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附翻译)
古诗晏子谏景公翻译赏析
![古诗晏子谏景公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77b675aeaad1f347933f3a.png)
古诗晏子谏景公翻译赏析文言文《晏子谏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详,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注释】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多次。
而:表转折,但是、然而。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
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闻:听命;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1饥寒:指饥饿寒冷的人。
12涂:通假为“途”,路上。
13里:指里巷。
14循:巡,巡视。
15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6兼岁:两年。
17明:阐明。
18 欲:欲念,愿望。
19行:实行。
20 善:好的21乃:于是。
22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3谏:进谏。
24对:对答,回答。
25与:给。
26见:召见。
27所欲:愿望。
28侧:边上。
29堂:朝堂30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晏子谏景公(二则)(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晏子谏景公(二则)(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b6a067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f.png)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晏子谏景公(二则)(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景公手酒于泰山之上,酒酣,公四望其地,喟然叹,泣数行而下,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而死乎!”左右佐哀而泣者三人,日:“臣细人也,犹将难死,而况公乎!弃是国也而死,其孰可为乎!”晏子独搏其脾,仰天而大笑曰:“乐哉!今日之饮也。
”公怫然怒曰:“寡人有哀,子独大笑,何也?"晏子对日:“今日见怯君一,谀臣三,是以大笑。
”公曰:“何谓谀怯也?“晏子曰:“夫古之有死也,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
若使古之王者如毋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国而哀之?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也。
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
曷为可悲?至老尚哀死者,怯也:左右助哀者,谀也。
怯谀聚居,是故笑之。
”公惭而更替日:“我非为去国而死哀也。
寡人闻之,彗星出,其所向之国,君当之,今彗星出而向吾国,我是以悲也。
"晏子曰:“芨之红义旦邪无德于国穿也沼则欲其深以广也;为台榭,则欲其高且大也;赋致如为夺,诛戮如仇雒。
自是观之,希[注]又将出,彗星之出,庸可悲乎!”于是公惧,乃归,填池沼,废台榭,停赋效,缓刑罚,三十七日而彗星亡。
(节选自《晏子春秋•卷第七•外篇》)【注】箱:通“学”,指彗星。
材料二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馆,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
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
"晏子曰:“君过矣!夫厚藉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停寿不恤,死狗有棺。
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
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
”公曰:“善。
”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节选自《晏子春秋•卷第二•内篇谏下》)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文言文《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09761d883c4bb4cf6ecd120.png)
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注释: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多次。
而:表转折,但是、然而。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
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闻:听命;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文言文阅读《晏子春秋节选》试题+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晏子春秋节选》试题+答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b318f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1.png)
文言文阅读晏子春秋节选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
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
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古者常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
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
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
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
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
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
”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
③关市:指集市。
讥:稽查,盘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同“悦”,高兴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花纹C.下之疾.其上甚矣疾:痛恨D.宗.君而处身宗:尊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如此,则诸侯其至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C.然则曷以禄夫子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D.关市讥而不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
古诗晏子谏齐景公翻译赏析
![古诗晏子谏齐景公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8c7dff783e0912a3162a45.png)
古诗晏子谏齐景公翻译赏析文言文《晏子谏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详,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注释】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多次。
而:表转折,但是、然而。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
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闻:听命;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1饥寒:指饥饿寒冷的人。
12涂:通假为“途”,路上。
13里:指里巷。
14循:巡,巡视。
15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6兼岁:两年。
17明:阐明。
18 欲:欲念,愿望。
19行:实行。
20 善:好的21乃:于是。
22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3谏:进谏。
24对:对答,回答。
25与:给。
26见:召见。
27所欲:愿望。
28侧:边上。
29堂:朝堂30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晏子谏文言文及翻译
![晏子谏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fad829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b.png)
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在齐景公当政的时候,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雪,天气却依然没有转晴。
景公身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的一侧台阶上。
晏子走进来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却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笑。
晏子接着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主,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您却不知道这些。
”景公说:“说得好!我听明白了你的教诲。
”于是下令发放皮衣和粮食给那些受饥寒之苦的人。
命令:在路上遇见的人,不必问他们是哪个乡的;在里巷中遇见的人,不必问他们是哪个家的;巡视全国时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对于有职业的人,发放两个月的粮食;对于病困的人,发放一年的粮食。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后说:“晏子能够清楚地表达他的愿望,景公能够实施他所认同的善政。
”晏子在这段对话中,以古代贤君的标准来劝谏景公,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
他通过对比古代贤君与当前景公的行为,点出了景公的不足,使得景公在笑声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迅速改正。
这个故事反映了晏子作为一位智谋过人、忠诚敢言的大夫,对国家百姓的关心和责任感。
《晏子谏齐景公》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晏子的政治智慧,还体现了我国古代“仁政”思想。
这种思想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福祉,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晏子的劝谏,既是对景公的提醒,也是对后世君主的警示,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言文晏子谏景公翻译
![文言文晏子谏景公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429a8a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e.png)
景公好音,使师旷鼓新宫之钟。
钟声清浊,师旷顾而笑曰:“此钟不调,君何不命工改之?”公曰:“寡人自乐,岂闻钟声?”师旷曰:“夫钟声,所以和天地之气,通神明之听。
吾闻之,钟声不和,必召灾咎。
”公不听,师旷出。
晏子入见,曰:“君闻钟声乎?”公曰:“然。
”晏子曰:“臣闻之,钟声不和,必召灾咎。
师旷言钟声不和,君不以为忧,而反自乐,此臣所谓忧也。
”公曰:“吾自乐,岂忧之哉?”晏子曰:“君不知也。
夫钟声不和,天地之气不和,神明之听不调,此国家之大忧也。
君自乐而忘忧,臣恐国家将有祸矣。
”公曰:“寡人固知钟声不和,然吾闻之,乐者所以养性,吾欲自乐以养性,岂敢忘忧?”晏子曰:“然则君之乐,非乐也。
夫乐者,天地之和,阴阳之和,君以钟声不和为忧,是以乐非乐也。
君若以钟声和为乐,则当改之,使天地之气和,阴阳之和调,然后可以为乐。
”公曰:“寡人愿闻所以改之。
”晏子曰:“臣闻之,钟声不和,必改其音。
今君之乐,非乐也,愿君改之。
夫乐者,所以和天地之气,通神明之听,今钟声不和,愿君令工改之,使天地之气和,阴阳之和调,然后可以为乐。
”公曰:“善。
”乃命工改钟。
钟声既改,公大悦,曰:“寡人今日始知乐矣。
”翻译:景公喜欢音乐,便让乐师师旷为新宫殿的钟鼓鸣。
钟声清浊不一,师旷回头笑着对景公说:“这钟声不协调,您为何不命工匠去调整呢?”景公说:“我自得其乐,哪里听到钟声不协调?”师旷说:“钟声,是用来调和天地之气,通达神明之听的。
我听说,钟声不协调,必将招致灾祸。
”景公不听,师旷便退下了。
晏子进入宫中见到景公,问道:“您听到了钟声吗?”景公说:“听到了。
”晏子说:“我听说,钟声不协调,必将招致灾祸。
师旷说钟声不协调,您不以为忧,反而自得其乐,这就是我所说的忧患啊。
”景公说:“我自得其乐,哪里会忧虑呢?”晏子说:“您不明白啊。
钟声不协调,天地之气不协调,神明之听不调和,这是国家的大忧患。
您自得其乐而忘记忧患,我担心国家将有祸事发生。
”景公说:“我本就知道钟声不协调,但我也听说,音乐是用来养性的,我想自得其乐以养性,哪里敢忘记忧患?”晏子说:“既然如此,那么您的乐,就不是真正的乐。
《晏子谏景公》的译文
![《晏子谏景公》的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18f82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8.png)
《晏子谏景公》的译文
晏子谏景公》是屈原的一首诗,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这首诗的译文,以下就是一篇汉语译文:
晏子谏景公
晏子曾经谏责景公,
把国家安抚保护民众,
若臣下欲安,君莫轻乱处,
方知君之能否救国。
当朝太宗设置,非君臣神,
社稷诸贤贡,仁义兼修,
倡导文明文,道德上行,
邦国万里范,于社稷安宁。
若有疆域穷,清廉知莫妄,
若有多余火,不欺安民苦,
若有怨言散,莫屈下士子,
无怨言消息有其所归。
若有百姓贵,万里贫穷乏,
责任在尊上,应维护贫贱,
若有百姓穷,物粮宜足应,
莫使百姓政令穷羸。
若有百姓劳,宜酬义备福,
护卫民之境,以安上下无恙,
若有暴虐势,莫作利夺令,除暴安民,可用降礼。
思维袭景公,令卑尊守先,此唤贤士,君弃暴政,
持正治理,有礼有义,
以安邦域,民不虞谤。
晏子之言,非乱谤无益,
为安邦域,令民安乐,
若实受用,莫蔽谏言,
宁安社稷,持正治理,
昭明仁义,礼乐修著。
古往今来,晏子谏景公,
贤士之论,上古宗哲,
社稷兴废,礼义体系,
今日之中,值得借鉴。
今日社会,处处混乱,
在谏景公,取正义正道,
正确的治理,让社会安宁,执法公正,对抗腐败,
传承屈原之遗产,礼仪义理,祈祷国家安宁,民族昌盛。
先秦-晏子春秋《晏子谏齐景公》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晏子春秋《晏子谏齐景公》原文、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25d893e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a.png)
先秦-晏子春秋《晏子谏齐景公》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晏子谏齐景公先秦-晏子春秋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陛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陛侧阶。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哉!奇怪啊!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对曰:“晏子回答说:“天不寒乎?”天气不冷吗?”公笑。
景公笑了。
晏子曰:“晏子说:“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公曰:“景公说:“善!好!寡人闻命矣。
”我受到教诲了。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于是就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这些挨饿受冻的人。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闻之曰:“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赏析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abfc1958fafab068dc0229.png)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赏析《晏子春秋》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注释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 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多次。
而:表转折,但是、然而。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
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闻:听命;辞命。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晏子相景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晏子相景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280b9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4.png)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晏子相景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晏子相.景公,其论人也,见贤而进之,不同君所欲;见不善则废之,不辟君所爱;行已而无私直言而无讳。
有纳书者曰:“废置不周于君前,谓之专;出言不讳于君前,谓之易。
专易之行存则君臣之道废吾不知晏子之为忠臣也公以为然。
晏子入朝,公色不说,故晏子归,备载,使人辞曰:“婴故老悖无能,毋敢服壮者事。
”辞而不为臣,退而穷处,东耕海滨,堂下生藜藿,门外生荆棘。
七年,燕、鲁分争,百姓惛乱,而家无积。
公自治国,权轻.诸侯,身弱高、国。
公恐,复召晏子。
晏子至,公一归七年之禄,而家无藏。
晏子立,侯诸忌其成,高、国服其政,燕、鲁贡职,小国时朝。
晏子没而后衰。
(节选自《晏子春秋•外篇第七》)材料二:景公燕赏于国内,万钟.者三,千钟者五。
令三出,而职计莫之从。
公怒,令免职计。
令三出,而士师莫之从。
公不说。
晏子见,公谓晏子曰:“寡人闻君国者,爱人则能利之,恶人则能疏之。
今寡人爱人不能利,恶人不能疏,失君道矣。
”晏子曰:“晏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
今君赏谗谀之臣,而令吏必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
先王之立爱,以劝善也;其立恶,以禁暴也。
昔者三代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牙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及其衰也,行安简易,身安逸乐,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
君上不度.圣王之兴,而下不观惰君之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有司不敢争”,以覆社稷,危宗庙。
”公曰:“寡人不知也,请从士师之策。
”国内之禄,所收三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专易之行A存B则君臣之道C废D吾E不知晏子之为F忠臣也G公以为然。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文中指辅佐,与屈原《离骚》中“悔相道之不察兮”的“相”意义不同。
2019-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2页)
![2019-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2页)](https://img.taocdn.com/s3/m/f5d4550dcfc789eb172dc8f9.png)
2019-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j):雨后或雪后初晴。
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
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⑴晏子谏景公()⑵晏子对曰()⑶公被狐白之裘()⑷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2.以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水落而石出者B.坐于堂侧阶墨子闻之起于鲁C.公被狐白之裘温而知人之寒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如土石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4.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选一人作答)(2分)5.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请用范仲淹的话来回答)(2分)。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附翻译)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355102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5d.png)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晏子谏景公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雨后或雪后初晴。
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
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晏子谏景公⑵晏子对曰⑶公被狐白之裘⑷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10.以下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水落而石出者B.坐于堂侧阶墨子闻之起于鲁C.公被狐白之裘温而知人之寒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如土石何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12.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13.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参考答案:9.向君王提意见,提意见。
⑵回答。
⑶身穿⑷挨饿受冻的人。
11.吃饱了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知道他人的劳苦。
12.晏子是一个了解民情,敢于并善于劝谏的人。
景公是一个能听取、采纳正确意见,并能付诸行动的人。
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夹雨带雪一连下了三日还不见晴。
景公披着白狐狸皮袍,坐在殿堂侧面的台阶上。
晏子进来见景公,在他旁边侍立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雨雪一连下了三天而天气不冷。
”晏子反问他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时候的贤明君主,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自己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景公之时-晏子谏齐景公-雨雪不寒-晏子春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景公之时-晏子谏齐景公-雨雪不寒-晏子春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6d06432eff9aef8951e061e.png)
景公之时|晏子谏齐景公|雨雪不寒|晏子春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雨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②陛:宫殿的台阶。
③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3、对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雨雪三日而不霁奋袖出臂B.公被狐白之裘则又请焉C.婴闻古之贤君宴酣之乐D.逸而知人之劳水尤清冽14、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或用法同类的一项是: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窥镜而自视B.乃令出裘发粟乃重修岳阳楼C.饱而知人之饥何陋之有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真不知马也15、翻译下面句子。
⑴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⑵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6、文意理解。
景公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奇怪感觉的原因是读了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3、B 14、B15、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16、公被狐白之裘晏子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能换位思考,知道民间疾苦,劝说君王行善。
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说的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通用5篇)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07592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3.png)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通用5篇)晏子谏齐景公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多次。
而:表转折,但是、然而。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
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闻:听命;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1、饥寒:指饥饿寒冷的人。
12、涂:通假为“途”,路上。
13、里:指里巷。
14、循:巡,巡视。
15、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6、兼岁:两年。
17、明:阐明。
、欲:欲念,愿望。
19、行:实行。
20、善:好的21、乃:于是。
22、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3、谏:进谏。
24、对:对答,回答。
25、与:给。
26、见:朝见。
27、所欲:愿望。
28、侧:边上。
29、堂:朝堂30、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eff4b04afe04a1b071defa.png)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篇一:《鱼我所欲也》《晏子谏景公》比较阅读《鱼我所欲也》《晏子谏景公》比较阅读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晏子谏景公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③堂侧陛:堂,朝堂。
陛,台阶。
④逸:安乐,安闲。
⑤④⑤①②③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好处(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3)公被狐白之裘被:同“披”,披着,穿着(4)乃令出裘发粟裘:皮衣,御寒的衣物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2.文段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答案: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2011·四川省广安市)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29-32题。
(15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1)故患有所不辟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3)今谓人曰()(3)何故()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晏子谏齐景公阅读答案晏子柬景公阅读答案
![晏子谏齐景公阅读答案晏子柬景公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d0142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8.png)
晏子谏齐景公阅读答案晏子柬景公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晏子谏齐景公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④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选自《晏子春秋》)注:①景公:齐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公元前547年-490年在位。
②弋(yì):用一种带有绳子的箭射鸟。
③烛邹:人名,在刘向的《说苑·正谏》中也写作“烛雏”。
④主:负责管理。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A.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数落、责备)B.使诸侯闻之(假使、假如)C.请数之以其罪杀之(请允许我)D.以吾君重鸟而轻士(看轻、轻视)(2)对下列四句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公怒,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④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④相同,②③不同C.①②④相同,③用作助词D.①②③④意义均不相同(3)将下面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召吏欲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②勿杀,寡人闻命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晏子听说齐景公要杀烛邹,马上把烛邹叫来当http:///news/B922AC2C53A6E31B.html 着景公的面,列举了烛邹的三大罪状,就凭这三大罪状,足以将烛邹处死,以平景公心中之怒。
B.晏子列举的烛邹的第三条罪状,最使齐景公坐立不安。
所谓“重鸟而轻士”意为把鸟看得比人还重要,这岂不是昏君的行为吗,所以最后不得不不杀烛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附翻译)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
【注】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雨后或雪后初晴。
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
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晏子谏景公⑵晏子对曰
⑶公被狐白之裘⑷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0.以下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水落而石出者
B.坐于堂侧阶墨子闻之起于鲁
C.公被狐白之裘温而知人之寒
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如土石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12.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
13.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
参考答案:
9.向君王提意见,提意见。
⑵回答。
⑶身穿⑷挨饿受冻的人。
11.吃饱了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知道他人的劳苦。
12.晏子是一个了解民情,敢于并善于劝谏的人。
景公是一个能听取、采纳正确意见,并能付诸行动的人。
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译文: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夹雨带雪一连下了三日还不见晴。
景公披着白狐狸皮袍,坐在殿堂侧面的台阶上。
晏子进来见景公,在他旁边侍立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雨雪一连下了三天而天气不冷。
”晏子反问他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时候的贤明君主,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
自己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自己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现在的君主不如他们啊。
”景公说:“讲得好。
我听你的话。
”便命令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