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与拖延告别 全国通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拖延告别
【活动理念】
近两年,众多媒体都对拖延症有所报道,其中有调查显示,86%的职场人声称自己有拖延的习惯,明确表示自己“从不拖延”的职场人仅占4%。习惯具有强大的力量,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很重要,高中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如果高中的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具备良好的执行力,那么对其学业、生活方面乃至以后走向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
当前拖延现象在学生中也以各种方式存在,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存在学习以及生活中的拖拉现象,他们认为拖延一下是人之常情。只要不影响生存,就不会造成恶劣的影响。然而,拖延确实会带来一些心理问题。通过这堂课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拖延行为,掌握克服拖延行为的技巧,培养良好习惯,从而增强同学们战胜拖延的信心,使同学们告别拖延这个生活中的老朋友,健康积极的生活、成长。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的认识拖延行为,并了解如果有拖延行为会给自己带来的危害;了解造成拖延的可能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来揭示拖延,从而让增进对拖延行为更直观的了解;通过讨论得出克服拖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战胜拖延”的意识,树立克服拖延症的信心。
【活动重难点】
正确的认识拖延行为,并了解如果有拖延行为会给自己带来的危害;了解造成拖延的可能原因。
【活动对象】
六年级
【活动形式】
交流讨论视频欣赏等
【活动准备】
PPT 轻音乐视频等
【活动过程】
出示教学目标:正确的认识拖延行为,了解造成自己拖延的可能原因,学习克服拖延的方法。
(一)热身活动:“我说你做!”边说边做
1、明确学活动目标。
2、跟着老师做
(二)了解拖延行为
观看视频——《雷人的自白》
(1)视频中那个片段给你印象深刻,让你想到了什么?
拖延行为是一种非必要的、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是指一个人在完成一项活动中不能立刻持久的投入,而去从事无关活动的一种行为现象。
加深同学们对拖延的了解
(三)心灵体验
1.小测试:你有拖延行为么?
2.分组讨论:
(1)我们为何会拖延,诊断可能原因;
(2)支招:应对拖延的建议与技巧。
3.说说你的不拖延故事
4.教师总结
(1)拖延的背后心理原因
◆恐惧失败,对成功没有信心
焦虑来源于对失败的不安和恐惧,拖延是害怕失败,有时拖延还有点“给自己找台阶下”的意味,通过拖延,人们把自己放入了一个很难成功的境地,所以即使没有成功也不是自己的能力问题。
◆对抗情绪
对所布置的任务的不满,或者布置任务的人不满,而出现拖延行为。
心理原因的了解
(四)战胜拖延秘籍
◆立即行动
◆避免多任务处理
◆小心你的借口
◆清晰的目标和计划
◆及时奖励自己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讲解
讨论分享,共同探讨
(五)心灵升华
观看视频——《年轻不留白》
课后总结:
上课前一周,我接到了要给团结街小学六年级两个班的孩子上课的任务。
该怎样尽可能地更好地完成这次任务呢?打开这次活动课——《与拖延告别》的教案研读了一遍又一遍,一边研究一边想像自己给孩子们上课的情形。
带着略有改动的课件和教案,我完成了内容相同的两节课。两个班的孩子都训练有素,文明有礼,因此全体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活动,两节活动课的活动目标也完成得很不错。
心理自测:
我有拖延行为吗
1、不到最后期限不完成任务
2、每次完成作业时总会各种拖延,直到时间不够
3、没有学习计划,不懂时间管理
4、上午可以完成的作业,总是拖到下午甚至晚上
5、总是认为时间还有,用不着着急
6、懒散,日复一日,总想着明天再做
7、要做事时,脑子里能冒出各种理由:现在先做别的事,这个稍后。
8、自我麻痹:还来得及,不行就熬夜完成。
9、处理问题不分主次,忙了半天,最紧要的事情没做
10、经常因为时间过于紧迫,草草交差,结果被家长或老师责怪。
11、无论别人怎么催也定力十足,习以为常了。
心理自测:
我有拖延行为吗?
1、不到最后期限不完成任务。
2、每次完成作业时总会各种拖延,直到时间不够。
3、没有学习计划,不懂时间管理。
4、上午可以完成的作业,总是拖到下午甚至晚上。
5、总是认为时间还有,用不着着急。
6、懒散,日复一日,总想着明天再做。
7、要做事时,脑子里能冒出各种理由:现在先做别的事,这个稍后。
8、自我麻痹:还来得及,不行就熬夜完成。
9、处理问题不分主次,忙了半天,最紧要的事情没做。
10、经常因为时间过于紧迫,草草交差,结果被家长或老师责怪。
11、无论别人怎么催也定力十足,习以为常了。
战胜拖延秘籍
一、立即行动(成长的心态)
二、避免多任务处理
三、小心你的借口
四、清晰的目标和计划
五、奖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