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观念的变化对海顿一生音乐作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音乐审美观念的变化对海顿一生音乐作品的影响摘要:海顿的生活环境与社会背景发生变化,审美观念随之改变,影响了其作品的创作。海顿经历了早期的华丽简单的作品风格,中期思想内涵加深不断摸索前进,晚期的富于情感的成熟地表达与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的确立,审美需求的变化影响着他一生的创作。
关键词:社会背景审美变化创作风格
第一章海顿的早期生活与作品
第一节早期的生活学习经历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出生在奥、匈边境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从一位叔父处学习音乐,5岁就同叔父住在一起. 8岁时,被维也纳圣斯蒂芬教堂的乐长挑去学习歌唱,成为唱诗班的高音歌童,在唱诗班里获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虽然没有接受系统的理论训练,但是他自学音乐理论和作曲,读完了巴赫有关的键盘和作曲方面书籍,在巴赫十二平均律上有颇多感触。在教会学校里,海顿在没有乐长的指点的情况下,自学了福克斯的对位法论著《艺术桥梁》和德国音乐家约翰·马特松的《完美的乐长》。
18岁遭到学校开除,1749年离开学校后风餐露宿,白天在教堂、乐队演奏挣钱,晚上小乐队拉琴并私人上课增加收入,生活艰苦之至,他却自得其乐,自学理论知识。一方面,海顿靠自己在教会学校里学到的本事挣钱谋生,一方面继续刻苦学习,发展自己的事业,并开始了他最初的作曲实践,不久,与意大利作曲家波尔波拉{1}
相识学习作曲,并充当他的伴奏和助手,获得了音乐创作的基本训练,在声乐方面、作曲方面和意大利语方面大获裨益。1758年左右,他成为莫尔金伯爵的音乐总监,这位伯爵居住在维也纳,但夏天却在故乡波西米亚度过,海顿为伯爵的乐队写下了他的第一首交响曲。
第二节早期的作品体裁与风格
这一时期海顿的创作数量不多,个人的风格也还没有成熟,早期的作品主要有歌剧、弥撒曲、多种多样的室内乐,最早的几部四重奏和交响曲,这些作品的问世首先体现了他对巴赫的创作方法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第一弦乐四重奏》还保留着乐章组曲的痕迹,大多数乐章都是歌曲或者舞曲性的,在曲式结构上还没有运用奏鸣曲原则。
海顿的写作通常是因为客观需要;为了宗教仪式,为了宫廷嗜好,为了满足上流社会那些艺术鉴赏家和业余爱好者,而且是在给定的时间里完成。他的《f大调短小弥撒曲》等宗教作品最初创作是1750年左右,《e大调圣母经》作于1756年,受波尔波拉的影响,后一作品有了更加专业化的作风。海顿在自传体信函中写道:“我孜孜不倦地作曲创作,可是并不十分正确,直到最终我从值得赞美的波尔波拉先生那里得到师从他的特权,才学到真正基本的作曲方法。”
海顿早期受前辈巴赫的影响以及与作曲家波尔波拉的接触,音乐作品中透露着有适度的清新优雅,早期的奏鸣曲各乐章通常采用
同一调性,每一首奏鸣曲都有小步舞曲,总是出现一系列动机和不平衡乐句,第二主题和第一主题没有鲜明对比。海顿许多最早的交响曲都采用歌剧序曲的古典主义早期三乐章形式,典型结构为一个快板、一个平行小调或下属调的行板、一个小步舞曲或快速吉格舞曲。由于自幼受民间音乐的影响,作品中出现各种民族音乐的音调因素,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他的这一时期的音乐充分表现了愉快、幽默的风格,轻松简单。
第二章海顿的中期社会发展与作品的成熟
第一节 30年的乐长创作生涯
1761年担任艾斯特哈齐家族的乐长是海顿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保罗·安东·艾斯特哈齐亲王是最富有和最有势力的匈牙利家族之一的首领,是一位忠诚于音乐事业的慷慨的艺术保护人。这位亲王的住地在维也纳正南的艾森施塔特,但从1766年开始他的大半年时间都居住在遥远的艾斯特哈齐庄园。这座宫殿和花园的设计时就是为了同凡尔赛宫的辉煌相匹敌的。它有两座剧院,一座演出歌剧,一座演出牵线木偶戏,宫殿里面还有两座宽大豪华的音乐厅。海顿必须创作亲王所要求的任何音乐,指挥演出,训练和监督所有的音乐人员,并维修乐器。他把乐队人员增至25人。歌剧和音乐会成为每周都要演出的事情,还为尊贵的访问者举行特别的歌剧和音乐会。生活沉静下来的海顿,全心全意投入到音乐的创作当中,长期生活在壮丽的庄园里,与世隔绝的环境无法与外界交流,亲王保守的趣味也使海顿的艺术个性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海顿初期的交响乐多是应景之作,1771年起,交响曲的创作有了进展,增添了缓慢的引子,慢乐章用变奏曲式,终乐章采用激动的回旋曲式等,与此同时,受狂飙运动的影响,海顿开始在一部分作品中力图改变器乐作品偏重娱乐性及表面的华丽,创作了较严肃、富于戏剧性或深情的音乐,作品中出现了少见的戏剧性冲突。在交响乐这一复杂的音乐创作中,逐步将音乐与曲式结构科学的结合起来,通过这一音乐形式的表达,使他在交响乐的创作领域中站住了脚,之后,他的社会活动极其频繁,时常穿梭于音乐厅,鸡尾酒会,文艺沙龙和私人宴会之中。
80年代起海顿进入了真正的成熟时期,与莫扎特相识结下了深刻的友谊后,并受其影响,在10年间创作了近20部交响乐,音乐风格不仅保持了自己以往的明朗、愉快、幽默的个性,且加强了严肃性和深刻性,作品中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抒情和细腻。早期海顿奏鸣曲的发展部都很短小,学习莫扎特两个主题对比后,重视第二主题的写法,海顿的奏鸣曲发展部延长了,成为很有特色的一个部分。已经步入50岁的海顿,事业如日中天,商务活动和各种演出签约不断增加,他丝毫没有松懈和怠慢,他以大胆的革新精神,固定了交响乐以奏鸣曲式为基础的四个乐章形式,创造了以短小动机展开音乐的奏鸣性发展原则,同时完善并确立了交响乐队各声部编制及配器原则,为近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四重奏作品中,海顿以“说话的原则”使各声部主题进出彼此呼应,保证了旋律清晰与复调的丰富性。
第二节这一时期代表作品及风格
这30年里的众多作品和早期有所不同,逐渐显示出海顿的个人风格及变化轨迹。60年代的交响曲与四重奏体现出新旧交织的状态,带有试验和探索性质,第31号像一首嬉游曲,有圆号吹奏的开始动机,突出地使用了管乐器(四支圆号代替通常的两支),末乐章运用了主题与变奏的曲式。70年代的作品情感表现幅度增大,5首小调交响曲(第26、39、44和49号均为1768年创作)已经和文学上的“狂飙突进运动”相联系了,深深地激动人心,表现了一种紧张情绪,也预示后来作品的抒情性和戏剧性。1774年—1788
年的交响曲展示了惊人的变化,这在第54号和第57号中最为明显,两首都作于1774年,前一段时期的小调、激昂的重音和曲式与表情的实验,如今让位给管弦乐手段的平稳而自信的开发。 1785年—1786年的6首《巴黎交响曲》(第82—87号),是应“奥林匹克包厢音乐会”的大型交响乐队之邀而创作的,玛丽皇后把她特别喜欢的第85号称为《皇后交响曲》。
海顿不仅被之为“交响乐之父”,同时拥有“弦乐四重奏”的美称。海顿在1781年写作了第33号作品的6首四重奏,并向两位赞美者宣称,它们是用一种“相当新颖和特殊的手法”写成的,这些轻松、机智和悦耳的四重奏大多是向演奏者致意,邀请他们都来分享这一快乐。《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于1788年左右,副标题是《云雀》。第一乐章的音乐十分生动,前八小节之后的第一小提琴奏出的旋律,犹如云雀的每秒歌唱,跳跃的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