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满分解题攻略
文言文阅读满分解题攻略一、"猜读八法"攻克文言虚词"堡垒"文言文的猜读,不仅实词管用,虚词也相当给力。
文言虚词大多“身兼数职”、灵活多变,因此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加强朗读、背诵,培养文言文语感的同时,探寻规律,掌握一定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的推断技巧。
以下八法,谨供参考。
一、代入筛选法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
如果我们熟记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以“而”为例,其主要用法有:连词,译为“又”、“而且”、“就”、“却”、“如果”、“因而”;代词,译为“你”、“你的”;动词译为“好像”等。
若要在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某所,而母立于兹”中找出与其他各句不同用法的句子,在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后,就不难确定应为作代词“你的”解释的⑥了。
二、语境推断法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
此法对起关联词语作用的虚词特别有效。
如“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故”是“所以”的意思推断,前后句意为因果关系,“以”应为表原因的“因为”。
三、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有多种词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
如“吾将以身死白之”/“险以远,则至者少”,前句“以”用在名词“身”前,又处在动词“死”前,可以推断“以”应该是介词,与“身”组成介宾短语做“死”的状语;后句中“以”用在“险”和“远”两个形容词中间,应该是表示并列的连词,所以两句用法不同。
四、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
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揣测,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
语文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语文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考生在解答文言文实词题的时候,可以把题目中给出的词义代入到原文中。
假如是通顺的,就是正确的,假如不通顺,就是错误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文言文有效解题技巧一、以题解文文言文阅读相对是难点,一般同学往往读了一遍不很懂。
此时,要快速扫瞄一下试题要求,特殊是最终的内容概括推断题,认真阅读,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由于这道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
那么通过解读最终一题,就会立刻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二、以文解文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
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相互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例如1994年试题,“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
“白粲”即白米,由于上文有“月俸得白米……”。
三、以注解文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解释,这些解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关心。
例如1991年试题中有一句“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命题者给“叔段、州吁”的注,并在注解的基础上出了一道题:“对于琅阝王邪王,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缘由是(什么)。
”“这实际上考查同学以事解文的力量。
”四、以理解文在解答翻译句子时,要与语境结合,更要擅长了解事理。
例如1994年“以给供给”一句中“给”,究竟讲成“给以”还是“使……丰足?”好像都可以。
但从情理上分析,就只能取“使……丰足”。
由于何子平做为退职官员,“竭身运力”就是不满意于一般的供给,而要“使之丰足”。
再比如“扶持私庭”的译法,是“在家奉养母亲,”还是“扶助母亲理家”?抛开词义的规定性不谈,仅从情理上看,也不能讲成“扶助母亲理家”。
由于这“理家”的重任还要靠年近八十的母亲,何子平何孝之有? 文言文阅读解题规律技巧一、基础学问题——信语感,多比较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
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技巧一: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②结构助词,译作“的”;③助词,不译;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
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高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高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解文言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把握大概。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
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
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
在这一步骤当中,需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完成。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
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既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答题技巧: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
要具体、形象。
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
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2. 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文言文阅读的技巧
(一)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 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 举,任以官职。 “扬州辟从事史。”(1994年全国 卷)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 正的人,任以官职.“举进士,再不 中,去游汝颖间。”(2004年全国
拜:授予官职。 “又二岁,拜太仆寺丞。”(2004年浙 江卷)“顷之,拜受少傅。”(2004年 全国卷) 授:给予官职。 “嘉靖中,授句容知县.”(2001年京、 皖、蒙春季卷) 除:任命,授职。 “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2004年辽 宁卷)“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 (2004年北卷)
又如“选出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 的一组(01年),这个指令也包含 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用兵上” 的兵不厌诈,在其余方面不算;再 者,要是“手段”,即必须是田单 采取的方法,而不是结果、原因之 类的内容。 在选项中只要找到一至两项错项, 然后再对剩余项进行比较,作出判断。 这样会提高做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今齐地方千里 3、可怜体无比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下列句中红色词语,古今意义 相同的一项是( D )
A.策扶老以流憩。 B.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 吹也。 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奚惆怅而独悲?
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与现代汉 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A.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 慎取之也 C.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三、通假字
通假字,指的是借用一个字 来代替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 这两个字的意义本来不相干, 只是因为音同或音近而借用。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张良出,要项伯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4、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5、拜送书于庭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文言文阅读在考试的时候指占有一定的比例的,那么你知道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吗?下面本店铺为大家带来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一、怎么去读(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一、划分句子节奏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技巧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技巧五: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我”(吾、予、余、我),“你”(尔、汝、女、公、卿、若、君、而、乃、子),“他”(之、彼、其、此)。
技巧六:利用对称句式断句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等特点。
二、实词解释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上面一题中“申子尝请仕其从兄”的“尝”,如果能联想到《岳阳楼记》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尝”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尝”的意思为“曾经”。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上面二题中“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的“闻”,结合语境可知“闻”应为“听说,知道”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上面二题中“以供岁赋”的“赋”的意义推断,大家可以把“赋”组成几个词语,从中做选择:赋税、诗词歌赋、天赋……通过筛选,不难找到“赋税”这个意思。
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在中学语文学习中,文言文阅读一直是学生们头痛的问题之一。
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语言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所以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阅读文言文常常觉得困难重重。
但只要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文言文阅读题。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第一、理解句子结构和文法规则文言文的句子结构通常较为复杂,句中的成分和修辞手法也与现代汉语不同。
因此,理解句子结构和文法规则是解题的基础。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首先要明确句子的主谓宾结构,然后分析句子中的修饰成分和状语,找出句子的主要意思。
通过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思,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第二、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词汇文言文的词汇与现代汉语也存在许多差异,有许多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或者完全不用了。
因此,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词汇是解读文言文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文言文来积累常见词汇,并使用词典或者在线平台来查找生僻词汇的意思。
通过积累和运用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第三、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和语境的推断在文言文阅读中,上下文的联系和语境的推断也是解题的重要一环。
有时候,一个句子独立解读可能会带来一些困惑,但是如果我们能结合上下文的信息和语境的暗示,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和语境的推断,尽可能地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第四、注重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丰富多样,如比喻、夸张、排比等等。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重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通过理解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
第五、注重整体理解和把握文章结构文言文阅读不同于现代汉语阅读,文章结构往往更为复杂,并且篇幅较长。
在解题时,我们应该注重整体理解和把握文章结构。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短文的标题、段落的开头和结尾、每个段落的主题句等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读懂选文的技巧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答题技巧】(1)文言文断句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a.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b.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c.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d.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e.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2)内容概括和分析题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
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⑹强加因果关系。
(3)文言文翻译题:【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
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有哪些
文言文阅读题涉及了高中文言文大多数知识点,那幺,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怎幺答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1.信息筛选题——排除法
在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选文中出现的人名不止一个,而我们在答题时需要熟悉的仅是题干中的这个人的行为举止,此时我们可以根据主人公来做初步的筛选:把罗列的句子中不是“这个人”所说所做所想的句子排除,相应的,包含这个句子的选项也就可以排除了。
2.分析概括题——对照法
此类题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照,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注意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是否准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3.文言实词题——词性法
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
4.文言虚词题——代入法
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
文言文阅读与解题技巧总结
文言文阅读与解题技巧总结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和解题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下面将总结一些文言文阅读与解题的技巧。
一、整体把握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把握整体,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脉络,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寻找答案。
可以从标题、开头、结尾和段落之间的衔接等方面入手,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大意。
二、注意词语的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有时和现代汉语的用法不同,会给我们阅读和解题带来困扰。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词语的理解。
可以通过查找字典或请教老师等方式来解决。
三、注意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包括并列句、独立句、主谓宾句、主谓补句等。
在解题时,要注意理清句子的结构,准确找出句子的主干和谓语,以便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四、熟悉常见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寻找答案。
五、注重细节在阅读和解题时,要注重细节。
有时,一些细节点燃文的理解和答题的正确与否。
可以通过细心观察词语的用法、句子的构造、上下文的衔接等来捕捉细节。
六、读懂篇章的脉络文言文中的篇章通常有其独特的脉络和结构,了解篇章的脉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寻找答案。
可以通过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关键句的把握等方式来读懂篇章的脉络。
七、解题技巧在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采取一定的解题技巧。
比如,有些问题需要我们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修辞手法、词语的选择等方面入手;有些问题需要我们判断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来解答。
八、多做练习最后,多做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和解题技巧的有效方式。
通过不断阅读和解题,我们能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解题技巧,并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和解题能力。
以上是文言文阅读与解题技巧的一些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引言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是考查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准备阶段,了解并掌握一些阅读答题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文言文阅读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高效的答题技巧,希望能给考生带来帮助。
技巧一:阅读理解1.通读全文: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脉络和主旨,为后续解答题目打下基础。
2.注重关键词: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关键词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涉及到主题、观点或态度的词语,并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
3.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常常复杂,需要仔细辨析其主谓宾、主题、修辞手法等要素,加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技巧二:解答题目1.精确把握问题:在阅读题目时,注意审题,确保对题目的理解准确无误。
细致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地查找答案。
2.细读细思:对于每个具体题目,细读题目、选项和文章相关部分,运用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
3.利用选项干扰:有时候,某些选项可能会有一定的干扰性,需要仔细辨析排除掉一些看似对的但实际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从而快速准确地找到正确答案。
技巧三:积累知识1.学习经典文言词汇:文言文的词汇是解题的重要关键,记忆并理解常见古汉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对阅读理解大有裨益。
2.多读多练:通过大量阅读和练习,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3.阅读学习材料:多读一些与文言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文言文辞典、研究论文等,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对阅读文言文有所帮助。
技巧四:时间管理1.合理规划时间:在考试中,时间是有限的,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阅读题目。
因此,建议考生事先规划好每个题目的答题时间,保持统筹性。
2.分配优先级:在做题过程中,考生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掌握情况,合理分配答题的优先级,先做易题,再做难题,提高答题效率。
总结通过以上介绍的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和应对文言文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与解题技巧实战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与解题技巧实战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阅读技巧文言文是我们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好文言文阅读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
下面是一些文言文阅读的技巧:1. 熟悉古代汉字的意义与用法:由于古代汉字的用法和现代汉字有所不同,熟悉古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例如,“予”在古代汉语中表示“我”,“尔”表示“你”。
2. 掌握文言文的常用词语:文言文中有很多常见的词语,在阅读时应该注意这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例如,“夫”在文言文中表示“但是”,“云”表示“说”。
3. 注重细节:文言文中经常使用修辞手法和比喻,注重阅读时细致入微的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二、文言文解题技巧阅读文言文不仅要理解其意义,还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下面是一些文言文解题的技巧:1. 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掌握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2. 分析语气与语境: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虚实、偏正、倒装等语言现象,理解语气和语境对于理解文章的意义至关重要。
3. 关注上下文的线索: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上下文的线索来传递信息,注意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4. 善于运用典故:文言文中经常引用典故和历史事件,善于运用所学的典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三、实战知识点总结1. 汉字的意义与用法:熟悉古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包括常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2. 句子结构与语法:掌握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理解文言文的句子含义。
3. 修辞手法与比喻:注重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比喻,理解文章的意义。
4. 上下文的线索和逻辑关系:注重上下文的线索和逻辑关系,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意义。
5. 典故和历史事件:理解文言文中的典故和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通过掌握文言文阅读和解题的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并解答相关问题。
阅读文言文的技巧
阅读文言文的技巧阅读文言文的技巧篇1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
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
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
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
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
(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同时这一步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利用好几道题目,如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你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
尤其是选择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或者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此题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往只是些小问题。
高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高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高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一、答题技巧1、明确文章结构,把握中心思想在阅读一篇文言文时,首先要明确文章的整体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细节,为后续答题做好准备。
2、理解虚实词,掌握常见语法规则文言文阅读中,虚实词的理解和语法规则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实词指有实在意义的字词,虚词指在语法上不能单独成句,没有实在意义的字词。
理解虚实词的含义及用法,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同时,掌握常见的语法规则,如宾语短语、连词等,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3、注意细节,善于推理判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细节,尤其是那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地方。
此外,要善于运用逻辑推理能力,根据已知信息推断未知内容。
有时,文中没有直接给出答案,需要我们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
二、解题方法1、认真阅读原文,理解文章内容及主题思想在答题前,首先要认真阅读原文,尽可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主题思想。
在理解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解答。
2、对于难懂文言文可以借助工具书进行理解遇到难以理解的文言文,可以借助工具书进行查询和理解。
同时,要注意不要过度依赖参考译文,尽量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和理解。
3、遇到困难时可以先放下,多读几遍,多思考在解答文言文阅读题目时,有时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放下,多读几遍,多思考。
结合上下文,慢慢地就能找到解题技巧。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同学讨论,或者向老师请教,以获取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总之,掌握高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解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学习中,我们要不断积累经验,善于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如下:
快速浏览题目:文言文的题目一般会给出很多信息,例如背景、作者、主题等,快速浏览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重视虚词:虚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它们通常可以提示你文章的结构和意思。
例如,“而”、“之”、“以”等虚词通常用于连接句子或段落,可以帮助你理解文章的结构。
理解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的句式,例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
理解这些句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积累常见实词:文言文中有很多实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同,需要积累。
例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行”在古代是“走”的意思。
积累这些常见的实词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关注上下文:文言文中的很多词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理解其意思。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和逻辑关系。
运用语法分析:语法分析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意思。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主谓宾结构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练习翻译:翻译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翻译可以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意思。
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多读多练:阅读文言文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
多读多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总之,理解文言文需要积累和实践,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通过多读多练,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有关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有关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关于文言文要学会的几点: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
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
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
所以先读了此文。
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
再去看原文。
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
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
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
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7.文言文翻译: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
没有哪一位阅卷人会在空白处打对号的。
所以那些杠杠框框该填的必须填上,不论自己答对还是答错。
关于文言文翻译的几种方法: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
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
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
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客观选择题)解题技巧——个原则,四种方法
文言文阅读试题涉及了高中文言文的大多数知识点,综观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以及各单独命题的省市卷,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题型大同小异,无怪乎就是实词解释、虚词辨析、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的理解以及文章文意的理解与赏析之类,再就是2002年新增加的句子翻译题。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试题少(4小题),而且绝大部分以客观题的方式出现,所以掌握答题技巧,迅速排除迷惑项,是做好文言文客观题的关键。
原则:
自下而上的原则
做文言文阅读题,首先应对文段用心精读一遍,文段后的注释往往有提示作用,也要加以关注。
文段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有些生疏,可以暂不去管它。
我们在大脑中应快速存贮以下信息:文章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官运仕途、从政业绩、人品性格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可以在试卷上圈点勾画),但我们如果做完其他题再考虑“信息筛选题”与“分析概括题”,又必须重读选文,费时费力。
同时,“分析概括题”不管是“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错误的只在一小点,换句话说,选择项中绝大部分分析概括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这就大大有助于我们理解阅读文段,有助于我们理解解答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信息筛选题时所应该掌握的具体的语境。
因此,精读原文之后,接着我们就应该趁热打铁,从后往前做题,这就是所谓的“自下而上”原则。
方法:
1.文言实词题——词性法
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
如2001春季京、皖、蒙高考试题: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视事,恂恂若不能始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
B.不许,于是人人惴恐惴恐:恐惧
C.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雨雪:下雪
D.以石,行旅便之行旅:行走旅游
此题考查实词的理解,解释不正确的是D项。
D项中“行旅便之”的“行旅”是行人旅客之意,该是名词,不该是动词“行走旅游”之意。
再如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
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C项中“樵”应为名词,指柴草,充当“取”的宾语,而答案却是“打柴”,成了动词,与“取樵”中“取”重复,故错。
2.文言虚词题——代入法
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
如2002年春季全国高考试题:
1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怀王以不知忠臣,故内惑于郑
袖
B.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以恪为左辅……是为四友是说也,人常疑之
D.使求过丸行过夷门,见侯生
A组中的第二句出自《屈原列传》,意思为“因为”连词,套到第一句中解释为“于是诸葛恪等人因为(有才能)而被选入”,讲得通,故两个“以”用法和意义相同。
B 组中的第二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见”是副词,表被动,解释为“被”,而第一句的“乃见释”解释为“于是放走了他”而“见”在这里相当于代词,指代第三人称“他”,因而两个“见”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
C项比较简单,第二句出自《石钟山记》意思为指示代词“这”,代入第一句讲得通,因此两个“是”意义和用法也相同。
D项的第二句出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过”是“经过”的意思,将这个意思代入第一句“派
人寻找经过的弹丸”似乎也讲得通,但笔者认为此句中的“过”解释为“射过”更好些。
通过这样的代入法的运用,我们就可以准确无误地判断此题的正确选项为B。
3.信息筛选题——排除法
⑴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
在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选文中出现的人名不止一个,而我们在答题时需要熟悉的仅是题干中的这个人(也可能是两个人,2002年考题中的父子)的行为举止,此时我们可以根据主人公来做初步的筛选:把罗列的句子中不是“这个人”所说所做所想的句子排除,相应的,包含这个句子的选项也就可以排除了。
如2004年高考试题(湖北卷):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一组是()
①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②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③将使与昌宗廷辨之④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贿以美官,使证元忠⑤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⑥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小人之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⑤
⑥ D.②⑤⑥
阅读文段中“这个人”为“魏元忠与张氏兄弟”,而③中为太后之所为。
⑤为宋璟劝说张说之语,假如得罪被放逐,也比党附邪恶、陷害正义以求苟且偷生好得多。
⑥为张说据实回答。
这样一来,③⑤⑥的叙述对象与题干中的“这个人”无关,故可排除,一下子就可以确定答案为B。
⑵根据关键词也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
如2004年高考试题(天津卷):
13.下列记述曹彰言行的句子,可以作为曹操“黄须儿竟大奇也”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的一组是()
①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②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
③“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④“率师而行,惟利所在,何节度乎”⑤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
⑥如太子言,归功诸将。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
⑤ D.④⑤⑥
曹操作此评价的依据是曹彰在北征中的言行,关键词在“北征中”,而①②③皆为北征之前,况且②是曹操批评曹彰的话。
由此,可以确定就是D。
4..分析概括题——对照法
此类题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照,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注意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是否准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如:2004年高考试题(福建卷)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申屠嘉早年随高帝征战,孝文帝时,旧大臣多已过世,余下的没有合适人选,孝文帝又不愿因任用窦广国而招来非议,才让申屠嘉当了宰相。
B.申屠嘉为人廉直,不畏权贵。
邓通在朝廷上傲慢无礼,皇上对他宠爱有加,申屠嘉不顾皇上袒护和求情,发文叫来邓通,严加斥责,并依法斩首。
C.皇上重用晁错,而申屠嘉提出的意见却不被采用。
申屠嘉就抓住晁错过失,奏请皇上惩处,皇上不同意诛杀晁错,申屠嘉后悔没有先斩了晁错,回家后吐血而死。
D.司马迁对申屠嘉做了评价,肯定了申屠嘉大案刚毅守节,但又认为申屠嘉缺乏韬略学识,因此难与萧何、曹参、陈平齐名。
答案B
对照原文,我们可以发现本项的错误有几处,首先邓通“傲慢无礼”,与“皇上对他宠爱有加”位置交换,其次皇上是在邓通向他求救时,才想办法的,而不是袒护在前,再次是“发文叫来邓通”,原文是皇上让邓通去,他才去的,不是直接把邓通叫来的,最后原文没交代邓通被斩首的事。
所以B项答案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