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天理人欲
7 《朱子语类》三则
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溢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元·脱脱。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狱久不决狱:诉讼案件
B.运使王逵欲深治之治:惩治,治罪
C.乃委手版归委:丢弃
D.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谮:说谎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为.分宁主簿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B.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郡守李初平贤之.
C.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
D.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敦颐担任分宁主簿时,面对疑案,一讯立辨;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时,他反对杀人以媚人,宁愿辞官不做。
B.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百姓都十分高兴,那些富豪大族,狡黠的衙门小吏和恶少都惶恐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为有罪,而且又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
C.部使者赵抃被一些毁谤周敦颐的话所迷惑,对他的态度很严厉,周敦颐则处之泰然。后来,发现自己误解了周敦颐,后悔莫及,但却因此失去这个人才。
D.文章以简单明快的笔触刻画了周敦颐爱憎分明、正直无私的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形象。他就像自己所写的《爱莲说》中的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品行高洁,孤傲不群。
4.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
译文:
⑵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
译文:
童心说
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正夔一足,信乎信:相信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进:进用
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节:关节
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汲:打水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闻而审,则为福矣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B.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至于晋而问之
C.有闻而传之者曰辞多类非而是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审核。
B.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C.本文分别以生活事例、历史事实和寓言故事作为论据,夹叙夹议,深入浅出。
D.文中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译文:
⑵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译文:
⑶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译文:
参考答案
7 《朱子语类》三则
1.D
2.D
3.C
4. ⑴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只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
⑵周敦颐担任合州通判时,事情不经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决定
童心说
1.A
2.A
3.C
4. ⑴这是愚人所以犯大错误的原因。
⑵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
⑶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作者:张爱仙
责任编辑:王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