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合集下载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预学案”教学初探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预学案”教学初探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预学案”教学初探摘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新课改的初衷。

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大目标,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精心改革。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新课改的初衷。

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大目标,必须对现有的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精心改革。

那么,如何实施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的教学呢?笔者结合本校的语文“预学案”教学实际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一、什么是“预学案”及“预学案”教学“预学案”即由师生共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设计方案。

包括“预案”和“学案”两部分。

“预案”即预学方案,包含对将要学习内容的预备和预习;“学案”即课堂及课后的学习方案;两部分的编写可以有机融合。

“预学案”教学是基于“预学案”的师生共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

“预学案”教学的提出源于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预学案”教学改革正是这一教学理念的具体践行,就是把教学的重心由研究教师的“教”转变至研究学生的“学”,即“以学定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预学案”编写原则1、主体性原则“预学案”的编写首先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编写“预学案”内容。

2、探究性原则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我在设计“预学案”时,喜欢把自己备课时的疑问编写进去,让学生“帮助”我答疑解惑,慢慢地,我发现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3、梯度性原则“预学案”的编写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因此在编写上可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可以先从简单的字词、作者开始,然后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再一步步深入到课文中心,把握主旨,力求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三、“预学案”教学的设计模式“预学案”的设计应该依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者情况而定,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文 字 。语 文 教学 同归 本 体 , 包 含 着 把 “ 身 不遂 的语 文教 价 等 方 法 巩 固学 习 内容 。 也 半 学 ” 归 为文 语 并 举 、 面 发 展 的语 文 教 学 , 学 生 具 有 既 回 全 使 在课后 的复习和作业 中。我 的具体做法是让 学生先坐 能 下笔 成 文 又 能 出 口成 章 的语 言应 用 能 力 。 下 来 静 静 地 想 一想 , 天 都 学 到 了 哪些 知识 , 的 有 哪 些 , 今 会 不 懂 的 有 哪些 . 些知 识 与 前 面 的 知识 有 联 系 、 点 是 什 么 哪 重 二 、 持 教 以 学为 本 . 坚 改革 语 文 教学

是坚 持 教 以学 为本 。 发学 生 学 习 动 力 。 教 学 和 日 激 在 等 。 这种“ 用 同忆 再 现 ” 方 法 巩 固 已有 的知识 , 的 然后 有 针 对
常 活 动 中 ,我要 克服 学 生 的 心理 障碍 。改 变 学 生 的 学 习思 性 地 查 缺 补漏 。 知识 掌 握 得 更 全 面更 系 统 。 此 基础 上 再 使 在 防 遇 心 想 。 采取 让 学 生 每人 每 天 收集 一条 名 人 名 言 , 我 以此 来 作 为 去 做 作 业 , 止 那 种 不 求 甚 解 , 到 问 题 现 翻 书 , 里 没 底 而 对所 学 的知 识 学 习 力量 永 不桔 竭 的源 泉 。 这样 , 全班 学 生 , 别 是 在 这方 的做 法 。作业 一 定 要 工 整 。 且 要 独 立完 成 。 特 巩 面 表 现 较 差 的 学 生 在 学 习 上 初 步 形 成 了 自觉 的 学 习 习 惯 。 深 化 理 解 、 固 吸 收 。 以上 几 个 环 节 既体 现 学 生 学 习过 程 , 通过每天的早 自习就可以看出 , 全班学生 刭校早 , 员齐 , 更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 人 是学习指导 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素质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素质教学
浅谈新课 改下初 中语文素质教 学
张海梅 ( 河北省涉县第五中学。 涉 县0 5 6 4 0 0 )
【 摘 要 】 随着 时代在 进步 , 传统 的基 础教 育模 式 已经难 以适应新 世纪教 育对培养 优质人 才而提 出 的要 求 , 新课 改在 此 背
景下展开 , 倡 导新的教学理念 , 致力于 改善 学生的学 习方 式。新课 改理念 给我们 提 出了新 的要求 , 如何 跟上时代 的步伐 , 培养 学 生的素质及 语文教 学质 量的全面提高 , 已成为每 一位课 任教师 的必须研 究的课题。那 么, 如何提 高新课 改下的初 中语文 的教 学 质量 呢? 笔者结合 自身 的教 学实践浅谈如 下 自己的看法 与观 点。
【 关键词 】 初 中语文
素质
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的素质教 育 , 是一个长期而艰 巨的任务 , 尤其 在 也就是要 改变 学生被 动的状态 。在课 堂上必 须让学生清楚 地
当前新课改大 力实施的背景 下 , 素质教育更 是不断发展 , 不 断 知道本节课该 学什么 , 怎 么样学 , 使学生 明白每一节课 的学习
习 自然是充满乐趣 相当顺利 的。 反 之则不然 。 所以, 在每进 行
中学语文教学 中, 教师应 当立足学 生主体 , 尊重学 生的需
工作者所迫切 需要 关注 的问题 。文章阐述了几 种在初 中语 文 想教导性 。 要教好语文这 门学科 , 教师 必须立足于本学 科的实 教 学 中有效 的实施 素质教育 的措施 , 如下:

际特点 , 把教学生理解运 用语言文 字、 理解课文 内容和进 行思
想 品德教 育统 一起 来 , 并使 之贯穿在整 个教学过程 中。 语文教学 中的思想教 育 ,不应 该是干 巴 巴的空洞说教 灌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

探索篇•课改论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现代散文在中考中的考点并不突出,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现代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并不受重视。

然而通过阅读现代散文,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内涵,启迪学生的智慧。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下文将对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一、注重散文朗读,引导学生感知散文意境现代散文的语言是优美而生动的,散文最让人一目了然的便是其所带来的意境和饱含的情感。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对学生进行文章的讲解,更应注重让学生对散文的朗读,进而让学生感知散文的意境,促进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我的母亲》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轮流朗读等环节,让学生通过揣摩语言,理解文章含义,体会出作者对母亲浓浓的亲情,同时让学生在带有感情的朗读过程中,对散文的意境产生共鸣,唤起学生对自己母亲的情感流露。

二、有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阅读文本在现代散文阅读中,情感是散文的生命。

但是有些散文中的情感由于受年代的影响以及学生年龄和社会认知的影响,学生在现代散文阅读中并不能快速领悟文本中的情感。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够走进阅读文本,更好地领悟散文的感情,进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理解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但是对于作者弃医从文背后所蕴含的感情理解起来会较为有难度。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同时期的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对文本所描绘时期国民的麻木、愚昧有一定的了解,进而体会到作者用文艺唤起沉睡国民的必要性。

三、掌握散文线索,引导学生领悟散文内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因此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线索,并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散文的主要内容,避免出现“读不懂”的现象。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2 0 1 3 N 0 0 6 Ch i n a Ed uc at i on 1 nn ov a ti On He r a l d

改 论 坛
浅 谈 新 课 改 下 的 初 中语 文情境 教 学
黄 金 仙 ( 云 南 省 玉 溪 第 六 中 学 云 南 玉 溪 6 5 3 1 0 0 ) 摘 要: 情 景教 学法 能够 根 据 教 学 内容 和 学 生 特 点 , 通 过 多媒 体 及 交 流 互 动 等形 式 创设 形 象生 动 的 具体 场 景 , 让 学 生 置 身 于 特 定的 教 学情 境之 中感受课文的魅 力与意 义所在 , 引起 学生 的情 感体验 , 激活 思维 , 寓教 于乐, 在 帮助 学生理解课文 的同时激发 学习兴趣 , 达 到提 高初 中
语 文 教 学 水 平 的 目的 。
关键 词 : 创 设 情 景 初 中语 文 学 习兴 趣 中图分类 号 : G6 3 3. 3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I 6 7 3 -9 7 9 5 ( 2 0 1 3 ) 0 2 ( c ) -0 1 3 8 -0 1
1情境教学
情境 教学 的概念 : 情 境教学 是指在 日 常 初 中语 文 教 学 中 , 根据课文内容 , 教 师有 目的 地 引入 或 创 设具 有 一 定 色 彩 的 、 生 动 具 体 的场 景 , 使 学 生 产生 一 定 情 感 反应 , 能 够 让 学 生 主动 积 极 建 构 课 文 的 学 习 背景 和 景象, 从 而 帮 助 学 生理 解 教 材 , 最 大 限 度地 调 动 学 生学 习的 积 极 性 , 实现 教 学 目标 。 创 设情境 按照方式的 不同一般分为 : 提 出 问 题、 模拟场景 、 多 媒体 ( 声音、 图像 、 视频) 等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二、 通过对语感的培养 。 拓展、 充实、 提高学生的 精神 境界
语感是一种心灵的感觉 ,和人 的思想情感有着 千丝万缕 的联系 。 语 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 具有抽象概 括 的特征 。 在长期 的实践 中潜移默化 , 从 而积淀 了社 会生活和文化熏陶的内容和性 质。 所 以充 分 利 用 语 感 的 直 觉 性 ,训 练 学 生 的语 言 直觉能力 , 在语 言训 练 中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语 文 学 科 的工具性特点决定 了它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对语言 的使用不达到熟练化乃至 自动化的程度 ,就很难说 真正 掌握 了这个工具 或者说真正形成 了语 言技能 。 语感虽然是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 ,训练语感却是一 个长期 的曲折 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 中, 要反复对各式
三、 要 关 注 学 生 的基 础 积 累

要 关 注 学 生 的 兴趣 激 活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 , 这是不争的事实。 初 中生的 心理特点告诉我们 , 课前激活是很重要的。 教师需要 在学生学习每一篇课 文前环节是阅读 教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不 能借把一切空 间都还给学 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 力的东西 。当然仅这一点激活 还远远不够 , 初 中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 , 他们的 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 阅读教学过程 中还需注意 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 昂的情绪 ,要能调 控好课堂节奏和情绪 ,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 成阅读任务。
有 利 于 增 强 学 生对 语 言 文字 的直 觉 感 知 。 思 考 力 得 到 充分 发 展


语感 强的人可 以敏锐地 对语言材 料的优劣 、 情 味等做 出准确判断 、 感知 ; 可以让想 象的翅膀 自由飞 翔; 可以不假 思索地用语言顺畅地表情达意 ; 作文时 意到笔随 ; 乃至构建个性化 的表达方式及风格 , 拥有 自身 的言语世界 。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把 学 生 引入 作 品 的艺术 境 界 , 学 生伴 随 着婉 转 激 昂的 音 乐, 让 品
味作 者倾 注在 作 品 中的 感情 ,大大 激 发 了学 生 的学 习 欲望 和爱 国感 情 。
3 动 之 以情 。 之以 理 , 行情 感 熏 陶 . 晓 进
极 的人 生 态度 和 价值 观, 提高 文化 品 味和 审美 情趣 。 “ ”培养 热 爱 祖 国语 言 文字 的情 感 , 具 有 阅读 能力 , 重情感 体 验 。 ” 就 要 ” “ 注 这 求, 中语 文 教 学必 须 跳 出传 统教 学 框 架 , 以此 为突 破 口, 养 初 并 培
的“ 影” 背 中讲 述 的浓 浓舐 犊之 情 ,夜 阑 卧听 风吹 雨, 马 冰河 人 “ 铁
是 浓浓 的舐 犊 之 情 , 导学 生 进 入 美 文 赏 析 , 会 父 爱 的伟 大 , 引 体 着 重引 导 学生 联 系实 际生 活 , 自己 的亲 身感 受 。 谈 父母 的 爱无 声 却 有形 , 学 生们 可 以感 受 得 到 的 , 用 情感 教 育不 仅 能够 收 到 是 使 最 好 的教 学效 果 ,更 重 要 的是 可 以借 此 文 引导 学生 体 会 父母 的
新 课 程改 革使 课 程结 构 、 习 目标 、 学方 法 等方 面 发 生 了 学 教 重 大 变革 , 各 门 课 程 的设 计 中 , 终 注重 培 养 学 生 健 全 的 人格 在 始 和 良好 的个 性 品质 , 中的情 感教 育 则是 一个 主要 的 目标 。所 而其 谓 情 感教 育 , 的 是 在学 校 教 育教 学 中, 强 对 学 生 情 感 素 质 的 指 加 开 发 和培 养,使 之达 到 较 高水 平 , 而 丰 富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从 提 高学 习效 率, 进 心理 健康 。 促 在 义 务教 育 阶段 语 文 课程 标 准 中就 明确 提 出 : 语 文 教 学 “ 在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初中学校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对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而且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能力有重要作用。

初中学校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的创新应当要有重要认识,用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使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初中教育语文模式的创新进行相关探析,以期通过相应的讨论,发现其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语文模式的创新提出可行的措施,进而完善初中教育的语文教学,增强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教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自从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的语文方式也在进行不断的创新,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以及新时期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

尽管对当前的教学方式方法做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以及教学方式枯燥死板等方面,严重的束缚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在新时期背景下,着重加强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一、当前初中教育语文模式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根据当前的教学现状和教学理念实施的创新,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严重影响,在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大的阻碍,这就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及时调整。

(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方式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是使语文知识得以有效传播的路径。

但是,我国目前很多初中学校的教学方式大多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做习题、巩固提高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当前仍旧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大背景下,这种教学方式更为盛行。

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经常让学生埋头于习题之间,从根本上忽视了语文的根本作用,也没有对学生语文思维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更没有培养学生要充分地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只是让学生知道怎么解题,怎么求得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就业和专业学习没有多大用处[1]。

新课改下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赏者带到特有 的情境 中。在初 中语文 的教 学中,音 乐不失为

剂良 方 ,教材 中那些优 美的散文、诗词 等配 上各 自适合的
牢记所学 内容 。而在播放音乐的 同时再配 以相应的 图片 、动 画等 ,就更能让学生产 生身临其境 的感觉 了。 三 、学生表演 ,想象悟情 初 中生年龄 相对较小 ,心智还不成熟 ,童 心未 泯,好奇 心也较 重,所 以创 设各式的表演情境应该是最能调动初 中学 生的学习细胞的 了。初 中语文教材 中的童话、寓言 、故事等 都是适合表演 的素材 。由学生参与改编 , 自己扮演角色将故

运 用图片,生活 启情
很多时候人 的视觉往往 比其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觉 来得更快也更准确一
些 。因此在上课前 ,教师如果能充分地准备一些与课文 内容
相关 的图片 ,并能在上课 时将其展示 出来 ,以此 巧妙 的导入 新课来调动学生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造 出与课 堂教 学 目标 相对应 的各种情境 ,那么一堂好课 的基础就在此 奠定了。俗 话说 :良好 的开端 是成 功的一半。好 的导入 ,是打开学生兴
四、注重范读 ,语言燃情
带有感情 色彩 的语言往往能够提高人 的感 知效 应,使情 境变得 更加鲜 明。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不仅仅是教师的说课、
学 生 的 回 答 , 更 应 该 包 括 对 课 文 的 诵 读 。在 语 文 教 学 课 堂 上
“ 我要 学”,再 到 “ 我爱学 ”。 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应怎样创 设教学情 境,让情境教学 法充分发挥其效力呢 ?情境教学法指 的是 ,在语文教学过程 中 ,教师有 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 的、以形象 为主体 的生动具体 的典型情境 ,把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 结合 起来 以引起学生一定 的态度体验 ,从而 帮助 学生 理解 教材 , 并使学生 的心理机 能得 到发展 的一种教 学方法。情境 教学法 的核心在于激发 学生的情 感。教师通过 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 情境 ,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学生的情 感体验来激发学 生 的学习兴趣 。这不仅有 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还能够促 进 素质 教育 的深入发展 ,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激 兴导 入 。创 设情景 导人 是教 师在 开课 之 前 的一 段幕 启 ,也是 吸引 学生 进 入课

堂的 主要 手 段 ,更 是沟 通 师生 情感 的第 一 步 。为此 ,语 文 教师 的导 人也 就 成 了一 门艺 术 ,一 门适 合舞 台演 出的艺 术 ,与 此 同 时 ,教师 也 就成 了 学生 们节 目的主 持人 ,自然学 生 也就 成 了 自 己真实 的观众 。 创 设 意境 是增 强学 生 的好 奇 心 ,培 养学 生情 感 态度 的 灵丹 妙 药 。 只有让 学 生置 身 于意 境 中才 能挖 掘 出潜 在 的情感 ,发 展 个性 ,丰 富 自己的精 神 世界 。一 般来 说 ,意 境 的创设 应 贯穿 于 整个 课 堂 教学 中 ,特 别 是开 头 的激兴 导 人就 让学 生 置身 于课 文 内容 的氛 围之 中 。如 《 芦花荡 》的导 语 : “ 同学们 ,在 那 战火 纷 飞 的抗 日战争 时期 ,发 生 了许 许多 多 的英 雄故 事 ,有 一位 年 近 六 十 的 老 人 照 例 讲 应 该 是 养 老 的 年 龄 ,但 时 他 却 能 神 出鬼 没 ,无 数 次通 过鬼 子 的封 锁线 ,保 证 了芦 苇塘 中部 队的 物资 供 应 ,保 证 了部 队 的战 斗力 ,他 能 够手 无 寸铁 ,把 十几 个 鬼子 打 得 头 破 血 流 。他 是 一个 地 地 道道 的 富 于传 奇 色 彩 的人 物 。今 天 ,我 们就 来学 习现代 小 说家 孙 犁写 的一 篇 小说 《 芦 花荡 》 , 去感 悟这个 传 奇故事 吧 !” 这样 的导入 ,首 先 为学生 创 设 了一 个好 奇 的意 境 ,他 们 自 然 的对课文 通 过 自主 、合 作 、探 究的 方式争 先恐后 的去 了解 。 二 、让 学生 自由选 择语段 学 习,打破 课 文有先 到 后 的讲授

浅谈初中语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
质 教 育” 。
立 性 可言 , 是一 个 个 记 忆 的机 器 , 只 它严 重 束 缚 了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 因此在 实施 素 质 教 育 的 过 程 , 们 必 须 打 破 旧 的 传 统 模 我 1 1 优 化教 学 实施 及反 馈 体 系 。一 个完 整 的教 学 系统 一 般 式 , 以让 学 生 自己去 掌握 材料 ( 括 教 参 书 )省 去 机 械 传 输 所 . 可 包 , 包 括教 学实 施 和反 馈两 个 相互 依存 的过 程 , 们 都是 以学生 为 主 造 成 的大 量 时 间 的耗 费 。课 下 自 己吃 、 上 谈 味 道 , 上 应 该 成 它 课 课 体 的 。针对 这两 个 过程 的 不 同 特 征 , 们 应 分 别 遵 循 “ 生 吃 得 为 学生 各 种理 解碰 撞 、 疑 创新 的 一方 舞 台 。“ 文 成形 , 我 好 质 随 随课 成 好— — 中生 吃得 饱— — 差 生 吃 得 了” “ 生 做 得 了—— 中生 做 形 ” 可 以是 “ 发式 ” “ 和 差 , 启 、 自学 式 ” “ 、 讨论 式 ” 也 可 以是传 统 的 “ , 讲 得好 —— 好 生做 得 巧 ” 的分层 次 教学 原 则 。应 坚决 摒弃 “ 大锅 饭 ” 授 式 ” 但完 全 可 以让 学生 轮 流 过把 “ ” 。 , 教 瘾 式学 目标 、 学 教 23 教 学 思 维 的 转 变 : 械 模 仿 一 创 造 性 思 维 。作 为 学 习 . 机 方法 、 堂结 构 、 课 教学 情景 , 全 体学 生 人 人有 压 力 , 个 有 动力 , 的 主体 , 生不 是 被 动 地 机 械 复 制 , 是 积 极 地 对 客 观 世 界 能 动 使 个 学 而 激发 他们 的成就 感 、 自信 心 ;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 进而 老师 才 能 反 映 。这 就决 定 了学 生 的学 习应 该 是 一 种 满 足 内在 需 求 的 主 动 在愉 快 融洽 的气 氛 中完成 自己 的教 学全 过程 。 探索 过 程 , 而不 是 简 单 地 把 学 生 视 为 加 工 对 象 , 注 意 培 养 学 生 要 12 优 化教 学 评 价 体 系 。在 应 试 教 育 中 , 教 学 评 价 的 主 的创 造 性 思维 与创 新 意识 。授 之 以渔 , 学 习知 识 的规 律 和 方 法 . 对 把 要依 据是 升 学率 的高 低 , 评 价 学生 的惟 一 标准 就 是 分数 。于 教 给学 生 , 过 学 生动 脑 、 口、 手 的方式 获 得 知识 。语 文 教 学 学校 通 动 动 是考 试成 了老 师 的指 挥 棒 , 数 成 了学 生 的存 在 价 值 。这 样 , 无非 要提 高 学生 的 听 说 读 写 能力 , 而这 几 种 能力 的提 高 , 一 分 人 然 无 为地 加大 了师生 的双 方 心 理 负 担 , 重 违 背 教 育 发 展 规 律 。 因 不是 靠学 生 自己 的反 复实 践 活 动 。老师 要 推 学 生一 把 , 他 们 下 严 让 此 , 教 学评 价 中应彻 底 摒弃 惟分 论 、 升 学 率论 , 在 惟 由看 谁 的课 讲 水 自己游 , 诉 要 领 , 要 随 时 把 握 水 中情 况 , 告 还 以便 指导 ; 学 生 而 得好 , 看谁对 学 生 指导 得好 ; 到 由看 谁对 问 题 分 析上 得 透 , 看谁 之间 的互 相 纠正 与 彼此 借 鉴 , 到 更有 广 阔 的发 展 空 间 。 的学 生学 习效 率 高 , 样 才能 使教 学 过程 得 到最优 化 的过 程 。 这 3 学 生 主观 能 动性 得 到 充分 的体 现 2 努 力 实现 三个 转变 语 文 的动态 特 征 使 学 生 的参 与 、 观 能 动 性 的发 挥 尤 显 重 主 2 1 教 师 内 涵 的 转 变 : 书 匠一 教 育 家 。t 名 语 言 学 家 吕 要 。教师 要充 分 创设 条 件 , 学 生 动 眼看 、 脑读 、 笔 写 的 能 . 教 著 刺激 动 动 叔 湘先 生说 过 :教学 , “ 就是 教 学 生 学 , 主要 不 是 把 现成 的知 识 教 力 。强 化 学生 的读 写 过程 、 听说 过 程 、 读与 写 、 与 说 的训 练 可 以 听 给 学生 , 而是 把 学 习 的方 法 教 给 学 生 。 但 在 语 文 实 际 教 学 中 , ” 人 相 互结 合 。从 学 生 的 阶 段 认 知 水 平 和 接受 能 力 出 发 , 心 设 计 、 精 们 往往 走入 单 纯 “ 师教 , 生 学 ” 老 学 的误 区 。采用 “ 刀 切 …‘ 步 选 择 导学 方 法 与课 堂 结构 , 一 齐 创设 有 利 于学 生 主动 求知 的最 佳 教学 走” 大运 动量 的办 法 “ 孜孜 乐教 ” 固守 着一 套 陈 旧的教 学 观念 , 情境 , 所 有 学生 都 能 参 与 教 学 过 程 , 分 发 挥 学 生 的主 观 能 动 , 教 使 充 师 架 空分 析 教 材 , 本 宣科 , 了 教 材 的奴 隶 , 教 而 教 的 机 器 , 性 。我 们应 该 坚决 摒弃 那 种 “ 照 成 为 老师 讲课 照 本宣 科 洋 洋 洒 洒 口 干舌 毫无 艺 术性 可言 。这 貌 似对 学生 的关 心 负责 , 实则 是 对其 身 心 和 燥 , 听课 埋 头 笔 录手 忙 脚 乱 头 昏脑 胀 ” 学生 的局 面 。还 学 生 一 个 智力 的极大 压抑 与摧 残 , 重 违 背 教 育 的初衷 的 。新 形 势 下 的 真正 的 自我 , 学生 一 片 洁净 的天 空 。 是严 还 教师 , 成为 科 研 型 、 家 型 的 教 师 。他 不 仅 “ ” , 且 “ ” 应 专 能 教 而 会 总 之 , 文 教学 中教 师 的作 用 主要 体 现 在 一 个 “ ” 上 , 在语 导 字 教; 不仅 要精 通本 专 业知 识 , 要 了解 相关 的边 缘 知识 ; 仅要 钻 即导 学 、 问 、 思 、 法 、 行 , 一 个 学 生 学 习 的 出色 策 划 者 、 还 不 导 导 导 导 做 研新 的理 论 、 的思 想 , 要 善 于 总 结 在 教 育 实 践 中获 得 的经 验 组织 者 , 导者 。让 学 生乐 于学 习 , 于 学 习 , 为 学 习 的主 人 。 新 还 引 善 成 与体会, 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从而指导 自己更 好 当然 , 质教 育 是一 个 全新 的系 统工 程 。要 寻 求 一个 最 优 化 的 教 素 地实 践 。正如 马 卡连 柯 所言 : 离 开 教 育 理论 我 是 不 能 工 作 的 。 学模 式 , “ ” 还有 待 广大 语 文界 同仁 的共 同努 力 。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 师指 导下主动而富有 个性 的 学习 忽视 如何提 高合作有 效性的指导… … 已成 为课 堂教 学 改 革 的 方 向 。我 们 看 到 ,课 堂教 学 更 加 开放 按 照 最 优 化 的教 学 过 程 必 定 是 信 息 量 流 通 的 最佳 过 程 的 了 , 现 为 走 出课 堂 和 书 本 , 视 对 教 学 资 源 的 开发 和 利 用 。 原 理 , 作 学 习无疑 是 一 种 极 佳 的教 学 方式 , 能 使 学 生 互 相 表 重 合 它 教 学方式灵 活 多样 , 师走下 了讲 台 , 教 走向 学生 , 参与 到 学生 启 发 、 相 帮 助 , 不 同智 力 水 平 、 维 方 式 、 知 风 格 的 学 生 互 对 思 认 的学习活动 中, 自己的教真 正为 学生的 学服务 , 使 使教 学 向着 实现 “ 补 ”达 到 共 同提 高 。但 如 果 运 用 不 当 , 作 学 习的 这 互 , 合 师生互动 交流 , 同发展 靠拢 。不 少教 师的课 , 学氛 围更加 些作 用就 无法发挥 。因此 , 共 教 领会合作 学 习的精髓 。 正确运 用合 愉 悦 、 谐 了 , 生 关 系更 加 融 洽 、 和 师 民主 了 。 师把 读 书 、 考 、 作 学 习的 方 法 , 当成 为 大家 关 注 的 重 点 。 教 思 应
及教 学的实效。
去, 了解 他 们 合 作 的 效 果 、 论 的 焦 点 、 考 的疑 难 点 。 师还 讨 思 教
应考虑学生需要什 么, 如何去 引导他们 , 而灵活地组织安排 从 能从 一个极端 走向另一个极端 ,要 从教 育规律和 学生 身心发 下 一 个 活 动 。 展规律 出发, 好好研 究“ , 讲” 正确反握 “ 的作 用。学生各抒 讲” 三 、 样 提 问更 有 效 怎 己见 , 师 加 上 精 当的 评 点 , 能把 学 生 的 思 维 引 向 深 入 ; 老 就 学 现在 ,我们经 常听到老师们在 课堂上这样 问学生 :你读 “ 生 自主探 究 , 师 加 上 启 发 引 导 , 有 利 于学 生 创 新 意 识 和 实 懂 了什 么? “ 了这 一段 话 你体 会 到 了什 么? 学 生 思 维 活 跃 。 老 就 ”读 ” 践 能 力 的 培 养 ; 生 自读 感悟 , 师 加 上精 妙 的 点 拨 , 生 便 各抒 己见 , 分 体现 了 阅读 是 一 种 个性 化 的 行 为 , 个 学 生 有 学 老 学 充 每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
新课标提 出 , 学生是合作 伙伴 , 是教 育教学全 过程 的主动 情 感既是教学 的 目标 , 又是教 学的手段 。 我参考新 课标课外 读
参与者 。 因为学 生是具有主观能动 性的活生生 的人 , 是 认识和 物 , 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 学会 自主积累, 帮助他们建立写
实践的主体 , 是学 习的主人 。这体现在学生 能够 自主参 与 、 自 作 素材库 , 引导他 们从 中汲取精 华 , “ 博众 人之长 于已身 ” 。 主选择 、 自主调节 、 自主合作的层面 上。教学 中可 以通过小 组 5 在 课上努力营 造融洽的 氛围 探究 , 让学生在研讨 中“ 析” 语文 。
及培 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 为常 的教 学方式 、 教 学行为 、 确立一种崭新 的教育观 念。这对 创新点 。 培养学 生拥有较为 完整的 阅读体 系是 写作 能力提 高的关 新 一轮 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 求教师要 改变 多年来 习以 4 重 视 创 设 学 习语 文 的 环 境 。 提 供 展 示 学 生 成 果 的 机 会
法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 全 面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 。
2 让学生 自主学 习

学生在 自己的起 点上得 到充分 的发 展学有 利于提高学 生的学 习兴趣 ,充分发 挥
新学期伊始 , 不马上急于教 课文 , 首先做好学 生的思 想工 了学生在学 习中的主体地 位 ,让学 生积极热 情地参 与到 学习 作 ,让学生纵观 了解 全册书的 内容结 构。从新课程 的 角度 来 活 动 中来 , 在师 生 、 生生 、 人机 的三 向交互 活动 中掌握 了基本
1 加 强理论学 习. 认真学 习课标 。 转变 教学观念
学 生只 要有疑 问 , 随 时可 以提 出 , 只要有 想法 , 随 时可 以 发表 , 师生 平等对 话 , 同学 间无拘无束 地交流 。课外充 分利用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浅谈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浅谈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浅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迎来了教育改革与时俱进的新局面,迎来了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在新课改下,如何使初中语文教学走出传统教学的束缚,适应新的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对教学的要求,将语文教学改革落实在课堂中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以下是我在新课改实践中的感悟和具体做法。

一、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限定在教材的方面,课堂采用灌输式、满堂灌的教学,教师主宰了学生的学习。

导致了学生学习被动、机械,依赖于教师和教材,学习过程只是死记硬背和做大量的习题。

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自我建构知识的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新课改下的教育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教师要从教教材改为教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

语文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由原来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改变为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只有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探究,才能获得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脱离教师的“搀扶”,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师应该转变主观的因素,引导学生带着探究的思想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获得学习体验,学会探究性学习。

自主性探究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是学生进行的富有个性化的学习。

学生有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性。

通过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调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进一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使其产生“内驱力”,发展创造力。

合作性探究学习。

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大家共同讨论探究,集思广益。

个体的学习有局限性,在合作中,互相弥补思维的差异,实现了资源共享,给予思维灵感的火花,活跃了思维活动,提高了学习效率。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浅谈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浅谈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浅谈目前,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它为学校教育指明的方向,直接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课改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这就对处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新课改的变化。

课堂教学改革要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那么。

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呢?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的体会,笔者认为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教师角色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围绕应试而展开教学。

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死记硬背的学习机器,这实则是对学生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素质教育初衷的。

语文新课标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

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因此,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指导者,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习,体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思考探究。

这样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才能总结学习方法,掌握学习规律,获得学习能力。

教师是新课改的执行者,其素质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

教师没有自身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为此,语文教师要做到:首先,专业知识要扎实。

不能一知半解。

对教材要全面理解,才能面对学生的要求。

很好地驾驭课堂。

其次,要有广博的知识面。

语文是知识面覆盖很广的学科,教师要对各种知识有所涉猎,让自己成为杂家。

一个学识渊博、知识丰富的教师能够旁征博引,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形象地传达给学生。

同时,教师要有教研能力,要从机器型的教书匠转变为学者型的教育家,要以研究者的心态和眼光审视教学理论和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自身的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意识。

浅谈如何上好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

浅谈如何上好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

浅谈如何上好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摘要:当今的语文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新课标的推进和实施看似轰轰烈烈,但仍然以高考为指向,以题海战术为秘诀,以老师授课为“主导”,以成绩为“考标”。

时代的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特色课堂之路,才能使教学课堂重新焕发生机。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语文课堂;提高从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

现在,“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正如培根所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

”我国也有这样一句老话:“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所以,教师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从事语文教学以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积极探索新编语文教材的教法、学法,在教学方面略有收获。

现就初中语文教学的学习方法探讨如下:一、教师应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语文课程其知识含量大、涉及面广,包含着方方面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博览群书的优秀品质。

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对这些相关的知识有所储备、有所理解,才能合理、正确解释和解答语文课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才不至于出现知识性错误。

通过博览群书,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我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才是崇高的和神圣的,学生从我们的身上看到了学好语文的希望,我们才有资格指导和教育学生,学生才会对我们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才有信心学好语文课。

二、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表象知识的积累众所周知,想象是人脑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比如,当人们看到鸟在天上自由飞翔,就想到要造一个像鸟那样的机器,把人带到天空中去。

这里,“在天上飞的鸟”就是表象材料;“像鸟那样的机器”就是经过加工和改造而产生的新形象。

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表象越多、越高,想象的内容也就越丰富、越正确。

反之,缺乏丰富的表象积累,想象力就失去了雄厚的基础,想象就无从谈起。

想象固然主要来源于现实,但语文教材是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想象能力的一种展示,因此,可以说语文教材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阔视野、储存知识、丰富表象的重要的“训练器材”之一。

浅谈初中语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 : 中语 文 新课 改 课 堂 教 学 方法 初 纵观 目前 的初 中语 文课 堂教 学 , 统 的 一言 堂” 学 传 教 结 构模 式既剥 夺 了学生 学 习语 文的 自由, 又束缚 了他 们的
割造性。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 充分激发学生
的 主动 意识 和进 取 精 神 , 导 自主 、 作 、 究 的学 习方 倡 合 探 式”让 语 文综 合性 学 习成 为“ 养 学 生主 动探 究 、 , 培 团结 合
浅谈初 中语 文新课改下 的课堂教学 方法
列 俊j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西关中学 河北 石家庄市 026 、 彦 51 4
摘 要 : 新课 程标 准教 学理念 下 , 中语 文教 学 要探 在 初 索 新课 堂教 学 方法 。 坚持 先学后 教 , 要 转变教 师教 学观念 ; 通过 合理 分组 、 合作 阅读 , 培养 学 生合作 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开 展思 维激 发教 学 ,培养 学 生 自主 创新 的 实践 意识 和 能
事 外的感 受 , 极参 与讨 论 , 以在 每 组 中确 定 一个发 言 积 可 人, 总结本 组各 成 员的 回答 。这样 分 组更 能帮助 学 生互相 取长补 短 , 学会独 立欣 赏 文学作 品。 同时还 可 以培 养 学生 的 口头表达 能力 , 听和 口头总 结别人 观点 的能 力 以及 即 倾 兴演讲 能 力 ; 养个 人和 小组学 习的 能力 。从而 通过 分组 培 合作 , 养 学生 合作 学 习的意 识 、 培 能力 和集 体 解决 问题 的
激 兴导一段 幕启 , 也是 吸引 学生进 入课 堂的主 要手段 , 更是 沟通 师生 情感 的第一 步。 此 , 为 语
文 活动 的 目的是让 学生进 行 动手 实践 、 自主探 索 与合作 交 流. 从而最 大程 度地 发挥 学生 的学 习潜 能。为 了充 分发挥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
在语 文 教材 中 ,有很 多的名 家 名 篇 ,其 中 的 内容可 谓是 丰富 多样 ,而在 这些丰 富多样 、风格 各异 的优秀篇 章 中有 大量 的写作素材 可 以为我们所 用 。因此 ,我 们千万 不 要 浪费教材 中 的这些宝贵 资源 ,而要把 这些资源 都积 累起 来 ,以便为我们的写作服务。 2 、 日常生 活 中的素 材 生 活 处处 皆语文 。很 多学 生 在写 作 文 时 ,文 章里 处 处 都能看 出虚伪 、造作 的痕迹 ,这些 问题的 出现 往往 就是 由学生缺 乏必要 的生活经 验 ,不懂得 观察生活 所造成 的 。 因此 ,教 师要让 学生养 成观察 的 习惯 ,认真观 察生活 中的 各 种事物 ,这样 写 出的东西才会 更加 真实 ,更加具有 生活 气 息 。除此 以外 ,教师 也可 以组织 学生多参 与一些 课外活 动 ,丰 富业余 生活 ,这 样 ,当学生 写作文 的时候 ,才能有 更 多的生活素材可用 。 二 、鼓励学生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 从 本质 上 来 说就 是 抒发 一 个人 情 感 的文 章 , 因 此 ,想 让学 生对 作 文保 持兴 趣 ,教 师就要鼓 励他们 从 自己 熟悉 的现实 生活 出发,写 出 自己的真情 实感 。艺 术源于现 实 ,如果没 有现实 生活 的积 累 ,而 是写 自己完全 没有任何 感受 的文章 ,那么 对于任何 人来说 都是件 困难 的事情 。即 使 写出来 了,这样 的文章 也只是徒 有形 式,而没 有真 实的 感情 ,感动 不 了读 者 。因此 ,为 了帮助 学生掌握 作文 的诀 窍 ,教师 需要鼓励 学生 写 自己熟悉 的生 活 ,从 中发现 美 , 找 回 自己的写作兴趣 。 三 、把生活经验 巧妙地融入 写作 中 生活 ,是 写作的源泉 ,没有足 够的生活 经验 ,作文写 出来也 没有实 际的看 点。但是 如果能够 将生 活中丰 富的 、 多彩的经验 融入 写作 中去 ,就 能够巧借 生活 的经验 ,更好 地 表达 自身最真 实 的想 法 以及 最真实 的感受 。正是 因为这 样 ,初 中语文教 师必须 指导 、提 醒学 生去 留意、去注 意生 活 中的种 种经验 积 累,可 以是与家长 外 出的一次经 历,可 以是与 同桌 闹别扭 的经 历 ,可 以是做好 事 的经历 ,也可 以 是 犯错 的经历 。总之 ,只有 生活的经验 多 了,才 能够 写 出 打动人 心 、丰 富有趣 的作文 。而没有 生活经 验的 、杜撰 出 来的作 文,只会让人觉得空洞 、觉得无趣。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师应更新的观念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师应更新的观念
老师 习惯 于对文章 的篇章结构作详尽 剖析 , 从 而取代 了 的主体性地位 , 建立一种平等 、 互动的师生关系。学生有强烈的 感受 ; 好奇心 , 他们有探求 新知 、 获取知识的愿望。在教学 中, 教 师是 学生对语言的 口味 ; 语文知识 , 特 别是写作知识 , 还是 以静态 重 取 代学生对语言 的实践 。这些教学方法严 重违 教 的主体 , 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 引导者和促进者 , 而学生是学 复灌输 的方式 , 因此 , 只有转 换课堂 形式 , 转 变教学 方 的主体 , 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 人的学 习。教师 应积极探索形式 背 了语文 学科 的性 质 , 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 , 也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多样的课型 。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并掌握接受 、 探究 、 质疑 、 模仿、 法, 讨论、 体验等不 同的学习方式 , 使学 习成为在教 师指导 下的主 总之 , 语 文课程作为语 文教 学的基础要 素 , 集 中具体 地体
浅谈新课 改下初 中语文教 师应更新 的观念
河北省 邯郸县 梦 圆中学( 0 5 6 1 0 0 )裴 晓斐
[ 摘 要 ]语文是最重要 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 中, 我却深刻的感觉到学生对语 更新
文的学习缺乏积极 性, 缺乏热情, 甚至是表现 出了一种 冷淡, 漠不关心 的态度 。
2 授 课 方 式 要 改变
进行充实 、 发挥 。新型教 材的由有限伸向无 限、 由现在通向未来 的开放性特点 ,则使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
我们教师应该要加 强学 习, 自觉更新观念 , 注 意学习报刊 语文课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范畴 。语文课程改革是语文 同时 ,
教育改革中最为关键和敏感 的部分 , 它 往往 是语文教育改革的 上或网络上语文教 改的报道和讨论文 章是执教 者改变观 念的 首要突破 口。现代科学最突 出的特征就是科学知识综合化 的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3-08-28T11:24:57.06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7月供稿作者:杜金素
[导读]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教育改革,给初中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

杜金素河北省平乡县田付村中学初中语文
摘要: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教育改革,给初中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

如何让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改下深化改革,全面落实贯彻素质教育,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追求的目标,而且笔者认为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完成新课改的全新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新课改、转变角色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一、转换角色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要求了,因为新课标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教师给学生“授业、解惑”,更需要让学生们学会学习,让学生喜爱学习,积极主动学习,倡导民主、开放,强调开启智慧、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要学会转换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参与者和引导者转换。

在新课改全新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

笔者在教学中,就像学生的学习伙伴一样,在他们的学习道路上只是一个引路人,不直接告诉他们最终的答案,但是会教他们如何去寻找答案,帮助他们寻求最佳途径寻找目标。

同时也帮助他们制定一个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让他们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采用激励教学法
在教学中采用激励法教学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激励,可以带给学生成就感,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加大学习动力。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特别是对于成长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

如果学生在教师的赞扬下学习,那学生对学习会越来越有兴趣,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高;但是如果学生在教师的批评和斥责中学习的话,会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更甚者还有厌恶的情绪。

新课改下,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课上,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或回答应给以大力的鼓励,肯定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大胆想象和猜测,如果学生的思维有偏差,教师也不要持否定态度,而是要进行巧妙的转化,或者进行婉转的改正,但是首先都应该肯定学生的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才不会磨灭学生的思维火花,不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增加学生有勇于思考问题,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

课下,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和特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余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倡导平等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而已。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不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把教师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的知识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的转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是“对话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在对话的过程中,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问题学生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学生的理解相互之间对立的,有时甚至是教师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

此时教师就应放弃“权威”的表决权,避免终止对话的结束。

及时抓住理解上的不同,让真知在分析辩论中展现。

比如我在教学《平民总统孙中山》时,让同学们对孙中山的精神进行点评赏析,本意让同学们了解孙中山的以天下为公、甘于淡泊的精神,从而将这种精神贯穿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没想一位同学却说:“老师,我认为孙中山的某些精神在今天是有些不合时宜。

”当时大家都一楞,我并没有当场否定他的发言,而是让他继续,他说:“老师,比如他的甘于淡泊的精神,在今天来看,用在生活上还是适合的,但用在学习上、工作上就不行了,尤其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一味地甘于淡泊,我想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我听完,带头为他精彩而富有时代精神的发言鼓掌,并让其他学生即兴发言展开对话,同时因势利导地指出对文学作品中人物进行点评赏析时,要一分为二,用辩证的观点。

这种对话,不仅体现了对课文理解的多元化,而且使学生在平等的精神氛围中共同成长。

四、培养学生阅读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有经验的有先见之明的语文教师总结了许多好的方法,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其一,一定要让学生读书。

教师少讲点,少占用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因为书中有不少的地方只能靠读,靠联想和想象才能体味出来。

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这个道理。

其二,指导中学生如何去读书。

关键是特别关注作品“怎么说”的言语形式,用“心”去读;特别是一定要千方百计挤出时间,读自己喜欢的文学名著,和伟大作家去交朋友,努力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在日后的阅读中不断丰富它、扩大它。

其三,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假期读、茶余饭后读;学会默读、朗读、速读、精读、略读、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

读文学的、科普的、天文的、历史的、地理的。

教师要有眼光和魄力,向学生推荐贴近学生生活的精美短文和经典作品,指导学生走进经典、走进大师。

教学生学会读书,给语文教学注入“活水”。

其四,要经常开设读书讲座,如“名人与读书”、“如何写读书笔记”、“怎样读书收获大”等各项活动。

根据学生实际,询问书中的重点章节,提出问题,测查学生读书心得体会。

总之,在课改过程中,我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