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山水意境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宋元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山水画艺术的成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和成就。
宋元山水画在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上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艺术成就1.笔墨精湛。
宋元时期的山水画注重写意与意境的把握,具有细腻、规矩、工整、平润、绵和、洒脱等笔墨特点,带有自然流畅的气息,以及极富表现力的主题内容。
2.画面灵动。
宋元山水画注重画面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画面灵动自然,富有生命感和韵律感,有时简单明了,有时则繁富细腻,这种自然流畅的特点也是其一大艺术上的成就。
3.主题丰富。
宋元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曾经涵盖了中国的山水、湖泊、江河、关隘、大峡谷、峰岭、典型的风俗、史诗、神话等各种特征,极富野趣,是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二、审美特征1.追求自然真实。
宋元山水画十分追求自然真实,艺术家们在写生和创作中,常常选择真正的自然景观为蓝本,以求达到最大的真实感和艺术表现力。
其作品和中国传统风俗的卓越、神韵和稳定的审美特征,是中国艺术史上一大特色。
2.强调艺术感受。
宋元山水画着重强调艺术感受一种浪漫、抒情、格调的审美感受,旨在达到审美艺术的境界,让人在观赏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和谐。
3.注重个性表现。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家们注重个性表现,他们在不同的主题和题材上,都以独到的观察、认识和创作技巧,表现出了自己独具个性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综上所述,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都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文化特征,无论是在笔墨上仍是在创作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绝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浅析宋元山水画意境
艺术论坛Arts circle 美术界ARTS CIRCLE 2010/5浅析宋元山水画意境TEXT /段少明中国山水画和人物、花鸟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并行同时发展的,隋唐以前主要以人物画发展较为突出和和完备,而山水画相比较落后、笨拙。
《历代名画记》有:“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
相当符合事实,虽然早在六朝时期有一些谈论山水的画论,但究竟如何,很难知晓。
所以隋唐以前的山水画创作还谈不上作为独立审美意义的山水画。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遗迹,从这开始,山水画经历了唐代二李、吴道子、王维等在山水画方面逐渐出现了金碧、勾线染色、水墨等形式,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技法体系,真正的山水画开始了。
然而,延续千年的中国山水画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明清不论,就宋元山水画便经历了北宋、南宋、元这三个时期,呈现出彼此不同的三种面貌和意境,即“无我之境”、“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有我之境”。
现就此分别展开阐述。
一、无我之境北宋山水画家以李成、关仝、范宽三家为代表,三家各有特征:“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关氏之风也;峰峦浑厚,势状雄强……范氏之作也。
”今人曾概括说:“关仝的峭拔,李成的旷远和范宽的雄杰,代表了宋朝山水画的三种风格。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不同风格主要来自对自己熟悉的自然地区环境的真实描写,以至于他们的追随者似也多以地区为特点,“齐鲁之士唯摹营丘,关陕之士唯摹范宽”。
据说,关、范、李三家都学五代画家荆浩,荆浩作为北宋山水画的领路人正是以刻苦地熟念所描绘的自然景色为重要性的,荆浩《笔法记》说“太行山……因尺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传说是荆浩继六朝谢赫关于人物画的“六法”之后,提出山水画的“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其核心是强调要在“形似”的基础上表达出自然对象的生命。
浅析宋元山水画意境
■ T X 段少明 E T/
思想 或 情 感 。却 仍然 表 现 出整 体 的变 异 , 蒙古族 进据 中原 和 江南 , 大量汉 族地 中 国山水 画 和人 物 、 鸟 画在 其发 展 过 体 的诗 意 , 花 知识 分子也 蒙受 极大 的屈 辱和 压迫 , 中 其 程中 , 是并行 同 时发展 的 , 并不 隋唐 以前 主要 自然 与人 生牧歌 式 的亲切 关系 , 真是 “ 好像 可 主 、 部 分人 或被 迫或 自愿 放弃 “ 学优 则仕 ” 的传 以人 物 画发 展较 为突 出 和和 完备 , 山水 画 游 可 居” 而 在其 中似 的。 在前 述北 宋 三 大 家 中 , 当时 以李 成最 享 统道 路 。 把 时 间 、 力 和情 感 思想 寄 托在 文 精 相比较落后 、 笨拙。历代名画记》 :其画山 《 有 “ 山 水 , 群峰 之势 , 则 若细饰 犀栉 , 水不 容泛 , 或 或 盛 名 , 成真 迹早 已失 传 , 但李 因此实 际能作 为 学 艺 术 上 , 水 画也 成 为 这 种 寄托 领 域 之 院体 画 随着 赵宋 王 朝 的灭 亡 而衰 落 、 消 人大 于 山 , 皆附 以树 石 , 带其 地 , 植 之 北 宋 画这第 一种 意境 主要 代表 的应 是董 源和 率 映 列 山水 画在社 会条 件 的变异 下 , 到元 代的 落 状, 则若 伸 臂布 指 ” 。相 当符 合 事实 , 然 早 范宽 两大 家 。它们是 两种 不 同的风 格 。这种 失 , 虽 “ 也非 青 绿 水墨 之 在野 士 大夫知 识分 子 ……亦 即文人 手 中 ,文 在六 朝 时期 有 一些 谈 论 山水 的 画论 , 究 竟 不 同并 不 是南 北 两家 之 分 , 但 正式 确立 。 如何 , 难 知 晓 。所 以 隋唐 以前 的 山水 画创 异 , 很 而是 由于 客观地 整体 性地 描绘 , 表现 了地 人画 ” 所谓 “ 文人 画 ” 首先 是文 学趣 味的异 常突 作还谈 不上作 为独 立审美 意义 的山水 画 。 域性 自然 景色 的差别 。今 天我 们游 江南 去关 写 隋代展 子虔 的《 春 图》 我 国现存最 早 陕 , 看到 的 自然美 的感 受 , 仍然 是如 此 的 出。上 述 第 二种 意境 可 说 是形 似 与神 似 , 游 是 所 也 正 矛 的 山水 画遗 迹 , 这 开始 , 从 山水 画经 历 了唐 代 各不 相 同 , 如董 源 和 范宽 的画一 样 。但 它 实 与诗 意 的 融合 统 一 , 盾双 方处 在 和谐 状 但形 与神 , ( ) 对象 境 与主 观 ( ) 意 这对 二李 、 吴道 子 、 维等 在 山水画 方面 逐渐 出现 们尽 管 有 着风 格 上 的差 异 , 仍然 同属 于上 态之 中, 王 又 矛 盾 的继 续 发展 , 在元 代 这种 社会 氛 围 和文 了金 碧 、 线染 色 、 墨 等形 式 , 步形 成 了 述 “ 我之境 ” 勾 水 初 无 的美 的范 畴 。 二、 细节忠 实和诗 意追 求 人 心理 的 条 件下 , 使 后 者绝 对 压倒 前 者而 便 套完 整 技 法 体 系 , 正 的 山水 画开 始 了 。 真 随着 时代 的发展 北宋 中后 期过 渡 到南宋 直 接 表 露 。形 似 与 写 实 被 放 在很 次要 的地 然而 , 续 千 年 的 中国 山水 画 又不 是一 成 不 延 无 逐 有 推 这种 迁 位 , 极力 强调 主观 的意兴 心 绪。倪 云林说 “ 仆 变的 , 明清 不 论 , 就宋 元 山水 画便 经 历 了北 “ 我 之境 ” 渐 向 “ 我之 境 ” 移 , 不 不 聊 宋、 南宋 、 元这 三 个时 期 , 现 出彼 此 不 同的 移 过程 , 与 画坛 统 治 地位 的院体 画 派 的作 之 所谓 画 者 , 过逸 笔 划 划 , 求 形似 , 以 呈 应 , 是 以愉 悦帝 王为 目的 , 至皇帝 自娱 而” 这 种美 学 指 导思 想 , 宋 画主 流所 甚 三种 面 貌和 意境 , “ 即 无我 之 境 ” “ 节 忠实 风有 重要 关系 , 、细 和诗 意追求 ” “ 、有我 之境 ” 。现 就此 分别 展开 也 亲 自参 加创 作 的北 宋 宫廷 画院 , 享有 极 没有 的 。 在 与 文学趣 味相 平等 构成 元画 特点 的是对 度 闲暇 和 优越 条 件 之下 , 追 求 细节 的逼 真 把 阐述 。 这 写 实 发 展 到 了顶 峰 , 谓 “ 雀 升 高必 先 举 笔 墨 的突 出 强调 , 是 中国绘 画 艺术 又 创造 所 孔 无我之境 元 北 宋 山水画 家 以李 成 、 关仝 、 宽三 家为 左 ” 范 以及论 月 季 四时 朝 暮 、 花蕊 不 同 等故 事 , 性 的 发展 , 画也 因此 才 获得 了它所 独 有 的 代 表 , 家 各 有 特 征 :夫 气 象 萧 疏 、 林 清 说 明在 皇 帝本 人 倡 导下 , 种 细 节真 实 的追 审美 成 就 。就是说 绘 画的美 不仅 在于描 绘 自 三 “ 烟 这 而且 更在 于线 条色 彩亦 即所谓 笔墨 本身 , 旷 ……营丘 之制 也 ; 体 坚凝 , 石 杂木 丰茂 … … 求 成 了宫 廷 画 院的 重要 审美 标 准 , 自然也 然 , 这 笔 墨 可 以具 有不 依 存 于表 象 的相 对独 立 美 , 关 氏之风也 ; 峦浑 厚 , 状雄 强 ……范 氏之 影 响到 山水 画 。 峰 势 虽然 以诗 情 和 画并 非 由此 开 始 , 但作 为 它 在 这种 形 式美 、 结构 美 中能 传 达 出人 的种 作也 。今 人 曾概 括说 :关 仝 的峭 拔 , ” “ 李成 的 种高 级 审美 理 想 和艺 术趣 味的 自觉提 倡 , 种 主观精 神境界 , 气韵 , 味。 兴 旷远 和 范 宽 的雄 杰 , 表 了宋 朝 山水 画 的三 代 与 此相 辅 而 行 , 元 画开 始 在 画上 题字 从 却 种风 格 。 值得 注 意 的是 , 三 种不 同风格 主 并 日益 成 为 占据 统 治地 位 的美 学 标 准 , 要 ” 这 要来 自对 自己熟 悉 的 自然 地 区环境 的真 实描 从这 时算 起 。出现 了 画院用诗 句作 题 目进行 作 诗 , 以诗 文 来 直 接 配合 画 面 , 互 补 充和 相 如 蝴 “ 写, 以至 于他 们 的追 随者 似 也 多 以地 区 为特 作 画 , “ 蝶 梦 中家 万里 ” 踏 花 归 去 马蹄 结合 。这是 唐宋 和外 国很少 有 的。形成 了整 使 点 , 齐 鲁 之 士 唯 摹 营 丘 , 陕 之 士 唯 摹 范 香 ” 等 , 之 是要 求 画面 表 达诗 意 , “ 关 等 总 中国诗 个 画 面 的构 成部 分 , 书 画 以 同样 的线 条美 并通 过 字 义来 加 重画 面 的 宽” 。据 说 , 、 、 三 家 都 学 五代 画家 荆 素 以含 蓄 为 特 征 , 谓 “ 不 尽 之 意 见 于 言 来 彼 此配 合 呼应 , 关 范 李 所 含 这种 书法 、 文字 和朱 从 浩 , 浩作 为 北宋 山水 画 的领 路人 正 是 以刻 外 ” 而 山水 画 如何 能 即含 蓄又 准确 即恰 到 文 学 趣 昧 和 诗 情 画 意 , 荆 成 苦地 熟 念 所描 绘 的 自然 景 色为 重 要性 的 , 荆 好 处地 达 到 这一 点 , 成 了 中心 议题 。为 画 红 印 章来 配 合 补充 画 面 , 为 中国艺 术 的独 便 浩《 笔法记 》 “ 说 太行 山 …… 因尺其异 , 而赏 师 们所 不 断追 求 、 摩 。 画 面的 诗意 追 求 开 特 传统 。 遍 揣 与 此 同时 , 墨 画也从 此压倒 青绿 山水 , 水 之 , 日携 笔 复就 之 , 数 万本 , 如其 真 ” 始 成了 中 国山水 画的 自觉 的重要 要求 。这种 明 凡 方 。 到南 宋 院体 居 于 画坛 统 治 地 位 是 因为 通 过 线 的 飞沉 涩 传说 是荆 浩继六 朝谢 赫关 于人 物 画的“ 六法 ” 审 美趣 味 在北 宋 后 期而 已形成 , 墨 点 皴 创 之 后 , 出山 水 画 的 “ 要 ” 气 、 、 、 、 达 到最 高 水 平 , 出 了与 北宋 前 期 山水 画很 放 , 的枯 湿浓 淡 , 的稠 稀 纵 横 , 的披麻 提 六 ( 韵 思 景 斧劈 , 是 以描 绘 对象 , 出气 氛表 达 心意 , 就 托 笔 、 ) 核心 是强 调要 在“ 似 ” 墨 其 形 的基础 上表 不 相同 的另一种 类型 的艺术 意境 。 观念 。从 而不 需 要也 不 必要 如何 达 出 自然 对象 的生命 。提出 了“ ” “ 的 似 与 真” 如 果看 一 下 马远 、 夏圭 以及 南宋 时 许许 传 达 兴 味 、 深 寒 秋 这 真实 于 自然 景物 色彩 的 和线 形 的勾勒 了 。既 关 系问题 , “ 韵生 动” 一产 生于 六朝 , 多 多作 品 : 堂琴 趣 , 江独 钓 , 江 瞑泊 , 这样 气 这 而在 特 点 极 为 明显 。它 们 大 都 是 在 颇 为 精 细 然重 点 已不 在 于 客观 对象 的忠 实再 现 , 本是 人物 画 的审美 标准 便推 广和转 移 到 山水 画 画领 域来 了 , 它获得 了新 的 内容 和含义 , 于 的 , 有 选择 的有 限场 景 、 象 、 材 和布 局 于精 炼 的笔 墨 意趣 , 面也 就不 必 去追 求 自 终 极 对 题 而 成 为整个 中国画 的美学 特征 。 中 , 达 出抒 情 非 常浓 厚 的某 一 特定 的诗 情 然景 物 的 多样 或精 巧 , 只 是 在如 何通 过或 传 细 所 以一 方 面是 强 调 “ 韵 ” 另一 方 面又 画意来 , 节真 实 和诗 意 追求 正 是 它们 的 美 借助某 些 自然景 物形 象 以笔墨趣 味来 传达 出 气 , 与北 丰满 因此 , 画 使 人 元 要求 对 自然景 物作 大量 细致 的观 察 以及 对
美的历程宋元山水意境读后感
美的历程宋元山水意境读后感咱先说说宋画的山水意境。
宋人的山水画就像是一个个精致的小世界,画家们仿佛都是微观世界的造物主。
他们的画里有层峦叠嶂,那山画得可细致了,每一道褶皱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刻出来的。
而且这山水之间的布局,就跟下棋似的,非常有讲究。
远的山、近的水、山间的小屋、水上的扁舟,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让人看了就觉得心里特别舒坦。
这意境就像是一杯清茶,淡淡的,但是越品越有味道。
你看着那画,仿佛能听到山间的风声、水声,感受到那丝丝的凉意。
我就在想啊,这些画家得是有多爱大自然,才能把山水画得这么逼真又这么有意境呢?再看元画,又有一种不一样的风情。
元人的山水就像是一位归隐山林的智者,透着一股淡淡的孤独和寂寥。
画面的颜色好像都变得更淡了,像是蒙了一层薄纱。
元代画家们好像把自己的情绪都揉进了这山水里,那些山水不再仅仅是山水,更像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他们画里的树啊,看起来都像是在诉说着什么,可能是在说自己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吧。
从宋到元,这山水意境的变化,就像是一个人从朝气蓬勃的青年慢慢走向了看透世事的暮年。
宋画像是青春年少时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探索,什么都想描绘得清清楚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元画则像是经历了风风雨雨后的淡然,不再追求表面的繁华,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表达。
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对山水画的理解都上了好几个台阶。
以前看山水画,就只是看个好看,现在能感觉到画背后的那些情感和故事了。
这就像是你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刚开始只是觉得他长得不错,后来深入了解后,才发现他的内心世界是那么的丰富。
这宋元山水意境啊,真不愧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咱们这些后人能透过它们,一窥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心境。
宋元山水意境读后感
宋元山水意境读后感读了关于宋元山水意境的文章,就像走进了一个古代山水的大观园,那感觉可太奇妙了。
咱先说说宋代的山水意境。
宋代的山水画就像是一位穿着素净衣衫的雅士,低调却充满内涵。
画家们就像一群细致入微的探险家,他们画山水那可是一板一眼,不放过任何小细节。
你看范宽的画,那山就像个肌肉猛男一样,高大雄伟,充满力量感。
山上的石头纹理、树木的枝桠,都画得清清楚楚,就好像你站在那座山脚下,能感受到石头的粗糙,能伸手触摸到树枝上的嫩叶似的。
这种写实的画法,让我感觉宋代画家像是大自然的摄影师,只不过他们用的不是相机,而是画笔,把山水的每一处美都定格下来。
再看看元代的山水,那就像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人,飘飘然的。
元代画家像是一群浪漫的诗人,他们笔下的山水更多的是自己心中的山水。
倪瓒的画就是典型,那画面总是简单得很,常常就是几棵枯树、一片平静的湖水和远处淡淡的山峦。
可你看着就觉得特别有韵味,就好像画家把自己的孤独、自己对世间的那种超脱的情感都融进了这几笔简单的山水之中。
元代的山水意境,像是在和你玩猜谜游戏,表面上看只是简单的几笔勾勒,可背后藏着画家的好多小心思,等着你去慢慢琢磨。
宋元的山水意境放在一起对比,就更有趣了。
宋代是规规矩矩地描绘眼前的山水,元代则是随心所欲地挥洒心中的山水。
这就好比一个是严谨的科学家,在记录自然的真相;一个是自由的艺术家,在表达内心的情绪。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都让我特别佩服。
读完这些关于宋元山水意境的东西,我感觉自己看山水的眼光都不一样了。
以前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现在看山就像是看到了宋代画家笔下的雄浑壮阔,看水就像是看到了元代画家心中的宁静致远。
这宋元山水意境啊,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欣赏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新大门,让我在这个充满诗意和画意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宋元山水画的异同
宋元山水画的异同宋代和元代的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山水画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展现的精神风貌各有千秋。
宋代山水画倾于自然,侧重“真”和“实”,提倡山水画的写实风格。
而元代山水画的转变可以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以“元代四大家”为代表的山水画家,在吸取前人知识的基础上,把笔墨的情趣与个人主观情感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山水画由写实风格向写意风格的转变。
宋范宽雪景寒林图1.重笔与重墨宋元山水画都十分注重笔墨,只是各有偏重,造成两者偏重不一的原因之一就是作画的材质不同。
从宋代到元代,作画的材质由绢与熟纸变成了半生熟纸。
宋代很多的山水画都作于绢上,主要是因为绢材质本身的优势:“绢,是丝织品,是透明而光泽的体质。
这种体质,对于水墨画更能掌握它的规律,发挥它的特性。
特别地发挥了笔势的纵横生动,墨彩的丰富多彩,提高了对形象描写的亲切性与艺术性。
”绢的材质特点可以使墨色更加丰富、有透明感。
如郭熙的作品《早春图》,这幅作品有着“春山早见气如蒸”的意境,能体现出这样的意境,就在于郭熙用水和用墨的技巧,他利用绢的特性,将各种墨展现得淋漓尽致。
又如夏圭的作品《溪山清远图》,这幅作品虽然没有用绢作为材质,而采用了熟纸,但一样有着墨色透明和丰富之感,并且形神俱佳,充分展现了江南烟雨的气息。
这幅作品能展现出这样的效果也离不开作者娴熟的用墨技巧以及用笔的沉着、果断。
宋郭熙早春图而元代山水画的笔墨技巧可以说在宋代的基础上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并且由宋代的重墨转向了重笔。
元代山水画的用纸很多都是半生熟的纸,这种纸张的优点在于具有不渗化性,能够帮助用笔技巧更好地发挥,这也可以说是元代山水画重笔的原因之一。
依照半生熟纸张的特点(渗透性弱),画家在作画时更倾向于选用干枯毛笔,这也就道出了元代山水画里出现“松”与“毛”的原因。
元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元代很多山水画家都是文人雅士,提倡的也是诗、画、书、印一体的风格,如著名画家吴镇、倪云林等,他们不仅画作优秀,在书法、诗词等方面的造诣也颇高。
美的历程宋元山水意境读后感
美的历程宋元山水意境读后感以前看宋元山水画,就觉得那些画啊,山是山,水是水,但读了这部分内容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藏着这么多的门道和深沉的情感。
可是到了元代就不一样喽,元代的山水画里开始有了“有我之境”。
那些元代的画家啊,很多都是在仕途上不得志的文人,心里憋了一肚子的委屈和对现实的不满。
所以他们笔下的山水就成了他们抒发情感的好地方。
倪瓒的画就是典型,他画的山水总是那么“高冷”,山水的布局特别简洁,经常就是几棵枯树、一片水面和远处的几座小山包。
他画的山看起来都是孤零零的,水也是平静得像一面镜子,透着一股清冷和孤寂。
这就像是他自己的心境,在那个乱糟糟的时代里,他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只能把这种情绪寄托在山水之中。
这元代的山水画就像是一首首无声的诗,诉说着画家们的孤独、哀怨还有对自由的向往。
而且啊,宋元山水画的技法也特别有趣。
宋代山水注重写实,从构图到笔法都讲究精准地还原山水的真实面貌。
就像工匠们精心打造一件工艺品一样,每一笔都有它的道理。
元代呢,则更加写意,画家们开始放飞自我了,更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
他们用笔墨来传达情感,有时候一笔下去,可能不是在画具体的某个东西,而是在表达一种情绪。
这就好比是从照着菜谱做菜变成了自由发挥的创意料理,虽然看起来不那么中规中矩了,但却别有一番风味。
读完这部分,我就觉得宋元山水画简直是艺术史上的宝藏。
它们不仅仅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作,更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社会和人们心灵的一个缩影。
从宋代的严谨秩序到元代的自由写意,这中间的转变就像是一场华丽的舞蹈,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时代的印记。
这些山水画就像是一扇扇通往过去的窗户,让我们能透过它们看到宋元时期的人们是如何看世界、如何感受生活的。
这也让我更加明白,艺术这东西啊,从来都不只是表面的好看,它背后藏着的是人类的情感、思想和对世界的理解,就像一个装满了秘密的魔法盒子,只要你愿意去打开它,就会发现里面有无尽的惊喜。
《美的历程》——宋元山水意境浅析.
宋元山水意境浅析《美的历程》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它从远古到明清以这种时间轴线为线索给我们带来了各个时间段内的关于美的艺术形式并分析了各个时代美学的基本特征。
汉代的文艺,魏晋的风度,北朝的雕塑,唐诗宋词,宋元山水画,明清戏曲小说。
这些艺术形式都呈现了各时代的美学特征,同时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瑰丽的艺术宝库,在历史的积淀中,时代的精神得到凝冻。
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也在这之中得到感染。
下面就宋元时代的山水意境这一方面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宋元的山水绘画美学上起唐五代,同时山水画在宋元之时达到了顶峰。
这一时期的画论家特别重视意境的创造。
借用李泽厚先生在《华夏美学》中的一句话“艺术…意境‟离不开情景交融”。
那么山水画这种艺术形式“意”和“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成为了抒写画者情思的一种媒介,同时它能把人的精神引向远离世俗社会的自然山水之中。
一:“意境”往往超出有限的“象”以有限创无限。
宋代的画者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过这样的话“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如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之为得、、、、、、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佳处故也。
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
这样一副山水画,内容上表现得就特别充实了,在山水之中有了“可居”“可游”的意境,突破了画纸有限的无限可能性。
如范宽在《溪山行旅图》之中,运用了一种高远的手法,远处高山气势磅礴,山中一条小溪还有溪边的行队,高山与小溪,行队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使山峰的雄伟崇高更加强烈,也正是在这种雄伟崇高中突显了“可行”“可望”的意境。
二:宋元的山水画它的美学趣味,由北宋的“无我之境”向后期的“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转移,在元代达向“有我之境”推进了一步。
北宋时期山水绘画重细节,篇幅与构图也多以高、远这样的气势呈现。
而到了南宋它的山水画多是局部取景,像“马一角”马远的《山水》,“夏半边”夏圭的山水画,他们的山水画,多简化了物像,描摹局部,流出大部分空白,利用空白,使意境深度提升。
美的历程:宋元山水意境
全 景 整体 性 的 描绘 自然 , 北 宋 山水 画 富 有一 种 深 厚 的 意 味 , 使 给 予 人们 的审 美感 受 宽 泛 、 满 而不 确 定 。 丰 它并 不 表 现 出也 并 不 使 观赏 者 联想 起 某 种 特 定 的 或 比较 具 体 的 诗 意 、思 想 或 情 感 , 仍 然表 现 出 , 使 人 清 晰地 感 受 到 那 整 体 自然 与 人 生 的 却 也 牧 歌式 的 亲切 关 系 。 这好 像 是 纯 客 观 的 自然描 绘 中 , 在 的确 表 达 了 一种 生 活 的风 神 和 人 生 的理 想 , 又 因 为 它 并 不 呈 现 而 但 更 为确 定 . 具有 更 为 丰 富 的 多 义性 . 予人 们 流 连 观 赏 的 时 它 给
浅析宋元山水画的三种意境
2017/08浅析宋元山水画的三种意境文/王彩凤[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摘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范式,文学上有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清之小说,而在绘画上,以山水画为代表的绘画艺术在宋元时期,从题材到立意,从意趣到格调,都达到了发展的顶峰。
山水画在北宋初期、南宋、元代三个阶段分别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面貌和意境,本文将通过探索绘画艺术的历史渊源,从绘画发展的历史以及美学审美意识等方面分析这三个阶段山水画不同的风格特征,浅析“无我之境”“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有我之境”这三种宋元山水画的意境。
【关键词】宋元;山水画;意境一、宋元时期山水画审美意识的独立山水画在宋元时期真正地走向了审美意识的独立。
由盛唐至中唐的这一时期,山水画开始被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看待,但山水画真正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自成一家的格调与韵味,则是在宋代时期了。
与六朝至唐代的帝王仕女画相比,宋元山水画在绘画的取材、立意、情感等方面都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人民审美意识的深度,更具普遍存在性。
它不同于阎立本的帝王图、周昉的仕女画以及敦煌壁画那种“藏在深宫古寺里面的艺术”,山水画走向普通士人的书房,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冠绝古今,正如宋人所说:本朝画山水之工,为古今第一。
这话倒也不算自夸。
尽管山水画在中唐时期已然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审美意识形态,但山水画真正成为“山水画”本身,实则是北宋开始的,宋代是山水画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山水画在宋代真正走向了审美意识的独立,在元代则走向了巅峰。
二、无我之境北宋初期,画家多学五代荆浩之画风,追求形似,讲究绘画艺术中的气、韵、思、景、笔、墨,这其中尤以关仝、李成、范宽三人的画作为典型。
彼时的山水画作讲究用纯粹的客观手法和笔墨形式来勾勒自然山水,以此传达画家的人生理想和思想格调。
所谓无我之境,如陶渊明之诗中所言,诸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豁达,又如元好问的《颖亭留别》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的空旷。
宋元山水画之意境变化
宋元山水画之意境变化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朝代,其高峰是宋元时期,在历经北宋、南宋、元这三个时期时,山水画的意境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且在这三个时期呈现出三种不同的面貌和意境,北宋前期的“无我之境”,南宋的“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元代的“有我之境”,体现着画家的思想情感与客观山水的结合变化。
标签:宋元;山水画;意境中国山水画由来久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宗炳和王微是最早以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而知名的画家,宗炳的《画山水序》与王微的《论画》记载着最早关于山水画的论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并不是独立的画科,画家也没有专门的描绘,皆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出现,从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画卷中的山树背景可以得到印证。
在隋唐时期绘画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水平得到了提高,其中山水画在经过魏晋时期的长期积淀之后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科。
传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为中国绘画史上流传最早的山水画代表。
在其后真正将山水画推向新的高度是盛唐时期青绿山水画代表大小李将军以及水墨山水画代表王维与张璪等人。
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是在宋元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而逐渐形成不同的面貌与意境。
具体分为三种意境,宋元山水画的第一种意境是“无我之境”。
其中的“无我”,并非是真正客观的进行描绘,没有画家任何情感、情绪等,而是说这种思想情感没有直接展现给大家,画家个人的思想情感并不是时时刻刻可以意识到的,会随着画家的创作而潜移默化的展现在作品里,并且能够通过非常客观的描写自然事物,来传达出画家的思想情感。
北宋山水画的主要代表是关仝、李成、范宽,这三家山水也代表了宋初山水画三种风格。
关仝笔下多展现的是秋山寒林,黄河两岸的自然山川,创造的是真实生动、气势磅礴的北方关家山水;《图画见闻志》中李成山水画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而能自成一格;范宽也是深入到大自然中,并居住与终南山等地,体验观察真正的自然山川,多表现关洛的景色。
宋元山水画的云水
宋元山水画的云水汇报人:日期:•宋元山水画概述•宋元山水画的云•宋元山水画的水目录•宋元山水画的云水融合•宋元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与价值01宋元山水画概述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主要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
起源隋唐时期开始独立发展,五代宋元时期达到鼎盛,成为绘画的主流。
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宋元山水画以高远、平远、深远为特点,注重意境和气韵的表现。
特色风格既有写实的一面,也有写意的一面,强调笔墨和皴法的运用。
风格宋元山水画的特色与风格宋元山水画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宋元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巅峰之一,代表了中国山水画的最高水平。
影响对后世的山水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绘画的国际传播做出了贡献。
02宋元山水画的云云的形态与表现静态云形态静止,轮廓清晰,多以线条勾勒表现。
动态云形态飘逸,轮廓模糊,多以水墨渲染表现。
云彩色彩斑斓,细腻入微,多以彩色渲染表现。
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突出山的雄伟与云的气势。
与山结合云蒸霞蔚,浩渺无垠,突出水的柔美与云的灵动。
与水结合云遮雾罩,神秘莫测,突出树的苍劲与云的丰富。
与树结合云与其他元素的结合通过云的形态和色彩,烘托出山水画的氛围和情感。
烘托氛围增加层次感寓意象征通过云的虚实和远近,增加山水画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通过云的形态和色彩,寓意和象征着山水画中的意境和内涵。
030201云在山水画中的作用与意义03宋元山水画的水表现静水的常用手法是运用线条的平行、垂直或倾斜,以及水面的反光和倒影,传达出水的平静、稳定之感。
对于表现动态水,画家常常运用弯曲、倾斜的线条和强烈的明暗对比来刻画水流的强度和方向,展现出水流的动态美。
水的形态与表现动态水静态水水与山石山水画中的水常常与山石相结合,表现山石的峻峭和自然的生命力。
通过描绘山石的纹理和轮廓,以及山石在水面产生的倒影,可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水与林木山水画中的水也常常与林木相映成趣,表现林木的倒影和在水面产生的光影变化。
读《美的历程》浅谈·宋元山水意境
郭沛然
中 国 山 水 画 意 境
缘起
无我之境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有我之境
宋
元
山
水
画
缘起
六朝时期(洛神赋图·顾恺之)
在六朝时期,绘画作品仍是作为人事环 境的背景、符号,不人物、车马、神怪因素 交杂在一起的。所以,在这个时期的绘画作 品还谈不上作为独立审美意义的山水风景画。
• 元代山水画运用相对写实之笔墨来表现自然山水,但更 多以体现画家自我精神为主的更具个人情怀的山水面貌。
• 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重视书法趣味,成为一大特色。 画上题字作诗,以诗文来直接配合画面,相亏补充和结 合。
•元画题字的对比
•元画讲究线条美
柳叶描 线 条 美 铁线描 曹衣出水
吴带当风
• 总结: 实际上绘画风格的转变是社会背景下人 们心态的转变。 美,丌仅在物,也丌再心,它是心借物 的形象来表现情趣,所以无论是线的艺 术还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文,都是我 们中华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的展现。美 丌仅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也不社会意识 形态息息相关,美得发展是二者的合力。 那么美的历程也是我们民族发展的历程, 是民族心理丌断变化发展的一个过程。
宋 元 山 水 画 发 展
北宋
无我之境
南宋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元代
有我之境
•北宋时期(无我之境) 李成 北 董源
关仝
范宽
宋
范宽
•李成 旷进、近视如千里进 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
•关仝 峭拔 石体坚凝,杂木丰茂...
•范宽 雄杰、进望丌离坐外 峰峦浑厚,势状雄强... 戏剧性的壮美,多画关陕风景。
• 宋元山水的第一种基本形象和艺术意境 客观地整体地描绘自然的北宋山水画。
高山耹听,北宋和南宋山水画的区别
高山耹听,北宋和南宋山水画的区别宋代的水墨山水:以水墨写意,疏淡处见真性情。
宋山水画的最大特点就是水墨刚劲,造型简括。
宋代山水画的繁荣兴旺,名家名画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堪称古今一流,纵观其形式、技巧为皆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峰。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由于北宋宣和画院府藏古代书画作品全部被掳掠往金国,南宋的画院建立的时候,只有李唐这个原北宋徽宗时期的画院画家,所以南宋的山水画风格实际上是以李唐个人的风格为基础的。
从布局上,南宋山水一改北宋崇山峻岭般的全景山水模式,李唐晚年就已经开始创作“残山剩水”般的小景山水,北宋时期那种大山堂堂的山水再也看不见了。
北宋山水:崇山峻岭般的全景山水模式:北宋山水画取景侧重于完整的整体的把握对象,较为直接、坦白,“以大观小”,北宋山水拥有浑厚的、整体的、全景的特点。
《夏山图》北宋屈鼎绢本淡设色纵45.3厘米横115.2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北宋山水画特点:客观地整体地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从而具有多义性和无我之境。
这种客观性在于求真,而非求似,使山水画不仅可望可行,还可游可居,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一种“牧歌式”的亲密关系。
其代表者是范宽的关陕峻岭,和董源的江南平远真景。
《临流独坐图轴》范宽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宋建立之初,在宫廷中建立了翰林图画院,征召大批画家到画院供职,为宫廷服务。
宋徽宗时,画院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南宋山水画处于北宋向元代山水画变革的过渡时期,它作为南宋山水画创作的主要体现形式,既有对其前山水画风格、技法的继承和总结,又有对元代文人画成熟风格的启示和肇示。
《晴峦萧寺图》北宋李成绢本淡设色111.4×56厘米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藏南宋山水特点:残山剩水的小景山水南宋山水画则受宫廷画院画风的影响,追求细节真实和诗意表达。
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了中国山水画的自觉的重要要求。
这里不再是北宋那种气势雄浑邈远的客观山水,不再是那种异常繁复杂多的整体面貌;相反,更经常出现的是颇有选择取舍地从某个角度、某一局部、某些对象甚或某个对象的某一部分出发的着意经营,安排位置,苦心孤诣,在对这些远为有限的对象的细节忠实描绘里,表达出某种较为确定的诗趣、情调、思绪、感受。
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试论宋元之际山水画意境内涵的拓展
没有 多 少 关 系 。不过 ,虽 然刘 禹锡 意境 内涵 的 界定 针 对的 是 诗歌 ,但 也 同样 适 用于 山水 画 。只 是 从 文 献 引述 的 层面 来 看 ,我 们 不能 仅 仅 局限 于 “ ”这 境
一
这段话 中有两个概念 , 景外意”和 “ “ 意外妙” 。
前 者 “ 外 意 ”是 指 画 家 创作 出的 山水 形 象 能够 带 景 给 观 者 一 种 身 临 其 境 的 真 实 感 ,这 种 感 受 即 为 “ ” 意 。后者 “ 意外 妙 ” ,似 乎还 是指 画 家带 给观 者 的 真 实现场 感 , 熙将 此称 为 “ 郭 意外 ”之 “ ” 妙 。显然 , “ 外 意 ”中 的 “ ”和 “ 外 妙 ” 中的 “ ” 景 意 意 妙 ,涵 义 是相 通 的 。郭 熙 所说 的 “ 外意 ” “ 外妙 ” 景 、意 ,正 是 指 山水 画 的 “ ” 而 且 也得 之 于 “ 外 ” 境 , 象 。因此 我 们说 ,由 于 “ ”生 于 “ 境 象外 ” ,所 以需 要表 现对 象 和主 体 ( 创作者 与 观者 )的共 同参 与才 能发 生 。 即 而 且 ,郭 熙还 提 出 了 “ ”的 概 念 。他 说 : 远
以 通过 “ ”与 古 人神 交 沟 通 。同时 期 的 谢赫 在 评 意
价 顾 恺 之 时也 说 “ 不迨 意 ” 迹 ,所 谓 “ ”与 “ ” 迹 意 的 关 系 ,正 是 言 、象 与意 关 系 的 变体 。唐 代张 彦 远
更 加标 举 “ ” 提 出 “ 意 , 本于 立 意而 归乎 用 笔” “ 、 意 存 笔 先 ,画尽 意 在 ”等观 点 。画 家和 理 论 家 们大 量 的 重 “ ”论 述 ,我 们不 再 一 一 列举 ,仅以 宋 代 郭 意
宋代山水画美术赏析
宋代山水画美术赏析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成熟和高峰。
在宋代,山水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技艺和表现形式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以下是对宋代山水画的美术赏析:
1. 构图与布局:宋代山水画的构图讲究层次感和空间感,通过山水的远近、虚实、疏密等手法,创造出深远的空间效果。
画家善于运用“透视法”和“计白当黑”等技法,使得画面层次丰富,有深度。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布局十分精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提炼和取舍,使得画面简洁而富有诗意。
2. 笔墨与线条:宋代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已经相当成熟,画家们运用各种笔法,如“披麻皴”、“斧劈皴”、“云烟皴”等,表现出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景物的形态和质感。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线条极富表现力,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等变化,表现出景物的动态和生命力。
3. 色彩与调色:宋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十分讲究,画家们善于运用各种色彩,表现出自然景物的丰富多彩。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调色十分精细,画家们通过在墨中加入不同量的水分和颜色,调制出各种深浅、浓淡的色调,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4. 意境与情感:宋代山水画不仅仅是表现自然景物,更是表达了画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宋代山水画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合一、与天地同呼吸的境界。
同时,宋代山水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
表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总之,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它以其高超的技艺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画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对宋代山水画的赏析,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浅析宋元山水意境
4妙CULTURE AND EXPLORATION禅反甲文化与採索浅析宋元山水意境马金林,马培杰(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453000)摘要:如果说,雕塑艺术和唐是它的高峰;那么,绘画艺术的高峰则在宋元。
这里讲的绘画,主是指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的成就超过多艺术部类,相隔数千年的青铜礼器交相辉映,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美的珍宝%关键词: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14-0126-011宋元山水的发展乱世六朝,文化自由松动%美术文化交流甚繁%山水之伊始,就有一些水的现%《水序》中具体描述道:“堯嶷,云林森渺”%张彦远在《名》中讲到:“其画山水,,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大于山%率皆附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云云,相当符合实际%虽然他们对山水画有一点评述与理解,但这里还谈不上是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的山水画%世大唐,文化高度繁荣%美术作为文化的重要题材之一,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力度%山水随着大潮流成为个独立的画科%在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和宗教意识的逐渐衰弱的文化大背景下,人世景物从神的下慢慢解放,出现了现实的影子,的现实%正如人物、牛马从宗教艺术而独立成科一样,山水、树石、花鸟也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而被抒写赞颂,获得了自己的性格,而不再只是作为人事的背景、环境而已%但跟人物(如)、马,山水景物作为艺术的:题材达到成熟的水平,些%这是因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物、(业会的主要生料)马(战争、行、车骑工具,上层人士热爱的对象)显然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更突出的地位,关为直接%偏安一隅大宋,借景消愁于山水%山水画发展到了宋朝,似乎又达到了一个小的%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分类显,似又要进行变革的时候,却停下I 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分门别类却又统筹兼顾,涌现了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山水画家%天才少年王希孟,南宋四大家,米氏等等%话,山水在宋朝,也算得上是:%2宋元山水的艺术成就宋元山水画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宋元时期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成功得益于魏晋的文脉与前人的技,在的基上水行的%术于生活,术会具有密切的联系%李成、范宽,是宋初期名的山水画家,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百程”的重要人物%李成,被誉为“古今第一”的山水画大家,他因逢五代乱世,始终,故而寄情山水,此为生%李成的风格,时期的两大派别,即南董北荆的风格,创作的山水画,气势磅礴,层峦叠嶂,将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及技巧着重于对空间关系的描绘、空间的纵深%寒林是李成的风格,是强调近景和,自近按比列缩小的方式,以此描绘北方的山气势磅礴,危叠嶂,即是北方的苍茫的地形;林是擅长描节气候的变化,李成擅于观察春夏的变化,描绘出来北方的山苍茫的%李成擅长用墨来描的层峦变化,运用淡墨现山的丰富层次和虚旷的空间变化%其名《寒林平野图》、《读碑窠石图》等%李成、董源并称为北宋三大家的范宽,在这里,就不一一向大家叙说了,我这次想着重论述的是米氏,也就是米芾与之子%米氏父名,在国史上为“大”、“小米”,米氏父子的山水,跟北宋的李成、范宽画雄峻的山川迥然不同,氏父子的山水风格,是继承了五代时期的董源的南方山水,“点滴烟雨,草草而生”想必大家看到这几句话,就知道所描述的是的山水了,水,跟,层叠嶂挨不上边,而是运用了水墨挥洒点现烟雨的木,在画法上,运用水墨,山、石、树木不用线勾勒,纯以墨点落入纸面,运用水墨来表现江南烟雨的朦美,而且,米家山水在整个山水绘画史上起着磨灭的贡献%古:“两大变,盖意过于形”,这的,丰富国水方面的现技,在水墨水技巧有所贡献,文人画的新局面%其有: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等%3宋元山水对后世的影响无我之境”中的“无我”,与“有我之境”的有我,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中%但形与神、对象(境)观(意)这对矛盾的继续发展,在元代社会氛围和文人心理的条件下,便使后者绝对压倒前者而直接表露,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迅速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自然景物不过是通过笔墨借“不能不尽”的主观心意罢了%“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它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第三意%宋代山水跟其他画种一样,在艺术上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探索创新的精神,不仅在当时和以后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当前山水画艺术的发展有其重的意%作者简介:马金林(1996.12-),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6级在读本科,学士学位,专业:美术学% -1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 成 《 读 碑 窠 石 图 》 Nhomakorabea关 仝 的 画 作
董源《龙宿郊民图轴》
范 宽 《 溪 山 行 旅 图 》
雪 景 寒 林 图
三、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无我之境向有我之境的过渡期 占据北宋花坛统治地位的宫廷画院把追求细 节的逼真写实发展到了顶峰。 代表作:柔细纤纤的工笔花鸟 对诗意的极力提倡日益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 美学标准 讲究含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赵孟頫《古木散马图》
元代文人画的特征
画上题字作诗,以诗文来配合画面,使之成 为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墨画压倒青绿山水居于画坛统治地位 自然对象山水景物成为发挥主观意绪的手段 有我之境——宋元山水画中第三种意境,与 北宋、南宋三分鼎足,各擅胜场
美学理论的发展轨迹
宋代:师造化、理、法、传神、因性之自然,究物 之微妙 元代:法心源,趣、兴、写意,画者当以意写之。 高人胜士寄兴写意者,慎不可以形似求之 宋画:先观其气象,后及其去就,次根其意,终求 其理 元画:先观天真,次观笔意,相对忘笔墨之迹,方 为得趣
四、有我之境
元代审美趣味的变异 文人画确立,代表元四家:倪云林(倪瓒)、 黄公望、王蒙、吴镇 形似与写实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 的是主管的意兴心绪 突出强调笔墨,中国的线的艺术推上了最高 阶段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吴镇《枯木竹石图》
王 蒙 的 画 作
倪 瓒 《 幽 涧 寒 松 图 》
三重境界
诗境深厚宽大,词境精工细巧,曲境酣畅明 达,直率痛快 诗多为无我之境,词多有我之境,曲大都是 非常突出的有我之境 诗境厚重,词境尖新,曲境畅达,各有其美
诗词曲三境对比
诗:夜阑更秉烛,相对 如梦寐 词:今宵剩把银釭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 诗: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词:杏花疏影里,吹笛 到天明 曲:觉来红日上窗纱, 听街头卖杏花
《 芙宋 蓉徽 宗 锦院 鸡体 画 图 》
宋徽宗花鸟画
画院考试题目
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蝴蝶梦中家万里 踏花归去马蹄香 野渡无人舟自横 竹锁桥边卖酒家
宋代绘画中第二种艺术意境
处在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过渡行程中,是 厚重的院体画而非意气的文人画,基本仍应 属于无我之境 重要的开拓,从内容到形式都丰富发展了中 国的美学传统 诗意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重 虚实相生,无画处均成妙境。 ——笪重光《画筌》
不固定视角,远看近看均可,重视具有一定 稳定性的整体境界给人的情绪感染。 要求通过山水的描绘,表达出整个生活、人 生的环境、理想、情趣和氛围。 意味深厚,给予人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 不确定。 可游可居的无我之境
北宋山水名家
李成 作品失传 荆浩、关仝欠成熟 董源——写江南平远真景,以浓厚的抒情性 的优美成为大家 范宽——写关峡峻岭,以某种戏剧性的壮美 成为另一大家
诗词曲三境对比
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词: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
结 语
宋元山水意境
一、缘起
山水画的由来
六朝:画论 宗炳《画山水序》 隋唐:发展期 吴道子 、李思训 中唐:独立期 落后于仕女、牛马图 宋代:高峰期
吴道子画作
李 思 训 画 作
中 唐 韩 滉 《 伎 乐 图 》
审美情趣的变化
历史的变迁 隐逸的意义由狭而广的拓展 艺术趣味与审美观念的改变 人与自然愉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基本 音调 以禅宗为代表的哲学思潮的影响
二、“无我之境”——北宋
山水画的三个里程、三种意境 北宋:李成、关仝、范宽——具有地域特色 学习五代画家荆浩,讲究气韵生动 构图细致严谨,要求精细准确观察描绘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 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郭熙《林泉高致》
荆浩的画作
宋元山水第一种基本艺术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