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油技术
聚合物驱油
⑶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丙烯晴的合成:氨氧化法
• CH2═CH-CH3+NH3+ 3/2O2→CH2═CH-CN+ 3H20
•丙烯酰胺的合成: •CH2═CH-CN+H2O→CH2═CH -CONH2 •丙烯酸的合成: •CH2═CH-CH2+O2→CH2═CH -CHO+H2O •2CH2═CH-CHO+ O2→2CH2═CHCOOH
3.聚合物驱油机理
⑴吸附作用:
•聚合物大分子在孔隙介质的表 面由于氢键,静电力的作用和 介质表面结合在一起而丧失流 动能力的现象,称为吸附。
• ⑵捕集作用:
•机械捕集
水力学捕集
• 低渗透油层,其滞留主要以捕 集为主 • 高渗透地层,以吸附为主。
•⑶流体黏弹效应对改善流度比的贡 献。
4.聚合物驱基础研究最新进展:
• ⑸能阻止其他化学剂副反应的发生;
• ⑹注水用表面活性剂应考虑 到它与地层矿 物组分,地层水注入水成分,地层温度以 及油藏的枯竭程度等的相互关系; • ⑺具有抗地层高温,高盐浓度的能力; • 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投入产出比具备 优势。
分类
• 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 木质素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酚聚 氧乙烯聚氧丙烯多硫酸盐等。
特点
1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地 层的渗透率密切相关。 对于油层聚合物的特定要求: 好的增粘性能,热稳定性高, 化学稳定性好,耐剪切,在油 层吸附量不大等。
2
好的聚合物中,主链应为碳链(热 稳定性好),有一定量的负离子基 团(增粘效果好),和一定量的非 离子亲水基团(化学稳定性好)
天然聚合物
1
纤维素
•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和微观驱油机理研 究。 • 适合聚合物驱油田的筛选标准
聚合物驱油技术机理及应用的综述
聚合物驱油技术机理及应用文献综述目录聚合物溶液种类及性质 (2)聚合物驱油机理 (3)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因素 (4)油层条件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因素1 (4)聚合物条件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4 (5)国内油田形成的聚合物驱主要技术 (7)一类油层聚合物驱油技术 (7)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技术 (9)聚合物驱油技术应用效果 (10)大庆油田北一区断西聚合物驱油工业性矿场试验效果 (10)胜坨油田高温高盐油藏有机交联聚合物驱试注试验12 (12)大港油田港西五区一断块聚合物驱油试验效果 (14)参考文献 (15)聚合物溶液种类及性质驱油用的聚合物有下面几种,黄胞胶(天然),聚丙烯酰胺(PAM),梳形抗盐聚合物,疏水缔合聚合物等等1。
黄胞胶是一种由假黄单胞菌属发酵产生的单胞多糖,具有良好的增粘性、假塑性、颗粒稳定性。
由于其凝胶强度较弱,不耐长期冲刷,以及弹性差、残余阻力系数小,现场试验驱油效果不好,还容易发生生物降解作用,因此调剖和三次采油现在不怎么样用,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聚丙烯酰胺是丙烯酰胺(AM)及其衍生物的均聚和共聚物的统称。
产品有三种形式,水溶液胶体、粉状及胶乳,并可以有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等类型(油田一般用粉状阴离子型产品,再者是非离子,阳离子正在发展)。
具有双键和酰胺基官能团,具有烯烃的聚合性能以及酰胺结构的性能。
具有水解、霍夫曼降解、交联等反应属性。
聚合物溶液应用过程中会发生氧化降解、自发水解、铁离子促进降解等化学反应,以及机械剪切降解和生物降解作用。
经试验证明,粘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水解度、浓度、温度、水质矿化度、流速有很多依赖性,基本上相对分子质量越高,水解度越小,浓度越大,温度越低,水质矿化度越小,流速越小,其粘度就越大。
聚合物溶液在孔隙介质中流动特性有絮凝、粘弹等特性。
聚丙烯酰胺的絮凝作用具有电荷中和和吸附絮凝两大因素,能降低聚合物在水中的有效浓度和粘度。
通过稳态剪切流动和稳态剪切流动实验,证明了聚合物具有粘弹性,一定条件下随流速增加而发展,粘弹效应是聚合物溶液提高微观驱油效率重要机理。
油田聚合物驱油原理
油田聚合物驱油原理
油田聚合物驱油是一种常用的增油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注入聚合物溶液,增加油层中的黏度,形成较大的剪切应力和流动阻力,促使原油顺着聚合物流动,从而增加采油效果。
聚合物驱油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聚合物分子与原油分子之间存在吸附作用,这种吸附作用可以提高原油的黏度,增加流动阻力,防止原油的快速流出,从而实现增油效果;其次,聚合物本身的分子结构可以形成一定的弹性和黏性,使其在油层井道中能够形成较大的剪切应力,进一步促进原油的流动;最后,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还可以吸附油层中的金属离子和其他杂质,从而减少沉积和堵塞,保持油层的通畅性和稳定性。
聚合物驱油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如增油效果好、操作简单、节约成本等。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聚合物的稳定性不高、溶液粘度过高等问题,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
- 1 -。
聚合物驱油技术
聚合物驱油技术聚合物驱是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聚合物驱是注入水中加入少量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增加水相粘度和降低水相渗透率来改善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油率。
在宏观上,它主要靠增加驱替液粘度,降低驱替液和被驱替液的流度比,从而扩大波及体积;在微观上,聚合物由于其固有的粘弹性,在流动过程中产生对油膜或油滴的拉伸作用,增加了携带力,提高了微观洗油效率。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全世界有200多个油田或区块进行了聚合物驱的试验。
水驱的采收率一般为40%左右,通过聚合物驱采收率为50%左右,比水驱提高10%。
国内外在研究聚合物驱油理论与技术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我国在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应用了聚合物驱油并取得良好的效益。
目前,我国的大型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东部油田都已进入开发末期,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递减,而新增储量又增加越来越缓慢,并且勘探成本和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控制含水,稳定目前原油产量,最大程度的提高最终采收率,经济合理的予以利用和开发,对整个石油工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三次采油技术是目前为止能够达到这一要求的技术,国家也十分重视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情况,在“七五”、“八五”和“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既重视了室内研究,又安排了现场试验,使得我国的三次采油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的三次采油技术中,化学驱技术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化学驱中又以聚合物驱技术最为成熟有效。
聚合物驱机理就是在注入水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增加驱替相粘度,调整吸水剖面,增大驱替相波及体积,从而提高最终采收率。
我国油田主要分布在陆相沉积盆地,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储油层砂体纵横向分布和物性变化均比海相沉积复杂,油藏非均质性严重,而且原油粘度高,比较适合聚合物驱。
对全国25个主力油田资料的研究表明,平均最终水驱波及系数0.693,驱油效率0.531,预测全国油田水驱采收率仅仅为34.2%,剩余石油储量百亿吨。
浅述聚合物驱采油技术
浅述聚合物驱采油技术摘要:聚合物驱就是使用聚合物作为添加剂,增加水的粘度、改善水油流度比,从而提高波及系数,达到提高原油的采收率的目的。
近几年的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使它已成为胜利油区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之一。
但经研究表明,虽然聚合物驱油能比水驱油较大幅度地提高原油的采收率(6~12%),但即使在聚合物驱之后也只能采出原始地质储量的40~50%。
也就是说,仍有大约一半或以上的原油留在地下未被采出。
关键词:聚合物驱;采油一、引言在聚合物驱之后,还必须研究采取其它方法进一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聚合物驱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实施结束后,仍有50%~60%的原油残留在地层中,地层中的剩余油仍然很丰富。
如果能在目前状态下进一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微观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很大的意义。
在油田实施聚合物驱以后,将面临着聚合物驱后如何提高采收率这一技术难题。
尽管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然而关于聚合物驱油的机理,人们的认识很不一致。
有学者认为,注粘性水与注常规水的最终剩余油饱和度是相同的;也有人认为,聚合物驱不能在波及面积内使剩余油饱和度有很大降低。
实际上,人们对于聚合物溶液在地下驱油过程中的渗流特征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完善,特别是微观物理化学渗流规律,还不十分清楚,所以开展聚合物驱及其剩余油分布微观机理研究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石油工程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油井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和人工补充能量开采后的油藏,原油的采出量平均不到原油的原始地质储量的一半,即有一半左右的石油储量残留在地下。
近年来,随着油井含水的增加,原始开采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差,人们试图寻找新的开采方式,聚合物驱油是当前提高水驱油田采收率的方法,已由先导性实验步入工业化应用阶段。
由于聚合物驱的优良前景,国内外都在做大量的研究,对其机理有一定的认识。
关于聚合物驱油的机理,人们的认为不一致:ALLEN等研究了驱替液流度性对流度控制的影响,认为驱替液的粘弹性对改善流度比有重要作用。
《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实验研究》
《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对可持续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于新型油田开采技术的探索变得越来越迫切。
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驱油技术——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技术。
该技术结合了微生物与聚合物的优势,通过实验室实验,验证了其在油田开发中的有效性。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主要包括油田原油、微生物菌种、聚合物溶液等。
其中,微生物菌种经过筛选和培养,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
2. 实验方法(1)微生物培养: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筛选出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并控制其生长条件,如温度、pH值等。
(2)聚合物制备:将选定的聚合物材料进行化学处理,制备成所需的聚合物溶液。
(3)联合驱油实验:在模拟油田环境下,将微生物与聚合物溶液混合,进行驱油实验。
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驱油效果,分析微生物与聚合物的协同作用。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微生物与聚合物联合作用下,驱油效果明显优于单一驱油方法。
在驱油速度和采收率方面,联合驱油技术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同时,实验还发现微生物在驱油过程中对油田的伤害较小,具有良好的环保性。
2. 结果分析(1)微生物作用分析:微生物在驱油过程中通过分解原油中的成分,产生有益的生物化学物质,改善了原油的流动性。
此外,微生物的吸附和驱替作用也起到了显著的驱油效果。
(2)聚合物作用分析:聚合物溶液具有良好的黏度和流动性,可以降低原油与地下岩石的附着力,从而提高采收率。
此外,聚合物还可以起到降低流体渗透性的作用,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3)协同作用分析:在联合驱油过程中,微生物与聚合物发挥了协同作用。
微生物通过分解原油、改善流动性等作用,为聚合物溶液的扩散和运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聚合物溶液也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条件。
两者共同作用下,使得驱油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四、讨论与展望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聚合物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行 了配套优化 , 形成 了新的思路和成熟的聚合物驱配套技 术 , 文对此进行 了详尽地介 绍, 本 很值 的借鉴 。
【 关键词 】 聚合物驱 ; ; 索 试验 探
聚合 物驱技术涉及 到注入参 数和注入方式 的优 化、油藏数值 模 拟、 聚合物的配制 、 聚合物溶液 的注入 、 生产方式 的改进 、 出液 的处 采 理 以及动态监测等多个环节 . 仅仅实现单项技术 的突破 . 不形成 配套 技 术就无法实现科研成果 向现实生产力 的转 化以及工业化 的推 广应 用。 为此 。 地面工艺和油藏工程等各 方面协 同攻关 , 从 形成 了具有最新 特点的聚合物驱配套技术
1建立完善的配套工艺 .
2聚合物驱分层注入研究 .
1 优化 聚合物配制站和注入站 的布局 . 1 大量的室内实验 和矿场研究表 明. 聚合物驱 的层 内和层 间调剖作 三次采油开发方式具有集中配制和分散注入 的特 点 . 聚合物配制 用是显著 的 . 层内调剖好 于层 间调剖 . 且 这就是单 层注聚效果好 于多 站必须在空间和时 间上对几个 区块提供共享服务 . 由此 . 带来 了聚合 层注聚效果的主要原 因。当一套开发层系油层较 多、 问渗透率差异 层 物配制站 、 注入站的优化布局问题。从数学 规划和系统工程的角度 出 较大时 . 聚合物驱就难 以发挥其调剖 的优势 。 因此 , 要改善多层聚合物 发, 应用网络流规划方法优化布局模型 , 以投资最省为 目的 , 化选 出配 驱 的效果 . 注采层 系进行 简化 . 对 减小层 间差异就显得 十分 重要 。目 制站个数、 规模 和位置 。 前 . 注采 研究大多是 注人工艺 的研究 . 此种方法一方 面 由于剪 分层 但 1 . 2全过程 动态分析 ・ 切严重 . 注入的聚合物 溶液粘度大 幅度下降 . 造成 另一方 面大大地增 聚合物驱阶段性强 , 与水驱相 比开采时间短 , 调整余地小 , 调整难 加 了设备 的投资 。 使经 济效 益下降 。本文 利用室 内实验 、 值模拟结 数 度大 。针对聚合 物驱特有 的动态反映特点 , 把整个注聚 区调整管理分 果 , 对分层注聚采油进行了研究 。 为注聚前调 整、 注聚前和后续注水 2 阶段 , 个 对注入井 和油井开展单 21 内实验 .室 井动态分析 、 组动态分析和 区块 动态趋 势分析 . 井 确定各 个阶段存在 211 验 条 件 .. 实 的主要矛盾 . 逐一提 出解决 问题的方法 , 并落实解 决。 实验模型是用石英砂制作的均质管式 模型 . 采用双管模型 以模拟 1 - 3分层注入法 油层 的多层情况 。模型 尺寸为 2 x Om,渗透率分别为 30 l- . 3e 5 0 x0 、 3 0 0。z 。 根据聚合物 驱吸水剖面显示 . 在笼统注入方式下 。 高渗透层 的相 15 0x1 Im。 对吸入量远高 于中 、 低渗透层 . 随着间渗透率级 差的增大 以及低 并且 聚合物 为法 国 S F 司生产 的 3 3 S 注入量 为 4 0 V m4 N 公 50 . 5P . v L 实验用 水矿化度为 5 2 mg C 2 Mg 含量 为 1 8 / 模拟油 77 / a+  ̄ L. + 0 mgL 渗透油层所 占厚度 比例的增加 . 注聚合物 的开采效果变差 。在高 渗透 层 聚合物深 液低 效注入 . 在低渗 透层聚合物驱 的动用 程度低 . 约了 粘度为 2 ~0 P 制 0 3m a 聚合物 的整体开发效果。应用分层注入技术 . 较好地解决 了层 间吸聚 2 .驱油实验及结果分析 .2 1 差异 较大的问题 . 提高 了较 差层 段的注入强度 . 制较好层段 的注入 控 驱替 实 验 中 .首 先水 驱 油 至含 水率 9 % .然后 注 入 浓 度 为 5 量, 进一步扩大 了波及体积 , 控制注聚后期综合含水 的回升速度 。 改善 1 0 m / 50 g L的聚合 物溶 液段塞 . 转注水 .直至产 出液含水 率 9 %以 再 8 了区块最终开发效果 上。 1“ . 一井一制” 4 注入法 聚合 物溶液 的注入采用合注和分注 。 合注是通过单泵控制双管注 针对注聚井的注入能力和地层 的不 同特点 . 取不 同的单井 注入 入 。 采 注入速度 为 O 6 Lm n: . m / i 分注是单 泵控制单 管 , 4 控制 两个模 型的 浓度 ( 括加 交联剂 ) 包 和段塞 注入量 , 及时进行调 整 , 由于每 1井 的注 注人量 . : 3 注入速度为 0 3 L i .m/n 2 m 入段塞均不相 同. 故把它称 为“ 一井一制 ” 注入法 。“ 一井一制 ” 注入法 实验结果表 明 . 分注效果好 于合 注分注时 . 在双 管注入量相 同情 不仅解决 了部分注人压力迅速上升 的矛盾 . 而且低 压井 高浓度 注入有 况下 , 提高采 收率 幅度最大 。 也就是说 , 分注可以有效地控制不同渗透 效地封堵 了高渗透带 , 减少 了聚全 物窜流 . 高了驱替效率。同时 . 提 对 率层 的注入量 ; 注时, 而合 主要 吸水的是高渗透层 , 低渗 透层几 乎不吸 不能正常混 注的高压井实施间歇注聚 . 保证 了高压井的正常注入 . 取 水 , 虽然高渗透层的分层提高采收率幅度较高 , 但低渗 透层没 有动用 , 得了很好 的效果 因此提高采收率幅度也 就低 15添加 交 联 剂 . 2 数值模拟研究 . 2 交联聚合物驱油是 在聚合物驱油 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 的新 型驱油 221 型 建 立 .. 模 技术 。 它是采用接 近聚合 物驱的聚合物深 液 . 加入少量缓 交联型交联 平面模型选用了四个 反五点井 网, 共有油井 四 口. 九 口. 水井 井距 剂 , 之在地层 内产生缓慢 、 使 轻度交联 , 提高地层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 2 0 纵 向上分两个小层 , 8m; 每小层的砂岩厚 度为 8 有 效厚度 5 上 m, m, 系数 , 改善油藏 的非 均质状况 . 在大量交联 聚合物深液 注入过程 中以 层为低渗透层 , 下层为高渗透层 , 共设计模型七个。 及弱交联和交联后溶液被后续注入液体 推动时 . 会产生像聚合物驱一 模型垂 向渗透率为平 面渗透率 的 1 初 始含油饱和度均为 O 5 %: . : 6 样的驱油效果 . 从而起到调剖和驱油的综 合作用 。随着聚合物驱油技 其他 如高 压物性 、 相对渗透 率曲线 、 岩石及 流体性质等数据都借 用了 术的 日趋成熟和聚合物驱规模的逐年加大 . 聚合物驱油技术 已成为保 孤东油 田的数值 ;网格 为 2 x 5 2 5 2 x 的均匀直角网格 系统 , 、 x Y方 向的 持持续稳产及高含水后期油 田开发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 网格步长均 为 2 m 动态模型 的聚合物特性参数是 孤东八 区聚合物驱 9 1 . 6研究方向 跟踪拟合后得到 的参数 。根据研究 目的的不同 , 建立了多个动态数据 实施多层系同时注入可明显降低单层注人风险 . 防止 管外窜 流造 模型 . 但是所 有模 型的总注入速 度基本都保 持在 01V a注 入聚合 . /. P 成 的低效注入 。 提高药剂利用率 , 同时可实现分层 、 单层 、 选层 、 多层注 物浓度为 20 m / , 聚合物溶液 0 5 V 0 0 g 注入 L .P。 2 入. 对进一 步拓展聚合物驱 发展 空间 , 提高孤东 油 田采收率具有 重要 2 .层 间渗透率差异对驱油效果 的影 响 .2 2 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研究 了合 注合 采过程 中层 间渗透 率的差异对 聚合物 驱效果 对工业化 聚合物驱 的高含 水、 高采 出程度 和高渗透率 区块 , 宜采 的影响。根据胜利 油区开发的实际情况 , 数模过程 中首先水驱至含水 用 6 0 V. g 0P m / L以上高浓度注入段塞 . 当最大注入量 达到 7 0 V m L 率 9 %, 0P ・ d 5 然后注入聚合物段塞 , 最后水驱 至含水率 9 %。 8 时可取得最佳技术经济效果。 此外 , 有针对性地采取分层注入 , 根据注 驱油效果表 明, 提高采收率 的幅度 最大 , 也就是 ( 下转第 3 7 ) 1页
聚合物驱油
人工合成聚合物
1
聚丙烯酰胺(PAM)
2 部分的水解的聚丙 稀铣胺(HPAM)
⒈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PAM与碱→HPAM
→
⑵HPAM在水溶液中的分子形态
•HPAM是聚电解质,会与溶液 中的离子发生强烈反应。并且 是柔性链,易受到水溶剂的离 子强度的影响,对盐度硬度更 敏感
机理:降低表面张力到较低程度 再分类:活性水和胶束溶液
2
②表面活性剂浓度较高(5%-8%),注入段 塞较小(3%-20%孔隙体积)的浓体系法。
机理:与油水形成超低张力。 类型:水外相微乳和中相微乳
②表面活性剂浓度较高(5%-8%)
最适用于三次采油 考虑因素:
①渗透率及其变异系数 ②流体饱和度及其分布 ③油的黏度希望小于40mPa·s以 便实现合适的流度控制 ④只使用于相对均质的砂岩油藏。
•④聚合:
•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可以通过热, 引发剂,射线辐照等引发聚合。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也可以共聚 制得。
•xCH2═CH-CONH2+yCH═CH -COOH→产物
⑷聚丙烯酰胺的形态; 物理形态:干粉,乳液和水溶液
1 水溶液产品的聚合物固含量低, 注入性能好,价格低,适用于 就Leabharlann 生产使用。2谢谢观看
THANKS
谢谢!
乳液的溶解速度快,不需要溶 解设备,保持期较长
3
干粉有效物含量高,运输储存 容易,保持期长。
2.生物聚合物黄胞胶
•定义:由黄单胞菌野茹菌微生 物接种到碳水化合物中,经发 酵而产生的生物聚合物。
⑴黄胞胶的化学结构:
⑵黄胞胶的生产:发酵工艺
3.聚合物驱油机理
•⑵捕集作用:
•机械捕集 水力学捕集 • 低渗透油层,其滞留主要以捕 集为主 • 高渗透地层,以吸附为主。 •⑶流体黏弹效应对改善流度比的贡 献。
聚合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驱油机理
1 聚合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驱油机理聚合物的驱油机理主要是利用水溶性高分子的增粘性,改善驱替液的流度比,在微观上改善驱替效率、并且在宏观上能提高平面和垂向波及效率,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以下是水油流度度比的定义式:Mwo=(1)经典的前沿理论认为,降低油水流度比,能够改变分流量曲线。
聚合物驱的前沿含油饱和度和突破时的的含油饱和度都明显高于水驱,这表明聚合物驱能降低产出液含水率,提高采油速度,具有更好的驱替效果;(2)聚合物驱通过改善水驱流度比,可以改善水驱在非均质平面的粘性指进现象,提高平面波及效率;在垂向非均质地层,聚合物段塞首先进入高渗层,利用高粘度特性“堵”住高渗层,使后续水驱转向进入低渗层,增加了吸水厚度,扩大了垂向波及效率。
以下是聚合物驱和水驱的对比聚合物驱和水驱的波及系数(3)聚合物在通过孔隙介质时发生吸附、机械捕集等作用而滞留,改变了聚合物所在孔隙处的渗透率。
被吸附的聚合物分子链朝向流体的部分具有亲水性,能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而不降低油相相对渗透率,即堵水不堵油;同时聚合物的滞留能增加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表明渗流阻力增加,引起驱动压差增大,有利于驱动原来不曾流动的油层,提高油层波及体积。
(4)由于聚合物溶液粘滞力的作用,使得其很难沿孔隙夹缝和水膜窜进,在孔道中以活塞式推进,克服了水驱过程中产生的“海恩斯跳跃”现象,避免了孔隙对油滴的捕集和滞留。
(5)另外,聚合物溶液具有改善油水界面粘弹性的作用,使得油滴或油膜易于拉伸变形,更容易通过狭窄的喉道,提高驱油效率。
2 驱油用聚合物的性能要求通过对聚合物驱油机理的分析,可以知道驱油用水溶性聚合物的性能指标主要是能增加油水流度比,即具有增粘性。
另外,聚合物溶液由于要在地层条件下能通过多孔介质运移传播,并最终被采出地面。
所以还应具有滤过性、粘弹性、稳定性以及无污染性等性能(1)增粘性。
应该尽量获取在较低浓度下就具有较高表观粘度的水溶性聚合物。
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引言聚合物驱油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l0%左右。
聚合物浓度越高,采收率越大;越早转注高浓聚合物,采收率越大。
因此,尽可能采用最高浓度的聚合物,尽可能早地转注高浓聚合物,不仅采收率可大幅提高,而且经济效果越好。
二、聚合物驱油机理聚合物驱油是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三次采油技术,其特点是向水中加入高分子量的聚合物,从而使其粘度增加,改善驱替相与被驱替相间的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深入进行聚合物驱的研究,对改善油田开发效果,保持原油稳产,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宏观波及系数(Ev)。
聚合物注入地层后,会提高注入水的粘度,降低水相渗透率,使得油层吸水剖面得到调整,平面非均质性得到改善,水洗厚度增加,扩大了水相的波及体积,从而提高宏观波及系数。
2.提高微观驱油效率(Ep)。
只要选择合适的油藏,有正确的注入体系设计,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l0%以上。
国内外专家认为,这是由于聚合物在一定注入速度下具有粘弹效应,从而提高了微观驱油效率。
聚合物驱替机理主要有:(1)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对孔隙盲端中残余油的拖拉携带。
(2)聚合物溶液对连续油膜的携带机理。
(3)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对孔喉处的残余油的携带机理。
(4)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对圈闭残余油的携带机理。
三、聚合物驱油影响因素由于聚合物驱主要是利用聚合物提高注入水的粘度,降低水油流度比,因此,聚合物水溶液的粘度大小,直接影响聚合物驱的效果,是聚合物驱油的主要影响因素。
1.聚合物的结构及浓度的影响。
聚合物分子越大,聚合物相互缠绕的程度越大,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越大。
水解度是影响聚物溶液粘度的重要因素,一般水解的聚烯酰胺要比相应未水解的聚丙烯酰胺的况粘度高,这主要是由于已水解分子上的电荷能使聚合物分子的链最大限度展开,并由此提高了溶液的视粘度。
聚合物的浓度也是影响聚合物溶液粘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聚合物的浓度越大,被溶解在水中的聚合物分子越多,分子相互缠绕的机会明显增多,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增加。
国内外聚合物驱油应用发展与现状
国外聚合物驱油应用发展与现状一、聚合物驱油机理聚合物驱(Polymer Flooding)是三次采油(Tertiary Recovery)技术中的一种化学驱油技术。
聚合物有两种驱油机理,一是地层中注入的高粘度聚合物溶液降低了油水流度比,减小了注入水的指进,提高了波及系数(图1和图2),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1-6]。
二是由于聚合物溶液属于非牛顿流体,因此具有一定的粘弹性,提高了微观驱油效率[7-13],从而提高采收率。
常使用两种类型的聚合物[14],一种是合成聚合物类,如聚丙烯酰胺、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等;另一种是生物作用生产的聚合物,如黄胞胶。
在长达30 年的聚合物驱室研究和现场试验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聚合物是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生物聚合物黄胞胶两种。
由于生物聚合物黄胞胶的价格比较昂贵且易造成井底附近的井筒堵塞,除了在高矿化度和高剪切的油藏使用外,油田现场都使用人工合成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作为聚合物驱的驱剂。
图1 平面上水驱与聚驱示意图图2 纵向上水驱与聚驱示意图二、国外驱油用聚合物现状及发展趋势2.1国外驱油用聚合物的发展由于经济政策和自然资源的原因,国外对聚合物驱油做了细致的理论及实验研究,但未作为三次采油的主要作业手段。
驱油用聚合物的理论自80年代成熟以来,并未有较大突破,而其发展主要受限于成本因素。
理论上,在油气开采用聚合物中,可以选用的聚合物有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的共聚物、生物聚合物(黄胞胶)、纤维素醚化合物、聚乙烯毗咯烷酮等[15]。
但己经大规模用于油田三次采油的聚合物驱油剂仅有HPAM和黄胞胶两类。
人工合成的驱油用聚合物仍主要以水解聚丙烯酰胺为主。
已产业化的HPAM产品包括日本三菱公司的MO系列,第一制药的ORP系列,三井氰胺的Accotrol系列;美国Pfizer的Flopaam系列,DOW的Pusher系列;英国联合胶体的Alcoflood系列;国SNF的AN系列HPAM聚合物。
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
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摘要:近年来国内外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得到长足发展,对聚合物的驱油机理,地质条件及聚合物的驱油方案的研究应用都有详细的介绍,文章重点对聚合物的驱油地质条件及机理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适合我国驱油的聚合物技术方案。
关键词:聚合物;驱油;条件;方案1聚合物驱油基本原理关于聚合物的驱油机理,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
但普遍认为,与其他化学驱相比,聚合物驱的机理较简单,即聚合物通过增加注入水的粘度和降低油层的水相渗透率而改善水油流度比,调整注入剖面,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
1.1聚合物的作用注入油层的聚合物将会产生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增加水相粘度,二是因聚合物的滞留引起油层渗透率下降。
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引起聚合物的水溶液在油层中的流度明显降低。
因此,聚合物注入油层后,将产生两项基本作用机理:一是控制水淹层段中水相流度,改善水油流度比,提高水淹层段的实际驱油效率;二是降低高渗透率的水淹层段中流体总流度,缩小高低层段间水线推进速度差,调整吸水剖面,提高实际波及系数。
聚合物驱较好地解决了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其基本机理是提高驱油效率和扩大波及体积。
主要表现为两个作用。
其一,绕流作用。
由于聚合物进入高渗透层后增加了水相的渗流阻力,产生了由高渗透层指向低渗透层的压差,使得注入液发生绕流,进入到中、低渗透层中,扩大注入水驱波及体积。
其二,调剖作用。
由于聚合物改善了水油流度比,控制了注入液在高渗透层中的渗流,使得注入液在高、低渗透层中以较均匀的速度向前推进,改善非均质层中的吸水剖面,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作用。
1.2提高水驱油效率聚合物驱提高了岩石内部的驱动压差,使注入液可以克服小孔道产生的毛细管阻力,进入细小孔道中驱油。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吸附作用。
由于聚合物大量吸附在孔壁上,降低了水相流动能力,而对油相并无多大影响,在相同含油饱和度下,油相的相对渗透率比水驱时有所提高。
其二,粘滞作用。
驱油用聚合物技术要求
驱油用聚合物技术要求
1. 驱油用聚合物的分子量得合适吧!就像挑选手套,得大小正好合适才能更好干活呀!比如分子量太小了,可能效果就不好咯!
2. 溶解性得强啊,不然怎么能快速发挥作用呢!这就像糖在水里,溶解得快才能甜得快呀!要是溶解慢,那不耽误事儿嘛!
3. 稳定性可太重要啦!你想想,要是不稳定,一会儿就失效了,那不是白折腾嘛!就如同盖房子,根基不稳怎么行呢!
4. 耐温性必须得够呀!不然温度一高就不行了,那怎么应对各种环境呢!好比特种兵,啥恶劣情况都得能扛住啊!
5. 黏弹性也不能差呀!这就好像面条要有韧性一样,这样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嘛!没有好的黏弹性怎么能行呢!
6. 抗剪切性也得注意哦!不能轻易就被破坏了呀,就像坚固的城墙,不会轻易被攻破一样的道理呀!
7. 注入性也要考虑呀,总不能很难注入吧!这就好比进门,门太窄了,进去不就费劲了嘛!
8. 与地层的配伍性得多好呀!要像好朋友一样和谐相处,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呀!不然互相排斥可不行哦!
9. 成本也不能太高呀!不然怎么用得起呢!就像买东西,太贵了我们也会犹豫呀!
我的观点结论:驱油用聚合物的这些技术要求都很关键呀,每一项都得好好把关,这样才能让驱油效果达到最佳呀!。
石油开发中的聚合物驱油技术
石油开发中的聚合物驱油技术石油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在能源供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石油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剩余石油的回收率较低、开发成本较高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聚合物驱油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石油开发中的聚合物驱油技术。
一、聚合物驱油技术简介聚合物驱油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分子聚合物改善石油采收率的方法。
它通过向油层注入适量的聚合物溶液,改变油层中原有的渗透能力分布,提高油的驱替效果,从而增加采收率。
聚合物驱油技术具有驱油效果好、适应性广、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石油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聚合物的类型和选择聚合物驱油技术中使用的聚合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选择合适的聚合物种类是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关键。
根据油藏条件、岩石性质和水质等因素,确定适宜的聚合物种类,并通过实验测试确定最佳用量和浓度。
三、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工艺流程聚合物驱油技术主要包括注聚、驱油和调剖三个阶段。
注聚阶段:首先需要准备一定浓度的聚合物溶液,然后将其注入到油层中。
在注入过程中,要控制注入速度和注入量,以确保聚合物溶液充分分布于整个油层。
驱油阶段:聚合物溶液通过与油层中的原油混合,降低原油的黏度,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调节驱油剂浓度和注入压力来实现。
调剖阶段:当原油的驱替效果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对聚合物驱油过程进行调剖,以防止聚合物溶液在油层中形成偏流通道。
调剖主要通过注入调剖剂,改变地层渗透能力,增加原油的驱替效应。
四、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案例聚合物驱油技术在石油开发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成功案例的介绍:1. 美国XX油田:该油田使用聚合物驱油技术,实现了原本难以开发的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采。
通过注入合适浓度的聚合物溶液,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
2. 中国XX油田:该油田应用聚合物驱油技术,成功实现了百万吨级的高效开采。
通过调整聚合物种类和用量,显著提高了原油的产量和采收率。
聚合物驱油技术
2 大港油田聚驱矿场试验 2.1 大港油田港西五区一断块 (1)油藏基本特征 区块含油面积3.5km2,原油地质储量为573×l04t, 水驱可采储量235×l04t。该区岩性为砂岩,地层水 的矿化度6500mg/L,油藏温度为52℃,油层的渗透 率变异系数为0.78。 (2)工艺参数 聚合物驱油剂分子量在1500~2000万范围之内,聚 合物段塞(前缘、主体、后尾)前缘部分应用高分子 量聚合物EORPAM-4,主体和后尾部分应用质优价廉 的聚合物SW-130。聚合物驱控制面积0.46km2,控制 地质储量106×l04t。
94.1
93.3
95.2
高峰含水(%) 注入体积(PV) 累增油 (×104t) 提高采收率(%) 累注干粉 (吨)
71.9 0.43 15.2 9.89 1069
83.9 42.29 12.64 5.09 1602
88.5 39.05 2.99 1.54 1722 86.36 52.04 5.73 3.77
1.4胜利孤东油田七区 (1)油藏基本特征 油层单一,非均质性严重,油层属河流相正韵律沉 积,渗透率变异系数0.525。油层平均孔隙度34%, 有效渗透率1361×10-3μ m2。地层温度68℃,地下 原油粘度为41.25mPa.s。 (2)工艺参数 注入聚合物干粉5779t,溶液344×104m3,占 0.314PV,平均注入速度0.12PV/a,平均有效注入浓 度1512mg/L。 (3)处理效果 综合含水由95.3%,最低下降到89.7%,下降了5.6%; 日产油由249t升到575t,日增产原油326t。提高采 收率5.75%。
活剂吞吐、碱驱油、二元驱(表活剂—聚合物)、三元
驱(表活剂—碱—聚合物)、三元泡沫驱(表活剂— 碱—聚合物—天然气)。 聚驱提高采收率:一类油层10%以上;二类油层8%; 三元驱提高采收率:一类油层20%左右。
聚合物驱油技术应用研究
聚合物驱油技术应用研究摘要:在油田开采过程,开采到高含水区时,无论是开采技术指标,还是开采经济指标都会发生变化。
利用聚合物驱油能够将原油采收率有效提升,因为聚合物本身具有流变特点,兼具粘弹性,流动过程可以增加对油膜的携带能力。
下文简要介绍常见的聚合物,分析聚合物驱油应用原理,并对其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聚合物;驱油技术;应用引言:石油属于国家发展重要能源之一,在开采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油井内部含水率不断增加,导致产油能力下降,随着基建投资也不断提升。
因此,怎样使用经济的手段对于开采区剩余石油进行开采需要相关人员着重思考。
聚合物驱油属于高采收率技术之一,使用过程将驱替液黏度增加,控制被驱液流速,进而提高洗油效率。
对比而言,水驱油采收率通常能够达到40%,聚合物驱油采收率能够达到50%。
因此,研究该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油田开采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一、常用的聚合物类型可使用天然黄胞胶材料作为聚合物驱油,此类物质虽然粘性强,颗粒稳定,因为凝胶强度相对较弱,因此可能对于长期冲刷的耐力较弱,在调剖、采油等环节应用需要进行改善。
还可使用聚丙烯酰胺这类物质作为聚合物,分为胶体、胶乳、粉状物质,还可以利用其离子形式,通常油田利用粉状阴离子。
酯类化合物组成结构包含酰胺基官能团,兼具烯烃、酰胺等功能结构,利用过程可能出现降解类型化学反应,还可能出现生物降解和机械剪切等反应。
若分子量高,那么物质浓度大、水解度低、矿化度低、黏度大。
除此之外,还有梳形抗盐类聚合物和疏水缔合聚合物也较为常用。
二、聚合物的驱油原理介绍聚合物驱油主要是向油井当中注入高黏度流体,进而对于油藏内水油等物质流速比进行调节。
从微观角度分析,利用该技术可以将水流流速之比加以改善,对于其体积扩大也有影响。
若水油流速比超过1,则表示水流能力比原油强,水流出现“指进”现象,使得波及系数会下降,难以将原油驱替出来。
此时,可将聚合物添加至水中,降低其渗透力,并将其黏性提升,控制水的流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驱油技术聚合物驱是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聚合物驱是注入水中加入少量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增加水相粘度和降低水相渗透率来改善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油率。
在宏观上,它主要靠增加驱替液粘度,降低驱替液和被驱替液的流度比,从而扩大波及体积;在微观上,聚合物由于其固有的粘弹性,在流动过程中产生对油膜或油滴的拉伸作用,增加了携带力,提高了微观洗油效率。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全世界有200多个油田或区块进行了聚合物驱的试验。
水驱的采收率一般为40%左右,通过聚合物驱采收率为50%左右,比水驱提高10%。
国内外在研究聚合物驱油理论与技术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我国在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应用了聚合物驱油并取得良好的效益。
目前,我国的大型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东部油田都已进入开发末期,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递减,而新增储量又增加越来越缓慢,并且勘探成本和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控制含水,稳定目前原油产量,最大程度的提高最终采收率,经济合理的予以利用和开发,对整个石油工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三次采油技术是目前为止能够达到这一要求的技术,国家也十分重视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情况,在“七五”、“八五”和“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既重视了室内研究,又安排了现场试验,使得我国的三次采油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的三次采油技术中,化学驱技术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化学驱中又以聚合物驱技术最为成熟有效。
聚合物驱机理就是在注入水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增加驱替相粘度,调整吸水剖面,增大驱替相波及体积,从而提高最终采收率。
我国油田主要分布在陆相沉积盆地,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储油层砂体纵横向分布和物性变化均比海相沉积复杂,油藏非均质性严重,而且原油粘度高,比较适合聚合物驱。
对全国25个主力油田资料的研究表明,平均最终水驱波及系数0.693,驱油效率0.531,预测全国油田水驱采收率仅仅为34.2%,剩余石油储量百亿吨。
目前这些已经投入开发的老油田,大部分已经进入高出程度、高含水期,开展新的采油技术十分必要。
国内自1972年在大庆油田开展了小井距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以来,我国的大庆、胜利、大港、南阳、吉林、辽河和新疆等油田开展了矿场先导试验及扩大工业试验。
经过“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的共同努力,这一技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其驱油效果和驱替动态可以较准确的应用数值模拟进行预测,聚合物已经形成系列产品,矿场试验已经取得明显效果,并形成配套技术。
从1996年起,聚合物驱油技术陆续步入工业化生产,到1998年底大庆油田已投入聚合物驱区块共10个,动用面积104.01km2,地质储量19847.7×104t,总井数1753口,其中注入井808口,生产井945口。
1998年聚合物驱注入干粉总量达46782t,产油量已达816×104t,占大庆油田当年产油量的15%,开创了中国聚合物驱三次采油的崭新局面,成为21世纪大庆油田乃至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柱。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聚合物驱技术规模最大,大面积增产效果最好的国家,聚合物驱技术成为我国石油持续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1、聚合物驱的原理聚合物驱技术由于其机理比较清楚、技术相对简单,世界各国开展研究比较早,美国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展了室内研究,1964年进行了矿场试验。
1970年以来,前苏联、加拿大、英国、法国、罗马尼亚和德国等国家都迅速开展了聚合物驱矿场试验。
聚合物驱机理就是在注入水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增加驱替相粘度,调整吸水剖面,增大驱替相波及体积,从而提高最终采收率。
1.1 流度控制作用聚合物溶液的流度控制作用是聚合物驱油的重要机理之一,对于均质油层,在通常水驱油条件下,由于注入水的粘度往往低于原油粘度,驱油过程中油水流度比不合理,导致采出液中含水率上升很快,过早地达到采油经济所允许的极限含水率的结果,使得实际获得的驱油效率远远小于极限驱油效率。
向油层注入聚合物的结果,可使驱油过程中的油水流度比大大改善,从而延缓了采出液中的含水上升速度,使实际驱油效率更接近极限驱油效率,甚至达到极限驱油效率。
1.2 调剖作用调整吸水剖面,扩大波及体积,是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另一项重要机理。
因为在聚合物的调剖作用下,油层水淹体积的扩大,将在油层的未见水层段中采出无水原油。
这就是说,油层水淹孔隙体积扩大多少,采出油的体积也就增加多少。
聚合物的调剖作用只有在油层剖面上存在渗透率的非均质状态时才能发生。
对于这类油层,在通常水驱条件下往往发生注入水沿不同渗透率层段推进不均匀现象。
高渗透率层段注入水推进快,低渗透率层段注入水推进慢。
加上注入水的粘度往往低于原油粘度,水驱油过程中高流度流体取代低流度流体的结果,导致注入水推进不均匀的程度加剧,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高渗透率层段早已被注入水所突破,而低渗透率层段注入水推进距离仍然很小的情况,致使低渗透率层段原油不能得到有效的开采。
1.3其他驱油机理聚合物溶液存在着粘弹性,在水驱过程中,表现了三种粘度,即本体粘度、界面粘度、拉伸粘度。
在这三种粘度的共同作用下,聚合物驱不仅可以提高波及系数,而且还可以提高水波及域内的驱油效率。
其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有:本体粘度使聚合物在油层中存在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驱替水驱未波及剩余油和簇状残余油;界面粘度使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粘滞力增加,是驱替膜状、孤岛状残余油)拉伸粘度使聚合物溶液存在粘弹性,是驱替盲状残余油的主要原因。
2、聚合物驱油剂的一般性质聚合物的一般性质包含有9项指标:干重(固含量)、相对分子质量、水解度、浓度、溶液黏度、筛网因子(系数)、过滤因子、溶解性、聚合物不溶物含量、流变性。
固含量是指从聚合物中除去水分等挥发物以后,固体物质的百分含量。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表征聚合物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重要参数。
合成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用动力学链长和平均聚合度两个物理量来表示。
无链转移时,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用动力学链长表示;有链转移时,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用平均聚合度表示。
水解度是聚合物质检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解度不合格,聚合物抗盐能力差,与高矿化度的地层水混合时黏度会迅速降低,将严重影响聚合物的驱油效果。
检测聚合物水解度的实质是测定聚合物分子中的羧酸基所占的百筛网因子的定义是溶液渡过隔板的时问与溶剂渡过隔板的时间之比。
筛网因子(系数)用筛网黏度计测量聚合物黏弹性的量度方法求得。
在相同条件下,筛网因子小,说明聚合物溶解性较好,水不溶物少。
筛网因子综合反映了聚合物溶液受到剪切和拉伸时的流变性。
过滤因子是指聚合物溶液中少量不溶物对岩石堵塞程度影响的大小。
过滤因子(FF)是一种简单的评定聚合物溶液通过孔隙介质能力的参数,它可以通过一定流量的聚合物溶液流经过滤装置的时间比来计算。
FF越小,溶液通过孔隙介质的能力越大,即注入性越好。
溶解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聚合物在现场应用时是否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全溶解。
聚合物在水中溶解经历润湿、溶胀、溶解3个阶段。
润湿和溶胀阶段主要是水分子进入聚合物分子线团的结构内部,使聚合物线团胀大,这时可见到絮状的分子线团。
当胀大的聚合物分子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时,水聚合物完全互溶,黏度达到稳定,这时溶液是均质透明的。
可将一定质量的聚合物样品洒在适量的水中,定时观察其溶解过程,以判断聚合物溶解的快慢。
聚合物不溶物是指产品中不溶于水的机械杂质。
若不溶物含量过高,易造成堵塞。
筛选标准是不溶物含量小于0.2% 。
可用微孔滤膜在一定压差下过滤聚合物溶液,然后将滤膜烘干称重,测定过滤前后滤膜的质量差来测定不溶物的含量。
若不溶物含量高于筛选标准,则聚合物溶液需过滤才能注入油层。
聚合物的流变性是指其在外力作用下的流动和变形性。
聚合物流变性是聚合物驱油设计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聚合物驱油剂一般性质的研究,以求设计出更加有效的驱油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剪切稳定性、对盐类及不同矿化度的适应性。
3、聚合物驱油技术中需进一步攻关的内容3.1 聚合物驱效果有待通过调剖等方法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尽管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复杂性使我们对其驱油机理尚未真正搞清。
具体表现在现场聚合物驱油过程中提前见效的问题;产出液中聚合物浓度逐渐升高直至突破的问题等等。
通常情况下,聚合物驱油中有如下几种见效方式:(1)注入井注聚合物一段时间后,生产井先见到产油量上升,后见到聚合物;(2)注入井注聚合物一段时间后,生产井先见到聚合物后见到产油量上升;(3)注入井注聚合物一段时间后,生产井不见效但见到聚合物;(4)注入井一开始注聚合物,生产井就见到聚合物。
上述4种见效见聚方式中,后3种都对聚合物驱技术经济效果极为不利,因此需要利用各种方式改善聚合物驱油地层的注采剖面。
目前,聚合物驱油中的注采剖面调整方法主要是凝胶调剖方式,通常凝胶分为如下3种类型:本体凝胶,弱凝胶和胶态分散凝胶。
3.2 聚合物综合性能需进一步改进目前驱油用的聚丙烯酰胺主要是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它是一种带有极性基团的水溶性高分子,是由丙烯酰胺单体合成的直链型聚合物,其中的部分丙烯酰胺单体已经水解。
为了能在差的油层条件下应用聚合物驱技术,必须对聚合物进行改性。
寻求改性的聚合物性质包括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剪切稳定性、对盐类及不同矿化度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1] 刘平德, 张松等. 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5):580-584.[2] 王小光. 聚驱机理及开发现状与趋势[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1): 145-146.[3] 王启民, 廖广志, 牛金刚. 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实践与认识[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9, 18(4): 1-5.[4] 宋考平, 杨二龙等. 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机理及驱油效果分析[J]. 石油学报, 2004, 25(3): 71-74.[5] 赵福麟, 石油化学[M], 东营: 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0: 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