1、加强肯定,可译为“是,就是,原来是”等。
二 2、限制范围,可译为“仅仅,只”等。 、 3、表时间、事理相承,可译为“便,就,于
副
是、又”等
词 4、表动作、行为的条件,可译为“才,才能,
• ③副词,是;
• ④副词,竟然,却;
• ⑤副词,才。
•所
• ▲运用归纳法,从例句中找出“所”的用法与意义。 • ㈠ ①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听到的事)《桃花源记》 •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拿取的 ),妇女无所幸, • ③文王所辟风雨也 ( 避风雨的地方 )《殽之战》 • ④所与游者( 跟他交游的 )皆当世名人(《一妻一妾》) • 1、规律探讨: • 用法: • 结构助词,所+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组成名词性短语。 • 意义: • 今译格式:“动词+的+名词”:“……的人” • “……的事物”“……的地方”“…… 的”。动词前可加
• 2、判断“乃”在文段中的意义。
• 尝闻放翁志节, 毕现《示儿》,乃①( )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②(
)
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③(
)忠贞之
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④(
)曰:“此徒
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⑤(
)
不得已而谢。
• 答案:
• ①副词,表承接,于是,就;
• ②代词,你的;
这才”等。 5、表动作、情况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竟
然,居然,却”等。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三、复音虚词“无乃”,可译为“大概,恐怕,岂不是”
等
• ▲巩固练习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良乃入,具告沛公(《鸿门宴》)
• ②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蒲松龄《狼》)
• B、①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 3、介词,表被动,句式为 “为……所” “为 所”; 可译为,“被……所” “被”。
• 二、名词:处所、地方。
• ▲巩固练习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 ②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 B、①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班固《苏武传》) •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 C、①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 ②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禅山记》) • 1、规律探讨: • 用法: 副词,加强肯定 • 意义:可译为“是,就是,原来是”等。
• ③至东城,乃( 只,仅仅 )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 ④(刘邦一行)于是遂去。乃( 只 )令张良留谢(《鸿门宴》)
• 2、规律探讨:
• 用法: • 意义:副词,限制范围
• ⑤秦王可恐译其为破“璧仅,仅乃,辞只谢”( 等。
才
• 用法:
• 意义:副词表动作、行为的条件;
可译为“才,才能,这才”等。
• ⑨今其智乃( 反而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 ⑩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wù而不自责,
过矣。乃(
竟)然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司马迁《项羽本纪》)
• 5、规律探讨:
• 意义:副词,表动作、情况出乎意料; • 用法:可译为“竟,竟然,居然,却”等。 • ㈢复音虚词“无乃”,可译为“大概,恐怕,岂不
•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 规律探讨:
• 用法、意义: 名词,处所、地方。
• 小结:
• 一、虚词: 1、结构助词,所+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组成名词性短语。今译格式:“动词+的+名词”: “……的人”“……的事物”“……的地方”“……
的”。动词前可加所。
• 2、复音虚词:“所以” :①表原因,可译为“……的 原因” “……的目的”;②表手段、方式或凭借,可 译为“……的办法(手段、工具)”“……的依靠”“用 来……的”。
)(《廉蔺列传》)
• ⑥合于桑林(汤的乐曲名)之于舞是,、乃就(
)中经首(尧乐的一
章)之会(《庖丁解牛》)
又
• 3、规律探讨:
• •
意用义法::副词,表时间、事理相承
• ⑦度我可至译军为中“,公便乃,就( ,于是)、入又(”《等鸿门宴》) • ⑧精思傅会,十年乃 ( 才 ) 成(《张衡传》)
• 4、规律探讨:
所。
• ㈡ 复音虚词:“所以” • 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不敢发兵攻打赵国的原因),徒
以吾两人在也《廉蔺列传》 •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目的),备他盗之出
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 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凭
借。)(《师说》) • 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出师表》)
•乃 • ▲运用归纳法,从例句中找出“乃”的用法与意义。 • ㈠①尔其无忘乃( 你的 )父之志(《伶官传序》) •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你的 )翁(《示
儿》) • 规律探讨: • 用法:第二人称代词 • 意义:可译为,你(的)、你们(的) • ㈡ ①当立者乃( 是 )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 ②以其乃( 是 )华山之阳名之也。(王安石《游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