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
急危重症患者亚低温治疗技术规范
急危重症患者亚低温治疗技术规范【名词定义】亚低温治疗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具体方法为降温毯+肌松冬眠合剂十呼吸机辅助呼吸,为目前国内外临床最常用的降温方法。
一般将轻、中度低温(28〜35。
C)称为亚低温,研究表明,脑细胞损伤后早期实施亚低温治疗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减轻神经元的损伤、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改善预后。
【适应证】1.颅脑创伤。
2.脑缺血、脑出血。
3,蛛网膜下隙出血。
4.心肺复苏后。
5.中枢性高热、惊厥。
【禁忌证】1.高龄。
2.严重心律失常。
3.休克。
4.颅内大出血。
5.凝血功能异常等。
6.入院时中心体温低于30℃o7.对血管活性药物或支持治疗无效的休克。
8.明确脑死亡患者。
【目的】1.降低脑代谢。
9.抑制细胞死亡。
10影响离子泵和抑制兴奋性神经毒性。
11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12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13.保护血脑屏障和减轻脑水肿。
14改善细胞内外酸中毒和细胞代谢。
【制度与依据】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成人急危重症脑损伤患者目标温度管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组2019年发布的《成人急危重症脑损伤患者目标温度管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该共识的制定是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而进行。
其中共识意见的证据和推荐级别依照GRADE标准。
证据级别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级。
【准备】1.用物准备:医嘱单、亚低温治疗仪、治疗盘、电源及插板、洗手液,检查用物的有效期,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2.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适宜操作,关闭门窗(或窗帘),请无关人员回避,保护患者隐私。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4.患者准备:患者处于安静状态,不影响操作。
【操作流程】1.加水:检查水位计水位。
水位应达理想水位线。
水位线应位于亚低温治疗仪标识的红线处不能低于绿线处,可用上水管将侧板的任意一个接头,通过上水管与水源接好,其余管接头用密封堵盖堵死,缓慢加水(建议使用软化水)。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
04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性原则
确保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舒适性原则
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减轻 治疗带来的不适感。
有效性原则
确保亚低温治疗的有效性 ,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措施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 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控制低温程度
全身亚低温治疗通常用于治疗新生儿低体温、心肺复苏 等情况。
全身亚低温治疗的方法包括使用冰毯、冰水浴等。
亚低温治疗设备与技术
亚低温治疗设备主要包括温度监 测仪、冷却装置、温度控制仪等
。
亚低温治疗技术包括温度监测、 温度控制、复温等步骤,需要专
业医护人员的操作和监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亚低温治 疗的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 完善,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亚低温治疗通常将患者的体温控制在 32℃~35℃之间,这个温度范围既能 降低脑组织代谢率,又不至于引起严 重的并发症。
亚低温治疗原理
降低脑组织代谢率
亚低温治疗通过降低体温,减缓脑组 织的代谢速度,减少脑细胞对氧和能 量的需求,从而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减少钙离子内流
亚低温治疗可以抑制钙离子内流,减 轻钙离子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有助 于保护脑细胞。
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
适当的亚低温治疗时间对于疗效的发挥至关 重要。
护理干预
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亚低温 治疗的疗效。
06
亚低温治疗的未来展望
亚低温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01
亚低温治疗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 ,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 ,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2
新型亚低温治疗设备的研发和应 用,将为临床提供更加便捷和精 准的治疗手段。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一、概念:亚低温主要是指轻度低温33-35℃(均为体何温度),中度低温29-32℃,在临床上用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者人工冬眠。
二、适应症: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中枢性高热、心肺复苏术后。
三、作用:1)、主要是积极预防、控制脑水肿和脑缺氧。
(1)、防止由于脑损害而引起的高热、保护血脑屏障,防止脑水肿进一步恶化。
(2)、降低脑组织代谢率和耗氧量,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低颅内压。
(3)、减少甘露醇用量,相应减少肾功能损害的毒副作用。
2)、降温时间窗:伤后亚低温实施越早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也越明显,尽量在伤后24h内实施。
中心体温在8-12h逐渐降至33-35℃,并维持24-48h为宜。
四、作用机理1)减低脑细胞氧耗量,降低脑能量代谢,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
2)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
3)抑制有害物质释放,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
4)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
5)增加泛激素的合成,促进脑细胞结构很和功能的修复。
6)减少Ca2+的内流,调节钙蛋白激酶Ⅱ活性。
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当体温下降至25℃时,脑组织耗氧量仅正常的1/3;体温每下降1℃,脑血流量减少6.7%;但在复温后,氧耗并非恢复到以前水平,而是增加了15%;脑脊液压力也随体温下降而下降,体温每下降1℃,脑脊液压力下降5.5%;体温低于25℃时,脑实质容积约缩小4.1%;体温在18-20℃时,脑循环阻断30分钟是安全的。
六、方法:1)、局部降温:降温:冰袋、冰枕、冰帽、冰毯。
全身降温;冰水浴、亚低温治疗仪。
2)、降温前准备:1.头颅CT检查,如有手术指征,则先行急诊手术。
2.连接各种监护设备。
(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前要置入带有温度探头的导尿管,行BIS监测)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连接呼吸机(关闭呼吸机的加热装置?)、使用肌松药物。
4.常规化验检查(电解质、血凝等)。
亚低温治疗技术
监护要点
❖ 亚低温治疗期间神经系统观察要点 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 但亚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状况,应特别提高警惕。复温 过快、发生肌颤易引起颅内压增高。
❖ 亚低温治疗期间呼吸监测 重点监测呼吸频率及节律,冬眠 合剂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相 对较慢,但节律整齐。
❖ 亚低温治疗期间循环监测 ❖ 亚低温治疗期间体温监测 应保持病人的体表温度维持在
亚低温治疗技术
亚低温治疗技术
基本概念
❖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
是用药物与物理的方法使病人体温降低,以达到治疗的
目的。国际上按体温降低的程度一般将体温分为:轻度
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
轻中度低温被统称为亚低温。
适应证
❖
亚低温治疗适用于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脑肿
胀的病人;脑干损伤的病人;GCS<8分的病人;难以
控制的中枢性高热的病人;பைடு நூலகம்求病人的年龄18~70岁。
亚低温治疗禁用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患有严重的心肺
疾患的病人及<16岁儿童或70岁的老人。
原理与方法
❖ 方法 亚低温治疗采用半导体降温毯+肌松冬眠+呼吸机 辅助呼吸的方法。临床常用药物为卡肌宁200mg+氯丙嗪 10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或者冬眠号(氯丙嗪、异 丙嗪、哌替啶)或冬眠Ⅱ(海得琴、异丙嗪、哌替啶)。通 常给药速度为20~40ml/h。降温速度控制在2~4h降低1℃, 通常在4~12h,将病人的肛温或脑稳降至32~35℃。当病人 颅内压降至正常范围,维持24h即可停止亚低温治疗。疗程 通常为3~10d。采用自然复温至正常,复温步骤应遵循先停 半导体降温毯,再停肌松冬眠合剂,最后逐渐撤除呼吸机辅 助呼吸的原则
亚低温最好的治疗PPT课件
1、概念及背景 2、亚低温治疗的保护机制 3、如何实施亚低温治疗 4、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
1
什么叫亚低温?
.
2
1.1概念
轻度低温(32~35℃)、
中度低温(29~33℃)、
深低温(17~28℃)、
超深低温(16 ~ 4℃)
其中29~35℃又定义为亚低温。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临床研究发现32~35 ℃亚 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 死率。目前推荐35 ℃,效果好,副作用 少。
.
26
如何工作:
冷却的盐水流入球囊内 Cooled saline flows within balloons
静脉血流经每个 球囊时被冷却
Closed-loop system – no fluid infusion
密封系统-无液体进入到体内
.
27
.
28
4、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
29
4.1适应症
低温治疗可以明显抑制包括谷氨酸多巴 胺等内源性毒物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减 轻继发性脑细胞损伤。
.
10
2、亚低温治疗的保护机制
四、抑制神经元的凋亡
颅脑损伤导致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进 而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出现神经细胞凋 亡表现。
压低温治疗通过抑制凋亡路径,通过抑 制半胱氨酸酶活性,防止线粒体功能障 碍,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达到脑保 护作用。
-不透射线 Radiopaque
-介入包 Insertion Kit
Catheter
5 mm
4 mm
热交换球 囊
2腔或3腔导管
盐水流 入端口
流回设 备
Can be used for up to 7 days可以. 持续使用7天
亚低温
• ②重视低温期的监测和护理:全面的监测
和良好的护理对于成功实施亚低温治疗至 关重要。实施亚低温时,为防止患者体温 下降过程中出现寒颤反应,需定期予以冬 眠药物。注射过快可出现血压下降,呼吸 抑制,尤其对于老年人,因此用药过程中 在遵循一般原则情况下应特别重视个体化。 且由于冬眠药物同时可抑制咳嗽反射,故 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湿润,但不可过分刺 激气管,防止迷走神经兴奋发生支气管痉 挛。同时应严密监测体温和电解质变化, 防止降温不够或过低或电解质紊乱。再者, 低温治疗时皮肤和肌肉血管呈收缩状态, 抗压力减低,因此要定期翻身和活动肢体, 防止褥疮和深静脉血栓发生。
压80mmHg,相对安全。 • 2.肢端温暖,面色红润,SPo2≥95%。
呼吸
• 1.R与体温呈正相关。 • 2.潮气量与体温呈负相关。 • 3.氧解离曲线左移。
亚低温相关并发症
• 1。复温时颅压升高
•
适当预防性降颅压。 2.感染 多见肺炎及泌尿系感染,故应预防性使用广谱抗 生素。 3.ARDS. 4.休克 降温或者复温过快时出现血压快速大幅度波动, 可选择使用多巴胺或者肾上腺素类药物。 5.心律失常。 6.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7.凝血机制障碍。 8.多器官功能不全。
2
3
保护血脑屏 障,减轻脑 水肿及降低 颅内压
亚低温抑制 有害物质释 放,减少对 脑组织的损 害
亚低温对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理
4
5
6
亚低温抑制 氧自由基的 产生
亚低温增加 泛激素的合 成,促进脑 细胞结构和 功能修复
亚低温减少 Ca2+的内 流,调节钙 蛋白激酶Ⅱ 活性
低温对机体的影响
• 心脏
1.冠脉血流量、心耗氧量,随体温下降而 下降。 2.CO随体温下降而下降。 3.脉搏先加快,34℃后转为减慢。 4.心律失常
亚低温治疗
➢ 呼吸、循环意外 冬眠深度不宜过深,以病人进入睡眠状态为宜, 冬眠过深容易出现呼吸循环意外。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 是呼吸的情况,应用肌松药的同时,应掌握好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 动态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止心律失常。
➢ 其他 应定时监测血气分析、血糖、血电解质,病人血清内如存在 冷凝集素,说明低温已产生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低温疗法。
人工气道护理:注意口腔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 吸道通畅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方式、动 脉血气指标等
皮肤护理:观察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防止冻伤及 褥疮的发生
体位护理 :亚低温治疗中病人最好平卧位,避 免激烈翻动或搬动,否则易出现循环不稳,体 位性低血压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 脑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原则
脑保护的治疗与开始低温的时间有关,亚低 温脑损伤的治疗亦存在“治疗时间窗”强调伤 后应尽早,尽快实施亚低温治疗。因此亚低温 开始的时间最好在伤后6~8h内,值得注意的是 长时呈亚低温不但无保护作用,而且可能加重 脑缺血性损害。因此有严重心血管功能紊乱或 凝血机制受损者,建议脑亚低温在35 0C以上; 除此之外则维持于32~34 0C.亚低温治疗时间 一般为3~5d ,最长5~7d
亚低温治疗仪组成
亚低温治疗仪又称降温毯,冰毯冰帽, 控温毯等
一般由主机和外设附件两部分组成 : 主机部分-----制冷系统, 温度控制系
统和水循环控制系统。 外设附件-----水毯,连接管,体温传 感器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感染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执行温度调控, 确保体温
维持在32℃~34℃
工作原理
压缩机或者半导体提供冷源 将水箱内水制冷,由温度控制 系统控制临床需要的水温,再 通过水循环系统输出到水毯内 循环,水毯与患者身体接触, 利用温差控制患者的体温,营 造亚低温的环境。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文档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一、亚低温治疗原理亚低温治疗是一种利用特定方法降低患者体温至亚低温状态的治疗方式。
通过降低体温,可以抑制脑细胞的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脑组织的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在脑卒中、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亚低温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等。
二、适用人群与禁忌人群适用人群:1. 脑卒中、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 体温升高或中枢性高热的患者;3. 需要降低机体代谢和氧耗的患者。
禁忌人群:1. 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不稳定的患者;2. 存在严重电解质紊乱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 存在颅内高压或病情危重的患者。
三、治疗方法与步骤1. 治疗方法:亚低温治疗可以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法实现。
物理降温包括冰敷、冰毯、冰帽等,药物降温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退热药等。
2. 治疗步骤:(1)评估患者情况,确定亚低温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3)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如冰敷、冰毯等;(4)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降温速度和温度,避免过快或过慢降温;(5)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患者舒适,注意保湿和保暖;(6)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四、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1. 护理要点:(1)监测体温变化,保持体温在亚低温状态;(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和翻身拍背;(3)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评估病情状况;(4)注意保湿和保暖,预防皮肤冻伤和肺炎等并发症;(5)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2. 注意事项:(1)避免过快或过慢降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其他并发症;(2)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患者舒适,避免过度刺激和躁动;(3)对于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或电解质紊乱的患者,需特别注意监测和治疗;(4)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尊重其人格尊严。
五、常见问题与解答1. 亚低温治疗是否会对身体造成副作用?答:亚低温治疗对身体的影响较小,但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皮肤冻伤、呼吸道干燥等。
亚低温技术
亚低温技术低温疗法(therapeutic hypothermia)是一种以物理或药物手段将患者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改善预后的方法。
医学界一般将低温分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超深低温(≤16℃),其中28~35℃被定义为亚低温。
一、亚低温技术分类目前临床上采用的降温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其中物理降温又分为体表降温和血管内降温两大类,各有其优点和不足,详见表127-1。
表127-1降温技术分类及其优势和不足二、亚低温技术适应证和禁忌证亚低温技术的适应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包括手术前后、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等情况;②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③中枢性高热患者;④心肺复苏患者;⑤其他。
亚低温治疗无绝对禁忌证,年老体弱、妊娠、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慎用。
三、亚低温技术的实施方法1.亚低温治疗前准备亚低温实施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心电监护仪和有创血流动力学设备主要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电、呼吸、氧饱和度以及中心静脉压等,并评估患者的液体容量和肺水情况。
亚低温实施中需要进行镇静和肌松治疗,因此要做好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准备,同时采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仪等评估镇静深度。
另外,要准备有温度的导管,如导尿管或食管探头等,获得核心体温。
2.亚低温治疗实施过程亚低温实施的三阶段:亚低温治疗一般可以分为诱导、维持和复温三个阶段(图127-1)。
诱导阶段需要使患者的体温在30分钟至2小时内迅速达到目标核心体温。
达到目标核心体温后一般维持12~24小时,再进行复温。
复温要缓慢、可控地进行,对于心搏骤停患者以0.2~0.5℃/h为宜,其他患者可以采用0.1~0.2℃/h的复温策略。
整个复温过程持续大约12小时,直至体温恢复到37~38℃。
图127-1亚低温治疗实施三阶段四、亚低温技术的并发症及防治1.寒战在亚低温实施过程中患者常发生寒战。
高压氧治疗和亚低温治疗有什么区别?
高压氧治疗和亚低温治疗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它们的区别如下:原理:高压氧治疗是通过增加血氧分压来提高组织氧供应,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态。
而亚低温治疗则是通过降低体温来减少脑组织的代谢和氧消耗,从而保护脑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
实施方式:高压氧治疗通常在高压氧舱内进行,患者需要穿戴特制的压力服和面罩。
而亚低温治疗可以通过物理降温或药物诱导的方式实现,患者需要使用冰帽、冰毯等设备。
适用范围:高压氧治疗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缺氧、缺血性病变等,如一氧化碳中毒、缺血性脑卒中等。
而亚低温治疗主要用于脑外伤、脑出血等引起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患者。
疗效:高压氧治疗可以改善脑组织的氧供应,促进神经细胞的代谢和功能恢复,对于脑损伤的康复有一定的疗效。
而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脑组织的代谢和氧消耗,减轻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对于脑外伤和脑出血等引起的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副作用:高压氧治疗可能会引起气压伤、氧中毒等副作用,而亚低温治疗可能会引起寒战、感染等副作用。
综上所述,高压氧治疗和亚低温治疗虽然都是改善脑组织氧合作用的治疗方法,但在原理、适用范围、疗效和副作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治疗脑损伤患者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医学手段,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亚低温治疗护理
禁忌症
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患者不适宜进行亚低温治疗 ,因为它可能引起颅内压进一步升高 ,加重出血。
严重心肺疾病
严重的心肺疾病患者可能无法耐受亚 低温治疗过程中的生理应激。
未经控制的感染
亚低温治疗可能降低机体免疫功能, 使感染易于扩散,因此未经控制的感 染是亚低温治疗的禁忌症。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不适宜进行亚低温治疗 ,因为它可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
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度过治疗期
。
CHAPTER 04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注意事项 及挑战
注意事项
温度监控
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控患者的体温,确保体温维持在 亚低温状态(32-35℃),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患者造 成不利影响。
镇静与肌松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镇静药物和肌松剂,以 减轻寒战和不适感,但需注意药物剂量和副作用。
治疗原理
亚低温治疗通过降低体温,减少细胞代谢和氧耗,减轻缺血 、缺氧等病理过程引起的细胞损害,从而达到保护机体的目 的。
治疗效果
亚低温治疗在多种疾病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如脑损伤 、心脏手术、器官移植等。它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细胞 凋亡、促进血管再生等,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CHAPTER 02
亚低温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 症
适应症
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治疗能够减轻新生儿脑损伤,改善预 后。
脑卒中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亚低温治疗可以缩 小梗死范围,减轻脑损伤。
心脏骤停复苏后
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提高复苏成功率。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
中度及深度低温存在较多并发症
可导致室颤等严重心 律失常 增加血液粘稠度 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引起全身免疫力下降
国际复苏联络委 员会 推荐临床亚低温 治疗时体温维 持在32~34°
亚低温治疗
• 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
眠,具体方法为降温毯+肌松冬眠合
剂+呼吸机辅助呼吸,为目前国内外 临床最常用的降温方法。
利用温差控制患者的体温,营造亚低
温的环境。
亚低温治疗仪
2.体腔降温:用冷却的无菌生理盐水灌
入胸腔或腹腔进行灌洗降温。
优点:常用于手术中的降温。
缺点:易发生心室颤动或其它心律紊乱
等严重并发症。
3.血液降温 血管内灌注降温 通过快速输注大量冷却液体来达到降 低核心体温的目的 对患者的心、肺、肾功能造成巨大挑 战,故不推荐 血管内热交换降温 采用介入方法将温度控制导管插入人 体动脉血管内,直接对血液进行降温
药物降温
1 体表 降温
物理降温
2 体腔 降温 3 血液 降温
• 药物降温
• 一般通过服用各种退热药物来控制体
温,常用药物有乙酰氨基酚、阿司匹
林、冬眠灵等。
• 特点:使用方便。
• 缺点:降温效果有限,常用其它低温
技术的辅助降温措施。
分类
1
体表降温
物 理 降 温
2
体腔降温
3
血液降温
1.体表降温:可用冰水浸浴或冰屑、 降温毯降温, 也可用冰袋、冰帽置于头 部和大血管浅在部位。
• 4、体温护理(监测) 体温监测是亚低温治疗中 的一个重点项目。亚低温治疗是否有效,有否并 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体温的控制情况密 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应保持病人的肛温在34~ 35℃之间,头部重点降温的病人可维持鼻腔温度 在33~34℃。若病人的体温超过36℃,亚低温 治疗的效果较差,若低于33℃,易出现呼吸、循 环功能异常,体温低于28℃易出现室颤。对于体 温过低的病人,应适当降低冬眠合剂的量,必要 时停用并对病人采取加盖被子、温水袋等保暖措 施.
亚低温_精品文档
亚低温亚低温是指低于0摄氏度但高于冰点的温度范围。
在自然界中,亚低温环境广泛存在于高山地区、极地地区以及冷水和冷气流的强烈影响下的地区。
亚低温不仅对生物、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科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亚低温对生物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生物种类在亚低温环境中适应生存,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生物群落。
例如,北极地区的冷水海洋环境中有许多特殊的海洋生物,如北极熊、海象和海豹等,它们与寒冷的环境相互适应,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此外,在高山地区的亚低温条件下,一些植物也能生存下来,比如高山寒地的冷杉和凤仙花,它们在极寒条件下生长,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
其次,亚低温环境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极地地区,亚低温导致了冰川的形成和变化。
冰川是由积累的积雪变化而来的,过程中的融化和冰融会造成冰川的扩张和回退。
冰川的存在使得极地地区具有了独特的地貌特征,如冰川谷、冰碛等。
此外,亚低温环境中的冻土也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形成河流、湖泊和水文循环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最后,亚低温环境对人类活动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极地地区,亚低温条件下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在北极地区的冰油资源、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等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此外,亚低温条件下的极地科考也是当前热门的科学研究领域。
通过对极地地区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地质构造和生物进化等方面的问题,为人类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亚低温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温度范围,对生物、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生物界来说,亚低温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物群落;对于地理环境来说,亚低温环境塑造了极地地区的地貌和冻土地理等;对于人类活动和科学研究来说,亚低温环境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和科学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亚低温环境的研究和保护,使其在未来能够更好地为人类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亚低温的范围
亚低温的范围亚低温是指介于常温和低温之间的一种温度范围,通常指的是-80℃至-20℃之间的温度范围。
这个温度范围在许多实验室和工业应用中都非常常见,特别是在生物学、医学、食品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下面是对亚低温温度范围的详细解释:一、什么是亚低温亚低温是指介于常温和低温之间的一种温度范围。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会显著降低,从而可以有效地延长生物样品、食品和药品等的保存时间。
同时,亚低温也可以用于制备高质量的材料和制品,例如高纯度的晶体和薄膜等。
二、亚低温的应用领域1. 生物学和医学: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亚低温通常用于保存生物样品,例如细胞、组织、血清和DNA等。
这些样品通常需要在极低的温度下保存,以避免生化反应和细胞死亡等问题。
2. 食品科学:在食品科学中,亚低温通常用于保存和处理食品,例如冷冻食品和冷藏食品等。
这些食品可以在亚低温下保存数月或数年,以延长它们的保质期。
3. 材料科学:在材料科学中,亚低温通常用于制备高质量的材料和制品,例如高纯度的晶体和薄膜等。
这些材料通常需要在极低的温度下生长和处理,以避免杂质和缺陷等问题。
三、亚低温的常见设备在实验室和工业应用中,亚低温通常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和技术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亚低温设备:1. 冷冻机:冷冻机是一种常见的亚低温设备,可以将温度降低到-80℃以下。
冷冻机通常使用制冷剂和压缩机等技术来实现。
2. 液氮罐:液氮罐是一种常见的亚低温设备,可以将温度降低到-196℃以下。
液氮罐通常使用液氮和绝缘材料等技术来实现。
3. 冷冻干燥机:冷冻干燥机是一种常见的亚低温设备,可以将样品在低温下冷冻,并通过真空干燥技术将水分去除。
冷冻干燥机通常用于制备高质量的生物样品和制品。
总之,亚低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温度范围,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食品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和技术来实现亚低温温度范围,并且需要注意保护样品和设备,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温与肛温差值
• 脑细胞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正常情况
下脑温比躯体中心体温高,这与脑代谢旺 盛、产热量高、血液供应丰富有关。90% 的病人脑室温度高于直肠温度,一般差值 在0.6℃左右。
脑皮质与脑深部温度差值
• 不同部位脑组织之间也存在温度梯度,脑
皮质温度低于深部温度,平均差值0.5℃左 右因此在亚低温实施过程中直接对脑温的 测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8、苯妥英钠
• 颅脑损伤后综合症,病因究竟属器质性或
是功能性尚无定论。脑外伤无论轻重,均 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而修复。
• 苯妥英钠能减轻、抑制“脑内瘢痕异常放
电”,纠正异常的脑电传播,使病人临床 症状缓解或清除。宜早期使用为好。
LOGO
谢谢各位
于脑室中,通过半导体温度显示装置监测 脑温度变化。
脑温探头放置方法
• 2、无手术指征者,在ICU床边锥颅放置脑
温探头。
脑温探头
• 美国惠普公司的21076A温度探头为脑温探
头。
• 有条件进行脑温测定者,在亚低温实施过
程中监测脑温能更精确地控制亚低温的临 床实施过程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前景
• 在临床颅脑损伤前瞻性研究中发现,亚低
温能降低颅脑损伤后的继发性损害程度, 明显降低死亡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 高生存质量。因而亚低温治疗具有疗效确 切,无任何严重并发症,操作简便等优点, 已被较多神经外科医生列为重型颅脑损伤 患者的治疗常规,为颅脑外伤患者治疗带 来可喜的前景。
• 康容100ml/次,含吡拉西坦20g,10min内
输完,q6h或q8h/d,大概用3~5天。
6、垂体后叶素等
• 头部外伤后尿崩症的发生机理是垂体柄的
损伤,ADH不足。
• 垂体后叶素水剂5~10U皮下注射,每6~8
小时一次,控制后逐渐减量,然后改用其 粉剂、油剂,或双氢克尿噻、卡马西平、 安妥明等口服药作为康复期辅助治疗。
效果,且由于亚低温疗法克服了传统深低温治疗
的缺陷,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功能紊乱和 凝血功能障碍。但由于患者的原发脑损伤,机体
生理状态以及亚低温具体实施过程均不同,治疗
中仍可见一些并发症,常见的有心律不齐、电解
质紊乱、血小板减少以及复温时反跳性高热、休
克等。
• 为减少重型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的并发症,我们
重症颅脑损伤,如 原发性或继发性 脑干损伤者,下 丘脑等脑中线结 构损伤合并中枢 性高热者,严重 广泛脑挫裂伤、 脑水肿明显、无 手术指征者,颅 内血肿手术清除 后,仍有严重脑 水肿者
新生 儿缺 氧缺 血性 脑病
心 肺 复 苏 后 脑 病
降温时间窗
临床应用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 伤后亚低温实施越早对脑组织的 保护作用也越明显,尽量在伤后 24小时内实施。中心体温在8~ 12小时逐渐降至33~35℃,并 维持24~48小时为宜
亚低温对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理
4
5
6
亚低温抑制 氧自由基的 产生
亚低温增加 泛激素的合 成,促进脑 细胞结构和 功能修复
亚低温减少 Ca2+的内 流,调节钙 蛋白激酶Ⅱ 活性
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的适应症
1
2
3
4
大面 积脑 梗死 或脑 出血
4、神经节苷酯
• 能透过血脑屏障,定位在损伤部位而对细
胞膜起保护作用,从而减轻水肿,尤其是 急性期的细胞毒性脑水肿。
• 入院早期(48小时内)以神经节苷酯
(GM1)100mg/d为一疗程进行治疗。
5、康容注射溶
• 为20%吡拉西坦溶液,有减轻脑水肿、降
低颅内压的作用外,还能保护大脑,增强 皮层对缺氧、缺血的耐受能力,故对颅内 压增高病人具有表里兼治的双重疗效。
• Ca2+拮抗剂——尼莫地平,即尼莫通
50mg/d×10天,即在脑损伤10天内。
3、纳络酮
• 作为阿片受体的非特异性拮抗剂有助于改善脑组
织的氧输送,保护神经元细胞膜Na+-K+-ATP酶的 活性,保护脑。
• 入院后立即缓慢经脉推注2mg,以后0.4mg/kg/日
持续静滴,3天后改为0.2mg/kg/日,7天后改为 2~6mg/日,至第10天停药。
• ②重视低温期的监测和护理:全面的监测
和良好的护理对于成功实施亚低温治疗至 关重要。实施亚低温时,为防止患者体温 下降过程中出现寒颤反应,需定期予以冬 眠药物。注射过快可出现血压下降,呼吸 抑制,尤其对于老年人,因此用药过程中 在遵循一般原则情况下应特别重视个体化。 且由于冬眠药物同时可抑制咳嗽反射,故 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湿润,但不可过分刺 激气管,防止迷走神经兴奋发生支气管痉 挛。同时应严密监测体温和电解质变化, 防止降温不够或过低或电解质紊乱。再者, 低温治疗时皮肤和肌肉血管呈收缩状态, 抗压力减低,因此要定期翻身和活动肢体, 防止褥疮和深静脉血栓发生。
LOGO
亚低温、药物对损伤脑的保护
亚低温主要是指轻度低温33~ 35 ℃,中度低温29~32℃, 在临床上用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 疗法或者人工冬眠
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历史
1941年美国 Fay首次应用 冬眠低温治疗 颅脑损伤,对 临床总体预后 的改变不显著
1993年美国 Mariou和Clifton 用亚低温治疗重 型颅脑损伤,发 现患者颅内压、 脑氧代谢较正常 体温组明显下降
应做好以下几点:①、严格控制亚低温的适应症 和合理选择降温时限:尽管有研究证实亚低温对 重型颅脑伤(GCS≤8分)患者均有效果,但新近研 究证明亚低温对GCS 3~4分,颅内压(ICP)持续高 于40 mm Hg者效果并 不理想,因为在治疗过程 中发现,该类患者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已完全丧 失且呼吸、循环极不稳定,多在24小时内死于中 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同时目前对于亚低温治疗 的最佳时限尚未最后确定,一般以1~7天为度, 时间过短脑内急性期病理仍处于发展阶段,时间 过长机体的免疫及凝血功能则可能受影响。但对 于某些如原发性脑干、下丘脑损伤患者则可适当 延长降温时间,不过亦不可超过2周。
7、甲基强的松龙
• 有很强的脂质抗氧化作用,比D.X.M强。 • 颅脑损伤早期大剂量冲击疗法,第一天按
30mg/kg加入0.9%NaCl 250ml快速静滴, 30分钟内滴完,q6h。此后减至250mg/q6h 维持2天。第三天为40mg~80mg/q12h。10 天为一个疗程。要遵循短期内大量给药, 早期停药原则。
二、药物对损伤脑的保护
• 对神经保护药物和策略的研究已有多年,
然而未能证实哪一种药物在临床上有非常 确切疗效的证据。
• 常用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促进脑循
环及脑代谢药物;另一类为促进神经细胞 功能恢复药物;目前用于临床的还有一些 促醒药。
•
许多药物的使用目的是想对创伤性脑损 伤时发生的分子的、生化的、细胞的、以 及微血管的过程施加影响。可现在对这些 制剂效果的评价表明,没一种有肯定疗效。 介绍一些经研究并在临床中用的中重型 颅脑损伤急性期内(颅脑外伤10天内)使 用的脑保护药。
亚低温治疗期间监测项目
• 美国惠普公司的多参数监护仪(MODEL
54S)持续监测基础生命体征,脑温,肛温, 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BP), 脑灌注压(CPP),血液生化,凝血功能, 血气分析及其它内环境指标,GCS评分,重 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一周GCS评分。
脑温直接测量
• 直接测量一般行脑室穿刺,将脑温探头放
复温时间及方法
自然复温,先停用冰帽、降温毯等物理降温措 施,将病人置于室温中缓慢复温。 复温过程仍需应用肌松剂及镇静剂,以防肌颤 导致颅内压增高。 以平均4小时升高1℃的速度,在12小时以上使 其体温恢复至37~38℃为宜。
1996年德国 Metz用亚低温 治疗10例特重 型颅脑损伤患 者,其生存率 有明显提高.
亚低温对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理
1 降低脑细胞氧 耗量,降低脑 能量代谢,减 少脑组织乳酸 堆积
2
3
保护血脑屏 障,减轻脑 水肿及降低 颅内压
亚低温抑制 有害物质释 放,减少对 脑组织的损 害
•
1、巴比妥类
• 降低颅内压,调节血管张力,抑制神经元
的代谢,抑制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过 程对细胞的损害。
• 首剂10mg/kg,30分钟内静点,此后
5mg.kg-1.h-1连续3小时,然后用1mg.kg-1.h1的剂量维持。呼吸机通气。
2、尼莫通
• 有效地阻断Ca2+内流,降低神经细胞胞浆
游离Ca2+ ,使血脑屏障通透性显著降低, 超微结构损害减少,脑水肿减轻,降低脑 继发性损伤。
降温方法
监测体温以肛温为准,将冰毯机的体温探头插入肛内 6~10 cm并固定每30 min监测记录1次,严禁忽高 忽低,因体温每降低1℃,脑血流量平均减少6.7 , 脑代谢率降低5.5 ,从而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性以达 到保护脑的作用。(1)降温时体温监测:高热时降温一 般要经过2~4 h可使体温降至38℃ ,降温速度以每 小时降0.5~1.0℃为宜,降温过快会使患者感到寒 战,颅内压增高,甚至室颤。室温保持在18~22℃ ; (2)复温时的体温监测:复温原则:先停用冰毯机,然 后撤去大动脉处的冰块,最后逐步停用冬眠药物,让体 温自然恢复,以每4 h平均升高1℃为宜,使整个复温 过程持续12 h以上,体温37℃左右为宜。复温过快易 引起缺氧、心律失常、脑水肿、休克等并发症,冰帽可 适当延长使用时间(达两周左右)。如体温不能自然复温, 可适当采取保温措施,室温保持在25~26℃ 。
脑温探头与脑室引流管
• 国外已有将脑温探头整合在脑室引流管的
成品可供选择,非常方便。
脑温探头定位
• 脑温探头头端置入脑实质深部,放置部位
首选右侧额叶前部。
降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