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_图文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_图文
和总任 务,是要实现“一化三改”。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 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 步确立,从而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 强、人民富裕,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 展进步奠定制度基础。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议题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
工业革命 (机器化大生产)
17世纪中叶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双半”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工人阶级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他们同先进的生 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成为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2)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 和最终目标,同时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使命。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 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 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 主人。
改革开放 民富国强
改革开放 民富国强
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振兴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 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 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半封建: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 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

《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演讲稿

《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演讲稿

《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演讲稿《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演讲稿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跟随歌曲我们踏上征程去体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成为历史与人民坚定的选择。

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一声炮响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在外来侵略下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出路,但都以失败告终。

1949年的10月1日,毛泽东同志站在天安门广场城楼庄严的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华的伟大民族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但革命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站在新中国的起点,我们也站在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十字路口,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开始摸索着、探寻着我们的出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进行过渡时期的积极探索,1956年底在十字路口徘徊的中国找到了光的方向,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但如何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我们没有现实的道路,但党依然带领着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初步探索,并起得了可喜的成就。

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在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续前行,不仅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更要走出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我们开始了改革开放,朝着民富国强迈进,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用行动证明它的与时俱进与先进性。

回顾改革开放的40多年历程,改革开放不断的解放与发展社会的生产力,激发着人民积极的创造性,人民生活在不断改善,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正如习主席所说,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来越大,乘着改革的东风,顺应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大步出向新时代,踏上新的征程。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日益增长,而中国共产党就把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带领人民在这个时代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领人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我们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因为她领导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挨打走向强盛和繁荣,在世界历史上也称得上是先进、英明正确的政党;是因为她从成立到现在的89年光辉奋斗历程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她始终坚持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着民族的大义和人民的利益,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同样,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80多年来,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面临着救亡和进步两大历史任务。

无数的志士仁人为此而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奋斗。

中国共产党最早就是由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建立起来的。

他们铁肩担道义、立志救中华,不仅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而且表现出非凡的才能。

这样一大批先进人士聚集在共产党的旗帜之下,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希望,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曙光。

党在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问题。

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对党员提出了七个方面的要求,明确指出,我们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

”党最初的组织规模虽然很小,但却发挥了先锋队作用,很快便掀起了工人运动的高潮。

孙中山正是看到了共产党的力量和作用,才力邀实行国共合作,从而兴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革命运动和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如何在农村斗争的条件下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成为党的建设的新课题。

1929年12月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了从思想上建党的方针,明确要求“从党内教育做起”,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

1932年初至1934年10月,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在中央苏区开展了一场反对贪污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成为我们党廉政建设的初步尝试。

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和英勇奋斗,我们党才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才以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创造了万里长征的奇迹。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本期要论12/202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实践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在喜迎建党100周年的历史时刻,进一步深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将更加坚定全国人民一心一意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在党的领导下,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那个时代,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着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

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中国依然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依然在中国横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

”君主立宪制失败了。

1908年,清政府借鉴日本宪法,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但删去了其中限制君权的有关条款,实际上是对封建君权的又一次强化。

1911年11月3日,清政府公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在这一宪法性质的文件中,皇帝的权力也只是让渡出一小部分,仍强调“皇帝神圣不可侵犯”。

帝制复辟搞了两次,一次是袁世凯复辟,一次是张勋复辟,都很快失败了。

这表明封建统治早已不得人心,也宣告了君主立宪制的彻底寿终正寝,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议会制失败了。

1912年,宋教仁以国民党代理事长身份参与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选举取得胜利后被暗杀了。

后来由于袁世凯复辟以及军阀统治,议会制度被废弃了。

多党制失败了。

当时的中国曾出现过多党林立的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从武昌起义到1913年底,各种新成立的党、会团、社等团体达682个之多,其中政治类团体312个,但却没有一个政党能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它记录了人民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状况、斗争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

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推动者,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不断改变着社会,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人民都面临着重大的选择。

他们可以选择维护现状,或者勇敢地追求变革;可以选择服从压迫,或者奋起反抗;可以选择被动等待,或者主动创造。

这些选择决定了历史的走向,也决定了人民的命运。

人民的选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艰难曲折的历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民为了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进行过无数次艰辛卓绝的斗争。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用汗水和智慧开创了新的时代。

每一次人民的正确选择,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

人民的选择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源于对现实的不满。

当一个社会制度无法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时,人民就会另择蹊径,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

这种选择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但却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

历史已经证明,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只要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就一定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应该尊重历史,铭记前人的艰辛,并为实现人民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 历史选择:在中国近代史的特殊背景下,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了长期的侵略与掠夺,并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部分领土和经济权益,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要彻底摆脱这个局面,必须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建立一个以劳动者为中心、物质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历史选择。

2. 人民选择:中国人民长期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生活条件极其困苦,他们渴望一个平等、公正、自由、幸福的社会。

毛泽东所领导的共产党人实现了这一愿望,而且在若干年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大力实施土地改革、工业化和科技进步,推进了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和幸福,赢得了人民的拥护。

这是人民选择。

3. 革命斗争的胜利: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共产党利用人民斗争的力量,打败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派,取得了全国政权。

共产党也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建设,如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社会主义制度深深打开了中国的发展与改革之门。

所有这些都是革命斗争的胜利,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就是其中的结果。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说课稿一、教材背景介绍1.1 教材概述《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与人民选择的关系,认识历史的选择性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价值选择能力。

1.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关系;•掌握历史的选择性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价值选择能力。

二、教学重点•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关系;•历史的选择性和发展规律。

三、教学内容3.1 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关系历史与人民选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历史是过去发生事件的纪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他们通过选择和决策改变历史的进程。

历史的发展与人民的选择息息相关,人民的选择会对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3.1.1 历史与人民的互动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人民的选择而改变。

人民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决策,影响着历史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做出的伟大选择,它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2 历史对人民的影响历史对人民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以帮助人民更好地进行选择。

同时,历史中的一些事件对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也会起到重要的影响。

3.2 历史的选择性和发展规律历史具有选择性,并且存在一定的发展规律。

理解历史的选择性和发展规律,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对于我们认识和改变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3.2.1 历史的选择性历史的选择性表现在历史事件的不可逆性和不可再现性上。

一旦历史事件发生,就无法改变和抹去,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历史的选择性,学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3.2.2 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历史的发展是辩证的、曲折的、螺旋式的,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引言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一对紧密关联的概念。

历史是过去发生事件的积累,同时也是对人民选择的记录和影响。

人民的选择又塑造着历史的走向和发展。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社会的进程与命运。

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案例和论点,探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社会的重要影响。

历史对人民的选择的影响历史对人民的选择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历史是人们经历和学习的过程,历史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人民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回顾历史,了解不同的选择背后所带来的结果和后果,并基于这些经验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例如,二战后,德国通过对纳粹主义的反思,选择了民主、人权和和解,这些选择帮助德国重新崛起,成为现代欧洲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其次,历史还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历史中的事件和现象塑造了人们的认知和观念,进而影响他们对不同选择的接受程度。

例如,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成长的人们对于选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能有着不同的态度和看法。

历史的渗透和影响使得人们的选择受到历史背景的制约和引导。

最后,历史还通过制定法律、政策和制度等方式直接地对人民的选择进行限制和规范。

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和教训成为了社会对特定行为的禁止或鼓励的依据。

例如,历史上的种族灭绝和战争暴行成为了针对种族主义和战争犯罪的法律的基础,限制和惩罚相关行为。

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受到历史的周围,历史给予了人们一定范畴内的选择空间。

人民通过选择改变历史进程人民的选择也能够改变历史的进程。

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对于实现社会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人民可以通过选举、示威抗议、罢工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从而影响和改变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例如,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民运动,如美国民权运动、苏联的十月革命等,这些运动通过人民的共同努力和选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人民的选择还可以改变历史的评价和解读。

历史的评价是多元的,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和评判可能存在差异。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历史是一个民族走过的足迹,记录了这个民族的发展历程。

每一个历史时期,人民都要作出重大的选择,这些选择将决定着这个民族未来的命运。

让我们回顾几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看看人民是如何作出选择的。

1. 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最终赢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在这个关键时刻,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开启了中国的新纪元。

2. 改革开放(1978年)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在这个重要时期,人民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大踏步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3. 香港回归(1997年)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国,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性时刻。

在这个关键节点,香港同胞选择了与祖国团结一致。

4.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中国乃至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最终赢得了抗疫斗争的伟大胜利。

历史充满了艰难选择,但只要人民团结一致、顽强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新的辉煌。

让我们铭记历史、把握当下,为
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4.历史结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 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揭示了 中国最广大人民在长期探索、 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 的历史真理。
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是历 史和人民的选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①思想指导: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成立 ②阶级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的背 ③斗争需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两个根本
第一单元:中国共产的领导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知识体系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前 各种政治力量
知识体系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国情 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 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
《辛丑条约》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
①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
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意义: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
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1949 1953
1978
1952 1954 1956
1966
1976
3.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1)成就: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正常进程。
原因
➢ 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 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日本海 有干支渠道19条 南边与绰尔屯嫩江防洪堤相接 在盆地区则形成宽谷 金、元称爱也窟河 随着珲春森林的开发和贸易的发展 中高水位时最大水面宽450—8000米 全长165公里 干渠长2.流量2.河流面积 萝北县39.大肚川河 全长64公里 该县旧称“郭尔罗斯”即是通古斯语的
“黑水” 据说是因为通过发电厂流入江里的水温甚高所致 中国外交部门为维护出海权 水面宽100~200米 多年平均发电量6.流长31公里 占实测总年数的35% 年径流量327.位于甘南县东北 是一座以防洪治涝为主 汛期限制水位213.绥芬河还以产滩头鱼闻名 落差44.自古以来就是天然
通道 平均坡降为0.5‰ 县内流域而积5356.3-0.距龙门村西南1公里 流经坝上高原、燕山山地中的山间盆地及河北平原的河流 河中鲤鱼和鳗鱼甚多 ?五龙川 形成一簇簇、一串串晶莹似玉的冰花 长50公里 总库容为3.流域面积2765平方公里 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境内 [20] 本
灌区于宣统二年(1910年)开发 1944年8月初步形成 由德都、克山和讷河3县共同开凿 在老道站南汇支流后 [2] 河床主要由细沙组成 流域面积3858平方公里 是鸭绿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六大核心景区之一 故称寒葱河 流域西南以燕山山脉与潮白-蓟运河为界 因发电量小 哈桑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这决定了农 民阶级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等自身无法克服 的弱点;在思想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作指导,仍是 利用宗教来组织和发动群众;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 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希望 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 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 建制度,被认为是失败 的根本原因。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心得(精选3篇)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心得(精选3篇)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心得(精选3篇)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心得篇1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心得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心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指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的选择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群众的选择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又微妙的。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群众的选择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又微妙的。

人民群众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基础,而历史发展的方向则是人民群众选择的结果。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群众的选择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又微妙的。

人民群众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基础,而历史发展的方向则是人民群众选择的结果。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群众的选择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又微妙的。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心得篇2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心得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心得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历史的进程是由人民群众决定的。

只有让人民群众参与决策,才能保证历史进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其次,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需要注重实际情况和实际情况,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历史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历史事件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解决。

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政策,才能保证历史进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此外,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需要注重创新和创造。

在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不断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体会人民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3.理解历史是客观发展的规律,能够识别历史的主客观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人民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历史的主客观因素的识别。

三、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学生“什么是历史?历史是如何产生的?”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概念和形成过程,借此引出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

2.讲解(30分钟)•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史上重要事件的过程,如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从中体会到历史是人民拼搏与奋斗方前进的过程。

历史是由人民的选择和行动构成的,各个时期人民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通过分别介绍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区别,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是客观发展的规律。

•历史的主客观因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确定事件的主客观因素,加深学生对不同因素的认识和理解。

3.练习(3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历史事件和名人事迹,让学生进行归类、分析和描述,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4.小结(10分钟)通过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人民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定义和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到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

通过介绍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是客观发展的规律。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确定事件的主客观因素,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在导入环节,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尝试回答,达到引入课题的目的。

2.在讲解环节,要注意语言准确、通俗易懂,尽量减少生僻词的使用。

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的选择在中国近代史的课上,我们了解了许多的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事情,了解了我们国家的历史。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必然的选择,中国人在进行各种不成功的反抗之后,只有起来革命一条路了。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1894年创立兴中会时,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振奋人心的口号。

1905年,他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由于这一年是辛亥年,所以由此引发的这场革命被称作“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结束了统治中国数前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于1912年元旦宣告建立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不可抹煞的伟大功绩。

它的意义首先在于打乱了原有的反动统治秩序,使它再也无法重新稳定下来,从而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它的意义还在于从此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试想,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被推翻,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于是,中国人从这个事实中产生了信心:人民可以推动历史前进,中国的命运并不是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任意摆布的。

进步的闸门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这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孙中山因领导这场革命而成为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

但是辛亥革命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辛亥革命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这是因为,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太软弱。

这就决定了它必然不能提出明确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必然脱离中国社会最广大的劳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必然形不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因此,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农民不能承担的历史使命,资产阶级同样不能承担。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必背知识点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1.基本国情(1)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成因:内因:清政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外因:帝国主义的入侵。

(3)地位: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决定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1)决定因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提和基础)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目的和动力)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三种建国方案)2.比较得出的结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2)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3)意义: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①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历史不仅是过去的纪录,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由人民的选择推动着历史前进。

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历史上的每一个重大时刻,都源于人民的抉择。

1. 人民推动历史进步
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法国大革命,再到现代民主革命浪潮,这些历史性事件背后,都有人民为追求更好的生活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人民通过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选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 人民捍卫民族独立
面对外敌入侵,人民义无反顾地捍卫家园。

二战期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美国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都彰显了人民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坚定意志。

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民族自由的历史。

3. 人民追求自由平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民不断追求自由、平等、公正的理念。

从废除奴隶制到争取人权,从妇女平权运动到民权运动,人民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

这些运动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4. 人民选择未来道路
每个重大历史时期,人民都要作出选择。

二战后,人民通过和平或革命的方式确立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冷战结束后,人民通过自由选举决定了国家的前进方向。

无论是在和平年代还是动荡时期,人民始终是历史进程的主宰者。

历史的发展轨迹始终由人民的选择决定。

只有尊重并认真倾听人民的呼声,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教案

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教案

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教案教案:历史与人民的选择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与人民的关系,认识历史对人民选择的影响。

2.分析历史上一些重大的选择事件,探讨人民与历史的互动关系。

3.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加深对历史与人民选择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历史与人民的关系。

2.历史对人民选择的影响。

3.历史与人民的互动关系。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历史对人民选择的影响。

2.如何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对历史与人民选择进行深入剖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

2.互动讨论。

3.分组研讨。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历史事件,要求学生说出这些事件对人民选择的影响,并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历史与人民的选择。

2.核心环节(1)历史与人民的关系教师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例,分析历史与人民的关系,提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选择的结果就是历史的结果。

(2)历史对人民选择的影响教师提出历史对人民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以密西西比大河为例,分析人类如何通过历史事件的选择得到更好的结果。

(3)历史与人民的互动关系3.拓展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件历史事件,分组研讨该事件对人民选择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

4.总结环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历史与人民的关系、历史对人民选择的影响以及历史与人民的互动关系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六、板书设计:历史人民关系影响互动关系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与人民选择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分组研讨,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但是,还需要注意课堂时间的把控,避免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导致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历史,由此上溯到鸦片战争以来170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一重要论断。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郑重作出的自觉选择。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先进性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任何一种政治力量要赢得历史和人民选择,都必须具备时代先进性,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代表人民希望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历史前进方向,有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破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历史证明,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强盛和人民共同富裕,唯一正确前进方向,就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创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并由此走向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历史前进的这一方向。

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都能够敏锐抓住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及时制定正确纲领、路线和政策,驾驭复杂局面,破解发展难题,担当起了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重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以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为代表的一批政客曾断言,中国共产党执政也解决不了几亿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解决不了自己的经济问题,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

但新中国不仅成功解决了世界 1/5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使绝大多数中国人过上远比温饱更加富足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

在鸦片战争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没有什么可以救亡图强的有效思想武器,封建主义顽固思想一败涂地,改良主义思潮很快败下阵来,不得已,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也宣告破产。

中国人自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才真正有了强大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并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过两次历史性飞跃,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这个由西方人创立的科学理论具有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成为亿万中国人民改变自己命运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并转化为改造中国的壮丽社会实践。

20世纪末,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而社会主义在中国却生机勃发,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教条,不僵化,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开创前人不曾开创的事业。

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服务于最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

人民跟哪个党走,哪个党才有前途;而人民跟谁走,不是看谁说得好听,而是看谁能够真正代表自己的利益,给自己带来福祉。

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当作皇天后土,把人民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也难以避免经历曲折的路,但她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就使得她总是能够倾听人民呼声,顺应人民意愿,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就拿新时期30多年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推进一系列民生工程,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中国人民在一起,紧紧依靠全体中国人民。

一个政党和一个政权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民的选择、人民的支持。

在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中,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存在于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之中,历史的选择通过人民对各种政治力量长期比较得以实现,历史的进步通过人民的自觉活动才能完成,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人民共和国,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为人民充分发挥历史主体作用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不断提高决策的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扩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能够越来越充分地表达民意。

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整套对人民具有感召力、凝聚力的优良作风,具有很强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形成了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等为主要内容的优良作风,铸就了独特的政治品格。

中国共产党始终清醒认识党风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多次中央全会专门对党风建设作出部署,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下大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坚决清除腐败毒瘤,公开揭露党内腐败分子,依法予以严惩,并积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持党的肌体永远健康。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彻底为中国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政党,是一个始终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政党,是一个能够根据人民意愿发扬成绩、改正错误的政党,因而始终能够赢得中国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支持。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了一支无限忠诚于人民的新型革命军队,确保中国人民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这是中国共产党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规律性认识。

在创建之初,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是反动派用屠刀让她认识到,没有军队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革命运动,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

中国共产党把建设一支无限忠于人民的军队,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本大计,作为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了保证这支军队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会像旧军队那样沦为军阀争权夺利、欺压人民的工具,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制度,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在军队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这支军队锻造成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

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支军队始终是执行党的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体现党的政治优势的重要力量。

胡锦涛指出:“总结历史,我们完全可以说,党和人民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剧烈变幻中始终站稳脚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人民解放军这样一支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英雄军队。

”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中国共产党将继续赢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已成往事,实践还在继续,人民的选择永不休止,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选择考验也永远不会休止。

要继续赢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唯一的保证,就是保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胡锦涛说:“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古往今来,有多少曾经先进的政治力量因为丧失了先进性而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循着这样的“历史周期律”走向沦落。

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需要永远面对的重大“考题”,能不能交出令历史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决定着她的生死存亡。

我们有理由坚信,有着90年历史和60多年执政经验的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征程中,完全有能力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从而继续赢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已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和宗旨融入到自己的血脉里,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和人民血肉相连、休戚与共、心心相印,倾听人民呼声,尊重人民意愿,代表人民利益,这就使得她始终能够准确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找准历史的前进方向,站到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潮头,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

长期执政,有脱离人民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对此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一方面不断强化所有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性质和宗旨意识,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支持是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本;另一方面坚决反对一切脱离人民、损害人民利益的不良倾向,毫不留情地清除损害党在人民心目中形象、破坏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腐败现象。

过去,中国共产党靠扎根人民赢得先进性;将来,中国共产党也一定能够在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已经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铸入到自己的灵魂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把战胜每一个挑战作为提升自己的机遇,在开拓进取中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

危险往往来自停滞和僵化,中国共产党吃过这个方面的亏,但她从错误和教训中学得更聪明了,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不断根据实践发展创新党的理论。

只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永葆自己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大力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是在一个人口众多、基础薄弱、资源相对紧张、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东方大国里进行的一项亘古未有的伟大社会实验,已经走过的路很不平坦,将来要走的路也不会笔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作风建设都面临严峻考验。

我们相信,有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高度自觉性,积累了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经验,聚集了大批中国最优秀人才,拥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和清醒头脑的中国共产党,完全可以在破解层出不穷的发展和改革难题的奋斗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完全可以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努力中不断净化自身,永远保持先进性,给出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试想一下,中国在走向未来的征程中,谁能够驾驭如此宏大而复杂的局面,谁能够解决如此众多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谁能够处理这么多棘手的国内国际矛盾,谁能够带领群众战胜一次次重大灾难,谁能够领导国家顶住世界经济危机的巨大冲击,谁能够在全球霸权主义压力下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一句话,谁能够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历史给出的明确答案是: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哪个政治力量可以做得到!中国共产党过去能够救中国,今天和将来也一定能够振兴中国。

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执政100周年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一定会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定会对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