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案及课堂实录
2024年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精选5篇
2024年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中国现代诗歌》。
详细内容为戴望舒的《雨巷》。
通过对该诗的深度解读,让学生了解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个人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分析诗歌中的象征主义手法,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
重点:《雨巷》的意象解读,以及对诗歌的整体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雨巷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雨巷》。
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
3. 诗意解读: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的雨巷”等,理解象征主义手法。
4. 例题讲解:以诗歌中的一句为例,详细讲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诗歌中的其他意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雨巷中的孤独与期待,分享自己的感悟。
7.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运用象征手法,创作一首以“雨巷”为主题的现代诗歌。
六、板书设计1. 主题:《雨巷》2. 意象:油纸伞、雨巷、孤独、期待3. 象征主义手法:象征、隐喻、暗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以“雨巷”为题材,创作一首现代诗歌。
2. 答案示例:雨巷独自行走在雨巷,油纸伞下,岁月悠长。
青石板路,苔痕斑斑,诉说着,无尽的思念。
梦中的她,似曾相识,微笑着,消失在雨巷。
孤独的脚步,踏过岁月,寻找那,失去的时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象征主义手法,诗歌创作环节是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雨巷语文教案(通用8篇)
雨巷语文教案(通用8篇)教学目标: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2、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
3、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研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设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
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起走进这条《雨巷》(板书)二、整体感知,正字音(1)听朗读带,正字音(学生进入想象,让学生闻到丁香花的味道,并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
)彷徨páng huáng 寂寥jì liáo 彳亍chì chù 惆怅chóu chàng颓圮tuí pǐ(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雨巷》的感情基调?明确:孤独、忧伤、惆怅、失落、哀怨问:古代诗词中有哪些诗句是表愁怨和忧伤。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柳永《雨铃霖》(3)问:那我们该怎么去读这首诗呢?明确:低沉、缓慢、略带悲伤。
整体解读1、问: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作者为了能营造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明确:共有6个。
背景道具——雨巷、油纸伞、篱笆墙、丁香。
人物形象——我、姑娘具体解读意象雨巷雨:迷茫、潮湿、阴冷;巷:阴暗、狭窄、悠长。
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的小巷,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突出阴暗、清冷、寂寥的环境特征。
篱笆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圮的,就是让人感觉有种破败、凄凉的气氛。
戴望舒《雨巷》教案5篇
戴望舒《雨巷》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戴望舒的经典诗作《雨巷》,出自教材第三章《现代诗歌的鉴赏》。
内容包括对《雨巷》的深入解读,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韵律等方面,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雨巷》的基本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雨巷》的意象、情感、韵律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雨巷》诗歌、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雨巷的氛围,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诗歌朗读:让学生齐读《雨巷》,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内容解析:详细讲解《雨巷》的背景、意象、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4. 例题讲解:分析《雨巷》中的关键句子,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的雨巷”,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教材中的其他现代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韵律特点,分享各自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雨巷》2. 板书内容:诗歌背景意象分析情感解读韵律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现代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并写一篇鉴赏文章。
示例答案:我选择了一首名为《夜》的现代诗歌进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通过对比白天的喧嚣,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 答案要求:内容完整,观点明确,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现代诗歌鉴赏的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现代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诗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的分析。
《雨巷》教学实录
学习心得
01
学生们在《雨巷》的学习过程中 ,深入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 悟和对美的追求。
02
学生们通过学习《雨巷》,对诗 歌的创作技巧和语言运用有了更 深入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文学 鉴赏能力。
对教学的建议
部分学生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诗歌对比阅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诗歌的主题和风格。
也有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增加一些与诗歌相关的文化背景介绍,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强其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学建议与改进
加强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 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 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
设计更多互动环节,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 课堂氛围的活跃度。
拓展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诗歌作 品,拓展视野,提高文学 素养。
05
学生反馈
学生评价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给予了高度评 价,认为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 的互动,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高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
诗人运用了意象、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的艺术效果更加突出。例如,“雨巷 ”、“丁香”等意象都具有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艺术手法分析
诗人通过运用意象、象征等手法,将情感与景象融为一体,使得诗歌的艺术效 果更加突出。这些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 和美感。
结构特点
诗人通过运用意象、象征等手法,将情感融入雨巷的景 象中,使得诗歌的结构紧凑、情感丰富。
《雨巷》教学实录范例两篇
《雨巷》教学实录导语:《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对于如何教学《雨巷》,老师总有制定一个教学方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巷》课堂教学实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老师。
《雨巷》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中的主要意象的内涵。
2、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能对诗歌的思想感情作个性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中主要意象的内涵。
教学难点:诗歌思想感情的探讨教学方法:借助朗读和意象的分析去感受诗歌的美,通过讨论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这一课要学习的是一首很优美的现代诗歌,在上课之前先布置了学生预习,要求学生查找有关丁香的诗歌和图片,并通过查资料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
)老师(以下简称师):上课!学生(以下简称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是现代诗歌史上一首经典之作,作者因为发表了这首诗而一举成名,很多读者因为读了这首诗而对诗歌的形象向往不已,这首诗就是《雨巷》。
同学们都作了预习,请一个同学来简单谈谈自己对《雨巷》的印象。
生:我觉得这首诗很美,就象去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那个节目一样给人一种震撼。
师:我也看了那个节目《小城雨巷》,这个同学用词很准确。
震撼,我觉得是这样的,那样的美确实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既然提到了《小城雨巷》,我们干脆再来欣赏一下这个节目的片段吧。
(播放视频《小城雨巷》片段。
学生一边看,一边赞叹。
)师:大家感觉怎么样?生:美,简直是太美了。
师:是啊,灯光,舞美,动作,表情,背景音乐,从各个方面冲击着我们的神经,这是舞蹈给我们带来的享受,这个舞蹈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雨巷》这首诗的。
虽然诗歌不像画面不像音乐不像舞蹈那样让人很直观的感受到美,但文字自有它独特的魅力,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请跟着我一起来朗读一遍全诗。
(师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
《雨巷》教学实录
雨巷教学实录背景介绍《雨巷》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余光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该诗以深情的笔调描绘了故乡台湾深巷里的雨景,墨墨婆婆、老鼠、凉亭、画眉等细节形象生动。
该诗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可用于启发学生的美学感受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余光中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雨巷的基本意境•理解雨巷中描述与心情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老师可以在每位学生阅读《雨巷》诗歌之前在黑板上先预设一个问题:“你认为诗人想要表达什么”?让学生从标题和诗歌的基调入手思考一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2.集体朗诵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分组朗读全诗,再分段集体交替朗读。
可以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掌握要素,如读出每一字、吐字清晰、语调抑扬有致等。
3.阅读解析在集体朗诵之后,老师可以选取关键词条、名词、形容词逐一讲解,形成创新、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严谨性。
如:墨墨婆婆、皮靴、老鼠这些词的作者用意。
或者,让孩子们自己碰撞出各自的想法,总结出学习的目的:如何从“雨巷”这个题目引发阅读,并通过其中的细节描写、意象化设置等反映出诗人想表达的主题。
4.引导讨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诗人是如何描写雨巷的?以什么方式描写呢?•雨巷中有哪些形象?他们都有什么特点?•诗人要表达什么信息?作者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情感的描写?5.写作指导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提示或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如写感悟,让学生透过自己的心灵,思考雨巷所传递的信息,结合平日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感悟之类等等。
总结通过对余光中《雨巷》的阅读及其分析,学生们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诗歌本身的内涵和外在形式,同时还将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素质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整个教学实录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和思考,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精选5篇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戴望舒的《雨巷》,主要针对教材中现代诗歌欣赏的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内容包括:对《雨巷》的背景了解、词句分析、意境把握、情感体验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理解《雨巷》的主题思想。
2. 通过对词句的细致分析,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雨巷》意境的把握,以及对诗歌情感的体验。
教学重点:对诗歌词句的赏析,以及对现代诗歌欣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雨巷的想象,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做铺垫。
3. 诗歌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词句分析:对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详细解读,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等。
5. 意境把握:引导学生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在雨巷中的孤独与期待。
6.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
7. 例题讲解:以一首与《雨巷》意境相近的现代诗歌为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欣赏。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并欣赏一首现代诗歌。
六、板书设计1. 《雨巷》2. 内容:(1)戴望舒(2)词句分析:撑着油纸伞、悠长、寂寥(3)意境:雨巷、孤独、期待(4)情感:忧郁、哀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以“雨巷”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中的雨巷。
(2)分析并欣赏一首现代诗歌,不少于300字。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现代诗歌,提高自己的诗歌欣赏能力。
雨巷优质课堂实录
雨巷优质课堂实录第一课时一、分角色朗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男生1):你说你曾一度迷失在无边的诗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孩,只因伞下那双透明闪亮的双眸,嘴角轻含的淡淡忧郁,呵!结着丁香一样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许久不曾开启的心房,如花般静静地绽放。
(男生2):哦,女孩,你难道真是从中翩然而至,在这寂寞的雨季来唤醒我沉睡已久的心灵。
要我怎么形容你的清纯与美丽,如果你瞬间消失,我也不会惊奇,因为你的出现已是奇迹。
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会于古朝的画中寻你,于幽幽的池边画你,尽管我色彩的笔天边勾勒你丁香花一样的心事。
(女生1):轻轻的,我穿过雨巷,穿过绵绵的情诗,就这样来到飘浮着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惊讶,也不要多问,我只想跳出发黄的诗页,我只想在丁香花盛开的雨季,重温在深巷中徘徊的忧郁。
尽管它只会存在于这个雨季。
(集体):是谁,曾经用美妙的文字,叙我成温柔忧郁的佳人;是谁,用甜甜的木萧,奏我出丁香一样的芬芳;是谁,用流音的古筝,弹我成千年的红颜知音。
(师):呵,丁香般的女孩,那是你转身离去时的那一声幽幽的叹息和你明亮的眼眸中那一层淡淡的忧郁,它们已经幻化成永不消失的身影,永远留在了每一位爱诗人的心里!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一起走近那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二、朗读感受,深入鉴赏,把握基调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师板书课题)读毕,师问: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生①:忧愁的。
生②:哀伤的。
师: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追问: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生:消沉的,感伤的。
师:对,咱们把它概括为消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一生朗读毕,请一生评价。
生:节奏把握得较好,能表达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2、分析意象,深入赏析。
师:好,从分析诗歌的意象入手,诗歌为什么会有忧愁的情感色彩呢?生思考,沉默。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优秀10篇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优秀10篇雨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2,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
3,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难点: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好处。
时间: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的回顾五四运动以前的诗,多表现诗人对民族苦难的忧伤和心中疾愤,格调哀婉低沉;五四运动以后的诗,爱国主义成为中心主题,诗风变得雄浑豪放。
《女神》(郭沫若新诗的代表作)表现出对旧社会彻底的叛道精神,对未来布满殷切期盼,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和奔放豪迈的自由诗体为新诗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设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
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貌的呢?(同学们自由发言)这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齐走进这条《雨巷》(板书)三:新课讲解1,作家作品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
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完美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2,《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修改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十分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雨巷》教案及课堂实录
《雨巷》教案及课堂实录一、教学内容《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作品,他早年留学法国,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追求一种朦胧飘忽的诗风,意象朦胧、含蓄。
此诗写于1927年的夏天,正是“四·一二”政变后不久,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五四”运动中激昂飞腾的理想同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
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飘忽朦胧的,悠长寂寞的雨巷,颓圮的篱墙,一切都是那样“凄婉迷茫”。
诗人把大革命失败时的那份忧郁浪漫化,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幽深的意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诗人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二、设计思想(1)继续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要求,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
(2)把《雨巷》作为诗歌单元的结束课,进一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感悟解读诗歌,培养他们读诗、品诗的悟性及能力。
(3)鉴赏现代诗应牢牢地抓住意象不放,让学生在诵读品味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中渗透课题意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动态资源的积累,做到“问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的意想及特征,并尝试新诗的写作。
(二)过程与方法(1)本诗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扩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进而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注自我的意识和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象征的手法。
(2)体会本诗的“丁香姑娘”、“雨巷”的象征意义。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及师生互动。
《雨巷》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3篇)
《雨巷》课堂教学实录《雨巷》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3篇)引言:《雨巷》是普通高中课程第一单元现代诗的第一首,如何上好《雨巷》的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高中阶段与与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的不同,下面是小编提供的一份《雨巷》的教学实录,欢迎大家来阅读和借鉴!《雨巷》课堂教学实录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现代诗,所以对现代诗特别是朦胧诗的了解不够。
2、学生刚步入高中,不清楚什么是诗歌意象,更不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1、把握意象,体会诗人感情。
2、掌握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分析理解诗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的能力。
一、激情导入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上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
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伤感、惆怅同时也能让我们的内心为之一颤,那同样也是美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戴望舒的《雨巷》。
二、诵读、整体感知。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学生齐读)师问: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生: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
师明确: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生:低沉的,感伤的。
师:好,那就请同学们酝酿感情,发挥想象,你就是诗人,在江南缠绵的雨中撑一把油纸伞,走过苔痕斑斑的青石板路......乘着想象我们把本诗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师:表扬一下,同学们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师问: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答案示例: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戴望舒《雨巷》优秀优质教案(精选5篇
戴望舒《雨巷》优秀优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现代诗人戴望舒经典诗作《雨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诗歌抒情色彩》中第一节“诗与情感”,通过分析《雨巷》意象、语言和节奏,体会诗人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雨巷》抒情手法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验诗人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雨巷》中意象和抒情手法。
重点: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照片,让学生谈谈对雨巷印象,引发学生对本课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雨巷》,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雨巷》意象、语言和抒情手法,如“油纸伞”、“青石板”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例题讲解:选取《雨巷》中经典诗句,分析其抒情手法和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诗句,分析其意象和抒情手法,进行课堂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雨巷》2. 主要内容:意象:油纸伞、青石板、雨巷等抒情手法:象征、隐喻、拟人等情感表达:忧郁、期待、憧憬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析《雨巷》中意象,并谈谈你对诗歌情感理解。
选取一个你喜欢诗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作业答案:1. 《雨巷》中意象生动丰富,如“油纸伞”象征诗人孤独心境,“青石板”寓意着诗人内心坚定。
诗歌情感表现为忧郁、期待、憧憬,反映诗人对美好生活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朗读、分析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雨巷》抒情色彩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现代诗歌,尝试分析其意象和抒情手法,提高自己诗歌鉴赏水平。
同时,开展诗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对诗歌意象分析《雨巷》中意象是理解诗歌情感关键,我强调“油纸伞”、“青石板”等具体物象象征意义。
《雨巷》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雨巷》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姑娘”的象征意义。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2、通过对抒情主人公“我”、意象“雨巷”等特点分析,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朗读来体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
【教学重点】1、把握意象,体会诗人感情。
2、掌握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诗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教学方法】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北方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江南的小巷悠长而又寂寥,走过雪月风花,走过杏花春雨,走过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
有过梦,有过泪花,更有着怒放的红芍药。
江南的小巷是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来体味江南巷之美,诗之美。
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诵全诗,正音:彷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颓圮(tuípǐ)寂寥(jìliáo)惆怅(chóuchàng)2、学生再放声朗诵一下这首诗歌,请注意感情和节奏的把握。
3、提问: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幽怨、低沉。
教师总结: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清丽明快,而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4、再请一位学生读整首诗。
5、朗读指导:现在请大家欣赏一下全诗的朗读,也随着朗读来看一看怎样的江南雨巷。
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语速。
(课件播放配乐朗诵)三、【赏美品美】1、品读意象,体意境之美:(过渡)舒缓的旋律,淡淡的忧伤,把我们带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
《雨巷》语文教案(精选4篇)
《雨巷》语文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雨巷》语文教案【精选4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一、知人论世。
二,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抓住意象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
意境:由意象营造出的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氛围。
(幻灯) 在诗歌中,由一个或几个意象所形成的氛围,这个氛围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意境。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营造了一个宁静,幽深,略带感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
中国现代有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发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
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
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代表就是《雨巷》。
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
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
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的嘲笑。
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
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较后勉强答应和他订婚,但要结婚条件是:要他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迫于无奈,1932年他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生活。
《雨巷》教学设计4篇
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 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三、小结归纳: 1、怎样鉴赏现代诗歌? 明确:以意象为抓手,分析意象特征,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感 情。 2、在此基础归纳本诗主题。 通过丁香姑娘、雨巷、油纸伞等意象的,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婉而惆怅的意 境,抒发了诗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不得的苦闷惆怅之情。 四、拓展延伸 总结:这堂课我们主要通过意象的分析,学习了《雨巷》这首诗。而优秀的 文学作品常常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请听歌曲《丁香花》,体会一下唐磊心中有位 怎样的姑娘? 结束语:据说这首歌的创作就受到了《雨巷》的影响。同时,这首歌的背后 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同学们课外可去查资料了解。 五、作业: 1、课外阅读舒婷的《致橡树》,并用今天所学的意象分析法学习,领悟诗 歌的意境。 2、模仿《致橡树》、《再别康桥》或《雨巷》,仿写一首诗,注意意象的 选用。
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小组展示:诗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 样的呢?→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以《雨巷》为例,创作一首意象诗。的过程进 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 情感的含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诵读此诗。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学以致用,掌握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 课前准备: 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完成前置性作业,包括生字词作 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再进行自主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雨中国现代诗歌《雨巷》这几天广州又下起 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宠儿,古往今来,有很多美丽的诗 歌都是歌颂雨的,请几个同学说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艳晴方好,山 色空蒙雨亦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中…在中国的现代诗歌中的故事,也总发生在雨天。雨,总是会给诗歌增添几分 诗意、美感雨,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 把握,“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 那美丽而又朦胧的《雨巷》。
戴望舒《雨巷》教案5篇
戴望舒《雨巷》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戴望舒的经典诗作《雨巷》,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现代诗歌的欣赏与创作”,具体内容为《雨巷》的诗歌欣赏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雨巷》的诗歌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 引导学生感受戴望舒的诗歌魅力,了解其诗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雨巷》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重点:通过欣赏《雨巷》,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雨巷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雨巷的幽静与诗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初读诗歌:让学生自主阅读《雨巷》,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精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节奏和韵律,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与《雨巷》风格相近的现代诗歌,进行鉴赏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价一首现代诗歌。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创作方法,交流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雨巷》诗歌鉴赏2. 板书内容:(1)诗歌意境(2)意象分析(3)节奏与韵律(4)创作背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现代诗歌,写一篇鉴赏文章。
2. 答案要求:文章需包括诗歌的基本信息、意象分析、节奏与韵律、创作背景等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戴望舒的其他诗作,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境的理解2. 意象分析的方法3. 节奏与韵律的把握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一、诗歌意境的理解1. 背景介绍:讲解戴望舒创作《雨巷》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帮助学生融入诗歌情境。
2. 情感分析:深入剖析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孤独、忧郁、期待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境。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最新5篇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最新5篇《雨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重难点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重点;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雨巷》歌曲,把学生带入诗歌情境。
听的过程中简单了解作者及知识背景。
二.朗读,整体感知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1)问:读完这首诗歌,你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基本感情是什么?低沉幽怨(诗歌的基本感情往往称只之为基调)(2)问:怎样才能读出这种忧伤的感情呢?语速应该缓慢语调应该低沉2、学生配乐朗读并点评(注意表现低沉幽怨情感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听录音,进行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却又充满忧伤的意境。
重点:理解和欣赏意象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可结合熟悉的诗歌简单了解意象)这首诗写得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许多意象,并感觉那朦胧飘忽的,缠绵哀怨的意境。
可轻声朗读全诗,分组讨论,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你认为哪些意象写得最好?为什么?教师可提示理解和鉴赏方法:①分析意象包含了那些哪些信息?(意象本身有什么样的特点?)②结合全诗的内容去分析理解。
雨巷。
那幽深弯曲,窄得只能容下一人一车的小道,班驳古老,给人一种神秘感,具有特殊的魅力。
在江南小镇,这样的小巷随处可见,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是那样的“悠长、寂寥”,它与凄冷的雨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狭小阴暗的空间,似乎小而有形,又似乎大而无边,传递无限的愁绪和哀愁。
我们可以把它“虚化”成一条“追求之路”,怀者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中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什么?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像结,单薄细弱,一般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者白色,颜色不轻佻,经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一必修【适用班级】:高一【教学目标】:1. 熟悉《雨巷》这首诗的篇目及作者,了解其背景和主题;2. 能初步理解和鉴赏这首诗的诗意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表达及修辞手法。
2. 难点: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押韵,进一步领会主题。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2. 互动式教学3.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Step One: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堂学习的内容,探讨什么是诗歌?什么是诗意结构?Step Two:导读用幻灯片呈现诗歌标题《雨巷》三个字,让学生根据诗歌标题构思,发表各自的猜想,并提供必要背景。
Step Three:精读诗歌1. 让学生阅读全文,朗读整首诗歌,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对全诗进行总体评价,感悟一下这首诗创造的意境和气氛。
3. 按照原文,逐一解读各个词句,理解其含义,探讨其修辞手法及主要意思。
Step Four: 小组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段诗句,并请他们在十分钟内完成对自己所分配的诗句的注释,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汇集起来,共同理解这首诗歌的表达和修辞特点。
Step Five:诗歌鉴赏请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和自己的理解,对这首诗进行鉴赏,考虑以下几个点:情感:作者表达了什么感受?意境:诗歌创建的主要意境是什么?修辞手法: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主题?结构:整首诗歌构思运用如何?Step Six:课堂展示请学生根据鉴赏结果,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及感受。
Step Seven:作业布置请学生思考并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学论述,针对这首诗展开深入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时代和文化背景等相关因素,探讨《雨巷》所表达的主题和精神内涵。
【教学反思】:针对本次的教学,我认为可以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阅读诗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同时能够加强对其文化及历史背景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可以在进一步读懂其他诗歌中,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记载和蕴含的文化,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通过这次课程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在诗歌教学中,组合作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
《雨巷》课堂实录
《雨巷》课堂实录今日我为大家共享的是《雨巷》课堂实录,盼望有助于大家理解这首现代诗。
一、导入语师:大家好。
上节课大家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那是一首布满布满豪情、催人奋进的诗篇,给人博大雄浑的美感。
其实文学作品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给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些哀怨、凄美、感伤、只要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气。
今日,我们就来观赏另外一首诗,作者也正是由于这首诗而博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大家说,这位诗人是谁?生:戴望舒师:是的,那么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观赏他给我们带来的如诗如梦的《雨巷》。
(板书:雨巷戴望舒)二、作者介绍师:戴望舒,原名戴梦鸥,也是个很有诗意的名字。
他1905年诞生于浙江杭县。
1924年考上上海高校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高校法文班,1927年,也就是他22岁的时候写下了这篇《雨巷》。
本人与他年龄相仿,可差距还真是如此之大,呵呵。
1932年参与了《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月现代派诗人的领袖。
主要作品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板书)戴望舒是他的笔名,大家知道望舒这个词出自哪里吗?(生摇头)出自于《离骚》中的一句:前望舒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有月神望舒来开路,后面有风神飞廉做跟班。
可见,望舒就是神话传奇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他漂亮温顺纯净优雅。
戴望舒诞生于3月5号,根据我们年轻人的说法,他是双鱼座的,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但他意志薄弱,躲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的人。
三、读后介绍背景师:大家想想,有这样一温顺多情的名字,又有这样一浪漫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必定也是细腻多情的。
大家肯定预习过课文了,请一位女生来朗读下这首诗。
其他同学想想看,这首诗给你的最剧烈的感情体验是什么?(一女生读)生答:忧愁、感伤、低沉...师:是啊,诗中没有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的轻快明媚,而是覆盖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雨巷》教学实录范例两篇
《雨巷》教学实录(2)《雨巷》教学实录范例两篇师:我们在学习第一课时讲过诗歌该怎么读,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生:初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二读——读出感情;感受意象;三读——抓住重点,体会主旨。
师:很好。
能说说刚才读的时候对这首诗的节奏的感受吗?生:很有节奏感。
(学生笑。
)师:你们别笑,真的是很有节奏感啊。
你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就好像是轻轻的脚步声一点一点扣击着我们的心房,而且还在我们的心里久久的绕啊绕啊,这叫作什么啊?生:回环往复。
师:是什么语言形成的效果?生:反复。
师:对了。
反复手法的使用,使情感的表达一咏三叹,回环往复,增添诗歌的音乐美。
这是这首诗很突出的一个特点。
刚才同学们读的时候字音和节奏都把握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来听一听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感受一下诗歌的感情基调。
《雨巷》教学实录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分析和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
情感目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象与情合”、“情由境生”。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影音文件)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导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师:……唐磊歌中反复提到一个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实际上,歌曲最初的创作灵感应该来源于现代名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并欣赏望舒先生80年前《雨巷》中的“丁香情结”(板书课题)。
二:教学步骤(一)作家介绍(幻灯片)师:为什么一首小诗竟引得后人纷纷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许人呢?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二)创作背景(幻灯片)有人说,文学是时代的镜子,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鲁迅《药》,《雨巷》成诗的时代背景又是怎样呢?再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巷》教案及课堂实录一、教学内容《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作品,他早年留学法国,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追求一种朦胧飘忽的诗风,意象朦胧、含蓄。
此诗写于1927年的夏天,正是“四·一二”政变后不久,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五四”运动中激昂飞腾的理想同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
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飘忽朦胧的,悠长寂寞的雨巷,颓圮的篱墙,一切都是那样“凄婉迷茫”。
诗人把大革命失败时的那份忧郁浪漫化,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幽深的意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诗人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二、设计思想(1)继续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要求,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
(2)把《雨巷》作为诗歌单元的结束课,进一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感悟解读诗歌,培养他们读诗、品诗的悟性及能力。
(3)鉴赏现代诗应牢牢地抓住意象不放,让学生在诵读品味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中渗透课题意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动态资源的积累,做到“问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的意想及特征,并尝试新诗的写作。
(二)过程与方法(1)本诗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扩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进而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注自我的意识和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象征的手法。
(2)体会本诗的“丁香姑娘”、“雨巷”的象征意义。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及师生互动。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感悟法、交流式。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师生互动(1)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一:参读(多媒体)。
学生自主介绍《雨巷》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老师适时补充。
(2)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二:美读(多媒体)。
学生自由朗诵,分组朗读,个人朗读,教师对诗歌的节奏、语调、轻重、快慢、情感等加以引导,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味。
(3)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三:议读(多媒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析疑、答疑。
(4)现代诗歌赏读方法四:比读(多媒体)。
课前选了一首戴望舒后期的作品《我用残损的手掌》,体味诗人前后期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情感,进而全面了解一位诗人。
(三)小结掌握读诗的基本方法、赏读现代诗的基本要领及写现代诗的要求,培养学生读、赏、写的兴趣和能力。
九、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今天现代诗歌的学习就要落下帷幕了,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豪迈大气,风流才子徐志摩的潇洒飘逸,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面对多难的祖国,面对多难的父老乡亲,诗人闻一多、艾青所发出的痛苦呼喊,今天让我们撑一把油纸伞,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聆听潇潇春雨,感受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的寂寞惆怅。
(老师投影第一幅画面)师:从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懂得了读诗得先了解诗人及其创作的背景,有哪位同学愿意讲讲你所知道的戴望舒?生1:戴望舒,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26年参加共青团,1932年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
主编《星岛日报》副刊……师:不错,看来你对戴望舒还是很了解的,我想知道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生1:上网查到的。
师:老师觉得你很注重他的经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雨巷》,是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
有谁替她补充一下?生: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正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久,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孤寂惆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寻和不能实现的深深失落。
师:非常好。
我们把两位同学的发言综合起来,再来诵读这首诗就容易多了。
师:投影第二幅图片。
“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一:参读”,“论其诗知其人”,要了解诗人的生平、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文学主张。
老师:(补充)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多是一些低沉辛酸的回忆,反映生活的寂寞和厌倦,感伤气息浓重。
抗战爆发后,戴望舒从忧郁的梦中惊醒。
留下了一些和以前风格不同的歌颂抗日战争的诗篇,不仅抒叹个人的苦难,而且抒发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
(投影第三幅图片)。
戴望舒早年留学法国,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特别是法国作家魏尔伦(板书),魏尔伦是巴黎公社时期的知识分子。
巴黎公社失败后,知识分子的沮丧失望与周围肮脏丑恶的环境构成了一出悲剧。
戴望舒是“五四”中走过来的青年,被“五四”激发的热情和大革命失败的惆怅形成了诗人特有的情结,他找不出生活和理想的出路,心中的郁结就投影到他的作品中,忧伤而惆怅。
师:请同学默诵一遍(学生默诵)。
师:诗歌要反复诵读。
理解如何,从你们的朗读中就可以看出。
(投影第四幅图片: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二:美读)师:先请我们班女同学来朗诵几段。
生:(朗诵)师:感情基调把握很好,只是觉得软绵绵的,无力,要知道忧伤并不等于无力,要从内心体会。
有哪位同学愿意试一试?(一女生开始朗诵,语调低沉,老师巡视)(朗诵完毕)师:大家感觉怎么样?生:声音小了一点。
师:语调节奏轻重处理怎么样?生:节奏把握很好,语调也符合感情。
师:轻重音处理得好不好?生:不太好。
师:老师觉得有些地方也需要改改。
如第一节最后的“姑娘”,第二节“哀怨又彷徨”,第三节“彳亍”,第四节的“飘过”等等地方要重读,声音要舒缓,不要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诵一遍,注意老师刚才说的几点。
生:(自由朗诵)师:(巡视,个别指导)生:(朗诵完)师:朗诵时要注意语调、节奏、轻重,下去以后再好好体会。
师:同学们现在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能否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把诗人笔下的文字转化成画面?请同学们拿出纸笔,试着画一画。
师:(放《雨巷》的朗诵带)大家耳朵里听,心里想,手中画。
有没有同学到讲台上来画?生:(有一男生和女生自告奋勇上来画,其他同学边听朗诵边画)师:巡视,观察。
我看到有些同学把丁香般的姑娘画成了魔鬼一样。
生:(笑)生:(讲台上的一女生先画完)师:大家感觉怎么样?有没有画出雨巷的韵味?生:好像没画出下雨的感觉。
生:(笑)师:同学们的眼光很敏锐,一下子发现了问题,你画的有没有这种感觉?生:有呀。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画的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拿自己的画作展示)师:雨巷的韵味基本画出来了。
(在投影仪上投影)撑着油纸伞,悠长悠长的雨巷,这些特征体现得很好,不错。
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余学生看后大笑)师:他画了两个人物一前一后,很写意,请大家欣赏。
生:(学生发笑)师:没看见雨巷,只见到小辫。
生:(大笑)师:还有没有同学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他们的作品展示后,其余学生看后大笑)师:雨巷在哪里?生:(笑)师:哦,找到了,在后面,他的这幅画,人物的比例过大,景物的比例太小,看起来就不太协调,有点头重脚轻。
生:(笑)(讲台上男生画完了)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他的这幅画用笔繁杂,画了两间相对的房子,但悠长悠长的雨巷不见了,女同学画的虽然只有几笔,但雨巷的韵味出来了。
生:(聚精会神地看)师:把文字的东西转化成画面,这是我们要努力做到的,是我们读诗赏诗的基础。
诗人是把自己的情感(愤怒也好高兴也好)转化成文字,转化成画面。
愤怒了就有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就有了风雨雷电,高兴了,就有了鸟语花香、春暖花开。
我们读诗就要反过来,要透过一幅幅的画面窥探诗人的内心情感。
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在自学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师:(投影第五幅图片,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三:议读)女生: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丁香般的姑娘是写实的还是有象征意义?师:这个问题很有意味,老师再重复一遍她的问题,请大家讨论讨论。
生:(前后讨论,小组讨论。
)师:好,有没有哪个小组有自己的看法,想好了,可以先说。
男生:用“丁香”来形容姑娘,是因为丁香的颜色是白色或紫色,是一种愁怨的代表,是悲伤的情绪,而《雨巷》中就表现出诗人的忧伤,诗人的情与景刚好切合。
师:哦,诗人找到了很好的对应点,我觉得诗人最难的不是抒发情绪,而是以什么样的意象来表达这种情绪,太熟了,大家都用过,太生了,大家都没见过,不能引起共鸣。
好,老师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投影丁香的五幅图片)生:(看图片)师:看,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看图片)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
古代文人常以它作为忧愁情绪的代词。
请同学一起看图片。
以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并非戴望舒的独创。
李璟的《浣溪沙》中就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的《代赠》诗中也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戴望舒在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
再加上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词,同学们现在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好,我们再来看李宝欣同学的第二个问题,请李宝欣同学再重复一遍。
生:丁香般的姑娘是实指还是有什么象征意义?师:丁香般的姑娘存不存在?生:不存在。
师:何以不存在?生:是诗人虚构出来的。
师:诗人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人物?生:寄托自己的情感,把它作为理想的化身。
师:他的理想是什么?生:我觉得他那个时候心中充满了渴求,但又不是很明确,虽然美好但又琢磨不定,所以他笔下的姑娘既美丽又飘忽不定。
师:我看他想法很有道理,其他同学觉得怎样?生:我觉得诗人笔下的丁香姑娘是写实的。
师:你有什么根据?生:我上网看过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在与一位姑娘热恋,诗中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他热恋的对象。
师:所以你认为他是写实的。
生:对呀。
师:戴望舒的这首诗有些人确实把它当作爱情诗来解读,理由也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说,但更多的人是把它当作政治诗来解读,我想不管是政治诗还是爱情诗,我们要懂得诗人笔下的意象有它的特殊含意,不是凭空而来。
生:老师,那你的看法呢?师:我比较同意第二种说法。
大家别忘记了我们前面讲到的背景知识,在白色恐怖之下的诗人有追求,但又看不到前途,失意彷徨、孤寂、苦闷,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因而笔下丁香般的姑娘是走近又飘过。
好,我们再听听其他同学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诗人把《雨巷》写得那么悲凉?师:注意她用了一个“悲凉”,有没有同学帮她解决这个问题。
男生:我想这和诗人写此诗的心境有关,诗人内心的寂寞惆怅与雨巷的寂寞刚好吻合,因而给人感觉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