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植物组织

合集下载

植物学 组织

植物学 组织

管 胞
筛 管
筛 胞
筛胞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体内主要承担输导有机物的细胞。 筛胞通常细长,末端尖斜,细胞壁上常有筛域出现,筛孔细 小、一般不形成筛板结构。
管胞和导管分子都是厚壁 的伸长细胞,成熟时都没 有生活的原生质体。 管胞是单个细胞,导管分 子细胞的端壁在发育过程 中溶解,形成一个或数个 大的孔,称为穿孔。


位置与特征:位于根尖稍后方,根成熟区表面 的表皮毛状细胞 功能:从外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
(1)吸收组织
(2)同化组织:
营光合作用的薄壁组织称为同化组织。
分布:植物体的绿色部位。主要存在于叶肉,其次幼茎的皮层、 发育中的果实和种子等等。
储藏组织
定义:贮藏大量营养物质的薄壁组织。 分布:根、茎的皮层、果实种子。




重点概念

基本概念:细胞学说、显微结构、亚显微结构、
单位膜、内膜系统、原生质体、细胞质、纹孔、 单纹孔、具缘纹孔、细胞器、后含物、细胞分化 、筛域、染色质、染色体、组织、分生组织、简 单组织、复合组织、组织系统、周皮、皮孔、真 核细胞、原核细胞、排水器、水孔、通水组织

特殊概念:分泌结构、胞间连丝、初生纹孔场、
储水组织:贮藏有丰富水分的细胞。旱生肉质植物的茎、叶。
通气组织

具有大量细胞间隙的薄壁组织,称为通气组织。存在于水湿 生植物的根茎叶中,蓄积空气,有利呼吸时气体的交换。
传递细胞
一类特化的薄壁细胞,细胞壁 向内突入细胞腔内,形成许 多指状或鹿角状的不规则突 起,使得紧贴内壁的质膜面 积大大增加,从而有利于细 胞从周围迅速地吸收物质, 也有利于物质迅速地从原生 质体中释放出去。这一类与 物质迅速传递密切相关的薄 壁细胞称为传递细胞

实验室与基本操作(植物组织培养)

实验室与基本操作(植物组织培养)

1 实验室与基本操作(植物组织培养)第一章实验室与基本操作第一节实验室及其基本设备实验室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的目的和规模:1.以工厂化生产为目的,实验室规模太小,则会限制生产影响效率。

2.在设计组织培养实验室时,应按组织培养程序来设计避免某些环节倒排,引起日后工作混乱。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

要做到无菌的条件,需要一定的设备、器材和用具,同时还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件。

实验室设计标准的组织培养实验室包括:洗涤室(准备室);配置室;灭菌室;接种室;培养室;观察室等一、准备室作用:材料、培养器械的清洗、培养基准备、灭菌等的准备工作。

普通化学实验室:仪器及设备、化学药品。

纯水仪、冰箱、移液枪、过滤灭菌器、电炉、微波炉、磁力搅拌器、低速台式离心机、电脑等作用:配制培养基。

洗涤室:清洗、贮存器皿设施、鼓风干燥箱等。

作用:玻璃器皿、用具和培养材料的洗涤。

灭菌室:①高压蒸气灭菌装置:如立式、卧式和手提式灭菌器。

作用:培养基、器械、棉塞、无菌纸等灭菌消毒②细菌过滤器作用:进行植物材料分离接种的重要场所,需长期的无菌操作,对组织培养成功起关键作用。

试验设施;超净工作台;紫外灯;固定式和挪移式载物台;消毒器、广口瓶、酒精灯、酒精棉、机械支架;手术剪、解剖刀、解剖针、镊子等超净工作台(alaminarflowhood)工作原理:利用鼓风机驱动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除去空气中的尘埃颗粒,使空气得到净化。

净化空气徐徐通过工作台面,使工作台内构成无菌环境。

作用:进行材料的培养的场所。

其大小、规模可根据工作性质设定。

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节能为原则。

设备:可调控光、温、湿度等设备。

还有固定式培养架、转床、摇床。

合用于器官(芽、茎、花药等)、愈伤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的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作用:细胞学和组织学观察。

设备:需备有高倍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倒置显微镜、各种相机、恒温箱、切片机、恒温水浴、滴瓶、染色缸、载玻片、盖玻片等。

植物组织培养ppt课件

植物组织培养ppt课件
1946年:罗士韦在菟丝子茎尖培养地观察到花的形成,为试管 受精奠定了基础
1948年:Skoog和崔真培养烟草茎段时,发现腺嘌呤或腺苷可解 除生长素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ppt精选版
42
1952-1953年:美国科学家Steward F.C. 用胡萝卜根的细胞悬浮 培养,发现单个细胞能象受精卵发育成胚一样的途径,发育成完 整植抹,证实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
1952年:Morel和Martin首次报道茎尖分生组织的离体培养,获 得无病毒大丽花植株。
1954年:Muir将烟草愈伤组织置于固体培养基上,在其上放一 片滤纸,再在滤纸片上放上一 个烟草体细胞,单细胞培养成功。
1956年:Miller分离出Kinetin,Kinetin/激动素
ppt精选版
43
组织培养的奠基人
植物组织培养是由于人为控制培养条件,
根据不同植物不同部位的不同要求而提供不同
的培养条件,因此生长较快。另外,植株也比
较小,往往20-30天为一个周期。所以,虽然植 物组织培养需要一定设备及能源消耗,但由于 植物材料能按几何级数繁殖生产,故总体来说
成本低廉,且能及时提供规格一致的优质种苗
或脱病毒种苗。
细胞全能性的高低:
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细胞
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ppt精选版
16
②全能性的表达
少数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丢失一部分遗传物质, 因而失去全能性。如筛管细胞,它在发育过程中失去细胞 核,因而没有全能性。
目前还无法使所有的离体植物细胞都实现其全能性。
ppt精选版
44
3、 迅速发展阶段(1960-1980)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02-03细胞和组织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02-03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淀粉粒的扫描电镜照片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二、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二)菊糖Inulin:由果糖分 子聚合而成。呈球状、半球 状、扇形。 分布:多存在菊科和桔梗科植 物的细胞中。 鉴别:加25%的-萘酚溶液及 浓硫酸液→紫红色而溶解。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二、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白色体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一、原生质体
(二)细胞器
2、液泡
液泡外有液泡膜把细胞液和中质隔开。 液泡膜是有生命的,是属于原生质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细胞液是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种物质的混合液,是 无生命的。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二、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后含物(
ergastic substance):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植物细胞基本结构
一个典型植物细胞基本构造是 由细胞壁、原生质体、细胞后 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三部分组成。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细胞质
原生质体
细胞器
典型的 植物细胞
细胞核 质 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线粒体 高尔基体 核糖体 溶酶体 液泡
贮藏的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扣脂肪油
鉴别:加苏丹Ⅲ→橙红色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二、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五)晶体 crystal(草酸钙结晶) 草酸钙结晶: 植物细胞中最常见的晶体
单晶:又称方晶或块晶,多单独存在于细胞中。
针晶:为两端尖锐的针状,多成束存在存在于 粘液细胞中,称针晶束。
如半夏、黄精等。
簇晶:由许多菱状晶集合而成,一般呈多角形星状。如大黄、人参等。
单纹孔,另一边是具缘纹孔。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原理:生物体每个细胞都含有该物种全套遗传物质,有发育成为完整个 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理论上讲,每个活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差异:1.受精卵全能性最高。受精卵-胚-种子-幼苗-植株,即说明 全能性;2.受精卵分化后,体细胞的全能性比生殖细胞低。
体细胞从合子的有丝分裂产生,也具全能性,有遗传信息的传递、转录和翻译 能力。完整植株上某一部分体细胞只表现一定形态,承受一定功能,是受具体器官或 组织所在环境束缚,其遗传潜质并没消失,一但脱离束缚,条件适宜即表现全能性。
二. 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建立阶段
1933年李继侗培养银杏离体胚(3mm的胚),添加胚乳、种子、果实提取 物。 1934年美国White由番茄根建立第一个无性繁殖系,28年继代1600代。并 研究光、温度、通气、pH值、培养基组成的影响,于1937年建立第一个综合培养基, 定名为White培养基。 1934年Gautherer提出B族维生素和生长素的作用,于1939年培养胡萝卜根 形成层获成功。同年White由烟草种间杂种的瘤组织, Nobecourt由胡萝卜建立连 续生长的培养物。因此,Gautherer,White和Nobecourt一起誉为组培学科奠基人。 现在所用培养方法和培养基,基本由这三位科学家建立。 1943年White发表《植物组织培养手册》,使组培成为新兴学科。 40年代Skoog和崔徵明确腺嘌呤与生长素比例是控制芽根形成的主要条件。 比例高-芽,低-根;相等则不分化。 1956 Miller等人发现激动素可代替腺嘌呤,效果可增3万倍。上述模式变为 激动素与生长素比例。这一发现有力推动组培发展。 1952年Morel和Martin首次获得无病毒植株。 1958年,英国科学家Steward 等用胡萝卜根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成功诱 导出胚状体并分化为完整植株,使细胞全能性理论得到证实,且为组培技术程序奠定 基础。

植物学 上册 教学重难点

植物学 上册 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繁殖。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的分裂。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第四节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组织的分类。

教学难点:植物组织的分类。

第二章种子和幼苗教学重点:种子的组成部分和主要类型及萌发过程。

教学难点:种子的组成部分和主要类型。

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第一节根教学重点:根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第二节茎教学重点:茎的形态结构,芽的类型。

茎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芽的类型。

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第三节叶教学重点:叶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叶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第四节营养器官内部结构上的关系教学重点:各营养器官在结构上的相互联系教学难点:茎与根之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第五节营养器官的变态教学重点:根、茎、叶的变态教学难点: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

第四章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第一节繁殖的类型第二节花教学重点:1、植物繁殖的概念和类型;2、花和花序的形态结构、种类、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花和花序的的形态结构、发育及生殖过程。

第三节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第四节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教学重点:1 花药与胚珠的发育、结构;2 配子体的形成。

教学难点:花药与胚珠的发育第五节开花、传粉与受精第六节种子和果实第七节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教学重点:1.传粉与受精;2.果实的结构及发育;3.被子植物生活史;4.理解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教学难点:果实的结构及发育、被子植物生活史、理解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植物学第一章重点名词解释

植物学第一章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植物组织与细胞第一节:植物细胞1.细胞学说:细胞是有机体,动植物细胞都是这些有机体的集合物,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在动植物体内.所有的细胞都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的,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以分裂而形成组织.1.原生质: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础2.原生质体:是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是由生命物质原生质所构成,它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3.原核细胞:细胞中较为原始的一类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苷酸分散于细胞质中央的一个较大的区域,没有膜包被,这种细胞称为原核细胞4.真核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原生质体都具有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内有各类被膜包被的细胞器5.细胞壁:是包围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外面的一个坚硬的外壳.包围在细胞最外部,与质体,液泡构成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区别的三大结构特征.在结构上,细胞壁可以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其对原生质体起保护作用.6.胞间层:又称中层,是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时候在两个子细胞之间形成的一层薄膜,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面,主要的化学成分是果胶.7.初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前原生质体分泌形成的细胞壁层,位于胞间层的内侧,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8.次生壁:细胞停止生长之后,在初生壁内侧继续积累出来的细胞壁层,它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少量的半纤维素,并且常常含有木质. 9.纹孔:在次生壁形成的时候,次生壁上具有一些中断的部分,这些就是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纹孔10.胞间连丝:在初生纹孔场上集中分布着许多小孔,细胞的原生质丝通过这些小孔与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相连,这些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成为胞间连丝.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11.纹孔对:细胞壁上的纹孔通常与相邻细胞壁上的一个纹孔相对,两个相对的纹孔合成纹孔对12.纹孔膜:纹孔腔的初生壁和胞间层部分13.纹孔腔:次生壁围成的腔,其开口朝向细胞腔14.纹孔塞:具缘纹孔的纹孔膜的中央部位有一个圆盘状的增厚区域,这个增厚区域称为纹孔塞15.单纹孔:纹孔的次生壁在纹孔腔的边缘终止而不延伸,整个纹孔直径大小几乎一致,显微镜下观察正面为一个同心圆16.具缘纹孔:次生壁穹出于纹孔腔上,形成一个穹形的边缘,从而使纹孔口明显变小,用显微镜正面观察纹孔为3个同心圆,主要发生在次生壁强烈增厚的细胞壁上17.初生纹孔场:细胞壁生长时并不是均匀增厚的,在初生壁上具有一些明显的凹陷区域,称为初生纹孔场.一般来说,一个初生纹孔场上可以有几个纹孔18.胞质运动:在生活的细胞中,胞基质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能带动细胞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的流动,这种流动叫做胞质运动19.质膜: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在动物细胞中通常称为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部分,具有识别,保护,选择透过,信息传递等功能20.细胞质:充满在细胞核和细胞壁之间,它的外面包围着质膜,质膜内是透明的无结构的机制包埋着的一些称为细胞起的微小结构21.胞基质: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出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有半透明的原生质胶体组成,是细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2.细胞器: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23.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储藏密切有关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具有双层膜结构,根据色素的不同,可以分为有色体,叶绿体和白色体24.线粒体:细胞器的一种,广泛分布的动植物细胞中,成大小不一的球状棒状或细丝状的颗粒,光学显微镜下需要要特殊的染色才能加以辨别,具有双层膜,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动力工厂”25.内质网:分布在细胞质中有一层膜构成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管状以各种形式延伸和扩展,成为各类管、泡、腔交织的状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组成、仪器设备及无菌操作技术第三章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原理第四章器官培养技术第五章植物胚胎培养第六章花粉及花药培养第七章细胞及原生质体培养第八章组培培养技术在中药学上的应用第一章绪论一、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1. 概念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广义上是指无菌条件下,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甚至包括完整植株进行培养的技术。

2.主要特征(1)在培养容器中进行;(2)无菌培养环境,排除了微生物如真菌、细菌以及害虫等的侵入;(3)各种环境因子如营养因子、激素因子以及光照、温度等物理因子处于人工控制之下,并可达到最适条件。

(4)通常打破了正常的植物发育过程和格局;(5)随着单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发展,对植物显微结构进行操作成为可能。

二、植物组织培养类型:根据不同分类的依据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1、根据培养材料不同分为:(1)完整植株培养(Plant Culture):对幼苗和较大植株等的培养。

(2)胚胎培养(Embryo Culture):包括成熟胚、幼胚、子房、胚珠等的培养。

(3)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包括离体根、茎、叶、果实、种子、花器官的培养。

(4)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如分生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培养。

(5)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指对单细胞或较小的细胞团进行培养。

(6)原生质体培养(Protoplast Culture):指对去掉细胞壁后所获得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

2、根据再生途径分为:(1)器官发生途径(Organogenesis):直接器官发生途径:植物器官可以直接由外植体上诱导。

如茎尖培养。

间接器官发生途径:成熟细胞经过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及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过程而形成新的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目的要求:(1) 掌握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类型;(2) 掌握组织培养的特点;(3) 了解组织培养发展史;(4) 初步掌握组织培养在农业实践上的应用。

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及类型一、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植物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茎、叶、花、果、茎尖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及体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控制的环境里使其再生形成完整的植株。

亦可称为无菌培养、离体培养、试管培养。

根据培养基的形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液体培养又可分为悬浮培养、振荡培养、旋转培养等。

外植体(explant):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有植物体上切取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以及各种组织和细胞统称为外植体。

愈伤组织:植物局部创伤后或在组织培养中,当已分化的细胞恢复了细胞分裂能力,而增殖形成的无组织结构、无器官分化的薄壁细胞团。

在组织培养中,先由外植体增殖产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它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可能从其再分化出具一定结构及功能的器官,如根、茎、胚状体或重新形成完整的植株。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1.植物培养植物培养是指幼小植株的培养。

例如兰花,兰花及兰科植物种子的发育特殊,种子成熟之后没有胚乳,需要与某些真菌共生,由真菌提供营养才能萌发,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很低。

早期通过人工接种真菌可使兰花种子萌发,但技术繁琐,难度较大,后来发现在人工培养基上,只要营养成分合适不需要真菌共生,兰花种子也能萌发。

以蝴蝶兰为例,由一个好的荚果播种后两个月左右可产生数万个小圆球茎,经过一个月分瓶后,就可以进行育苗,大约3个月后即可得到大量可移栽的试管苗。

无菌播种已是各个大型蝴蝶兰生产企业主要的种苗繁育技术。

2.器官培养将植物的器官如胚、胚乳、珠心、子房、根、茎、叶、花和幼果的部分组织接种在无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也称为植物离体培养。

植物学植物组织分析

植物学植物组织分析
一、分生组织
在成熟植物体中,特定部分极少分化,保持胚 性特点,并能继续进行分裂活动的组织称为分生组 织(meristem)。
分生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 大,细胞质丰富,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核蛋白 体等细胞器。一般没有液泡和质体的分化,或只有 极小的液泡(维管形成层的细胞例外)和前质体的存 在。
担负吸收、同化、贮藏、通气、传递等营养功
能,又称营养组织(vegetative tissue)。
细胞壁较薄,液泡较大,细胞质较少,但含有
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一
般都具有胞间隙,分化程度较浅,有潜在的分生
能力,可转变为分生组织,也可以分化为其它组
织。
植物学植物组织分析
第二节 植物组织的类型
第二章 植物组织
第一节 植物组织及其形成
一、组织的概念 形态、结构相似,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担负 着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称为组织(tissue)。 二、组织的形成 组织是植物体内细胞生长、分化的结果,也是 植物体复杂化和完善化的产物。 功能决定形态,形态适应于功能。
植物学植物组织分析
第二节 植物组织的类型
质部薄壁细胞和韧皮
胚乳的内层细胞
部薄壁细胞
子叶表皮
小脉
颖果糊粉层的某些
特化细胞。
植物学植物组织分析
第二节 植物组织的类型
(二)输导组织(conducting tissue) 植物体内有一部分细胞分化成为管状结构,专门 运输水溶液及同化产物的组织叫做输导组织。 1.导管(vessel):存在于木质部,由许多长管状 的、细胞壁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组成导管 的 每 一 个 细 胞 称 为 导 管 分 子 (vessel element 或 vessel member),其侧壁上逐渐出现不同纹式的次 生加厚,其端壁的初生壁消失,形成了不同形式的 穿 孔 (perforation) , 单 穿 孔 和 复 穿 孔 (compound perforation)。 穿孔板(perforation plate)。

药用植物学(第二章植物物组织)

药用植物学(第二章植物物组织)
作用:是气体交换的通道,使植物体内部的生活细胞
仍然可以获得氧气。
皮孔的形状、颜色和分布的密度可以作为皮类 药材的鉴别特征。
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
皮孔
(lenticel)
第四节 机械组织
机械组织为一群细胞壁明显纤维质或木质 增厚的细胞所组成。有支持植物体或增加其巩 固性以缓冲机械压力的作用。
机械组织以其细胞形状结构的不同分为:
以分布部位的不同,而有皮层纤维、韧皮 纤维和木纤维之别。
3.2 木纤维:
木纤维一般较短,次生壁木质化强烈增厚,细胞腔 通常较小,壁上具具缘纹孔至裂隙状的单纹孔,细 胞坚硬而无弹性,脆而易断,支持力强。 木纤维 仅见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 裸子植物的木质部中无木纤维,主要由管胞组成。
大 血 藤 中 的 木 纤 维
植物体短期迅速 伸长 (活动时间有限)
第二节 基本组织
基本组织(ground tissue):由分生组织所 分出的细胞初步分化而来。细胞较大、壁薄、有 细胞间隙(intercellular space)。所以又称为薄壁 组织。
依其结构、作用的不同又分为: 基本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同化 薄壁组织、贮藏薄壁组织、吸收薄壁 组织等。
能,不断产生新的细胞的细胞群。
细胞特征: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细胞壁
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没有 明显的液泡和质体的分化,壁上 无纹孔。
一、分生组织
(一)按性质、来源不同分
原分生组织 分裂能力极强的未分化胚性细胞 根、茎的最顶端

生 组
初生分生组织

原表皮层 表皮

基本分生组织
皮层、髓
熟 组
原形成层 初生维管组织 织
贯穿于植物体各部分。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细胞与组织第一节植物细胞1、细胞:生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19世纪前期,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其主要内容为:一切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有细胞都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以分裂而形成组织。

3、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的总称,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原生质体:细胞壁以内由原生质分化而来的有生命的结构部分,包括细胞质和细胞核两部分,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

4、真核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被包被在核膜内,细胞器种类,数量相对较丰富的一类细胞。

原核细胞:较原始的一类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胞器种类和数量较真核细胞较少。

5、细胞核:真核细胞中,位于细胞质以内由双层膜围成的结构,一般为球形,富含遗传物质(DNA,RNA),是细胞遗传物质和信息的储藏所,也是遗传信息转录和核糖体亚单位合成的场所。

6、质膜:又称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与细胞壁紧密相连,包在细胞质外的一层薄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镶嵌在其上的蛋白质组成,具有保护,选择性透过,吞噬、信息传递、识别等功能。

7、细胞质:指质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由半透明的胞基质和分布其中的多种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组成。

8、胞基质:细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半透明的原生质胶体组成,是代谢的重要场所。

(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半透明的原生质胶体,是代谢的重要场所。

)9、细胞器:细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悬浮于胞基质之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单位。

10、线粒体:细胞器的一种,动、植物细胞中广泛分布,具双层膜,呈颗粒状,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动力站”。

11、质体:细胞器的一种,是绿色植物独有的细胞器,具双层膜结构,成熟的质体具有合成和积累同化产物的功能。

根据所含色素的不同,将其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白色体:质体的一种,不含色素,多存在于幼嫩组织、无色的贮藏组织或不见光的组织中,具有贮藏物质的功能。

植物组织

植物组织

皮孔:木栓形成层突破表皮,裂口形成皮孔。 可作为气体交换的通道。
四、分泌组织
定义:由具有分泌作用的组织分泌挥发油、 树脂、蜜汁、乳汁的分泌细胞组成。 根据位置分内部分泌细胞和外部分泌细胞。 腺毛 外分泌组织 分 蜜腺 泌 组 分泌细胞 织 分泌腔 内分泌组织 分泌道 乳汁管
(一)外部分泌组织
位于植物体表,分泌物直接排出体外。
1、腺毛:头部的细胞覆盖角质层,从头部分泌细 胞中释放的分泌物集在细胞壁与角质层间,最 终角质层破裂而释放。 2、蜜腺:分泌蜜汁的腺体,由一层表皮细胞或其 下数层细胞分化而来,其细胞壁较薄,具浓厚 细胞质。细胞质产生蜜汁,通过细胞壁由角质 层破裂向外扩散,或经上表皮气孔排出体外, 常存在于虫蝶花的植物花瓣基部或花托上。
一、分生组织
定义:位于植物体生长部位,是由许多具 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组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 组织,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增加 细胞的数量,使植物体得以生长。 特征:细胞体积一般较小,多为等径多面 体形状,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 薄,不具纹孔,细胞核相对较大,细胞质 浓,没有明显的液泡和质体分化。
管胞的类型
纹孔管胞
管胞的运输途径
环纹管胞
螺纹管胞
梯纹管胞
2、导管
为被子植物的主要输导组织。由一系列长管状或筒状的 死细胞(导管分子)连接而成,导管分子侧面观和管胞 相似,但上下端不如管胞尖细、倾斜。 导管分子细胞壁一般木质化增厚,增厚不均匀,根据增 厚的纹理和纹孔不同分: 环纹导管:增厚部分呈环形。 螺纹导管:增厚部分呈螺旋带状。 梯纹导管:增厚部分与未增厚部分间隔呈梯形。 网纹导管:增厚部分呈网状,网眼为未增厚部分。 孔纹导管:仅剩纹孔部分未增厚。
分泌组织
溶生性分泌腔

植物学纲目——精选推荐

植物学纲目——精选推荐

植物学大纲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本章重点:植物细胞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功能;细胞壁分层、化学组成、生长方式、纹孔(单纹孔和具缘纹孔)、胞间连丝、细胞壁特化;细胞周期概念;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植物细胞繁殖;各种组织细胞特点、分布、功能;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特征、维管束概念。

本章难点:细胞器、细胞壁结构。

第一节植物细胞1、细胞的发现及其意义2、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1)原生质的化学组成(2)原生质的物理性质(3)原生质的运动和新陈代谢3、植物细胞的形状与大小4、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膜或质膜液态镶嵌模型、生理功能。

(2)细胞质及其细胞器质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圆球体、微体、液泡、细胞“骨架”:微管、微丝、中等纤维。

(3)细胞核核膜、核仁、核质。

染色体数目、结构、核小体、核粒、核的功能、内膜系统。

(4)细胞壁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纹孔:单纹孔、具缘纹孔。

细胞壁特化:木化、角化、栓化、矿化、粘液化。

5、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淀粉、蛋白质、脂肪和油、晶体、生理活性物质等。

6、植物细胞的繁殖(1)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概念、间期:DNA合成前期、DNA合成期、DNA合成后期;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2)无丝分裂横缢、纵裂、出芽等。

7、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生长、分化、植物细胞全能性概念。

第二节植物组织1、植物组织的概念2、植物组织的分类(1)分生组织位置不同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来源和性质不同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发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2)成熟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结构。

(3)维管束、维管组织和维管系统第二章种子与幼苗第一节种子的结构和主要类型1、种子的结构(1)种皮(2)胚(3)胚乳2、种子的主要类型(1)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篦麻、番茄、葡萄、桑等。

(2)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豆类、瓜类、油菜、梨、苹果等。

植物组织培养绪论第一章第二章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绪论第一章第二章大纲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广义含义(tissue culture)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并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也称离体培养(Invitro culture)。

二、此定义内涵:1、无菌条件(asepsis):外植体、培养基、培养容器、接种工具、操作环境、培养环境等。

2、外植体(explant):健康植株的特定部位或组织,如根、茎、叶、花、果实、胚珠、花药和花粉等,选择用于组织培养的起始材料,称之为外植体。

包括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组织、细胞等。

3、培养基(culture medium):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基质,它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人工配制,成分确定。

4、组培的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t)。

5、激素:调控培养物的状态和发育方向,实现不同的实验目的。

6、封闭培养:通过封口材料实现气体交换。

7、培养条件( culture condiction):人为控制。

*植物组织培养的狭义含义指对植物体所有组织如分生组织、胚乳组织、薄壁组织、花药组织、愈伤组织的培养。

本课程所涉及的组织培养若无特殊说明均指广义含义。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四要素(1)无菌(2)培养材料:①器官:根、茎、叶、花、果实②组织: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③细胞:体细胞(2n)、生殖细胞(n)④原生质体(3)培养基(4)培养条件:温度、光照、湿度等四、与组培有关的术语及理论1、植物细胞全能性(totipotent):植物细胞具有该植物体全部遗传的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潜在能力。

原理: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

潜在全能性的原因:基因表达的选择性。

科学研究表明,处于离体状态的植物活细胞,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植物学名词解释9

植物学名词解释9

第一章、细胞与组织第一节植物细胞1、细胞:生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细胞学说:19 世纪前期,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其主要内容为:2、一切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以分裂而形成组织。

3、原生质: 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的总称,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原生质体:细胞壁以内由原生质分化而来的有生命的结构部分,包括细胞质和细胞核两部分,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

4、真核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被包被在核膜内,细胞器种类,数量相对较丰富的一类细胞。

原核细胞:细胞中较原始的一类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胞器种类和数量较真核细胞较少。

5、细胞核:真核细胞中,位于细胞质以内由双层膜围成的结构,一般为球形,富含遗传物质( DNA,RNA),是细胞遗传物质和信息的储藏所,也是遗传信息转录和核糖体亚单位合成的场所。

6、质膜:又称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与细胞壁紧密相连,包在细胞质外的一层薄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镶嵌在其上的蛋白质组成,具有保护,选择性透过,吞噬,信息传递,识别等功能。

7、细胞质:指质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由半透明的胞基质和分布其中的多种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组成。

8、胞基质:细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半透明的原生质胶体组成,是代谢的重要场所。

(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半透明的原生质胶体,是代谢的重要场所。

)9、细胞器:细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悬浮于胞基质之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单位。

10、线粒体:细胞器的一种,具双层膜,呈颗粒状,动、植物细胞中广泛分布,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动力站”。

11、质体:细胞器的一种,是绿色植物独有的细胞器,具双层膜结构,成熟的质体具有合成和积累同化产物的功能。

根据所含色素的不同,将其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白色体:质体的一种,不含色素,多存在于幼嫩组织、无色的贮藏组织或不见光的组织中,具有贮藏物质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一)分生组织 2.根据存在部位分 (1)顶端分生组织:存在于根、茎顶端,包括原分生组织和 初生分生组织。其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根、茎不断地伸长或长高。 (2)侧生分生组织:存在于根、茎的四周,包括形成层和木 栓形成层,实际上就是次生分生组织。其活动,使根、茎不断地增 粗。 (3)居间分生组织:由初生分生组织保留下来的存在于某些 植物叶的基部、茎的节间基部、子房柄等处的分生组织。如图1-10 所示。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四)分泌组织
植物体内具有分泌分泌物和贮藏分泌物功能的细胞群。能分泌
或贮藏挥发油、树脂、油类、乳汁、粘液或蜜汁等。有细胞内贮藏, 细胞围成的腔隙贮藏或将分泌物直接排除体外等方式。如图1-18所 示。 1.分泌腺 存在于植物体表,能将分泌物排出体外,分为 腺毛 (见保护组 织)和蜜腺。蜜腺常存在于虫媒花植物花瓣的基部或花托上,细胞 呈乳突状。
(三)保护组织
覆盖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细胞群。分为表皮和周皮。 1.表皮 是初生分生组织分化形成的,又称为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存在 于植物体幼嫩器官的表面,通常由一层生活细胞组成;细胞常为扁
平长方形、方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等,排列紧密;细胞质较稀薄、 液泡大、一般不含叶绿体;细胞壁与外界接触的一面稍厚并覆盖有 角质膜(层),有的在 角质膜 外还有蜡被。如图1-11所示。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四)分泌组织 3.分泌隙
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在植物体内形成的能贮藏分泌物的腔隙。 分泌隙的形成方式有溶生式和裂生式。溶生式是由许多分泌细胞破
裂溶解而形成的腔隙,如橘皮、桉叶等;裂生式是由许多分泌细胞 沿胞间层裂开形成的腔隙,如松茎、小茴香果实等。 (1)分泌腔(囊):分泌腔呈球形或卵形。如桉叶、橘皮的分 泌腔贮有挥发油,称油室,一般肉眼可见,习称油点。 (2)分泌道:分泌道常沿器官长轴分布,呈管道状,根据所贮 藏分泌物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小茴香果实贮有挥发油称油管; 松茎贮有树脂称树脂道;美人蕉贮有粘液称粘液道。
(五)机械组织 2.厚壁组织 ①韧皮纤维:纤维分布于韧皮部,一般较长,细胞壁增厚一般 不木质化,常成束存在,韧性大,拉力强,如苎麻、大麻和亚麻韧 皮部的纤维。 ②木纤维:纤维分布于木质部,一般较短,细胞壁明显增厚且 木质化,比较坚硬,支持力强。如槐树、椴树木质部的纤维。 有些植物纤维束周围的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方晶,称为晶纤维 或晶鞘纤维,如甘草、黄柏等。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三)保护组织 1.表皮
图1-15 气孔的类型 1.直轴式 2.平轴式 3.不等式 4.不定式 5.环式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三)保护组织 2.周皮 存在于增粗生长的根、茎表面,由表皮下的某些薄壁细胞恢复 分裂能力,产生木栓形成层后形成的。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木栓化 的扁平细胞形成木栓层,向内分生薄壁细胞形成栓内层,木栓层、 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三者合称 周皮,周皮是次生保护组织,也是一 种复合组织。随着植物根、茎的增粗,表皮受到破坏,周皮代替表 皮行使保护作用。如图1-16。
壁较厚。当保卫细胞充水膨胀时,较薄的细胞壁被拉长向副卫细胞 弯曲呈弓形,气孔口被拉大(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细胞壁恢复 原状时,气孔口闭合。因此,气孔是调节植物体气体进出和水分蒸 腾的通道。如图1-14所示。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三)保护组织 1.表皮
图1-14 叶的表皮与气孔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三)保护组织
1.表皮
图1-11 角质膜和蜡被 1表皮及其角质膜 2表皮上的杆状蜡被(甘蔗茎)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三)保护组织 1.表皮 (1)毛茸:是表皮细胞特化向外形成的突出物。分为腺毛和 非腺毛两类。 ①腺毛:具分泌作用的毛茸,分为腺头和腺柄。腺头膨大,位 于顶端,有分泌作用;腺柄连接腺头与表皮。腺毛由于组成头、柄 部细胞的多少不同而呈各种形状。在唇形科植物叶的表皮上有一种 腺毛,具极短的单细胞柄,腺头由4~8个细胞组成,特称为腺鳞。 如图1-12所示。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三)保护组织
图1-13 各种非腺毛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三)保护组织 1.表皮 (2)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对合而成。保卫细胞:双子叶植
物一般呈肾形,单子叶植物一般呈哑铃形。紧邻保卫细胞的表皮细 胞称为副卫细胞,保卫细胞与副卫细胞相连的壁较薄,其他地方的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五)机械组织 1.厚角组织
图1-19 厚角组织 1.细胞质 2.胞间层 3.增厚的壁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五)机械组织 2.厚壁组织 细胞壁全面增厚,细胞腔小,有纹孔和一定的纹理,成熟时细 胞死亡。分为纤维和石细胞。 (1)纤维:细胞细长梭形,壁厚,胞腔狭窄,纹孔常呈缝隙状。 纤维末端彼此嵌插并沿器官长轴成束分布,为主要的机械组织。如 图1-20所示。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四)分泌组织 2.分泌细胞 分泌细胞比周围的细胞大,常单个分散于薄壁组织,分泌物贮 于细胞内。当分泌物充满时,细胞壁木栓化而成为死细胞。如桂皮、 姜的分泌细胞贮有挥发油,称油细胞;半夏、玉竹的分泌细胞贮有 粘液,称粘液细胞。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四)分泌组织 图1-18 各种分泌组织 (a)腺毛(天竺葵叶) (b)蜜腺(大戟属植物) (c)分泌囊(橘皮) (d)树脂道(松属木材横 切) (e)油细胞(姜根茎、1 所示) (f)乳管(蒲公英根1.纵 切 2.横切)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许多来源和生理功能相同,形态和结构相似,而又紧密联系的 植物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二、维管束的类型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分生组织
植 物 组 织 成熟组织 薄壁组织 保护组织 分泌组织 机械组织 厚壁组织 石细胞 输导组织 导管和管胞 筛管、伴胞和筛胞 厚角组织 纤维 表皮 周皮 气孔 毛茸 非腺毛 分泌腺 腺毛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一)分生组织
课堂活动
组织同学讨论: 1.为什么花生又叫落花生? 2.把分生组织的两种分类方法 对应比较,有哪些相关之处?
图1-10
分生组织示意图
1.顶端分生组织 2.侧生分生组织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二)薄壁组织
薄壁组织又称为基本组织,在植物体内分布较广又占有最大的 比例。薄壁组织的细胞有多种形状、排列疏松、细胞壁薄、细胞质 稀、液泡大、为生活细胞。 1.基本薄壁组织 2.同化薄壁组织 3.贮藏薄壁组织 4.吸收薄壁组织 5.通气薄壁组织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四)分泌组织 4.乳汁管 乳汁管由单个或多个纵向连接的分支管状细胞构成。单个细 胞组成的乳管称 无节乳管 ,如大戟、夹竹桃等;多个细胞组成的 乳管称 有节乳管 ,有节乳管其细胞连接处的壁消失,为多核的管 道系统,如桔梗、罂粟、蒲公英、三叶橡胶树等。 乳汁管的乳汁贮于液泡或整个细胞质中,多呈白色或黄色, 成分极为复杂,有的可药用。
课堂活动 讨论:1.为什么毛茸和气孔可作为叶类药材鉴别的依据? 2.在光学显微镜下怎样区别表皮和周皮?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三)保护组织 2.周皮
图1-17 皮孔横切面(接骨木) 1.表皮 2.填充细胞 3.木栓层 4.木栓形成层 5.栓内层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a)正面图 (b)切面图 1.表皮细胞 2.保卫细胞 3.叶绿体 4.气孔 5.细胞核 6.细胞质 7.角质膜 8.栅栏组织细胞 9.气室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三)保护组织 1.表皮
保卫细胞与其周围副卫细胞的排列方式,称为气孔轴式。如图 1-15所示。 气孔轴式分为直轴式、平轴式、不等式、不定式、环式等。
图1-13 各种非腺毛 (a)线状毛(1.白曼陀罗花 2.旋覆花 3.刺儿菜叶 4.薄荷叶 5. 益母草叶 6.蒲公英叶 7.金银花 8.款冬花冠毛 9.蓼蓝叶 10.洋地 黄叶)(b)星状毛(1石韦叶 2芙蓉叶)(c)丁字毛(艾叶)(d )分枝毛(裸花紫珠叶)(e)鳞毛(胡颓子叶)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五)机械组织 2.厚壁组织 (2)石细胞:常成群或单个分布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和 种子中,通常等径,如圆形、椭圆形等;还有其他形状,如星状、 分支状、柱状、骨状等。细胞壁一般极度增厚且木质化,细胞腔小, 纹孔长且呈管状或分支状,特称纹孔道。如梨、五味子、厚朴等的 石细胞,如图1-21所示。另外,在茶树、木犀等植物的叶片中有单 个存在的分支状大型石细胞,起支撑作用,称为支柱细胞,也)机械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