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40式太极拳拳谱
40太极拳标准
![40太极拳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af9ccc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d.png)
40太极拳标准太极拳有多个流派,每个流派的标准不同,但通常来说,40式太极拳的标准如下:1. 起势:并脚直立、两腿夹紧,提脚开步、与肩同宽,悬臂提手、与肩同高,曲肘按掌、平于胯前。
2. 揽雀尾:屈蹲转体,右脚外撇,收脚右抱,转体(正南)上步,弓步左棚(面向西看右手);后坐(不扣脚)右转,收脚左抱,转体上步,弓步双棚(前挤),反手棚臂,后坐下捋、搭手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不跷脚),弓步双按。
3. 左单鞭:后坐扣脚,双臂平摆,换重转体,收脚勾手,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4. 提手上势:后坐稍扣,右转平摆,换重提腿,虚步(跷脚)合手。
5. 白鹤亮翅:左转下捋,撤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亮掌(右掌心向前)。
6. 左右搂膝拗步(3式):转体摆臂、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左脚外撇,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右脚外撇,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
7. 手挥琵琶:跟步展臂、后坐引手、虚步合手。
8. 进步搬拦捶:撇脚(左转)握拳,收脚提拳、摆步搬拳,上步拦掌,弓步冲拳。
9. 如封似闭:穿掌翻手,后坐引手,弓步双按。
10. 斜飞式:后坐扣脚、右转带掌、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右后),弓步分靠。
11. 肘底捶:后坐扣脚、转体摆掌、收脚右抱、上步摆掌(摆步左分),跟步平摆,后坐微转、握拳反掌,虚步劈掌(跷脚藏拳)。
12. 倒卷肱(2式):稍右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提膝屈肘、落脚拧正)虚步推掌。
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提膝屈肘、落脚拧正),虚步推掌。
13. 左右穿梭:扣(左)脚转体,右转活步、摆脚抱球,转球上步,弓步架推;收脚左抱,转球上步,弓步架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在练习太极拳时,请遵循正确的姿势和技巧。
四十式太极拳拳谱精选
![四十式太极拳拳谱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441f785e53a580216fcfe64.png)
四十式太极拳拳谱杨式四十式太极拳套路第一段1,起势2,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8,搬拦捶9,如封似闭第二段10,斜飞势11,肘底捶12,倒卷肱13,左右穿梭14,左右野马分鬃第三段15,云手16,单鞭17,高探马18,右蹬脚19,双风贯耳20,左分脚21,转身右蹬脚22,海底针23,闪通臂第四段24,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伏虎势27,右下势28,左右金鸡独立29,指裆捶30,揽雀尾31,单鞭32,左下势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36,弯弓射虎37,搬拦捶38,如封似闭39,十字手40,收势杨式40势太极拳分解教学教师:李德印第一段预备势:要点:预备势的时候和各式太极拳要求一样,身体自然放松,端正的两臂垂直于身体的两侧,呼吸平隐自然,精神集中。
01,起势:分脚,两臂前平举,轻轻垂落,按于大腿的两侧。
要点:一,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二,轻轻的把手前平举,三,沉肩坠肘坐腕两手向下落按,停于大腿的两侧。
要做腕舒指掌心向下。
02,揽雀尾:转腰屈腿抱手,向前上步,弓步左堋,微扣脚,收脚抱手上步,弓步右堋,翻掌,前引,坐腿后捋,搭手弓步前挤,转腰坐腿,坐腿收手弓步前按。
要点:边屈蹲边转身边抱手收脚,然后上步堋手,向右看,下边一个动作是右堋手,前脚尖微微的内扣再抱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腰,好象抱着一个球,两臂饱满捧圆,转身向膝上部双手前堋,左手尖贴近右手的腕关节内侧,捋回来捋到腹前,力点在两掌,翻掌搭手弓步前挤,力点在前臂的外侧,后手扶的位置是前臂的内侧,然后再把手引回来也叫后堋前按,方向正西,前脚尖不翘。
03,单鞭:转腰坐腿扣脚摆手,再坐回去收脚,上步勾手推掌。
要点:单鞭转身向左平摆,再向右坐脚转身,向右平摆,勾手收脚,上步推掌转向正东。
04,提手上势:坐腿扣脚转腰,坐回来两手体前相合成虚步。
要点:重心后移前脚尖内扣,掘臂两手合于胸前,方向正南,虚步和起势的方向一致。
杨氏太极拳拳谱
![杨氏太极拳拳谱](https://img.taocdn.com/s3/m/386cfd1055270722192ef774.png)
杨氏太极拳拳谱八式太极拳1、卷肱势2、搂膝拗步3、野马分鬃4、云手5、金鸡独立6、蹬脚7、揽雀尾8、十字手十六式太极拳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进步搬拦锤6、如封似闭7、单鞭8、手挥琵琶9、倒卷肱10、左右穿梭11、海底针12、闪通背13、云手14、左右揽雀尾15、十字手16、收势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21、转身搬拦锤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左琵琶势5、进步搬拦锤6、如封似闭7、左右搂膝拗步8、右单鞭9、右云手10、野马分鬃11、海底针12、闪通背13、右揽雀尾14、转体撇身锤15、捋挤势16、右拍脚17、左分脚18、右蹬脚19、进步栽锤20、在右穿梭21、肘底锤22、倒卷肱23、右下势24、金鸡独立25、左下势26、上步七星27、徒步跨虎28、转身摆莲29、弯弓射虎30、左揽雀尾31、十字手32、收势四十式太极拳1、起势2、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8、搬拦锤9、如封似闭10、斜飞势11、肘底锤12、倒卷肱13、左右穿梭14、左右野马分鬃15、云手16、单鞭17、高探马18、右蹬腿19、双峰贯耳20、左分脚21、转身右蹬脚22、海底针23、闪通背24、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伏虎势27、右下势28、金鸡独立29、指裆锤30、揽雀尾31、单鞭32、左下势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36、弯弓射虎37、搬拦锤38、如封似闭39、十字手40、收势四十二式太极拳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二)7、撇身锤8、捋挤势(二)9、进步搬拦锤10、如封似闭11、开合手12、右单鞭13、肘底锤14、转身推掌(二)15、玉女穿梭(二)16、左右蹬脚17、掩手肱锤18、野马分鬃(二)19、云手(三)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22、双峰贯耳23、左分脚24、转身拍脚25、进步栽锤26、斜飞势27、单鞭下势28、金鸡独立(二)29、退步穿掌30、虚步压掌31、独立托掌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34、歇步擒打35、穿掌下势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虚38、转身摆莲39、弯弓射虎40、左揽雀尾41、十字手42、收势648式太极拳起势1、白鹤亮翅2、左搂膝拗步3、左单鞭4、左琵琶5、捋挤势(三)6、左搬拦锤7、左棚捋挤按8、斜身靠9、肘底锤10、倒卷肱(四)11、转身推掌(四)12、右琵琶势13、搂膝栽锤14、白蛇吐信(二)15、拍脚伏虎(二)16、左撇身锤17、穿拳下势18、独立撑掌(二)19、右单鞭20、右云手(三)21、左右分鬃22、高探马23、右蹬脚24、双分贯耳25、左蹬脚26、掩手撩拳27、海底针28、闪通背29、左右分脚30、搂膝拗步(二)31、上步擒打32、如封似闭33、左云手(三)34、右撇身锤35、左右穿梭(二)36、退步穿掌37、虚步压掌38、独立托掌39、马步靠40、转身大捋41、撩掌下势42、上步七星43、独立跨虎44、转身摆莲45、弯弓射虎46、右搬拦锤47、右棚捋挤按48、十字手收势。
太极拳拳谱大全
![太极拳拳谱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c30b318fab069dc51220145.png)
太极拳拳谱大全八式太极拳拳谱01 卷肱势 02 搂膝拗步 03 野马分鬃 04 云手05 金鸡独立 06 蹬脚 07 揽雀尾 08 十字手十六式太极拳拳谱01起势 02 左右野马分鬃 03 白鹤亮翅 04 左右搂膝拗步 05 进步搬拦捶 06 如封似闭 07 单鞭 08 手挥琵琶 09 倒卷肱 10 左右穿梭 11 海底针 12 闪通背13 云手 14 左右揽雀尾 15 十字手 16 收势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01 起式 02 左右野马分鬃 03 白鹤亮翅 04 左右搂膝拗步 05 手挥琵琶 06 左右倒卷肱 07 左揽雀尾 08 右揽雀尾 09 单鞭 10 云手 11 单鞭 12 高探马 13 右蹬脚 14 双峰贯耳 15 转身左蹬脚 16 左下势独立 17 右下势独立 18 左右穿梭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 转身搬拦捶 22 如封似闭 23 十字手 24 收势三十二式太极拳拳谱预备式第一段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左琵琶势5、进步搬拦捶6、如封似闭7、搂膝拗步第二段8、右单鞭 9、右云手10、野马分鬃 11、海底针12、闪通背 13、右揽雀尾第三段14、转体撇身捶 15、捋挤势 16、右拍脚 17、左分脚 18、右蹬脚 19、进步栽捶 20、左右穿梭 21、肘底捶第四段22、倒卷肱 23、右下势 24、金鸡独立 25、左下势 26、上步七星 27、退步跨虎 28、转身摆莲 29、弯弓射虎 30、左揽雀尾 31、十字手 32、收势四十式太极拳拳谱1.起势2.上步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转身白鹤亮翅6.左右楼膝拗步(3次)7.手挥琵琶8.进步搬拦锤9.如封似闭10.斜飞式 11.转身肘底看锤 12.左右倒卷肱(2次)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 15.云手(3次) 16.单鞭 17.高探马 18. 右蹬脚19.双峰贯耳 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 22.退步海底针 23.闪通臂 24.转身白蛇吐信25.右拍脚 26.左右披身伏虎 27.右下势28.左右独立式 29.进步指裆锤 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 32.左下势 33 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 弯弓射虎37. 进步搬拦锤 38. 如封似闭 39. 十字手40. 收势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42式太极拳拳谱(国际竞赛套路):四十二式太极拳融合了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太极拳等动作精华,并且以杨式太极拳为主线,动作严谨规范,气势舒展宏大,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独具综合性的特点。
杨式四十式太极拳
![杨式四十式太极拳](https://img.taocdn.com/s3/m/c40f1d110912a2161479299f.png)
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
37、搬拦捶
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
40、收势
杨式太极拳的形成
杨式太极拳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成。陈式太极
拳原有五路拳、五路捶、一路一百单八势长拳、一路小四套以及散手、
短打、亦是短打,共十五个套路。杨禄禅重视师承,但不拘泥于师承。
他回到故里永年,在教拳实践过程中与当地习惯相结合,将陈式太极拳
原有的套路名称根据拳势的特点,将套路名称改为大架、中架、小架、
提腿架、快架、四路炮捶、四隅捶、十三路炮捶、撩挎八卦掌、散手、
一时短打。其中中架有四个套路,提腿架有两个套路,共计十五个套
路。
杨禄禅由陈家沟回永年时所带回的拳谱名曰《陈沟拳谱》,而永
为人勤谨,忠实可靠,又聪明能干,便派他到故乡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
家中做工。适逢陈长兴借陈德瑚家授徒。杨心中十分羡慕,有心拜师学
艺,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陈不收自己。
他虽然懂得江湖禁忌,但因学艺心切,便在陈氏师徒练拳时,
在一旁观看,用心记下某些招式,无人时便私下练习。久而久之,竟有
所得。后被陈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
短打谱、太极拳经总歌、太极推手法、太极十八拿法、太极单剑谱、太
极双剑谱、太极单刀谱、太极双刀谱、太极双锏谱、桓侯四枪谱、桓侯
四枪对扎法、太极八枪谱、太极八枪对扎法、太极十三枪谱、太极二十
四枪谱、太极二十四枪歌诀、太极二十四枪练法、旋风棍、盘罗棒、盘
罗棒练法、大战朴镰歌诀、春秋刀诀。
《杨禄禅太极拳谱》内容有太极一百单八式长拳谱、五套拳谱、
辰点穴秘诀叫门法、太极十二中穴点穴法、太极十二*穴点打拿法、太
40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谱表
![40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谱表](https://img.taocdn.com/s3/m/80501196ccbff121dc3683ac.png)
野马分鬃2
提踵合抱、弓步分靠、提踵合抱、弓步分靠
左手抹一个弧,重心稍稍向后移,脚尖不转,提后脚抱手,斜前方上步,西南,是一个分、靠,下边马上就收脚,奔向正西,再做正西的野马分鬃,有的时候加一个抹手的抱手,最后一个野马分鬃没加小抹掌,直接向前跟步抱手。
15
云手3
摆云收脚、右云开步、左云收脚、右云开步、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9
如封似闭
封合坐引、弓步推按
插手先是手心向下,边走边翻转,边收边翻转,在推之前一沉一翻再推按出去,这叫引而后推,一定有个弧线的引进再推。前脚不翘,端正的坐在后腿上。
10
斜飞势
扣转抱手、弓步分靠
斜飞势是转身斜向后方,两臂展开,分展,也叫裂手,转身横裂,做法是,扣脚转身摆掌抱手收脚,再迈出去继续向右后转,转向西北弓步分手,右手与头高,手心向上,左手按在体侧,上体略略可以向前俯探一点身,这是手法的需要。
22
海底针
落转摆手、虚步插掌
退步提手坐腿,转腰搂膝虚步向前下方插掌,上身略为舒展的前倾,不要超过45度。是用指尖为力点,戳穿对方。
23
闪通背
立转合手、弓步架推
7
手挥琵琶
跟转展臂、虚步合肘
右脚跟步,弧线向前上方摆动,两个手前后交错,再合在体前,指尖斜向上掌心朝向左右,下面的右手掌心对准肘关节,还是一个错手,屈臂方向变成了正东。
8
搬拦捶
转体搬拳、上步拦掌、弓步打捶
上步脚尖摆脚上步,搬拳再上步,拦掌弓步打拳,左手贴在右前臂的内侧,搬,向下搬压,左手停在你的身前,拦掌时两只手有点直线前后的交错,拦时右手坐腕内合,弓步打拳,力点在拳面,力拳冲打向前方。
云手是两个手在胸前交叉画圆,步伐是侧行,手、腰腿协调配合。从野马分鬃开始,第一个云的时候左脚跟向内扭转一下,手向前摆,然后右脚尖再向内扣一下,重心左移交叉画圆向左云摆,云到左侧的时候,收脚并步,两脚相距2至30CM,叫做小开步,向右云两脚平行移动,出脚、并脚、出脚、并脚,连续重复三次。注意协调手脚腰的配合,以腰带手,以手去追腰,重心平衡,立身中正,收脚开步轻起轻落、点起点落,不可上下起伏,要求收臀屈腿立腰。
杨式太极拳谱
![杨式太极拳谱](https://img.taocdn.com/s3/m/29109a4677232f60ddcca195.png)
杨式太极拳谱(8,16,24,32,40,42,48,85,88,108式)八式太极拳拳谱01卷肱势;02.搂膝拗步;03.野马分鬃;04.云手05.金鸡独立;06.蹬脚;07.揽雀尾;08.十字手。
十六式太极拳拳谱01起势;02.左右野马分鬃;03.白鹤亮翅;04.左右搂膝拗步;05.进步搬拦捶;06.如封似闭;07.单鞭;08.手挥琵琶;09.倒卷肱;10.左右穿梭;11.海底针;12.闪通背13.云手;14.左右揽雀尾;15.十字手;16.收势。
三十二式太极拳拳谱预备式;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左琵琶势;5、进步搬拦捶;6、如封似闭;7、搂膝拗步;8、右单鞭;9、右云手;10、野马分鬃;11、海底针;12、闪通背;13、右揽雀尾;14、转体撇身捶;15、捋挤势;16、右拍脚;17、左分脚;18、右蹬脚;19、进步栽捶;20、左右穿梭;21、肘底捶;22、倒卷肱;23、右下势;24、金鸡独立;25、左下势;26、上步七星;27、退步跨虎;28、转身摆莲;29、弯弓射虎;30、左揽雀尾;31、十字手;32、收势。
四十式太极拳拳谱1.起势;2.上步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转身白鹤亮翅;6.左右楼膝拗步(3次);7.手挥琵琶;8.进步搬拦锤;9.如封似闭;10.斜飞式;11.转身肘底看锤;12.左右倒卷肱(2次);13.左右穿梭;14.左右野马分鬃;15.云手(3次);16.单鞭;17.高探马;18.右蹬脚;19.双峰贯耳;20.左分脚;21.转身右蹬脚;22.退步海底针;23.闪通臂;24.转身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披身伏虎;27.右下势;28.左右独立式;29.进步指裆锤;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32.左下势;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36.弯弓射虎;37.进步搬拦锤;38.如封似闭;39.十字手;40.收势。
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国际竞赛套路):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提手;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撇身捶;8、捋挤势;9、进步搬拦捶;10、如封似闭;11,开合手;12、右单鞭;13、肘底捶;14、转身推掌;15、玉女穿梭;16、左右蹬脚;17、掩手肱捶;18、野马分鬃;19云手;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22、双峰贯耳;23、左分脚;24、转身拍脚;25、进步栽捶;26、斜飞势;27、单鞭下势;28、金鸡独立;29、退步穿掌;30、虚步压掌31、独立托掌;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34、歇步擒打;35、穿掌下势;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虎;38、转身摆莲39、弯弓射虎40、左揽雀尾;41、十字手;42、收势。
杨氏40式、42式竞赛套路及48式太极拳中同名称动作的差异
![杨氏40式、42式竞赛套路及48式太极拳中同名称动作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c680c7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6.png)
杨氏40式、42式竞赛套路及48式太极拳中同名称动作的差异杨氏40式、42式竞赛套路及48太极拳中有些动作名称相同,但在拳架姿势方面略有不同,有时容易混淆。
为此将它们容易混淆的动作名称整理如下。
1、起势。
40式两肘带动双掌下按时,两腿不屈无下蹲,双掌按至大腿外侧。
42式48式两掌下按落至腹前,同时两腿屈膝下蹲。
2、揽雀尾。
40式左棚过程中先面向南,结束时面向西。
42式整个左棚中面向南。
40式右棚前右脚先内扣,右棚时左掌位于右前臂下方,掌心向外。
42式右棚前右脚不内扣,右棚时左掌停于左胯旁,掌心向下。
3、单鞭。
40式接上式揽雀尾弓步按掌后,扣右脚,两掌由前向左再向右弧形平抹至身体右侧再做右勾手左弓步左推掌。
42式接上式(吴式)右揽雀尾之坐腿提腕扣步按掌后做右勾手左弓步左推掌。
4、提手上势。
40式面向南方,42式称“提手”,面向南偏西。
5、白鹤亮翅。
40式右掌提到右额前,掌心向前。
42式右掌掌心向内。
6、搂膝拗步。
40式每个搂膝拗步转换中重心不后坐,拳书中称之谓实腿转体,第一个搂膝拗步无左转。
42式、48式转体中重心均要后坐,称之谓虚腿转体,第一个搂膝拗步先左转再右转。
7、搬拦捶。
40式右拳向前搬出时,左掌移至胸前,而42式左拳移至左胯旁。
40式右拳向前搬出后不转腰划立圆,右前臂先内旋再外旋收至胯间掌心向上,而42式右拳向前搬出后随腰右转,右前臂内旋,右掌向右划弧至体侧再外旋,收至腰间,拳心向上,48式同42式只是左右相反。
8、如封似闭。
40式左掌从右腕下向前穿出,掌心向下。
42式左掌从右前臂下穿出,掌心向上。
9、肘底捶。
40式在跟步摆掌中,右掌向右、向上划弧至体前时掌心向前,掌指向上,高与鼻平。
42式48式在右掌摆至体前时右臂外旋,右掌心斜向上的。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https://img.taocdn.com/s3/m/1241b5b86edb6f1afe001f18.png)
氏太极拳40式拳谱《一段》1、起势2、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8、搬拦捶9、入封似闭《二段》10、斜飞势11、肘底捶12、倒卷肘13、左右穿梭14、左右野马分鬃《三段》15、云手16、单鞭17、高探马18、右蹬脚19、双峰掼耳20、左分脚21、转身右蹬脚22、海底针23、闪通背《四段》24、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伏虎27、右下势28、金鸡独立29、指挡捶30、揽雀尾31、单鞭32、左下势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36、弯弓射虎37、搬拦捶38、如封似闭39、十字手40、收势氏太极拳56式拳谱一段1、起势2、右金刚捣碓3、揽扎衣4、右六封四闭5、左单鞭6、搬拦捶7、护心捶8、白鹤亮翅9、斜行拗步10、提收11、前蹚12、右掩手肱捶13、披身捶14、背折靠15、青龙出水16、斩手17、翻花舞袖18、海底翻花19、左掩手肱捶20、左六封四闭21、右单鞭《二段》22、右云手23、左云手24、高探马25、右连珠炮26、左连珠炮27、闪通背《三段》28、指挡捶29、白猿献果30、双退手31、中盘32、前招33、后招34、右野分鬃35、左野分鬃36、摆莲跌叉37、左右金鸡独立《四段》38、倒卷肱39、退步压肘40、擦脚41、蹬一根42、海底翻花43、击地捶44、翻身二起45、双震脚46、蹬脚47、玉女穿梭48、顺鸾肘49、裹鞭炮50、雀地龙51、上步七星52、退步跨虎53、转身摆莲54、当头炮55、左金刚捣碓56、收势《一段》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左右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8、进步搬拦捶9、如封似闭10、十字手11、左揽雀尾12、右单鞭13、右下势14、金鸡独立《二段》15、左右倒卷肱16、右海底针17、左闪通背18、撇身捶19、肘底捶20、左右野马分鬃21、玉女穿梭22、云手23、右高探马24、右分脚25、左分脚26、退步打虎27、右蹬脚28、双峰贯耳29、斜飞势30、右迎面掌《四段》31、十字拍脚32、搂膝左栽捶33、左海底针34、右闪通背35、云手36、左高探马37、回射挡捶38、左下势39、上步七星40、退步跨虎41、左迎面掌42、转身摆莲43、弯弓射虎44、退步搬拦捶45、收势。
杨式太极拳40式的步与桩
![杨式太极拳40式的步与桩](https://img.taocdn.com/s3/m/d2b8857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9.png)
杨式太极拳40式的步与桩杨氏太极拳,太极拳的一个流派,是由河北邯郸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式太极拳40式的步与桩。
欢迎阅读!简述杨式太极拳40式的步与桩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指出:“太极拳开始,先练拳架。
所谓拳架者,即照拳谱上各式名称,一式一式由师指教,学者悉心静气,默记揣摩,而照行之,谓之练架子。
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再次则器械,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十三枪)等是也。
”由此看出,杨式太极拳40式讲究盘拳架,盘拳架即是练活桩。
盘拳架是学练太极拳的基础,无论练基础架、功力架还是技击架,都要从一式一式中认真揣摩,而照行之。
久练自能得到即有松沉劲,又有虚灵劲。
先说杨式太极拳40式的迈步。
“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
怎样才能练出猫行步?方法如下:出脚时,脚踝放松,先以大拇趾引领,与地面平行向前探出,随即脚跟着地,前脚掌略向上扬(不要过高),将前脚掌落平后,屈前腿蹬后腿,重心前移成弓步。
注意,向前迈步时,体重要坐在支撑腿上,劲力从支撑腿向下松沉,迈出的脚自然被送出。
就好像翘翘板一样,一端向下,另一端自然向上,尾骨坐在脚跟上,以腰弓的弹性将脚送出。
弓步完成时,弓腿以小腿与地面垂直为宜,膝盖前弓万万不可超过脚尖,感觉全脚掌与地面贴平,俗称涌泉穴与大地接吻,脚上各个关节都要放松。
“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
身躯前仆,即失中正之势。
”澄甫先师之言不可不察。
再说上步。
上步离不开碾步。
什么是杨式太极拳40式的碾步?无外乎摆脚、扣脚,所不同的是要以脚跟为轴,脚掌轻贴地面碾转(或以脚掌为轴碾转脚跟),如同碾砣在碾盘上转动一样,杨式太极拳40式的碾步由此而得名。
上步之先,首先弓腿的重心一定要移动到脚跟上,此时前脚掌虚贴地面,然后再转体,通过胯,又通过膝带动脚掌轻贴地面的内扣或外摆。
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
![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https://img.taocdn.com/s3/m/9359d5c2aa00b52acfc7ca99.png)
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01、起势02、揽雀尾03、单鞭04、提手上势05、白鹤亮翅06、搂膝拗步07、手挥琵琶08、搬拦捶09、如封似闭10、斜飞势11、肘底捶12、倒卷肱13、左右穿梭14、左右野马分中15、云手16、单鞭17、高挥马18、右蹬腿19、双峰掼耳20、左分脚21、转身右蹬脚22、海底针23、闪通背24、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伏虎势27、右下势28、金鸡独立29、指裆捶30、揽雀尾31、单鞭32、左下势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36、弯弓射虎37、搬拦捶38、如封似闭39、十字手40、收势杨式40式太极拳(上)1。
公司简介2。
菜单3。
杨式四十式太极拳介绍4。
全套动作――演练5。
第一段――正面示范6。
第一段――分解示范1-9 7。
第一段――背向示范8。
第一段――要领讲解9。
第二段――正面示范10。
第二段――分解示范10-14 11。
第二段――背向示范12。
第二段――要领讲解13。
片尾字幕杨式40式太极拳(下)1。
公司简介2。
菜单3。
第三段――正面示范4。
第三段――分解示范15-23 5。
第三段――背向示范6。
第三段――要领讲解7。
第四段――正面示范8。
第四段――分解示范24- 9。
第四段――背向示范10。
第四段――要领讲解11。
全套动作――背向示范12。
片尾字幕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01、起势02、揽雀尾03、单鞭04、提手上势05、白鹤亮翅06、搂膝拗步07、手挥琵琶08、搬拦捶09、如封似闭10、斜飞势11、肘底捶12、倒卷肱13、左右穿梭14、左右野马分中15、云手16、单鞭17、高挥马18、右蹬腿19、双峰掼耳20、左分脚21、转身右蹬脚22、海底针23、闪通背24、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伏虎势27、右下势28、金鸡独立29、指裆捶30、揽雀尾31、单鞭32、左下势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36、弯弓射虎37、搬拦捶38、如封似闭39、十字手40、收势。
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
![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https://img.taocdn.com/s3/m/947d5656700abb68a882fb2f.png)
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01、起势02、揽雀尾03、单鞭04、提手上势05、白鹤亮翅06、搂膝拗步07、手挥琵琶08、搬拦捶09、如封似闭10、斜飞势11、肘底捶12、倒卷肱13、左右穿梭14、左右野马分中15、云手16、单鞭17、高挥马18、右蹬腿19、双峰掼耳20、左分脚21、转身右蹬脚22、海底针23、闪通背24、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伏虎势27、右下势28、金鸡独立29、指裆捶30、揽雀尾31、单鞭32、左下势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36、弯弓射虎37、搬拦捶38、如封似闭39、十字手40、收势杨式40式太极拳(上)1。
公司简介2。
菜单3。
杨式四十式太极拳介绍4。
全套动作――演练5。
第一段――正面示范6。
第一段――分解示范1-9 7。
第一段――背向示范8。
第一段――要领讲解9。
第二段――正面示范10。
第二段――分解示范10-14 11。
第二段――背向示范12。
第二段――要领讲解13。
片尾字幕杨式40式太极拳(下)1。
公司简介2。
菜单3。
第三段――正面示范4。
第三段――分解示范15-23 5。
第三段――背向示范6。
第三段――要领讲解7。
第四段――正面示范8。
第四段――分解示范24- 9。
第四段――背向示范10。
第四段――要领讲解11。
全套动作――背向示范12。
片尾字幕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01、起势02、揽雀尾03、单鞭04、提手上势05、白鹤亮翅06、搂膝拗步07、手挥琵琶08、搬拦捶09、如封似闭10、斜飞势11、肘底捶12、倒卷肱13、左右穿梭14、左右野马分中15、云手16、单鞭17、高挥马18、右蹬腿19、双峰掼耳20、左分脚21、转身右蹬脚22、海底针23、闪通背24、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伏虎势27、右下势28、金鸡独立29、指裆捶30、揽雀尾31、单鞭32、左下势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36、弯弓射虎37、搬拦捶38、如封似闭39、十字手40、收势。
杨式40太极拳与42式的区别
![杨式40太极拳与42式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c568723dd36a32d737581ee.png)
杨式40式、42式、48式太极拳的动作比较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0式)、42式竞赛套路及48太极拳中有些动作名称相同,但在拳架姿势方面略有不同,有时容易混淆,由于先入为主或习以为常的原因,对有些些动作一下难以改变,为此把它们容易混淆的动作名称,作一整理,叙述如下:第一式:起势。
40式两肘带动双掌下按时两腿不屈无下蹲并按至大腿外侧。
42式48式两掌下按落至腹前,同时两腿屈膝下蹲。
第二式:揽雀尾。
40式左棚过程中面先向南,结束时面向西。
42式整个左棚中面向南。
40式右棚前右脚先内扣,右棚时左掌位于右前臂下方,掌心向外。
42式右棚前右脚不内扣,右棚时左掌停于左胯旁,掌心向下。
第三式:单鞭。
40式接上式揽雀尾后弓步按掌,扣右脚,两掌由前向左再向右弧形平抹至身体右侧再做右勾手左弓步左推掌。
42式接上式(吴式)右揽雀尾之坐腿提腕扣步按掌后做右勾手左弓步左推掌。
第四式:提手上势。
40式面向南方,42式称“提手”,面向南偏西。
第五式:白鹤亮翅。
40式右掌提到右额前,掌心向前。
42式右掌掌心斜向内。
第六式:搂膝拗步。
40式每个搂膝拗步转换中重心不后坐,拳书中称之谓实腿转体,第一个搂膝拗步无左转。
42式、48式转体中重心均要后坐,称之谓虚腿转体,第一个搂膝拗步先左转再右转。
第八式:搬拦捶。
40式右拳向前搬出时,左掌移至胸前,而42式左拳移至左胯旁。
40式右拳向前搬出后不转腰划立园,右前臂先内旋再外旋收至胯间掌心向上,而42式右拳向前搬出后随腰右转,右前臂内旋,右掌向右划弧至体侧再外旋,收至腰间,拳心向上,48式同42式只是左右向反。
第九式:如封似闭。
40式左掌从右腕下向前穿出,掌心向下。
42式左掌从右前臂下穿出,掌心向上。
(这里应该说明一下,在李德印执教,陈思坦示范的碟片中,陈思坦左掌向下但从友前臂下穿出。
根据李德印教授自己所说,碟片上与书上不符时应按照书本。
)第十一式:肘底捶。
40式在跟步摆掌中,右掌向右、向上划弧至体前时掌心向前,掌指向上,高与鼻平。
杨式太极拳40式身法要领介绍
![杨式太极拳40式身法要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a27785c76a20029bc642d31.png)
杨式太极拳40式身法要领介绍一、身法要领1、百会顶头为六阳之首,百脉之宗,周身之主,全身之纲领,人的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无不以此为向背。
虚灵顶劲,也叫“提顶”或者叫“顶头悬”,行拳走架时,身法是否稳定,颈椎是否松竖,背脊是否中正,眼法是否平准,呼吸是否顺畅,步法是否灵活,腰胯是否松沉,无不与头有关。
从生理上来说,百会上顶,可使颈椎中的神经中枢延髓以及脊柱中脊髓不受压迫,从而能够保证周围神经与脑神经的经络不受挤压,畅通无阻,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全身各大系统及器官的机能保持正常运转,于发挥对人体的整体平衡作用至关重要。
“顶头悬”的具体做法是:喉头微后收,下颌稍收提,头顶(百会穴)虚虚上领,使颈椎拔起、拔展、松竖,有胸前锁骨与脖后大椎连带向后上移提的感觉。
百会上顶不是用力去顶,而是用神去顶,用意念去顶,绝非冲头昴首,拔头提气,要意在神而不在形,在虚而不在实,在形、在实容易用力,用力则易神露于外,也易产生僵劲。
因此,百会上顶,竖头虚灵,神敛于内,全在用意,绝非用力。
2.大椎领杨式太极拳40式讲身法时,有“一领百沉”的说法,“一领”指的就是大椎向上领劲,“百沉”指的是太极拳的其它锻炼要领,如沉肩坠肘,坐腕舒指,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松腰落胯,敛臀收腹,尾闾中正等四肢百骸都要求向下沉垂,即谓之“一领百沉”。
大椎领劲的具体办法,就是收颌直项,下颌微收,脖颈自然轻轻竖起,第三、四节颈椎向后退贴到衬衣后领上去,这样下颌自然内收,颈椎就会自然竖直松开。
但在实践中应注意,一定要注意先把头部竖直松开,然后第三、第四节颈椎再向后退贴,否则容易造成头部后仰之病,也就是要“先竖后退”,而不是“先退后竖”。
3.肩井沉肩为气之门,上抬则气升,下沉则气降,两肩如能松开,上肢之气自沉,肩在上肢的肘、腕、掌关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突出地位,而松肩的关键又在于沉肩井。
上肢三大关节肩、肘、腕,以及整个上肢的放松,肩关节的放松起绝对主导作用,没有肩关节的放松,整个上肢其它各关节就不可能放松。
40式杨氏太极拳
![40式杨氏太极拳](https://img.taocdn.com/s3/m/e10c05c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a.png)
40式杨氏太极拳介绍40式杨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太极拳招式,属于杨氏太极拳的主要套路之一。
它由40个动作组成,通过缓慢平稳的动作和呼吸配合,以伸展身体、舒缓筋骨的方式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健康的目的。
它既是一种武术技法,同时也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法。
40式杨氏太极拳继承了杨氏太极拳的特点,注重内外修炼的平衡,强调身心合一,具有保健养生的效果。
起源40式杨氏太极拳是由杨教授创立的一种太极拳套路。
杨教授是杨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学习太极拳已有数十年的经验。
他将自己的太极拳心得和理念融入其中,结合现代健身理论,开发了这套40式杨氏太极拳。
通过对传统太极拳的精华进行提炼和创新,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健康需求。
动作示范以下是40式杨氏太极拳的动作示范:1.起势:两脚并拢,姿势端正,双手自然下垂。
2.云手:左手向前推,右手向后推,以左手为轴向左转,然后向前推。
3.居中:双手相交,掌心向前,胸部微收,背部挺直。
4.分势:左手贴身向前推,右手收回。
5.单鞭:右手向下划,左手向左侧伸直,左脚向左踏步。
6.金雁独立:右手向前推,右脚向前侧踏步,左手自然下垂。
7.白鹤亮翅:左手向前推,右手向右侧伸直,双脚展开。
8.如封似闭:双手合拢,右脚向前踏步。
9.十字手:双手分别向左右伸展,双脚分开。
10.左下势:右手向下伸展,左脚向左侧踏步。
(省略部分动作示范)40.收势:两手回收,双脚并拢,回到起始姿势。
动作要点40式杨氏太极拳的动作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姿势端正:全身各个部位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背部挺直,脚步稳定。
2.气贯丹田:在每个动作中,要保持呼吸平稳,将气息集中到丹田部位。
3.身体协调:动作要点中强调身体的协调性,上下肢的动作要相互配合,流畅自然。
4.腰部发力:在一些动作中,要通过腰部的转动来传递力量,增加动作的力度和稳定性。
动作效果40式杨氏太极拳的长期练习对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1.增强体质: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增强肌肉的柔韧性和力量,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四十式太极拳拳谱
![四十式太极拳拳谱](https://img.taocdn.com/s3/m/ff4b80b265ce050876321332.png)
四十式太极拳拳谱1.起势2.上步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转身白鹤亮翅6.左右楼膝拗步(3次)7.手挥琵琶 8.进步搬拦捶 9.如封似闭10.斜飞式 11.转身肘底看捶 12.左右倒卷肱(2次)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 15.云手(3次)16.单鞭 17.高探马 18. 右蹬脚19.双峰贯耳 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22.退步海底针 23.闪通臂 24.转身白蛇吐信25.右拍脚 26.左右披身伏虎 27.右下势28.左右独立式 29.进步指裆捶 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 32.左下势 33 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 弯弓射虎37.进步搬拦捶 38. 如封似闭 39. 十字手40. 收势预备式的时候,身体自然直立,心静体松。
01、起势: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两脚平行,两手前平举,沉肩垂肘,落按在大腿两侧,掌心向下,五指向前。
02、揽雀尾:撇脚抱手,向前上步(正南),弓步前棚(上体转向偏西),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正西),棚(左手附于右前臂的下方)、捋、挤、按。
03、单鞭:座腿转腰,向左平抹,向右平抹,勾手收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掌(正东)。
04、提手上势:座腿扣脚,移动右脚,向正前方,两手相合与体前。
05、白鹤亮翅:转腰撤脚,抱手坐腿,分开两手成虚步(上手手心朝前)。
06、搂膝拗步:转腰摆手收脚(转腰撇脚时重心不做大的移动),上步弓步搂手推掌,做第二个、第三个。
07、手挥琵琶:跟步坐腿,措手合手成虚步。
08、搬拦捶:转腰撇脚握拳,上步搬拳(前脚尖外撇),上步拦掌(左手从胸前向前神探,右拳收到腰间),弓步打捶。
09、如封似闭:插手(左手从右拳下面伸出去,手心向下),屈收翻掌,弓步推按。
10、斜飞势:坐腿转身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西北),弓步分手(上手手心斜向上,高与头平,左手按在跨旁。
.11、肘底锤:坐腿转身扣脚,合抱收脚,摆步抹手,跟步摞手,虚步劈伸。
太极拳拳谱
![太极拳拳谱](https://img.taocdn.com/s3/m/c35eca36f111f18583d05aec.png)
24、收势
三十二式太极拳
1、起势
17、左分脚
2、右揽雀尾
18、右蹬脚
3、左单鞭
19、进步栽锤
4、左琵琶势
20、在右穿梭
5、进步搬拦锤
21、肘底锤
6、如封似闭
22、倒卷肱
7、左右搂膝拗步
23、右下势
8、右单鞭
24、金鸡独立
9、右云手
25、左下势
10、野马分鬃
26、上步七星
11、海底针
27、徒步跨虎
39、十字手
收势
四十二式太极拳
1、起势
15、玉女穿梭(二)
29、退步穿掌
2、右揽雀尾
16、左右蹬脚
30、虚步压掌
3、左单鞭
17、掩手肱锤
31、独立托掌
4、提手上势
18、野马分鬃(二)
32、马步靠
5、白鹤亮翅
19、云手(三)
33、转身大捋
6、搂膝拗步(二)
20、独立打虎
34、歇步擒打
7、撇身锤
21、右分脚
16、收势
二十四式太极拳
1、起势
13、右蹬脚
2、左右野马分鬃
14、双峰贯耳
3、白鹤亮翅
15、转身左蹬脚
4、左右搂膝拗步
16、左下势独立
5、手挥琵琶
17、右下势独立
6、左右倒卷肱
18、左右穿梭
7、左揽雀尾
19、海底针
8、右揽雀尾
20、闪通臂
9、单鞭
21、转身搬拦锤
10、云手
22、如封似闭
11、单鞭
23、十字手
31、上步擒打
48、十字手
15、拍脚伏虎(二)
32、如封似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