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合集下载

意动、使动用法

意动、使动用法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使……定居)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让……做丞相)(二)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

例如: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发怒)“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吃,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贵)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势力削弱)(四)数词的使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二、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

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止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战为动用法之阳早格格创做一、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汇具备“以之为何”的意义,即认为宾语何如或者把宾语当做何如.普遍可译为“认为……”"以……为……”等.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汇战名词汇的活用,动词汇自己不意动用法.1、名词汇的意动用法:名词汇用做意动,是把它后里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真物瞅搞那个名词汇所代表的人或者真物.例1:邑人偶之,稍稍去宾其女.(《伤仲永》)去宾:本为名词汇,那里活用为意动词汇.“去宾其女”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女为去宾”.例2:女利其然也.(《伤仲永》)利:是名词汇活用做意动词汇.“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那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2、形容词汇的意动用法:形容词汇用做意动,是主瞅上认为后里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真物具备那个形容词汇所代表的本量或者状态.例1:渔人甚同之.(《桃花源记》)同:本为形容词汇,那里用做意动词汇.“同之”,即“以之为同”(认为那件事偶怪)例2:邑人偶之,稍稍去宾其女.(《伤仲永》)偶:本为形容词汇,那里用做意动词汇.“偶之”,即“以之为偶”(认为他才搞非凡是)二、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汇具备“使之怎么样”的意义,即此时谓语动词汇表示的动做不是主语收出的,而是由宾语收出的.本量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办法表白了兼语式的真量.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汇,有的是由名词汇、形容词汇活用去的.由于本去的词汇类分歧,活用做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真足相共.1、动词汇使动用法:动词汇战它的宾语不是普遍的收配与被收配的闭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爆收那个动词汇所表示的动做止为.例1:止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怀:使……归逆.例2:曲可惊天天,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泣:使……哀号.例3:操军圆连船舰,尾尾相交,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操军遁窜.2、名词汇使动用法:名词汇用做使动词汇,是指那个名词汇戴了宾语,而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真物形成那个名词汇所代表的人或者真物.翻译时要采与兼语式的形式.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自我介绍》)臣:使……称臣.例2:先破秦进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为王.3、形容词汇使动用法:形容词汇戴上宾语以去,如果使得宾语具备那个形容词汇的性量战状态,那么那个形容词汇则活用为使动词汇.例1:既去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安:使……安.例2:大王必欲慢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慢:使……慢.例3:凄神热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凄、热:使神骨凄热.三、使动用法战意动用法的辨别: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汇具备“使宾语怎么样”的意义.它是用动宾结构表白使令式的真量.意动:认为……怎么样.例:余颇易之(尔认为甚是简朴)使动用法指动词汇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汇战形容词汇活用为使动词汇,表示“使……”的意义.有三种:①动词汇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前骨”中的“劳”,意义是“使……劳乏”.②名词汇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义.③形容词汇的使动用法.特性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者物具备那个形容词汇所表示的本量或者状态.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做什么.有二种:①名词汇的意动用法.比圆“先破秦进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义是“以……为王”②形容词汇的意动用法.比圆“而荣教于师”中的“荣”,意义是“以为荣”.四、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谓语不妨由动词汇、形容词汇或者活用的名词汇充当.例1:妇人将开之(《触龙道赵太后》)妇人姜氏将为他们挨开乡门.例2: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共样是死,为国家而死不妨吗?例3:祭祀必祝之(《左传・成公十三年》)祝,祈祷,动词汇的为动用法,为……祈祷.例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泣,为……哭泣.例5:后裔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哀,为……而哀.例6: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史记•滑稽列传》)丧,为……治丧.例7:文嬴请三帅.(《秦晋崤之战》)请三帅:替三帅哀供.例8: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御齐侯:给齐侯御(驾车).例9: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三国志•华佗传》)脉:为……诊脉.例10:伯夷死名于尾阳之下,匪跖死好处东陵之上.(《庄子•骈拇》)死名:为了名而死.死利:为了利而死.例11:君子死知己.(陶渊明《咏荆柯》)死:为……而死.五、特殊句式:1、主谓倒拆:主谓倒拆也喊谓语前置或者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子也战新颖汉语中一般,普遍搁正在主语之后,但是偶尔为了强调战超过谓语的意义,正在一些疑问句或者叹息句中,便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里.例:甚矣,汝之不惠.谓语前置,表强调的表示,可译为“您太不智慧白”.2、定语后置:新颖汉语里,定语普遍皆搁正在核心词汇的前里,起建饰节造的效率.但是正在古代汉语里,为了超过战强调定语,偶尔也会把定语搁正在核心词汇之后,那种情况喊搞“定语后置”.译成新颖汉语时,普遍皆应提到核心词汇前边去.其余,定语后置时,往往正在核心词汇战定语之间家“之”子,偶尔也正在定语后里加“者”字.(1)用“者”结句,产死“核心词汇+后置定语+者”.(2)用“之”结句,“核心词汇+之+后置定语”的形式.如:“其嵌然相乏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钴姆潭西小丘记》)(3)用“者”又用“之”.如:“核心词汇+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石之铿然有声者,天圆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教》)应注意的是,文止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建饰闭系的句子,表收属闭系的定语则不后置.3、状语后置:新颖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即是补语.但是正在文止文中,处于补语的身分往往要以状语去明白.例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北.”(《鸿门宴》)“战河北”即“战(于)河北”,应明白为“于河北战”.例2:“覆之以掌”(《促织》)即“以掌覆之”应明白为“用脚掌覆盖(蟋蟀)”.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①用介词汇“于”组成的介宾短语正在文止文中多数处正在补语的位子,译成新颖汉语时,除少量仍做补语中,大普遍皆要移到动词汇前做状语.例:青,与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教》)介宾短语“于蓝”,前者该当移到“与”的前里搞状语;后者该当移到“青”的前里搞状语,即译为“比蓝青”.②介词汇“以”组成的介宾短语,正在今译时,普遍皆做状语.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宾短语搞“告”的状语.③另有一种介词汇“平”组成的介宾短语正在补语位子时,正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身分.例:死乎吾前,其闻讲也固先乎吾.(韩愈《师道》)“死乎吾前”中的“乎”便是介词汇“于”;“乎吾前”该当移到“死”的前里搞状语.4、宾语前置:便是常常做宾语的身分,置于谓语动词汇的前里,以示强调.例1:“何以战?”该当是“以何战”,凭什么做战?例2:“良问曰:‘大王去何操?’”(《鸿门宴》)“何操”应明白为“操何”.另有许多分歧形式的宾语前置句:(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汇做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去何操?”(2)可定句中,代词汇做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帮“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建是慢,已之多睹也.”(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可则,籍何以至此?”。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一般说来,使动用法大多表现为客观行为,意动用法大多表现为主观意念。

古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作使动用法较多,名词作使动用法的较少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大多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少数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一般不作意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指主语所代表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包括: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以及数词的使动用法。

以下各举一例:尔欲吾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强本而节用,则不能贫。

(《荀子·天论》)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诗经·卫风·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于它的宾语含有“认为”,“以为”的意思。

这种用法仅限于形容词和某些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它们本不带宾语,带了宾语,并具有“认为”,“以为”意义,即是意动用法。

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在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

例如: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齐策四》)▼名词的意动用法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人或事物看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例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古文中的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概念理解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

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

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

是"使......成为......."的意思。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有两种:1.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如何区分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一、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

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可译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可译为: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二)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举例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举例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思,传达信息。

在语言中,动词是最基本的词类之一,它用来表示动作、状态和行为。

在动词的使用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常见的两种用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概念、特点、用法和举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用法。

使动用法定义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动词使得某人或某物发生某种动作或变化。

在这种用法中,动作的执行者是主语,而被动作影响的人或物是宾语。

使动用法常用的动词有”使”、“让”、“叫”等。

特点•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宾语是被动作影响的对象。

•强调主语的能动性,宾语的被动性。

•动词常用”使”、“让”、“叫”等。

用法举例1.妈妈让我去买菜。

2.老师叫学生们安静下来。

3.他使劲地拉着绳子。

意动用法定义意动用法是指动词表达人的意愿、想法、情感等心理活动。

在意动用法中,动作的执行者和被动作影响的对象可以是同一个人或物,也可以是不同的人或物。

特点•强调主语的主观意识和心理活动。

•可以表示人的意愿、想法、情感等。

用法举例1.我希望明天能放假。

2.她愿意帮助别人。

3.他不想去参加那个聚会。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1.主语和宾语的关系:使动用法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宾语是被动作影响的对象;而意动用法中,主语可以是动作的执行者,也可以是被动作影响的对象。

2.强调的内容不同:使动用法强调主语的能动性,宾语的被动性;意动用法强调主语的主观意识和心理活动。

3.动词的选择:使动用法常用的动词有”使”、“让”、“叫”等;意动用法则没有固定的动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动词。

总结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动词的常见用法,它们在表达动作、状态和行为时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法。

使动用法通过动词使得某人或某物发生某种动作或变化,强调主语的能动性和宾语的被动性;意动用法则是表达人的意愿、想法、情感等心理活动,强调主语的主观意识和心理活动。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用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完整版)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完整版)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一、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 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

“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 2 :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

“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 1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例 2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二、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 1 :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怀:使……归顺。

例 2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 3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走:使操军逃跑。

2、名词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使动和意动

使动和意动
相同处:
①句法结构相同,都是动宾关系。 ②两种用法均可以由名词与形容词的活用形成。
不同处:
①所表达的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 语怎么样”,是客观现实或者能够实现的,而意 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 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意念。客观不一定 如此。
②出现的范围不同。意动用法仅限于形容词与 名词的活用,动词只有使动用法,而无意动用 法。
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因此,使动用法的句子从理论上说必须有 宾语,有时宾语省略不出现,但是可以补 出。
使动用法是马建忠最早发现的。
《马氏文通》中举了《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之例。
马释前一“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表使动, 意为“使本已光明之德更加显明”。
其后,陈承泽《国文法草创》进一步明确 提出了“致动”术语。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所以明智的君主认为五谷贵重而认为金玉低
贱。)
晁错《论贵粟疏》
现代汉语:“重男轻女”,“幸灾乐祸”均为此 类用法。
形容词使动、意动也只能从语义上辨别,例 如:
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 纳谏》 ②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劝学》 ①是意动,妻子因偏爱而主观认为邹忌比 城北徐公美。 ②是使动,学习的客观效果是使 自身变 美。
举例: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 一》)
使动和意动用法的翻译:
1.使动用法翻译成兼语词组和谓语,主语使宾 主成为这个名词。例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
2.有时形容词使动用法可译成一个动补式词 组。例如:
“高其值”可译为“提高”,“厚其墙”可 译为“加厚”,“广其地”可译为“扩大”等等。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1.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使动和意动,主要是从翻译的意义上来区别的。

所谓使动,是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

例如《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句中,主语是"君",但"生"并非"君"的行为,而是"君"使宾语"之"发出的行为。

"生之"要译为"使我活",凡在语译中动词前要加"使、让"等词语的,我们称之为使动。

所谓意动,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就是谓语或具有了谓语的性质状态,表示"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做谓语"的意思。

意动只是一种主观上的认识,客观上不一定是这样。

如“若毒之乎”句中的"毒"。

是主语"若"的主观想法。

最主要的判别方法,就是区分翻译意义。

翻译为使让……怎么样,就是使动用法。

如果翻译为以……为……,就是意动用法2. 文言文的使动和意动用法主要有:(一)不及物动词使动: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例句:A. 1. 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吃惊。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

3. 阙秦以利晋。

阙:使……(土地)亏损。

4.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5. 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来。

6. 可烧而走之。

走:使……跑。

7. 止血灵。

止:使……停止。

B. 1. (沛公)从百余骑。

从:zòng使……跟随。

2.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食:sì使……吃。

见:xiàn使……现。

3.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败:使……打败仗。

4.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就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就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就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就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使……定居)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让……做丞相)(二)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

例如: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发怒)“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吃,这里就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就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贵)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势力削弱)(四)数词的使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就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二、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也就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就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就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

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初中文言文使动、意动用法总结

初中文言文使动、意动用法总结

初中文言文使动、意动用法总结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一、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XXX,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

“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2: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

“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例2:XXX,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奇:原为描述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奇之”,即“以之为奇”(觉得他才能非凡)成语卷:兵贵神速(以……为贵),不耻下问(以……为耻),是XXX今(以……为是,以……为非),不远千里(以……为远)二、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描述词活用来的。

因为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整相同。

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普通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干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1:行仁义而怀XXX,遂王天下。

(《五蠹》)1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XXX。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一、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

“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2: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

“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二、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走:使操军逃跑。

2、名词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举例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举例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举例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汉语中常见的两种动词用法,它们在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上有所不同。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动词用法的定义、特点、使用方法以及举例说明。

一、使动用法1. 定义使动用法是指通过一个动作或行为来引起另一个人或物的变化或行为,即由主语通过某种手段使宾语发生某种变化或行为。

该用法中的“使”是一个带有能力、权利和责任等含义的谓语动词,表示主语具有能够引导宾语进行某种行为或发生某种变化的能力。

2. 特点(1)主谓宾结构明确,其中“使”作谓语动词,后接宾语和宾补。

(2)主语扮演着控制者的角色,即通过自己的行为或手段来引导宾语进行某种行为或发生某种变化。

(3)宾补通常是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在句中充当谓语补足语。

3. 使用方法(1)在句子中使用“使”作谓语动词,并接上要引导的宾语和相应的宾补。

(2)宾语通常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或抽象事物,而不是非生命的物品。

(3)使动用法可以用于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等不同的语境中。

4. 举例说明(1)他使我感到非常惊讶。

(宾补为形容词“惊讶”)(2)她使孩子们开心地笑了起来。

(宾补为副词“开心地”)(3)老师使我们明白了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宾补为不及物动词“明白”)二、意动用法1. 定义意动用法是指动词本身具有表示某种心理活动或状态的含义,即表示主语内心状态或行为方式等。

该用法中的动词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和情感色彩。

2. 特点(1)意动用法中的动词本身就带有情感色彩或表达某种内在状态,如思考、喜欢、痛苦等。

(2)该用法中的动词通常直接作谓语,不需要加上任何辅助性助动词。

(3)意动用法中的主语通常是一个人或人类群体,而非物品或抽象事物。

3. 使用方法(1)在句子中使用意动用法的动词作为谓语,表达主语的内心状态或行为方式。

(2)意动用法的主语通常是一个人或人类群体,而非物品或抽象事物。

(3)意动用法可以用于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等不同的语境中。

使动与意动用法

使动与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文言文阅读中会遇到词类活用的情况,即有些词类由于使用的需要,会临时改变它的词性,起另一类词的作用。

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和意思,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翻译句子。

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也就是说,它阐明的是“使宾语怎样”的意思,是以动宾词组的形式表达兼语词组的内容。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动词数词的使动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1.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亡”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跟了“郑”,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臣”。

秦朝当政的时候,项伯和我一起出游,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所以现在有急事,他就过来告诉我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陈涉世家》“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fènhuì愤怒④庄公寤wù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惊:使……惊吓。

(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阙:使……(土地)亏损。

(使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2. 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

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止:使……停止(使愚公止)例4: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亡郑:使郑国灭亡例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五柳先生传》)乐:使……快乐。

有时候不及物动词的后面虽然不带宾语,但是从上下文的意思看,仍是使动用法。

例1: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论语·季氏》这个“来”字是使远人来的意思。

例2: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走:使操军逃跑。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及物动词本来带有宾语,在形式上和使动用法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

使动的宾语不是动作的接受者,而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使它具有这种动作。

例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乱:使……扰乱。

例2: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饮”,读为yìn,让赵盾喝酒。

例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让一百多骑兵跟随着。

例4: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左传·宣公二年》)食之,读为sì,使他吃。

例5: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初中文言文使动、意动用法总结精选全文

初中文言文使动、意动用法总结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一、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

“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2: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

“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成语卷:兵贵神速(以……为贵),不耻下问(以……为耻),是古非今(以……为是,以……为非),不远千里(以……为远)二、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一、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

“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2: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

“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二、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一样。

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走:使操军逃跑。

2、名词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在学习中,有的同学问“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没有改变词的词性,为什么也称为活用了。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又是“意动用法”呢?
现在网络上或者高中语文复习的参考书上有很多对“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解释。

然而,同学们看了之后,总是不能理解掌握。

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些解释往往都是从“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语法作用上来说的,没能抓住最根本的东西。

其实,“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对词语活用的术语性称谓。

在学习时,只要搞清楚什么是“使动”,什么是“意动”,也就搞清楚了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了。

先说使动。

使动,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

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

而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活用。

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

如:“他做作业。

”“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而且,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

而在有“使动”关系的句子中,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往往不是由主语发出的;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臣活之”应该译为“我活了他”。

这显然是不行的。

为什么呢?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

现代汉语中,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中,不及物的动词却常常可以带宾语,因而,我们就说这个不及物的动词给活用了。

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当然,肯定不是活用作及物动词了。

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后来规范了,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下面是一些动词使动用法活用的典型例句。

1、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外连横而斗诸侯。

(《过秦论》)
4、序八州而朝同列。

(同上)
例句中“来”“归”“斗”“朝”的常态义分别是“到来”“回去”“争斗”“朝拜”义,均是不及物的动词,都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性质的改变,翻译时要译为“使……到来”“使……回去”“使……争斗”“使……朝拜”的形式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

它们都是
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中,并不是所有使动用法活用的词都是不及物的动词,有时及物动词也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

只不过,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罢了。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2、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
上面例中的“负”“从”都是及物动词,但也活用了。

我们知道,文言中,并不只是动词有使动用法,形容词和名词同样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

那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与动词的使动用法一样不一样呢?应该说,总体上看,它们是一样的。

因为它们活用以后都有“使(宾语)怎么样”“让(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但又有些差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中,一般地,形容词本身也不可以带宾语,只不过活用后,这个词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我们就说它活用了。

请看下例: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触龙说赵太后》)
此例中的“尊”,意思是“尊贵”。

它本身不可以带宾语的,但在这里它却带了宾语“长安君之位”,而且有了“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可以看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活用。

至于名词的使动用法,不过是名词先活用作动词,然后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

掌握了这一点,就不难判断了。

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这里的“王”,先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然后再活用为使动用法,译为“使……为王”“使……称王”。

所以,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的活用。

提醒大家的是,文言中名词的使动用法很少见。

下面再说一说,意动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就是“(主语)主观上让(宾语)动”。

当然,客观上这类词的主语往往不具有这种作用,可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它却有了“认为(宾语)怎么样”“以(宾语)为什么”“把(宾语)当做什么”的意思,因而,我们就说这个词活用为“意动用法”了。

与使动用法不一样,文言中主要的是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语的性质或状态。

而实际上,主语的宾语不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这里的“异”(奇怪)的宾语“之”(桃花源)本身不具有“奇怪”的性质,只不过是主语“渔人”主观上认为宾语“之”很“奇怪”。

这还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说的,因为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往往不具有这种作用。

至于名词的意动用法,一般则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

例如: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这里的“师”,就表示“把(宾语“之”)当作老师”的意思。

其实,“师”的宾语“之”(他,指比自己先听说道理的人)并不具有这种作用,只不过是主语“吾”主观上认为是这样的。

特别指出的是,一些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往往也能活用为意动用法。

它们较为少见,很容易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发生混淆,因而在学习时要格外注意。

请看下面例子:
“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归去来兮辞》)
这里的“羞”“耻”“悦”“乐”都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也活用为意动用法了。

至于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有何区别,在具体语句中怎么判断一个词是形容词还是心理活动的动词,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需另做分析。

另外,现代汉语成语中保留有好多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活用,弄清楚这类活用对理解成语的意思会有很大帮助。

现举例以供参考。

祸国殃民(使国受祸使民遭殃)、坚壁清野(使壁坚使野清)、降龙伏虎(使龙虎降伏)、丰衣足食(使衣食丰足)、正本清源(使本源清正)、惊心动魄(使心惊使魄动)、破釜沉舟(使釜破使舟沉)、振聋发聩(使聋聩振发)、抽薪止沸(使沸止)、脱颖而出(使颖脱)游目骋怀(使目游走使怀驰骋)。

幕天席地(以天为幕以地为席)、草菅人命(把人命当作草菅)、鱼肉百姓(把百姓当作鱼和肉)、游戏人生(认为人生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