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政治教材知识点
成人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成人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成人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大全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区别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基本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根本分歧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①、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唯心主义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简述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①、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只有一个本原;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精神或意识是物质派生的;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4、简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
实事求是:“实事”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我们去研究。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5、简述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质变体现量变、巩固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6、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自身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7、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其三种情形含义: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和过程各有不同特点。
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
成人高考复习资料政治
成人高考复习资料政治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正确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危机,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
2.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经济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保障。
这一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建设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2.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通过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五、国际形势与外交政策1. 当代国际形势的特点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
成人高考《政治》必考知识点
成人高考《政治》100个必考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3.物质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12.标志着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动考察报告》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1974年2月,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理论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3年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
23年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在列宁时代的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 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列宁主义强调,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实现解放的根本途径。
4.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的结果,是消除剥削、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制度。
5. 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建立的国家形式,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的政权。
6. 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马克思列宁主义强调,无产阶级只有通过一个具有真正先锋队作用的政党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7. 国际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主张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总结和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坚持人民利益第一。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成考政 治必背知识点
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主义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3、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同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二)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精选
全国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精选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哲学一般知识(第一章)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5. 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
6.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7.唯物主义是指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思维(意识)第二性,物质诀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或反映。
哲学的派别(即物质在先,意识在后)。
8.唯心主义是指主张思维(意识)第一性,物质 (存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或反映。
哲学的派别(即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9.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10.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1.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2.“存在就是被感知”;陆九渊: “吾心便是宇宙”; 王守仁: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古希腊柏拉图:“理念世界”;中国朱熹:“理在事先”;德国黑格尔:“绝对精神”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16.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17.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1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整理
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整理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历程: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建党初期的经验总结和党的理论指导思想、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以及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等。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包括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
4. 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的内容和意义、党的总任务、总纲等。
5. 党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败斗争等。
6.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基本方针: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的纪律等。
7. 我国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包括我国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
8.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制度:包括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法制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等。
9. 国家安全与国土安全:包括国家安全和国土安全的基本概念、国家安全战略、国土安全保障体系等。
10. 反腐倡廉与廉洁政治建设:包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
争的重要性、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反腐败斗争的主要成果等。
2023成人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2023成人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如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3. 实践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4.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二、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三、坚持实事求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四、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决定着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社会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五、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决抵制和反对“精神污染”和“文化霸权”。
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同时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反对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
七、人生观和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和态度的总看法。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以上是2023成人高考政治的一些必背知识点,建议反复诵读,理解记忆。
成人高考政治考点背诵手册
成人高考政治考点背诵手册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运用主观能动作用,发挥人的创造力。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在实践中不断深入认识,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5.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6.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矛盾,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规定的。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主要包括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鸦片战争及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2.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抉择。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3.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4.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中国宪法和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集中表现。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务,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成人高考(Adul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政治科目是考察考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中国历史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思想道德素养的考试科目。
下面是对成人高考政治科目的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2.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 马克思主义关于中国的基本原理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征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和经验三、中国历史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历史背景2. 中共党的历史、发展和成就3.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阶段及其主要特征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四、中国政治1.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2. 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机构3. 中国的政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4. 中共党内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的组织制度五、中国经济1.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开放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 中国经济建设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4. 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六、中国文化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优秀传统2. 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强国建设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振兴与传承4. 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七、中国科技1. 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策略2. 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领域和重点3. 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培养4. 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突破八、思想道德素养1.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道德观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4. 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建设以上是对成人高考政治科目的基本知识点进行的总结,希望能帮助到考生们复习备考。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概述,具体的知识点还需要考生自己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河南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
河南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4、实践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6、发展的观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矛盾的观点: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8、人民群众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文化大革命理论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以及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等。
2023年成人高考【政治】必背知识
2023年成人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选择题1. 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属于:集体经济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4. “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5. 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6.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7.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8.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9.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或状态10. 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后者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11. 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12. 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3. 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贡献的是:唯物史观14.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15. 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16. 人的本质:是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1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真正的传播是在:十月革命18. 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19.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0. 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简述题1、简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答: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遵循一下原则(1)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体制改革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2)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要根据我国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
(3)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整理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5.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6.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7.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8.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9.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1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1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2.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13.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后者以唯心主义为基础14.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唯心论1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6.把物质说成一种或者几种可直接感知的有形实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8.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19.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20.“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21.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2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2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24。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25.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物2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27.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28.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2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30.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1。
2023年成人高考《政治》必看知识点总结
2023年成人高考《政治》必看知识点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坚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三、时事政治
1.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了解我国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
2.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和政策:了解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和政策的内容和意义。
3.热点事件:了解当前社会热点事件和问题,以及党和政府的应对措施。
以上是2023年成人高考《政治》必看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3年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
23年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排斥一切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特殊性。
3.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4.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5.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6.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因和外因。
二、毛泽东思想1.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大敌人,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通过国营经济主导的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变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
三、邓小平理论1.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高考政治教材知识点【篇一:成人高考政治教材知识点】101112. “存在就是被感知”;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古希腊柏拉图:“理念世界”;中国朱熹:“理在事先”;德国黑格尔:【篇二:成人高考政治教材知识点】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三个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想的。
(2)联系具有普遍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
从性质上看,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4)联系的观点与系统的观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之为系统。
系统的特征如下:①整体性。
②结构性。
③产生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则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
(2)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这是由新旧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第一,新事物有新的要素、新的结构和新的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或历史条件。
第二,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阶级、人民群众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3)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规律,在社会生活矛盾就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立又相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它们的相互联系表现在:同一性和斗争性作为矛盾双方的本质属性,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成其为矛盾。
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另一方面,同一性是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它们的区别表现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①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在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提供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互相利用、互相促进中共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着事物身自己的对立面发生转化的基本趋势。
矛盾斗争性的作用贯穿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
②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
内外因的作用又是不同的: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①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处不在),并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有)。
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成果证明了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承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是坚持彻底辩证法的前提,它为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提供了总方向、总原则,即坚持矛盾分析方法,防止主观性、片面性。
②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规定着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事物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据。
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具体解决矛盾的前提,也是科学划分事物的依据。
事物是由多种矛盾即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所构成的矛盾体系,因此,应从多方面的对立统一中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第一,各个不同的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矛盾,也各有其特殊性。
第三,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平衡性和特殊性。
所谓矛盾双方地位的不平衡性,是指矛盾对立双方必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
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矛盾的性质主要的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为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也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反对顾此失彼的形而上学“一点论”。
“重点论”就是在分析和处理多种矛盾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在分析和处理某一矛盾时,首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反对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量齐观的形而上学“均衡论”。
同时,“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
第四,解决矛盾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具有特殊性。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要我们防止“一刀切”,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即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第二,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渗透、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又总是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所以脱离共性的个性也是不存在的。
第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此时此地是普遍性,彼时彼地就是特殊性,反之亦然。
④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意义第一,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第二,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指导;第三,它是“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抓典型”、“解剖麻雀”等科学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第四,坚持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辩证法,对于我们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以这个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有重大的意义。
(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①事物的质。
首先,质的含义。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②事物的量。
量和质一样,也是事物所固有的一种规定性,它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量与事物的存在不直接同一。
只要不超过一定范围,数量的增减、结构的调整,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的本质规定。
③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有质无量之物或有量无质之物,质和量总是结合在一起的。
质和量的统一就是度。
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界限、幅度、范围。
质和量的互相结合和规定,使质量双方在特定的度的范围内处于统一状态,形成某物之所以为某物的质和量的统一体;一旦超出一定的度,这个统一体就瓦解,某物就会转化为他物而进入新的质和量的统一状态。
(2)事物的量变和质变①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区分标志。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或两种状态。
量变即事物量的变化,是事物在原有的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质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的中断。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必然结果。
其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质变具有突发性,但它却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以量变为基础;同时,质变总是由量变来规定其性质和方向,事物质变不仅取决于量的绝对值的增减,而且取决于是什么量的增减,朝着什么方向的增减。
其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当量变达到并突破关节点时,事物质变的可能性就变为现实。
其次,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并且引起新的量变。
其一,质变的重要性。
质变是事物从一种质态进入另一种质态,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飞跃过程。
质变巩固了量变的成果,使量变的成果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质变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了更高层次的新的量变,使量变有了新的形式、新的广度与深度。
其二,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关节点是度的端点或临界点。
质变是事物从旧质向新质转化的决定性环节,它发生在新旧质交替的关节点上,这个关节点既是前阶段量变的结束,又是新阶段量变的开端;既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结起来。
因此,把握这个关节点,是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
由于内部矛盾的推动,事物由自我肯定状态到达自我否定状态,进而再由这种否定状态进到新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状态,从而开辟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道路,这就是事物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任何事物内部的因素都可以划分为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则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肯定和否定既对立又统一:肯定和否定相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肯定和否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的要点是:首先,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它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而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
其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非连续性;事物的这种质变,只有经过否定才能实现;只有经过否定,事物才能在新质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否定又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任何新事物都是从旧事物内部产生出来的,它在否定旧事物的过程中,吸收和改造了旧事物内部的积极因素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
因此,新旧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
最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
克服旧事物的消极、腐朽因素,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保留旧事物内部的积极、合理因素并加以改造和发扬,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辩证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③与辩证否定观相对立的是形而上学否定观。
其主要错误在于:首先,由于它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及其转化,因而它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其次,形而上学否定观把否定看作是发展和联系的中断,是绝对的否定,是对原有事物的彻底抛弃,简单消灭;最后,形而上学否定观否认客观事物自身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因而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定,认为肯定就是肯定一切,否定就是否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