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公开课
乘法分配律公开课
乘法分配律公开课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乘法分配律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帮助我们轻松解开许多复杂运算的谜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乘法分配律的公开课,来深入探索这个有趣又实用的数学规律。
一、课程导入上课铃声响起,我微笑着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道算式:“(5 + 3)× 4”。
“同学们,谁能快速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我问道。
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同学开始在草稿纸上计算,有的同学则直接口算。
“老师,我算出来了,结果是 32。
”一位同学自信地回答。
“很好,那你能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吗?”我鼓励道。
“我先算括号里的 5 + 3 等于 8,然后再用 8 乘以 4,得到 32。
”“非常棒!那还有没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呢?”我继续引导。
这时,又有一位同学举手:“老师,我是这样算的,5×4 等于 20,3×4 等于 12,然后 20 + 12 也等于 32。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我看着大家。
大家开始思考,不一会儿,就有同学说道:“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分配律。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课题。
二、探索乘法分配律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我又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算式:(2 + 3)× 5 2×5 + 3×5(4 + 6)× 3 4×3 + 6×3“同学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计算这些算式,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同学们迅速分组开始计算,教室里充满了讨论声。
不一会儿,各个小组都得出了结果,大家发现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那大家能试着总结一下这个规律吗?”我问道。
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总结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我拿出了一些小棒。
“假设这一根小棒代表 1,这里有 5 个这样的小组,每个小组有 2 根红色小棒和 3 根蓝色小棒,那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同学们开始思考,有的同学开始数小棒,有的同学则在脑海中计算。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7篇)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7篇)篇一:课堂小结篇一③28×42×29今日学习了乘法安排律,知道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练习十四第2题篇二:《乘法安排律》优秀公开课教案篇二教材分析 :乘法安排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驾驭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安排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根据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解并描述思路、视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然而乘法安排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安排律,更要让学生经验探究规律的过程,进而培育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实力。
同时,学好乘法安排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把数学学问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学问。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留意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在前面教学中发觉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驾驭是比较坚固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行简洁的"竖式计算,没有发觉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觉简算的意义。
因此,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便利,让学生亲身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实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1、在探究的过程中,发觉乘法安排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安排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乘法安排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究规律的过程。
2、经验共同探究的过程,培育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沟通的实力。
《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优秀8篇
《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优秀8篇《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采摘园图片。
这是老师去采摘园采摘草莓的图片。
你们观察过采摘大棚的地面是什么形状?采摘棚原来宽20米,长60米,扩大规模后,长增加了30米。
现在果园的面积有多大?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一)借助图形,感知模型。
1、引导: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把想象的图画出来。
交流学生作品后,出示60米30米20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原面积增加的部分2、你会独立解决吗?(学生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评价: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决了同一个问题。
现在请观察一下:(60+30)× 20=1800,60× 20+30× 20=1800,你有什么发现?师相机板书等号。
(二)借助图形,抽象模型。
1、出示几何图形: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0米()米20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原面积增加的部分刚才已知长增加了30米,现在尝试自己决定长增加的数量,你还能写出一些类似上面这样的等式吗?2、交流:你想增加几米?怎样算?结论是什么?师相机板书。
引导:孩子们,现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结合图2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同桌互说。
再集体交流。
3、出示图3,要求:先把自己猜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面积模型中,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验证、自主完成任务单项2。
()米()米()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原面积增加的部分4、交流:你是怎么猜测和验证的?结论是什么?教师小结: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两个数相加的和乘一个数,等于用这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和相加。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乘法分配律》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探讨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练习题,用于操练和巩固。
3.准备课件,用于教学过程的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提出问题:“妈妈买了2件衣服,每件衣服30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
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通过例题解释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乘法分配律的练习,挑选一些典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答。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投影仪.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27+73)×840×9+40×114×(10+2)10×6+10×42.用简便方法计算.(说明根据什么简算的)25×63×43.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0×5+5×80(1250+125)×8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算的?二、探究新知1.导入: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知道了乘法的又一个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2.教学例6:(1)出示例6:演示课件“乘法分配律”出示例6下载(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3)教师提问: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4)学生明确:每组中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18+7)×6=15018×6+7×6=150(18+7)×6=18×6+7×6(5)教师出示:20×(15+9)=48020×15+20×9=48020×(15+9)=20×15+20×9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中算式所表示的意义.(6)反馈练习:按题要求,请你说出一个等式.(投影出示)(__+__)×__=__+__×教师提问:像符合这种条件的式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算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引导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规律性启发学生回答:首先是等号左边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其次是等号右边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最后是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个算式相等.3.教师概括运算定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4.反馈练习:横线上能填几?为什么?(32+35)×4=__×4+__×4(62+12)×3=__×__+__×__教师:为了简便易记,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根据练习学生从而得出:(a+b)×c=a×c+b×c使学生明确:有的题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比较简便,有的题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比较简便.5.教学例7:演示课件“乘法分配律”出示例7下载(1)出示例7:102×43启发学生想:能否把算式改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然后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引导学生对比:(100+2)×43,102×(40+3)这两种算式哪种比较简便?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教师板书:(2)出示9×37+9×63引导学生观察: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原式改写成什么形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9×37+9×63=9×(37+63)=9×100=900学生讨论:这样算为什么简便?师生共同总结:①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式子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②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的那个数.③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3)揭示教师算得快的奥秘上课开始时,我们已经比赛看谁算得快,如(1250+125)×8,老师就是应用的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乘法分配律》公开课PPT1
知识讲解
请你结合4×9+6×9这个算式说明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
我们可以这样 理解。
练习巩固 1.用字母 a,b,c 表示下面的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a+b=b+a ); (2)乘法分配律( (a+b)×c=a×c+b×c ); (3)乘法交换律( a×b=b×a ); (4)加法结合律( (a+b)+c=a+(b+c) ); (5)乘法结合律( (a×b)×c=a×(b×c) )。
练习巩固 2.根据运算定律,在“___”填上适当的数。
(1)a+(30+8)=( _a__+_3_0_ )+8 (2)1__8_+82=_8_2_+18 (3)45×3__2_=32×_4_5_ (4)25×(4+8)=_2_5_×_4__+_2_5_×_8__
练习巩固
3.学校要给28个人的合唱队买服装。
请你结合4×9+6×9这个算式说明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
(4)加法结合律(
);
(238)×4(5×4_6_+_5=43)2×___
学(2)校乘要法给结2合8个律人的的字合母唱要法给交2换8个律人( 的合唱队买服装。);
可以用画图的方法。 可(a+以b)先×c把=a这×c两+b个×c加数分别与这个
)。
用字母 a,b,c 表示下面的运算定律。
(a×b)×c=a×(b×c)
(2)乘法分配律(
);
(1)乘法交换律的字母公式: (
)。
淘气先算一套衣服多少元,再算28套衣服一共多少元。笑笑先算28件
上衣和28条裤子分别多少元,再算一共多少元。
乘法分配率公开课之教案公开课
乘法分配率公开课之教案公开课第一章:乘法分配率的概念介绍1.1 乘法分配率的定义介绍乘法分配率的定义和表达方式:a ×(b + c) = a ×b + a ×c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率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1.2 乘法分配率的验证利用数学证明,向学生展示乘法分配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通过图形或物理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乘法分配率的原理。
第二章:乘法分配率的运用2.1 简化计算介绍如何运用乘法分配率简化计算,例如:45 ×(6 + 3) = 45 ×6 + 45 ×3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感受乘法分配率在简化计算中的便捷。
2.2 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乘法分配率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等。
让学生尝试运用乘法分配率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三章:乘法分配率的扩展3.1 乘法分配率与因式分解介绍乘法分配率与因式分解的关系,如:a ×(b + c) = a ×b + a ×c →(b + c) ×a = b ×a + c ×a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因式分解。
3.2 乘法分配率与代数运算介绍如何在代数运算中运用乘法分配率,例如:解方程a ×(b + c) = d 等。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乘法分配率在代数运算中的应用。
第四章:乘法分配率的巩固练习4.1 简化计算练习设计一些计算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率简化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2 实际问题解决练习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乘法分配率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3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涉及因式分解和代数运算的题目,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率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乘法分配率的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乘法分配率的概念、运用和拓展。
《乘法分配律》公开课教案
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知道乘法分配律可以用字母(a +b)×c = a×c + b×c表示。
2、懂得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把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改写成两个积的和。
3、会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初步学习体会提出猜想的方法及类比,说理,举例论证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参与推导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语言叙述归纳乘法分配律。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质疑引导学习方法:对比观察,分析推理课程资源:对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学生劳动场景图。
1、师:同学们,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想在学校一块长方形空地四周栽树,这是一块长34米,宽26米的长方形菜地,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它的周长吗?试试看。
电脑出示:长方形的空地。
师:谁来说一说?生1:(34+26)×2 =60×2=120(米)你是怎样想的?(64+26)求的是什么?再乘2求的是什么?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生2:34×2+26×2 =128+52=120(米)你又是怎样想的?64×2求的是什么?26×2求的是什么?师:虽然他们的方法不一样,但是他们求的都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周长)而且结果都是多少米?(120米)。
所以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连接?(=)也就是说,电脑演示:(62+38)×2=62×2+38×2师:这道等式你发现等号左边的算式和等号右边的算式又什么相同的地方,又什么不同的地方?发现了跟你的同学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讨论)师:现在请同学相同的地方。
《乘法分配律》公开课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原理;2. 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和简化表达式;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数学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设计好的教学PPT;2. 白板、彩色粉笔;3. 学生的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识 (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个简单的乘法表达式,如 3×(4+2),并问学生应该如何计算。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应先计算括号内的加法,再将结果与3相乘,即3×(4+2)=3×6=18。
3. 提问:这个计算过程有什么规律吗?(学生可能会提到括号内的数先做加法,然后再与外面的数相乘)4. 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乘法分配律是指一个数乘以一个括号内的表达式,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各个部分,然后将结果相加。
Step 2: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例题 (10分钟)1. 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并与学生一起读和理解。
乘法分配律:a×(b+c)=a×b+a×c2. 引导学生通过例题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例题1: 4×(2+3)计算过程:4×2+4×3=8+12=20解释:先将4与括号内的2和3分别相乘,然后将结果相加。
例题2: 6×(7-1)计算过程:6×7-6×1=42-6=36解释:先将6与括号内的7和1分别相乘,然后将结果相加。
Step 3: 练习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15分钟)1. 分发练习册或作业本,学生完成若干乘法分配律的习题。
2. 在学生完成一道题目后,老师展示答案并与学生对比和讨论。
如果有错误,老师指导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
3. 学生可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老师定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Step 4: 归纳总结 (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应用方法。
2. 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学生回答:当一个数乘以一个括号内的表达式时。
四年级数学下《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小黑板3.练习题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生:不知道。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请大家跟我一起写课题:《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讲解新课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a×c。
师:现在我们来举个例子。
请大家看黑板,我写一个算式:(2+3)×4。
这个算式可以怎么计算呢?生:可以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再乘以4。
师:非常正确。
那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可以先算2×4和3×4,然后把两个积相加。
师:很好,这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是否相同。
(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师:经过计算,我们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都是20,这就证明了乘法分配律的正确性。
3.练习巩固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4.解决实际问题师: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看看乘法分配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答)例:小明买了一支铅笔和一本书,铅笔2元,书5元。
如果他买了3支铅笔和2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师:请大家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更加简便。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评课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难点: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道有趣的数学谜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共同寻找解题方法。
(二)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12×(7+5)=?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提问:谁能用其他方法计算这个算式?4.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给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a×(b+c)=a×b+a×c(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
(四)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一道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共同寻找解题方法。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教学实录(一)导入环节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
请大家看大屏幕,这里有一道谜题,谁能解答出来?(学生兴趣浓厚,纷纷举手回答)师:很好,这位同学回答正确。
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二)探究新知环节师:谁能告诉我,12×(7+5)等于多少?(学生计算并回答)师:很好,那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计算呢?(学生纷纷举手,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师:大家的方法都很棒,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a×(b+c)=a ×b+a×c。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环节师:现在请大家来做一道练习题,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解题过程?(四)拓展延伸环节师:现在请大家来看这道实际应用题,我们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解决。
乘法分配率公开课之教案公开课
乘法分配率公开课之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与公式:a ×(b + c) = a ×b + a ×c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景与实例。
3. 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公式。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乘法分配律。
2.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准备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3. 准备奖品和奖励机制,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导入】1. 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讲解】1.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与公式。
2. 通过示例,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景和计算方法。
【演示】1.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几个乘法分配律的例子,让学生跟随计算。
【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总结】1. 教师总结乘法分配律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一些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奖励】1.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品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比如计算学校购买30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0元,总共需要多少钱?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与公式,并通过示例展示其应用场景和计算方法。
3. 演示:在黑板上演示几个乘法分配律的例子,让学生跟随计算。
乘法分配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4)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通过新旧知识的沟通,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初步理解和掌握它的结构特征;理解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情感目标:让孩子们自己生成“用符号记录整理的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设计:(一)生活引入,感知规律1.在家里,你最喜欢谁?我也作了一个调查,咱们班很多同学是爸爸和妈妈很早起来为你准备早点、接送上学,辅导作业。
2.爸爸和妈妈都对我们那么好,我们可以自豪的说“爸爸和妈妈都爱我”。
3.爸爸和妈妈都爱我,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4.我听说张磊和杨军都是李新建的好朋友,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5.小结:同样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
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在我们数学中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规律。
[策略] 把数学知识依附于常见的现实生活问题中,引领学生发展自身灵性,寻求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间的本质联系,进而合理处理相关信息,结合鲜活的数学材料,触动学生的道德碰撞,给原本单一冷漠的内容注入人文的血液,促进学生感悟、内化。
(二)开放探究,建构规律1.情境引入讲本学期开学,学校要为一、二、三年级更换桌椅情况:(课件播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请仔细观察大屏幕:学校为一年级更换3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钱?学校为二年级更换5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钱?学校为三年级更换6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钱?(2)请同桌两个同学选一个问题在练习纸上用两种方法解答?(3)说说你的解题方法?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另外一种方法呢?解释一下。
(4)谁愿意接着汇报?2.第一次发现(1)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吗?可以与同桌讨论讨论。
小结:每一组算式的结果相等。
吴正宪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
吴正宪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乘法分配律》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得例题和第55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测、分析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和简洁。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125×53×8 25×44指名说出运用什么方法使计算简便2出示两组算式(6+4)×7 6×7+4×720×(5+2)20×5+20×2(10+25)×4 10×4+25×4先口算,再说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关系?(结果相同)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个算式?(等号)谈话导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今天我们要学习乘法的另一个定律。
二、探究新知1、谈话:同学们,学校马上要进行广播操比赛了,体育老师准备给比赛的同学每人买一套服装,我们一看。
出示课件:(课本第54页例题情景图)2、提问: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每件短袖32元每条裤子45元每件夹克衫65元)3、提问:体育老师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你能自己列综合等式解决这个问题吗?4、学生试做5、教师巡视,让用(65+45)×5和65×5+45×5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
教师板书:(65+45)×5=110×5=550(元)65×5+45×5=325+225=550(元)6、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列的算式和思路解法一: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解法二:先算买夹克衫和买裤子各用多少元7、提问:这道题的两种算法不同,比较一下他们的结果。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乘法分配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规律,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一律规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这一概念,他们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引导他们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和发现,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实例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3.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并学会灵活运用。
5.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乘法分配律》1.导入新课:实际问题引入2.探究新知:小组合作探究乘法分配律3.巩固练习:例子和练习运用乘法分配律4.总结提升: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和运用5.课堂小结:回顾所学内容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情况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来进行。
乘法分配律-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数学思考: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 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3、解决问题: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 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 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激问导学一、激问导学创设情境激趣引思提出问题筛选重心活动一:买衣服1、阅读理解:你发现那些数学信息?2、思考问题:请选择数学信息解答。
3、汇报、交流体验学习二、自主体验发表、反思:学生激活经验, 尝试体验, 引发观点活动二:计算周长1、请你介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有哪些部分组成?62、请根据所给的数据计算它的周长。
3、汇报计算情况。
14体验学习三、合作体验方法探究、学法指导、领悟提炼、培养学习能力活动三:观察、对比1、思考:你有什么发现?2、结合活动说一说列式的含义。
3、试一试:你能用字母把列式转化为公式吗?4、汇报、交流。
5、归纳、总结。
综合体验四、实践体验综合实践体验, 拓展延伸, 感悟内化, 对知识进行多元化运用体验。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24+8)×125=____×____+____×_____(2)25×(20—4)=25×____—25×____(3)45×9+55×9=(____+____)×_____(4)8×27+73×8=8×(_____+_____)2、下面各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为什么?把能用的写出来。
(1)(12+31)+82(2)17×17+15×16(3)14×9+9×36(4)(24+37)×83、思考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乘法分配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乘法分配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乘法分配律》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运算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但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较大,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2.如何将乘法分配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入乘法分配律。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问题。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
2.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计算苹果和橘子的总数。
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计算苹果的数量加上橘子的数量,再乘以每种水果的数量,得到同样的结果。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如,计算(2+3)×4,可以分解为2×4+3×4,结果为20。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练习题。
每组选择一道题目,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5×(8+8),可以分解为5×8+5×8,结果为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城南小学周春丽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乘法分配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合情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2.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抽象与概括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索精神。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与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教学流程一、课前交流:1.师生之间的约定师:同学们,环顾一下四周,今天上课跟平时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学生可能会说: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教室比平时的大……)【同学们真会观察】师:我们今天要在这么大的教室上课,所以我们待会儿回答问题时声音一定要(响亮)对,让在场的每个老师都能听到你们的精彩发言,好吗?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一条约定,周老师给它记录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把关键词打在ppt 上。
如、认真、响亮、思考、倾听、参与等)师:除了这个,我们还可以有哪些约定?生1:上课要多思考。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我们平时一定要多思考)生2:上课要认真听讲。
(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说的每一句话)生3:上课要积极举手发言。
(是的,要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2.师生之间的互动刚刚我们一起达成了这()条约定,同学们能做到吗?咱们试一试。
请看大屏幕:爸爸爱我。
妈妈也爱我。
你能把这两句话合为一句话吗?生:爸爸和妈妈都爱我。
师:你觉得这位同学遵守了我们这节课的哪些约定?生1:倾听(听清楚了刚刚周老师提的问题。
)生2:响亮(回答问题声音很响亮。
)生3:参与(能够积极举手发言,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生4:思考(认真思考之后才能回答的这么好。
)师:谢谢这位同学遵守了我们之间的约定!周老师相信其他同学也一定能遵守这些约定。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句意思相同的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这种现象在我们数学中也有,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一双善于发现规律的眼睛,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你准备好了吗?上课!二、情境导入,感知规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出示课本主题图)周老师家里的厨房需要装修,瞧!师傅正在帮我贴瓷砖。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师傅贴了几面墙的瓷砖?(学生可能会说两面,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贴的是正面和侧面这两面墙的瓷砖。
)贴了几种颜色的瓷砖?(学生可能会说两种,分别是白色和蓝色)师:根据刚才发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蓝色瓷砖一共有多少块?【某某同学提的问题可以吗?很好,还有其他问题吗?】生2:白色瓷砖一共有多少块?【这个问题可以吗?嗯,非常棒!还有吗?】生3:共有多少块瓷砖?【这个问题可以吗?哇,太棒了!】师:面对同样的数学信息,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很多很多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读一读。
把你的解题方法记录在学习单反面。
(二)解决问题,引出算式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并邀请不同解题思路的孩子板演。
(教师注意解题方法的呈现顺序,可让学生板演时分别写上①②③④)师:已经完成的同学可以继续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
2.全班交流,帮助学生梳理出四种不同思路的算式。
师:做好了吗?(停笔、坐正,真有精神)刚刚周老师邀请了四位小老师板演了四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下面先请第一种方法的小老师上来介绍你的解题思路。
① 3×10+5×10小老师介绍(教师用课件把两种颜色瓷砖分开),然后向其他同学提问:你们听明白了吗?还有什么疑问吗?看来咱们的小老师讲解的很清楚,其他同学的倾听习惯也很棒,都听明白了。
【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聪明能干的小老师】师:既然大家都听懂了,谁能够再结合图说一说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意思?“10”呢?也就是说白色瓷砖是几个几相加,蓝色瓷砖呢?“3个10加5个10就等于8个10”,所以结果是80。
(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课件演示)②(3+5)×10接下来邀请第二位小老师起立,能不能结合图直接向大家汇报“3+5”表示什么意思?“×10”又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边介绍教师边用课件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小老师介绍完向其他同学提问:你们听明白了吗?还有什么疑问吗?相信遵守我们课前约定的同学都听明白了。
【同样的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第二位漂亮能干的小老师】③ 4×8+6×8师:现在哪位同学能结合图介绍一下第三种解题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相应的课件演示,并引导学生说出侧面瓷砖表示4个8相加,正面瓷砖表示6个8相加,合起来10个8相加)④(4+6)×8师:你能马上告诉我这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相应的课件演示,并引导学生说出(4+6)个10相加)三、自主探究,概括规律(一)观察发现过渡语:谢谢为我们板演不同解题方法的四位小老师。
为了便于同学们观察与发现,周老师将黑板上的这四个算式写到这边来。
你们来读,我来写。
1.师:思考这两个算式,中间可以用什么数学符号连接?(板书:=)为什么也可以用等号连接? (结果相同)第二组算式呢?2.师:原来的四个算式变成了两组等式,对这两组等式有感觉吗?读一读,找一找感觉。
静静地思考:左右两边的算式除了结果相同,还有什么相同点或不同点?与同桌说一说你的发现。
3.汇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左右两个算式参与运算的数字相同。
(第一组等式左右两边都用了哪几个数字?第二组等式呢?)【眼睛真亮】生2:我发现左右两个算式的运算符号相同。
(出现哪几种运算符号?都只出现了加号和乘号板书描一描:+ ×)【观察的真仔细】生3:我发现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右边是这两个数分别乘一个数。
(怎么分开乘?怎么合起来?)【哇,这个发现太棒了】生4:我发现运算顺序不同。
左边是先算+再算×,右边是先算×再算+生5:我发现左边有括号,右边没有括号.(左边都是用小括号把这两个数合起来乘的,右边呢?)生6:我发现左边有1个4,右边有2个4,也就是说这每组等式中都有相同的乘数。
(师圈出相同的乘数)生7:我发现左边是分开的,右边是合起来的。
你说的分是把什么分开?合是指把什么合起来?哇,这个发现太棒了!师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有这么的多伟大的发现。
你们刚才的发现对于黑板上的这两组等式是成立的,那是不是所有符合这种特征的两个算式,它们的得数都相同呢?(我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这都只是我们的猜想!(板贴:?猜想)我们的猜想是否成立,需要举很多例子进行验证。
(板贴:验证)咱们一起合作举一个例子,周老师写左边的算式,你来写右边的算式,好吗?(2+3)×4=2×4+3×4,这两个算式是否相等?你怎么知道的?哦,你是用计算的方法验证的。
(二)自主探究1. 师:刚刚我们合作的非常愉快,现在你能举出更多的例子来验证这一猜想吗?请同学们在学习单上举例并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成立?(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有代表性的例子板书,为学生提供归纳的素材)师生一起用多种方法验证学生举的例子,数字小的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验证,数字大的要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验证。
(教师可举数字大的例子)2.师:黑板上三位同学举的例子都是成立的,你们呢?有没有同学举出不成立的例子。
(学生举不出来)既然举不出反例,那就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成立的(擦掉板书中的?)像黑板上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板书:……)(三)归纳规律1.师:既然写不完,那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吗?在学习单上写一写。
(投影展示学生的不同作品,学生读一读)同学们太厉害子!一个个就像小小数学家一样,想出了这么多与众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知道吗?你们刚刚发现的这个伟大的规律在数学上叫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呢?请看大屏幕。
师:我们数学上通常用a、b、c三个字母代表三个数,表示为:(a+b)×c=a ×c+b×c (板书出示)全班同学一起用语言说一说用字母表示的方法。
师小结:联系交换律和结合律说一说分配是什么意思?还记得课前交流的这三句话吗?有一位同学是这样把这三句话与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联系在一起的,一起听一听(课件播放)四、巩固应用,理解规律。
(一)回忆旧知师:回忆一下,我们之前有没有在哪儿遇见过乘法分配律?请看大屏幕。
1、长方形的周长你会怎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呢?喜欢用第一种方法计算的举手;喜欢用第二种方法计算的举手;这两种方法的得数是一样的,所以中间可以用“=”连接,发现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
2、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是三年级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观察:这里面有没有乘法分配律?体现在哪儿?谁找到了?生说完后教师用箭头表示出来,并板书。
3、3×7+7这是二年级的学习内容,观察:这里面有没有乘法分配律?体现在哪儿?谁发现了?1个7就是1×7。
师小结:其实乘法分配律就已经悄悄地跟我们见面了。
(二)巩固练习1.我们的学习伙伴笑笑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想考考咱们四7班的同学,她写出了左边的算式,你能运用我们刚刚学过的乘法分配律马上写出右边的算式吗?在学习单上写一写。
学生完成后,教师有针对性的把一个孩子的作品(最好出现错误的)在投影仪上展示,其他学生静静地校对答案。
如果让你计算第二道等式,你会选择计算哪一边?为什么?第三道呢?师:学习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可以使计算更简便)2.淘气,他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把左边这个算式写成了右边的这种形式,你觉得他写的对吗?请你在学习单上判断对错并改正。
学生完成后,问:哪几道是错误的,为什么错误?第一道:联系爸爸妈妈爱我讲评。
第二道:这是上节课学习的乘法结合律,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有“+”与“×”。
第三道:这里的24就是24×1。
五、总结全课,畅谈收获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天同学们表现非常棒!通过自己的一步步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这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