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第二章4冻土

合集下载

冻土地区桥梁桩基础特性及施工技术

冻土地区桥梁桩基础特性及施工技术

冻土地区桥梁桩基础特性及施工技术冻土区桥梁桩基础施工,会给冻土引进一定的热量,这些热量在自然回冻过程中传到周围的多年冻土中,破坏冻土的稳定冻结状态。

尤其是混凝土灌注桩中的水化热会给稳定的冻土带来很大的热扰动,可能会导致冻土的冻结强度降低,致使桩的承载力严重下降,直接影响施工进度。

所以,研究大气温度、水文地质条件、入模温度、冻土本身的负温对桩自然回冻的影响及其计算模式,可以为施工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1、冻土地基的工程特性(1)冻胀性在自然界中,受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土体中的水分产生相变,从而土体积膨胀或收缩,膨胀现象,称为土体的冻胀,收缩现象,称为冻土融化。

膨胀现象,是由于土体在冻结过程中,水分冻结成冰,体积膨胀而引起的。

土体的的冻胀性受土体埋深、土体含水量、土颗粒粒径、土体密度等因素影响。

冻土地基的冻胀性,是影响多年冻土区工程结构物尤其是桥梁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2)冻胀力地基土冻结时,封闭体系中,冻土水分冻结体积扩张的内应力,开放体系中,孔隙水侵入推开土颗粒并冻结所产生的力,称为冻胀力。

冻胀力作用于基础表面,当工程结构物的重量和附加荷载不足以与之平衡时,结构物将在冻胀力的作用下产生冻胀变形,严重将引起结构物的破坏。

根据冻胀力作用于基础表面的部位和方向,可划分为切向冻胀力、水平冻胀力和法向冻胀力三种形式。

切向冻胀力,即平等作用于基础侧表面上的力,法向冻胀力指垂直作用于基础侧表面上的力,法向冻胀力指垂直作用于基础底面上的冻胀力。

切向冻胀力是作用于冻土区基础上的主要力系之一,如果设计时对此考虑不当,则会引起基础在切向冻胀力的作用下产生上拔变形,甚至破坏。

(3)融沉性冻土融化过程中,在自重压密作用下,不断产生下沉伴随着孔隙水的消散,即为冻土融沉性。

这个过程不仅是由于冻土中冰转变成水的相变时的体积减小,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产生孔隙水的消散与排泄,土体的孔隙比减小,冻土的融沉性与冻土的粒度成分,含冰量密度及孔隙水的消散等因素密切相关。

冻土线路地基与基础处理方案

冻土线路地基与基础处理方案

容提要输电线路经过冻土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收资,掌握沿线冻土性质、融沉等级、地温分布、水文地质情况、季节冻结层的冻涨等级是关键。

季节性冻土地段,存在于本工程河谷、河漫滩、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段,最大冻结深度围的粉土、粘性土及粉砂具有冻涨性,冻涨级别为冻涨-强冻涨。

本专题结合呼伦贝尔地区季节性冻土地段的特点和我院在同类地基上基础防冻设计的经验,对季节性冻土地区基础型式及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冻涨土地基选择了梯形斜面基础,在强冻涨且地下水位很浅的跨河及沼泽地段,浅基础无法施工的塔基,选择了钻孔灌注桩基础。

多年冻土地段,根据呼伦贝尔地区多年冻土的类型、埋藏深度、融沉等级,提出了地基与基础的处理方案,在弱融沉的多冰冻土地基,采用了施工运行期允许融化的设计原则,推荐采用了梯形斜面基础,地基基底进行了清除多冰冻土的措施,防止地下冰融化导致的基础下沉。

在属融沉等级的富冰冻土地基,采用保持地基冻结状态的设计原则,利用冻结状态的多年冻土作地基,选择了钻孔灌注桩基础。

目录1呼伦贝尔段冻土分布及特点 (1)2季节性冻土地区线路地基与基础设计 (2)2.1冻涨对送变电工程造成的危害 (2)2.2季节性冻土地区线路地基与基础设计的主要原则 (4)2.3季节性冻土地区线路地基与基础通常采取的处理措施 (4)2.4季节性冻土地段地基与基础处理方案 (5)2.5季节性冻土地段地基与基础处理方案的选择 (8)3多年冻土地区线路地基与基础设计 (9)3.1多年冻土融沉对送电线路造成的危害 (10)3.2多年冻土地区线路地基与基础设计的主要原则 (11)3.3多年冻土的融沉性分析 (11)3.4多年冻土地区线路地基与基础设计方案 (15)3.5多年冻土地区线路地基与基础设计方案的选择 (15)4结论性意见 (16)1 呼伦贝尔段冻土分布及特点本工程线路穿行于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旗、新巴尔虎左旗,穿越大兴安岭,属严寒地区。

河谷、河漫滩及地下水埋藏较浅地段围的粉土、粘性土以及粉砂均具冻胀性,级别为冻胀~强冻胀,最大冻结深度3.12m,属季节性冻土。

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第二章4冻土

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第二章4冻土

第四节冻土一、冻土的分类冻土是指温度等于或低于摄氏零度、且含有冰的各类土。

根据其冻结时间和冻结状态可将冻土分成多种类型。

(一) 按冻结时间分1.季节性冻土季节性冻土是受季节性的影响,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呈周期性冻结、融化的土。

季节性冻土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和东北广大地区均有分布。

因其周期性的冻结、融化,对地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季节性冻土根据其结构形式,又可分为:(1)整体结构:土在冻结时,土中水分有向温度低的地方移动的性能。

整体结构冻土是由于温度骤然降低,冻结较快,土中水分来不及移动即冻结,冰粒散布于±颗粒间,肉眼甚至看不见,与土粒成整体状态。

融化后土仍保持原骨架,建筑性能变化不大。

(2)层状结构:地表温度不很低,且有变化,土中水分冻结一次,融化一次,又冻结一次,则形成层状结构冻土。

这种土融化后骨架整个遭受破坏,对建筑性能影响较大。

(3)网状结构:由于地表不平,冻结时土中水分除向低温处移动外,还受地形影响,使水分向不同方向转移,而形成冰呈网状分布的冻土,这种土一般含水、含冰量较大,融化后呈软塑或流塑状态。

(4)扁豆体和楔形冰结构:由于季节性冻结和融化,土中水分向表层低温处移动,往往在冻层上限冻结成扁豆体状冰层,当冻土层向深度发展,扁豆体状冰层即夹于冻土层之中。

当岩层或土层具裂隙时,水即在裂隙中成冰楔体。

此类结构的冻土,承受荷载时易沿冰体滑动。

2.多年冻土多年冻土是指冻结状态持续多年(一般是二年或二年以上以上)不融的冻土。

多年冻土常存在地面以下一定深度,其上部接近地表部分,往往亦受季节性影响,冬冻夏融,此冬冻夏融的部分常称为季节融冻层。

因此,多年冻土地区常伴有季节性的冻结现象。

多年冻土根据其垂直构造、水平分布和冻结发展趋势,又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按垂直构造分:(a)衔接的多年冻土:冻土层中没有不冻结的活动层,冻层上限与受季节性气候影响的季节性冻结层下限相衔接。

(b)不衔接的多年冻土:冻层上限与季节性冻结层下限不衔接,中间有一层不冻结层。

冻土地基处理

冻土地基处理
冻土地基处理
岩土工程名词
01 背景
03 主要原则
目录
02 冻土的工程特性 04 处理措施
基本信息
冻土地基处理是指通过勘察资料来揭示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其成因和岩土工程特性,结合上部建筑对 地基承载力、稳定性等要求,对当地的建筑材料、工程技术水平和类似工程的经验确定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 案。
谢谢观看
在冻结状态下,具有较低的压缩性或不具压缩性和较高的强度属冻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如果冻土融化后则承 载力大大降低,压缩性变化较大,使地基产生融陷冻胀对地基的承载力和安全性极为不利。
土的颗粒大小及含水量可以影响冻胀和融陷,一般土颗粒愈粗,含水量愈小,土的冻胀和融陷性愈小反之愈 大。不同土质、平均冻胀率、冻前天然含水量、冻结期间地水位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可以划分季节性冻土多年 冻土根据融化下沉系数的大小,可分为不融沉、弱融沉、融沉、强融沉和融陷五级。
主要原则
主要原则
冻土地区线路基础设计的关键决定于冻土地基的特性,铁塔基础设计时,首先要判明冻土地基存在的可能, 当存在冻土地基时,基础的埋置深度应大于地基土的标准冻结深度。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采取相应措施, 消减冻涨力和进行基础极限抗冻拔稳定验算。
基础极限抗冻拔稳定验算,冬季最大风速资料应在工程初步设计中确定,当无资料时可取正常最大设计风荷 载的60%,或根据工程设计经验确定。
冻土地基的处理措施须经原位试验来确定和验证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以确保地基处理的安全可靠。
背景
背景
冻土区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是随着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壮大的。而冻土区特殊的工程病害特征!!! 冻胀和融沉,又为冻土区工程建设提出了不同于一般工程建设的新挑战。
冻土是一种特殊的、低温和易变的自然体,它对寒区经济建设和人类生存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人类在与恶 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同时,冻土研究者在研究影响冻结和融化的四大因素(热量、水分、力和土质)的基础上, 提出了许多防治措施。在季节冻土区建筑物的破坏主要是因地基土的冻胀而引发的,所以,为防止冻害发生,应 从对地基土的处理和增强建筑物结构两方面着手。就处理地基土来说,主要是通过削弱产生冻胀的三大要素:易 冻胀土质、水分(土中水分及外界补给水分)及土中负温值之一来达到防冻害的目的。

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第二章4冻土

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第二章4冻土

第四节冻土一、冻土的分类冻土是指温度等于或低于摄氏零度、且含有冰的各类土。

根据其冻结时间和冻结状态可将冻土分成多种类型。

(一) 按冻结时间分1.季节性冻土季节性冻土是受季节性的影响,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呈周期性冻结、融化的土。

季节性冻土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和东北广大地区均有分布。

因其周期性的冻结、融化,对地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季节性冻土根据其结构形式,又可分为:(1)整体结构:土在冻结时,土中水分有向温度低的地方移动的性能。

整体结构冻土是由于温度骤然降低,冻结较快,土中水分来不及移动即冻结,冰粒散布于±颗粒间,肉眼甚至看不见,与土粒成整体状态。

融化后土仍保持原骨架,建筑性能变化不大。

(2)层状结构:地表温度不很低,且有变化,土中水分冻结一次,融化一次,又冻结一次,则形成层状结构冻土。

这种土融化后骨架整个遭受破坏,对建筑性能影响较大。

(3)网状结构:由于地表不平,冻结时土中水分除向低温处移动外,还受地形影响,使水分向不同方向转移,而形成冰呈网状分布的冻土,这种土一般含水、含冰量较大,融化后呈软塑或流塑状态。

(4)扁豆体和楔形冰结构:由于季节性冻结和融化,土中水分向表层低温处移动,往往在冻层上限冻结成扁豆体状冰层,当冻土层向深度发展,扁豆体状冰层即夹于冻土层之中。

当岩层或土层具裂隙时,水即在裂隙中成冰楔体。

此类结构的冻土,承受荷载时易沿冰体滑动。

2.多年冻土多年冻土是指冻结状态持续多年(一般是二年或二年以上以上)不融的冻土。

多年冻土常存在地面以下一定深度,其上部接近地表部分,往往亦受季节性影响,冬冻夏融,此冬冻夏融的部分常称为季节融冻层。

因此,多年冻土地区常伴有季节性的冻结现象。

多年冻土根据其垂直构造、水平分布和冻结发展趋势,又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按垂直构造分:(a)衔接的多年冻土:冻土层中没有不冻结的活动层,冻层上限与受季节性气候影响的季节性冻结层下限相衔接。

(b)不衔接的多年冻土:冻层上限与季节性冻结层下限不衔接,中间有一层不冻结层。

冻土基础施工措施及方案

冻土基础施工措施及方案

冻土基础施工措施及方案冻土基础施工是指在寒冷地区或高海拔地区,土层中存在有冻土的地方,进行基础施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案,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冻土基础施工的措施及方案:1.冻土站场准备:在施工前对场地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勘探,了解冻土的类型、厚度和季节性变化情况。

在地下设备施工区域设置保护层,如铺设绝热材料,以减少地热流向地面的损失。

在施工区域的地表进行隔离措施,如采用绝热材料进行隔热处理,以减少地热流向地下的损失。

2.地基处理:在冻土区域进行地基处理时,必须避免对土体进行过度压实,以免破坏土体的结构,导致冻土破坏。

避免在冻土地区挖掘过深的基坑,以减少基坑周围地体的冻融变形对基坑的影响。

采用压实填料等措施,增加土体的稠度,提高抗冻和抗膨胀性能。

3.基础设计与施工:根据冻土地区的特点,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和结构类型,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采用地下连续墙、冻土地基、冻结反拱等措施,增加基础的抗冻能力。

控制基础的温度,采用地下管道或地源热泵等措施,将温度传输至基础部分,保持土体的稳定状态。

4.导热与除雪:在冻土地区,应建立有效的导热系统,向基础部位输送热量,以减少地下冻融变形。

在冬季施工时,要及时清除积雪,并采取防雪措施,以减少冻融对工程的影响。

5.监测与维护: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工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对已建成的基础工程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基础的长期稳定性。

总结起来,冻土基础施工需要进行冻土站场准备、合理设计基础结构、控制基础温度、建立导热系统、及时除雪和维护等措施和方案,以确保工程在冻土地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冻土和膨胀土地基施工要求

冻土和膨胀土地基施工要求

冻土和膨胀土地基施工要求冻土和膨胀土是土壤的两种常见特性,对于建筑工程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冻土和膨胀土的特性,以确保土地基的稳定和建筑结构的安全。

下面是冻土和膨胀土地基施工的要求:1.冻土地基施工要求:冻土地基的温度较低,土体的力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在施工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址:在选择建筑地点时,需要尽量避免冻土地基,尤其是深度较大的冻土地层,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成本。

(2)地面处理:在冻土地基上进行地面的处理时,需要避免破坏冻土层,以防止孔隙水的渗透和土体的变形。

(3)基础设计:在冻土地基上进行基础设计时,需要对冻土地基进行详细的勘探和测试,并根据冻土地基的性质和特点来确定合适的基础形式和尺寸。

(4)施工技术:在冻土地基上进行施工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土体稳定和建筑结构的安全,如预制基础、保温措施等。

2.膨胀土地基施工要求:膨胀土是一种在水湿度变化下会发生体积变化的土壤,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勘探和测试:在设计和施工前,需要对膨胀土地基进行详细的勘探和测试,了解其膨胀性和变形特性,以便确定合适的基础形式和尺寸。

(2)排水系统:膨胀土地基容易受到水分的影响,导致土体体积膨胀,因此需要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减少土体的吸湿和膨胀。

(3)基础设计:在膨胀土地基上进行基础设计时,需要考虑土体的变形特性和承载能力,采取适当的基础形式和尺寸,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施工技术:在膨胀土地基上进行施工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来控制土体的变形和膨胀,如混凝土桩、大面积压实等。

总之,冻土和膨胀土地基施工要求在选址、地面处理、基础设计和施工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土地基的稳定和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与相关专业人员的沟通和协作,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冻土地基施工的成功案例

冻土地基施工的成功案例

冻土地基施工的成功案例一、引言冻土地基是一种特殊的地质条件,其施工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和技术。

冻土地基施工的成功案例可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参考,有助于推动冻土地基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个冻土地基施工的成功案例,从案例背景、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与成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案例背景该冻土地基施工项目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是一座大型工业设施的基础工程。

该地区气候寒冷,冻土分布广泛,地基土层多为冰川沉积物和冰水沉积物,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低的强度。

因此,该项目的地基施工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该冻土地基施工项目的问题,采用了以下解决方案:1.冻土置换:采用砂石、矿渣等材料置换部分冻土层,以降低含水量和提高强度。

同时,在置换过程中,需要控制置换材料的级配和压实度,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保温措施:为了防止冻土融化对地基的影响,在地基周围采用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处理。

保温材料可以选择聚苯乙烯泡沫板等材料,通过合理设置保温层的厚度和密度,以保持地基的温度稳定。

3.排水措施:在地基周围设置排水沟和排水管,将地基中的水分排出,以降低含水量和提高强度。

排水沟和排水管的设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确保排水效果良好。

4.监测与观测: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监测和观测。

监测内容包括地基沉降、位移、裂缝等;观测内容包括气温、地温、湿度等。

通过监测和观测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实施过程与成效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进行施工。

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加强了监测和观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同时,采用了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措施,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最终,该冻土地基施工项目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取得了以下成效:1.地基稳定性提高:通过采用冻土置换、保温措施和排水措施等解决方案,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二章地基处理及加固

第二章地基处理及加固
另外,强夯法施工时振动大、噪声大,对邻近建筑物 的安全和居民的正常生活有一定影响,所以在城市市区或 居民密集的地段不宜采用。
1、机具设备 强夯施工的机具设备主要有起重设备、夯锤、脱钩装置
等。起重设备多采用自行式、全回转履带式起重机,起重 能力多为10~40t,由于起重能力较小,一般采用滑轮组 和脱钩装置来起落夯锤。近年来普遍采用在起重机臂杆端 部设置辅助门架的措施,这样既可以防止落锤时机架倾斜, 又能提高起重能力。
夯锤的质量应根据加固土层的厚度、土质条件及落距 等因素确定。夯锤的材料可用铸钢(铁)或在钢板壳内填 筑混凝土。夯锤形状有圆形(锥底圆柱形、平底圆柱形、 球底圆台形等)和方形(平底方形),方锤落地时,
2、施工要点 1)正式施工前应做强夯试验(试夯)。根据勘察资料、
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和建筑类型,在拟建场地 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区段作为试夯区。试夯结束待 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测试,对比分析夯前、夯后试验结 果,确定强夯施工参数,并以此指导施工。
第一节 地基处理及加固
一、换土地基 二、强夯地基 三、重锤夯实地基 四、振冲地基 五、地基局部处理及其他加固方法简介
一、换土地基
当建筑物的地基土为软弱土、不均匀土、湿陷性土、膨 胀土、冻胀土等,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强度和变形的 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常采用换土法 (也称为换土垫层法)处理。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 层挖去,然后换填密度大、强度高的砂、碎石或灰土等, 并分层夯(振、压)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度。换土法的处 理深度通常控制在3m以内时较为经济合理。
2)强夯前应平整场地,周围做好排水沟,标出夯点布 置并测量场地高程。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宜采取人工降水 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面以下2m;或在地表铺一定厚度的 砂砾石、碎石、矿渣等粗颗粒垫层,其目的是在地表形成 硬层,支承起重设备,确保机械设备通行和施工,同时还 可加大地下水和地表面的距离,防止夯击时夯坑积水。

冻土地区基础施工方案

冻土地区基础施工方案

冻土地区基础施工方案在冻土地区进行基础施工有着特殊的要求和挑战。

冻土地区的特点是土壤寒冷,存在大量冰冻土层,土质饱含水分,并且容易产生地基沉陷等问题。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冻土地区的基础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质勘察和设计阶段在进行冻土地区的基础施工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设计。

地质勘察应包括土层厚度、冻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等参数的测量和监测。

同时,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勘察结果,制定合理的基础设计方案。

在冻土地区,常见的基础类型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

对于浅基础,可以选择直接分布在冻土层上的浅埋基础;对于深基础,可以选择桩基础或冻结固化技术。

二、基础施工阶段1.土层处理:在冻土地区,土壤中的冻土层会导致地基的不稳定性,因此需要事先对土层进行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通过加热或注入热水将冻土层融化,或者利用冻结固化技术将冻土层固化。

2.基础类型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层情况,选择适当的基础类型。

对于浅基础,可以选择直接分布在冻土层上的浅埋基础,如地表板基、埋入基梁等;对于深基础,可以选择桩基础,如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等。

3.施工措施:在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施工时间应尽量选择在冻土层较为稳定的季节进行,以减少工程的风险。

其次,施工时需避免过度挖掘土壤,以减少地基沉降的风险。

此外,在施工现场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分流失和土壤侵蚀。

4.施工质量监控:在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监测与控制。

可以通过定期监测地基沉降、土壤水分含量等参数来评估施工质量。

同时,还要对工程进行定期巡检和检查,以及及时处理各类问题和隐患。

三、基础后处理阶段在基础施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基础后处理工作。

主要包括地基封闭、排水系统建设以及保护工程等。

地基封闭可以通过覆土、铺设防渗层等方式进行,以防止地基冻结和侵蚀。

排水系统建设应包括合理的排水管网和处理设施,以保持基础区域的地下水位稳定。

保护工程主要是指对基础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冻土线路地基与基础处理方案

冻土线路地基与基础处理方案

冻土线路地基与基础处理方案冻土是指在永久冻土(或季节性冻土)区域内,地下其中一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层保持着负温度,并且不能长期处于液态状态。

由于冻土的特殊性质,其在工程建设中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以确保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是关于冻土线路地基和基础处理方案的一些主要内容。

1.填方处理:在冻土地区进行填方处理时,需要确保填方土的密度和含水率能够达到稳定的状态。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选择合适的土方机械和施工方法,通过合理的震动、振实和夯实等措施,确保填方土的稳定性,并尽可能降低土的含水率,以减少冻胀和松软现象的发生。

2.微风化带处理:冻土区域多存在有机质较高的微风化带。

微风化带具有强大的吸放水能力,容易引起地基变形和沉降。

为了防止微风化带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微风化带上部分采取排水措施,以减小其含水量;降低微风化带的承载力,可以通过适当加深基础下层来实现。

3.基础处理:在冻土地区进行基础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在低温多孔隙和季冻土地带,浅埋基础可能受到冻胀和冻胀的影响,因此可采用深基础,如桩基。

-地基加固:可以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如地下水泥搅拌桩,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抗冻胀措施:可以采用控制冻温度和防止冻胀的方法,如在基础下部放置绝热材料,以降低冻胀的影响。

4.热水处理:对于冻土地区,特别是极寒地区,可以采取热水处理的方法来防止冻胀。

通过将热水引入地基和基础中,提高土壤温度,使其在冬季保持较高温度,从而防止土壤冻胀。

5.监测和维护:在冻土线路建设完工后,需要定期监测和维护,以确保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

监测包括地基沉降、冻胀等情况的监测,维护包括及时处理冻胀、沉降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冻土线路地基和基础处理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以确保线路的安全和稳定。

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采用合适的措施和技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之地基处理与土壤改良的技术指南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之地基处理与土壤改良的技术指南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之地基处理与土壤改良的技术指南地基处理是指对建筑物基础所在的土壤进行处理和改良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与土壤改良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建筑物的稳固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地基处理与土壤改良的技术指南,以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工程技术。

一、地基处理的基本原则地基处理的目标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达到增强土壤的承载能力、改善土壤的稳定性和抗沉降能力的效果。

在进行地基处理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工程可实施性原则:地基处理应符合工程实际、可行可操作,且经济合理;2. 效果明显原则:地基处理的效果应明显,能够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3. 时限精确原则:地基处理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确保施工进度与工程周期的协调;4. 技术先进原则:地基处理技术应具有现代化、先进性和科学性,能够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二、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1. 硬化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土质较松软、容易沉降的地区。

主要采用增加地基表面的强度和硬度的方法,如碾压、灌浆、加固、石灰土配合等;2. 加固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土壤层次不分明、承载力低的地区。

主要采用增加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如灌注桩、预应力锚杆、地基加固板等;3. 底板刚度调整法:适用于沉降较大、土壤层次较深、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通过调整地基的刚度和强度,实现地基的立面式位移和沉降的控制;4. 土体排浮法:适用于地基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稳定性较差的地区。

通过排除土壤中的浮力和改善土壤的稳定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抗沉降能力。

三、土壤改良的方法和技术土壤改良是指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或结构,提高土壤的工程性能和适应特定建筑工程要求的一种技术手段。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和技术:1. 掺入改良剂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改良剂,如水泥、石灰、石粉等,改变土壤的颗粒间的结合状态和强度,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2. 减少土壤含水量法:适用于土壤含水量过高的地区。

怎样解决冻土地基及地基处理

怎样解决冻土地基及地基处理

怎样解决冻土地基及地基处理有特殊的工程性质,用作建(构)筑物地基时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其勘察、试验、设计、施工、治理也有各自的技术标准和方法。

冻土区域特征分布明显,本文重点对冻土地基及其处理技术进行研究。

冻土主要分布在高海拔、高度的东北大小兴安岭北部、青藏高原以及天山等地区。

冻土作为建(构)筑物地基主要有地基承载力、稳定性、沉降、水平移、渗透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原则提出相应的地基础处理措施。

1良好地基的重要性地基作为支撑建筑物基础的土体或岩体,是建筑物扎根的地方。

地基物理、力学性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合理性。

良好的地基是建筑物最基本的安全条件,对控制工程造价尤为重要,也是设计、施工和工程经济的综合体现。

1.1 冻土地基冻土具有独特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特殊的物质组成及构造。

它是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晶的岩土。

它也是由矿物质颗粒、冰、冻水和气体组成的多成分体。

1.2 地基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冻土地基由于自身的特点,其天然地基基本上不能满足工程需要,需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处理后方可达到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的要求。

冻土常采用换填法、物理化学法、保温法和排水隔水法等处理方法。

2 冻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气体、矿物颗粒、冻水、冰是组成冻土的四种物质成分,气体、冻水和冰的含量随温度变化。

变形特性将冻土地基分为松散、塑性与坚硬冻土;含有机物与盐类的不同将冻土分为冻结泥炭化土与盐渍化冻土;根据持续时间可分为多年与季节冻土;根据冻土的融沉性与土的冻胀性又可分成若干亚类。

冻结状态连续保持三年以上者,物理力学性质随温度变化而改变,伴随发生融陷、热融滑塌、冻胀等现象的视为多年冻土;地面表层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年交替冻融一次的土层为季节性冻土。

2.1 工程特性在冻结状态下,具有较低的压缩性(或不具压缩性)和较高的强度属冻土地基的工程特性。

如果冻土融化后则承载力大大降低,压缩性变化较大,使地基产生融陷;冻胀对地基的承载力和安全性极为不利。

冻土和膨胀土地基施工要求

冻土和膨胀土地基施工要求

冻土和膨胀土地基施工要求冻土和膨胀土地基施工是在特殊地质条件下进行的土地基施工工程。

冻土是指地下土层在零度或以下温度下被冻结形成的一种土层。

膨胀土是指具有较高含水率时会发生体积膨胀现象的一种土层。

在进行冻土和膨胀土地基施工时,需要遵循一些特定的要求。

首先,对于冻土地基施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施工前的勘察:必须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冻土层的性质、深度和稳定性等情况,为施工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

2.土壤冻结控制:冻土施工中需要控制土壤的冻结过程,避免冻结速度过快或过慢对工程造成不良影响。

通常采用加热、保温、降温等方法来控制冻结过程。

3.冻结时间和温度:根据冻土层的特点,合理确定冻结时间和温度。

一般情况下,冻土的冻结时间应持续足够长,以确保土壤完全冻结。

4.施工技术:在冻土中进行施工时,需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和方法。

比如,可以选择冻结桩、冻结墙、冻结注浆等方法来增加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其次,对于膨胀土地基施工,需要注意以下要求:1.土壤改良:对于膨胀土地基,需要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改良方法有加固、加硬、玩耍或使用化学添加剂等。

2.排水处理:膨胀土地基通常具有较高的含水率,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排水处理。

可以采用排水沟、排水井、灌溉等方法来保证基础的稳定。

3.监测和控制:在膨胀土地基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监测土壤的含水率、膨胀程度等指标,及时调整施工措施,以确保工程安全。

4.施工技术:对于膨胀土地基,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方法。

比如,可以采用预压法、预支护法等来减少土壤膨胀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冻土和膨胀土地基施工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施工。

通过合理勘察、科学设计、适当的施工技术和有效的监测控制,可以确保冻土和膨胀土地基施工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第二章4冻土知识讲解

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第二章4冻土知识讲解

第四节冻土一、冻土的分类冻土是指温度等于或低于摄氏零度、且含有冰的各类土。

根据其冻结时间和冻结状态可将冻土分成多种类型。

(一) 按冻结时间分1.季节性冻土季节性冻土是受季节性的影响,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呈周期性冻结、融化的土。

季节性冻土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和东北广大地区均有分布。

因其周期性的冻结、融化,对地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季节性冻土根据其结构形式,又可分为:(1)整体结构:土在冻结时,土中水分有向温度低的地方移动的性能。

整体结构冻土是由于温度骤然降低,冻结较快,土中水分来不及移动即冻结,冰粒散布于±颗粒间,肉眼甚至看不见,与土粒成整体状态。

融化后土仍保持原骨架,建筑性能变化不大。

(2)层状结构:地表温度不很低,且有变化,土中水分冻结一次,融化一次,又冻结一次,则形成层状结构冻土。

这种土融化后骨架整个遭受破坏,对建筑性能影响较大。

(3)网状结构:由于地表不平,冻结时土中水分除向低温处移动外,还受地形影响,使水分向不同方向转移,而形成冰呈网状分布的冻土,这种土一般含水、含冰量较大,融化后呈软塑或流塑状态。

(4)扁豆体和楔形冰结构:由于季节性冻结和融化,土中水分向表层低温处移动,往往在冻层上限冻结成扁豆体状冰层,当冻土层向深度发展,扁豆体状冰层即夹于冻土层之中。

当岩层或土层具裂隙时,水即在裂隙中成冰楔体。

此类结构的冻土,承受荷载时易沿冰体滑动。

2.多年冻土多年冻土是指冻结状态持续多年(一般是二年或二年以上以上)不融的冻土。

多年冻土常存在地面以下一定深度,其上部接近地表部分,往往亦受季节性影响,冬冻夏融,此冬冻夏融的部分常称为季节融冻层。

因此,多年冻土地区常伴有季节性的冻结现象。

多年冻土根据其垂直构造、水平分布和冻结发展趋势,又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按垂直构造分:(a)衔接的多年冻土:冻土层中没有不冻结的活动层,冻层上限与受季节性气候影响的季节性冻结层下限相衔接。

(b)不衔接的多年冻土:冻层上限与季节性冻结层下限不衔接,中间有一层不冻结层。

冻土施工方案

冻土施工方案

冻土施工方案冻土施工方案1. 引言冻土施工是一种特殊的地基处理技术,主要适用于低温地区或高含水量地区的土地开发和建设工程。

通过冻结土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力,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冻土施工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原理冻土施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低温条件下水的凝固作用,将土壤中的水分冻结成冰,从而增加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冻土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降温:通过冷却设备,将施工区域的温度降低到低于水的冰点,通常为零下5摄氏度左右。

2. 注水:在降温后,向土体中注入适量的水分,使土壤饱和。

3. 冻结:通过维持低温环境,使注入的水分逐渐冻结形成冰体。

4. 增强:冻结后的土壤变得坚固,可以进行后续的建设工程,如打桩、挖掘等。

3. 施工方法冻土施工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剖沟:在施工区域的边缘开挖一条深度适当的剖沟,用于放置冷却设备和注水管道。

2. 安装冷却设备:将冷却设备(如冷却管道、冷却剂等)安装在剖沟中,并确保设备能够达到需要的降温效果。

3. 注水:通过注水管道向土壤中注入适量的水分,使土体饱和。

4. 冻结:维持冷却设备的工作,使注入的水分逐渐冻结形成冰体。

5. 增强:等待冻结完全完成后,可以进行后续的建设工程,如打桩、挖掘等。

4. 注意事项在进行冻土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温度控制:施工区域的温度需要严格控制在低于水的冰点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施工效果。

2. 注水量控制:注水量需要根据土壤的含水量和稳定性要求进行合理控制,过量的水分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

3. 设备选择:选择适合的冷却设备和注水管道,确保施工效果和安全。

4. 施工时间:冻土施工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冻结过程,施工计划中应考虑到这一点。

5. 监测和检验:施工期间需要对温度、注水量、土壤稳定性等进行监测和检验,确保施工质量。

冻土地基及地基处理

冻土地基及地基处理

冻土地基及地基处理摘要在众多工程实施中常遇到冻土地基,它有着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甚至会导致建筑倾斜倒塌。

本文分析了冻土的成因、分布规律,总结了冻土的工程特性,并对冻土地基的处理措施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冻土;地基处理随城乡建设的发展,在工程建设中常常会遇到冻土,它具有特殊的工程性质,用作建(构)筑物地基时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其勘察、试验、设计、施工、治理也有各自的技术标准和方法。

冻土区域特征分布明显,本文重点对冻土地基及其处理技术进行研究。

冻土主要分布在高海拔、高纬度的东北大小兴安岭北部、青藏高原以及天山等地区。

冻土作为建(构)筑物地基主要有地基承载力、稳定性、沉降、水平位移、渗透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原则提出相应的地基础处理措施。

1良好地基的重要性地基作为支撑建筑物基础的土体或岩体,是建筑物扎根的地方。

地基物理、力学性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合理性。

良好的地基是建筑物最基本的安全条件,对控制工程造价尤为重要,也是设计、施工和工程经济的综合体现。

1.1 冻土地基冻土具有独特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特殊的物质组成及构造。

它是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晶的岩土。

它也是由矿物质颗粒、冰、未冻水和气体组成的多成分体。

1.2 地基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冻土地基由于自身的特点,其天然地基基本上不能满足工程需要,需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处理后方可达到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的要求。

冻土常采用换填法、物理化学法、保温法和排水隔水法等处理方法。

2 冻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气体、矿物颗粒、未冻水、冰是组成冻土的四种物质成分,气体、未冻水和冰的含量随温度变化。

变形特性将冻土地基分为松散、塑性与坚硬冻土;含有机物与盐类的不同将冻土分为冻结泥炭化土与盐渍化冻土;根据持续时间可分为多年与季节冻土;根据冻土的融沉性与土的冻胀性又可分成若干亚类。

浅谈冻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浅谈冻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浅谈冻土地基的处理方法第一种叫做灰土挤密桩法,第二种叫做砂石桩法,第三种叫做深层搅拌法,第四种叫做振冲法,第五种叫做强夯法,第六种叫做预压法,第七种叫做换填法1、若地基是呈斜坡形状的话,那么地基底部就绝对不可以根据原来的坡度来进行建造,应该把地基底部建造成台阶状。

另外,需要把地基底部一直挖到有石块的位置,而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则应该建造成框架结构,受力柱的基础则需要直接到达地基底部的石块位置。

2、若地基的土质就是一半软一半硬的话,则必须根据应力成正比的原理对地基展开适宜的处置,也就是必须把软地基边线的基础底面积减小一些。

3、若地基的土质不怎么均匀的话,则应该对基础部分的地梁刚度进行加强,这样就可以让房屋整体刚度也得到加强。

另外,应该选择把建筑物建造成框架结构,若是建造成砖混结构的话,安全性等方面会更差一些。

4、若地基的土质存有一半可以比较坚硬的话,则可以无法满足用户建筑物所建议的地基承载力,这时就须要使专业的设计单位对桩柱展开设计,或者就是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去提供更多适宜的地基处置方案。

换填法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后再填埋以强度很大的砂、碎石或者就是灰土等,并打牢至规整。

预压法先在新建场地上施予或分级施予与其相当的荷载,并使土体中孔隙中的水排泄,孔隙体积变大,土体非常规整,提升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强夯法用几十吨的重锤从高处落,反反复复多次的夯击地面,对地基展开强力的打牢。

振冲法按照相同土类可以分成振冲转让法和振冲规整法这两类。

深层搅拌法利用水泥或其它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中将水泥和土体进行强制的拌和。

砂石桩法在振动机的振动作用下,把套管打入到规定的设计深度,夯管在入土后,挤密了套管周围的土体,然后投入砂石,再排砂石于土中,振动密实成桩,多次循环以后就成为了砂石桩。

灰土挤到墨桩法利用沉管、冲击或爆扩等方法在地基中挤土成孔,然后向孔内夯填素土或灰土成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冻土一、冻土的分类冻土是指温度等于或低于摄氏零度、且含有冰的各类土。

根据其冻结时间和冻结状态可将冻土分成多种类型。

(一)按冻结时间分1.季节性冻土季节性冻土是受季节性的影响,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呈周期性冻结、融化的土。

季节性冻土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和东北广大地区均有分布。

因其周期性的冻结、融化,对地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季节性冻土根据其结构形式,又可分为:(1)整体结构:土在冻结时,土中水分有向温度低的地方移动的性能。

整体结构冻土是由于温度骤然降低,冻结较快,土中水分来不及移动即冻结,冰粒散布于±颗粒间,肉眼甚至看不见,与土粒成整体状态。

融化后土仍保持原骨架,建筑性能变化不大。

(2)层状结构:地表温度不很低,且有变化,土中水分冻结一次,融化一次,又冻结一次,则形成层状结构冻土。

这种土融化后骨架整个遭受破坏,对建筑性能影响较大。

(3)网状结构:由于地表不平,冻结时土中水分除向低温处移动外,还受地形影响,使水分向不同方向转移,而形成冰呈网状分布的冻土,这种土一般含水、含冰量较大,融化后呈软塑或流塑状态。

(4)扁豆体和楔形冰结构:由于季节性冻结和融化,土中水分向表层低温处移动,往往在冻层上限冻结成扁豆体状冰层,当冻土层向深度发展,扁豆体状冰层即夹于冻土层之中。

当岩层或土层具裂隙时,水即在裂隙中成冰楔体。

此类结构的冻土,承受荷载时易沿冰体滑动。

2.多年冻土多年冻土是指冻结状态持续多年(一般是二年或二年以上以上)不融的冻土。

多年冻土常存在地面以下一定深度,其上部接近地表部分,往往亦受季节性影响,冬冻夏融,此冬冻夏融的部分常称为季节融冻层。

因此,多年冻土地区常伴有季节性的冻结现象。

多年冻土根据其垂直构造、水平分布和冻结发展趋势,又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 按垂直构造分:(a)衔接的多年冻土:冻土层中没有不冻结的活动层,冻层上限与受季节性气候影响的季节性冻结层下限相衔接。

(b)不衔接的多年冻土:冻层上限与季节性冻结层下限不衔接,中间有一层不冻结层。

(2)按水平分布分:(a)整体多年冻土:在较大的地区内呈整体分布。

(b)断续多年冻土:在冻土层中有岛状的不冻层分布。

(c)岛状多年冻土:呈岛状分布在不冻土区域内。

(3)按冻结发展趋势分:(a)发展型冻土:由于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多年冻土的厚度和分布范围仍在继续发展。

(b)退化型冻土: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多年冻土的厚度和分布范围在退化减小。

退化的规律是:先地势高处后低处,先阳坡后阴坡,先粗粒土后细粒土。

(二)按冻结状态分1.坚硬冻土:土中未冻水含量很少,土粒为冰牢固胶结,土的强度高、压缩性小,在荷载作用下,表现脆性破坏,与岩石相似,当土的温度低于下列数值时,易呈坚硬冻土,粉砂-0.3 °C,粉土-0.6 °C,粉质粘土-1.0 °C,粘土-1.5 °C。

2.塑性冻土:虽被冰胶结但仍含有多量未冻结的水,具有塑性,在荷载作用下可以压缩,土的强度不高。

当土的温度在零度以下至坚硬冻土温度的土限之间、饱和度Sr<80 %时,常呈塑性冻土。

3.松散冻土:由于土的含水量较小,土粒未被冰所胶结,仍呈冻前的松散状态,其力学性质与未冻土无多大差别。

砂土和碎石土常呈松散冻土。

二、冻土的物理力学及热学性质(一)冻土的物理力学1.冻土的总含水量:是指冻土中所有冰和未冻水的总质量与冻土骨架质量之比。

即天然温度的冻土试样,在100~105 0C 下烘至恒重时,失去的水的质量与干土的质量之比。

2.冻土的重度:在冻结状态下,保持天然含水量及结构的土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冻土的重度。

3.含冰量:衡量冻土中含冰量多少的指标,有质量含冰量,体积含冰量和相对含冰量。

4.未冻水含量:是指冻土中未冻水的质量与干土的质量之比。

对于一定的土,其未冻水含量仅取决于温度条件,而与土的含水量无关。

(二)冻土的力学性质1 .冻土的融化压缩:冻土融化过程中在无外荷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沉降称为融化下沉(简称融陷)。

用相对融陷量—融沉系数(亦称融化系数)A4 表示。

冻土融化后,在外荷作用下所产生的压缩变形称为融化压缩。

用单位荷载下的相对变形量——融化压缩系数a o 表示。

2.冻胀量:土的冻胀是土冻结过程中土体积增大的现象。

土的冻胀性以冻胀率n (冻胀变形量与冻结深度之比,以百分数表示)来衡量。

3.法向和切向冻胀力:地基土冻结时,随着土体的冻胀,作用于基础底面向上的抬起力,称为基础底面的法向冻胀力,简称法向冻胀力。

平行向上作用于基础侧表面的抬起力,称为基础侧面的切向冻胀力,简称切向冻胀力。

4.冻结力:冻土与基础表面通过冰晶胶结在一起,这种胶结力称为基础与冻土间的冻结强度,简称冻结力。

在实际使用和量测中通常以这种胶结的抗剪强度来衡量。

5.冻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冻土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剪切滑动的极限强度。

而冻土的抗剪强度不仅与外压力有关,而且与土温及荷载作用历时有密切关系。

(三)冻土的热学性质1.比热:冻土的比热是1g 土温度改变10C 所需要的热量。

2.导热系数:是表示土体导热能力的指标。

当土层两表面温差为10C 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单位面积,一单位厚度土层的热量,即为该土层的导热系数。

单位为W/m K(瓦/米•开或W/m. °C (瓦/米.°C)3.导温系数:表示土中某一点在相邻点温度变化的作用下改变自身温度的能力。

在数值上等于岩土导热系数(/)与容积热容量(C. Yd)的比值。

三、冻土的工程性质及地基评价(一)季节性冻土的工程性质及地基评价1.工程性质,冻土作为建筑物地基,在冻结状态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或不具压缩性。

但冻土融化后则承载力大为降低,压缩性急剧增高,使地基产生融陷;相反,在冻结过程中又产生冻胀,对地基均为不利。

冻土的冻胀和融陷与土的颗粒大小及含水量有关,一般土颗粒愈粗,含水量愈小,土的冻胀和融陷性愈小;反之则愈大。

2.冻土按冻胀性分类:季节性冻土的冻胀性按不同土质、冻前天然含水量、冻结期间地下水位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以及平均冻胀率来划分冻胀类别,如表2-4-1所示。

注 1 W P---塑限含水量);W---在冻土层内冻前天然含水量的平均值;2盐渍化冻土不在表列;3塑性指数大于22时,冻胀性降低一级;4粒径小于0 . 005mm 的颗粒含量大于60 %时,为不冻胀土;5碎云类土当充填物大于全部质量的40%时,其冻胀性按充填物土的类别判断;6 碎石土、砾砂、粗砂、中砂(粒径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不大于15%)、细砂(粒径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0%)均按不冻胀考虑。

(二)多年冻土的工程性质和地基评价1•按融沉性分级和评价:多年冻土根据融化下沉系数S0的大小,多年冻土可分为不融沉、弱融沉、融沉、强融沉和融陷五级,现列表2-4-2如下:多年冰冻土融沉性分级表2-4-2注1总含水量W0包括冰和未冻冰;2本表不包括盐渍化冻土、冻结泥炭化土、腐殖土、高塑性粘土。

表中:不融沉土(I类土)为除基岩之外的最好的地基土。

一般建筑物可不考虑冻融问题。

弱融沉土(U类土)为多年冻土较良好的地基土。

融化下沉量不大,一般当基底最大融深控制在3.0m之内时,建筑物均未遭受明显破坏。

融沉土(川类土),作为建筑物地基时,一般基底融深不得大于 1.0m。

因这类土不但有较大的融沉量和压缩量,而且,冬天回冻时,应采取专门措施,如深基、保温、防止基底融化等。

强融沉土(W类土),往往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

因此,原则上不允许地基土发生融化,宜采用保持冻土的原则设计或采用桩基等。

融陷土(V类土),因含有大量的冰,所以不但不容许基底融化,还应考虑它的长期流变作用,需进行专门处理,如采用砂垫层等。

2.场地的选择:对于重要的一、二级建筑物的场地,应尽量避开饱冰冻土、含土冰层地段和冰椎、冰丘、热融湖(塘)、厚层地下冰、融区与多年冻土区之间的过渡带。

宜选择下列地段:(1)坚硬岩层、少冰冻土及多冰冻土的地段;(2)地下水位或冻土层上水位低的地段;(3)地形平缓的高地。

3.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应区别保持冻结地基和容许融化地基,结合当地经验用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综合确定,对次要建筑物可根据邻近工程经验确定。

四、冻土地基的设计与防冻害措施(一)季节性冻土地区地基设计与防冻害措施1.设计原则基础埋深的确定:对于不冻胀的基础埋深,可不考虑冻深的影响;对于弱冻胀、冻胀和强冻胀土的基础最小埋深,可按下式确定:d min z d h max (2-4-1)式中:d min ——基础最小埋深;h max ---- 基础底面下允许残留冻土层的最大厚度,按表2-4-3 确定。

Zd - 设计冻深,按下式计算。

z d z0 zs zw ze (2-4-2)式中:Z o ――标准冻深。

系采用在地表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

当无实测资料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F采用;W zs――土的类别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表2-4-4采用;W zw――土的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表2-4-5采用;W ze――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表2-4-6采用;建筑基底下允许残留冻土层厚度h max (m)表2-4-3注:1 本表只计算法向冻胀力,如果基侧存在切向冻胀力,应采取防切向力措施。

2 本表不适用于宽度小于0.6m的基础,矩形基础可取短边尺寸按方形基础计算。

3 表中数据不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和欠固结土。

4 表中基底平均压力数值为永久荷载标准值乘以0.9,可以内插。

ZSzwze当冻深范围内地基由不同冻胀性土层组成时,基础最小埋深可按下层土确定,但不宜浅于下层土的顶面。

2 •防冻害措施:在冻胀、强冻胀、特强冻胀地基上,应采用下列防冻害措施:(1)对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础,基础侧面应回填非冻胀性的中砂或粗砂,其厚度不应小于10cm。

对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可采用桩基础、自锚式基础(冻土层下有扩大板或扩底短桩)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2)宜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地表排水良好的建筑场地。

对低洼场地,宜在建筑四周向外一倍冻深距离范围内,使室外地坪至少高出自然地面300~500mm(3)防止雨水、地表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浸入建筑地基,应设置排水设施。

在山区应设截水沟或在建筑物下设置暗沟,以排走地表水和潜水流。

(4)在强冻胀性和特强冻胀性地基上,其基础结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基础梁,并控制上部建筑的长高比,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

(5)当独立基础联系梁下或桩基础承台下有冻土时,应在梁或承台下留有相当于该土层冻胀量的空隙,以防止因土的冻胀将梁或承台拱裂。

(6)外门斗、室外台阶和散水坡等部位宜与主体结构断开,散水坡分段不宜超过 1.5m ,坡度不宜小于3 %,其下宜填入非冻胀性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