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道药材资源

合集下载

中药资源复习题

中药资源复习题

名词解释:资源:指世界上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如热、光、水、土地、动物、植物等等。

中药资源: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供中医药应用的各种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

药用植物资源:指自然资源中对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医疗作用和保健护理功能植物的总称。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和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学科。

药物资源(天然药物资源):可用于药用的物质资源。

包括药用动物、植物和矿物。

药用植物:凡是具有治疗、预防疾病和对人体有保健功能植物的统称。

药用植物资源包括再生性资源和非再生性资源药用植物资源的作用:1、用以防病治病、保障人类健康。

(社会效益)2、维护生态平衡:动、植物均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遭到破坏,则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生态效益)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药产业是社会经济的组成成分之一,而药用植物资源又是中药产业的生产原料,如中成药、中药饮片、保健食品、化妆品、香料、生物农药等均需要一些药用植物资源作为原料。

故药用植物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国家、地方经济的发展均起到促进作用。

(经济效益)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1、地域性2、分散性3、有限性和可解体性4、可再生性中药资源的再生性和可解体性是相互对立的,我们应控制可解体性,创造条件保持再生性。

5、多用性6、国际性7、复杂性【第一章我国的中药资源与中药区划】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现有中药资源12772种,其中药用植物11118种,药用动物1574种,药用矿物80种。

被子植物中,药用种类最多的科有药用植物778种,为菊科。

超过100种以上的科有33个。

其中姜科植物分布于西南至东部,樟科仅分布在长江以南。

矿物药蕴藏量最大的是滑石,需要量(用量)最大的是石膏。

总体趋势:华东、中南、和西南明显高于华北、东北和西北,从种类上来说,有如下规律:西南区>中南区>华东区>西北区>东北区>华北区西南区和中南区是我国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占我国中药资源总数的50%~60%,平均每省中药资源种类蕴藏量为3000~4000种,最多的云南省达5050种(一)西南区1、云南特有种有:五裂黄连、滇芎、滇芹、滇重楼道地药材:三七、云木香、黄连、天麻、中药资源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其被子植物(4449种)和蕨类(202种)植物的种类最多。

第二章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二章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二章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价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价是指对中药资源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评价,包括中药材的种类、种植地点、采集方法、质量等方面的调查,以及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质量控制的评价。

本章将针对中药资源的调查与评价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中药资源调查中药资源调查主要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矿物等中药材的种类、产地、分布状况等方面的调查。

调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中药材资源调查:主要调查中药材的种类、产地、分布状况、采集量和质量等。

可以通过市场调查、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

二、中药资源评价中药资源评价主要是对中药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划分,以便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资源。

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资源保护评价:主要评价中药资源的保护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包括资源的数量、分布、采集方法、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等。

2.中药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主要评价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和潜力,包括资源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

3.中药材质量评价:主要评价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外观、性状、理化性质、微生物污染和农药残留等指标。

三、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中药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和评价,可以了解中药资源的分布、数量和存在的问题,为中药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2.为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评价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和潜力,可以指导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3.为中药材质量的控制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对中药材质量的评价,可以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方法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野外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样本采集,了解中药资源的分布、种类和采集方法等。

2.文献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了解中药资源的历史沿革、分布状况和开发利用情况等。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天然的动、植、矿物。

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藏是否合宜,直接影响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神农本草经》中即说:“阴乾曝乾、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用药法象》也谓:“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

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味则性味不全。

”可见,研究药物的产地、采集规律和贮藏方法,对于保证和提高药材的质量和保护药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产地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我国疆域辽阔,地处亚洲东部,大部分地处北温带,并有大兴安岭北部的寒温带、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及华南低纬度的热带,加之地貌复杂,江河湖泽、山陵丘壑、平原沃野及辽阔的海域,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水土、日照、气候、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地不尽相同,甚至南北迥异差别很大,因而为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也就使各种药材的生产,无论品种、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地域性。

自古以来医家非常重视“道地药材”就是这个缘故。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本草衍义》云:“凡用药必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

”强调了气候水土自然对药材的生产、气味的形成、疗效的高低都有密切的关系。

历代医药学家都十分重视道地药材的生产。

从《神农本草经》、《别录》起,众多的本草文献都记载了名贵药材的品种产地资料,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的三七、茯苓,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砂仁等等。

自古以来都被称为道地药材,沿用至今。

然而,各种道地药材的生产毕竟是有限的,难以完全满足需要,实际上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不可过于拘泥道地药材的地域限制。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
精品课件
阿胶 党参 川贝 田七 藏红花
山东东阿 山西上党
四川 广西田州
不同产地形成了各自优质 的道地药材。如关药、北药、 南药、广药、川药、贵药、怀 药、祁药等。
由西藏引进
精品课件
什么样的药材才是道地药材呢?
四大怀药:怀地黄 怀山药 怀牛膝 怀菊 浙八味:元胡 玄参 麦冬 白术 芍药 温郁金 杭白菊 浙贝母 四川:黄连 枳壳 川芎 泽泻 巴豆 白芍 川贝母 东北:人参 鹿茸 五味子 宁夏:枸杞 甘肃:当归 党参 大黄等
精品课件
(1)道地药材具有明确的地理特征
地理特征也包含着自然特征、气候特征、生态特征,不同地 方其自然环境和气候不同。 特定产地出产,也就是特定的生态气候环境条件生长 或生产的,离开其适宜的生态气候环境生产出的药材质量 会发生改变,道地药材的生态气候环境适宜药材的生长, 道地产地的生态气候环境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多种生 态因子组成的生态环境。
15
20
甘草个体甘草酸含量的变异分化
精品课件





的 内 在 因 素
遗 传 基 因 是 形





1 特定的种质资源
当一个药材种具有较广的分布区时,它的各个不同 地区的居群往往具有不同的基因型,或称地方性特化基因
型(local specialized genotype),(遗传多样性、生
物多样性)而这些基因型是由于不同的生态或地理的条件 长期选择作用塑造而成,是产生道地的遗传本质。
湖北:龟板 鳖甲 茯苓等 安徽:木瓜 大枣 菊花 白芍 福建:泽泻 云南:三七
精品课件
二、道地药材的特征
1、道地药材的特征 道地药材具有

中药道地药材

中药道地药材

二、道地药材具备的条件
❖ 2.适宜的生长环境与采收时间 ❖ 我国历史悠久,土地辽阔,地跨寒、温、热
三带,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种多样。 不同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形成 了不同的道地药材。
二、道地药材具备的条件
❖ 如内蒙古的黄芪,甘肃的当归,青海的大黄, 四川的黄连、附子,广西的蛤阶,山西的党 参,山东的北沙参、金银花,河南的地黄、 怀牛膝,江苏的薄荷,安徽的牡丹皮,浙江 的玄参、浙贝母,福建的泽泻等等。
一、道地药材的含义
❖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道”是古 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实用大辞典》解释为: 汉代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的县称为道; 唐代凡州府三百五十八,依叙为十一道,后 析增五道(是唐之道制,后世及日本,高丽 皆承袭……);清以布政司领道,民国初改 为道尹(将每省分为几道)。《辞海》对 “道地”的解释为“真正;真实”的意思。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一名詷药》有“好道 地药材”之说。
三、道地药材的变迁
❖ 道地药材是由中医药学家长期临床实践的结果,它 固然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政治、经济、交通等 因素的影响。古代由于交通、通信不发达,使历代 本草对药材的道地性记载很不一致,但从应用的历 史和实际疗效来看,有些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都是 上乘的,并应用至今,如麦冬有川麦冬、杭麦冬, 金银花有怀银花、济银花,菊花有杭菊、贡菊、滁 菊、亳菊等。因此道地药材的产地并不局限于一个 地方,在不同的地理环境里可以有多个地方。经济 结构的变化也是道地药材产区发生变化的一个因素, 如可药用的经济作物产地战略大调整等。
❖ 在实际的质量评价中,由于药材的生产受大自然、 不同地区、不同种植(饲养)水平、不同采收时间 等影响,往往质量变化较大,不易控制。为解决这 些问题,在道地药材的生产中人们引入了很多管理 模式和经营模式,比较典型的有城市药材公司和农 村种植公司签订生产销售合同、药材公司和农民签 订种植收购合同等,由药材公司对农民进行生产指 导。

(精)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精)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质量第一节中药材的品种与种植1、品种是至关重要的要素。

2、中药有效成分多根源于次生代谢产物,不同品种的植物因为遗传特征的不同,合成与累积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及量可能存在着很大差别。

3、中药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广泛存在,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4、一药多基原状况广泛存在。

第二节中药材的产地道地药材当前常用的道地药材包含:1.川药:主产地四川、西藏等。

如川贝母、川芎、黄连、川乌、附子、麦冬、丹参、干姜、白芷、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川续断、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麝香等。

2.广药:又称“南药”,主产地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

如阳春砂、广藿香、广金钱草、益智仁、广陈皮、广豆根、蛤蚧、肉桂、桂莪术、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化橘红、樟脑、桂枝、槟榔等。

3.云药:主产地云南。

如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马钱子、儿茶等。

4.贵药:主产地贵州。

如天冬、天麻、黄精、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等。

5.怀药:主产地河南。

如有名的“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 天花粉、瓜蒌、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等。

6.浙药:浙江。

如有名的“浙八味” ——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 ;温郁金、莪术、杭白芷、栀子、乌梅、乌梢蛇等。

7.关药:主产地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

如人参、鹿茸、细辛、辽五味子、防风、关黄柏、龙胆、平贝母、刺五加、升麻、桔梗、哈蟆油、甘草、麻黄、黄芪、赤芍、苍术等。

8.北药:主产地河北、山东、山西以及内蒙古中部。

如党参、酸枣仁、柴胡、白芷、北沙参、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黄芩、香附、知母、山楂、金银花、连翘、桃仁、苦杏仁、薏苡仁、小茴香、大枣、香加皮、阿胶、全蝎、土鳖虫、滑石、代赭石等。

9.华南药 ; 10. 西北药11.藏药:主产地青藏高原地域。

如“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藏红花 ; 甘松、胡黄连、藏木香、藏菖蒲、余甘子、毛诃子、麝香等。

第二章 我国的中药资源与中药区划3

第二章 我国的中药资源与中药区划3

植物群落中欧亚大陆成分占有一定的数量,如 药用植物中有柽柳、翅碱蓬、猪毛菜、盐爪爪、蒺 藜、鹿蹄草、铃兰、灰绿碱蓬、骆驼蒿、刺果甘 草、苦马豆、披针叶黄华、鹤虱、灰绿藜等。许多 热带起源的喜马拉雅区系和西南区系的植物,经西 北到达华北,如金露梅、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 大黄、秦艽等。属喜马拉雅成分的华山松可分布到 陕西、山西、河南等省,而牛皮消甚至可分布至东 南沿海。华北区和东北区的联系也较多,如属于东 北植物区系的刺五加、核桃楸、北五味子、两色乌 头、糠椴、紫椴、锦带花等在本区均有分布;狗枣 猕猴桃在中国除东北各地外,仅见于华北区。
本区中药资源的特点是种数虽少,但 蕴藏量多,开发潜力大,如细叶杜香、越 桔、兴安百里香,黄芩、山杏、金莲花、 紫菀、山丹百合、一轮贝母等往往形成大 片群落,资源量极其丰富。香柴胡、兴安 柴胡、龙胆、三花龙胆、秦艽、桔梗等在 本区分布广而数量大。在裸露的多石砾质 山南坡上,兴安百里香、黄芩、南沙参、 裂叶荆芥、岩败酱、瓦松等占优势。寄生 于水冬瓜树根上的草苁蓉是有名的,明显地分为山地、丘 陵和平原三部分。山地分布于北部和西 部,有很多高山,如太行山、沂蒙山、泰 山、华山、五台山、雾灵山等,高度平均 超过海拔1500米,有些超过3000米,其中 秦岭主峰太白山的海拔达3767米,是中国 东部第一高峰。丘陵分布在本区东部,包 括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西部和东部之间 的广阔地带为中国最大的华北大平原以及 经渤海到东北的辽河平原。
以陇东陕北高原为例,长城沿线 是内蒙古风沙草原向东延伸的部分, 区内草原类型的植物生长在干旱多沙 的环境中,沙地植物逐渐增多,且以 耐旱、耐寒的干草原和沙生药用植物 为主,分布有甘草、木贼麻黄、中麻 黄、苦参、北柴胡、宁夏枸杞、银柴 胡、款冬、远志、瓜子金、柽柳、猪 毛蒿、蒙古黄芪、紫菀、扁茎黄芪、 蒺藜、地肤、骆驼蒿、狼毒、沙枣、 列当、天仙子及戈壁天冬等。

道地药材PPT

道地药材PPT

道地药材的产地分布
地理环境
道地药材的产地分布广泛,多集中于我国的中草药资源丰富地区,如四川、云南 、甘肃等省份。
气候特点
道地药材产地的气候特点多为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有利于草药的生长和有效成 分的积累。
道地药材的药用价值
01
疗效显著
道地药材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药效显著,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中药方剂中。
色和药效。
质量控制与鉴别方法
质量标准
制定道地药材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含水量、药 效成分含量等指标,确保药材பைடு நூலகம்质稳定。
鉴别方法
采用多种鉴别方法,如形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准确判 断药材的真伪、优劣。
质量监管
加强对道地药材的质量监管,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 。
道地药材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当归具有抗贫 血、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 理作用。
03 道地药材的种植与炮制
种植技术
选址要求
道地药材的种植选址十分关键 ,通常需选择土壤肥沃、水质 纯净、气候适宜的地区,以保
证药材的品质和药效。
耕作方法
采用传统的农耕方式,结合现代化 的农业技术,如合理施肥、科学灌 溉等,以确保药材生长良好。
1.B 产地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朝鲜半岛、日本、俄罗 斯东部。
药用价值
1.C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 津养血、安神益智的功效。
1.D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人参能够增强免疫力、 抗疲劳、抗衰老、调节心血管功能等。
枸杞子
概述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 的干燥成熟果实,是传统的
滋补药材。

第二章 中药区划提纲

第二章 中药区划提纲

第二章中药区划一、概念与意义1、概念“中药区划”:以中药生产及其自然资源与中药生产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经济、技术角度,在对中药生态环境、区域分布、历史成因、时空(间)变化、区域分布规律以及与中药质和量相关因素等方面综合研究基础上,按照地域区间差异性和区内相似性,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级别的中药资源保护管理、开发利用和中药生产的区域2、目的与意义为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中药材提供科学依据二、中药区划与地道药材的相关性地道药材反映出的科学内涵与中药区划、中药材GAP,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三、中药区划的研究内容1、中药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其动态变化2、中药生产的合理布局及其结构调整3、中药(特别是地道药材和大宗药材)的生态适宜区与生产适宜区4、中药区划与自然区划、农业区划等相关区划的相关性5、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的关系四、区划的原则依据与“中国中药区划”分区系统(一)中药区划的原则依据生产条件的相对一致性生产特点的相对一致性生产发展方向、途径、措施的相对一致性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的相协调(二)“中国中药区划”的分区系统与命名一级区:地理方位+热量带+药材发展方向二级区:地理位置+地貌类型+优势中药资源品种名称“中国中药区划”分区系统共划分成为9个一级区和28个二级区五、“中国中药区划”分区简述1、东北寒温带、中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2、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3、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4、西南北亚热带、中亚热带野生、家生中药区5、华南南亚热带、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6、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7、西北中温带、暖温带野生中药区8、青藏高原野生中药区9、海洋中药区。

中药资源学讲义(第二章)

中药资源学讲义(第二章)

(二)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 1、环境条件:海拔1000m以下,冬季气温低,寒冷 期长,年降水量1000mm左右,土壤类型有暗棕土、 白浆土、草甸土等。 2、药用种类 植物:人参、五味子、辽细辛、关黄柏、刺五 加、桔梗、关木通、关白附等 动物:梅花鹿、马鹿(鹿茸、鹿角)、中国林 蛙(蛤膜油) 矿物:花蕊石、青礞石、滑石、磁石、硫磺、 硼砂、赤石脂、钟乳石、石膏、阴起石、海浮石 等
第二节 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
我国现有中药资源计12772种,其中植物药 11118种,占87%,药用动物1574种,占12%,矿 物药80种,占1%。 一、药用植物的种类
我国药用植物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其中: 藻类植物:42科 54属 114种 低等植物 菌类植物:41科 110属298种 地衣类植物:9科 15属 55种 苔藓植物:21科 33属 43种 高等植物 蕨类植物:49科 116属 455种 裸子植物:10科 27属 126种 被子植物:213科1957属10027种
二、药用动物的种类 我国药用动物有414科、879属、1574种, 占中药资源总数的12.3%。其中: 无脊椎动物199科362属606种,占药用 动物总数的38.5%;脊椎动物215科517属968 种,占药用动物总数的61.5%。 海洋动物275种,陆栖动物1306种。
(一)药用无脊椎动物 药用无脊椎动物主要集中于软体动物们、环 节动物们和节肢动物门,其它门均不多。 1、软体动物门(贝壳类):52科98属197种 双壳(双贝类):瓦楞子、珍珠、蛤蚧等 单壳:石决明、紫贝齿等 类壳:海螵蛸等 2、环节动物门:30种,如参环毛蚓、日本医蛭等。 3、节肢动物们:4纲188属310种。 (1)昆虫纲:桑螵蛸 (2)甲壳纲:虾类、蝎类 (3)蛛形纲:蜘蛛 (4)唇足纲:蜈蚣

中药学总论(二、三章)

中药学总论(二、三章)

比较
炒至 炒黄 作用 举例 微黄、能嗅到 使药材易于粉 炒牛蒡(bang) 固有气味 碎加工,缓和 子、苏子 药性 焦黄 使药材易于粉 焦山楂,焦白 碎加工,缓和 术、焦麦芽 药性 外部枯黑、内 缓和药物烈性 艾叶炭,地榆 部焦黄 或副作用,增 炭,姜炭等 强其收敛止血、 止泻的作用
炒焦
炒炭
2、灸: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 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 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 常用辅料: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 • 蜜灸 蜜灸百部、款冬花、枇杷叶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 酒灸 酒灸川芎、当归、牛膝增强活血作用 增强活血作用;常山可 增强活血作用 减低催吐作用 • 醋灸 醋灸香附、柴胡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 醋制 醋制芫(yuan)花、甘遂、大戟可降低毒性 可降低毒性 • 盐灸 盐灸杜仲、黄柏可引药入肾和增强补肾作用 引药入肾和增强补肾作用 • 姜灸 姜灸半夏、竹沥可增强止呕作用 增强止呕作用
4、喷洒 对一些不宜用水浸泡,但又需潮湿者,可采用 喷洒: 喷洒 喷洒湿润的方法。而在炒制药物时,按不同要求,可喷 洒清水,酒,醋,蜜水,姜汁等辅料药液。 5、水飞 是借用药物在水中沉降性质取药材极细粉末的 水飞: 水飞
方法。将不溶于水的药材粉碎后置乳钵、碾槽、球磨机等 容器内,加水共研,然后加入多量水搅拌粗粉即下沉,细 粉混悬于水中,随水倾出剩余粗粉再研再飞。倾出混悬液 沉淀后,将水除净,干燥后即成极细粉末。
水制
火制
炒、灸、烫、煅、煨 等 蒸、煮、炖、氵单、 淬
水火共制
其他方法
制霜、发酵、精制、 药拌
• 种子成熟时易脱落,或果壳易开裂,应在 刚成熟是采集:茴香、牵牛子、豆蔻、凤 仙子 • 容易变质的浆果:枸杞、女贞子在略成熟 时于清晨或傍晚分时采集

中药资源学讲义(第二章)

中药资源学讲义(第二章)
利用卫星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 对中药资源进行大范围、高精度
的监测和评估。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基因测序、PCR等技术手段, 研究中药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 机制。
信息技术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 手段,对中药资源进行数据挖掘和 知识发现。
案例分析:某地区特色中药材资源研究
案例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与展望
综合评价
对药材的毒性、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确 保用药安全。
综合考虑药材的性状、内在质量和安全性等 因素,对中药资源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资源储量评价
对中药资源的蕴藏量、分布范围及特点 进行评估,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评估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当地社会 经济发展的贡献及潜力,促进资源的
合理利用和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评价
分析中药资源所处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适宜性及承载能力,确保资源开发与 环境保护相协调。
可持续利用策略制定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中药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策略,包括保护优先、合理利 用、加强监管等方面。
03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 用
中药资源保护政策法规与措施
国家政策法规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对中药 资源的采集、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
01
中药资源依赖生态环境
中药资源的生长和分布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护中药
资源的基础。
02
中药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通过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恢复。
03
中药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
在中药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与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矛盾,需要加强监

道地药材资源(附插图)

道地药材资源(附插图)

药材采收与加工对药材质量问题影响较大。药材采收时间、生长 年限不同,药材质量差异较大,如白术,挥发油含量2年生者明显高 于1年生;青蒿中的青蒿素在生长盛期含量最高。产地加工在中药材 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药材采收时间不同,产地加工方法不同,造 成药材相当大的质量差异。如牡丹皮,烘干(80℃,2h)与晒干(48℃, 4h)丹皮酚含量差异较大,晒干品含量较低为0.94%,烘干品含量较高 为7.023%。菊花,产地加工有晒干和炕干等不同方法,其挥发油含 率,生晒品比炕干品高出一倍以上;黄柏饮片,晒干品中的小檗碱要 比阴干或烘干的损失约32%;槟榔片,换水浸泡切片与不换水浸泡切 片和淋后闷润切片相比,槟榔碱含率相差达18%以上;苦参片药典规 定就有趁鲜切片和浸泡6~7成润透后切片两种方法,但后者的苦参总 碱要比前者损失39%左右。在地道药材形成过程中,产区药农不断总 结加工经验,并根据中医用药实践不断改进,形成了保证药材质量的 传统加工技术。这种多年形成的加工技术运用到药材加工中,提高了 药材质量,促进当地药材逐渐发展成地道药材。
资源利用现状:商品主要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作用,毒性 较强,炮制及用药需谨慎,现主要依靠栽培,市场供应充足。
(四)厚朴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地道沿革:《名医别录》:“生交趾、冤句”。陶弘景:“厚朴出建 平、宜都。极厚,肉紫色为好”。苏颂:“今洛阳、陕西、江淮、湖南、 蜀川山谷中往往有之,而以梓州、龙州者为上。”《本草衍义》:“今 伊阳县及商州亦有,但薄而色淡,不如梓州者厚而紫色有油”。现在以 川朴量大、质优。
二、地道药材的形成原因
地道药材的形成主要是优质品种遗传特性、特定的果。 1、优质的品种遗传特性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内因
地道药材的质量是不同产地同一药材的不同表现,这种表现的差 异正同进化生物学中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是由自身的遗传基因型所 决定的。基源差异不同而名称一样的药材,有的来源于不同种的生物体, 甚至是不同的科属,即使亲缘关系再近,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产生的 化学成分含量也不可能一致。如黄柏,其来源有两种:一种是黄檗的 干燥树皮;另一种是黄皮树的干燥树皮。来源于黄檗的黄柏药材, 小 檗碱含量常在0.6~2.5%之间,而来源于黄皮树的黄柏药材,小檗碱含 量常在4~8%之间。同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的不同品种的藁本内脂 含量有显著差异。

作文 道地药材

作文 道地药材

作文道地药材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道地药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拥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历史悠久、功效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外在条 件 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自然环境条件主要 是气候和土壤等。特有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形成地道 药材。 例如,怀牛膝的最佳栽培地在河南武陟县的西陶 乡和大封乡,因当地受黄河、沁河多次泛滥和改道 的影响,土层深厚,土壤肥力强, 使牛膝根长达 1.5米,且侧根和须根少,油性足,成色好。 又如人参、西洋参的最适生长温度是10~34℃, 超过35 ℃时茎叶灼伤而枯死。 青蒿(黄花蒿)生长在南方(川广琼桂等地), 其青蒿素比北方高得多。
3、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地道药材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底蕴,是当地 传统文化与医药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 (1)有助于当地人民产生良好的自信心,外界 的评价也影响到当地的文化结构和文化心理。 (2)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 近些年来很多地区以地道药材命名的各种节庆 应运而生,通过大力宣传当地名药或名人来提高 当地的声誉,促进文化和经济发展。 (3)促进当地文化的对外交流。
2、具有独特的质量标准 这里所指的质量标准,主要指药材的性状。 由于地道药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受了人们长 期的验证,其质量为世人所公认。其独特而严格 的质量标准,保证了地道药材的生存和发展。 如宁夏枸杞,以其粒大、色红、肉厚、质柔 软、籽少、味甜的性状标准,使其他产区的枸杞 无法比拟。安徽铜陵等地生产的“凤丹皮”,其 加工品连丹皮切口紧闭,肉厚粉足、亮星多、香 气浓、久贮不变色、久煎不发烂,且丹皮酚含量 高达2.8%。为药材丹皮之珍品,大量出口。
又如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 为下品,有“甘草国老,大黄将军”之说。 从分布上来说,其产地自古就以甘肃、四 川北部为主,但部分本草中记述的河东及 幽、并以北地区的劣质大黄,属波叶组大 黄,非地道正品大黄,所称“紫地褐色”、 “蜀川锦纹”才是掌叶组正品大黄。而青 海大黄(西宁大黄)是于明末在优质大黄 野生资源逐渐减少才开发出来的。
(一)历史基源考证 主要目的是正本清源,判明真伪。对用药历 史沿革进行了考证,改正药材来源混乱现象。 人参用药历史悠久,早期本草记载产地多处, 名称及形态各异,当时对人参究竟为何物有着截 然不同的结论,有人根据部分产地记载认为, 《神农本草经》所载人参系来源于桔梗科党参。 但根据多数本草记载的人参“生上党和辽东”、 “其草背阳向阴”等生境习性、“根似人形者 神”、“人参苗似五加而阔短,茎圆有三四桠, 桠头有五叶”等形态特征及方书、医案大量记述, 确定为五加科人参至今。
(二)地道药材的特征
1、具有明确的地理性
地道药材产于一定的地域,这些地域有着特 定的自然条件,因而地道药材往往在药材名前冠 以地名,如宁夏枸杞、川贝母、关黄柏、怀地黄、 宣木瓜、浙玄参、杭菊花、茅苍术、建泽泻、阳 春砂仁等,以表示其地道产区。 但有的药材名前的地名,不是指产地,而是 指该药材的集散地或进口地,如藏红花、指最早 由西藏进口;广木香原产印度,由广州进口,故 名。
地道药材(道地药材),是指在一定自 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且 生产比较集中,栽培历史比较悠久,栽培技 术和加工技术比较独特,质量和疗效较其他 产区的同种药材好,且为世人所公认的药材。 地道的含义就是指原产的、真实的、特 有的、优质的、高标准的。地道药材是中药 材中的精品,目前我国的地道药材有200余 种。
4、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由于地道药材品质优良,所以比其他地 区的同种药材在经济方面有较大优势。 (1)种植规模大,生产成本低,可产生 较大的经济效益。 (2)价格高于其他产区的同种药材。如 怀牛膝的价格高出其他产区所产的30%左右; 茅苍术出口至日本,价格高于市场价近两 倍。 (3)出口创汇。
二、地道药材的成因 (一)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形成地道药材 的内在因素 优良的遗传基因是决定地道药材形成的 主要因素。不同来源的物种,其药材质量 有差异。例如大黄属(Rheum)在我国有43 种植物,而药材正品来源仅掌叶大黄、唐 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其泻下作用较强, 而其他种类的大黄泻下作用差,一般不作 药用。
4、临床选择 如果说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规律所决定,那 么药材地道产区的变迁主要是以临床疗效为转移。 典型例证则是处方用名冠以道地的表示方法,如 川芎、川楝子等都是先在处方书中采用,然后载 入本草。 5、著者知识结构的影响 限于当时科学水平、交通条件等因素,一些 著书者所了解的情况和知识信息必然有限,导致 其所著内容不一定很真实。如《名医别录》云: “菟丝子生朝鲜”,是不了解其他地区产品质量 不次或更佳的情况所致。又如河南南召山区生长 着大量辛夷,由于古代交通不便,未能写进本草, 本草学家所云陕西辛夷为地道,实际产量并不大。
(三)完善的栽培加工技术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可靠 保证 地道药材产区独特的栽培技术,合理的采收 加工技术和方法,形成了一整套地道药材的栽培 和加工方法。 1、种子、种苗的采收、保存和处理关系到药材 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岷当归要求采收三年生植物的种子, 当种子由红转为粉白色时采收,如果种子过熟呈 枯黄色,播种后易早抽薹。 浙江冬季采收白术种子,连同果序扎把,晾 放20~30天后,当果序露出白色毛绒时再晒1~2天, 再轻拍出种子。 射干种子休眠期长,发芽率低,用砂藏后可 提高发芽率。
2、成熟的栽培技术,保证药材的正常生 长发育。 例如,在种植川贝母之前先种一季大蒜, 可降低其虫害。 伊贝母种植时,采用适当降低土壤含水 量、增施氮磷肥、降低光照强度等措施可 提高其鳞茎中生物碱含量。 白术实行轮作,可降低根腐病的发病率。
3、最佳采收季节和最适宜的加工方法,保证地 道药材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例如,浙江桐乡杭菊花,于11月分3批采收, 于晴天露水干后或下午采摘,采摘花蕾平直、花 心散开60~70%,花色洁白者。加工时,采用蒸法, 锅水分次少加,蒸花时间4~4.5分钟,久蒸不易晒 干,过快易致生花变质。晒3天翻动一次,强调未 干不翻动,晚收不叠压,6~7天后贮藏数天,再晒 1~2天,至花心变硬即可。如此独特的采收加工方 法,保证了杭菊花的品质。 又如,安徽的凤丹皮采用清水稍浸,淋润软 化再切片,比水浸软后再切片,其丹皮酚含量高。
6、产区经济结构的影响 《名医别录》记载颖川平泽(今河南禹 县)养蚕,取有病之僵蚕入药。现代江南 许多地方均养蚕,其道地随养蚕区域的变 化而变化。件和人类活动互为因果,在很大程度 上左右着道地变迁。
四、地道药材的调查研究和品质评价
地黄原产陕西咸阳,《名医别录》载 “地黄生咸阳川泽黄地者为佳”。后来河 南怀庆(今温县沁阳等县)栽培的地黄称 为地道药材怀地黄。
2、发展新产地 枸杞历代以宁夏、甘肃等地区所产者为 地道,习称“西枸杞”、“宁夏枸杞”。 后来天津静海区引种已有120余年,引种地 区生态条件较老产区优越,产品质量优良, 亦成为地道产区,其药材习称“津枸杞”。
4、品种由少变多 菊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自《神农本草经集注》开始有两种,《本 草衍义》记有20余种,《本草纲目》载有百 余种。现代有亳菊(安徽亳州)、贡菊 (安徽歙县)、滁菊(安徽滁州)、杭菊 (浙江桐乡)、怀菊(河南)。这些均是 由于产地不同,加工方法各异而形成的。
(二)地道药材产区的变迁 1、原产地迁移
第二章 地道药材资源
第一节 地道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一、地道药材的概念及特征
(一)地道药材的概念 地道药材又称道地药材。“地道”一词始见 于清代汪昂之的《本草备要》,其凡例云“药品 稍近遐者,必详其地道形色。”“道地”一词, 始见于明代刘文泰的《本草品汇精要》,对药材 论述其产地时,专门设有“道地”一项,这是历 代本草明确药材地道产区的最早记录。 在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首次采用当时 的行政区划“道”来归纳药材的产地,并强调: “用药必依土地”的概念。
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最早是以产地、简单 的药材性状、部分临床应用,发展到现今的用药 历史、品种来源、产地环境、性状特征、理化性 质、临床疗效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使其品质评 价标准和检测方法发生了质的飞跃。 地道药材的品质评价,通常包括历史基源评 价、产区环境评价、药材性状评价、理化性质评 价等方面。
2、过度采挖,资源枯竭。 大黄,在汉代主产于甘肃,到川西北,直至 青海、西藏,而今陕西、甘肃的野生大黄几乎灭 迹,多为栽培品种。主要原因是大黄为一常用中 药,其用量大,过度采集导致野生资源枯竭,而 产地亦随之变迁。
3、战乱等社会因素影响 龙胆汉代以山东产者为佳,南北朝时则以吴 兴龙胆为胜,这是因为陶弘景是南梁著名本草学 家,其书记载则如此。 又如黄芪在宋代以前主产于西北和西南,明 代建都北京后,对于开发山西、内蒙的绵黄芪无 疑是一大促进因素。
1、来源增多
紫草: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历代本草记载的原植物为紫草科植物紫草 Lithospermum erythorhizon Sieb. Et Zucc.,经多年 临床验证和研究,现在将紫草分为硬紫草和软紫 草,前者为紫草,后者为同科植物新疆紫草 Arnebia euch roma(Royle)Johnst.软紫草是建国后开 发利用的大宗药材,较硬紫草而言,其根肥大, 松软易碎,气味特殊,色素含量为硬紫草的3.5倍, 其抑菌种类和强度大于硬紫草,故现认为软紫草 的质量优于硬紫草。
人参的主产地先在山西上党。清乾隆皇帝在 为人参所写颂诗的自注中说:“昔陶弘景称人参 上党者佳,今惟辽阳、吉林、宁古塔诸山中所产 者神效,上党之参直同凡卉矣。”可看出人参的 主要产区在清代由早期的上党、辽东并立,变迁 为东北的吉林。中央电视台2005年在一节目中专门 介绍了人参的产地变迁原因。人参当时为上党地 区的主要药材之一,政府则要收取人参税,导致 药农将人参挖而弃之,种植者逐渐变少,加上生 态环境的破坏,最后几乎无人参,导致人参产地 变迁到现今的吉林等东北地区。
2、品种分化 贝母,明代以前仅名贝母,后分为川贝母与 浙贝母(功效不同),现《中国药典》分为:川 贝母(四川)、浙贝母(浙江)伊犁贝母(新 疆)、平贝母(东北)、湖北贝母等。 3、来源趋于准确 香薷始载于《名医别录》,认为来源于唇形 科植物香薷Elsholtzia ciliata (Thunb.)Hylanol.的全草。 但唐代《四声本草》记有石香葇一名,《品汇精 要》中将香茸、香戎、石香葇的别名,说明香薷 的来源至少包括原植物香薷和石香葇Mosla chinensis Maxim.等2个种。而药材江香薷过去一直 认为是海州香薷Elsholtsia splendens Nakai ex F. Maekawa,现今药材香薷即为石香薷及其栽培品江 香薷,系江西地道药材,使其来源更加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