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植物的抗逆生理

合集下载

植物抗逆生理学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生理学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生理学研究进展植物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各种环境胁迫的影响,如缺水、过度施肥、盐渍化等。

这些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着生长发育退化和死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植物学家们通过研究植物的抗逆生理机制来寻求解决方法。

一、植物的抗逆生理机制植物的抗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遗传机制:在物种的漫长进化过程中,基因对环境适应性的选择是人类难以企及的。

许多植物基因能够调控与环境胁迫有关的生理和代谢途径,从而增强抗逆能力。

2. 生理机制:植物能够通过调整光合作用速率、气孔调控、水分利用效率等途径进一步增强逆境下的生存能力。

3. 生化机制:植物在逆境下会引发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导致相关代谢物的积累,从而保护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完整性从而发挥抗逆生理作用。

二、植物的逆境处理策略1. 植物的缺水逆境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因素,缺水逆境会使植物死亡或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植物应对缺水的策略包括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降低蒸腾速率、和维持细胞渗透压力平衡等。

有研究发现,拟南芥响应缺水时,可转录因子DREB2A会显著增加,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和代谢过程,促进拟南芥的生长与发育。

2. 植物的盐渍化逆境盐渍化逆境是指土壤中钠、钙、镁等离子浓度过大,从而导致土壤中盐分的累增。

这种逆境会形成军团菌与其他植物有竞争关系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影响。

植物应对盐渍化逆境的策略包括增强盐排泄、累积低浓度的有机酸和多酚类化合物等。

3. 植物的寒冷逆境植物在高寒气候中遭遇的寒冷逆境可引发多种冻伤反应,如损害膜的完整性、损伤细胞器官等。

植物应对寒冷逆境的策略包括提高细胞膜脂质含量、改善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增强它们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三、结语总之,逆境处理对于保护植物生长和抵御环境胁迫是至关重要的。

植物的抗逆生理机制、逆境处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为我们解决植物逆境问题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

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发现更多植物的抗逆机制,并寻求逆境处理的更多策略,以减轻环境压力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植物抗逆的基本生理.

植物抗逆的基本生理.

指植物在逆境下,逐渐形成了对逆境的适应与 抵抗能力。这一过程称为抗逆锻炼。
逆境生理:研究植物在不良环境下的生理活动 规律及其忍耐或抗性称为逆境生理。
植物抗逆生理的基础 一、逆境的种类及对植物代谢的影响
(一)逆境的种类
从逆境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从逆境本身的性质可分为: 生物因素,如病、虫害等 物理因素,如旱、涝、冷、热等; 化学因素,如盐、碱、空气污染等;
植物的抗旱性
旱害及其类型 旱害 土壤水分缺乏或者大气相对湿度过低,植 物的耗水大于吸水,造成植物组织脱水, 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大气干旱:空气相对湿度过低。 干旱的 类型 土壤干旱:土壤中缺少可利用水。 生理干旱:由于土温过低、或土壤溶液浓 度过高、或积累有毒物质等原因,妨碍根 系吸水,造成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现象。
2.膜伤害学说
膜对结冰最敏感。 低温对膜的伤害 膜脂相变,酶失活;
透性加大,电解质外渗。
主要破坏了膜脂与膜蛋白。 3.机械伤害
4.活性氧伤害
(三)提高植物抗冻性的措施
1. 抗冻锻炼 抗冻锻炼是植物提高抗冻性的主要途径。其中发生 了许多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 (1)含水量下降:自由水减少,束缚水相对增多; (2)呼吸减弱:消耗糖分减少,有利于糖的积累;
2.胞内结冰:当温度迅速下降或温度过低时,除了在 细胞间隙结冰以外,细胞内的水分也结冰,一般是先在原 生质内结冰,后来在液泡内结冰。
(1)细胞间结冰及其伤害
原生质发生过渡脱水,造成蛋白质变性和原生质 不可逆的凝胶化; 主要 原因 冰晶体过大时对原生质造成机械压力,细胞变形; 当温度回升时,冰晶体迅速融化,细胞壁易恢复 原状,而原生质却来不及吸水膨胀,原生质有可 能被撕破。

第十三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

第十三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

干旱 冰冻→胞间结冰 盐渍→土壤水势下降
高温→蒸腾强烈
水分胁迫 膜损伤
生理干旱
三、 渗透调节与抗逆性
1. 渗透调节的概念
概念
胁迫条件下,细胞主动形成渗透调节物
质,提高溶质浓度,适应逆境胁迫的现
象。
2. 渗透调节物质 (1) 无机离子 K+, Cl-
(2) Pro (3) 甜菜碱 (4) 可溶性糖
(3)巯基假说 Levitt (1962) 认为结冰对细胞的伤害主要是低温下破坏了
蛋白质空间结构,使分子中的-SH暴露,氧化形 成-S-S-键,破坏了蛋白质活性。
a. 相邻肽链外部的-SH相互靠近,→-S-Sb. 一个蛋白质分子-SH与另一个蛋白质分子内部的-S-S作用形成分子间的-S-S-
3. 提高抗冻性的途径
➢缺水、缺肥、盐渍等处理可提高烟草对低温和 缺氧的抵抗能力;
➢干旱或盐处理可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冷性; ➢低温处理能提高水稻幼苗的抗旱性;
产生交叉适应的原因:
1 多种保护酶参与 2 ABA ETH含量增加 3 逆境蛋白的产生 4 Pro等渗透调节物质 5 膜保护物质 6 生长受抑,对胁迫敏感性下降
第二节 抗寒性
(二) 冷害时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
1.膜透性增加 2.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 3.水分代谢失调 4.光合速率减弱 5.呼吸速率大起大落 6.有机物分解>合成
冷害机理
骤冷 膜破裂
冷害
膜脂相变 液相→固相
渐冷 膜紧缩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越高,膜脂相变温 度越低,越耐低温 UFAI(不饱和脂肪 酸指数)
2.低温诱导蛋白(low-temperature-induced protein)
3.病原相关蛋白(PRs) 几丁质酶 β-1,3-葡聚糖酶

植物的抗逆性状

植物的抗逆性状

植物的抗逆性状植物生长环境是多变的,面对不同的逆境环境如干旱、高温、低温、盐碱、重金属等等,植物需要具备一定的抗逆性状,以适应并生存下来。

抗逆性状是指植物在不良环境下仍然能够保持正常生长和代谢功能的一些特征和机制。

本文将从生理、形态和分子水平上介绍植物的抗逆性状。

首先,生理性抗逆性状是植物在逆境环境中通过调节自身代谢和生理过程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策略。

例如,干旱胁迫下,植物会通过调节水分平衡来应对干旱环境。

植物在根系中生产和积蓄各种适应干旱的物质,如可溶性糖和脯氨酸,以提高细胞内的渗透压,增加细胞对水分的吸引力,保持细胞水分的稳定。

同时,植物会调节根、茎、叶之间的水分传输速率,减少水分流失。

另外,植物还会通过闭气孔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蒸发量。

其次,形态性抗逆性状是植物在逆境环境中通过生长形态的改变来适应环境的一种策略。

例如,高温胁迫下,植物生长会出现开花时间提前、植株变矮等形态上的变化,以减少蒸腾作用和减轻温度胁迫。

植物在干旱环境中的根系生长也会出现形态上的调整,如增加根毛的数量和长度,增大根系表面积以提高吸水能力。

此外,植物的叶片形态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干旱环境中叶片会变薄、变小,减少叶片表面积,从而减少水分蒸发。

再次,分子性抗逆性状是植物在逆境环境中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和信号传导来适应环境的一种策略。

植物在受到逆境胁迫时会产生一系列的响应信号,通过信号传导途径来调控基因的表达,以适应逆境环境。

这些途径包括激素信号传导途径、钙信号传导途径、过氧化物酶体信号传导途径等等。

例如,植物在面对盐胁迫时会产生激素乙烯,并通过乙烯信号传导途径来调节离子吸收、水分利用和细胞膜稳定性等关键生理过程,以减轻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总之,植物的抗逆性状是植物在逆境环境中适应和生存下来的关键特征。

这些性状包括生理、形态和分子水平上的特征和机制。

通过调节自身的代谢和生理过程,改变生长形态,以及调控基因表达和信号传导等方式,植物能够应对不同的逆境环境。

植物的抗逆生理

植物的抗逆生理

植物的抗逆生理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环境的变化和各种外界压力,如干旱、高温、低温、盐碱等,这些不利因素会对植物的生长和生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然而,植物通过一系列的适应和调节机制来提高自身对这些逆境情况的耐性,这就是植物的抗逆生理。

一、干旱胁迫下的抗逆生理在干旱条件下,植物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来适应和克服水分的限制。

首先,植物会通过减少蒸腾作用来减少水分的散失,这一过程被称为温和干旱适应。

其次,植物还可以通过根系的生理变化,增加根系的吸水能力和抗旱性,从而增加植物对干旱的耐受力。

此外,植物还会产生一些抗旱蛋白,如脯氨酸、丙二醛等,来保护细胞和维持细胞水分平衡。

二、高温胁迫下的抗逆生理高温胁迫会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理代谢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适应高温环境,植物会通过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来减少氧自由基的积累。

同时,植物还会产生一些热休克蛋白,如Hsp70、Hsp90等,来帮助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和调节相关蛋白的合成。

此外,高温胁迫还会导致植物的水分失控,因此植物也会通过调节根系的水分吸收和供应来缓解高温胁迫的影响。

三、低温胁迫下的抗逆生理低温胁迫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为了应对低温环境,植物会通过调节细胞膜的脂类组成来提高膜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同时,植物还会合成一些抗寒蛋白,如冷冻素和抗寒酶等,来保护细胞和维持细胞内的正常代谢活动。

此外,植物还会通过调节内源激素的合成和信号传导来增加抗寒性。

四、盐碱胁迫下的抗逆生理盐碱胁迫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适应盐碱环境,植物会通过调节离子平衡来减轻对离子胁迫的敏感性。

例如,植物会调节钾、钠离子的比例,增加细胞的钾离子含量,从而减轻盐离子的毒害作用。

此外,植物还会合成一些抗盐酶和抗盐蛋白,如苏氨酸合酶和脯氨酸等,来减轻盐碱环境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总结:植物的抗逆生理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适应和反应机制,通过调节生理代谢和合成特定的蛋白来增强植物对环境逆境的耐受力。

植物逆境生理与抗逆性研究

植物逆境生理与抗逆性研究

植物逆境生理与抗逆性研究植物逆境生理与抗逆性研究是植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植物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逆境环境,如高温、低温、干旱、盐碱等。

这些逆境环境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研究植物的逆境生理与抗逆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植物逆境生理研究逆境环境下,植物会出现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通过这些变化来适应并抵御逆境的影响。

比如,在高温条件下,植物会产生热休克蛋白,帮助防止蛋白质的变性和聚集。

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会通过闭气孔、合成脯氨酸等途径来减少水分流失和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

这些逆境生理的变化对于植物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二、植物抗逆性基因研究植物在逆境环境中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与其基因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植物的抗逆性基因,可以揭示植物逆境适应机制,并为培育抗逆性强的植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与植物抗逆性相关的基因,如LEA蛋白基因、WRKY转录因子基因等。

这些基因在植物逆境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植物逆境信号传导研究植物在面对逆境环境时,能够感知到逆境信号并将其传导给细胞内部,从而引发相应的生理反应。

植物逆境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对于理解植物的逆境应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植物逆境信号传导中的激素信号,如乙烯、激动素、脱落酸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钙离子、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等分子也参与了植物逆境信号传导的调控。

四、植物逆境生理研究的应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生命的奥秘,还可以为人类提供许多实际应用价值。

例如,通过揭示植物逆境生理的机制,可以为筛选和培育逆境抗性的农作物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植物在修复受环境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的逆境适应机制研究也可以为环境修复提供参考。

总结:植物逆境生理与抗逆性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探究植物在逆境环境下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可以为植物的保护和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生理学与植物抗逆性

植物生理学与植物抗逆性

植物生理学与植物抗逆性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内部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的学科,包括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方面。

植物抗逆性指植物在遭受外界环境变化或压力时,能够适应并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能力。

这种抗逆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机制,帮助植物在各种恶劣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一、温度逆境植物在面临高温或低温等极端温度条件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生化反应。

对于高温逆境,植物会通过调节酶活性、保护膜系统、调节光合作用等方式来减轻高温对植物的损害。

而低温逆境下,植物则会通过增加蜡质含量、调节细胞膜流动性等方式来保护细胞的完整性。

二、干旱逆境干旱逆境是指植物面临水分不足的情况。

为了适应干旱环境,植物会通过调节气孔开闭、增加根部吸水能力、合成保护蛋白等策略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并降低蒸腾速率。

三、盐碱逆境盐碱逆境是指土壤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对抗盐碱逆境,植物会通过调节离子平衡、分泌有机酸、积累耐盐物质等途径来减轻盐碱对植物的伤害。

四、重金属逆境重金属逆境是指土壤中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铬等,对植物产生毒害。

植物通过调节离子吸收、螯合重金属、增加抗氧化酶活性等方式来减轻重金属对植物的损害。

五、光逆境光逆境包括过强的光照和不足的光照。

植物在受到过强的光照时,会通过调节叶片角度、增加抗氧化物质含量、调节光合色素合成等方式来适应。

而在不足的光照条件下,植物则会通过增加叶绿体数量、增加光合色素含量等方式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六、病虫害逆境病虫害逆境是指植物受到病毒、细菌、真菌或昆虫等生物威胁的情况。

植物通过调节抗病基因表达、合成抗菌物质、释放挥发物质等方式来防御病虫害。

综上所述,植物生理学对于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策略和适应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的生理过程和逆境适应机制,可以为植物育种、改良植物品种以提高其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

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改良种植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等条件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的抗逆性与生长调控

植物的抗逆性与生长调控

植物的抗逆性与生长调控植物作为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存中常常需要面对各种不利环境因素的挑战。

这些环境因素包括高温、低温、盐碱、干旱、病虫害等。

为了适应这些不利环境的变化,植物具备了一定的抗逆性,并通过生长调控来应对。

一、植物的抗逆性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植物在面对不利环境因素时,能够保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形成与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机制密切相关。

植物通过生理、生化和分子遗传等多种方式来应对不利环境的挑战。

1. 抗高温高温对植物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起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为了保护自身免受高温的伤害,植物会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强自身的热稳定性。

例如,植物会合成热稳定蛋白来维持细胞内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调节膜脂的组成和功能来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

2. 抗低温低温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植物通过调节细胞内液体的渗透压,增加细胞的抗冻性来应对低温胁迫。

此外,植物还会合成抗冻蛋白,提高叶绿素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低温对植物的损伤。

3. 抗盐碱盐碱胁迫会导致土壤中的离子浓度升高,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植物通过调节根系的渗透调节、增强离子的分配和转运等方式来减轻盐碱胁迫的影响。

此外,植物还能合成抗氧化酶来减少氧化损伤。

4. 抗干旱干旱胁迫会导致植物水分不足,阻碍其正常的代谢过程。

为了适应干旱条件,植物会通过调节气孔开闭,减少水分蒸腾;合成保护性物质如脯氨酸以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增强根系的吸水能力等方式来提高抗干旱能力。

5. 抗病虫害植物在面对病虫害时,会触发一系列的防御机制来抵御入侵。

植物通过合成抗菌物质、增强细胞壁的抗性、产生抗虫物质等方式来增强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

二、植物的生长调控为了适应不利环境的变化,植物还会主动通过生长调控来应对相关的胁迫。

植物的生长调控受到内外环境信号的调控,包括光信号、温度信号、激素信号、基因表达调控等多个方面。

1. 光信号调控光信号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

11 第十一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

11 第十一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

第十一章植物的抗逆生理在农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不良的环境条件,如干旱、洪涝、低温、高温、盐渍以及病虫侵染等,世界上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又出现了大气、土壤和水质的污染,这些不仅危及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且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

据统计,地球上比较适宜于栽种作物的土地还不足10%,其余为干旱、半干旱、冷土和盐碱土。

我国有近465万km2,即占国土面积48%的土地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因此,研究植物在不良环境下生命活动规律及忍耐或抵抗生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保护环境有现实意义。

第一节抗逆生理概念一、逆境和植物的抗逆性(一)逆境的概念及种类逆境(environmental stress)是指对植物生存与发育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根据环境的种类又可将逆境分为生物因素逆境和理化因素逆境等类型(图11-1)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叫植物抗逆性,简称抗性(resistance,hardiness)。

图11-1 逆境的种类(二)抗性的方式抗性是植物在对环境的逐步适应过程中形成的。

由于植物没有动物那样的运动机能和神经系统,基本上是生长在固定的位置上,因此常常遭受不良环境的侵袭。

但植物可用多种方式来适应逆境,以求生存与发展。

植物适应逆境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植物以细胞和整个生物有机体抵抗环境胁迫。

植物体可以受到和识别的环境信号组成了应激性反应。

进行环境胁迫识别后信号被传输到细胞内和植物体全部。

典型的环境信号传导导致细胞水平的可变基因的表达,反过来有可以影响植物体的发育和代谢。

1.避逆性指植物通过对生育周期的调整来避开逆境的干扰,在相对适宜的环境中完成其生活史。

这种方式在植物进化上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夏季生长的短命植物,其渗透势比较低,且能随环境而改变自己的生育期。

2.御逆性指植物处于逆境时,其生理过程不受或少受逆境的影响,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活性。

这主要是植物体营造了适宜生活的内环境,免除了外部不利条件对其的危害。

植物的抗逆性植物学

植物的抗逆性植物学
植物生理学
第十讲:植物适应与抵抗共存的智慧 —植物的抗逆生理
Coexisted wisdom of Plant Adaption and Resistance - Plants Resistance Physiology
10 植物适应与抵抗共存的智慧 —植物的抗逆生理
Coexisted wisdom of Plant Adaption and Resistance - Plants Resistance Physiology
植物生长从季节时间上避开不良环境
菊科植物(短命菊)
在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 里,有一种叫“短命菊”的 菊科植物。只要有一点点 雨滴的湿润,种子马上发 芽生长,在短暂的几个星 期里,就完成了发芽、生 长、开花、结果的 全过程。
(五) 植物的抗盐性
盐害:指土壤中可溶性盐过多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抗盐性:植物对盐分过多的适应能力称为抗盐性。
利用浮盆和植物修复水体污染
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 用,可以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合理利用植物生理知识,可很好解决人类面临的 粮食、能源和环境等难题。
盐碱地植物碱蓬
海岸边植物红树林植物
10.2 植物抗性的生理基础与抗逆机理
二、植物抗寒、旱、涝机理
提高植物的抗寒性的措施
① 抗寒锻炼(驯化)——在种子萌动期、幼苗期有意识地降低温度, 以提高其抗寒能力。如温室幼苗移栽到大田时需进行夜露。
② 筛选抗寒品种
③ 改变田间小气候:温室、温床、地膜等措施
10.3 怎样利用植物与环境互作知识为人类生活服务
仙人掌 沙柳
1 沙
沙那菜瓜
漠 修 复
沙棘
2. 盐碱地修复
盐穗木

植物的抗逆性机制

植物的抗逆性机制

植物的抗逆性机制植物生长和繁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的变化、干旱、盐碱胁迫、病原体感染等,这些环境压力会导致植物发生各种生理和生化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适应这些挑战,植物进化出了一系列抗逆性机制,以在恶劣环境中存活下来。

本文将重点探讨植物的抗逆机制。

一、生理调节植物在受到环境压力的刺激时,会通过一系列生理调节来减轻压力带来的危害。

例如,植物在干旱胁迫下,会通过减少蒸腾作用和调节根系发育来降低水分流失。

此外,植物还会调节内源激素的合成和分布,以提高抗旱能力。

在抵抗高温胁迫时,植物会通过调节光合作用、抑制过氧化作用和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来保护细胞免受热损伤。

二、抗氧化防御系统环境压力会引起植物细胞内过氧化物的生成,导致细胞膜的氧化破坏和蛋白质的变性。

为了对抗这些有害物质,植物发展了一套完善的抗氧化防御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非酶抗氧化物质(如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等)。

这些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过氧化物,阻止其对细胞的伤害。

三、积累抗性物质植物在遭受环境胁迫时,可以积累一些抗性物质来增加自身的抗逆能力。

例如,一些植物在面临盐碱胁迫时会积累大量的可溶性糖类物质,以调节细胞的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

此外,一些植物还会产生一些次生代谢产物,如类黄酮、多酚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菌等功效,能够有效保护植物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四、基因调控植物的基因调控对于适应环境压力至关重要。

植物在面临环境胁迫时,会激活一系列的抗逆相关基因,以增加自身的抵抗力。

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以参与植物的抗氧化、调节细胞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等过程。

同时,植物还可以通过非编码RNA的调控来响应环境胁迫。

总结:植物的抗逆性机制是植物为了适应恶劣环境而进化出来的重要生理和生化特征。

这些机制包括生理调节、抗氧化防御系统、积累抗性物质以及基因调控等方面。

植物的抗逆性机制

植物的抗逆性机制

植物的抗逆性机制植物作为生物界的一员,在生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外界环境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植物进化出了一系列的抗逆性机制,帮助它们在恶劣条件下生存和繁衍。

本文将详细探讨植物的抗逆性机制,包括生理、形态和分子层面的适应策略。

一、生理层面植物通过调节生理过程和代谢途径,以应对环境压力。

其中,植物的叶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植物面临干旱胁迫时,一些植物会通过关闭气孔减少水分蒸腾,降低水分流失速率,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此外,植物还可以合成特殊的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如脯氨酸和可溶性糖,以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和维持渗透调节。

二、形态层面植物在形态上也表现出了一些抗逆性的特征。

为了适应高温、干旱等环境,一些植物的叶片会呈现出狭长的形态,减少表面积,降低水分蒸腾速率。

另外,植物的根系也发展出了较深、较广的结构,以便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增强植物的抗旱性和抗贫瘠性。

三、分子层面植物的分子层面机制是其抗逆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分子水平上,植物会合成一系列防御蛋白,如抗氧化酶、热激蛋白等。

这些蛋白质参与细胞内的抗氧化物质代谢和热应激响应,帮助植物对抗高温、干旱等胁迫条件。

此外,植物还会合成一些抗逆性相关的小分子物质,如脯氨酸、生长调节物质等,以达到调节生长和适应环境的目的。

综上所述,植物的抗逆性机制是一个复杂而协调的过程,涉及生理、形态和分子层面的适应策略。

通过调节生理过程、形态结构和分子合成,植物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存活和繁衍。

然而,目前对植物抗逆性机制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未知领域。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植物抗逆性的分子机制,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抗逆与生长

植物抗逆与生长

植物抗逆与生长植物作为自然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持生态平衡和提供丰富资源的重要角色。

然而,面临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的同时,植物也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并保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的抗逆与生长紧密相连,本文将从抗逆和生长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植物的抗逆能力植物抗逆能力是指植物在面对外界环境压力时,保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

这种抗逆能力主要来源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植物抗逆机制:1. 抗氧化防御系统:植物细胞产生的氧化物会对细胞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植物通过产生抗氧化酶和非酶抗氧化物质来清除有害的氧化物,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2. 渗透调节:植物受到干旱等胁迫时,会通过调节细胞内外溶液浓度来维持细胞内渗透平衡,保持细胞正常功能。

3. 激素信号传导: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多种激素的调控,这些激素在应对逆境和促进适应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植物会产生较多的抗逆激素,如脱落酸和ABA(雄性二醇),增强植物的逆境应对能力。

4. 基因表达调控:植物在面对逆境时,会启动一系列的基因表达调控,产生一些特定的蛋白质,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

例如,产生抗冷蛋白、蛋白激酶等。

二、植物的生长机制植物的生长是指植物体的大小、形态和重量等方面的增长和发展。

植物的生长涉及到许多生理过程和生化反应。

下面是植物生长的一些重要机制:1. 细胞分裂和增长:细胞分裂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植物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或无丝分裂的方式进行细胞分裂,进一步增加细胞数量。

同时,细胞还会通过膨胀和伸长来实现增长。

2.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和有机物合成的重要途径,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质,提供生长所需的能量和材料。

3. 激素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激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激素可以调节细胞分裂和伸长、开花、果实发育等过程。

常见的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

4. 营养和水分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

植物的抗逆生理

植物的抗逆生理
一、概念: 高温对植物的伤害称为热害。 抗热性是植物对热害的一种适应。
二、类型: 1.直接伤害 2.间接伤害。
三、症状与危害:
1.症状:热害后叶片死斑明显,叶绿素破坏严重,器 官脱落等。
2.危害: (1)间接伤害: ①饥饿,因光合低于呼吸,消耗同化物过多;②毒性,
有氧呼吸被破坏,无氧呼吸产生有毒物质,蛋白分 解产生NH3; ③生化障碍,必须的生物活性物质缺乏;
二、类型: 1.湿害 2.涝害
第五节 植物的抗涝性
三、症状与危害: 涝害的核心是液相代替了气相,植
物缺氧。生长量降低,根变黑,叶黄化, 株植矮小。无氧呼吸代替有氧呼吸,产 生有毒物质;代谢损害,光合受抑;营 养失调,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吸收困难。
第五节 植物的抗涝性
四、提高抗涝性的机理与途径: 1.机理有发达的通气系统,代谢上提高 对缺氧的忍耐力,改变呼吸途径,如以 磷酸戊糖途径代替糖酵解过程;破坏或 抑制有害物质的合成。 2. 防涝排涝措施。
(三)冻害伤害的机理:
1.胞间结冰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蛋白 质变性,原生质不可逆凝胶化;
2.胞内结冰对膜与细胞器产生直接破 坏;解冻时温度回升快,原生质失水, 组织干枯;破坏蛋白质空间结构(-SH假 说);机械损伤;膜破坏 。
第二节 植物的抗寒性
(四)植物对冻害的适应: 降低含水量,增加束缚水的相对
④蛋白质破坏,水解酶作用,ATP减少,氧化与磷酸 化解偶联。
(2)直接伤害: ①蛋白质变性,空间结构破坏;
②脂类液化,破坏膜结构。
第二节 植物的抗热性
四、提高抗涝性的机理与途径: 不同生态环境生长的植物抗热性有
差别。蛋白质(酶)对热的稳定性,如二硫 键,Mg+,Zn+;
用生长调节剂,有机酸、盐类有保 护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害的机理
• 膜脂发生相变
膜脂成分与植物抗冷性的关系
• 膜不饱和脂肪酸指数(unsaturated fatty acid index, UFAI),即不饱和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的相对比值, 可作为衡量植物抗冷性的重要生理指标。
• 同一种植物,抗寒性强的品种其不饱和脂肪酸的 含量也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经过抗冷锻炼后, 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能明显提高,随之膜相 变温度降低,抗冷性加强。
1、抗逆生理概论
(一)逆境和植物的抗逆性
• 逆境(stress)指对植物生存与发育不利的各种 环境因素的总称。
• 抗性(hardiness)植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抵 抗力。
• 植物的抗性生理(hardiness physiology)就是研 究不良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植物对 不良环境的抗御能力。
植物对冻害的生理适应
• 植株含水量下降 • 呼吸减弱 • 脱落酸含量增多 • 生长停止进入休眠 • 保护物质的增多
冻害的机理
• 结冰伤害(胞间结冰和胞内结冰 )
胞间结冰引起植物受害的主要原因是:原生质 过度脱水、冰晶体对细胞的机械损伤、解冻过 快对细胞的损伤
• 巯基假说
• 膜的伤害
提高植物抗冻性的措施
逆境的种类
植物的抗性方式:
• 避逆性 • 御逆性 • 耐逆性
(二)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变化与 代谢特点
• 形态结构变化 • 生理生化变化
胁迫与胁变
• 胁迫(stress) 指(不良)环境因素对植物的作 用力(影响)。
• 胁变(strain)是指植物体受到胁迫后产生相 应的变化。(弹性胁变、塑性胁变)
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 (catalase,CAT)等。
害活 机性 制氧
与 植 物 膜 伤
(六)逆境蛋白
• 逆境蛋白(stress protein):由高温、低温、干旱、 病原菌、化学物质、缺氧、紫外线等逆境诱导形 成新的蛋白质(或酶)。
• 逆境蛋白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通常使 植物增强对相应逆境的适应性。
(七)植物的交叉适应
• 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 抵抗能力,这种对不良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作用, 称为交叉适应(cross adaptation)。
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细胞对不良环境的生理适应
• 生物膜 • 胁迫蛋白 • 活性氧 • 渗透调节 • 脱落酸
(八)提高作物抗性的生理措施
• 逆境锻炼 • 栽培措施 • 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四)植物激素在抗逆性中的作用
• 胁迫激素 ABA • 乙烯
(五)膜保护物质与活性氧平衡
• 逆境下膜的变化
生物膜的透性对逆境的反应是很敏感,在逆境 胁迫下,质膜透性都增大,内膜系统出现膨胀、 收缩或破损。
膜脂和膜蛋白与抗性能力有关。
低温
高温
晶态
膜脂液晶态
液化
• 活性氧平衡
• 活性氧的生成酶有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等 • 细胞的保护酶主要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
• 涝害指地面积水,淹没了作物的全部或一 部分。
• 抗冻锻炼 • 化学调控 • 农业措施
抗热性
• 由高温引起植物伤害的现象称为热害(heat injury)。
• 植物对高温胁迫(high temperature stress ) 的适应则称为抗热性(heat resistance)。
高温对植物的危害
• 直接伤害(脂类液化 、蛋白质变形) • 间接伤害(饥饿、毒性 、缺乏某些代谢物质 、蛋
白质合成下降 )
植物耐热性的机理
• 内部因素 • 外部条件
植物的抗旱性
• 干旱(drought):植物体内水分过度亏缺 的现象。
• 旱害(drought injury):指土壤水分缺乏或大 气相对湿度过低对植物的危害。
• 抗旱性(drought resistance):植物抵抗旱害 的能力。
• 干旱类型
植物的抗冷性
• 冷害(chilling injury):在零上低温时,虽 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 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 抗冷性(chilling resistance) :植物对冰点以 上低温的适应能力
冷害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
• 膜透性增加 • 胞质环流减慢或停止 • 呼吸速率大起大落 • 光合速率减弱 • 水分平衡失调 • 有机物分解占优势
大气干旱 土壤干旱 生理干旱
• 旱生植物的类型
避旱型植物 耐旱型植物
干旱对植物的伤害
• 各部位间水分重新分配 • 膜受损伤 • 渗透调节 • 光合作用减弱
干旱引起的伤害
抗旱性的机理
• 作物抗旱性的形态特征 根系发达而深扎,根/
冠比大等
• 作物抗旱性的生理特征 保持细胞有很高的亲
水能力,防止细胞严重脱水,维持原生质结构稳 定
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
• 抗旱锻炼 • 化学诱导 • 矿质营养 • 生长延缓剂与抗蒸腾剂的使用
抗涝性
• 水分过多对植物的危害称涝害(flood injury)。 • 植物对积水或土壤过湿的适应力和抵抗力
称植物的抗涝性(flood resistance)。
(一) 湿害和涝害
• 湿害(waterlogging) 指土壤过湿、水分处于 饱和状态,土壤含水量超过了田间最大持 水量,根系生长在沼泽化的泥浆中。
• 原初间接伤害 次生胁迫伤害
(三)渗透调节与抗逆性
• 渗透调节(osmotic adjustment)指胁迫条件下细胞 主动形成渗透调节物质,提高溶质浓度,从外界 吸水,适应逆境胁迫的现象。
• 渗透调节物质主要为无机离子、脯氨酸、甜菜碱、 可溶性糖。
• 渗透调节物的共性及作用:
分子量小、易溶解;有机调节物在生理pH范围内 不带静电荷;能被细胞膜保持住;引起酶结构变 化的作用极小;在酶结构稍有变化时,能使酶构 象稳定,而不至溶解;生成迅速,并能累积到足 以引起渗透势调节的量。
• 膜的结构改变 • 代谢紊乱
冷害的可能机制
提高植物抗冷性的措施
• 低温锻炼 • 化学诱导 • 合理施肥
植物的抗冻性
• 冻害(freezing injury):当温度下降到0℃ 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 死亡的现象。
• 抗冻性(freezing resistance):植物对冰点 以下低温的适应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