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地理课堂教学有着广泛的和重要的德育内容和方法,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会地理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核心素养中学科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地理课堂中的渗透德育教学、立德树人,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标签: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堂;德育渗透;立德树人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會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院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明符合我过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历练核心素养构建具有中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核心素的新课程标准阐述了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明确了必备的学科素养,学校的德育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将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学校德育往往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潜移默化之中,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以及与社会等相互协作发展,最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人口、环境、资源、社会等问题为主线,教学中渗透德育意识。
一、创设和谐生态的育人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加强自主德育能力培养。
构建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事件和环境组成的地理课堂,让教师和学生共同置身于一种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色彩的课堂中。让学生乐观地看祖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价值观。课堂是师生质疑问难的场所,又是师生共同探讨的乐园。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除了应当摈弃过去那种传统的“灌装”教学模式之外,自己还须积极引导学生逐渐树立自主德育的学习观。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精神。地理教学让学生能体验到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优越感,在课堂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感到自己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参与中学习知识,让每个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一份自信,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以鲜活的事例强化德育效果。例如,我们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题时,从播放天气预报引入,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卫星云图,是我国自己制造的风云一号卫星摄取的地球大气的照片,利用卫星云图照片大大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给工农业生产、交通带来了极大好处。试想:如果没有先进的仪器给予准确的预报,泄洪区内多少人将失去美丽的家园,国家将遭受多大的损失?从而使学生为祖国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而自豪。
二、深挖教材,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德育教育,寓德育于地理知识教学与地理课堂活动之中。
核心素养新课标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因此要转变“学科中心”、知识本位”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计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了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地理课堂要联系生活,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要运用综合思维思想教育既不能悬空,单纯地说教;也不能脱离教材。因为深厚的感情,是在深刻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所谓“知之深而爱之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实验教材》中编入了许多的活动建议,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在教师的评价中潜移默化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例如,“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节开展地理活动课。活动课分四轮开展:1.中国政区拼图游戏;2.填图接龙;3.知识竞答;4.“跟我去旅游”知识抢答,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对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等不仅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而且扩展了课堂知识,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一堂寓教于乐的课程。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更重要的还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学习行为模式生成。
三、分享人物故事,提高学生坚韧的意志和品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中外地理科学家们的感人事迹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在探究地球的形状时,通过讲述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着重强调,在今天看来十分简单的“地球形状问题”,人类却经历了几千年的探索,麦哲伦甚至付出了生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战胜困难、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要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探索研究自然现象。比如在学习“极地地区”时,让学生阅读我国登上南极的第一人---秦大河先生面临极地冰川与寒冷的极端环境,冒着生命危险探险极地,了解极地的地理环境认识极地以此引导学生讨论给自己启发,让学生在思考中感知地理科学家们的坚强意志品格,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养他们具有世界眼光、开放意识是地理教师的责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有已成为地理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国情教有的需要,也是地理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培养爱国情怀,地理学科得天独厚。中学地理教材中涉及到许多关于我国的国土、疆域、民族、资源、能源,以及历史和现代的地理发现、科学成就等等,我们要充分挖掘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利用地理课堂这一阵地,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
四、结语
人类共同的生活家园——地球,只有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世界空间相对变小,时间相对加快。当前,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日益严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控制人口,造福人类已经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呼声。
在地理教学中只要细心研究,认真观察,善于挖掘,就能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通过学科德育渗透,利用道德和法制意识来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